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浅评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他,极力主张兴办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他,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几个重要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他,坚决反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差使中国失去了西北的大面积领土……他,就是功过是非集于一身,在近代史上被纵说纷纭、评判好坏不一的清廷官员——李鸿章。

晚清重臣李鸿章,他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兴办洋务运动,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最后哀荣。从他步入仕途之始 ,“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100多年来“论犹未定”。有说其有误国、卖国之罪的,一说他有爱国进取之心,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论不过是过世云烟罢了。

一、“壮年戎马”

壮年李鸿章,是考取功名之后,投笔从戎的。那时的他,初出茅庐,被曾国藩赏识。他曾奉曾国藩之命整顿团练,招募新兵编练淮军。1864年,率部攻克常州,再攻占太平天国首府南京。1865年,署两江总督。旋调集淮军6万人赴河南镇压捻军,接替曾国藩为“剿捻钦差大臣”。可以说他是戎马十年了。

二、“中年封疆”

封疆大吏李鸿章,当时已是权倾三朝。彼时,俄国占据着伊犁,英国也虎视眈眈,意图瓜分西北。 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在大清

地图上形如虚设,新疆从大清的“实际版图”上已经消失。 他却向慈禧奏言:“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他用“海防”重于“塞防”的理由来搪塞收复新疆之举,并听之任之,只求不伤元气,这是他对祖国河山的冷漠。尽管在左宗棠的坚持下终在一年后全境收复新疆,但李鸿章在这件事上渲染的败笔,差使中国如丧失外蒙古一般丧失新疆,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三、“晚年洋务”

确实,李鸿章是他所处的时代的一个关键性人物。清王朝末世衰危、内忧外患,在同外国的交往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师夷长技”的重要性。因此,他"师夷长技",以清醒的头脑和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求取中国的"富"和"强"。

洋务运动后期,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领导和兴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创办了实力强大的中国近代海军;派遣了留学生,培养人才。所有这些,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使落后的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他的军事、教育、经济、外交等思想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直至今天仍留烙印。这些都说明,李鸿章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全方位的近代化。

然则李鸿章主张的“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

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始终没触及更深层次的制度问题,对于上层建筑他有着深深的信仰,彻底贯彻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所以就算对于各方面近代化工作李鸿章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但作为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却忘记了进一步推动事物的发展,从这一点来看,他对历史的影响就是反向性的了。所以,最后,洋务运动失败了,失败于他对于封建势力的忠诚上,失败于他永不会触犯的封建制度上。

纵有对中国近代化诸多方面的推动,最后,洋务运动都不得不止步于无法触及制度的软肋上,也便是功亏一篑了。

四、签订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的一生,多次代表清廷办理对外交涉,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法》、《马关条约》、《中俄密约》及《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晚年李鸿章,已入值中枢,主持外交,活跃在晚清政坛。他认为,“外须和戎 ,内须自强”,在与外国交涉中,他负责具体的谈判、具体的签字、具体办理了很多的条约。作为封建制度的忠诚卫士,从维护统治阶级及其自身的既得利益出发,其所思所为无不打上时代的和阶级的烙印。为了争取和局,在交涉时他又失却了坚守,多有妥协。

1、《中法新法》

由于李鸿章一向坚持争取和局的外交思想,并对时局的清醒认识,就其和局思想本身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但他的这一思想客观上却存在很大的局限,并直接导致了中法战争中国的不败而

败。要知道,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曾有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可见就历史的环境而言,对中国的自强是相当有利的。

就中法战争失败,签订《中法新法》来说,李鸿章耽误了中国发展的前程。不敢说历史就此改变,但他对近代史的负影响从这里已经显现出来。

2、《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故意挑起的侵略战,而清政府对于日本肆意的挑衅却无心抗战,一再求和,最后派身为直隶总督的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议和。

此时的李鸿章,仍旧是按照他一贯的主张争取和局,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

和?不和?这是一个问题,它决定了中国会不会签条约,当然,他是要求和了,整个腐败的清王朝都是要求和了。从这一点来看,顺应时局顺应大流的李鸿章追随清王朝就注定败局。然而后人骂他卖国贼,我却不敢苟同了。要说啊,我们的李鸿章同志作为封建制度的忠诚卫士,一心维护统治阶级及其自身的既得利益,打死也是不会卖国的。毕竟,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是不允许他这样做的。在谈判过程中,日方条件苛刻,他努力乞求降低条件,最后在日本的威逼与清廷的妥协下,李鸿章签下了历史上最刻毒的《马关条约》。

