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案例[生活中的垃圾]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生活中的垃圾

一、主题的提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在上学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后,另一个问题也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有很多随手乱扔纸张、垃圾的现象,这种既不节约又不环保的习惯,应该怎样才能解决?由此便生成了“生活中的垃圾”这一主题。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垃圾与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人类必须要合理地利用开发好垃圾这个可利用的能源。通过双手变废为宝。

能力目标:

1、通过参观、搜集信息、走访调查、实际参与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问题深入探究能力。

2、通过学生对活动资料的处理,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自主合作意识。

3、通过变废为宝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提高他们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垃圾的知识,让学生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增强社会的责

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三、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了(对学校、家附近的垃圾进行观察。)

(2)了解有关垃圾的知识。

(3)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些工艺品。

2、教师准备:

(1)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影象资料。

(2)教师把收集到的图片和拍摄到的照片做成展板,并附上文字说明。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开题阶段)

1、播放教师所拍摄到的一些照片,照片分两组,一组是美的镜头,另一组是有很多垃圾的镜头,创设情境,确立活动主题。

2、学生们自由畅谈对垃圾的了解,对垃圾感兴趣的问题,共同确定要研究的一些问题。

(如:垃圾的产生,垃圾的种类,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危害,白色垃圾,垃圾的处理,垃圾的回收利用等)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自由组建小组,确定人员,选出组长。

4、各小组一起讨论研究方法(查资料、调查、实验、参观访问等)然后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制定好小组的活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有哪些内容,组内分工要有具体的内容,比如具体的时间,具体的人员的安排。活动成果展示的方式要选择与本组活动相适应的方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各小组围绕研究课题查找、搜集资料。

2、各小组进行相关的访问、调查、实验等活动,并及时记录所得信息。

3、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得资料、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结论、成果。各小组活动如下:

第一小组:垃圾的产生

(1)查找资料

(2)绘制垃圾产生途径的示意图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数学上的统计图表来绘制垃圾产生途径的示意图。)

第二小组:垃圾的种类

(1)查找资料

(2)制作垃圾种类表

(3)办手抄报展示搜集的资料、图片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作垃圾种类表。)

第三小组:垃圾的危害

(1)查找资料

(2) 拍摄本镇被垃圾严重污染的地方

(3) 将拍摄的照片、搜集到的资料做成展板

(4) 成立环保小组,向社会进行环保宣传。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拍摄照片)

第四小组:白色垃圾

(1)查找资料弄清什么是白色垃圾

(2)实验研究:种同盆植物,观察、比较放入白色垃圾与不放入白色垃圾植物的生长情况

(3)写观察日记 (重点指导怎样如实地反应实验内容) 第五小组:垃圾的处理

(1)查资料了解我们当地垃圾处理的方法,做好录音记录,并拍摄好活动照片

(2)利用网络,查找国内其他城市,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处理方法

(3)把搜集到的资料,拍摄的照片整理好,编一本“垃圾的处理方法”的小册子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做小册子。)

第六小组:垃圾的回收利用

(1)查找资料,了解垃圾的回收方法

(2)搜集垃圾回收的影像资料

(3)请同学们利用废弃物品,做一些工艺品,然后办一次手工艺品展览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组织展览会)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一) 、成果展示:

预期的成果形式:手抄报,黑板报,摄影作品展,观察日记,倡议书,

建议书,“变废为宝”展览会。

展示交流方式:主题班会,环保小报,上街宣传。

(二) 、拓展延伸:

1、 关于垃圾的研究,你还想说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 设计环保警示牌。

第四阶段(评价反思)

五、评价方案:

每个学生都建立好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袋。

档案袋内包括以下内容:小组活动方案,调查问卷,自己查找的资料(下载的,手抄的),活动中的小故事,活动中的收获与反思,活动中教师、同学对自己的活动评价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活动评价等。 指导教师根据活动进程,适时对学生在活动中全程评价。根据学生出示的档案资料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给予“环保小卫士”的签章奖励,给予特优者“环保小博士”的称号。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生活中的垃圾

一、主题的提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在上学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后,另一个问题也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有很多随手乱扔纸张、垃圾的现象,这种既不节约又不环保的习惯,应该怎样才能解决?由此便生成了“生活中的垃圾”这一主题。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垃圾与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人类必须要合理地利用开发好垃圾这个可利用的能源。通过双手变废为宝。

能力目标:

1、通过参观、搜集信息、走访调查、实际参与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问题深入探究能力。

2、通过学生对活动资料的处理,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自主合作意识。

3、通过变废为宝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提高他们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垃圾的知识,让学生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增强社会的责

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三、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了(对学校、家附近的垃圾进行观察。)

(2)了解有关垃圾的知识。

(3)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些工艺品。

2、教师准备:

(1)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影象资料。

(2)教师把收集到的图片和拍摄到的照片做成展板,并附上文字说明。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开题阶段)

1、播放教师所拍摄到的一些照片,照片分两组,一组是美的镜头,另一组是有很多垃圾的镜头,创设情境,确立活动主题。

2、学生们自由畅谈对垃圾的了解,对垃圾感兴趣的问题,共同确定要研究的一些问题。

(如:垃圾的产生,垃圾的种类,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危害,白色垃圾,垃圾的处理,垃圾的回收利用等)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自由组建小组,确定人员,选出组长。

