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暑期报告

暑期报告-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

就业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大学生是人力资源中的优秀、精华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基层是社会各种组织中的细胞,是处于最低位置的一层,也是跟群众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层,基层的稳定与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组织的稳定与发展,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一方面,可以为基层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在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本该是一个双赢的选择,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受观念、体制和结构性矛盾三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两者之间的融合存在着很大的障碍。

其一是观点因素。观念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就毕业生而言,很多人不是从实际出发,选择最能发挥专长、最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岗位,而是盲目追求大城市、大单位、高工资,认为基层单位待遇低、工作繁琐、辛苦,处理微观的具体事务的时间多,参与宏观管理、决策的机会少,到基层就业对自己来说是大材小用,主观上不愿到基层工作,即便有少数人自愿到基层就业,其目的也仅仅是解决暂时的生活困难,并不是真正想到基层有一番作为。调查中,有的大学生就对笔者说:“我本来不想回来,是父母让我回来的”、“我是在外面多方努力不成,才迫不得已回来的。”这些说法,反映了大学生们的一种普遍心态。xx年至xx年属凤庆生源的本科毕业生有一百多人,但截止xx年底,回县择业的仅有40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绝大部分则“孔雀东南飞”,花落他乡了。

就家长而言,往往把高考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延续、转化为毕业时望子女有一份稳定的、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很多家长对“就业”的理解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分配、有一个固定的岗位、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工资由财政核发”的层面,在子女就业问题上,“等、靠、要”的意识浓,自主择业、主动接受市场挑选的观念淡薄,认为大学毕业生,不需要参加公开招考、招聘和人才交流,不需要到市场上自主择业,国家自会作出妥善的安置,有的家长甚至多次来信来访,要求政府人事部门给子女分配工作。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觉得基层条件艰苦、工作辛苦,怕子女消受不了,不愿让子女到基层就业,这种现象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比较普遍。还有的家长虚荣心作祟,认为子女在大城市、大单位工作,自己脸上也有光,在基层工作,则感觉低人一等。也有的家长认为,随着企业改制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在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事业单位工作,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企业工作则效益差、工资水平低等等。这些观念导致家长们从心理上不愿让子女到基层就业,客观上造成了“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的“怪圈”。

就用人单位而言,观念陈旧,导致用人机制落后,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招聘人才,不是从工作需要出发,而是不切实际地提出高学历、高要求,一些同样优秀但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的人才因此被拒之门外,实际情况是,被聘用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被淘汰的也不一定是不合格的;另一方面,用人过程中,只能进、不能出、只能上、不能下,缺乏必要的奖勤罚懒的激励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的进出交流机制,造成有的人长期占着岗位而不发挥作用,有的人空有一身才华却没有施展的机会,特别是在一些实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和改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和约束,进人唯亲、任人唯亲的现象时有发生,挫伤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秀大学生到这些单位和部门就业。

就社会而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子还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社会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人才是资源,而且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也要通过市场配置和优化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基层干事创业的社会舆论、社会环境还处于萌芽状态。

其二是体制因素。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大学生实行的是“统、包、管”的一条龙服务,由各级政府下达分配方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人才资源配置完全依靠单纯的国家指令性手段来实现,这种就业制度,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才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要纳入市场化配置,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调整人才在各行业、各部门的配置,实现人才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然而,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速度相比,人才资源配置体系的建设则显得滞后而缓慢,集中表现为:行政机关人才接近饱和,且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事业单位没有完全的用人自主权,因事设岗、因岗聘人,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得到实施;企业效益差,发展后劲不足,人才需求不旺;作为人才市场主体的大中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择业选人,人才中介机构数量少,且服务项目还处于初级的、低级的水平。这些都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造成了无形的障碍。以凤庆为例,截止xx年登记在册的大中专毕业生有1868人,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的人才市场,已就业的722人,主要通过参加公开招考和政府举办的人才交流会实现就业,真正通过市场自主择业的几乎为零。

