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研究 》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峰峰矿区第一小学 王玲玲
一、问题的提出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展示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式。“展示交流”这一环节不但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可以检查各小组的合作互助情况。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在之前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完全搞明白的问题还可以获得满意的解答,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也将得以扩展和提升;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语文的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发现,课堂中小组合作展示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于是我提出了《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研究》课题,找出好的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构建一种互动的有效机制, 使展示的过程成为一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过程, 以提高展示的有效性。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对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调查进行分析。
2、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
1、对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调查分析。 我们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一般以6个人为一小组。当我组织学生进行组内合作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往往只是少数学生做,多数学生看,合作交流变成了看热闹。积极参与交流展示的只是两三个学生,而他们一般都是小组内的组长、思维比较灵活,反应比较快,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组内的另外两三个学生则是静观其变,选择倾听,有的甚至连倾听的行为都没有,没有达到小组合作展示的学习效果。
2、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展示环节方法的研究。 小组展示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过程,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引导和培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地确定汇报展示的形式,使小组汇报展示成为课堂的一大“亮点”。
1、生字新词学习的展示
做动作猜字词展示
小组让组员做动作,由其他组的同学猜所表演的是什么字或词语。可以增加趣味性。
汇报听写
展示小组找出易读错易写错的生字新词,有一个同学负责报听写,派本小组一个同学与全班同学比赛,这样的展示可以调动全班的积极性。
2、朗读课文展示
组长进行分工,通过朗读课文进行解读。朗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男女分角色,表演读,齐读,范读,轮读,挑战读、组长引读等,提高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3、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展示
课本剧表演展示
在思考理解到位的基础上,小组分工进行表演,通过表演进行汇报展示。比如老师上《幸福是什么》一文时,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一人读,其余成员表演,从表演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其中的道理。是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快乐的学习。
4、重点句子的理解汇报展示
(1)讲解展示
由展示小组内一人进行主讲,其他人进行补充。讲解时要从表面深入到中心,找重点词句,谈体会,谈感悟。学生研学后,由一组代表汇报,其余小组补充。这样不仅让每个小组展示汇报了研学的成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2)动作操作演示
展示小组派出同学直接操作演示句子所表达意思,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5、争议性知识点
(1)辩论会展示
由展示小组回答其它小组的提问和质疑时,提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每组派代表现场辩论。全班分成了两派,汇报时非常激烈,学生在不断争辩中明白了道理,受到了启发。
(2)影视资料展示
可以根据课文的需要,播放相关影视片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 课题的界定
1、小组合作学习:目前我国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展示: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以及检查各小组的合作互助情况。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在之前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完全搞明白的问题还可以获得满意的解答,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也将得以扩展和提升。
2、研究的对象是第一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全体学生。
五、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展示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在展示环节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交流碰撞,进而不断产生新的灵感。同时也给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了一个锻炼展示的平台,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都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应当是课堂中最精彩最关键的一环。
2、建构主义理论:教师指导学生就学习方法、操作技巧进行介绍、交流、讨论,回顾自己用哪些方法学习,取得了哪些经验,有哪
些不足。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对学生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予以分析,寻找原因,帮助他们矫正。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自学和上网交流平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更新教学理念。
2、调查研究法
通过参与集体备课、听课、参与公开教学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好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为本课题实施提供依据。
3、 经验总结法
通过课堂教学,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素进行回顾、研究和总结,对被总结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实践中归纳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的有效性。
4、行动研究法
在认真进行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调查行动过程中,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展示方法存在的问题,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制定出方案,提高学习效率。
七、实施步骤及具体安排
本课题周期为九个月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3年9月)
1、查阅资料,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并收集相关资料。
《语文课程标准》《课改与我同行》《语文教研报》(文献资料法)
2、对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组合作展示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1、研究第一阶段(2013年10月)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2、研究第二阶段(2013年11-12月)
(1)对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调查进行分析。
(2)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研究。
3、研究第三阶段(2014年1月—3月)
(1)进行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展示方法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设定相应的活动教案,进行课堂实践。
(3)评选优秀展示小组,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
1、对实施阶段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和改进,进行阶段总结。
八、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优秀教案设计》
撰写论文《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研究》
