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的故事

小岗村的故事

30年前率先土地大包干,30年后土地流转,我们不要这些形象工程,这是浪费,如果是小岗人自己做主,我们宁愿投资企业,变成活钱,自己造血。如果他们真的为农民着想,要多少地我们都给!

———村民严俊昌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中国十大名村之一,位于凤阳县东部约40公里处,距宁洛高速凤阳出口仅16公里。全村有849户3823人,土地面积13700亩,承包耕地面积8713亩。

1978年以前,已经实行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制度把全国农民牢牢地拴在土地上,“大锅饭”的弊端毕现无疑,农业效率的低下到了让农民无法生存的地步。小岗村像全中国千千万万的村落一样只是安安静静坐落于安凤阳县的一个小村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一样守着祖辈留下的田地辛勤的劳作,不断的编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不同的是小岗村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的安徽,从春季就出现了旱情,全省夏粮大减产。小岗村的农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逼到了包产到户的这一条路上。这年11月24日晚上,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老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昏暗的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一个个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这份后来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大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出人意料的是竟十分灵验,第二年小岗村就实现了大丰

收,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在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强力主持下,小岗村的大包干经验一夜之间在安徽全境遍地推广。此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迅速蔓延全国,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

30年来,特别是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小岗村发生了可喜变化,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村内安装了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广播和自来水,修建了村内水泥路;新建了村级活动场所、卫生服务中心和信息综合服务中心;第二居民小区和占地20亩的农贸市场即将竣工投入使用;双孢菇生产园区、优质葡萄示范园、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以及生猪繁养场和龙虾养殖场等“三园两场”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迅速;以“大包干”纪念馆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占地200亩的小岗村农家乐旅游休闲基地基本建成,小岗村被省旅游局和省农委确定为滁州市唯一一个农家乐旅游示范村,还被列为省市县青少年教育基地。近几年,小岗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比2003年的2300元增加了近2倍,年均增长近千元。 30年后的今天小岗村又掀起了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第一浪。2008年9月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小岗村考察。在那里的田间地头,胡锦涛指出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而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却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因此,胡锦涛在小岗村的讲话,发出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强

烈信号。实际上,小岗村,以及中国大多数乡村,早就已经悄悄地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但是这次小岗村的意义,可能不是榜样,而是警示。

小岗村的故事很简单,30年前为了生存,30年后为了生活,不管今天的土地流转是好是坏,至少它反映了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巨大变化,反映了伟大的改革开放对中国农村的巨大影响,正是因为有了30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全党工作的着重点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有了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公报,才有了我国农村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才有了全中国的各行业的迅速发展,才有了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所以我们纪念改革开放,永远的纪念,不息的发展!

小岗村的故事

30年前率先土地大包干,30年后土地流转,我们不要这些形象工程,这是浪费,如果是小岗人自己做主,我们宁愿投资企业,变成活钱,自己造血。如果他们真的为农民着想,要多少地我们都给!

———村民严俊昌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中国十大名村之一,位于凤阳县东部约40公里处,距宁洛高速凤阳出口仅16公里。全村有849户3823人,土地面积13700亩,承包耕地面积8713亩。

1978年以前,已经实行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制度把全国农民牢牢地拴在土地上,“大锅饭”的弊端毕现无疑,农业效率的低下到了让农民无法生存的地步。小岗村像全中国千千万万的村落一样只是安安静静坐落于安凤阳县的一个小村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一样守着祖辈留下的田地辛勤的劳作,不断的编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不同的是小岗村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的安徽,从春季就出现了旱情,全省夏粮大减产。小岗村的农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逼到了包产到户的这一条路上。这年11月24日晚上,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老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昏暗的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一个个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这份后来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大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出人意料的是竟十分灵验,第二年小岗村就实现了大丰

收,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在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强力主持下,小岗村的大包干经验一夜之间在安徽全境遍地推广。此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迅速蔓延全国,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

