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测试技术课程论文

汽车测试技术课程论文

汽车尾气排放测试的研究与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车辆工程3班

学生姓名廖健祥

学生学号 [1**********]6

学生序号 24

摘要

随着汽车在全世界范围的普遍使用,汽车文明的副产物——汽车尾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人们根据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特点及危害,相继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法规。为了改善环境、达到排放限制,如何控制汽车排放污染物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而不断涌现出各种检测新技术。

本文在论述国内外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汽车排气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影响因素和检测原理,介绍目前国内外汽车污染物的排放法规和标准,分析汽车尾气排放的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汽车实际行驶的条件, 确定加速模拟工况法(ASM 工况)作为测试系统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仪器成本、使用维护费用低,在有载的条件下检测汽车整车尾气排放,更接近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尾气排放情况。

以CDM —1000型汽车底盘测功机为道路行驶工况的模拟试验装置,采用NHA-501型废气分析仪作为测试仪器,二次开发测功机和废气分析仪并扩展其功能。在满足汽车尾气排放稳态加速模拟工况(ASM 工况排放)检测的前提下,通过最新的面向对象的软件编程技术,开发出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系统。

关键词: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系统;模拟工况

第一章:绪论

1.1 课程的目的与意义

汽车的出现使我们的经济、生活有了极大的进步,但随着汽车在全世界范围的使用,汽车文明的副产物——汽车尾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引发了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和噪声污染等负面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汽车排气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

为确保汽车行驶安全,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污染,限制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上路行驶,保护环境,本文提出利用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系统解决上述问题。本检测系统综合运用了现代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体现了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是指系统在测试精度、功能及测试技术等几方面的综合指标达到二十一世纪国际和国内标准;实用性是指系统能够在线检测多台车辆,操作界面良好、简便和利于系统维护;可靠性是指系统具有较高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示值准确,重复性好,满足检测环境要求。

基于以上所述,利用本检测系统,能准确、有效地检测出车辆的真实的尾气排放性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避免车辆性能不合格蒙混过关上路,减少事故的发生。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准确的检测和有效的监督,利用相关法规惩处违规者,从而减少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可以很好的保护环境。

1.2国内外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

汽车技术发展的早期,人们凭借维修人员的经验,通过“眼看”、“耳听”、“手摸”的方法,发现汽车的故障并作有针对性地修理。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汽车检测技术也飞速发展。目前人们已经能依靠各种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对汽车进行整机检测,达到安全、迅速、准确地诊断和评价汽车性能的目的,使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成为汽车维护与修理,保证汽车使用性能不可缺少的工具。

1.2.1 国外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

从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与设备的发展过程来看,国外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国外开发出以故障诊断和性能调试为主的单项检测技术并生产出单项检测设备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60年代,国外汽车检测设备在自动化、精确化和综合化

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大量开发出应用电子、光学、理化与机械相结合的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的检测、诊断设备,并与单板机、单片机或微型计算机相结合,使检测、诊断设备首先走向单机自动化。

第三阶段是汽车检测设备智能化,汽车检测线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阶段。像四轮定位检测系统和电控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等。上世纪80年代,集检测工艺、操作、数据采集、打印、存储与显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软件,实现了汽车检测线全自动化。

四阶段是车载自诊断系统及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阶段。美国凯迪拉克轿车系列,日本丰田、本田轿车系列等都采用了车载自诊断系统。

1.2.2国内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

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上世纪60年代为了满足汽车维修的需要,当时由交通部主持进行了发动机气缸漏气量检测仪、点火正时灯等检测仪器的研究。70年代,汽车不用解体检测技术及设备被列为开发的应用项目。由交通部主持研制了汽车制动试验台、发动机综合检测仪和汽车性能综合检验台等。