结题研究报告一份《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研究 》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峰峰矿区第一小学 王玲玲
一、问题的提出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展示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式。“展示交流”这一环节不但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可以检查各小组的合作互助情况。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在之前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完全搞明白的问题还可以获得满意的解答,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也将得以扩展和提升;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语文的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发现,课堂中小组合作展示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于是我提出了《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研究》课题,找出好的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构建一种互动的有效机制, 使展示的过程成为一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过程, 以提高展示的有效性。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对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调查进行分析。
2、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
1、对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调查分析。 我们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一般以6个人为一小组。当我组织学生进行组内合作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往往只是少数学生做,多数学生看,合作交流变成了看热闹。积极参与交流展示的只是两三个学生,而他们一般都是小组内的组长、思维比较灵活,反应比较快,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组内的另外两三个学生则是静观其变,选择倾听,有的甚至连倾听的行为都没有,没有达到小组合作展示的学习效果。
2、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展示环节方法的研究。 小组展示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过程,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引导和培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地确定汇报展示的形式,使小组汇报展示成为课堂的一大“亮点”。
1、生字新词学习的展示
做动作猜字词展示
小组让组员做动作,由其他组的同学猜所表演的是什么字或词语。可以增加趣味性。
汇报听写
展示小组找出易读错易写错的生字新词,有一个同学负责报听写,派本小组一个同学与全班同学比赛,这样的展示可以调动全班的积极性。
2、朗读课文展示
组长进行分工,通过朗读课文进行解读。朗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男女分角色,表演读,齐读,范读,轮读,挑战读、组长引读等,提高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3、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展示
课本剧表演展示
在思考理解到位的基础上,小组分工进行表演,通过表演进行汇报展示。比如老师上《幸福是什么》一文时,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一人读,其余成员表演,从表演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其中的道理。是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快乐的学习。
4、重点句子的理解汇报展示
(1)讲解展示
由展示小组内一人进行主讲,其他人进行补充。讲解时要从表面深入到中心,找重点词句,谈体会,谈感悟。学生研学后,由一组代表汇报,其余小组补充。这样不仅让每个小组展示汇报了研学的成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2)动作操作演示
展示小组派出同学直接操作演示句子所表达意思,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5、争议性知识点
(1)辩论会展示
由展示小组回答其它小组的提问和质疑时,提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每组派代表现场辩论。全班分成了两派,汇报时非常激烈,学生在不断争辩中明白了道理,受到了启发。
(2)影视资料展示
可以根据课文的需要,播放相关影视片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 课题的界定
1、小组合作学习:目前我国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展示: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以及检查各小组的合作互助情况。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在之前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完全搞明白的问题还可以获得满意的解答,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也将得以扩展和提升。
2、研究的对象是第一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全体学生。
五、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展示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在展示环节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交流碰撞,进而不断产生新的灵感。同时也给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了一个锻炼展示的平台,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都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应当是课堂中最精彩最关键的一环。
2、建构主义理论:教师指导学生就学习方法、操作技巧进行介绍、交流、讨论,回顾自己用哪些方法学习,取得了哪些经验,有哪
些不足。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对学生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予以分析,寻找原因,帮助他们矫正。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自学和上网交流平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更新教学理念。
2、调查研究法
通过参与集体备课、听课、参与公开教学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好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为本课题实施提供依据。
3、 经验总结法
通过课堂教学,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素进行回顾、研究和总结,对被总结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实践中归纳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的有效性。
4、行动研究法
在认真进行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调查行动过程中,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展示方法存在的问题,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制定出方案,提高学习效率。
七、实施步骤及具体安排
本课题周期为九个月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3年9月)
1、查阅资料,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并收集相关资料。
《语文课程标准》《课改与我同行》《语文教研报》(文献资料法)
2、对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组合作展示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1、研究第一阶段(2013年10月)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2、研究第二阶段(2013年11-12月)
(1)对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调查进行分析。
(2)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研究。
3、研究第三阶段(2014年1月—3月)
(1)进行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展示方法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设定相应的活动教案,进行课堂实践。
(3)评选优秀展示小组,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
1、对实施阶段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和改进,进行阶段总结。
八、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优秀教案设计》
撰写论文《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研究》
结题研究报告一份《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