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竹下]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早发竹下

(宋)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但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①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②欢:通“炊”。

(1)二联写诗人跨着马儿沿着山道行进,迎面而来的,一是雾,二是山。诗人是怎样写雾写山的?(4分)

(2)三联写出了山村黎明的神韵,写得有情有景,情与景会。请对这种情与景的关系作出讨究。(4分)

参考答案:

14.(8分)

(1)①用“薄薄轻轻”写雾的虚无飘渺,用“重重叠叠”写山的连续不断,写出了山中黎明时的朦胧美。(2分)

②一个“冲”字,写马在轻雾中穿行,恍若冲开一道轻纱似的纬缦,使流动的雾化为静态;一个“放”字,仿佛一座一座的山,千姿百态般从身边奔放而出,使静止的山化为动态。(2分)

(2)①碧穗般的炊烟从树顶上笔直升起,绿绸似的溪水从桥下弯弯流过。山村的炊烟、树丛、溪水、小桥,上下映衬,一碧一绿,一弯一直,一静一动,构成错综变化之美;炊烟“当树直”暗示无风;使人联想炊烟下庄户人家生活的安宁与平静。“弯”字,勾划出绕山穿桥的溪水的身影,一个“趁”字,写出了小溪汩汩流淌的情态。

②诗人把自己的主观体验和感受融入到这些景物中,生动的描写使景物情态毕现,透露出了诗人观景时的愉悦心情。

(景物的呈现和赏析2分,景物中诗人的情感表达2分,共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早发竹下

(宋)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但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①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②欢:通“炊”。

(1)二联写诗人跨着马儿沿着山道行进,迎面而来的,一是雾,二是山。诗人是怎样写雾写山的?(4分)

(2)三联写出了山村黎明的神韵,写得有情有景,情与景会。请对这种情与景的关系作出讨究。(4分)

参考答案:

14.(8分)

(1)①用“薄薄轻轻”写雾的虚无飘渺,用“重重叠叠”写山的连续不断,写出了山中黎明时的朦胧美。(2分)

②一个“冲”字,写马在轻雾中穿行,恍若冲开一道轻纱似的纬缦,使流动的雾化为静态;一个“放”字,仿佛一座一座的山,千姿百态般从身边奔放而出,使静止的山化为动态。(2分)

(2)①碧穗般的炊烟从树顶上笔直升起,绿绸似的溪水从桥下弯弯流过。山村的炊烟、树丛、溪水、小桥,上下映衬,一碧一绿,一弯一直,一静一动,构成错综变化之美;炊烟“当树直”暗示无风;使人联想炊烟下庄户人家生活的安宁与平静。“弯”字,勾划出绕山穿桥的溪水的身影,一个“趁”字,写出了小溪汩汩流淌的情态。

②诗人把自己的主观体验和感受融入到这些景物中,生动的描写使景物情态毕现,透露出了诗人观景时的愉悦心情。

(景物的呈现和赏析2分,景物中诗人的情感表达2分,共4分)


相关内容

  • 初三语文综合练习卷1·老师卷
  • 初三语文综合练习卷( 1 ) (出卷人: 江正如老师) B .陷井(j ǐng ) 妥贴 (tiē) 拐弯抹角(mō) 五彩斑谰 (阱mî) ... C .氛围(fēn) 祈祷 (qí ) 舐犊情深(shì) 耳濡目染 ... D .倔强(jué) 憎恶(z ēng) 自怨自艾(yì) 郑重其是 ( ...

  • [曹雪芹其实是被"火车"撞死的?]阅读答案
  • 曹雪芹其实是被"火车"撞死的? 中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英文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文字之一.中文和英文,很难说哪一个更好.更优美,只能通过比较,来分辨出两种语言文字各自的魅力.<红楼梦>就是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桥梁,<红楼梦>的英文译本,是最美的英文和最美 ...

  • 竹下谦人行书书法,曹操的短歌行,沁园春雪,李白的将进酒
  • 分享收获2-09 23:32 竹下谦人行书书法作品 竹下谦人行书书法,曹操的短歌行竹下谦人行书书法,曹操的短歌行 LIKE 举报 精彩推荐 司马懿拖垮曹操,打败刘备,耗死诸葛亮,原来就用这一招儿 不甘奇闻 五虎级别猛将,刘备错过,曹操拉拢,孙策欣赏,临终的话令人唏嘘 铁丑阿四 打了胜战的孙权为何反向 ...

  •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集训13 古代诗歌阅读 1
  • 考点强化训练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形象 (时间:40分钟) 1.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歙浦 [宋]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1)(考点题)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 答案:诗中描写了 ...

  • 贵生阅读答案
  • 篇一:贵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贵 生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 役 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题. 贵 生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 ...

  • 九年级上成语运用练习
  • 九年级(上)成语运用练习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守职守. C .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 ...

  • 2011陕西中考试题
  • 2011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踊跃(yǒnɡ) 逞能(chěnɡ) 灯盏(zǎn) 憨态可掬(jū) B.稚嫩(nèn) 附和(hé) 笃信(wù) 见风使舵(duò) C.宽宥( ...

  • 花褪残红的blog
  • 2 推荐 出句:百香千味万人品,十分好吃 [水烟旖旎一碧莲] 对句:一年四季二锅头,三餐必备 [花褪残红] 对句:柳韵舞斜阳,露湿新竹径:[花褪残红] 出句:菊香印晚月,风皱小荷塘.[笑临风] 对句:花香迷眼随风去 [花褪残红] 出句:琴韵撩心入梦来 [西出阳关] 对句:羊亲草原绿 [花褪残红] 出 ...

  • 白居易简介
  •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画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 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