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特点 培育先进的校园文化

把握时代特点 培育先进的校园文化
——用十六大精神占领校园阵地

近来,觉得一个平常表现不错的学生很反常,上课神情恍惚,无精打彩,甚至有时伏案酣睡,雷打不醒。问其原因,他总是三缄其口,不得究竟。旁敲侧击其亲朋好友,他们都摇头说“不”。通过几天的明察暗访,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该同学迷上了情爱小说。对此,我非常吃惊。进行深入调查后,更是令人震惊。看这类小说的学生竟为数不少。这给我们学校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新课题:校园文化建设路在何方?本人认为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把握好时代特点,用十六大精神占领校园阵地,培育出先进的校园文化。
一、时代呼唤,用十六大精神占领校园阵地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给多年来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特别是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时代呼唤,尽快用十六大精神占领校园这块阵地,营造健康科学、积极向上和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
1、学生的价值观向多元化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当今时代,各种社会思潮扑面而来。这些思潮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而缺少明辨是非能力的学生极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有的学生把金钱看成是判断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人生信条,甚至视金钱为至高无尚的神,甘当金钱的奴隶。一句话,他们眼里只有钱。我曾教育过一个为买彩票而经常迟到的学生,告诉他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劝他多花些时间在学习上。面对我的苦口婆心,他却不假思索的破口而出:假如我中了500万,还读书干什么?由此略见一斑,拜金主义在青少年学生中的思想中是有相当市场的。
再如个人主义,它突出表现在: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或他人利益。他们凡事都主张以自我为“圆心”,以自我利益为“半径”画圆。究其原因,我想青少年学生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很大程度上是滋生个人主义的“温床”。当今大多青少年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的中心,在家庭中是“太阳”,是“明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闲聊时听一位初中老师说,他在讲解“长大后如何孝敬父母”课题时,曾做过问卷调查:如果你家买了苹果,你最先拿给谁吃?竟有47%以上的学生回答是“自已”。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享乐主义也甚嚣尘上,他们把在生活中相互攀比看成是一种新时尚。他们有的信奉“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等人生哲理;有的崇尚“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行乐思想,有的甚至向往腐朽堕落的生活。学生中出现的这些思想问题,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2、正面教育与负面教育冲突激烈。我们坚持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艰苦奋斗等正面教育,而他们看到的往往是一些社会的阴暗面和丑恶现象:不劳而获、权钱交易、钱色交易、坑蒙拐骗、制假造假……而接受这些负面教育的渠道相当广泛。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传媒,甚至通讯工具,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一伙因偷窃罪锒铛入狱的学生被警察问起为何作案手段如此高明、作案动机如此成人化时,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跟电视上学的。再如一因逃课受处分的学生,当班主任在了解其思想活动时,他的回答令人匪夷莫思。他说他的逃课是从一则手机短信开始的。这则短信也曾在本人的小灵通上出现过。其内容是这样的: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有吃有喝还有……极富教唆性。思想教育与这些不良现象产生强烈反差,使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青少年学生无所适从,他们或对正面教育无动于衷,或对负面教育趋之若骛。
3、德育工作中的传统观念满足不了青少年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同样,青少年学生也不例。他们不再是温驯的“羔羊”,他们强烈的追求独立、自由、友谊、甚至爱情……他们敢于说“不”,敢于超越雷池和体味越过雷池后的“喜悦”。早恋是博湖中学明令禁止的,可就有些学生对此禁令置若罔闻,以身试法。他们可以为所谓的爱情放弃学业,甚至离家出走。据报载,有一年仅16岁的男生携6万元巨款远走他乡,去给一个比他小2岁的网友购置房产,准备结婚过所谓的无拘无束的幸福生活。不难看出,青少年学生追求的精神生活与传统的德育工作的要求大相径庭,格格不入,使学生精神生活不太丰富和充实,从而对学习、对生活失去乐趣,感到孤独。
二、把握时代脉搏,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局面
在明确了时代特点的基础上,不难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从“三个结合”上下功夫,扎实做好具体工作,不断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局面。
