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两岸阔,风正千帆悬

  一踏进平潮高级中学,就有一种厚重的感觉。我们回首,历史是厚重的,它承载了优良传统,文化积淀;也承载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它让人思考、总结,并滋生出一种精神,上升到一个境界。我们展望,未来是厚重的,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又是明天的历史。而且未来标示着希望、目标、美好,它诱人奋力前行,积极拼争。审视现在的“平中”,可以说,她站到了时代的“制高点”上,她在“广阔天地”中崛起了, “农转非”了,成了一所全方位现代化学校,闻名遐迩。跟着感觉看吧,平潮中学,一路走来,风风火火,走在人们的视线里,更走在历史的视线里。

  

  第一章

  

  波浪滔滔,是大江之威;巍峨挺拔,是高山之雄。近年来,江苏南通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成为江海平原莘莘学子芸芸之众憧憬的座座高峰。越擦越亮的教育品牌及其“注册商标”,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是震撼。2005年11月份,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相继来通,高度肯定了南通的教育,对“平中现象”更有赞词。

  滨江临海的平潮中学神秘、超常、现代。在近十年的“当代史”上,她做了几件大事让人瞩目:队伍壮大,由2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近7000人;建筑豪华,校园面积200来亩,建筑面积竟达11万平方米;气派豪迈,一所学校三座“桥”――天桥、地桥、 “车桥”;成绩骄人,近几年中、高考成绩名列全市榜首。1997年晋升为南通市重点中学,1998年晋升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1年又以高分、高位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验收。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是目前省内档次最高的中学;成了农村中学中的“第一世界”,引出了轰动效应。其间,国家及省市级媒体多次报道过“平中”的“超常”、“突破”与“辉煌”。

  

  第二章

  

  学校蒸蒸日上,声誉日隆,人们谁也不会忘记曾经风风火火、筚路蓝缕、闯关夺隘的“开国”之人――吴晓晖校长、吉文林校长、张斌校长,他们一个人就是一部最好的“人文读本”。这里采撷几个色彩鲜亮的“传奇”。

  故事一:原校长吴晓晖同志(现任通州市人大主任),曾于刊在《人民教育》(2002.12)的一篇文章里,道出了自己的做人之本: “立身于德,出智于能,精业于勤,取信于绩”。吴校长是干大事、创大业之人,德高为范,学高为师,廉洁勤政,胸怀坦荡。老师爱说的是他的“三自动”的铿锵语言:学校硬件建设不达全市一流自动辞职;学校教育教学不达全市一流自动辞职:教职员工福利待遇不达全市一流自动辞职。这不是豪言壮语,这是他在身体力行。

  故事二:吉文林同志是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明星企业家,学校校办厂厂长。他钟情教育,结缘教育,又是学校的副校长、党委书记。多家媒体对他的赞誉是“平中主帅不平凡”。有两个数据可见其人:学校新区建设一二期工程时,需要资金如火燃眉,他出手不凡,一甩手就拿出厂子赢利的2200万元注册到账,用于校建;特别是到了第三期工程期间,花掉8000多万元的学校已是囊中羞涩,人不敷出;况且像“平中”这样被“断奶”的“自养”型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一时出现了严重危机。又是他不讲条件,不图回报,一下掏出1000万元,让人咋舌,不可思议!南通,过去有张謇兴教,现在有吉文林助学。人们终于悟出,只有人格才是最高学历。

  故事到了张斌校长的时候,已是去年七月份的事了。张校长宿舍门前,热闹非常,原来是一位家长带着儿子来答谢校长的。一个集政务、事务、教务、杂务于一身的校长竟然挤时间找一个同学谈心数十次,辅导高中数学数十次,甚至连衣食住行都管起来。就是这样一个被认定升学无望的孩子,在张校长的“提携”下,竟考取了一所较理想的大学。他那“点石成金”的工作精神镌刻在师生心里。他以实力说话,以实干蠃人,以爱心容人,天大地大,人心最大。

  他们的故事让人有情感之动,更有理论之思。平潮中学在不到五年的时间,由一所普通的农村集镇中学,一跃成为国家示范性高中,创造了跨越式的、突破性的、超常规的发展,在农村大地神奇崛起,道理何在?请看《求是》杂志中的精彩一段:“超前,赢得突破的条件。创新,赢得突破的动力。改革,赢得突破的源泉。”

