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民风民俗

傣族泼水节

中国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其他散居于云南各地。傣族历史悠久,傣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傣语支。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灵物崇拜等。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起源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传说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区出现了一个残暴的魔王,他无恶不作,到处烧杀抢劫,奸污妇女,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受尽了他的残害,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谁也无法杀死他。

魔王已有6个妻子,可他仍不满足,又抢来一个美丽聪明的姑娘。这7个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姑娘们心里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却不露声色,装着与魔王十分要好。一天夜里,魔王从外面抢回来许多财宝和奴仆,她趁魔王高兴不备时试探问清了用魔王头发可勒死魔王的秘密。于是,夜深人静,趁魔王睡着的时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顷刻间,魔王的头便滚在地下,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但是,魔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便发生灾难,抛到河里,河水泛滥成灾;埋在地下,到处臭气冲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着才平安无事。

为免除灾难祸害百姓,姑娘们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每年姑娘们轮换的日子,即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怀着对姑娘们敬佩的心情,给抱头的姑娘泼一次清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作为洗污净身的一种祝福。

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传承价值

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

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傣族泼水节

中国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其他散居于云南各地。傣族历史悠久,傣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傣语支。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灵物崇拜等。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起源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传说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区出现了一个残暴的魔王,他无恶不作,到处烧杀抢劫,奸污妇女,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受尽了他的残害,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谁也无法杀死他。

魔王已有6个妻子,可他仍不满足,又抢来一个美丽聪明的姑娘。这7个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姑娘们心里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却不露声色,装着与魔王十分要好。一天夜里,魔王从外面抢回来许多财宝和奴仆,她趁魔王高兴不备时试探问清了用魔王头发可勒死魔王的秘密。于是,夜深人静,趁魔王睡着的时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顷刻间,魔王的头便滚在地下,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但是,魔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便发生灾难,抛到河里,河水泛滥成灾;埋在地下,到处臭气冲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着才平安无事。

为免除灾难祸害百姓,姑娘们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每年姑娘们轮换的日子,即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怀着对姑娘们敬佩的心情,给抱头的姑娘泼一次清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作为洗污净身的一种祝福。

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传承价值

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

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内容

  • 论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_钟贤巍
  • 论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 钟贤巍 (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资源,但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结合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从民俗与旅游关系的角度探讨 ...

  • 民俗学概论结业论文
  • 摘 要: 我国的民俗是我国人民对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民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言民俗形成与演变的自然基础是地理环境民俗的传播与扩散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民俗的区域差异是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反映民俗也是人们适应地理环境.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具体表现.今年我有幸在石老师的课上初步了解了有关民 ...

  • [歌谣周刊]与[民俗]的比对
  • <歌谣周刊>与<民俗>的比对 摘要:新文化运动以后,北京大学于1922年创立<歌谣周刊>开始对中国民谣的研究,1927年中山大学创立<民俗文艺>周刊,两者都发表了各自的发刊词,本文通过对两个时期及发刊词的对比,找出两个时期在中国民俗学发展史上的相同点和 ...

  • 陕西各地的年味儿,赏花灯.观民俗,一样都不能少!
  • 春节假期马上来到 你是打算走亲访友逛吃逛吃 还是窝在家里追各种春节档热剧 或是备好各类消化药准备胡吃海喝 不如去陕西各个地市感受一下年俗吧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各个地市都有自己的传统年俗 不用订机票火车票,不用"人从众" 更不用担心水土不服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民俗之旅 鸡年游宝 ...

  • 论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 (总第83期) 论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 孙艳红 民俗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 , 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 推动旅游和经济发展, . 一, 前景广阔 , 包括民间习俗.信仰以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与文艺. 民俗和旅游历来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观风察俗, ...

  • 冼夫人文化
  • 冼夫人文化 我的家乡海口市,是海南省的省会,为祖国最南端的城市之一,位于海南岛的北部,北部濒临琼州海峡.地处热带,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景观.是一个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善良淳朴的人民的地方,海口有着丰富的区域文化.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关于冼夫人的文化以及相关的习俗.冼夫人文化节又名 ...

  • 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 详解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应运而生深圳中华民俗村.北京中华民族园.武汉中华 ...

  • 民俗文化是作文教学的源泉
  • 内容提要: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而把丰富的民风民俗之种播撒于肥活的民族土壤中,融入良好的培植方法尤为重要.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让作文教学发挥这一优势的同时,还要正确的了解民风民俗与作文教学的关系.才不会致使在这一方盲目的教学. 关键词:民俗文化 作文教学 民俗文化是指由民间共同 ...

  • 四川方言与地方民俗文化的联系
  • 摘 要:文分别通过对四川各地的方言进行分类,并举例分析各地方言与各地方历史文化.民间习惯.语言特点.地理环境.戏曲文化等方面密切关系,总结出四川方言与地方民俗间的联系. 关键词:四川方言 四川地方民俗 文化背景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