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立意如何走向深刻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经常面临这样的尴尬:在学生作文中难以选出一类文,就是二类文、三类文也是寥寥无几,四类文却“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样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得分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立意空泛、肤浅,不深刻。  2.抱着几个典型的古人古事不放。  3.泛亲情化,且没有深度,缺乏真情。  4.套化、老化的三段论屡见不鲜,面面俱到,面面不到。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千古文章意为高。元人程端礼说:“作文,以意为将军,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好作文必须有好的立意,就像一支铁军必须有好帅统领一样。没有好立意的作文,便难有鲜活的灵魂与生命。因此,立意是作文的关键,而立意是否深刻,则是评判作文优劣的标准。因此,我们有必要来解决“如何使作文立意走向深刻”的问题。  那么,如何使作文的立意走向深刻呢?  一、增补信息  命题作文题目一般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明确范围、便于深入的目的。  “增补信息法”是使作文立意走向深刻的好方法,那么如何增补信息呢?在什么位置增补信息呢?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如,“眼光”,这是由单个名词构成的作文题,可以添加定语来缩小范围,如,“鉴赏外来文化的眼光”“鲁迅直视黑暗社会的独特的眼光”等;也可以先加动词,再加定语,如,“有长远的眼光”“具有独到的眼光”等。单个的名词可以这样增补信息,那单个的动词,如,“见证”,如何增补信息呢?可以直接加宾语,如,“见证古镇的变迁”“见证祖母的爱情”。动词可以加宾语,那已经是动宾结构的文题呢,如,“品味时尚”,又如何增补信息呢?可以在宾语前加定语,如,“品味服饰时尚”“品味奶奶的布鞋的时尚”。如果宾语前已经有定语了,还可以再增补信息吗?如,“耕种自己的土地”。当然可以,还可以在宾语前继续加定语,如,“耕种自己心灵的那一方净土”。  任何作文题都有丰富多彩的点,这正是作文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们在作文立意时只要找出这个丰富多彩的点,进行丰富多彩的增补信息,就能写出立意深刻的好文章来。  二、深挖怎样做  “深挖怎样做”是使作文立意走向深刻的又一个很好的方法。学生写作文喜欢取“为什么”立意,但这样的文章缺乏深层次的内涵,不能解决问题,立意显得肤浅,难以超越二类文。我们要想规避肤浅、走向深刻,就要深入分析“怎样做”,去解决问题。如,“底气”,我们在立意时要深挖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拥有底气,如何积淀底气。  三、化泛象为具象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仅仅是一个很泛化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泛化抽象的概念出发来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泛象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且能给读者留下切实可感的深刻印象。此法为“化泛象为具象”。  如,写爷爷如何耕种自己的这片中医之地,立意落实在爷爷具体的孜孜不倦、永不松懈的“耕种”行为上,“耕种”便具体可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在立意的时候,为了深刻,总是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当然,使作文立意走向深刻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如,关系型的作文题,就要运用辩证分析法使立意走向深刻。这些方法需要我们在平时的作文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  一个人要想写出立意深刻的好作文,既需要方法技巧,更需要思想深度。对于作文,知识面的宽广程度和对问题的思考深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而阅读可以增加知识,也会促使你思考。为了让我们备考作文的航船驶向高考高分海洋,就让我们赶快阅读吧!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经常面临这样的尴尬:在学生作文中难以选出一类文,就是二类文、三类文也是寥寥无几,四类文却“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样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得分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立意空泛、肤浅,不深刻。  2.抱着几个典型的古人古事不放。  3.泛亲情化,且没有深度,缺乏真情。  4.套化、老化的三段论屡见不鲜,面面俱到,面面不到。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千古文章意为高。元人程端礼说:“作文,以意为将军,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好作文必须有好的立意,就像一支铁军必须有好帅统领一样。没有好立意的作文,便难有鲜活的灵魂与生命。因此,立意是作文的关键,而立意是否深刻,则是评判作文优劣的标准。因此,我们有必要来解决“如何使作文立意走向深刻”的问题。  那么,如何使作文的立意走向深刻呢?  一、增补信息  命题作文题目一般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明确范围、便于深入的目的。  “增补信息法”是使作文立意走向深刻的好方法,那么如何增补信息呢?在什么位置增补信息呢?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如,“眼光”,这是由单个名词构成的作文题,可以添加定语来缩小范围,如,“鉴赏外来文化的眼光”“鲁迅直视黑暗社会的独特的眼光”等;也可以先加动词,再加定语,如,“有长远的眼光”“具有独到的眼光”等。单个的名词可以这样增补信息,那单个的动词,如,“见证”,如何增补信息呢?可以直接加宾语,如,“见证古镇的变迁”“见证祖母的爱情”。动词可以加宾语,那已经是动宾结构的文题呢,如,“品味时尚”,又如何增补信息呢?可以在宾语前加定语,如,“品味服饰时尚”“品味奶奶的布鞋的时尚”。如果宾语前已经有定语了,还可以再增补信息吗?如,“耕种自己的土地”。当然可以,还可以在宾语前继续加定语,如,“耕种自己心灵的那一方净土”。  任何作文题都有丰富多彩的点,这正是作文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们在作文立意时只要找出这个丰富多彩的点,进行丰富多彩的增补信息,就能写出立意深刻的好文章来。  二、深挖怎样做  “深挖怎样做”是使作文立意走向深刻的又一个很好的方法。学生写作文喜欢取“为什么”立意,但这样的文章缺乏深层次的内涵,不能解决问题,立意显得肤浅,难以超越二类文。我们要想规避肤浅、走向深刻,就要深入分析“怎样做”,去解决问题。如,“底气”,我们在立意时要深挖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拥有底气,如何积淀底气。  三、化泛象为具象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仅仅是一个很泛化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泛化抽象的概念出发来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泛象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且能给读者留下切实可感的深刻印象。此法为“化泛象为具象”。  如,写爷爷如何耕种自己的这片中医之地,立意落实在爷爷具体的孜孜不倦、永不松懈的“耕种”行为上,“耕种”便具体可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在立意的时候,为了深刻,总是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当然,使作文立意走向深刻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如,关系型的作文题,就要运用辩证分析法使立意走向深刻。这些方法需要我们在平时的作文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  一个人要想写出立意深刻的好作文,既需要方法技巧,更需要思想深度。对于作文,知识面的宽广程度和对问题的思考深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而阅读可以增加知识,也会促使你思考。为了让我们备考作文的航船驶向高考高分海洋,就让我们赶快阅读吧!