  

  第三章

  

  让空间一隅闪回到历史,让历史的一瞥清晰到现实。1941年平潮中学诞生于战争与动乱期间。解放后的几十年中,也是道路崎岖,一路坎坷,历经沧桑。然而,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走向战斗前沿,走到高级岗位,走到海内外各地,一路走来,风尘仆仆。她带来了优良传统、人文精华。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渲染了江海大地,带来了无边风光,有题词为证:

  揽平原风光,接江海涛声。壮哉数年,煊赫江海大地;风起云涌,扬起风云豪杰。

  日月经天,是星球运动的轨迹;江河行地,是河流运动的轨迹;开创伟业,教书育人,是平潮中学播撒如火情怀、释放生命色彩的行为轨迹。现实与历史薪火相承,她发展创新,做大做强。

  现在,作为领跑者、掌门人的现任校长张斌同志,接力棒在手,一脸豪气,云海荡胸。他,四十有几,那眉宇清雅的气质、不卑不亢的风度、内敛机智的神情、指挥若定的素养,一见便知其精明与执著。学校之高,在于高晶位、高素质;学校之大,在于大师、大家。然而,张校长的情愫不仅于此。他常常告诫师生,不忘“一班、一排、一连”起家的过去,不忘动乱不堪的“文革”,不忘“三排房子,四处漏雨”的家当,更不能忘历史上“抗倭英雄”的精神。他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引发了他人的共鸣,也仿佛演出了往日一起生活工作、发展创新的幕幕“情景剧”。

  剧一,剧情介绍:进行决策。

  1997年的一天,旭日初升,撒落千种风情。但办公室内却“风景”迥异,张斌、吉文林、吴晓晖等几位校领导,很早就到了校长室,晚睡早起已成习惯。他们个个面写难题,心思重重,谁也没注意到太阳露脸,但谁都在演绎着未知的但全新的领域:28亩的学校.又让一桥划成了“楚河汉界”,要推进学校现代化,路在何方?要扩展学校,八九千万元的巨额资金从何而来?而且,又只能靠自身的造血功能.来强健自己。说来也奇,人的思维的火花有时会在瞬间进发:弱者,看到的是“困难”、“矛盾”;强者看到的却是“机遇”、“发展”。“运气”往往就在这时候降临。“干。跳出老区,开辟新区!”张校长的提议,吉校长的赞助,吴校长的定夺,一项决策出台了:“跳起来摘桃子”、“人总有大于自身重量的力量”。人们的心热了起来:有的把辛辛苦苦的积攒拿来了,有的把结婚用的钱拿来了,呼啦一下子就集资了300多万元,另有吉校长的2000多万元。这是什么样的精神!潮中弄船何所倚,船稳帆满号子齐。

  画外音:教职工集资办学,带有“自发股份制”的色彩,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 “平中”人对事业的爱,是美人爱英雄,还是英雄爱美人?历史自有评说,教育的根本是人的精神境界。

  剧二,剧情介绍:校园动人。

  天空的幸福一身“蓝”,森林的幸福一身“绿”,“平中”的幸福一身“新”。现在的“平中”景物凝神,神采飞扬,色泽如流,气象万千。她,令人沉醉。近几年,心仪于“平中”的“来宾”、“游客”可谓络绎不绝,如同“家有美女百家求”一样的风光。来“平中”的人,一切都要跟着感觉走:听琅琅书声,方知是“校”;见竹园溢彩,才知是“园”。来宾评价道:平潮中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园,园中有校,校中有园。“净化、绿化、香化、美化、用房精细化、楼群人文化”,“六化”建设同样地行进在现代化的行列中。新区的景点有“春风”楼、 “春雨”楼,风调雨顺,一片舜地尧天。其南边是“文津”、“文峰”、“文林”三院,以教学楼、综合楼为主。设计者说,争取30至50年不落后,此言可见校园一斑,其中的“格物楼”,楼的命名取《礼记》中名言“致知在格物”而名之,立在当今,志存高远。右走有“葫芦”形池沼,池上有桥,左拐有岁寒“四友”之谓的“松、竹、梅、桂”,还有现代款式的亭台廊阁,以及名言佳句,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体育馆两旁的合计有32000多平方米的姐妹体育场,就其草皮足球场与塑胶跑道而言,也差点让一些乡下客人当了刘姥姥呢!

