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

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⑵尽:没有了。

⑶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白话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整体赏析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

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 “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 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李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诗人了,我们学过不少他写的故事,大家能背诵出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手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李白,唐代诗人,他写的诗又多又有名,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诗仙”,(介绍历史背景。)

2.解诗题。“独”是指独自一个人。请同学们看注释了解敬亭山。

师: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朗读全诗,体会李白的心情。

3.检查生字,朗读全诗。

课件出示生字生词,指名认读,领读。出示全诗,全班齐读,教师指导古诗停顿并范读。

(三)悟诗意,觉诗境。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1.重点引导“众”与“孤”之中蕴含的多与少之意,“尽”与“闲”对比教学,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

2.小结前两句: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3.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后两句,后两句诗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4.读诗句,小组讨论诗句含义。

5.小结后两句:我静静的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谁也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过度:作者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语的高山呢?古人写诗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情,(了解李白不同时期的诗和他当时的境遇,体会本诗抒发的情怀。)

四.朗诵全诗,熟读能诵。

五.总结全课。

2.解题,质疑.

①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②看到课题,你知道什么 你有什么疑问

二,提示方法,学习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读全诗;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自己思考诗意.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a,先来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一句,这里你有最不能弄明白的字词吗 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重点理解"尽,闲"二字.)

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呢

(天上的鸟儿们都高飞远去了,万里长空中的一片白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地飘远了.)

你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吗 联系有关的资料,老师相信你更能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更能品味出诗里的味道来.

b,那么是不是当高鸟飞尽,孤云飘逝,李白就这样一直觉得寂寞伤心下去了呢 请看下一句. c,"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不明白的字词吗

重点理解"厌","相看"(即谁看谁 )

d,李白觉得是不是自己真的是孤单到一无所有了呢 他觉得还有令人高兴的或者说是让人欣慰的事物吗 那有是什么呢

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我"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好像看着"我",我们相互总也看不够,大概只有敬亭山还愿意和我做伴,做我的知己朋友吧.)

e,鸟儿你要飞就飞走吧,白云你要飘也飘走吧,起码还有敬亭山和我两两相望,做我的知己朋友.从中,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了吗 你对李白有什么新的认识 (体会到李白对敬亭山的喜爱,李白是个很洒脱,乐观的人.)

f,有感情读这句诗.

g,连起来说说诗意,再次了解一下诗人感情的变化:从感到孤独寂寞到喜爱敬亭山,乐观豁达起来.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人山对话,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1,试想李白当时的心情,他独自坐在敬亭山上,把敬亭山当作知己,他会对知己说些什么呢 2,指名学生想象说话.全班交流.

3,敬亭山听到李白的心声,它又会怎么回答呢

4,再次想象说话,突破难点,升华情感.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师:李白的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谁来背一首?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诗人。《静夜思》——乡愁满怀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情谊、珍友谊的李白

二、学习生字词

1、同学们都预习的很认真,看来字词关是拦不住大家了。屏幕上的8个词语如果你都认识,就给老师一个自信的笑容。那就开火车吧。

2、是不是老师随便指哪一个词语都难不倒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啊?打乱顺序读。

3、强调“敬亭山”------敬亭山在哪里?(江南,安徽)

强调“两不厌”------注释中如何解释“厌”,那么不厌是什么意思?“两不厌”又怎样解释?

强调“孤云”------孤云是多少白云?只有一朵。白云的伙伴呢?早就走了,这是最后一朵,也将要“独去闲”了。悠闲自在的飘走了。

4、出示:“尽”在字典里的三种解释,全部;完了,没有了;用了很大的力气。“高飞尽”里面你怎样理解“尽”字的意思?“高飞尽”又怎样解释?“众鸟高飞尽”呢?

三、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一)从题目上感悟

师:知道敬亭山在哪儿吗?(生答)

师:我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宣州,多次登临过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等这些大诗人也都先后去过,并且在那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所以敬亭山后来被称为“江南诗山”。好,谁再来读题目?注意敬亭山前面还有“独坐”两个字。(生读)

3、李白来到敬亭山下,坐下来欣赏对面山上的美景。有知心朋友陪伴吗?有只可爱的小鸟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云相伴也很悠闲啊!(生回答,都没有并说说从哪句诗里知道的。)

4、没有伙伴,你觉得李白是怎样的心情?板书:独。

5独坐敬亭山的意思是( )学生填空,理解题目的意思。

6、谁愿意来当一次小演员,把自己变成李白,读一读自己的这首诗的题目。

7、知道孤独忧伤的语气要低沉,缓慢。练习朗读题目。

8、李白为什么会孤独,会忧伤呢?一起来了解一下李白当时的处境,写作的背景。

(二)细读诗文,理解含义

1、课件出示全文。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以李白的身份,读读自己写的这首诗。还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语气啊。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李白很孤独?(重点理解高飞尽,独去闲,第一句诗的含义。)

3、寂静的山上没有一只鸟,没有一片云,此时此刻有谁愿意懂李白的心,留下来陪陪他呢?(敬亭山)

4、李白的眼里有鸟吗?有白云吗?只有什么?

