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非正式群体

小学非正式群体的成因与教育策略

每个人均属于、活于某一特定的群体之中,学生更是如此。在班级中,存在着大大小小、形式不同的群体,有班委、少先队等正式群体,也有三人一组、五人一团形成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就是班级非正式群体。小学班级出现非正式群体是一种普遍现象。所谓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是指存在于小学班级中,由学生以共同情感与兴趣爱好等为基础,在交往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无正式规定的小群体。目前,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大学或中学,对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研究甚少。使小学教师及管理人员在小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教育方面缺乏理论指导,因此,本研究开展对小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小学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

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研究中发现,积极性和消极性非正式群体形成有其独特的原因,研究将从以上两个方面对小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

1、小学生积极型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1) 自我价值观念的初步形成。随着小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心理和生理日益成熟,知识以及社会阅历也在不断增加,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对老师和家长的顺从和崇拜,遇到问题时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力求在非正式群体中去施展才能、充分的表现自我,达到内心的满足。

(2) 作息时间接近或生活方式相似。作息时间接近或生活方式相似的小学生群体成员间能够有较多的机会相互接近和了解,逐渐熟悉和建立起共同的相似性,从而形成非正式群体,该类非正式群体在小学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3) 兴趣爱好相同。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把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班级,他们在一起或谈论各种共同感兴趣的事,或举办各类活动,形成各种非正式群体以满足自己的精神等方面的需求。相同的追求和爱好,使得这些青少年相互吸引,挥斥方遒,组成非正式群体。

(4) 相似的观念、品质等心理特征。调查显示,一些价值观念、性格品质相近的学生感情比其他人更亲密,更好结成非正式群体。青少年时期,学生心理已经开始独立发展,渴望独立但又不够老练,对于师长尤其想摆脱,所以当长辈或老师对于自己的批评,或自己独立做事受挫时,具有相同遭遇的同学就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

(5) 家庭地理位置、亲缘关系。班级中居住在同一村庄、同一社区或同一街道的同

学,平时上学和放学经常一同往返,回家后又可以经常在一起玩耍,接触时间较频繁,在这种交往中他们的非正式群体会很自然的形成。

2、小学生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1) 叛逆心理。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思想和行为都向往自立,不喜欢师长的约束和管束,期望支持与肯定。学生中的一些同学无法得到满足,师长又短期内误会而批评,使得这些同学因为自尊受挫,他们会因心理郁结而结合在一起,相互诉说并采取一些消极行为来释放自己不满的情绪。

(2) 教师的误解和歧视。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受到打击,以及不正确的教育教学是主要因素之一。因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就对学生产生厌恶和歧视,是这些学生自己给自己贴上差生的标签,从而开始消沉,甚至走上与教师、班级对抗的道路。

(3) 同学间的歧视。如果将班主任的误解、歧视理解为促使那些学生消沉的主要原因的话,那么在学习、家庭经济条件等方面有优越感的同学,或者常受老师表扬和肯定的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同学所说的一些带有歧视意味的言语,往往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学生往往是遭周围大部分同学的鄙视,得不到来自体的温暖而形成反抗的群体。

(4) 受家庭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的不良行为、不正确的意识或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会对子女产生极负面的影响。

二、小学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1、随意性。小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生活后,便开始组建各自的小群体。家靠得比较近、父母是同事或朋友、座位靠得近的同学容易形成小群体。但是,小学生非正式群体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易变性。

2、趋同性。通过与班级同学一段时间的相处,小学学生自发的内聚力开始起到一定的作用,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他们之间容易形成一种无形的统一标准,行动上倾向于一种共同的行为。如课间一起做游戏,周末一起去打球、跳舞等。

3、功利性。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塞尔曼对儿童友谊做的专门研究表明,小学的群体关系是即时型玩伴关系,群体成员之间往往以实例和物质属性及其临近性相联系,很难形成稳定的友谊关系。他们的结合往往建立在一定的互惠关系之上,不能共患难。

三、小学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策略

1、对核心人物的引导。在非正式群体中具有威信的核心人物,他们的能力往往比

其他成员强,对整个群体有比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所以,对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引导教育能够很好的促进对非正式群体的转化工作。教育者一方面要主动的和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各方面的需要和要求,消除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教师要发现核心人物的优点,将他们引入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来,安排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通过对核心人物的引导和转化,进而实现对整个群体的引导和转化。