1、“软硬”结合。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但需要精神的激励、理论的教育、活动的引导等软环境建设。例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文化如能直接正面向学生阐述什么是爱国主义,为什么要热爱祖国,从不同侧面讲述中华儿女为国家兴衰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给学生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与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高度统一。博湖中学的升国旗仪式效果甚佳。在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上,先齐唱国歌,向国旗致词,进行思想建设,明确是非对错,奖勤罚懒……既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一举两得。
校园文化也不能忽视文化环境与设施等硬环境的建设,做到“软硬”兼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环境对人的思想、情绪和情感有着重要影响。校园芳草青青,鲜花争艳,必定会使学生感到赏心悦目。清爽宜人。有意识的加强校园硬件环境的建设,对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形成极为重要。这就要求加大经费投人,尽量改善教学、实验设备和更新补充图书资料,美化我们的校园环境。当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的环境美化,图书馆设施还比较缺乏。从我县情况来看,没有一个能容纳博湖中学一半学生的图书馆,即使向学生开放的图书馆也少之又少。进行合理规划和形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的更是凤毛麟角,但只要我们重视校园软硬环境的同步建设和发展,做到合理统筹、物尽其用,就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中获取最大的效益。
2、师生结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师生互动、互通、互乐,陶冶师生情操,升华师生思想感情。如庆祝五·四85周年的文艺汇演、校庆30周年大合唱、冬季长跑等活动。前不久,博湖中学举办了庆十·一系列活动,其中规模最大的要数广播体操比赛。全校2000多名师生都积极参与了比赛,乐在其中。把教育寓于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之中,使师生在活动过程中,道德情操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思想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很好的有效的提高。
3、内外结合。这里所讲的内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把教育场所设在校内外。“教育无处不在”,教学场所也不应只拘泥于校园之内。校园外的教育形式因其直观、生动、真实、令人耳目一新等特点,更易为学生所接受,所喜爱,自然容易收到教学效果。如瞻仰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重现历史画卷,了解英雄事迹,比起单纯的课堂说教更具说服力和教育意义。深入开展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带领广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各种社区志愿服务和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多年来,博湖中学坚持抓住3月5日学雷锋日的契机,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有去开都河拾垃圾美化环境的,有去孤寡老人家干活撒播爱心的,也有帮助成绩较差同学补习功课的……他们亲临其境,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别人,关爱别人的同时,他们自己从中也得到了教育。
内外结合的另一层含义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教育主要以学校的教师队伍来完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仅靠学校的老师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凭借他们的专长,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来教育学生,其意义是深远的。博湖中学的某些做法值得借鉴。如专门从乌鲁木齐请来有关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来做专题讲座。他们生动的语言、透彻的理论、深刻的道理,使听课的学生及家长受益非浅。有些家长当场发出感慨,要是早些听到这种讲座就好了。再如,邀请少年犯来校现身说法。少年犯的成长历程使学生深省,他们的犯罪事实让学生震惊,他们的忏悔之情令学生惋惜。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这堂课的教育意义是相当深远的,比上一堂干巴巴的法制课要有价值得多,其警示作用也要大得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任重而道远。作为老师,我们应毫不懈怠,迎难而上,不断拓宽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素养,用丰富的知识启迪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爱岗敬业,奉献进取,精益求精,对学生高度负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校园文化的精神塑造,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在此情况下,校园文化就一定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立和完善做出应有的贡献。

