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生阅读答案

篇一:贵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贵 生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 役 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题。

贵 生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 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①登车,仰天而呼曰: 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 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闾,鹿布之衣,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 此颜阖之家邪? 颜阖对曰: 此阖之家也。 使者致币,颜阖对曰: 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 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②,以为国家。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子华子曰: 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 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亏生则于其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不义,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闻所恶,不若无闻;目见所恶,不若无见。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恶,而必不得免,不若无有所以知。无有所以知者,死之谓也,故迫生不若死。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绥:登车时拉手用的绳子。②绪余:此处指轻微之物。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 役:被 役使

b.使人以币先焉 币:礼物

c.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完:使 完好

d.其亏弥甚者也 弥:遍布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 贵生 的一组是(3分)

①耳目鼻口不得擅行 ②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

③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 ④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

⑤全生为上 ⑥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集中论述了维护生命价值和个人尊严的重要性,强调应完整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全面实现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b.文章突出运用例证的手法,连续列举子州支父、王子搜和颜阖三人的实例来说明,与自由和有尊严的人生相比,世俗的富贵和权势不屑一顾。

c.文章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人的一切活动以 持身 为本,体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倾向,同时

强调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同样重要。

d.作者既反对享乐主义,也不提倡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而是提出了 全生 的理念,认为全面顺应生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3分)

(2)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3分)

(3)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3分)

参考答案:

9.(3分)d10.(3分)c11.(3分)c

12.(9分)

(1)(3分)我恰巧患有隐疾,正要治疗它,没有空闲顾及天下的事。

【评分参考】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 适 方 2处,每译对1处给1分。

(2)(3分)像王子搜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不因为国事而伤害自己的生命,这原本是越人要找到他并要他做国君的原因。

【评分参考】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 若 固 2处,每译对1处给1分。

(3)(3分)恐怕你听错了,鲁君会降罪于你,不如(回去)将情况审查核实清楚。

【评分参考】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 遗 审 2处,每译对1处给1分。 遗 音w i,意为 给予 ,可译为 降(罪) 。

篇三:贵生阅读答案

《贵生》阅读答案 正文《贵生》阅读答案已有.人查看过本文标签:贵生 阅读 答案100%好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贵 生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①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闾,鹿布之衣,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邪?”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②,以为国家。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子华子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亏生则于其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不义,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闻所恶,不若无闻;目见所恶,不若无见。凡六欲者,皆

知其所甚恶,而必不得免,不若无有所以知。无有所以知者,死之谓也,故迫生不若死。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绥:登车时拉手用的绳子。②绪余:此处指轻微之物。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 end#,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 役:被„„役使

b.使人以币先焉 币:礼物

c.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完:使„„完好

d.其亏弥甚者也 弥:遍布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贵生”的一组是(3分)

①耳目鼻口不得擅行 ②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

③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 ④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

⑤全生为上 ⑥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集中论述了维护生命价值和个人尊严的重要性,强调应完整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全面实现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b.文章突出运用例证的手法,连续列举子州支父、王子搜和颜阖三人的实例来说明,与自由和有尊严的人生相比,世俗的富贵和权势不屑一顾。

c.文章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人的一切活动以“持身”为本,体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倾向,同时强调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同样重要。

d.作者既反对享乐主义,也不提倡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而是提出了“全生”的理念,认为全面顺应生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3分)

(2)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3分)

(3)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3分)

参考答案:

9.(3分)d10.(3分)c11.(3分)c

12.(9分)

(1)(3分)我恰巧患有隐疾,正要治疗它,没有空闲顾及天下的事。

【评分参考】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适”“方”2处,每译对1处给1分。

(2)(3分)像王子搜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不因为国事而伤害自己的生命,这原本是越人要找到他并要他做国君的原因。

【评分参考】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若”“固”2处,每译对1处给1分。

(3)(3分)恐怕你听错了,鲁君会降罪于你,不如(回去)将情况审查核实清楚。

【评分参考】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遗”“审”2处,每译对1处给1分。“遗”音wèi,意为“给予”,可译为“降(罪)”。