5、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样看着李白。孤独的山看着孤独的人,孤独的人看着孤独的山,-----相看两不厌,怎么看也看不够。所以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此时李白深情的看着敬亭山,轻轻的说:“ ” 敬亭山也深情的看着李白,轻轻的说:

“ ”

把要说的话写在课本的空白处。(强调学习方法:读书时,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这是学习的好方法。)

7、学生汇报之后,老师引读。

此时此刻,李白相对敬亭山说:“连白云和小鸟都不喜欢我了,只有你愿意留下来陪我。我们俩真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还想对敬亭山说:“我们两个孤独的好朋友在这么清静的地方,真是------”

敬亭山也想对李白说:

“ ”

8、李白愿意把敬亭山当做自己的好朋友来倾诉心里的话,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对敬亭山的什么性情?(板书:寄情山水)

9让我们再一次以李白的身份读课文,看自己是不是已经理解了每一句诗的含义。出示诗句含义。读读记记。

10、指导背诵。

四、回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有了哪些收获?

五、作业小超市

1、练习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山》。

2、熟练朗读《望洞庭》和《忆江南》。

3、搜集一些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⑵尽:没有了。

⑶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白话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整体赏析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

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 “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 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李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诗人了,我们学过不少他写的故事,大家能背诵出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手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李白,唐代诗人,他写的诗又多又有名,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诗仙”,(介绍历史背景。)

2.解诗题。“独”是指独自一个人。请同学们看注释了解敬亭山。

师: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朗读全诗,体会李白的心情。

3.检查生字,朗读全诗。

课件出示生字生词,指名认读,领读。出示全诗,全班齐读,教师指导古诗停顿并范读。

(三)悟诗意,觉诗境。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1.重点引导“众”与“孤”之中蕴含的多与少之意,“尽”与“闲”对比教学,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

2.小结前两句: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3.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后两句,后两句诗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4.读诗句,小组讨论诗句含义。

5.小结后两句:我静静的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谁也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过度:作者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语的高山呢?古人写诗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情,(了解李白不同时期的诗和他当时的境遇,体会本诗抒发的情怀。)

四.朗诵全诗,熟读能诵。

五.总结全课。

2.解题,质疑.

①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②看到课题,你知道什么 你有什么疑问

二,提示方法,学习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读全诗;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自己思考诗意.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a,先来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一句,这里你有最不能弄明白的字词吗 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重点理解"尽,闲"二字.)

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呢

(天上的鸟儿们都高飞远去了,万里长空中的一片白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地飘远了.)

你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吗 联系有关的资料,老师相信你更能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更能品味出诗里的味道来.

b,那么是不是当高鸟飞尽,孤云飘逝,李白就这样一直觉得寂寞伤心下去了呢 请看下一句. c,"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不明白的字词吗

重点理解"厌","相看"(即谁看谁 )

d,李白觉得是不是自己真的是孤单到一无所有了呢 他觉得还有令人高兴的或者说是让人欣慰的事物吗 那有是什么呢

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我"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好像看着"我",我们相互总也看不够,大概只有敬亭山还愿意和我做伴,做我的知己朋友吧.)

e,鸟儿你要飞就飞走吧,白云你要飘也飘走吧,起码还有敬亭山和我两两相望,做我的知己朋友.从中,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了吗 你对李白有什么新的认识 (体会到李白对敬亭山的喜爱,李白是个很洒脱,乐观的人.)

f,有感情读这句诗.

g,连起来说说诗意,再次了解一下诗人感情的变化:从感到孤独寂寞到喜爱敬亭山,乐观豁达起来.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人山对话,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1,试想李白当时的心情,他独自坐在敬亭山上,把敬亭山当作知己,他会对知己说些什么呢 2,指名学生想象说话.全班交流.

3,敬亭山听到李白的心声,它又会怎么回答呢

4,再次想象说话,突破难点,升华情感.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师:李白的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谁来背一首?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诗人。《静夜思》——乡愁满怀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情谊、珍友谊的李白

二、学习生字词

1、同学们都预习的很认真,看来字词关是拦不住大家了。屏幕上的8个词语如果你都认识,就给老师一个自信的笑容。那就开火车吧。

2、是不是老师随便指哪一个词语都难不倒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啊?打乱顺序读。

3、强调“敬亭山”------敬亭山在哪里?(江南,安徽)

强调“两不厌”------注释中如何解释“厌”,那么不厌是什么意思?“两不厌”又怎样解释?