把握时代特点 培育先进的校园文化
——用十六大精神占领校园阵地

近来,觉得一个平常表现不错的学生很反常,上课神情恍惚,无精打彩,甚至有时伏案酣睡,雷打不醒。问其原因,他总是三缄其口,不得究竟。旁敲侧击其亲朋好友,他们都摇头说“不”。通过几天的明察暗访,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该同学迷上了情爱小说。对此,我非常吃惊。进行深入调查后,更是令人震惊。看这类小说的学生竟为数不少。这给我们学校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新课题:校园文化建设路在何方?本人认为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把握好时代特点,用十六大精神占领校园阵地,培育出先进的校园文化。
一、时代呼唤,用十六大精神占领校园阵地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给多年来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特别是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时代呼唤,尽快用十六大精神占领校园这块阵地,营造健康科学、积极向上和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
1、学生的价值观向多元化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当今时代,各种社会思潮扑面而来。这些思潮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而缺少明辨是非能力的学生极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有的学生把金钱看成是判断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人生信条,甚至视金钱为至高无尚的神,甘当金钱的奴隶。一句话,他们眼里只有钱。我曾教育过一个为买彩票而经常迟到的学生,告诉他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劝他多花些时间在学习上。面对我的苦口婆心,他却不假思索的破口而出:假如我中了500万,还读书干什么?由此略见一斑,拜金主义在青少年学生中的思想中是有相当市场的。
再如个人主义,它突出表现在: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或他人利益。他们凡事都主张以自我为“圆心”,以自我利益为“半径”画圆。究其原因,我想青少年学生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很大程度上是滋生个人主义的“温床”。当今大多青少年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的中心,在家庭中是“太阳”,是“明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闲聊时听一位初中老师说,他在讲解“长大后如何孝敬父母”课题时,曾做过问卷调查:如果你家买了苹果,你最先拿给谁吃?竟有47%以上的学生回答是“自已”。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享乐主义也甚嚣尘上,他们把在生活中相互攀比看成是一种新时尚。他们有的信奉“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等人生哲理;有的崇尚“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行乐思想,有的甚至向往腐朽堕落的生活。学生中出现的这些思想问题,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2、正面教育与负面教育冲突激烈。我们坚持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艰苦奋斗等正面教育,而他们看到的往往是一些社会的阴暗面和丑恶现象:不劳而获、权钱交易、钱色交易、坑蒙拐骗、制假造假……而接受这些负面教育的渠道相当广泛。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传媒,甚至通讯工具,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一伙因偷窃罪锒铛入狱的学生被警察问起为何作案手段如此高明、作案动机如此成人化时,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跟电视上学的。再如一因逃课受处分的学生,当班主任在了解其思想活动时,他的回答令人匪夷莫思。他说他的逃课是从一则手机短信开始的。这则短信也曾在本人的小灵通上出现过。其内容是这样的: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有吃有喝还有……极富教唆性。思想教育与这些不良现象产生强烈反差,使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青少年学生无所适从,他们或对正面教育无动于衷,或对负面教育趋之若骛。
3、德育工作中的传统观念满足不了青少年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同样,青少年学生也不例。他们不再是温驯的“羔羊”,他们强烈的追求独立、自由、友谊、甚至爱情……他们敢于说“不”,敢于超越雷池和体味越过雷池后的“喜悦”。早恋是博湖中学明令禁止的,可就有些学生对此禁令置若罔闻,以身试法。他们可以为所谓的爱情放弃学业,甚至离家出走。据报载,有一年仅16岁的男生携6万元巨款远走他乡,去给一个比他小2岁的网友购置房产,准备结婚过所谓的无拘无束的幸福生活。不难看出,青少年学生追求的精神生活与传统的德育工作的要求大相径庭,格格不入,使学生精神生活不太丰富和充实,从而对学习、对生活失去乐趣,感到孤独。
二、把握时代脉搏,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局面
在明确了时代特点的基础上,不难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从“三个结合”上下功夫,扎实做好具体工作,不断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局面。
1、“软硬”结合。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但需要精神的激励、理论的教育、活动的引导等软环境建设。例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文化如能直接正面向学生阐述什么是爱国主义,为什么要热爱祖国,从不同侧面讲述中华儿女为国家兴衰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给学生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与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高度统一。博湖中学的升国旗仪式效果甚佳。在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上,先齐唱国歌,向国旗致词,进行思想建设,明确是非对错,奖勤罚懒……既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一举两得。
校园文化也不能忽视文化环境与设施等硬环境的建设,做到“软硬”兼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环境对人的思想、情绪和情感有着重要影响。校园芳草青青,鲜花争艳,必定会使学生感到赏心悦目。清爽宜人。有意识的加强校园硬件环境的建设,对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形成极为重要。这就要求加大经费投人,尽量改善教学、实验设备和更新补充图书资料,美化我们的校园环境。当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的环境美化,图书馆设施还比较缺乏。从我县情况来看,没有一个能容纳博湖中学一半学生的图书馆,即使向学生开放的图书馆也少之又少。进行合理规划和形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的更是凤毛麟角,但只要我们重视校园软硬环境的同步建设和发展,做到合理统筹、物尽其用,就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中获取最大的效益。
2、师生结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师生互动、互通、互乐,陶冶师生情操,升华师生思想感情。如庆祝五·四85周年的文艺汇演、校庆30周年大合唱、冬季长跑等活动。前不久,博湖中学举办了庆十·一系列活动,其中规模最大的要数广播体操比赛。全校2000多名师生都积极参与了比赛,乐在其中。把教育寓于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之中,使师生在活动过程中,道德情操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思想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很好的有效的提高。
3、内外结合。这里所讲的内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把教育场所设在校内外。“教育无处不在”,教学场所也不应只拘泥于校园之内。校园外的教育形式因其直观、生动、真实、令人耳目一新等特点,更易为学生所接受,所喜爱,自然容易收到教学效果。如瞻仰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重现历史画卷,了解英雄事迹,比起单纯的课堂说教更具说服力和教育意义。深入开展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带领广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各种社区志愿服务和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多年来,博湖中学坚持抓住3月5日学雷锋日的契机,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有去开都河拾垃圾美化环境的,有去孤寡老人家干活撒播爱心的,也有帮助成绩较差同学补习功课的……他们亲临其境,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别人,关爱别人的同时,他们自己从中也得到了教育。
内外结合的另一层含义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教育主要以学校的教师队伍来完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仅靠学校的老师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凭借他们的专长,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来教育学生,其意义是深远的。博湖中学的某些做法值得借鉴。如专门从乌鲁木齐请来有关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来做专题讲座。他们生动的语言、透彻的理论、深刻的道理,使听课的学生及家长受益非浅。有些家长当场发出感慨,要是早些听到这种讲座就好了。再如,邀请少年犯来校现身说法。少年犯的成长历程使学生深省,他们的犯罪事实让学生震惊,他们的忏悔之情令学生惋惜。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这堂课的教育意义是相当深远的,比上一堂干巴巴的法制课要有价值得多,其警示作用也要大得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任重而道远。作为老师,我们应毫不懈怠,迎难而上,不断拓宽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素养,用丰富的知识启迪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爱岗敬业,奉献进取,精益求精,对学生高度负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校园文化的精神塑造,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在此情况下,校园文化就一定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立和完善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内容

