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解读

摘 要:文学的魅力在于创造无限的角色,更在于深入读者的内心,进入读者内心不愿打开的黑暗之处,揭示人类无意识中所蕴涵的激情,引起共鸣。文学与心理学也联系紧密,因为文学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各自的原型。文学原型可以带领读者走入心中黑暗的深处,并带领他们的意识走向光明。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 原型 艺术

无数次,我们在文学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因为一个词而魂动心惊,为一句话而泪流满面。那些词语和句子仿佛与我们的血脉相连,尽管它们也许出自遥远的国度和陌生人的手,但是它们却如同特地为我们写的。它们夹卷着我们,使我们在漩涡的中心挣扎却并不愿意脱水而出。假如有一天我们真的从水中走到了岸边,因为那些词语和句子是来自于生命的,来自于一个个由血肉构成的生命构成的内心隐藏着的秘密的激情,它们以锋利的刃直接切入到内心之中我们从没触及的部分,将我们内心中被黑暗屏蔽的激情暴露在光明之中。这种激情并不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所独具的,它不是属于这个人或者哪个人而是属于整个人类。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明白为什么我们总是很偶然地被感动而不能自已。那些词语和句子,虽然它们很偶然地出现在某个人的笔下,然后又很偶然地被我们读到,但是它们的身上积聚着整个人类的感情,承负着整个人类的命运。这样的词语和句子即使是用非常细微的声音,同样也能够激起所有人的共鸣。在荣格看来,文学之所以有着如此激动人心的力量便在于它可以走入人内心原本的黑暗之处,揭示出人类集体无意识中所蕴涵的激情,而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荣格便是从原型和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出发来探讨文学的这种魅力。

一、集体无意识与原型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主要是个人长期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中受到压抑的心理内容。而荣格则从考古学、人类学和神话学的角度上,提出了“集体无意识”这一概念。他指出在一些即使从来没有相互接触、相互交流过的不同的文化中,也常常存在着一些相同的原始意象,在这些共同的原始意象背后,一定有它们赖以产生的共同的心理土壤。荣格认为“或多或少属于表层的无意识无疑含有个人特性。作者愿称为‘个人无意识’,但这种个人无意识有赖于更深的一层,它并非来自于个人经验,并非从后天获得,而是先天就存在”①。关于“更深的一层”,荣格把它称做“集体无意识”,他认为这种集体无意识对立于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所体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内容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都必须存在,并且在这些地方和个人身上的体现是大体相似的。换句话说就是,由于集体无意识在所有人身上的表现都是相似的,因此这种无意识就构成了一个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超个人的,也就是说它存在于所有个体身上。与此同时,荣格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原型”也被提出来了。根据他的观点,原型可以而且应该被认为是“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核心内容。荣格认为:“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由带感情色彩的情绪构成,它们构成了心理生活中个人和私人的一面,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是所说的原型。”② 借用心理学有关理论,我们可以认为在荣格看来,人类心理结构的基本模式就是原型。因为他说:“原型是领悟的典型模式,每当我们面对普遍一致和反复发生的领悟模式,我们就在与原型打交道。”原型在人类的心灵生活中不断反复出现。这种心理活动的基本模式是人类远古命运的积淀和浓缩。

二、集体无意识、原型与作品创作 在荣格看来,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与土壤和从中生长的植物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通过了解植物的产地,我们可以知道并理解植物的特性,但这并不是说关于植物所有的重要的特征都可以通过了解植物生长的土壤来了解。因为植物虽然是土壤的产物,但它也是一个生命体,在植物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其“自身包含自身”的过程。这个包含过程在本质上是独立于土壤的性质,与土壤的性质没有任何关系的。对于植物及其相应的特征来说,土壤所起的作用只是加速或者延缓它的一些特征的形成,而对于植物的本质却没有任何影响。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艺术家创作了艺术作品,但是艺术作品本身所附带的意义和本质是艺术作品与生俱来的,任何外来的因素对它都没有决定性

的影响。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创作只不过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发活动而已,个人无意识中的自主情绪是创作冲动和创作激情的重要来源,而艺术家本人也只是这种自主情绪的工具和俘虏。因此,荣格认为,“艺术是一种天赋的冲动,它抓住一个人,使他成为它的工具。艺术家不是拥有自由的意志,寻求实现其个人目的的人,而是一个允许艺术通过自己实现艺术目的的人”,“孕育在艺术家心中的作品是一种自然力,它以自然本身固有的狂暴力量和机敏狡猾去实现它的目的,而完全不去管那作为它的载体的艺术家的命运。”③ 荣格的这个观点,看上去与现代文本理论有些相似,其实相差甚远。现代文本理论强调的是作品在完成之后便具有了它独立于作者的意义,而在荣格看来作品在创作之初就已经不是作者的东西了。当创造力占优势时,这种无意识就统治而且影响了作家的生命,使艺术家的创作违背其主观愿望。并且,由于艺术家所意识到的自我被一股源自于其内心的潜流所席卷,艺术家自身也就成为正在发生的心理事件的旁观者,而对于正在发生的这些事件,艺术家是束手无策的。因此,可以说,在艺术创作中,集体无意识是作者的创作思维的来源,通过原型,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而是千万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④,“诗人是否意识到他的作品与他一起出生、生长和成熟,他是否以为他的作品是他通过构思从虚无乌有中创造出来的,这无关紧要,他的看法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他的作品超越了他,就像孩子超越母亲一样”⑤。