其三是结构性矛盾。这里所说的结构包括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从学历结构来看,同等条件下,学历越高,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成功的砝码就越重。凤庆县xx年至xx年回县择业的本科生有16人,通过人才交流,16人全部被推荐就业,就业率100%;而同一时期,回县择业的专科生有196人,通过各种渠道就业40人,就业率为20%。专业结构性矛盾则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布局乃至一定的发展时期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其人才需求的范围就广,反之,则其需求范围就窄;某一地方某一时期发展某项产业,该地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就大;一定时期,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率就高,反之则低。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乡镇基层缺乏的主要是农业、科技、教育、企业管理方面的有理论、懂技术、会操作的人才,而现有的大学生资源存量与此还有较大的差距。xx年,回凤庆择业的英语专业毕业的专科生全部被聘用到教学一线,顺利就业,而其他专业毕业生则少有人问津。同年,通过人才交流招揽回来的16名本科生中,其中1人因专业不对口,给安置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虽然,最终通过推荐,实现就业,但却用非所学,发挥不了本人的专长。象这样的结构性矛盾,往往容易导致“学非所用、用非所学”,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所以说这也是影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因素之一。

暑期报告-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

就业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大学生是人力资源中的优秀、精华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基层是社会各种组织中的细胞,是处于最低位置的一层,也是跟群众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层,基层的稳定与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组织的稳定与发展,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一方面,可以为基层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在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本该是一个双赢的选择,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受观念、体制和结构性矛盾三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两者之间的融合存在着很大的障碍。

其一是观点因素。观念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就毕业生而言,很多人不是从实际出发,选择最能发挥专长、最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岗位,而是盲目追求大城市、大单位、高工资,认为基层单位待遇低、工作繁琐、辛苦,处理微观的具体事务的时间多,参与宏观管理、决策的机会少,到基层就业对自己来说是大材小用,主观上不愿到基层工作,即便有少数人自愿到基层就业,其目的也仅仅是解决暂时的生活困难,并不是真正想到基层有一番作为。调查中,有的大学生就对笔者说:“我本来不想回来,是父母让我回来的”、“我是在外面多方努力不成,才迫不得已回来的。”这些说法,反映了大学生们的一种普遍心态。xx年至xx年属凤庆生源的本科毕业生有一百多人,但截止xx年底,回县择业的仅有40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绝大部分则“孔雀东南飞”,花落他乡了。

就家长而言,往往把高考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延续、转化为毕业时望子女有一份稳定的、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很多家长对“就业”的理解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分配、有一个固定的岗位、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工资由财政核发”的层面,在子女就业问题上,“等、靠、要”的意识浓,自主择业、主动接受市场挑选的观念淡薄,认为大学毕业生,不需要参加公开招考、招聘和人才交流,不需要到市场上自主择业,国家自会作出妥善的安置,有的家长甚至多次来信来访,要求政府人事部门给子女分配工作。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觉得基层条件艰苦、工作辛苦,怕子女消受不了,不愿让子女到基层就业,这种现象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比较普遍。还有的家长虚荣心作祟,认为子女在大城市、大单位工作,自己脸上也有光,在基层工作,则感觉低人一等。也有的家长认为,随着企业改制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在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事业单位工作,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企业工作则效益差、工资水平低等等。这些观念导致家长们从心理上不愿让子女到基层就业,客观上造成了“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的“怪圈”。

就用人单位而言,观念陈旧,导致用人机制落后,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招聘人才,不是从工作需要出发,而是不切实际地提出高学历、高要求,一些同样优秀但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的人才因此被拒之门外,实际情况是,被聘用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被淘汰的也不一定是不合格的;另一方面,用人过程中,只能进、不能出、只能上、不能下,缺乏必要的奖勤罚懒的激励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的进出交流机制,造成有的人长期占着岗位而不发挥作用,有的人空有一身才华却没有施展的机会,特别是在一些实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和改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和约束,进人唯亲、任人唯亲的现象时有发生,挫伤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秀大学生到这些单位和部门就业。

就社会而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子还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社会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人才是资源,而且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也要通过市场配置和优化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基层干事创业的社会舆论、社会环境还处于萌芽状态。