30年来,特别是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小岗村发生了可喜变化,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村内安装了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广播和自来水,修建了村内水泥路;新建了村级活动场所、卫生服务中心和信息综合服务中心;第二居民小区和占地20亩的农贸市场即将竣工投入使用;双孢菇生产园区、优质葡萄示范园、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以及生猪繁养场和龙虾养殖场等“三园两场”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迅速;以“大包干”纪念馆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占地200亩的小岗村农家乐旅游休闲基地基本建成,小岗村被省旅游局和省农委确定为滁州市唯一一个农家乐旅游示范村,还被列为省市县青少年教育基地。近几年,小岗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比2003年的2300元增加了近2倍,年均增长近千元。 30年后的今天小岗村又掀起了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第一浪。2008年9月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小岗村考察。在那里的田间地头,胡锦涛指出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而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却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因此,胡锦涛在小岗村的讲话,发出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强

烈信号。实际上,小岗村,以及中国大多数乡村,早就已经悄悄地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但是这次小岗村的意义,可能不是榜样,而是警示。

小岗村的故事很简单,30年前为了生存,30年后为了生活,不管今天的土地流转是好是坏,至少它反映了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巨大变化,反映了伟大的改革开放对中国农村的巨大影响,正是因为有了30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全党工作的着重点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有了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公报,才有了我国农村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才有了全中国的各行业的迅速发展,才有了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所以我们纪念改革开放,永远的纪念,不息的发展!


相关内容

  • 小岗村的故事:真实记录中国农村改革
  • 基本资料 小岗村的故事:真实记录中国农村改革 作者: 陈桂棣 春桃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32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当小岗村十八户农民"趁着夜色,走进那座破败的农家茅屋时,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普通的冬日夜晚,其实正是中国农村改革的 ...

  • 从小岗村,粮票看改革开放
  • 从小岗村,粮票 看改革开放 去年,我在上海图书馆参观"世纪辉煌-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成就摄影展",其中有一幅照片与众不同,特别引人注目.这张照片上既没有人物,也没有景物,而只是一张微微泛黄的文书,然而上面却印着十八个鲜红的手印.这手印是表示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十八户社员,队干部破 ...

  • [第一书记]观后感
  • <第一书记>观后感 近日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这是一部描写共产党员无私为村民造福的真实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沈浩--沈浩原在安徽省财政厅工作,一个体面的公务员,工作了十八年职位没有升迁,按照世俗的标准,他在公务员圈中,应该算是平庸的.组织派他到安徽省小岗村挂职锻炼,任第一 ...

  • 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学习没有停止2013年范文
  • 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学习没有停止2013年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电影<第一书记>根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优秀村党委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沈浩同志从XX年下派至小岗村,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村里的工作,3年期满后,被村民集体摁手印留任,直到XX年11月6日,他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的一线, ...

  • 4.身边的变化
  • 4.身边的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多角度地了解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经济状况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状况. 2.情感:感受经济不发达,人们生活的窘困,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树立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能力:通过自己对长辈的采访,调查生活小故事,收集有关购物票证,学会思考和分析. 教学 ...

  • 党课感想五
  • 党课感想----经典电影赏析 书本.报纸文字记载着的故事让我们记忆深刻,同样电影也让我们难以忘怀,但是今天的电影故事却更加深刻的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读一本好书是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同样看几部经典电影也是对我们所有积极分子的必要要求.今天所看的电影不是历史剧,不是战争片,而是一部人物传记.当电影开 ...

  • 历史纪录片
  •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 第三集 时代先锋行 序 上海新天地,世界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每天有超过300万的人口在这里消费,每天有超过3000万美元的商品在这里交易,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新天地已经成为全世界观察中国发展奇迹的一个窗口.就在与新天地比邻的地方,有这样一座老式建筑, ...

  •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 第九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改革开放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 ...

  • 大学生村官学习沈浩精神心得
  • 寒风猎猎,初冬的天气已经十分寒冷,今年的寒冬给人的冰冷似乎比往年要浓重一些.尽管如此,千家万户依旧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村民的快乐和笑脸,是对带头人的最真诚的感谢.庄稼的大丰收,经济作物的热销,使得整个村子显得格外热闹.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好书记--沈浩,如果没有他的勤恳与奉献,这样喜庆的气氛八成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