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收藏到文集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

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

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

篇五:贵生阅读答案

茶可道,茶亦悠然西方人喜欢喝咖啡,我们则习惯于饮茶。在我看来,喝咖啡是一种享受,

饮茶则是一种境界。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诸多的不同。西方人喜欢严密的逻辑推理,我们则崇尚内心自省,崇尚顺其自然。西方人善于制造,用金属制造刀叉来吃饭,制造器皿来装食物。我们则善于利用。我们的祖先剖葫芦为瓢用来舀水,凿木为碗用以盛饭,劈竹为筷用来吃饭。西方人制造西药用来治病,我们的祖先则采摘大自然之百草为药用以疗伤。西方人喝的咖啡是制造的;我们的茶叶则是采摘的,是采摘了日月之精华,吸收了天地之灵气。茶可以冲浊爽气,颐神养性。西方人喝咖啡也讲究气氛,但无法达到“道”的境界。我们饮茶则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一种“道”。茶是用来喝的,茶道是用来修身养性的。一个人,静静地独坐于洒满阳光的室内。用一个精致的玻璃杯冲一杯茶,看那茶在杯中,在水里不断地浮沉,翻腾。那原本细丝般的茶叶在水中慢慢地柔软、舒展,悬在空中,又不断地沉入杯底。漂浮在水面的又一点一点地悬在空中,渐渐变软,展开,完完全全地沉淀下去。这一过程,似乎有不断地挣扎,痛苦地思索,无奈地沉浮,然后一切又都归于沉寂,融于水中。杯里的水渐渐变了颜色,原来纯净而无色的变为淡黄,仍是那么纯,无一点杂质。茶叶全都沉入杯底,水则澄澈在小小的杯中,与茶叶共同酝酿出一种宁静的优雅。杯口有袅袅的茶香飘散,氤氲一室的意境。此刻,你静静地坐在那里,看茶叶融于水的全过程,你一定有所感悟,感悟茶与水的排斥与融合。然后,啜饮一口,那种沁入心脾的微苦、醇美,让饮茶的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不知是苦还是醇美,或者是由苦而醇美的感觉更加珍贵。不知是品茶还是在品味人生,或者茶如人生。许多喜欢风雅的人说“茶如人生”。所以,就有了“茶道”之说。那些文人雅士在品茶的过程中品味出了人生的况味。就是将烹茶、饮茶艺术化,渐渐演变成为一种以茶为载体的修身养性的方式,赋予它以浓厚的东方哲学思想,使饮茶渐变为一种“道”,一种“茶道”。茶可道,就升华为一种文化。如同佛道,儒道等成为中华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亦悠然。茶来自大自然,来自民间,用来解渴消暑,消除疲劳,放松心情。可以置于一雅室,浅酌论道,品味人生;亦可以携游于山野,放浪形骸,一壶茶里看世界。茶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兴于唐代,盛于宋、明两代,衰落于清代。还记得明代作家魏学洢的《核舟记》那关于茶的描写吗?“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文章的作者说核舟所刻大概是苏轼泛舟赤壁的情景。在那小小的核桃上不惜刻上一个烧茶的童子,可见当时文人雅士们是多么的喜爱饮茶啊。于波涛骇浪之上泛舟赤壁,竟然有童子烧茶,还那么专心致志。这里面到底是“道”,还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呢?唐代的诗人钱起有一首《与赵莒茶宴》。诗曰“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就极有意境,就有了“道”的意味,也有了一点点的“禅”味,也是悠然心情极好的写照。我们的祖先之所以对茶情有独钟,将它升华为“道”,是因为它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的思想。所以佛家可以跳出三界外,可以了却红尘因缘,却是难以了断茶的情缘。沏一杯香茗,对一盏青灯,手念一串佛珠。无论是面壁十年,还是打坐于佛前,或者风轻云淡对高山流水,都会坐出一片意境,悟出一种禅机。佛教是强调“禅茶一味”的,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味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 在我看来,“莲”在佛教中有清静修为的隐喻,茶则是佛教出尘入俗的媒介。一杯清茶可佛可俗可道,亦可悠然啊。道家学说则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一杯清茶在手,独坐于清风明月之中,人与茶都成为了大自然中的一部分。饮茶乎?悠然于天地之间也。茶可道,就有了禅机,就将茶提升到了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美学境界。就有了茶道“五境”之说。所谓“五境”,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诸多因素,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我也喜欢饮茶,但远没有达到“道”的境界。饮茶只是一种心情,一种休闲的方式而已。用一种紫砂杯沏茶。把水冲下去,看不见茶叶在水中沉浮、翻滚的样子。隔着厚厚的杯体,猜不透茶叶在水中是开心地舒展,还是痛苦地挣扎。盖上盖,静静等待,等待那茶叶与水交融后所产生的新的体味。

