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

《25、七律 长征》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教学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走近长征,理解诗意。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长征》。请齐读课题。 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再读课题

师:长征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生死攸关的大事件,你在课前的预习中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

师:是啊,1934年10月,由于战争的需要,红军开始了一年之久,纵横十一个省,长达2万5千余里的长征。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毛主席满怀喜悦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打开书120页,请同学听录音,一会你也学着读一读。(录音)

你也学着读一读,(自由读)谁愿意试试?指名读,齐读。 出示自学提示一:根据注释,结合查找的资料,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如果遇到问题可以与同伴交流,也可以问老师。

指名说。自己说。

二、 体会长征之难。

师:长征途中,上有几十架飞机轮番轰炸,下有敌人的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再加上自然环境的恶掠,历尽许多艰难险阻,可以说十分的不容易。

出示自学提示二:这首诗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红军长征之难?用笔在文中画画,说说你的理解。 .

3、 交流,预设以下几个环节:

① 从“万水千山”一词体会到红军走过的路程之远。(学生讲到此处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读)

② 从“逶迤”“磅礴”体会到了什么?

师: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岭吗?五岭连绵数千里呀!

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山吗?乌蒙山高4200多米!

翻越这样的山和岭,你想象一下有什么困难?

师:难吗?(难)可红军却说五岭是细小的波浪,乌蒙山是小泥丸,红军认为它难吗?红军却把它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板书:难、只等闲)

从这里我们能感到红军战士,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③“金沙水拍云崖”

(1)深入感悟“暖”

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故事)

为什么说是“暖”呢?读

E、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

我们胜利了(读)——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大渡桥横铁索寒”,深入感悟“寒”

过渡:同学们,我们再来看沪定桥。

(出示沪定桥图片——十三根铁链高悬河面图,)

A、你有会么感受?可以用个词来表达。

B、读出“望而生畏”的感受?

C、真的是望而生畏,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中吧! (放电影《飞夺沪定桥》的片段。)

D、看了这段录相,你有什么感受?(理解寒)

E、是啊!毛泽东同志,当他回想起那惊心的场面,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诗人仿佛看见:

红军面对十三根寒光闪闪的铁索浴血前进(读)——

攀着寒光闪闪的铁索,红军勇士们浴血前进(读)——

后有追兵,前有顽敌,红军勇士们攀着寒光闪闪的铁索浴血前进(读)——

F、男、女生分读“暖”“寒”的诗句,(师板书:难、平常) G、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④千里雪:山上不是下雾就是刮风,积雪常常从山头崩落。山上没有路,踩在冰上滑倒了,挣扎着往前爬,却没有气力。谁也没有想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氧气如此稀薄。有的人挣扎着要站起来,结果却永远倒了下去。5、学习第4句

A、长征途中,困难越来越大,(板书:难),可红军战士依然是——(平常对待,板书:只等闲)岷山是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大雪山,翻过去就意味着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B、齐读第4句,哪个字眼吸引了你的目光?(尽开颜、喜)喜从何来?

C、播放录像,我们把这种“喜”带到读中去,全班读。

D、这个孩子在读时,面带微笑,把喜从心眼里读出来,来,我们带着微笑读?

E、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

F、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D、仅仅五十六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可以边读边想像,可以看板书,自由背背吧!

(生自由背诗,指名背,配乐朗读。)

总结,齐读全诗: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在你的脑海里,长征是怎样的长征?

三、品悟诗情,体会长征之平常。

1、师:同学们,艰险与困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你觉得什么可以与它相比?

2、出示美国记者的话:“任何比拟都是不恰当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伟大的民族„„”

在红军的眼里,在伟人的心中,长征是什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总结

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就是一曲久唱不衰的歌,让我们再次听听这首曾经让我们的祖辈父辈为之满腔豪情,热血沸腾的《长征》歌曲,让

我们去感受纷飞的战火,让我们呼吸弥漫的硝烟,让我们去追寻先辈的足迹„„(播放《长征》)

布置作业:

必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并默写课文。

选做:搜集毛主席的诗词,有兴趣的背一背。

板书设计:

25、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是经过反复的思索和设计才完成的,我借鉴《古人论学习》的教学设计,从第一课时入手,指导学生朗读到理解,层层相扣的读书环节中,利用了两个自学提示引导学生逐渐深入,体会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从搜集资料到翻阅历史书,找到诗的时代背景,给学生讲长征故事,让学生了解长征——理解长征——感动长征。我还利用多媒体放《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片段,以及出示大雪山、过草地、乌蒙山的图片,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走进长征,聆听长征的声音,教育学生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长征精神。

《25、七律 长征》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教学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走近长征,理解诗意。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长征》。请齐读课题。 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再读课题

师:长征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生死攸关的大事件,你在课前的预习中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

师:是啊,1934年10月,由于战争的需要,红军开始了一年之久,纵横十一个省,长达2万5千余里的长征。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毛主席满怀喜悦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打开书120页,请同学听录音,一会你也学着读一读。(录音)

你也学着读一读,(自由读)谁愿意试试?指名读,齐读。 出示自学提示一:根据注释,结合查找的资料,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如果遇到问题可以与同伴交流,也可以问老师。

指名说。自己说。

二、 体会长征之难。

师:长征途中,上有几十架飞机轮番轰炸,下有敌人的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再加上自然环境的恶掠,历尽许多艰难险阻,可以说十分的不容易。

出示自学提示二:这首诗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红军长征之难?用笔在文中画画,说说你的理解。 .