  张斌校长津津乐道的是校中三桥:“为了方便学生,老区中间的桥,是学校花250万元钱买来的。买了桥,带了地(20亩),招儿子,有老婆,何乐不为呢!为沟通新老两区,避开地面车辆行人,学校还造了二百米长八米宽的‘天桥’,又‘造’了由十八辆豪华中巴组成的接送外地学生的‘车桥’”。是的,学校的发展要有决策者的长远眼光;也要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此前,老校友老省长陈焕友多次关心过学校的事业; “车桥”之策亦是通过发动本市群众得来的锦囊妙计。现在,平潮中学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效益都有了突破。《江苏教育报》称“平中”是“通州乃至南通教育界的‘华西村”’,其实也是精神上的“小康”之校。

  画外音:“平中”是有很大魅力的,什么是魅力呢?――这是一种能让人开颜、消愁,并且悦人、怡人、迷人的神秘品质,它像一缕丝,巧妙地编织在“平中”人的性格里,让人感受到其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变。平潮中学不但“景美”而且“神美”,请看一组特写:

  师生们走在池沼小石桥上,踏歌而来,扑蝶而舞,面庞生动,灿烂娇美。

  放学了,十八辆豪华中巴一溜儿驰出校门,气派壮观,彰显出:平潮中学,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上课了,吕老师步履轻盈走进教室,打开段考试卷:“同学们,我们这次考得很好,说明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没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学校教研气氛浓厚,国家级及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就承接了几十项。教科研成果累累,收获颇丰。

  去年初一新生招生时,计划招生数是 700人,可是竟来了7500人,凌晨两点就有人来排队,成为学校的另一道风景。

  一位老师的铂金戒指失而复得,这种事在校园里屡见不鲜,蔚然成风……

  画外音:人们羡慕高楼大厦,因为它是由一砖一瓦建起的;人们向往高山,因为人选择了永不懈怠的奋行。“平中”人以人格为最高学历、关爱为最高品位。谁说这不是硬道理呢? “平中”人能以人为本,以创为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靠的是全体“平中”人的努力。万千气象中先进的理念与校园结缘,新人新事在校园闪光:陈锦铎、薛德成、王寿兵、周贵进、顾铁军、陆志强、李丽萍……一个接一个的教育品牌,走在光辉的行程里,风采摇曳。

  

  第四章

  

  从多年的共事中,老师们知道,张斌是一个具有多维品质的校长,有思想、有气魄、有机敏、能务实,他从常务副校长到校长,老师了解他:如果说管理是一项事业,他选择了奉献;如果说管理是一门科学,他选择了求真;如果说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那他选择了创新。师生心中,存着他的档案:

  传统色彩:厚道、诚恳、与人为善。

  现代气息:承前启后,与时俱进。

  管理理念:身体力行、工作的报酬是工作.学习的报酬是学习。

  个人情志:成功不是空洞的,应该充实、充电。

  工作期望值:六十的方案,九十的效果。

  警校名言:学校为田鼠,四周强敌,环境恶劣,要得生存,壮大自己。

  是的,张校长平时总是在思考着学校,也在总结着自己的工作。多年的从教生涯,逐步形成了他校长工作的“新三点”论。一是“回归”论:要让思想教育、爱人之心回到学生身边。事实证明,当社会物化到一定程度,或处在过于讲物质的环境里,就需要用一种思想精神去反哺,用一种情感去熏陶。许多西方国家提出学孔子、学雷锋就是明证。现在,我们学校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免收书学费,每人按月发生活费300元。让人感动不需要提醒。某报社一记者采访时,张校长如是说,也是如是做的。可以说平潮中学不但是文化巨人,也是精神巨人,真正讲素质,讲全面育人。

  再看看他文章里的一段文字,便知其“天下三分”论:现在有三种家长,一是传统型,二是管吃穿型,三是现代意识型。学生生活如三种鱼:一种鱼在缸里,一种鱼在池塘,一种鱼在江河。有三种教师:有“苦教”之师,有“严教”之师,有“善教”之师。有三种校长:有人硬领导,有人软领导,有人恩威并重。其实,条条都是选择题,都被“平中”人选“中”了。