进入80年代,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和设备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到了90年代,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80年代引进了国外汽车安全技术检测设备并进行了改造,配上微型计算机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检测,促进了我国汽车安全技术检测水平的普及与提高,缩小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检测工作向社会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方面迈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发展, 从引进技术、设备到自主研制开发并进一步推广应用;从单一性能检测到汽车安全性能检测, 再到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尤其是检测设备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 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目前, 汽车检测设备中通用的滚筒式试验台、侧滑试验台、轴(轮) 重仪、车速表试验台和普通底盘测功机等, 国内已自用有余, 款型多样, 企业竞争较为激烈, 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还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章:汽车排放和国家排放法规及检测方法

2.1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及形成机理

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一般包括燃料燃烧后排出的废气、曲轴箱窜气、机油蒸发、燃料箱和化油器(供油装置) 的燃油蒸发排放等,其成分主要有一氧化碳(C0)、碳氢化合物(HC )、氮氧化合物(NO X )、硫氧化物(SO X )、颗粒(碳烟、铅化物、

油雾) 和臭气(甲醛、丙烯醛) 等。其中,硫氧化物和铅化合物可以通过降低燃料中的含硫量以及采用无铅汽油来有效控制,目前排放法规限制的是C0、HC 、NO X 和微粒四种,还有一些有害成分,目前各国法规尚未限制,如甲醛、乙醛、苯、丙烯醛、丁二烯和柴油机排气臭味等。

2.1.1 一氧化碳(CO)的生成机理

一氧化碳(CO)是烃类燃料燃烧不完全的中间产物。当发动机的过量空气系数小于 1时(浓混合气) ,混合气中氧气不足,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 CO 。混合气浓度越大,排气中的 CO 含量就越高。降低混合气浓度时,排气中 CO 就明显降低。当混合气浓度符合理论空燃比或稍稀一些时,由于混合气不均匀和发生离解反应等原因,排气中 CO 的浓度不为零,而总有一些 CO 存在。

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在稀混合气下 CO 产生的平衡过程为:

CO 2+H2O ←→CO+H2+O2 (式2-1)

在浓混合气下的平衡过程为:

CO 2+H2←→CO+H2O (式2-2)

2.1.2 碳氢化合物(HC)的生成机理

碳氢化合物(HC)中含有多种成分,但主要是未燃的燃料。燃烧室中的火焰,在离开壁面 0.05~0.37mm 处将熄灭,在这一薄层内留下了一段未反应的混合气,这一现象称为壁面激冷效应。HC 就是在这厚度为几十微米的激冷凝层内保存下来的。也有人认为 HC生成是由于隐藏在活塞顶部和第一道环后的间隙内,以及在沉积物质点之间的液体油滴或燃料蒸汽产生的。

另外,混合气过浓、过稀、不均匀、废气稀释严重、点火系不良等情况也将造成部分燃料不能燃烧。

2.1.3 氮氧化合物(NOX ) 的生成机理

NO X 是氮氧化物的统称,在发动机排放的氮氧化物中有NO 和NO 2,主要是NO 。

目前,对NO X 的生成机理尚未有统一的观点,但大多数人同意泽尔多维奇最

先提出的观点,即NO 由O 2离解或由N 原子对O 2作用生成的氧原子与氮分子起连

锁反应而产生的,过程如下:

O2+N2←→NO+N (式2-3)

N+O2←→NO+O (式2-4)

2.2 我国汽车的排放法规

目前国际上汽车排放法规主要分为三大体系,即美国排放法规、欧洲排放法规和日本排放法规,其他各国基本上是按照或参考这三大体系来制定本国的排放法规,我国主要参照的是欧洲排放法规,因此在此主要对欧洲的汽车排放法规做一介绍。

欧洲汽车在排放控制上按车重将车型分为总质量不大于3.5t 和总质量超过

3.5t 两类。总质量不大于 3.5t 的汽车包括柴油车和汽油车;而总质量超过

3.5t 汽车只控制柴油车,不控制汽油车的排放(欧洲这样的车几乎没有或很少)。欧洲排放法规体系采取的是型式认证制度,排放法规包括了新车的型式认证试验和车辆的生产一致性检查试验,2000 年实施欧 III 排放法规后,又新增了在用车一致性的检查。

