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柳敬亭传

黄宗羲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末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欲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注:①《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②优孟:楚国的老歌舞艺人,善于讽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亭丧失其资略尽  资:资财        B.然必句性情  句:勾画。

C.已能倾动其市人   倾:折服。    D.可使以其技鸣 鸣:出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仰观宇宙之大  

B.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设九宾于廷

C.而敬亭耳剽口熟             抟扶摇而上 

D.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足以极视听之娱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敬亭机智灵活,后来又在莫后光的指导下,说书技艺经过三重境界的提升,达到了精妙的程度。

B.柳敬亭说书技艺达到精妙程度后,先后到了盱眙、扬州、杭州、金陵等地,名声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

C.宁南侯结识柳敬亭后,感觉相见恨晚,并且让他在府中担要职,因此军中官员也不敢轻视柳敬亭。

D.宁南死后,柳敬亭上街头重操旧业,他结合在军中的见闻,使得说书造诣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

8、给下面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A.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B.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C.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D.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C 使……折服

6.B  A动词,到,往/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B介词,在。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D、介词,凭借(拿)……身份/连词,表目的

7.B  盱眙是其说书开始的地方,还没有接受莫后光的指点,说书技艺未达精妙程度。

8、D.译文: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正路不去走,丧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丢了鸡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丢了却不知去找,治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行了。”

9.⑴(3分)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意思对1分,状语后置、“具”各1分)

(2)(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意思对1分,“延”“当”各1分)(3)(4分)那些街市上往日和柳敬亭很亲近互称你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这样飞黄腾达了!”(意思对1分,“尔汝”“故”“吾侪”各1分)

译文:    我读了《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知道)两宋说书艺人多达数十人。从那以后,说书艺人的姓名,就不为人们所知了。只是近几年来,人们才异口同声称赞柳敬亭的说书技艺。    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原姓曹。十五岁时,(因为)蛮横凶悍,刁钻不讲道理,触犯刑法,应当处死刑,(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们说书。那时(他说书)已经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很久以后,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的读书人见了他,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虽是低微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要象春秋时楚国优孟那样以隐言和唱歌讽谏,而后才能达到目的。”柳敬亭回到家里,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用心练习,反复推求。过去一个月,(他)前往莫后光处,莫(对他)说:“你说书,能够使人欢乐喜悦,大笑不止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不禁赞叹地说:“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说书),名声显扬于达宫贵人之中。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之上,在悠闲亭榭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宁南侯左良玉渡江南下时,安徽提督社宏域想结交左良玉,介绍柳敬亭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惋惜与柳敬亭相见太晚,让柳敬亭参与决定重要秘密军务。军中官员也不敢以说书人的身份来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没有读过书,所有公文,都是部下文人立意谋篇,炼字炼句,引古证今,努力写成,(可是)左良玉都不满意。而柳敬亭耳朵经常听到的,口里经常说的,从僻陋里巷俗语常谈中得来的,倒没有不合左良玉之意的。(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当时南明朝中群臣都敬畏左良玉,听说他派人来,上下没有谁不以恭敬之礼接待(他),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让柳敬亭坐在向南的尊位上,称呼他柳将军,柳敬亭也没有什么不安的表现。那些街市上往日和柳敬亭很亲近互称你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这样飞黄腾达了!”    不久,南明朝庭覆灭,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资财差不多花光,又象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开始走上街头,重操旧业。柳敬亭既然在军队里的时间很长,那些蛮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杀人犯法、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流离失所、悲欢离合、国破家亡的事,(他)都亲眼见过,而且各地的方言,大众的爱好和崇尚,都是他所熟悉的。(因此他)每讲一词一语,让人听起来,有的象刀枪剑戟碰撞,带甲骑兵突然冲出,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象狂风怒号,苦雨泣诉;有的象鸟鹊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亡国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他的艺术造诣)已大大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了。

柳敬亭传

黄宗羲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末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欲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注:①《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②优孟:楚国的老歌舞艺人,善于讽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亭丧失其资略尽  资:资财        B.然必句性情  句:勾画。

C.已能倾动其市人   倾:折服。    D.可使以其技鸣 鸣:出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仰观宇宙之大  

B.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设九宾于廷

C.而敬亭耳剽口熟             抟扶摇而上 

D.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足以极视听之娱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敬亭机智灵活,后来又在莫后光的指导下,说书技艺经过三重境界的提升,达到了精妙的程度。

B.柳敬亭说书技艺达到精妙程度后,先后到了盱眙、扬州、杭州、金陵等地,名声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

C.宁南侯结识柳敬亭后,感觉相见恨晚,并且让他在府中担要职,因此军中官员也不敢轻视柳敬亭。

D.宁南死后,柳敬亭上街头重操旧业,他结合在军中的见闻,使得说书造诣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

