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阅读教学的文本分析方法

  在初中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中,如何进行文本分析,引导学生获得多元化的理解和体验,是教师最为关注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文本分析方法进行简要叙述。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单独操作,也可以进行组合使用。   一、还原和比较,求实创新   在多元解读文本的教育模式中,孙绍振先生提出要构建科学化的初中语文教育体系,并根据自身实践,构建了“还原和比较”的文本分析方法。他认为“求实”“去蔽”“创新”和“兼容”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只有返璞归真,注重文本解读,才能够引领学生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   落实到具体作品研究中,陈堂君老师进行了精彩的演绎和归纳。他还原解读了《咏柳》中的“剪刀”意象,让学生从剪刀理解春天,并体会春天的风给人的感觉,又通过物性还原解读了《景阳冈》和《草船借箭》中的艺术假想,并通过背景还原解读了《荷塘月色》的主题。由于初中语文阅读的难度特点,学生可以通过意象的想象和还原,发现其中的矛盾性,从而加深理解,同时通过背景的介绍和还原,使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理解课文本身。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奥楚蔑洛夫关心的问题,使情节获得一步步发展,让学生在文本中获得体验和理解:奥楚蔑洛夫的种种表现都表明他对赫留金的处置全是随着狗主人的变化而变化,渐渐地,学生看到了一个清晰的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沙俄统治阶级的走狗形象。通过文本的还原,学生更深入理解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与“这到底是谁家的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如要找到原因,必须要调查是怎么回事,但阻碍调查事实真相的根本在于“谁家的狗”无法确定,而这是一个主要因素。通过文本还原分析解读,一步步将学生引导进入文章的精神内核,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抓住精彩处,留心关键点   所谓关键点,这里所指的就是文本中的关键字词,或者是关键的段落。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读过的课文都忘记了,但留在脑海里的是那些文本的精彩之处。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关键字词往往提供了最有特点的留给读者,用读者经验补充刺激。所以,想真正分析作品,就要从分析关键字词入手,不能把学生一看就明白的话拿来大讲特讲。比如,在对《孔乙己》的作品分析中,对于“笑”这个关键字的挖掘就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理解社会状况以及社会底层知识分子的状况。作者用众人的“笑”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了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一面是悲惨的遭遇,一面是无聊的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因此,我们可以说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另外,文本的关键点也可以从称呼处挖掘,引导学生对这个细节进行解读,并酝酿学生的情绪。比如,在《孔乙己》文本中,为让学生对孔乙己有整体的社会认知,文中这样写:“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孔乙己名字的由来似乎和鲁迅众多作品中主人公名字的由来一样,诸如祥林嫂、阿Q等,都是被人轻视和欺凌的结果。所以,文中又写道:“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从这些句子的描述中,我们足见孔乙己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与位置。   情节的突转处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比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当人们快把孔乙己忘记的时候,孔乙己又突然出现了,此处就可被认为是情节的突转处。正是在这个令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使得文本的悲剧意味得到了巨大提升。就在文本的描写中,可以看到孔乙己在近乎压抑的场景中,用手走来,众人的表现虽然吃惊,但仍然不忘记挖苦和嘲笑孔乙己,意外的是这一次孔乙己不再大声辩驳,而是自己喝完酒,在众人的嘲笑中用手走远,留下一个长长的令人回味的身影。此处情节的突转应作为文本分析中重要的部分,让读者感受到很多东西。这个情节不仅意味着文章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文章的高潮,在高潮中结束的文章不仅是作者创作意图的表现,同时也是情感的最集中展现。   三、寻找空白,解读文本的显性意义   发现作品中的空白,可以促使学生寻找作品意义,引发思考,激起联想。文学作品大到故事情节的推进,小到人物对话的神情,都是可以挖掘的空白点。比如,在鲁迅的《故乡》中,“我”与杨二嫂那段极具个性的人物对话,学生可以通过杨二嫂说话时神态样貌的变化联想起内心的想法。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空白点为文本、学生、教师提供了融会贯通的平台,如唐诗宋词的空白处,就可以将其改编为散文、流行歌词等,进行语言转换,对诗词进行空白的扩展和填补,从空白处读到文本的言外之意。   文本对读者来说只是一个多层次的不确定的意义框架,有许多“空白点”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对此进行解释,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可供人欣赏的审美对象,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不断给学生填补“空白点”的过程。课文中的“空白点”简单说就是学生对课文产生的疑问,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帮助学生填充这些“空白点”。   (责任编辑 冯 璐)