过一会,掀开杯盖,淡淡的茶香便弥散开来,轻呷一口,一种淡淡的微苦由口沁入心脾,继而散布全身。坐在电脑前面,一边阅读着精美的文字,一边慢慢品尝杯中的香茗。觉得这茶虽不是什么奢侈品,但于我们的生活却是绝佳的饮品。相比于水,它那微微的,淡淡的苦味百尝不厌。茶可以解渴、解暑,消除疲劳,也可以饮出境界,饮出品位的;相比于酒,它的优点更是难以一一诉说。同为饮品,同样可以归为“文化”之内,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样不乏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但茶采之于树木,冲之以甘泉,洁来洁去,带给人的是神清气爽,可以涵养人的品性。它不会耗费粮食,与人争食。它不会饮之乱性,衍生出许多靡乱的故事。它可俗可雅,是寻常人家的常备饮品。亦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可以很名贵,千金难求;可以很普通,随手可以采摘。可以以“茶道”待之,也可以以悠然之心,慢慢品尝。我喜欢茶,喜欢它的大俗大雅。茶可以道,茶亦悠然。

阅读题1. 联系全文说说标题“茶可道,茶亦悠然”的含义。(2分) 2. 文中开头为何要写“西方人喜爱喝咖啡”?(2分)3. 联系上下文,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下列句子表达的妙处。(3分) 这一过程,似乎有不断地挣扎,痛苦地思索,无奈地沉浮,然后一切又都归于沉寂,融于水中。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说说我们为什么应推崇饮茶。(4分) 材料一:茶叶是我国的“国饮”。据说古老的华夏族早在神话传说中的神农氏和周朝开国功臣周公时,就把茶叶当作药物饮用了。到南北朝时,茶树已在南北各地种植。唐朝时饮茶成风。到南宋时,《梦粱录》中更说到:“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很快成为中华民族各族共同的日常饮料。 材料二:茶叶和茶饮成为我国各种文艺作品的常见主题,无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与茶有不解之缘。战国大诗人屈原曾在自己作品里谈到“茶茗”。唐朝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有关于茶的诗,李白一首敬亭山饮茶诗云:“茗生此山石,玉泉流不歇。”杜甫有诗曰:“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写茶文化雅事最多的算是《红楼梦》,栊翠庵女尼妙玉请宝玉、黛玉、宝钗吃“体己”茶,使人觉得雅性十足。

参考答案1. 围绕“茶既可以成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可以修身养性,也可以让人获得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来回答即可。(2分)2. 写西方人爱喝咖啡是为了与中国人爱喝茶形成对比,突出中国人崇尚顺其自然,追求艺术和境界,从而表现“茶可道”这一观点。(2分)

3. 示例1:这个句子用拟人手法将茶叶在水中舒展、漂浮、沉淀的过程与人生的成败、起伏等历程联系起来,写得生动形象、贴切传神.示例2:这个句子中的“挣扎”“思索”“沉浮”“沉寂”等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人生的起伏、变化,让人自然将茶与人生结合起来,也自然引出下文“茶如人生”的看法。(可从修辞、词语、写作手法等角度加以赏析,选择一个角度即可。)(3分)4. 示例:因为茶可以用来修身养性,冲浊爽气,颐神养性,可以让我们学会“内省修行”;可以在品茶的过程中品味出人生的况味,饮茶可以成为一种艺术,一种境界,获得悠然自得的心情;茶为我们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茶不仅仅只是一种解渴饮料,它也有着深深的文化底蕴、有悠久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种茶 文化。