我国汽车排放控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80 年代末,我国的轻型汽车、重型柴油机和摩托车的排放控制移植和采用了欧洲排放标准体系。国家 2001 年 4 月 16 日发布了GB18352.1—2001 与 GB18352.2—2001,分别于 2001 年 4 月 16 日和 2004 年 7 月起实施。国家于 2002 年 11 月 27 颁布了 GB14762—2002《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从 2003 年 1 月起实施。国家 2004 已经完成的在用车《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285—2005 于 2005年 7 月 1 日开始实施。国家将按照 GB18352.3—200X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II 、IV )》于 2008 年 1 月 1 日与 2013 年 1 月 1 日分别实施第 III 阶段与第 IV阶段排放限值。附表中列出了点燃式发动机的车辆加速模拟工况试验排放污染物限制。

我们平常所谈论的欧 I、欧 II 等实际是从 1992 年以后开始实施的,各排放阶段执行的时间表为:1992~1996 年为欧 I 标准;1996~2000 年为欧 II 标准;2000~2005 年为欧 III 标准;2005 年以后执行欧 IV 标准。从法规的技术内容上看,欧I 和欧II 、欧III 和欧IV 相同,但限值却在逐步严格。

我国目前执行的排放标准相当于欧 II 排放标准,而欧洲现在则执行欧 III 标准,由此可看出,我国的排放控制限值和水平与欧洲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政府的目标是在2010 年将排放法规与国际接轨,汽车排放控制任务还很艰巨。

2.3我国汽车排放检测方法

我国的汽车控制排放采取的路线是对汽油车先实行“怠速法”控制,再实施“强制装置法”,即对曲轴箱排放和燃油蒸发进行控制,最后实行工况法控制,对柴油车则是先实行“自由加速法”及“全负荷法”控制烟度,然后再实施工况法,第三步再考虑制定柴油车颗粒物排放标准。

2.3.1 怠速法和双怠速法

怠速法测量汽车怠速污染物浓度的目的是判断汽车发动机燃烧是否达到正常状态,从而降低油耗和排放。测量前,先将发动机的冷却水和润滑油的温度达到汽车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热状态,并按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怠速调整,然后将发动机由怠速工况加速至0.7额定转速下,维持60s 后降至怠速状态,再将排气分析仪的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中400mm 并固定,发动机在怠速状态维持15s 后开始读排气分析仪显示数据,读取30s 内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其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当汽车为多排气管时,取各排气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2.3.2 简易工况法

简易工况法是一种比怠速法更先进的检测技术, 是针对机动车的复杂工况, 利用底盘测功机模拟机动车在道路(负荷) 行驶工况各种状态下检测机动车排放的主要废气污染物CO(一氧化碳) 、HC(碳氢化合物) 、NO X (氮氧化合物) 等, 从而发

现高排放车辆, 对在用的机动车辆实施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ASM 是使用较多、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第三章 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系统 ASM 工况法总体方案

本课题选用的是稳态加速模拟工况(ASM )检测法,该系统主要设备和仪器由工业控制计算机、CDM —1000 型底盘测功机、NHA-501A 型废气分析仪、各种传感器、打印机以及相关辅助设备组成。

3.1 CDM—1000 型汽车底盘测功机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相对于静止的路面做纵向运动,受到各种阻力如滚动阻力、空气阻力、爬坡阻力等。在底盘测功机试验台上以滚筒的表面代替路面,使滚筒的表面相对于静止的汽车作旋转运动。通过试验台加载装置,模拟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受到的各种阻力,再现汽车行驶中的各种工况。

3.1.1 CDM—1000 型底盘测功机的结构、参数

CDM —1000型测功机由滚筒、功率吸收单元、惯量模拟装置、举升器和转速测量系统组成,模拟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瞬态工况负荷,实时测取当前车速,如图3-1所示。