相关内容

  • 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 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河北香河一中 武海燕 请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 2005年,全国单独命题的省市中有4个省市为命题作文,北京卷"说'安'",辽宁卷"今年花胜去年红",天津卷"留给明天",重庆卷"自嘲": 2006年 ...

  •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 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 ②开篇 如<改造我们的 ...

  • 寓言类材料作文应如何审题立意
  • 寓言类材料作文应如何审题立意 寓言类材料作文应如何审题立意 所谓寓言类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给出一段寓言故事作为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作文.纵观这几十年的高考作文,这种命题方式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2003年全国卷由<韩非子>中一则寓 ...

  • 让你的作文言之有理--写作辅导
  • 不论写什么样体裁的作文,都要有一个主题.所谓主题,就是创作主体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意念.感受.情感和情趣等,也就是作者经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并通过对材料的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 意胜则文胜,主题立意是否正确.新颖.高远.深刻,直接关系到作文成败,因此高考作文要在立意上下工夫. 一.如何 ...

  • 新材料作文题目精选(18题)
  • 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题目精选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 ...

  • "做人要有内涵"作文指导
  • ] 1."做人要有内涵"作文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 ...

  • 缆车作文指导
  •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头攒动的旅游景区,乘坐观光缆车上山下山的游客络绎不绝.缆车给游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引发了大家的感慨和议论. 有人说:"缆车真好,一路轻松游览,居高临下,极目楚天." 也有人说:"坐缆车是轻松,可一路摇摇晃晃,让人提心吊胆,哪 ...

  • 如何写好命题记叙文
  • ﹙23.命题式记叙文写作 24.材料式议论文写作﹚教案 周友全 第一课时 命题式记叙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掌握命题式记叙文写作的方法. (2)通过典型示例,掌握命题式记叙文的审题和选材技巧. (3)能写好一篇"真情实感"的记叙文,提高学生中考 ...

  • 把握四要素,写好记叙文
  • 江苏高考语文极少学生愿意尝试记叙文写作,殊为可惜.而实际记叙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写.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中对写作的要求是"能运用适当的文体样式,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等文章",记叙文在江苏高考作文中占比不可谓不大,而今却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