  校长是学校的品牌,张校长总是不断地提醒自己,领导、老师、学生、后勤好比联动的四齿轮,如果哪个地方“咯噔”了,必然影响速度。现在“平中”正在和谐共振中运作着、运动着。今年的一天,学校的老师和几个来客在和学校的领导侃生活、侃教育的时候,谈到了什么“理念”呀! “创新”呀!在谈到了“影响力、决策力、用人与明向”是“新领导力”的话题时,那一次张校长说出了第三“论”――“精神境界”论。他说:“我觉得人要有个‘精神’和‘境界’的问题,比如说,我校的老师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他们敬人、敬事、敬物,这就保持了一种活力。还有个‘境界’问题,我不信神佛,但人说起的神佛恐怕是达到了很高很高的境界,人也有境界,人到了一定的境界会精神不老。至善至美是衡量境界的一个标尺,做到这一步不容易,做到这一步事情就好办了。我们学校老师有一种可贵的精神和高尚的境界,这大概就是发展创新的本钱吧。”忽而歌声传来,师生们唱起了校歌《平潮风帆》。它表达出“平中”人的心声,我们循着歌声而行:

  在江海大地上,万树桃李多么明艳。回首身后的脚印.我们一步一步地向着峰巅。

  在平潮的大江之岸,水天一色,彩虹美丽;你看那金色的流水呀,送走了多少远航的风帆……

  一踏进平潮高级中学,就有一种厚重的感觉。我们回首,历史是厚重的,它承载了优良传统,文化积淀;也承载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它让人思考、总结,并滋生出一种精神,上升到一个境界。我们展望,未来是厚重的,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又是明天的历史。而且未来标示着希望、目标、美好,它诱人奋力前行,积极拼争。审视现在的“平中”,可以说,她站到了时代的“制高点”上,她在“广阔天地”中崛起了, “农转非”了,成了一所全方位现代化学校,闻名遐迩。跟着感觉看吧,平潮中学,一路走来,风风火火,走在人们的视线里,更走在历史的视线里。

  

  第一章

  

  波浪滔滔,是大江之威;巍峨挺拔,是高山之雄。近年来,江苏南通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成为江海平原莘莘学子芸芸之众憧憬的座座高峰。越擦越亮的教育品牌及其“注册商标”,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是震撼。2005年11月份,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相继来通,高度肯定了南通的教育,对“平中现象”更有赞词。

  滨江临海的平潮中学神秘、超常、现代。在近十年的“当代史”上,她做了几件大事让人瞩目:队伍壮大,由2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近7000人;建筑豪华,校园面积200来亩,建筑面积竟达11万平方米;气派豪迈,一所学校三座“桥”――天桥、地桥、 “车桥”;成绩骄人,近几年中、高考成绩名列全市榜首。1997年晋升为南通市重点中学,1998年晋升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1年又以高分、高位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验收。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是目前省内档次最高的中学;成了农村中学中的“第一世界”,引出了轰动效应。其间,国家及省市级媒体多次报道过“平中”的“超常”、“突破”与“辉煌”。

  

  第二章

  

  学校蒸蒸日上,声誉日隆,人们谁也不会忘记曾经风风火火、筚路蓝缕、闯关夺隘的“开国”之人――吴晓晖校长、吉文林校长、张斌校长,他们一个人就是一部最好的“人文读本”。这里采撷几个色彩鲜亮的“传奇”。

  故事一:原校长吴晓晖同志(现任通州市人大主任),曾于刊在《人民教育》(2002.12)的一篇文章里,道出了自己的做人之本: “立身于德,出智于能,精业于勤,取信于绩”。吴校长是干大事、创大业之人,德高为范,学高为师,廉洁勤政,胸怀坦荡。老师爱说的是他的“三自动”的铿锵语言:学校硬件建设不达全市一流自动辞职;学校教育教学不达全市一流自动辞职:教职员工福利待遇不达全市一流自动辞职。这不是豪言壮语,这是他在身体力行。