图3-1底盘测功机系统组成

1机架;2测力杠杆;3压力传感器;4副滚筒;5轴承座;6举升装置

7飞轮;8离合器;9联轴器;10速度传感器;11主滚筒;12测功机

图3-2 汽车底盘测功机结构示意图

此检测系统所采用的CDM —1000型底盘测功机主要技术参数如表3—1,

表3—1 CDM—1000型底盘测功机主要技术参数

允许轴载质量 10000 kg

主机

参数

使

条件

参数

误差最大吸收公率 250 kW 最大吸收驱动力 1000daN 最高试验车辆 120 km/h 滚筒直径X 长度 370 mm X 1000 mm 主、副滚筒中心距 590 mm 飞轮惯量 3000 (标准配置)kg 功率吸收装置 风冷式电涡流测功机 环境温度 00C —400C 相对湿度

控制系统测试值重复性误差 ±3%

测试工况下速度稳定时间 6s

3.1.2CDM —1000 型底盘测功机工作原理

采用最新嵌入式工控机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嵌入式工控机的测控单元处理过程为:首先由力、速度传感器采集信号,然后通过数据管理计算机把采集到的信号数据保存处理并显示、

打印出来。当底盘测功机发生异常情况或者操作出错时发出报警信号。

汽车测试技术课程论文

汽车尾气排放测试的研究与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车辆工程3班

学生姓名廖健祥

学生学号 [1**********]6

学生序号 24

摘要

随着汽车在全世界范围的普遍使用,汽车文明的副产物——汽车尾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人们根据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特点及危害,相继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法规。为了改善环境、达到排放限制,如何控制汽车排放污染物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而不断涌现出各种检测新技术。

本文在论述国内外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汽车排气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影响因素和检测原理,介绍目前国内外汽车污染物的排放法规和标准,分析汽车尾气排放的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汽车实际行驶的条件, 确定加速模拟工况法(ASM 工况)作为测试系统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仪器成本、使用维护费用低,在有载的条件下检测汽车整车尾气排放,更接近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尾气排放情况。

以CDM —1000型汽车底盘测功机为道路行驶工况的模拟试验装置,采用NHA-501型废气分析仪作为测试仪器,二次开发测功机和废气分析仪并扩展其功能。在满足汽车尾气排放稳态加速模拟工况(ASM 工况排放)检测的前提下,通过最新的面向对象的软件编程技术,开发出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系统。

关键词: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系统;模拟工况

第一章:绪论

1.1 课程的目的与意义

汽车的出现使我们的经济、生活有了极大的进步,但随着汽车在全世界范围的使用,汽车文明的副产物——汽车尾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引发了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和噪声污染等负面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汽车排气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

为确保汽车行驶安全,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污染,限制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上路行驶,保护环境,本文提出利用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系统解决上述问题。本检测系统综合运用了现代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体现了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是指系统在测试精度、功能及测试技术等几方面的综合指标达到二十一世纪国际和国内标准;实用性是指系统能够在线检测多台车辆,操作界面良好、简便和利于系统维护;可靠性是指系统具有较高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示值准确,重复性好,满足检测环境要求。

基于以上所述,利用本检测系统,能准确、有效地检测出车辆的真实的尾气排放性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避免车辆性能不合格蒙混过关上路,减少事故的发生。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准确的检测和有效的监督,利用相关法规惩处违规者,从而减少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可以很好的保护环境。

1.2国内外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

汽车技术发展的早期,人们凭借维修人员的经验,通过“眼看”、“耳听”、“手摸”的方法,发现汽车的故障并作有针对性地修理。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汽车检测技术也飞速发展。目前人们已经能依靠各种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对汽车进行整机检测,达到安全、迅速、准确地诊断和评价汽车性能的目的,使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成为汽车维护与修理,保证汽车使用性能不可缺少的工具。

1.2.1 国外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

从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与设备的发展过程来看,国外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国外开发出以故障诊断和性能调试为主的单项检测技术并生产出单项检测设备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60年代,国外汽车检测设备在自动化、精确化和综合化