强调“孤云”------孤云是多少白云?只有一朵。白云的伙伴呢?早就走了,这是最后一朵,也将要“独去闲”了。悠闲自在的飘走了。

4、出示:“尽”在字典里的三种解释,全部;完了,没有了;用了很大的力气。“高飞尽”里面你怎样理解“尽”字的意思?“高飞尽”又怎样解释?“众鸟高飞尽”呢?

三、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一)从题目上感悟

师:知道敬亭山在哪儿吗?(生答)

师:我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宣州,多次登临过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等这些大诗人也都先后去过,并且在那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所以敬亭山后来被称为“江南诗山”。好,谁再来读题目?注意敬亭山前面还有“独坐”两个字。(生读)

3、李白来到敬亭山下,坐下来欣赏对面山上的美景。有知心朋友陪伴吗?有只可爱的小鸟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云相伴也很悠闲啊!(生回答,都没有并说说从哪句诗里知道的。)

4、没有伙伴,你觉得李白是怎样的心情?板书:独。

5独坐敬亭山的意思是( )学生填空,理解题目的意思。

6、谁愿意来当一次小演员,把自己变成李白,读一读自己的这首诗的题目。

7、知道孤独忧伤的语气要低沉,缓慢。练习朗读题目。

8、李白为什么会孤独,会忧伤呢?一起来了解一下李白当时的处境,写作的背景。

(二)细读诗文,理解含义

1、课件出示全文。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以李白的身份,读读自己写的这首诗。还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语气啊。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李白很孤独?(重点理解高飞尽,独去闲,第一句诗的含义。)

3、寂静的山上没有一只鸟,没有一片云,此时此刻有谁愿意懂李白的心,留下来陪陪他呢?(敬亭山)

4、李白的眼里有鸟吗?有白云吗?只有什么?

5、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样看着李白。孤独的山看着孤独的人,孤独的人看着孤独的山,-----相看两不厌,怎么看也看不够。所以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此时李白深情的看着敬亭山,轻轻的说:“ ” 敬亭山也深情的看着李白,轻轻的说:

“ ”

把要说的话写在课本的空白处。(强调学习方法:读书时,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这是学习的好方法。)

7、学生汇报之后,老师引读。

此时此刻,李白相对敬亭山说:“连白云和小鸟都不喜欢我了,只有你愿意留下来陪我。我们俩真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还想对敬亭山说:“我们两个孤独的好朋友在这么清静的地方,真是------”

敬亭山也想对李白说:

“ ”

8、李白愿意把敬亭山当做自己的好朋友来倾诉心里的话,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对敬亭山的什么性情?(板书:寄情山水)

9让我们再一次以李白的身份读课文,看自己是不是已经理解了每一句诗的含义。出示诗句含义。读读记记。

10、指导背诵。

四、回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有了哪些收获?

五、作业小超市

1、练习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山》。

2、熟练朗读《望洞庭》和《忆江南》。

3、搜集一些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相关内容

  • 柳敬亭与左良玉
  • 作者:张海鹏 左良玉为何与柳敬亭相识见欢,让他参与幕府机要,机缘有三.其一,政见相近.左良玉虽为军阀,但不屑于与马士英.阮大铖为首的阉党余绪势力为伍,南明福王朱由崧灭国前,左良玉曾以"清君侧"名义组织过对马.阮集团的讨伐.柳敬亭一度也是阮大铖的清客,但在看到当时复社揭露阮大铖罪状 ...

  • 1-1独坐敬亭山教案
  • 1.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领悟诗意,感悟诗 ...

  • [柳敬亭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 柳敬亭传 黄宗羲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 ...

  • 李白:独坐敬亭山古诗
  • 李白: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 注释: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 ...

  • 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诗意_独坐敬亭山阅读答案_作者李白
  • 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词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前言]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诗意_独坐敬亭山阅读答案_作者李白.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 ...

  • 1古诗两首独坐敬亭山
  • 1.古诗两首(1.2)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 ...

  • 广德太极洞
  • 广德太极洞 内容简介 太极洞有"东南第一洞"的美誉,坐落在安徽广德县境内,和江苏宜兴市的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位置邻近并与之齐名,是江南旅游线上探幽揽胜的佳境. 广德太极洞风景区距广德县城38公里,位于皖苏浙三省交界处的石龙山内,总面积4.1万平方米,是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太极洞 ...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名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出处]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注] 群鸟高飞,消失在天际,孤云也在悠闲地飘远.此刻,相看两不厌的,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说明]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小 ...

  •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 一.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古诗<独坐敬亭山> (一)回顾李白的<静夜思><赠汪伦> (二)解诗题,知作者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纵情诗酒,以诗著称于世.与诗人杜甫合称"李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