篇一:贵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贵 生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 役 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题。

贵 生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 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①登车,仰天而呼曰: 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 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闾,鹿布之衣,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 此颜阖之家邪? 颜阖对曰: 此阖之家也。 使者致币,颜阖对曰: 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 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②,以为国家。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子华子曰: 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 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亏生则于其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不义,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闻所恶,不若无闻;目见所恶,不若无见。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恶,而必不得免,不若无有所以知。无有所以知者,死之谓也,故迫生不若死。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绥:登车时拉手用的绳子。②绪余:此处指轻微之物。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 役:被 役使

b.使人以币先焉 币:礼物

c.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完:使 完好

d.其亏弥甚者也 弥:遍布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 贵生 的一组是(3分)

①耳目鼻口不得擅行 ②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

③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 ④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

⑤全生为上 ⑥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集中论述了维护生命价值和个人尊严的重要性,强调应完整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全面实现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b.文章突出运用例证的手法,连续列举子州支父、王子搜和颜阖三人的实例来说明,与自由和有尊严的人生相比,世俗的富贵和权势不屑一顾。

c.文章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人的一切活动以 持身 为本,体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倾向,同时

强调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同样重要。

d.作者既反对享乐主义,也不提倡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而是提出了 全生 的理念,认为全面顺应生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3分)

(2)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3分)

(3)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3分)

参考答案:

9.(3分)d10.(3分)c11.(3分)c

12.(9分)

(1)(3分)我恰巧患有隐疾,正要治疗它,没有空闲顾及天下的事。

【评分参考】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 适 方 2处,每译对1处给1分。

(2)(3分)像王子搜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不因为国事而伤害自己的生命,这原本是越人要找到他并要他做国君的原因。

【评分参考】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 若 固 2处,每译对1处给1分。

(3)(3分)恐怕你听错了,鲁君会降罪于你,不如(回去)将情况审查核实清楚。

【评分参考】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 遗 审 2处,每译对1处给1分。 遗 音w i,意为 给予 ,可译为 降(罪) 。

篇三:贵生阅读答案

《贵生》阅读答案 正文《贵生》阅读答案已有.人查看过本文标签:贵生 阅读 答案100%好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贵 生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①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闾,鹿布之衣,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邪?”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②,以为国家。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子华子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亏生则于其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不义,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闻所恶,不若无闻;目见所恶,不若无见。凡六欲者,皆

知其所甚恶,而必不得免,不若无有所以知。无有所以知者,死之谓也,故迫生不若死。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绥:登车时拉手用的绳子。②绪余:此处指轻微之物。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 end#,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 役:被„„役使

b.使人以币先焉 币:礼物

c.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完:使„„完好

d.其亏弥甚者也 弥:遍布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贵生”的一组是(3分)

①耳目鼻口不得擅行 ②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

③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 ④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

⑤全生为上 ⑥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集中论述了维护生命价值和个人尊严的重要性,强调应完整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全面实现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b.文章突出运用例证的手法,连续列举子州支父、王子搜和颜阖三人的实例来说明,与自由和有尊严的人生相比,世俗的富贵和权势不屑一顾。

c.文章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人的一切活动以“持身”为本,体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倾向,同时强调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同样重要。

d.作者既反对享乐主义,也不提倡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而是提出了“全生”的理念,认为全面顺应生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3分)

(2)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3分)

(3)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3分)

参考答案:

9.(3分)d10.(3分)c11.(3分)c

12.(9分)

(1)(3分)我恰巧患有隐疾,正要治疗它,没有空闲顾及天下的事。

【评分参考】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适”“方”2处,每译对1处给1分。

(2)(3分)像王子搜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不因为国事而伤害自己的生命,这原本是越人要找到他并要他做国君的原因。