  • 3[1].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 什么是文化 1. 文化的内涵: 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 文化的特点: ...

  • 2014年[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最新版)
  • [文化生活基本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 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 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意识形态部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文化的组成部分 非意识形态部分 ...

  • 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 必修三.文化生活必会知识点 必修3首先要把握文化的作用,在复习中要把握必修3的思想主线:"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现代化实践服务":要完整掌握必修3<文化生活>的4个核心知识点--文化的力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及其精髓:我国 ...

  • 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 提高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2011-10-16 07:56:30 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 转发到微博 (28) 有641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在首都建设具有重大国际影响 ...

  • 关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 二.深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意志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磨难而不衰,饱经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更坚强,十分重要的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支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提炼建构出来的一个包括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国家伦理乃至宇 ...

  • 2016版[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⒈文化的含义.特点.形式 ⑴文化的含义:①从内涵上看,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 从外延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⑵文化的特点 ...

  • 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要把握爱国主义内涵
  • 摘 要:党的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认识其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对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 一 ...

  •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 ...

  • 地域文化研究与弘扬民族精神
  • 作者:陈逸平雍际春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02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认识自然.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和伴随自身成长的历史进 程中形成特有的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基础上,共同塑造和不断得到发展的思想品格 .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被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并自觉遵循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 维方式.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