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 水浒传 忠义悲歌

蓝仕红元明清水浒传忠义悲歌

引自《乱世忠义的悲歌--论《水浒传》的主题及思维方式》宋克夫

以“忠义”名《水浒》曾受到不少人的非难。

金圣叹就曾在《水浒传序二》中说: “若使, 忠义而在水浒, 忠义为天下之凶物恶物乎哉! 且水浒有忠义, 国家无忠义耶? ”指责“后世不知何等好乱之徒, 仍谬加以忠义之目”。俞万春在《荡寇志·引言》中则说得更加直截了当: “既是忠义, 必不做强盗; 既是强盗; 必不算忠义。’川杀人放火也叫忠义, 打家劫舍也叫忠义, 栽官拒捕、攻城陷邑也叫忠义。看官, 你想这唤做什么说话! ”总之, 以武力的形式触犯封建法律, 就不算“忠义”。

在事实上, 以武力的形式触犯封建法律并非全都与“忠义”无缘。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就为我们证明这个间题提供了依据。“今游侠, 其行虽不轨于正义, 然其言必信, 其行必果, 已诺必诚, 不爱其躯, 赴士之阪困”。虽然他们时常“以武犯禁”、“扦当世之文阁, 然其私义廉浩退让, 有足称者”。“至于阎巷之侠, 修行砒名, 声施天下, 莫不称贤”。尽管他们以武力触犯封建法律, 但却“取予然诺, 千里诵义, 为死不顾世”。司马迁笔下的朱家, 就是“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拥有私人武装的豪侠, 但作者却肯定了他“振人不赡, 先从贫贱始”, “趋人之急, 甚己之私”的侠义精神, 郭解则“少时阴贼, 慨不快义, 身所杀甚从。以躯借交报仇, 藏命作奸, 剿攻不休, 及铸钱掘家, 固不可胜数”。但司马迁仍然歌颂了他“以德报怨, 厚施而薄望”, “振人之命, 不矜其功”的侠风义节。

作为一部以绿林好汉, 江湖豪侠为题材的小说, 《水浒传》的思维方式不能不渗透着《史记·游侠列传》以来游侠思想。《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虽然也“杀人放火”、“打家劫舍”、“栽官拒捕, 攻城陷邑”, 但作者同样赞扬了他们的“全忠秉义, 护国保民”。在水泊梁山, 以武装斗争的形式触犯封建法律, 不但没有影响那班江湖英雄“全忠仗义”,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全忠仗义”迫不得已的途径和结果

这里姑且以聚讼纷纭的宋江形象为例。权威性的意见认为: 宋江形象具有反抗性和妥协性双重性格, 最后, 妥协性占了上风, 从而酿成了招安的悲剧。这是用政治判断对宋江形象作出的分析。诚然, 宋江形象确实具有双重性格, 但把这种双重性格归结为反抗性和妥协性, 却不免失于皮相。在事实上, 制约着宋江双重性格的本质属性, 是在“官逼民反”的历史条件下两种伦理力量——忠和义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贯穿宋江的一生, 左右着宋江性格发展的基本轨迹。出于“义”, 他“担着血海也似干系”私放了晃盖。当晃盖们擒何涛、俘黄安, 上梁山后, 他又着眼于“忠”, 认为这“犯了大罪”, “是灭九族的勾当”, “于法度上却饶不得”。为了维护梁山利益, 他在盛怒之下杀了阎婆惜, 但杀惜之后宁可浪迹江湖, 吃尽流寓之苦, 也不肯投奔梁山, 不愿“上逆天理, 下违父教, 做了不忠不孝的人。”长期的流寓生活月办他体悟到“被人逼迫, 事非得已”的道理, 对那班流落江湖的好汉有着特殊的同情, 赞同武松上二龙山落草, 但又认为这不过是英雄落难时的一种暂时栖息, 一再叮吟武松“入伙之后, 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 你便可择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在经过种种磨难之后, 宋江终于从江州法场走上梁山, 但又认为这不过是“借得山东烟水寨, 买来凤城春

蓝仕红元明清水浒传忠义悲歌

引自《乱世忠义的悲歌--论《水浒传》的主题及思维方式》宋克夫

以“忠义”名《水浒》曾受到不少人的非难。

金圣叹就曾在《水浒传序二》中说: “若使, 忠义而在水浒, 忠义为天下之凶物恶物乎哉! 且水浒有忠义, 国家无忠义耶? ”指责“后世不知何等好乱之徒, 仍谬加以忠义之目”。俞万春在《荡寇志·引言》中则说得更加直截了当: “既是忠义, 必不做强盗; 既是强盗; 必不算忠义。’川杀人放火也叫忠义, 打家劫舍也叫忠义, 栽官拒捕、攻城陷邑也叫忠义。看官, 你想这唤做什么说话! ”总之, 以武力的形式触犯封建法律, 就不算“忠义”。