但是,并不是说艺术家可以将这种集体无意识表现得很明显就能让读者很快领悟。实际上,就像个人无意识会被受到压抑一样,对于集体无意识,艺术家往往有意无意地遮盖一些东西。在《心理学与文学》中,荣格借用斯皮特勒的话,诗人关于他的作品所说的常常词不达意,离题甚远,因此,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别的,而是维护日常经验的重要性,使它不受诗人本人说法的影响。

摘 要:文学的魅力在于创造无限的角色,更在于深入读者的内心,进入读者内心不愿打开的黑暗之处,揭示人类无意识中所蕴涵的激情,引起共鸣。文学与心理学也联系紧密,因为文学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各自的原型。文学原型可以带领读者走入心中黑暗的深处,并带领他们的意识走向光明。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 原型 艺术

无数次,我们在文学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因为一个词而魂动心惊,为一句话而泪流满面。那些词语和句子仿佛与我们的血脉相连,尽管它们也许出自遥远的国度和陌生人的手,但是它们却如同特地为我们写的。它们夹卷着我们,使我们在漩涡的中心挣扎却并不愿意脱水而出。假如有一天我们真的从水中走到了岸边,因为那些词语和句子是来自于生命的,来自于一个个由血肉构成的生命构成的内心隐藏着的秘密的激情,它们以锋利的刃直接切入到内心之中我们从没触及的部分,将我们内心中被黑暗屏蔽的激情暴露在光明之中。这种激情并不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所独具的,它不是属于这个人或者哪个人而是属于整个人类。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明白为什么我们总是很偶然地被感动而不能自已。那些词语和句子,虽然它们很偶然地出现在某个人的笔下,然后又很偶然地被我们读到,但是它们的身上积聚着整个人类的感情,承负着整个人类的命运。这样的词语和句子即使是用非常细微的声音,同样也能够激起所有人的共鸣。在荣格看来,文学之所以有着如此激动人心的力量便在于它可以走入人内心原本的黑暗之处,揭示出人类集体无意识中所蕴涵的激情,而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荣格便是从原型和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出发来探讨文学的这种魅力。

一、集体无意识与原型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主要是个人长期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中受到压抑的心理内容。而荣格则从考古学、人类学和神话学的角度上,提出了“集体无意识”这一概念。他指出在一些即使从来没有相互接触、相互交流过的不同的文化中,也常常存在着一些相同的原始意象,在这些共同的原始意象背后,一定有它们赖以产生的共同的心理土壤。荣格认为“或多或少属于表层的无意识无疑含有个人特性。作者愿称为‘个人无意识’,但这种个人无意识有赖于更深的一层,它并非来自于个人经验,并非从后天获得,而是先天就存在”①。关于“更深的一层”,荣格把它称做“集体无意识”,他认为这种集体无意识对立于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所体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内容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都必须存在,并且在这些地方和个人身上的体现是大体相似的。换句话说就是,由于集体无意识在所有人身上的表现都是相似的,因此这种无意识就构成了一个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超个人的,也就是说它存在于所有个体身上。与此同时,荣格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原型”也被提出来了。根据他的观点,原型可以而且应该被认为是“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核心内容。荣格认为:“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由带感情色彩的情绪构成,它们构成了心理生活中个人和私人的一面,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是所说的原型。”② 借用心理学有关理论,我们可以认为在荣格看来,人类心理结构的基本模式就是原型。因为他说:“原型是领悟的典型模式,每当我们面对普遍一致和反复发生的领悟模式,我们就在与原型打交道。”原型在人类的心灵生活中不断反复出现。这种心理活动的基本模式是人类远古命运的积淀和浓缩。

二、集体无意识、原型与作品创作 在荣格看来,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与土壤和从中生长的植物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通过了解植物的产地,我们可以知道并理解植物的特性,但这并不是说关于植物所有的重要的特征都可以通过了解植物生长的土壤来了解。因为植物虽然是土壤的产物,但它也是一个生命体,在植物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其“自身包含自身”的过程。这个包含过程在本质上是独立于土壤的性质,与土壤的性质没有任何关系的。对于植物及其相应的特征来说,土壤所起的作用只是加速或者延缓它的一些特征的形成,而对于植物的本质却没有任何影响。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艺术家创作了艺术作品,但是艺术作品本身所附带的意义和本质是艺术作品与生俱来的,任何外来的因素对它都没有决定性