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大量开发出应用电子、光学、理化与机械相结合的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的检测、诊断设备,并与单板机、单片机或微型计算机相结合,使检测、诊断设备首先走向单机自动化。

第三阶段是汽车检测设备智能化,汽车检测线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阶段。像四轮定位检测系统和电控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等。上世纪80年代,集检测工艺、操作、数据采集、打印、存储与显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软件,实现了汽车检测线全自动化。

四阶段是车载自诊断系统及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阶段。美国凯迪拉克轿车系列,日本丰田、本田轿车系列等都采用了车载自诊断系统。

1.2.2国内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

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上世纪60年代为了满足汽车维修的需要,当时由交通部主持进行了发动机气缸漏气量检测仪、点火正时灯等检测仪器的研究。70年代,汽车不用解体检测技术及设备被列为开发的应用项目。由交通部主持研制了汽车制动试验台、发动机综合检测仪和汽车性能综合检验台等。

进入80年代,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和设备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到了90年代,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80年代引进了国外汽车安全技术检测设备并进行了改造,配上微型计算机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检测,促进了我国汽车安全技术检测水平的普及与提高,缩小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检测工作向社会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方面迈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发展, 从引进技术、设备到自主研制开发并进一步推广应用;从单一性能检测到汽车安全性能检测, 再到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尤其是检测设备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 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目前, 汽车检测设备中通用的滚筒式试验台、侧滑试验台、轴(轮) 重仪、车速表试验台和普通底盘测功机等, 国内已自用有余, 款型多样, 企业竞争较为激烈, 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还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章:汽车排放和国家排放法规及检测方法

2.1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及形成机理

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一般包括燃料燃烧后排出的废气、曲轴箱窜气、机油蒸发、燃料箱和化油器(供油装置) 的燃油蒸发排放等,其成分主要有一氧化碳(C0)、碳氢化合物(HC )、氮氧化合物(NO X )、硫氧化物(SO X )、颗粒(碳烟、铅化物、

油雾) 和臭气(甲醛、丙烯醛) 等。其中,硫氧化物和铅化合物可以通过降低燃料中的含硫量以及采用无铅汽油来有效控制,目前排放法规限制的是C0、HC 、NO X 和微粒四种,还有一些有害成分,目前各国法规尚未限制,如甲醛、乙醛、苯、丙烯醛、丁二烯和柴油机排气臭味等。

2.1.1 一氧化碳(CO)的生成机理

一氧化碳(CO)是烃类燃料燃烧不完全的中间产物。当发动机的过量空气系数小于 1时(浓混合气) ,混合气中氧气不足,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 CO 。混合气浓度越大,排气中的 CO 含量就越高。降低混合气浓度时,排气中 CO 就明显降低。当混合气浓度符合理论空燃比或稍稀一些时,由于混合气不均匀和发生离解反应等原因,排气中 CO 的浓度不为零,而总有一些 CO 存在。

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在稀混合气下 CO 产生的平衡过程为:

CO 2+H2O ←→CO+H2+O2 (式2-1)

在浓混合气下的平衡过程为:

CO 2+H2←→CO+H2O (式2-2)

2.1.2 碳氢化合物(HC)的生成机理

碳氢化合物(HC)中含有多种成分,但主要是未燃的燃料。燃烧室中的火焰,在离开壁面 0.05~0.37mm 处将熄灭,在这一薄层内留下了一段未反应的混合气,这一现象称为壁面激冷效应。HC 就是在这厚度为几十微米的激冷凝层内保存下来的。也有人认为 HC生成是由于隐藏在活塞顶部和第一道环后的间隙内,以及在沉积物质点之间的液体油滴或燃料蒸汽产生的。

