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和用途,理解故宫以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2.学会本文的介绍顺序和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是如何有序地介绍故宫建筑的布局与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以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朗读法

课时数:2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展示图片,结合抗战70周年大阅兵来进行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故宫简介

四、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五、字词积累

(一)读一读

金銮(luán)殿 鎏(liú)金 湛(zhàn)蓝 翊(yì)坤宫 击罄(qìng) 矗立(chù) 鳌头(áo) 琉璃(liú) 蟠龙(pán) 中轴线(zhóu) 攒(cuán)在一起 乾清宫(qián)额枋(fāng) 藻井(zǎo) 矫健(jiǎo) 迥然不同(jiǒng)

(二)记一记

玲珑 矗立 横贯 矫健 缭绕 掩映

井然有序 错综 迥然不同

六、整体感知,分组讨论

1.故宫有什么特点?试从文中找出根据来。

故宫的特点:a、宏大壮丽b、建筑精美c、布局统一

这些特点集中体现了它的风格独特

2.填好课后练习第一题的图。思考文章按什么顺序做介绍的?

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由南向北(空间顺序)

七、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

故宫概况(位置、历史、价值) 建筑布局(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 全貌

2.疏通文章结构(总分总)

总:概括故宫历史、地理概貌以及建筑总特点

1-2)

前朝太和殿

三大殿中和殿

文分保和殿

章3-15)结内廷乾清宫 构交泰殿

坤宁宫

御花园

总: 从景山俯视故宫

16)

空 间 顺 序(南——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合作探讨

1.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为什么?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3.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立足点是什么?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4.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装饰?

5.“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二、跳读课文,理清方法

全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分类别: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

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 作用: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

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如”仿佛进入苏州园林。”作用:形象、直观地说明御花园的园林特色。

三、拓展延伸

展示一组故宫的图片,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四、作业布置

介绍本县或者本校最有有特色的一个建筑物。要求:注意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恰当的方位词语),选定立足点。

五、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和用途,理解故宫以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2.学会本文的介绍顺序和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是如何有序地介绍故宫建筑的布局与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以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朗读法

课时数:2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展示图片,结合抗战70周年大阅兵来进行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故宫简介

四、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五、字词积累

(一)读一读

金銮(luán)殿 鎏(liú)金 湛(zhàn)蓝 翊(yì)坤宫 击罄(qìng) 矗立(chù) 鳌头(áo) 琉璃(liú) 蟠龙(pán) 中轴线(zhóu) 攒(cuán)在一起 乾清宫(qián)额枋(fāng) 藻井(zǎo) 矫健(jiǎo) 迥然不同(jiǒng)

(二)记一记

玲珑 矗立 横贯 矫健 缭绕 掩映

井然有序 错综 迥然不同

六、整体感知,分组讨论

1.故宫有什么特点?试从文中找出根据来。

故宫的特点:a、宏大壮丽b、建筑精美c、布局统一

这些特点集中体现了它的风格独特

2.填好课后练习第一题的图。思考文章按什么顺序做介绍的?

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由南向北(空间顺序)

七、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

故宫概况(位置、历史、价值) 建筑布局(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 全貌

2.疏通文章结构(总分总)

总:概括故宫历史、地理概貌以及建筑总特点

1-2)

前朝太和殿

三大殿中和殿

文分保和殿

章3-15)结内廷乾清宫 构交泰殿

坤宁宫

御花园

总: 从景山俯视故宫

16)

空 间 顺 序(南——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合作探讨

1.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为什么?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3.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立足点是什么?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4.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装饰?

5.“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二、跳读课文,理清方法

全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分类别: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

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 作用: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

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如”仿佛进入苏州园林。”作用:形象、直观地说明御花园的园林特色。

三、拓展延伸

展示一组故宫的图片,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四、作业布置

介绍本县或者本校最有有特色的一个建筑物。要求:注意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恰当的方位词语),选定立足点。

五、板书设计


相关内容

  • 八年级语文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2课时
  • 会理县通安中学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进度 课 题 教学目标 第 (三单元 14 课)第 一节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故宫博物院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 感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 ...

  • 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
  • <故宫博物院>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题介绍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文体都是说明文.<故宫博物院>如同一篇解说词,按照空间顺序,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侧,逐次介绍建筑物.这种顺序安排,既符合一般的游览参观习惯,也符合 ...

  • 教案[北京亮起来了]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十二课第50-5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 ...

  • 幼儿园手工制作班教案
  • 手工制作班教案 (一)制作小猪 设计意图:小猪是非常可爱的小动物,非常能吸引小孩子的兴趣,让他们有想去做做的动机,也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我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那些线段部位应该对折,那些位置属于黏贴. 2.培养幼儿的粘贴的兴趣,感受合作的愉快情感. 活动准备: 1.手 ...

  • [北京亮起来了]教案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2 4.学生课前准备: (一).预习生字.预习课文. (二).了解北京的有关情况,收集北京的有关资料. 二.教学课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下册十二课<北京亮起来了>. 1.会认15个生字, ...

  • 第20课明清的科学技术(教案)
  • 第20课 明清的科学技术 铜都中学 陈亚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包括举世闻名的明长城.明清紫禁城.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和著作<本草纲目>.科学家宋应星和<天工开物>.明末著名农学家徐光启和<农政全书>,通过 ...

  • [北京亮起来了]教案(第二课时)和反思
  • 12北京亮起来了(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会写"辉煌",用"犹如"说话,积累文中生动.优美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难点: ...

  • 首都北京教案
  • 首都--北京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新华路小学 吕连清 邮编:116400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品德与社会 3.课时: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关于北京的资料和 北京的图片. 二.[教学课题] 1.认识北京的位置,了解北京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又是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 ...

  •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案设计
  •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训练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等方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探求隐藏在事例表象后的本质特征: ②训练学生展开联想,找出与事例相联系的其他现象,运用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 教学重点 思维训练,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