的影响。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创作只不过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发活动而已,个人无意识中的自主情绪是创作冲动和创作激情的重要来源,而艺术家本人也只是这种自主情绪的工具和俘虏。因此,荣格认为,“艺术是一种天赋的冲动,它抓住一个人,使他成为它的工具。艺术家不是拥有自由的意志,寻求实现其个人目的的人,而是一个允许艺术通过自己实现艺术目的的人”,“孕育在艺术家心中的作品是一种自然力,它以自然本身固有的狂暴力量和机敏狡猾去实现它的目的,而完全不去管那作为它的载体的艺术家的命运。”③ 荣格的这个观点,看上去与现代文本理论有些相似,其实相差甚远。现代文本理论强调的是作品在完成之后便具有了它独立于作者的意义,而在荣格看来作品在创作之初就已经不是作者的东西了。当创造力占优势时,这种无意识就统治而且影响了作家的生命,使艺术家的创作违背其主观愿望。并且,由于艺术家所意识到的自我被一股源自于其内心的潜流所席卷,艺术家自身也就成为正在发生的心理事件的旁观者,而对于正在发生的这些事件,艺术家是束手无策的。因此,可以说,在艺术创作中,集体无意识是作者的创作思维的来源,通过原型,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而是千万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④,“诗人是否意识到他的作品与他一起出生、生长和成熟,他是否以为他的作品是他通过构思从虚无乌有中创造出来的,这无关紧要,他的看法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他的作品超越了他,就像孩子超越母亲一样”⑤。

但是,并不是说艺术家可以将这种集体无意识表现得很明显就能让读者很快领悟。实际上,就像个人无意识会被受到压抑一样,对于集体无意识,艺术家往往有意无意地遮盖一些东西。在《心理学与文学》中,荣格借用斯皮特勒的话,诗人关于他的作品所说的常常词不达意,离题甚远,因此,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别的,而是维护日常经验的重要性,使它不受诗人本人说法的影响。


相关内容

  • 荣格原型理论的起源与演化
  • [摘要]20世纪人文科学发展史上,荣格原型理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原型理论出现以来,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原型理论的兴趣,原型理论也逐渐从心理学领域延伸到其他领域的研究当中.要利用原型理论进行研究,首先需要对原型理论有清晰的认识.本文回顾原型理论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为原型理论今后在其他领域的发展打下理论基础 ...

  •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 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既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的发展,也是荣格的一种创造,荣格用它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 荣格自己在给集体无意识做定义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集体无意识的是精神的一部分,它与个体潜意识截然不同,因为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可以归 ...

  • 文学艺术的本质
  • 文学艺术的本质 作者:田天 来源:<致富时代·下半月>2014年第06期 摘要: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注重研究艺术与集体无意识和艺术与原型之间的关系,把文学纳入到一个广阔.完整的结构中去寻绎蕴涵其中的普遍规律.原型批评理论是西方文学批评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种批评模式.本文通过对荣格原型批评理论的 ...

  • 集体无意识
  • 集体无意识 目录[隐藏] [简述] [它是典型群体心理现象] [集体无意识与原型批评] [集体无意识与原型批评的关系] [荣格与集体无意识学说] [编辑本段] [简述] 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用语.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在1922年&l ...

  • 卡尔·荣格和集体无意识
  • 卡尔·荣格和集体无意识 在精神分析运动史上,荣格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虽然没有像弗洛伊德为世人所尽知,但却具有超越于弗洛伊德的潜力.或许正是由于他当时的年轻和才华,威廉·詹姆斯才在1909年听罢弗洛伊德和荣格为克拉克大学校庆所作的讲演后说,心理学的希望在精神分析家们的身上. 卡尔·荣格(1875- ...

  • 集体潜意识
  • 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示例 "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被遗忘的部分,而是我们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荣格曾用岛打了个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由于潮 ...

  •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主要心理学思想
  •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主要心理学思想 摘要: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西方颇有影响的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奥地利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是从治疗人的心理障碍开始发展起来的.为了治疗的目的,弗洛伊德重视探索人的动机和行为的根源,从而弥补了传统心理学的不足,改变了心理学研究 ...

  • _格林利夫_中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痕迹
  • 域外小说研究 <格林利夫>中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痕迹 冯宜丽 引言结果牛没被杀死,梅太太自己却被那头狂奔而来的公牛用犄角顶死. 心理学大师荣格(Jung)指出人类的心理是双性的,即男性心理中有女性特征,称为阿尼玛(Anima):同时,女性心理中也有男性特征,称为阿尼玛斯(Animus). ...

  •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与道
  •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GUANGZHOUNORMALUNIVERSITY (SOCIALSCIENCEEDITION) 第20卷第8期 No.8Vol.20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与道 唐雪峰 王雁飞 [内容提要]荣格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完善与发展了其分析心理学的思想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