4、各小组一起讨论研究方法(查资料、调查、实验、参观访问等)然后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制定好小组的活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有哪些内容,组内分工要有具体的内容,比如具体的时间,具体的人员的安排。活动成果展示的方式要选择与本组活动相适应的方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各小组围绕研究课题查找、搜集资料。

2、各小组进行相关的访问、调查、实验等活动,并及时记录所得信息。

3、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得资料、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结论、成果。各小组活动如下:

第一小组:垃圾的产生

(1)查找资料

(2)绘制垃圾产生途径的示意图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数学上的统计图表来绘制垃圾产生途径的示意图。)

第二小组:垃圾的种类

(1)查找资料

(2)制作垃圾种类表

(3)办手抄报展示搜集的资料、图片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作垃圾种类表。)

第三小组:垃圾的危害

(1)查找资料

(2) 拍摄本镇被垃圾严重污染的地方

(3) 将拍摄的照片、搜集到的资料做成展板

(4) 成立环保小组,向社会进行环保宣传。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拍摄照片)

第四小组:白色垃圾

(1)查找资料弄清什么是白色垃圾

(2)实验研究:种同盆植物,观察、比较放入白色垃圾与不放入白色垃圾植物的生长情况

(3)写观察日记 (重点指导怎样如实地反应实验内容) 第五小组:垃圾的处理

(1)查资料了解我们当地垃圾处理的方法,做好录音记录,并拍摄好活动照片

(2)利用网络,查找国内其他城市,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处理方法

(3)把搜集到的资料,拍摄的照片整理好,编一本“垃圾的处理方法”的小册子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做小册子。)

第六小组:垃圾的回收利用

(1)查找资料,了解垃圾的回收方法

(2)搜集垃圾回收的影像资料

(3)请同学们利用废弃物品,做一些工艺品,然后办一次手工艺品展览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组织展览会)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一) 、成果展示:

预期的成果形式:手抄报,黑板报,摄影作品展,观察日记,倡议书,

建议书,“变废为宝”展览会。

展示交流方式:主题班会,环保小报,上街宣传。

(二) 、拓展延伸:

1、 关于垃圾的研究,你还想说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 设计环保警示牌。

第四阶段(评价反思)

五、评价方案:

每个学生都建立好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袋。

档案袋内包括以下内容:小组活动方案,调查问卷,自己查找的资料(下载的,手抄的),活动中的小故事,活动中的收获与反思,活动中教师、同学对自己的活动评价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活动评价等。 指导教师根据活动进程,适时对学生在活动中全程评价。根据学生出示的档案资料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给予“环保小卫士”的签章奖励,给予特优者“环保小博士”的称号。


相关内容

  • 综合实践教学案例
  • 综合实践教学案例--身边的垃圾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在我们生活的小区.街道.甚至我们的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它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许多困扰.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调查.参观.访问.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调查了解垃圾的来源.危害,以及怎样处理垃圾等.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 ...

  • 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
  • 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 白色污染的诱因与研究的对策 沈阳市第九十中学陈佳鼐 教师自然情况: 陈佳鼐 2003年毕业于沈阳大学师范学院生物系 大学本科 现任沈阳市第九十中学二级教师 教学背景: 这是一节常规的探究课,学生是沈阳市第九十中学七年一班的学生,该班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表现力比较 ...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
  • 案例 做文明学生 创美丽校园 活动背景 校园是我们的家,但是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有一些同学,生活习惯不好,学习习惯不佳,习惯甚至喜欢到处乱扔垃圾,教室里,校园内垃圾随处可见,给垃圾安个"家",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既使学生了解了垃圾的危害,增强了环保意识 ...

  • 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综合实践案例
  •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 丹麻寺小学:张雪莲 一. 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在农村也越来越多,如何认识这一现象,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呢? 我校是一所农村五年制小学,学校坐落在大湟公路旁,学生多为 公路边的孩子.学校没有专门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学生也很少参与这一课程 ...

  • 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教案
  • 广州生活垃圾分类现状探究 第一阶段 选题 活动目标: 1.通过对身边垃圾处理现象的观察,发现与提出与垃圾分类有关的问题,形成相关的活动主题. 2.通过该活动认识到垃圾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活动对象:五年级 活动准备:课件.白纸.大头油性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研 ...

  •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垃圾的故事
  •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学指南(小学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垃圾的故事 一.活动概要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球每年"生产"垃圾达100亿吨,平均每人近2吨.虽然我们时时都在生产垃圾,却从不曾仔细地研究过.从某方面讲,它只是个小问题,小到只与个人的日常生活有关:然而同时它又是个大问题,大到 ...

  •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 活动主题六 校园美容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了解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对大气.水.土壤等生存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初步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养成保护和珍爱环境的习惯.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观察生活的能力,能思考人如何与自然相处,学会一些保护或 ...

  • 揭密国外智慧城市经典案例
  • 揭密国外智慧城市经典案例 作者:来源:企业网添加日期:16年06月03日 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各种社交网络.购物网络.互联网金融等综合集成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对生产.生活和城市管理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全方位.全体系.全过程创新的城市形态.对于 ...

  •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作者:仇亚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 一 活动主题 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却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垃圾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傀儡,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 今年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