李鸿章!注定的历史棋子。

小结

纵横驰骋晚清政坛半个多世纪的李鸿章,被梁启超评价 “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他在仕途几十年间涉及了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促进近代化的事迹显示了他创新的血液,执意中国苟且于侵略者手中是他阶级本质的表现,而封疆时期反对收复新疆的过激则是他不可逃脱的罪责。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李鸿章创新过,李鸿章妥协过,他是中国过渡时代的过渡人物,他的特征存在于中国历史过渡的特征。作为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中国近代化的开路先锋,也因对外来侵略者的妥协退让而使中国丧失主权和领土。

综述,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正负都是有的,而这些,谁也不能称出个孰轻孰重。只是,功过焉能相抵,遭遇是是非非的老人,他不过是被历史玩弄于鼓掌间的棋子罢了。

浅评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他,极力主张兴办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他,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几个重要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他,坚决反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差使中国失去了西北的大面积领土……他,就是功过是非集于一身,在近代史上被纵说纷纭、评判好坏不一的清廷官员——李鸿章。

晚清重臣李鸿章,他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兴办洋务运动,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最后哀荣。从他步入仕途之始 ,“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100多年来“论犹未定”。有说其有误国、卖国之罪的,一说他有爱国进取之心,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论不过是过世云烟罢了。

一、“壮年戎马”

壮年李鸿章,是考取功名之后,投笔从戎的。那时的他,初出茅庐,被曾国藩赏识。他曾奉曾国藩之命整顿团练,招募新兵编练淮军。1864年,率部攻克常州,再攻占太平天国首府南京。1865年,署两江总督。旋调集淮军6万人赴河南镇压捻军,接替曾国藩为“剿捻钦差大臣”。可以说他是戎马十年了。

二、“中年封疆”

封疆大吏李鸿章,当时已是权倾三朝。彼时,俄国占据着伊犁,英国也虎视眈眈,意图瓜分西北。 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在大清

地图上形如虚设,新疆从大清的“实际版图”上已经消失。 他却向慈禧奏言:“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他用“海防”重于“塞防”的理由来搪塞收复新疆之举,并听之任之,只求不伤元气,这是他对祖国河山的冷漠。尽管在左宗棠的坚持下终在一年后全境收复新疆,但李鸿章在这件事上渲染的败笔,差使中国如丧失外蒙古一般丧失新疆,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三、“晚年洋务”

确实,李鸿章是他所处的时代的一个关键性人物。清王朝末世衰危、内忧外患,在同外国的交往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师夷长技”的重要性。因此,他"师夷长技",以清醒的头脑和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求取中国的"富"和"强"。

洋务运动后期,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领导和兴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创办了实力强大的中国近代海军;派遣了留学生,培养人才。所有这些,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使落后的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他的军事、教育、经济、外交等思想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直至今天仍留烙印。这些都说明,李鸿章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全方位的近代化。

然则李鸿章主张的“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

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始终没触及更深层次的制度问题,对于上层建筑他有着深深的信仰,彻底贯彻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所以就算对于各方面近代化工作李鸿章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但作为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却忘记了进一步推动事物的发展,从这一点来看,他对历史的影响就是反向性的了。所以,最后,洋务运动失败了,失败于他对于封建势力的忠诚上,失败于他永不会触犯的封建制度上。

纵有对中国近代化诸多方面的推动,最后,洋务运动都不得不止步于无法触及制度的软肋上,也便是功亏一篑了。

四、签订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的一生,多次代表清廷办理对外交涉,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法》、《马关条约》、《中俄密约》及《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晚年李鸿章,已入值中枢,主持外交,活跃在晚清政坛。他认为,“外须和戎 ,内须自强”,在与外国交涉中,他负责具体的谈判、具体的签字、具体办理了很多的条约。作为封建制度的忠诚卫士,从维护统治阶级及其自身的既得利益出发,其所思所为无不打上时代的和阶级的烙印。为了争取和局,在交涉时他又失却了坚守,多有妥协。

1、《中法新法》

由于李鸿章一向坚持争取和局的外交思想,并对时局的清醒认识,就其和局思想本身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但他的这一思想客观上却存在很大的局限,并直接导致了中法战争中国的不败而

败。要知道,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曾有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可见就历史的环境而言,对中国的自强是相当有利的。