【评分参考】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若”“固”2处,每译对1处给1分。

(3)(3分)恐怕你听错了,鲁君会降罪于你,不如(回去)将情况审查核实清楚。

【评分参考】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遗”“审”2处,每译对1处给1分。“遗”音wèi,意为“给予”,可译为“降(罪)”。

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收藏到文集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

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

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

篇五:贵生阅读答案

茶可道,茶亦悠然西方人喜欢喝咖啡,我们则习惯于饮茶。在我看来,喝咖啡是一种享受,

饮茶则是一种境界。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诸多的不同。西方人喜欢严密的逻辑推理,我们则崇尚内心自省,崇尚顺其自然。西方人善于制造,用金属制造刀叉来吃饭,制造器皿来装食物。我们则善于利用。我们的祖先剖葫芦为瓢用来舀水,凿木为碗用以盛饭,劈竹为筷用来吃饭。西方人制造西药用来治病,我们的祖先则采摘大自然之百草为药用以疗伤。西方人喝的咖啡是制造的;我们的茶叶则是采摘的,是采摘了日月之精华,吸收了天地之灵气。茶可以冲浊爽气,颐神养性。西方人喝咖啡也讲究气氛,但无法达到“道”的境界。我们饮茶则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一种“道”。茶是用来喝的,茶道是用来修身养性的。一个人,静静地独坐于洒满阳光的室内。用一个精致的玻璃杯冲一杯茶,看那茶在杯中,在水里不断地浮沉,翻腾。那原本细丝般的茶叶在水中慢慢地柔软、舒展,悬在空中,又不断地沉入杯底。漂浮在水面的又一点一点地悬在空中,渐渐变软,展开,完完全全地沉淀下去。这一过程,似乎有不断地挣扎,痛苦地思索,无奈地沉浮,然后一切又都归于沉寂,融于水中。杯里的水渐渐变了颜色,原来纯净而无色的变为淡黄,仍是那么纯,无一点杂质。茶叶全都沉入杯底,水则澄澈在小小的杯中,与茶叶共同酝酿出一种宁静的优雅。杯口有袅袅的茶香飘散,氤氲一室的意境。此刻,你静静地坐在那里,看茶叶融于水的全过程,你一定有所感悟,感悟茶与水的排斥与融合。然后,啜饮一口,那种沁入心脾的微苦、醇美,让饮茶的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不知是苦还是醇美,或者是由苦而醇美的感觉更加珍贵。不知是品茶还是在品味人生,或者茶如人生。许多喜欢风雅的人说“茶如人生”。所以,就有了“茶道”之说。那些文人雅士在品茶的过程中品味出了人生的况味。就是将烹茶、饮茶艺术化,渐渐演变成为一种以茶为载体的修身养性的方式,赋予它以浓厚的东方哲学思想,使饮茶渐变为一种“道”,一种“茶道”。茶可道,就升华为一种文化。如同佛道,儒道等成为中华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亦悠然。茶来自大自然,来自民间,用来解渴消暑,消除疲劳,放松心情。可以置于一雅室,浅酌论道,品味人生;亦可以携游于山野,放浪形骸,一壶茶里看世界。茶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兴于唐代,盛于宋、明两代,衰落于清代。还记得明代作家魏学洢的《核舟记》那关于茶的描写吗?“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文章的作者说核舟所刻大概是苏轼泛舟赤壁的情景。在那小小的核桃上不惜刻上一个烧茶的童子,可见当时文人雅士们是多么的喜爱饮茶啊。于波涛骇浪之上泛舟赤壁,竟然有童子烧茶,还那么专心致志。这里面到底是“道”,还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呢?唐代的诗人钱起有一首《与赵莒茶宴》。诗曰“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就极有意境,就有了“道”的意味,也有了一点点的“禅”味,也是悠然心情极好的写照。我们的祖先之所以对茶情有独钟,将它升华为“道”,是因为它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的思想。所以佛家可以跳出三界外,可以了却红尘因缘,却是难以了断茶的情缘。沏一杯香茗,对一盏青灯,手念一串佛珠。无论是面壁十年,还是打坐于佛前,或者风轻云淡对高山流水,都会坐出一片意境,悟出一种禅机。佛教是强调“禅茶一味”的,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味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 在我看来,“莲”在佛教中有清静修为的隐喻,茶则是佛教出尘入俗的媒介。一杯清茶可佛可俗可道,亦可悠然啊。道家学说则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一杯清茶在手,独坐于清风明月之中,人与茶都成为了大自然中的一部分。饮茶乎?悠然于天地之间也。茶可道,就有了禅机,就将茶提升到了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美学境界。就有了茶道“五境”之说。所谓“五境”,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诸多因素,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我也喜欢饮茶,但远没有达到“道”的境界。饮茶只是一种心情,一种休闲的方式而已。用一种紫砂杯沏茶。把水冲下去,看不见茶叶在水中沉浮、翻滚的样子。隔着厚厚的杯体,猜不透茶叶在水中是开心地舒展,还是痛苦地挣扎。盖上盖,静静等待,等待那茶叶与水交融后所产生的新的体味。