2、强化正式群体的内聚力。团结、凝聚力强的班集体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老师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每个同学都能感觉到集体的温馨和关爱,从而避免太多的同学加入非正式群体。另一方面,老师要善于发现同学们的爱好,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多组织同学们参加一些有意义的集体课余活动,将感情融入到正式群体之中。在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相互合作,互相帮助,从而使班级中同学的关系变得密切,这样有利于非正式群体树立正确的目标,更好的和正式群体进行配合,促进了非正式群体向正式群体的融合。

3、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仅仅依靠学校的单方面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和家庭的配合。学校要定期开展家长会,加强同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一起来管理好学生。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处理。因此,组织有益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健康的使用网络,避免网络对非正式群体产生负面影响

4、老师应多加强学习,提高教育引导水平。为师者,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水平达到专家级别。老师需要在遵循教育基本原则和加强自我专业修养学习的基础上,对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在平时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老师们应该对非正式群体持理解和关心的态度,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自己所在班级出现非正式群体的原因和规律,准确判断群体的性质,然后对不同性质特征的群体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正确的引导。

小学非正式群体的成因与教育策略

每个人均属于、活于某一特定的群体之中,学生更是如此。在班级中,存在着大大小小、形式不同的群体,有班委、少先队等正式群体,也有三人一组、五人一团形成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就是班级非正式群体。小学班级出现非正式群体是一种普遍现象。所谓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是指存在于小学班级中,由学生以共同情感与兴趣爱好等为基础,在交往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无正式规定的小群体。目前,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大学或中学,对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研究甚少。使小学教师及管理人员在小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教育方面缺乏理论指导,因此,本研究开展对小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小学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

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研究中发现,积极性和消极性非正式群体形成有其独特的原因,研究将从以上两个方面对小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

1、小学生积极型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1) 自我价值观念的初步形成。随着小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心理和生理日益成熟,知识以及社会阅历也在不断增加,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对老师和家长的顺从和崇拜,遇到问题时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力求在非正式群体中去施展才能、充分的表现自我,达到内心的满足。

(2) 作息时间接近或生活方式相似。作息时间接近或生活方式相似的小学生群体成员间能够有较多的机会相互接近和了解,逐渐熟悉和建立起共同的相似性,从而形成非正式群体,该类非正式群体在小学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3) 兴趣爱好相同。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把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班级,他们在一起或谈论各种共同感兴趣的事,或举办各类活动,形成各种非正式群体以满足自己的精神等方面的需求。相同的追求和爱好,使得这些青少年相互吸引,挥斥方遒,组成非正式群体。

(4) 相似的观念、品质等心理特征。调查显示,一些价值观念、性格品质相近的学生感情比其他人更亲密,更好结成非正式群体。青少年时期,学生心理已经开始独立发展,渴望独立但又不够老练,对于师长尤其想摆脱,所以当长辈或老师对于自己的批评,或自己独立做事受挫时,具有相同遭遇的同学就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

(5) 家庭地理位置、亲缘关系。班级中居住在同一村庄、同一社区或同一街道的同

学,平时上学和放学经常一同往返,回家后又可以经常在一起玩耍,接触时间较频繁,在这种交往中他们的非正式群体会很自然的形成。

2、小学生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1) 叛逆心理。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思想和行为都向往自立,不喜欢师长的约束和管束,期望支持与肯定。学生中的一些同学无法得到满足,师长又短期内误会而批评,使得这些同学因为自尊受挫,他们会因心理郁结而结合在一起,相互诉说并采取一些消极行为来释放自己不满的情绪。

(2) 教师的误解和歧视。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受到打击,以及不正确的教育教学是主要因素之一。因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就对学生产生厌恶和歧视,是这些学生自己给自己贴上差生的标签,从而开始消沉,甚至走上与教师、班级对抗的道路。

(3) 同学间的歧视。如果将班主任的误解、歧视理解为促使那些学生消沉的主要原因的话,那么在学习、家庭经济条件等方面有优越感的同学,或者常受老师表扬和肯定的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同学所说的一些带有歧视意味的言语,往往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学生往往是遭周围大部分同学的鄙视,得不到来自体的温暖而形成反抗的群体。

(4) 受家庭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的不良行为、不正确的意识或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会对子女产生极负面的影响。

二、小学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1、随意性。小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生活后,便开始组建各自的小群体。家靠得比较近、父母是同事或朋友、座位靠得近的同学容易形成小群体。但是,小学生非正式群体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易变性。