就中法战争失败,签订《中法新法》来说,李鸿章耽误了中国发展的前程。不敢说历史就此改变,但他对近代史的负影响从这里已经显现出来。

2、《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故意挑起的侵略战,而清政府对于日本肆意的挑衅却无心抗战,一再求和,最后派身为直隶总督的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议和。

此时的李鸿章,仍旧是按照他一贯的主张争取和局,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

和?不和?这是一个问题,它决定了中国会不会签条约,当然,他是要求和了,整个腐败的清王朝都是要求和了。从这一点来看,顺应时局顺应大流的李鸿章追随清王朝就注定败局。然而后人骂他卖国贼,我却不敢苟同了。要说啊,我们的李鸿章同志作为封建制度的忠诚卫士,一心维护统治阶级及其自身的既得利益,打死也是不会卖国的。毕竟,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是不允许他这样做的。在谈判过程中,日方条件苛刻,他努力乞求降低条件,最后在日本的威逼与清廷的妥协下,李鸿章签下了历史上最刻毒的《马关条约》。

李鸿章!注定的历史棋子。

小结

纵横驰骋晚清政坛半个多世纪的李鸿章,被梁启超评价 “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他在仕途几十年间涉及了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促进近代化的事迹显示了他创新的血液,执意中国苟且于侵略者手中是他阶级本质的表现,而封疆时期反对收复新疆的过激则是他不可逃脱的罪责。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李鸿章创新过,李鸿章妥协过,他是中国过渡时代的过渡人物,他的特征存在于中国历史过渡的特征。作为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中国近代化的开路先锋,也因对外来侵略者的妥协退让而使中国丧失主权和领土。

综述,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正负都是有的,而这些,谁也不能称出个孰轻孰重。只是,功过焉能相抵,遭遇是是非非的老人,他不过是被历史玩弄于鼓掌间的棋子罢了。


相关内容

  •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 诚如梁启超所言:"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极其重要而又十分复杂的的人物.他是忠臣.儒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在晚清宦海中沉浮近半个世纪里,在中国与世界始有关系的时代里,始终处于" ...

  • 论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 论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西哲有恒言曰:时势造英雄.我认为,李鸿章当得起"英雄"二字.他穷其一生为清廷的发展做出努力,太平天国和捻军败在他手上,洋务运动在他的领导下蓬勃发展:同样的,他也会犯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的全军覆没到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于这样一个在历史上褒贬不一,毁誉参 ...

  • 客观评价影响中国近代史进程的五大实权人物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在虎门硝烟至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乱世中,出现了很多绝代枭雄,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他们各领风骚数十年,影响了中国国运与历史的进程. 在这些人之中,有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实权人物,他们有功有过,有是有非,甚至左右了历史走向. 第五位,李鸿章 ...

  • 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以李鸿章为例
  • 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以李鸿章为例 摘要: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一直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李鸿章这个具体人物,来谈论历史人物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李鸿章与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与洋务运动及李鸿章的外交活动这些具体事件来对历史人物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具体阐述,从而来突出评价人物时应注意具体问题具体 ...

  •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摘要: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每当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就不可能不面对李鸿章及其所代表的晚清政府.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看作卖国贼,这个观 ...

  • 晚清洋务运动研究的新视野
  • 作者:萧永宏 学术月刊 1996年08期 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是史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所谓深入,除了理论规范的创新之外,其中较为重要的应是学术思路的转换和学术视野的拓展.新近由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刘学照教授的专题学术论集<洋务思潮与近代中国>比较突出地反映了这一特点. 一 历史研究实际上 ...

  • 苟利国家生死以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我对中国近代史的杂谈 3011214123 夏妍梦 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为止,有人评价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这个 ...

  • 洋务运动之我见
  • 民族图强必经之路,国家改革必走之途 --洋务派自救运动浅析 摘要: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一次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在论及中国近代史上那些举足轻重的历史事件时,洋务运动很容易被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其他事件所掩盖,其实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该论文 ...

  • 近代史实践感想
  • 这是我第一次做课题.虽然我从没从事过,或者说是了解过这方面的知识,但我还欧式用心 去做了,因为人生总有这个那个的第一次.尝试过,才会有经验,才有下一次的熟练,后来 的得心应手. 对于这个课题,我是完全陌生的.但是通过上网查阅,我了解到很多.首先,我确信了 一句话: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百度真是个好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