其二是体制因素。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大学生实行的是“统、包、管”的一条龙服务,由各级政府下达分配方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人才资源配置完全依靠单纯的国家指令性手段来实现,这种就业制度,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才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要纳入市场化配置,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调整人才在各行业、各部门的配置,实现人才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然而,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速度相比,人才资源配置体系的建设则显得滞后而缓慢,集中表现为:行政机关人才接近饱和,且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事业单位没有完全的用人自主权,因事设岗、因岗聘人,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得到实施;企业效益差,发展后劲不足,人才需求不旺;作为人才市场主体的大中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择业选人,人才中介机构数量少,且服务项目还处于初级的、低级的水平。这些都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造成了无形的障碍。以凤庆为例,截止xx年登记在册的大中专毕业生有1868人,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的人才市场,已就业的722人,主要通过参加公开招考和政府举办的人才交流会实现就业,真正通过市场自主择业的几乎为零。

其三是结构性矛盾。这里所说的结构包括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从学历结构来看,同等条件下,学历越高,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成功的砝码就越重。凤庆县xx年至xx年回县择业的本科生有16人,通过人才交流,16人全部被推荐就业,就业率100%;而同一时期,回县择业的专科生有196人,通过各种渠道就业40人,就业率为20%。专业结构性矛盾则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布局乃至一定的发展时期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其人才需求的范围就广,反之,则其需求范围就窄;某一地方某一时期发展某项产业,该地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就大;一定时期,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率就高,反之则低。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乡镇基层缺乏的主要是农业、科技、教育、企业管理方面的有理论、懂技术、会操作的人才,而现有的大学生资源存量与此还有较大的差距。xx年,回凤庆择业的英语专业毕业的专科生全部被聘用到教学一线,顺利就业,而其他专业毕业生则少有人问津。同年,通过人才交流招揽回来的16名本科生中,其中1人因专业不对口,给安置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虽然,最终通过推荐,实现就业,但却用非所学,发挥不了本人的专长。象这样的结构性矛盾,往往容易导致“学非所用、用非所学”,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所以说这也是影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因素之一。


相关内容

  • 大学生2010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 低碳环保绿色行 —2010暑期社会实践之环保聊城行 华北电力大学 环境学院 李以玲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我们周围的环境也遭到了污染或破坏:浮沉天气、水土流失,森林失火……近期,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 ...

  • 中学生暑期实践活动
  • 暑期是学生的"真空"地带,爸爸妈妈上班,老师同学不在身边,如何健康、充实,愉快地度过漫长的暑期生活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无疑是一个好的方法。***高级中学20xx年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校团委、学生会的指导下,分支部、小组、社团有规模、分层次地开展的。2xx-xx团支部(高三年级 ...

  • 暑期培训学习心得
  • .8.26号我们学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听取专家的报告,关于教师如何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问题,我们一共听取了6位专家的报告,在听取的过程中,真正的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姓张的专家的回报,她回报的主题是"热爱学 ...

  • 暑期专业认知实习报告
  •   专业认知实习作为了解本专业的前景以及对本专业能够有个系统整体感知的认识,尤其是我们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对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我们有必要对该专业有个更加深层次的了解。为此,今年暑假,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业认知实习。   7月26号,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学校工程楼里面的通信中心, ...

  • 大学生暑期调查报告
  • 大学生暑期调查报告 1关于大学生暑期生活调查报告 炎炎夏日,烈日当头.暑假刚刚开始,七月初我参与了这次"关于大学生暑期生活"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代大学生如何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调查的方式为问卷调查及网上资料调查. 暑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 ...

  •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报社实习)
  •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记报社实习工作心得体会 与其说这是一篇社会实践报告不如说这是我为期近一个月的实习心得或者说一篇公开的日记. 不想去抄袭别人的报告该如何去撰写,不想去套用那些报告应有的格式,只想用最真实的文字为我近一个月的报社实习画上一个不满足的句点. 我喜欢文学,纵然我不是文学系出身.我喜欢课外 ...

  • 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调查报告
  • 为了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 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成长成才,今年,我院继续响应上级的号召,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幸成为法律支教队的一员,于7月20日至7月25日期间去到讪尾市海 ...

  • 大学生商品宣传推广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 青春是一段难忘的旅程,我们用热情和汗水拼搏属于自己的无悔旅程,大学生社区宣传推广商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时光荏苒,青春的脚步从不停歇,转眼间,我们从懵懂变得成熟,从高中生成长为大学生,开始了一段段成长的未知旅程.这是我进入大学的第二个学年,今年暑假,一如 ...

  • 高中暑期实践报告
  •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只是,我觉得个别惭愧,都怪自己不够争气,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