另外,混合气过浓、过稀、不均匀、废气稀释严重、点火系不良等情况也将造成部分燃料不能燃烧。

2.1.3 氮氧化合物(NOX ) 的生成机理

NO X 是氮氧化物的统称,在发动机排放的氮氧化物中有NO 和NO 2,主要是NO 。

目前,对NO X 的生成机理尚未有统一的观点,但大多数人同意泽尔多维奇最

先提出的观点,即NO 由O 2离解或由N 原子对O 2作用生成的氧原子与氮分子起连

锁反应而产生的,过程如下:

O2+N2←→NO+N (式2-3)

N+O2←→NO+O (式2-4)

2.2 我国汽车的排放法规

目前国际上汽车排放法规主要分为三大体系,即美国排放法规、欧洲排放法规和日本排放法规,其他各国基本上是按照或参考这三大体系来制定本国的排放法规,我国主要参照的是欧洲排放法规,因此在此主要对欧洲的汽车排放法规做一介绍。

欧洲汽车在排放控制上按车重将车型分为总质量不大于3.5t 和总质量超过

3.5t 两类。总质量不大于 3.5t 的汽车包括柴油车和汽油车;而总质量超过

3.5t 汽车只控制柴油车,不控制汽油车的排放(欧洲这样的车几乎没有或很少)。欧洲排放法规体系采取的是型式认证制度,排放法规包括了新车的型式认证试验和车辆的生产一致性检查试验,2000 年实施欧 III 排放法规后,又新增了在用车一致性的检查。

我国汽车排放控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80 年代末,我国的轻型汽车、重型柴油机和摩托车的排放控制移植和采用了欧洲排放标准体系。国家 2001 年 4 月 16 日发布了GB18352.1—2001 与 GB18352.2—2001,分别于 2001 年 4 月 16 日和 2004 年 7 月起实施。国家于 2002 年 11 月 27 颁布了 GB14762—2002《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从 2003 年 1 月起实施。国家 2004 已经完成的在用车《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285—2005 于 2005年 7 月 1 日开始实施。国家将按照 GB18352.3—200X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II 、IV )》于 2008 年 1 月 1 日与 2013 年 1 月 1 日分别实施第 III 阶段与第 IV阶段排放限值。附表中列出了点燃式发动机的车辆加速模拟工况试验排放污染物限制。

我们平常所谈论的欧 I、欧 II 等实际是从 1992 年以后开始实施的,各排放阶段执行的时间表为:1992~1996 年为欧 I 标准;1996~2000 年为欧 II 标准;2000~2005 年为欧 III 标准;2005 年以后执行欧 IV 标准。从法规的技术内容上看,欧I 和欧II 、欧III 和欧IV 相同,但限值却在逐步严格。

我国目前执行的排放标准相当于欧 II 排放标准,而欧洲现在则执行欧 III 标准,由此可看出,我国的排放控制限值和水平与欧洲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政府的目标是在2010 年将排放法规与国际接轨,汽车排放控制任务还很艰巨。

2.3我国汽车排放检测方法

我国的汽车控制排放采取的路线是对汽油车先实行“怠速法”控制,再实施“强制装置法”,即对曲轴箱排放和燃油蒸发进行控制,最后实行工况法控制,对柴油车则是先实行“自由加速法”及“全负荷法”控制烟度,然后再实施工况法,第三步再考虑制定柴油车颗粒物排放标准。

2.3.1 怠速法和双怠速法

怠速法测量汽车怠速污染物浓度的目的是判断汽车发动机燃烧是否达到正常状态,从而降低油耗和排放。测量前,先将发动机的冷却水和润滑油的温度达到汽车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热状态,并按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怠速调整,然后将发动机由怠速工况加速至0.7额定转速下,维持60s 后降至怠速状态,再将排气分析仪的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中400mm 并固定,发动机在怠速状态维持15s 后开始读排气分析仪显示数据,读取30s 内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其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当汽车为多排气管时,取各排气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2.3.2 简易工况法