过一会,掀开杯盖,淡淡的茶香便弥散开来,轻呷一口,一种淡淡的微苦由口沁入心脾,继而散布全身。坐在电脑前面,一边阅读着精美的文字,一边慢慢品尝杯中的香茗。觉得这茶虽不是什么奢侈品,但于我们的生活却是绝佳的饮品。相比于水,它那微微的,淡淡的苦味百尝不厌。茶可以解渴、解暑,消除疲劳,也可以饮出境界,饮出品位的;相比于酒,它的优点更是难以一一诉说。同为饮品,同样可以归为“文化”之内,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样不乏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但茶采之于树木,冲之以甘泉,洁来洁去,带给人的是神清气爽,可以涵养人的品性。它不会耗费粮食,与人争食。它不会饮之乱性,衍生出许多靡乱的故事。它可俗可雅,是寻常人家的常备饮品。亦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可以很名贵,千金难求;可以很普通,随手可以采摘。可以以“茶道”待之,也可以以悠然之心,慢慢品尝。我喜欢茶,喜欢它的大俗大雅。茶可以道,茶亦悠然。

阅读题1. 联系全文说说标题“茶可道,茶亦悠然”的含义。(2分) 2. 文中开头为何要写“西方人喜爱喝咖啡”?(2分)3. 联系上下文,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下列句子表达的妙处。(3分) 这一过程,似乎有不断地挣扎,痛苦地思索,无奈地沉浮,然后一切又都归于沉寂,融于水中。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说说我们为什么应推崇饮茶。(4分) 材料一:茶叶是我国的“国饮”。据说古老的华夏族早在神话传说中的神农氏和周朝开国功臣周公时,就把茶叶当作药物饮用了。到南北朝时,茶树已在南北各地种植。唐朝时饮茶成风。到南宋时,《梦粱录》中更说到:“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很快成为中华民族各族共同的日常饮料。 材料二:茶叶和茶饮成为我国各种文艺作品的常见主题,无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与茶有不解之缘。战国大诗人屈原曾在自己作品里谈到“茶茗”。唐朝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有关于茶的诗,李白一首敬亭山饮茶诗云:“茗生此山石,玉泉流不歇。”杜甫有诗曰:“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写茶文化雅事最多的算是《红楼梦》,栊翠庵女尼妙玉请宝玉、黛玉、宝钗吃“体己”茶,使人觉得雅性十足。

参考答案1. 围绕“茶既可以成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可以修身养性,也可以让人获得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来回答即可。(2分)2. 写西方人爱喝咖啡是为了与中国人爱喝茶形成对比,突出中国人崇尚顺其自然,追求艺术和境界,从而表现“茶可道”这一观点。(2分)

3. 示例1:这个句子用拟人手法将茶叶在水中舒展、漂浮、沉淀的过程与人生的成败、起伏等历程联系起来,写得生动形象、贴切传神.示例2:这个句子中的“挣扎”“思索”“沉浮”“沉寂”等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人生的起伏、变化,让人自然将茶与人生结合起来,也自然引出下文“茶如人生”的看法。(可从修辞、词语、写作手法等角度加以赏析,选择一个角度即可。)(3分)4. 示例:因为茶可以用来修身养性,冲浊爽气,颐神养性,可以让我们学会“内省修行”;可以在品茶的过程中品味出人生的况味,饮茶可以成为一种艺术,一种境界,获得悠然自得的心情;茶为我们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茶不仅仅只是一种解渴饮料,它也有着深深的文化底蕴、有悠久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种茶 文化。