  故事二:吉文林同志是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明星企业家,学校校办厂厂长。他钟情教育,结缘教育,又是学校的副校长、党委书记。多家媒体对他的赞誉是“平中主帅不平凡”。有两个数据可见其人:学校新区建设一二期工程时,需要资金如火燃眉,他出手不凡,一甩手就拿出厂子赢利的2200万元注册到账,用于校建;特别是到了第三期工程期间,花掉8000多万元的学校已是囊中羞涩,人不敷出;况且像“平中”这样被“断奶”的“自养”型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一时出现了严重危机。又是他不讲条件,不图回报,一下掏出1000万元,让人咋舌,不可思议!南通,过去有张謇兴教,现在有吉文林助学。人们终于悟出,只有人格才是最高学历。

  故事到了张斌校长的时候,已是去年七月份的事了。张校长宿舍门前,热闹非常,原来是一位家长带着儿子来答谢校长的。一个集政务、事务、教务、杂务于一身的校长竟然挤时间找一个同学谈心数十次,辅导高中数学数十次,甚至连衣食住行都管起来。就是这样一个被认定升学无望的孩子,在张校长的“提携”下,竟考取了一所较理想的大学。他那“点石成金”的工作精神镌刻在师生心里。他以实力说话,以实干蠃人,以爱心容人,天大地大,人心最大。

  他们的故事让人有情感之动,更有理论之思。平潮中学在不到五年的时间,由一所普通的农村集镇中学,一跃成为国家示范性高中,创造了跨越式的、突破性的、超常规的发展,在农村大地神奇崛起,道理何在?请看《求是》杂志中的精彩一段:“超前,赢得突破的条件。创新,赢得突破的动力。改革,赢得突破的源泉。”

  

  第三章

  

  让空间一隅闪回到历史,让历史的一瞥清晰到现实。1941年平潮中学诞生于战争与动乱期间。解放后的几十年中,也是道路崎岖,一路坎坷,历经沧桑。然而,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走向战斗前沿,走到高级岗位,走到海内外各地,一路走来,风尘仆仆。她带来了优良传统、人文精华。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渲染了江海大地,带来了无边风光,有题词为证:

  揽平原风光,接江海涛声。壮哉数年,煊赫江海大地;风起云涌,扬起风云豪杰。

  日月经天,是星球运动的轨迹;江河行地,是河流运动的轨迹;开创伟业,教书育人,是平潮中学播撒如火情怀、释放生命色彩的行为轨迹。现实与历史薪火相承,她发展创新,做大做强。

  现在,作为领跑者、掌门人的现任校长张斌同志,接力棒在手,一脸豪气,云海荡胸。他,四十有几,那眉宇清雅的气质、不卑不亢的风度、内敛机智的神情、指挥若定的素养,一见便知其精明与执著。学校之高,在于高晶位、高素质;学校之大,在于大师、大家。然而,张校长的情愫不仅于此。他常常告诫师生,不忘“一班、一排、一连”起家的过去,不忘动乱不堪的“文革”,不忘“三排房子,四处漏雨”的家当,更不能忘历史上“抗倭英雄”的精神。他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引发了他人的共鸣,也仿佛演出了往日一起生活工作、发展创新的幕幕“情景剧”。

  剧一,剧情介绍:进行决策。

  1997年的一天,旭日初升,撒落千种风情。但办公室内却“风景”迥异,张斌、吉文林、吴晓晖等几位校领导,很早就到了校长室,晚睡早起已成习惯。他们个个面写难题,心思重重,谁也没注意到太阳露脸,但谁都在演绎着未知的但全新的领域:28亩的学校.又让一桥划成了“楚河汉界”,要推进学校现代化,路在何方?要扩展学校,八九千万元的巨额资金从何而来?而且,又只能靠自身的造血功能.来强健自己。说来也奇,人的思维的火花有时会在瞬间进发:弱者,看到的是“困难”、“矛盾”;强者看到的却是“机遇”、“发展”。“运气”往往就在这时候降临。“干。跳出老区,开辟新区!”张校长的提议,吉校长的赞助,吴校长的定夺,一项决策出台了:“跳起来摘桃子”、“人总有大于自身重量的力量”。人们的心热了起来:有的把辛辛苦苦的积攒拿来了,有的把结婚用的钱拿来了,呼啦一下子就集资了300多万元,另有吉校长的2000多万元。这是什么样的精神!潮中弄船何所倚,船稳帆满号子齐。

  画外音:教职工集资办学,带有“自发股份制”的色彩,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 “平中”人对事业的爱,是美人爱英雄,还是英雄爱美人?历史自有评说,教育的根本是人的精神境界。