2、趋同性。通过与班级同学一段时间的相处,小学学生自发的内聚力开始起到一定的作用,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他们之间容易形成一种无形的统一标准,行动上倾向于一种共同的行为。如课间一起做游戏,周末一起去打球、跳舞等。

3、功利性。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塞尔曼对儿童友谊做的专门研究表明,小学的群体关系是即时型玩伴关系,群体成员之间往往以实例和物质属性及其临近性相联系,很难形成稳定的友谊关系。他们的结合往往建立在一定的互惠关系之上,不能共患难。

三、小学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策略

1、对核心人物的引导。在非正式群体中具有威信的核心人物,他们的能力往往比

其他成员强,对整个群体有比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所以,对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引导教育能够很好的促进对非正式群体的转化工作。教育者一方面要主动的和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各方面的需要和要求,消除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教师要发现核心人物的优点,将他们引入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来,安排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通过对核心人物的引导和转化,进而实现对整个群体的引导和转化。

2、强化正式群体的内聚力。团结、凝聚力强的班集体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老师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每个同学都能感觉到集体的温馨和关爱,从而避免太多的同学加入非正式群体。另一方面,老师要善于发现同学们的爱好,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多组织同学们参加一些有意义的集体课余活动,将感情融入到正式群体之中。在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相互合作,互相帮助,从而使班级中同学的关系变得密切,这样有利于非正式群体树立正确的目标,更好的和正式群体进行配合,促进了非正式群体向正式群体的融合。

3、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仅仅依靠学校的单方面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和家庭的配合。学校要定期开展家长会,加强同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一起来管理好学生。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处理。因此,组织有益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健康的使用网络,避免网络对非正式群体产生负面影响

4、老师应多加强学习,提高教育引导水平。为师者,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水平达到专家级别。老师需要在遵循教育基本原则和加强自我专业修养学习的基础上,对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在平时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老师们应该对非正式群体持理解和关心的态度,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自己所在班级出现非正式群体的原因和规律,准确判断群体的性质,然后对不同性质特征的群体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正确的引导。


相关内容

  • 小学生人际关系
  •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它的变化和发展取决于双方之间需要满足的程度:只有双方在相互交往中都获得了各自的社会需要的满足,相互之间才能产生并保 ...

  • 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及管理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 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及管理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摘要]班集体是一个正式群体,相对于班集体而言,班集体中还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着的,他们与班集体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班级建设都会造成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所以,作为班级管理者一定要正确看待和管理班级中 ...

  • 2015年南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 2015年南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2015年广西南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2015年广西南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与说明,大纲详情如下: 推荐:2015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全攻略 推荐:2015年广西教师招聘笔试辅导课程 推荐:<广西教师招 ...

  • 非正式群体
  • 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对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众多领域都产生了影响,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虚拟非正式群体可以促进提倡良好的社会风尚 以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为依据可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破坏型.非正式群体内推选最有威信的人当领袖人物,领袖人物对群体中的其他人物有精神上的支配权,很大程度上群体对社会 ...

  • 农村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农村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发布:班主任工作 | 分类:班级管理 农村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前一段是管理班级最关键的时期,我通过查阅国内外各种教育资料-----优秀教育家及许多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的实践总结,并结合自己的努力,现在已经顺利度过,学生们开始获得了一种对班级比较高的认同,班级的凝聚力已 ...

  • 历年特岗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历年特岗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典型真题分析: 1.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 )三种. (2007年) [评析]对抗的.本题旨在考查课堂气氛的种类. 2.简述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 (2007年) [评析](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 ...

  • 教育教学知识班级管理
  • 模块三 班级管理 第一节 班级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的概念 1.概念.班级是学校培养目标,把年龄特征和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组合起来,分成不同的级别,再分有一定人数的班,以便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组织. 2.历史.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519). ...

  • 谈谈如何建设优秀班集体
  • 谈谈如何建设优秀班集体 [日期:2009-04-10] 来源:震泽实验小学 作者:许敏宏 [字体:大 中 小] 谈谈如何建设优秀班集体 ---震泽实验小学勤幸分部 许敏宏--- 关键词:优秀班集体.班级舆论.班主任形象 摘要:班集体是由整个班级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 ...

  • 特岗教师考试内容
  • 2009年河南特岗教师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2分/20题) 现请留言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C) A发展B全面协调可持续C以人为本D统筹兼顾 2.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 A遗传B学校教育C环境D家庭教育 3.心里断乳期是指(C) 4."举一反三".5.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