在事实上, 以武力的形式触犯封建法律并非全都与“忠义”无缘。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就为我们证明这个间题提供了依据。“今游侠, 其行虽不轨于正义, 然其言必信, 其行必果, 已诺必诚, 不爱其躯, 赴士之阪困”。虽然他们时常“以武犯禁”、“扦当世之文阁, 然其私义廉浩退让, 有足称者”。“至于阎巷之侠, 修行砒名, 声施天下, 莫不称贤”。尽管他们以武力触犯封建法律, 但却“取予然诺, 千里诵义, 为死不顾世”。司马迁笔下的朱家, 就是“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拥有私人武装的豪侠, 但作者却肯定了他“振人不赡, 先从贫贱始”, “趋人之急, 甚己之私”的侠义精神, 郭解则“少时阴贼, 慨不快义, 身所杀甚从。以躯借交报仇, 藏命作奸, 剿攻不休, 及铸钱掘家, 固不可胜数”。但司马迁仍然歌颂了他“以德报怨, 厚施而薄望”, “振人之命, 不矜其功”的侠风义节。

作为一部以绿林好汉, 江湖豪侠为题材的小说, 《水浒传》的思维方式不能不渗透着《史记·游侠列传》以来游侠思想。《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虽然也“杀人放火”、“打家劫舍”、“栽官拒捕, 攻城陷邑”, 但作者同样赞扬了他们的“全忠秉义, 护国保民”。在水泊梁山, 以武装斗争的形式触犯封建法律, 不但没有影响那班江湖英雄“全忠仗义”,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全忠仗义”迫不得已的途径和结果

这里姑且以聚讼纷纭的宋江形象为例。权威性的意见认为: 宋江形象具有反抗性和妥协性双重性格, 最后, 妥协性占了上风, 从而酿成了招安的悲剧。这是用政治判断对宋江形象作出的分析。诚然, 宋江形象确实具有双重性格, 但把这种双重性格归结为反抗性和妥协性, 却不免失于皮相。在事实上, 制约着宋江双重性格的本质属性, 是在“官逼民反”的历史条件下两种伦理力量——忠和义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贯穿宋江的一生, 左右着宋江性格发展的基本轨迹。出于“义”, 他“担着血海也似干系”私放了晃盖。当晃盖们擒何涛、俘黄安, 上梁山后, 他又着眼于“忠”, 认为这“犯了大罪”, “是灭九族的勾当”, “于法度上却饶不得”。为了维护梁山利益, 他在盛怒之下杀了阎婆惜, 但杀惜之后宁可浪迹江湖, 吃尽流寓之苦, 也不肯投奔梁山, 不愿“上逆天理, 下违父教, 做了不忠不孝的人。”长期的流寓生活月办他体悟到“被人逼迫, 事非得已”的道理, 对那班流落江湖的好汉有着特殊的同情, 赞同武松上二龙山落草, 但又认为这不过是英雄落难时的一种暂时栖息, 一再叮吟武松“入伙之后, 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 你便可择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在经过种种磨难之后, 宋江终于从江州法场走上梁山, 但又认为这不过是“借得山东烟水寨, 买来凤城春


相关内容

  • 中文工具书
  • 明清小说分析 文传学院 13汉语国际教育 毛孝珍 1311302146 检索课题:明清小说分析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深入开发"明清小说"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了解明清小说的本质特征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其生成﹑发展﹑高潮的走势及文化背景:熟读明清小说文本,精研重点文本 ...

  • [水浒传]主题新探[水浒
  • <水浒传>主题新探 主题" 一词的含义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我国古代文论中,虽然没有关于长篇叙 事作品的"主题"的概念,但却有李渔"立主脑"的提法: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 亦然.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 ...

  • _水浒传_中梁山好汉的悲剧命运解读
  • 2012年第1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No.12012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悲剧命运解读 王莹雪 摘要:<水浒传> ...

  • 第二章[水浒传]讲义
  • 第二章 成熟的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 话本的体制 1.题目:由简到繁. 2.篇首:一首或若干首诗或词. 3.入话:篇首之后加以解释,引入正话 4.头回:行话:"权做个得胜头回" "笑耍头回". 5.正话:韵散结合.分回讲说. 6.结尾:往往以一 ...

  • 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
  • 摘要:梁山好汉们为什么要高举"替天行道"大旗呢?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强有力影响的必然结果,其次是梁山好汉追求生存与功名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传统文化:替天行道:生存与功名 自<水浒传>问世以来,评者甚众.对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们褒者有之,贬者也不乏其人.而宋江他们高举& ...

  • 古代文学史明清考试重点
  •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 . 三大传奇:. 李开先<宝剑记>. 梁辰鱼的<浣沙记>.王世贞 或其门人所作的<鸣凤记> 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 明代四大奇书: .<水浒传>.<西游记>和<金 瓶 ...

  • 我眼中的名著作文
  • 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雁儿去了又飞回来了:历史的罗盘不知疲倦的旋转,你们却仍然纤尘不染,在涛涛文海中折射出五彩的斑斓,把每一颗心儿照亮......---------题记 你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碧蓝天幕中的一道彩虹,是我心中永远读不完的诗,是我眼中永远看不完的画.卧于躺椅做"红楼之梦&q ...

  • 第十四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小
  • 第十四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小说 (一)阅读书目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120)上古1976.1984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100)人民文学1975 施耐庵<水浒>(71)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陈曦钟等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 ...

  • [水浒传]思想本质新论评农民起义说等
  • 文史哲 总第22334年第4期567期8,! 水浒传G思想本质新论F 农民起义说I等DD评H 王学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B533J728 摘要@水浒传G的主题是什么K历来就有争议E近几十年来以主张H农民起义说I者为多E仔细剖析F水F 浒传G内容,实际上它很少涉及宗法社会的农民生活,更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