相关内容

  • 2014中考物理压轴题
  • 中考试题库 全国中考真题 中考复习题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中考知识点库 一模试题 二模试题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数学天天练 初中电子教材 初中电子教案 初中电子课件 文章列表 标题形式 2013-05-242013中考物理质量和密度压轴题及答案 请下载附件: <201 ...

  • 国培计划语文模块三阅读测验答案
  • 国培计划 语文 模块三 阅读测验答案 1.(单选题)汉字识写兴趣的培养难以通过如下途径实现:选择一个答案 a. 与写话.习作的结合 b. 与阅读的结合 c. 科学的分析字理 d. [正确]与反复书写结合 2.(单选题)云南马普是一种:选择一个答案 a. 云南方言 b. 不好的习惯 c. [正确]地方 ...

  • 课外阅读100题
  • 完整资料来自:小学语文阅读题精选含答案<母爱是一根穿针线>[001] New 小学语文阅读题精选含答案<巡道工的故事>[002] New 小学语文阅读题精选含答案<钱被刮跑以后>[003] New 小学语文阅读题精选含答案<我爱家乡的秋夜>[004] ...

  • 初中语文国培计划模块二测试题答案
  • 初中语文国培计划模块二测试题答案 1.(单选题)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选择一个答案 a. 工具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b. [正确]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c. 工具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d. 人文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2.(多选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的特点有: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

  • 浅春深喜阅读答案
  • 篇一:浅春深喜阅读答案 篇二:浅春深喜阅读答案 篇三:浅春深喜阅读答案 篇四:浅春深喜阅读答案 浅阅读与深阅读读还是不读,读一读小说阅读网,核舟记阅阅读读答案,浅婚深爱全文免费阅读,浅阅读,艳福不浅全文阅读,浅婚深爱全文阅读,何需清浅全文免费阅读,浅春深喜阅读答案,何需清浅全文在线阅读 图节馆建设2 ...

  • 六年级英语阅读理解100篇(含答案)
  • 六年级英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共16篇) 目录 六年级英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1 . ............................................................................... 2 六年级英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2 . .......... ...

  • 小学语文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 小学语文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阅读是学生搜集课外知识.储存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短文阅读分析题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随着短文阅读题目在试卷中比重的增大,主观题的测试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看到许多学生拿着试卷一筹莫展,我很想再唠叨几句关于小学语文短文阅读的答题技 ...

  • 花儿努力地开阅读答案
  • 篇一:花儿努力地开阅读答案 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 英雄所见略同,我也赞一个赞(0)2014-08-16 18:23:21 ●我也要点评(点评每获得5个赞,奖励10个魔豆!每周还有机会获得vip特权哦!) 魔方格作文网针对本篇<花儿努力地开>提供如下关于记叙文.写景作文的写作指导,希 ...

  • 生命比美丽更重要阅读答案
  • 篇一:生命比美丽更重要阅读答案 篇二:生命比美丽更重要阅读答案 篇三:生命比美丽更重要阅读答案 "生命比美丽更重要"的理解啊.具体点, "生命比美丽更重要"的理解啊.具体点, 政治莫祭01422014-11-10 lz怎么这么懒呢.搜点生命重要的什么文章再找些 ...

  • 薛逢[猎骑]阅读练习及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猎骑 薛逢① 兵印长封入卫②稀,碧空云尽早霜微. 浐川桑落雕初下,渭曲禾收兔正肥. 陌上管弦清似语,草头弓马疾如飞. 岂知万里黄云戍③,血迸金疮卧铁衣. [注]①薛逢,晚唐诗人.②入卫,入京守卫.③黄云戍,唐代驻防边境的军事机构的名称.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