3、 交流,预设以下几个环节:

① 从“万水千山”一词体会到红军走过的路程之远。(学生讲到此处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读)

② 从“逶迤”“磅礴”体会到了什么?

师: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岭吗?五岭连绵数千里呀!

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山吗?乌蒙山高4200多米!

翻越这样的山和岭,你想象一下有什么困难?

师:难吗?(难)可红军却说五岭是细小的波浪,乌蒙山是小泥丸,红军认为它难吗?红军却把它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板书:难、只等闲)

从这里我们能感到红军战士,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③“金沙水拍云崖”

(1)深入感悟“暖”

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故事)

为什么说是“暖”呢?读

E、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

我们胜利了(读)——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大渡桥横铁索寒”,深入感悟“寒”

过渡:同学们,我们再来看沪定桥。

(出示沪定桥图片——十三根铁链高悬河面图,)

A、你有会么感受?可以用个词来表达。

B、读出“望而生畏”的感受?

C、真的是望而生畏,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中吧! (放电影《飞夺沪定桥》的片段。)

D、看了这段录相,你有什么感受?(理解寒)

E、是啊!毛泽东同志,当他回想起那惊心的场面,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诗人仿佛看见:

红军面对十三根寒光闪闪的铁索浴血前进(读)——

攀着寒光闪闪的铁索,红军勇士们浴血前进(读)——

后有追兵,前有顽敌,红军勇士们攀着寒光闪闪的铁索浴血前进(读)——

F、男、女生分读“暖”“寒”的诗句,(师板书:难、平常) G、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④千里雪:山上不是下雾就是刮风,积雪常常从山头崩落。山上没有路,踩在冰上滑倒了,挣扎着往前爬,却没有气力。谁也没有想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氧气如此稀薄。有的人挣扎着要站起来,结果却永远倒了下去。5、学习第4句

A、长征途中,困难越来越大,(板书:难),可红军战士依然是——(平常对待,板书:只等闲)岷山是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大雪山,翻过去就意味着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B、齐读第4句,哪个字眼吸引了你的目光?(尽开颜、喜)喜从何来?

C、播放录像,我们把这种“喜”带到读中去,全班读。

D、这个孩子在读时,面带微笑,把喜从心眼里读出来,来,我们带着微笑读?

E、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

F、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D、仅仅五十六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可以边读边想像,可以看板书,自由背背吧!

(生自由背诗,指名背,配乐朗读。)

总结,齐读全诗: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在你的脑海里,长征是怎样的长征?

三、品悟诗情,体会长征之平常。

1、师:同学们,艰险与困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你觉得什么可以与它相比?

2、出示美国记者的话:“任何比拟都是不恰当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伟大的民族„„”

在红军的眼里,在伟人的心中,长征是什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总结

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就是一曲久唱不衰的歌,让我们再次听听这首曾经让我们的祖辈父辈为之满腔豪情,热血沸腾的《长征》歌曲,让

我们去感受纷飞的战火,让我们呼吸弥漫的硝烟,让我们去追寻先辈的足迹„„(播放《长征》)

布置作业:

必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并默写课文。

选做:搜集毛主席的诗词,有兴趣的背一背。

板书设计:

25、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是经过反复的思索和设计才完成的,我借鉴《古人论学习》的教学设计,从第一课时入手,指导学生朗读到理解,层层相扣的读书环节中,利用了两个自学提示引导学生逐渐深入,体会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从搜集资料到翻阅历史书,找到诗的时代背景,给学生讲长征故事,让学生了解长征——理解长征——感动长征。我还利用多媒体放《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片段,以及出示大雪山、过草地、乌蒙山的图片,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走进长征,聆听长征的声音,教育学生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长征精神。


相关内容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25[七律_长征]教案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执教 朱爱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泥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 乐观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过程与方法 了解背景资料,采用读.议.画.读相结合的教学 ...

  • [七律.长征]说课稿
  •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五年级 课题:<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参赛城市: 本溪市 参赛单位: 小市中心学校 参赛选手: 赵爽 时 间: 2009.11.11 <七律.长征>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5课& ...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8第一课时
  •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从容不迫的自豪感.短短四句诗成为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 ...

  • 25课七律长征
  • 课题:25七律·长征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难点: 1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2.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 ...

  • 七律长征教案
  • <七律长征>教案 一.教材分析 <长征>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课是毛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长征中红军所走过的万水千山,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潮澎湃写下的诗.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 ...

  • 25七律长征
  • 25.< 七律·长征 > 一 阅读课文,填空: 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拼音写词语. wēi yí pánɡ bó dà dù qiáo ( )( )( ) qiān lǐ xuě tiě su ...

  • 七律长征的意思
  • 译诗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从1934年10月开始,中国工农红军为 ...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9
  •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 ...

  • [七律长征]教案3
  •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初步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简单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律诗的特点,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前四句诗句内容,体会红军战胜各种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