  剧二,剧情介绍:校园动人。

  天空的幸福一身“蓝”,森林的幸福一身“绿”,“平中”的幸福一身“新”。现在的“平中”景物凝神,神采飞扬,色泽如流,气象万千。她,令人沉醉。近几年,心仪于“平中”的“来宾”、“游客”可谓络绎不绝,如同“家有美女百家求”一样的风光。来“平中”的人,一切都要跟着感觉走:听琅琅书声,方知是“校”;见竹园溢彩,才知是“园”。来宾评价道:平潮中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园,园中有校,校中有园。“净化、绿化、香化、美化、用房精细化、楼群人文化”,“六化”建设同样地行进在现代化的行列中。新区的景点有“春风”楼、 “春雨”楼,风调雨顺,一片舜地尧天。其南边是“文津”、“文峰”、“文林”三院,以教学楼、综合楼为主。设计者说,争取30至50年不落后,此言可见校园一斑,其中的“格物楼”,楼的命名取《礼记》中名言“致知在格物”而名之,立在当今,志存高远。右走有“葫芦”形池沼,池上有桥,左拐有岁寒“四友”之谓的“松、竹、梅、桂”,还有现代款式的亭台廊阁,以及名言佳句,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体育馆两旁的合计有32000多平方米的姐妹体育场,就其草皮足球场与塑胶跑道而言,也差点让一些乡下客人当了刘姥姥呢!

  张斌校长津津乐道的是校中三桥:“为了方便学生,老区中间的桥,是学校花250万元钱买来的。买了桥,带了地(20亩),招儿子,有老婆,何乐不为呢!为沟通新老两区,避开地面车辆行人,学校还造了二百米长八米宽的‘天桥’,又‘造’了由十八辆豪华中巴组成的接送外地学生的‘车桥’”。是的,学校的发展要有决策者的长远眼光;也要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此前,老校友老省长陈焕友多次关心过学校的事业; “车桥”之策亦是通过发动本市群众得来的锦囊妙计。现在,平潮中学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效益都有了突破。《江苏教育报》称“平中”是“通州乃至南通教育界的‘华西村”’,其实也是精神上的“小康”之校。

  画外音:“平中”是有很大魅力的,什么是魅力呢?――这是一种能让人开颜、消愁,并且悦人、怡人、迷人的神秘品质,它像一缕丝,巧妙地编织在“平中”人的性格里,让人感受到其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变。平潮中学不但“景美”而且“神美”,请看一组特写:

  师生们走在池沼小石桥上,踏歌而来,扑蝶而舞,面庞生动,灿烂娇美。

  放学了,十八辆豪华中巴一溜儿驰出校门,气派壮观,彰显出:平潮中学,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上课了,吕老师步履轻盈走进教室,打开段考试卷:“同学们,我们这次考得很好,说明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没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学校教研气氛浓厚,国家级及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就承接了几十项。教科研成果累累,收获颇丰。

  去年初一新生招生时,计划招生数是 700人,可是竟来了7500人,凌晨两点就有人来排队,成为学校的另一道风景。

  一位老师的铂金戒指失而复得,这种事在校园里屡见不鲜,蔚然成风……

  画外音:人们羡慕高楼大厦,因为它是由一砖一瓦建起的;人们向往高山,因为人选择了永不懈怠的奋行。“平中”人以人格为最高学历、关爱为最高品位。谁说这不是硬道理呢? “平中”人能以人为本,以创为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靠的是全体“平中”人的努力。万千气象中先进的理念与校园结缘,新人新事在校园闪光:陈锦铎、薛德成、王寿兵、周贵进、顾铁军、陆志强、李丽萍……一个接一个的教育品牌,走在光辉的行程里,风采摇曳。

  

  第四章

  

  从多年的共事中,老师们知道,张斌是一个具有多维品质的校长,有思想、有气魄、有机敏、能务实,他从常务副校长到校长,老师了解他:如果说管理是一项事业,他选择了奉献;如果说管理是一门科学,他选择了求真;如果说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那他选择了创新。师生心中,存着他的档案:

  传统色彩:厚道、诚恳、与人为善。

  现代气息:承前启后,与时俱进。

  管理理念:身体力行、工作的报酬是工作.学习的报酬是学习。

  个人情志:成功不是空洞的,应该充实、充电。

  工作期望值:六十的方案,九十的效果。

  警校名言:学校为田鼠,四周强敌,环境恶劣,要得生存,壮大自己。

  是的,张校长平时总是在思考着学校,也在总结着自己的工作。多年的从教生涯,逐步形成了他校长工作的“新三点”论。一是“回归”论:要让思想教育、爱人之心回到学生身边。事实证明,当社会物化到一定程度,或处在过于讲物质的环境里,就需要用一种思想精神去反哺,用一种情感去熏陶。许多西方国家提出学孔子、学雷锋就是明证。现在,我们学校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免收书学费,每人按月发生活费300元。让人感动不需要提醒。某报社一记者采访时,张校长如是说,也是如是做的。可以说平潮中学不但是文化巨人,也是精神巨人,真正讲素质,讲全面育人。

  再看看他文章里的一段文字,便知其“天下三分”论:现在有三种家长,一是传统型,二是管吃穿型,三是现代意识型。学生生活如三种鱼:一种鱼在缸里,一种鱼在池塘,一种鱼在江河。有三种教师:有“苦教”之师,有“严教”之师,有“善教”之师。有三种校长:有人硬领导,有人软领导,有人恩威并重。其实,条条都是选择题,都被“平中”人选“中”了。

  校长是学校的品牌,张校长总是不断地提醒自己,领导、老师、学生、后勤好比联动的四齿轮,如果哪个地方“咯噔”了,必然影响速度。现在“平中”正在和谐共振中运作着、运动着。今年的一天,学校的老师和几个来客在和学校的领导侃生活、侃教育的时候,谈到了什么“理念”呀! “创新”呀!在谈到了“影响力、决策力、用人与明向”是“新领导力”的话题时,那一次张校长说出了第三“论”――“精神境界”论。他说:“我觉得人要有个‘精神’和‘境界’的问题,比如说,我校的老师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他们敬人、敬事、敬物,这就保持了一种活力。还有个‘境界’问题,我不信神佛,但人说起的神佛恐怕是达到了很高很高的境界,人也有境界,人到了一定的境界会精神不老。至善至美是衡量境界的一个标尺,做到这一步不容易,做到这一步事情就好办了。我们学校老师有一种可贵的精神和高尚的境界,这大概就是发展创新的本钱吧。”忽而歌声传来,师生们唱起了校歌《平潮风帆》。它表达出“平中”人的心声,我们循着歌声而行:

  在江海大地上,万树桃李多么明艳。回首身后的脚印.我们一步一步地向着峰巅。

  在平潮的大江之岸,水天一色,彩虹美丽;你看那金色的流水呀,送走了多少远航的风帆……


相关内容

  • 次北固山下赏析
  •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简介] 王湾,唐朝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开元时代的著名诗人之一,一生经常往来于吴 楚之间.开元元年(712) 进士,任荣阳(今属河南)主簿.开元五年至九年,参 编<群书四部录 ...

  • 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带板书
  • 第三课时 次北固山下 一.新课导入古时交通不发达, 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 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 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 且以"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二.自学指导(一) --预习与交流 1. 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 ...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011年松林公司工会工作纪实 2011年,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工会在上级工会组织和松林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 ...

  •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5
  •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 上册)第68页. 教材简析:<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 ...

  • [次北固山下]知识点汇总
  • <次北固山下>知识点汇总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体裁:五律诗,写景抒情诗. 2. 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3. 出处:<全唐诗> 4.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 ...

  • 次北固山下
  • <次北固山下>赏析 一 赏析 王湾是洛阳人,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 ...

  • 次北固山下王湾阅读答案
  • 篇一:次北固山下王湾阅读答案 篇三:次北固山下王湾阅读答案 篇四:次北固山下王湾阅读答案 篇五:次北固山下王湾阅读答案 资料说明:本组试题均选自历年中考试卷中涉及到<次北固山下>的试题,均附有答案. 王湾<次北固山下>阅读训练二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 ...

  • 初一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

  • [次北固山下]古诗词赏析_作者:王湾
  • <次北固山下>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湾.其古诗全文如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 ...

  • 15[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课型:教读课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 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3.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 4.初步学习欣赏精彩文句: 5.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 2. 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