  在初中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中,如何进行文本分析,引导学生获得多元化的理解和体验,是教师最为关注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文本分析方法进行简要叙述。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单独操作,也可以进行组合使用。   一、还原和比较,求实创新   在多元解读文本的教育模式中,孙绍振先生提出要构建科学化的初中语文教育体系,并根据自身实践,构建了“还原和比较”的文本分析方法。他认为“求实”“去蔽”“创新”和“兼容”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只有返璞归真,注重文本解读,才能够引领学生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   落实到具体作品研究中,陈堂君老师进行了精彩的演绎和归纳。他还原解读了《咏柳》中的“剪刀”意象,让学生从剪刀理解春天,并体会春天的风给人的感觉,又通过物性还原解读了《景阳冈》和《草船借箭》中的艺术假想,并通过背景还原解读了《荷塘月色》的主题。由于初中语文阅读的难度特点,学生可以通过意象的想象和还原,发现其中的矛盾性,从而加深理解,同时通过背景的介绍和还原,使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理解课文本身。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奥楚蔑洛夫关心的问题,使情节获得一步步发展,让学生在文本中获得体验和理解:奥楚蔑洛夫的种种表现都表明他对赫留金的处置全是随着狗主人的变化而变化,渐渐地,学生看到了一个清晰的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沙俄统治阶级的走狗形象。通过文本的还原,学生更深入理解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与“这到底是谁家的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如要找到原因,必须要调查是怎么回事,但阻碍调查事实真相的根本在于“谁家的狗”无法确定,而这是一个主要因素。通过文本还原分析解读,一步步将学生引导进入文章的精神内核,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抓住精彩处,留心关键点   所谓关键点,这里所指的就是文本中的关键字词,或者是关键的段落。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读过的课文都忘记了,但留在脑海里的是那些文本的精彩之处。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关键字词往往提供了最有特点的留给读者,用读者经验补充刺激。所以,想真正分析作品,就要从分析关键字词入手,不能把学生一看就明白的话拿来大讲特讲。比如,在对《孔乙己》的作品分析中,对于“笑”这个关键字的挖掘就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理解社会状况以及社会底层知识分子的状况。作者用众人的“笑”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了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一面是悲惨的遭遇,一面是无聊的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因此,我们可以说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另外,文本的关键点也可以从称呼处挖掘,引导学生对这个细节进行解读,并酝酿学生的情绪。比如,在《孔乙己》文本中,为让学生对孔乙己有整体的社会认知,文中这样写:“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孔乙己名字的由来似乎和鲁迅众多作品中主人公名字的由来一样,诸如祥林嫂、阿Q等,都是被人轻视和欺凌的结果。所以,文中又写道:“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从这些句子的描述中,我们足见孔乙己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与位置。   情节的突转处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比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当人们快把孔乙己忘记的时候,孔乙己又突然出现了,此处就可被认为是情节的突转处。正是在这个令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使得文本的悲剧意味得到了巨大提升。就在文本的描写中,可以看到孔乙己在近乎压抑的场景中,用手走来,众人的表现虽然吃惊,但仍然不忘记挖苦和嘲笑孔乙己,意外的是这一次孔乙己不再大声辩驳,而是自己喝完酒,在众人的嘲笑中用手走远,留下一个长长的令人回味的身影。此处情节的突转应作为文本分析中重要的部分,让读者感受到很多东西。这个情节不仅意味着文章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文章的高潮,在高潮中结束的文章不仅是作者创作意图的表现,同时也是情感的最集中展现。   三、寻找空白,解读文本的显性意义   发现作品中的空白,可以促使学生寻找作品意义,引发思考,激起联想。文学作品大到故事情节的推进,小到人物对话的神情,都是可以挖掘的空白点。比如,在鲁迅的《故乡》中,“我”与杨二嫂那段极具个性的人物对话,学生可以通过杨二嫂说话时神态样貌的变化联想起内心的想法。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空白点为文本、学生、教师提供了融会贯通的平台,如唐诗宋词的空白处,就可以将其改编为散文、流行歌词等,进行语言转换,对诗词进行空白的扩展和填补,从空白处读到文本的言外之意。   文本对读者来说只是一个多层次的不确定的意义框架,有许多“空白点”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对此进行解释,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可供人欣赏的审美对象,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不断给学生填补“空白点”的过程。课文中的“空白点”简单说就是学生对课文产生的疑问,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帮助学生填充这些“空白点”。   (责任编辑 冯 璐)


相关内容

  • 文本解读的常用方法
  •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入的课文都是意蕴深远.文质兼美的作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恰当地进行解读后才能掌握其中的价值取向及思想内容.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高效应用文本解读教学法,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文中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文本解读教学方法运用的具体手段与方法,以飨读者. 一.从题目入手解读文本 ...

  • 初中英语读写课教学设计的探究
  • 摘要:初中英语读写课落实难.课堂效率低,阅读过后的写作任务常流于形式或与阅读内容关系不大.这样的写作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笔者尝试通过个人的读写课设计案例,探讨怎样设计出一节有效的读写课. 关键词: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

  •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 摘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多媒体的应用要注意把握度,过度或不当使用会适得其反,使阅读教学受到负面影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的辅助地位,要正确应用多媒体,使之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多媒体应用 问题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策略
  •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策略 [论文摘要]: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较差,提高成绩难度很大,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思考的问题.要改变目前阅读教学现状,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需要扩大阅读范围 ,传授阅读方法,拟定阅读计划 ,立足课堂教学,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努力 ...

  • 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 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阅读课堂开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跃和开放.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改 ...

  • 基于文本解读的英语阅读课设计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文本解读的英语阅读课设计 作者:傅华安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第04期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文本解读决定着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应重视从各方面进行文本解读.本文从文本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初 ...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 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喜欢且富有实效的?带着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长达两年半时间的调研,走遍了全县23所初中学校,听评课达250余节,积累了一些初步的思考.现将本人对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一些调查与思考报告如下: 一.可喜的成绩 1.教师敬业精神明显增强.从听课的 ...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措施
  • 摘 要:初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开展阅读教学的几大步骤,以期对各位同仁的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的本质是让学生得到各种感官体验,从而对语文产生兴趣,让他们深深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因此,在教授语文阅读课时,必须从读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心等 ...

  •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2009-05-06 15:37) 标签: - 分类: 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首先,由于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其次,文言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