8、给下面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A.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B.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C.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D.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C 使……折服

6.B  A动词,到,往/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B介词,在。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D、介词,凭借(拿)……身份/连词,表目的

7.B  盱眙是其说书开始的地方,还没有接受莫后光的指点,说书技艺未达精妙程度。

8、D.译文: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正路不去走,丧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丢了鸡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丢了却不知去找,治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行了。”

9.⑴(3分)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意思对1分,状语后置、“具”各1分)

(2)(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意思对1分,“延”“当”各1分)(3)(4分)那些街市上往日和柳敬亭很亲近互称你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这样飞黄腾达了!”(意思对1分,“尔汝”“故”“吾侪”各1分)

译文:    我读了《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知道)两宋说书艺人多达数十人。从那以后,说书艺人的姓名,就不为人们所知了。只是近几年来,人们才异口同声称赞柳敬亭的说书技艺。    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原姓曹。十五岁时,(因为)蛮横凶悍,刁钻不讲道理,触犯刑法,应当处死刑,(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们说书。那时(他说书)已经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很久以后,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的读书人见了他,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虽是低微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要象春秋时楚国优孟那样以隐言和唱歌讽谏,而后才能达到目的。”柳敬亭回到家里,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用心练习,反复推求。过去一个月,(他)前往莫后光处,莫(对他)说:“你说书,能够使人欢乐喜悦,大笑不止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不禁赞叹地说:“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说书),名声显扬于达宫贵人之中。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之上,在悠闲亭榭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宁南侯左良玉渡江南下时,安徽提督社宏域想结交左良玉,介绍柳敬亭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惋惜与柳敬亭相见太晚,让柳敬亭参与决定重要秘密军务。军中官员也不敢以说书人的身份来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没有读过书,所有公文,都是部下文人立意谋篇,炼字炼句,引古证今,努力写成,(可是)左良玉都不满意。而柳敬亭耳朵经常听到的,口里经常说的,从僻陋里巷俗语常谈中得来的,倒没有不合左良玉之意的。(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当时南明朝中群臣都敬畏左良玉,听说他派人来,上下没有谁不以恭敬之礼接待(他),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让柳敬亭坐在向南的尊位上,称呼他柳将军,柳敬亭也没有什么不安的表现。那些街市上往日和柳敬亭很亲近互称你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这样飞黄腾达了!”    不久,南明朝庭覆灭,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资财差不多花光,又象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开始走上街头,重操旧业。柳敬亭既然在军队里的时间很长,那些蛮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杀人犯法、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流离失所、悲欢离合、国破家亡的事,(他)都亲眼见过,而且各地的方言,大众的爱好和崇尚,都是他所熟悉的。(因此他)每讲一词一语,让人听起来,有的象刀枪剑戟碰撞,带甲骑兵突然冲出,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象狂风怒号,苦雨泣诉;有的象鸟鹊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亡国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他的艺术造诣)已大大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了。


相关内容

  • 柳敬亭传(节选)阅读答案
  • 柳敬亭传(节选) 黄宗羲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①,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②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③见之,曰:"此子机变④,可使以其技鸣⑤."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 ...

  • 用语言表达的文言文
  • 二.语言文字运用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 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 ,值得一看. a.别具一格 独树一帜 不落窠臼b .独树一帜 别具 ...

  • 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诗意_独坐敬亭山阅读答案_作者李白
  • 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词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前言]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诗意_独坐敬亭山阅读答案_作者李白.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 ...

  • 敬亭山独坐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题. 敬亭山独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贺新郎(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 ...

  • 李白诗集大全
  • 会员登录 首页 说说 伤感 唯美 爱情 祝福 语录 签名 亲情 最新 首页  >> 李白诗集大全 李白诗集大全 点击:60688 时间:2014-07-24 20:27:04 1.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2.赠汪伦> ...

  • 克服畏难情绪
  • 克服畏难情绪,巧拿关键8分(高2012级复习专用)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的常见出题点: 从重点字词处设置,要分析重点字词 从关键语句处设置,要读懂关键语句 从抒情意象上设置,要把握 ...

  • 高中语文训练专题:文学作品阅读(二)
  • 文学作品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黎 明 的 眼 睛 端木蕻良 ⑴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对着阳光带进来的新鲜 空气,任谁 都要深吸一口,说:春天来了! ⑵就这样,春天从窗口走近了我们. ⑶但是,可不要忘记,不是从有房子那天起,我们就有窗子呢! ⑷我们 ...

  • 上海初二第二学期语文第一单元基础卷 (答案)
  • 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基础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30分) 一.默写(10分) 1.僵卧孤村不自哀, ,今日又南冠.(夏完淳<别云间>) 3.无限山河泪,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风雨声声入梦化作征战情景的诗句是: 入梦来 . 二. ...

  •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准
  •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解读考题]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