简易工况法是一种比怠速法更先进的检测技术, 是针对机动车的复杂工况, 利用底盘测功机模拟机动车在道路(负荷) 行驶工况各种状态下检测机动车排放的主要废气污染物CO(一氧化碳) 、HC(碳氢化合物) 、NO X (氮氧化合物) 等, 从而发

现高排放车辆, 对在用的机动车辆实施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ASM 是使用较多、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第三章 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系统 ASM 工况法总体方案

本课题选用的是稳态加速模拟工况(ASM )检测法,该系统主要设备和仪器由工业控制计算机、CDM —1000 型底盘测功机、NHA-501A 型废气分析仪、各种传感器、打印机以及相关辅助设备组成。

3.1 CDM—1000 型汽车底盘测功机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相对于静止的路面做纵向运动,受到各种阻力如滚动阻力、空气阻力、爬坡阻力等。在底盘测功机试验台上以滚筒的表面代替路面,使滚筒的表面相对于静止的汽车作旋转运动。通过试验台加载装置,模拟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受到的各种阻力,再现汽车行驶中的各种工况。

3.1.1 CDM—1000 型底盘测功机的结构、参数

CDM —1000型测功机由滚筒、功率吸收单元、惯量模拟装置、举升器和转速测量系统组成,模拟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瞬态工况负荷,实时测取当前车速,如图3-1所示。

图3-1底盘测功机系统组成

1机架;2测力杠杆;3压力传感器;4副滚筒;5轴承座;6举升装置

7飞轮;8离合器;9联轴器;10速度传感器;11主滚筒;12测功机

图3-2 汽车底盘测功机结构示意图

此检测系统所采用的CDM —1000型底盘测功机主要技术参数如表3—1,

表3—1 CDM—1000型底盘测功机主要技术参数

允许轴载质量 10000 kg

主机

参数

使

条件

参数

误差最大吸收公率 250 kW 最大吸收驱动力 1000daN 最高试验车辆 120 km/h 滚筒直径X 长度 370 mm X 1000 mm 主、副滚筒中心距 590 mm 飞轮惯量 3000 (标准配置)kg 功率吸收装置 风冷式电涡流测功机 环境温度 00C —400C 相对湿度

控制系统测试值重复性误差 ±3%

测试工况下速度稳定时间 6s

3.1.2CDM —1000 型底盘测功机工作原理

采用最新嵌入式工控机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嵌入式工控机的测控单元处理过程为:首先由力、速度传感器采集信号,然后通过数据管理计算机把采集到的信号数据保存处理并显示、

打印出来。当底盘测功机发生异常情况或者操作出错时发出报警信号。


相关内容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毕业论文
  • 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系 别: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二O一五年一月二十日 目 录 引 言 .....................................................................2 1 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 ...

  • 故障诊断仪在汽车故障检测诊断中的应用
  •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汽车ASR的故障诊断分析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题 目:故障诊断仪在汽车故障检测诊断中的应用 指导教师:郭斌峰职称: 学生姓名: 专 业:汽车运用技术 院 (系):机电工程学院 答辩日期: 毕业论文 导师 李志浩 学号:1302020148 2016年5月21日 郑州工 ...

  • 汽车构造与维修
  • <汽车构造与维修>理论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学时: 136(发动机和底盘各占68学时) 使用教材: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郑伟光主编).<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幺居标主编) 课 程 性 质 与 任 务 一. 课程设置说明 汽车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类 ...

  • 汽车空调配风试验台设计与研究
  • ・试验・测试・ 汽车空调配风试验台设计与研究 李 亚1 李振亮I赵鸿汉2许玮・刘文武1 沈兆昆2 (1.天津科技大学:2.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摘要]基于汽车空调各出风13处与大气压差为零的特点,设计并搭建了汽车空调配风试验台.该试验台采用 差压式流量计法间接测量汽车空调各出风管道的气体流量 ...

  • 车辆工程的介绍
  • 基本介绍车 辆 工 程 Automotive Engineering车辆工程是研究汽车.拖拉机.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其他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上述车辆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质量检测和控制.使用和维修.相关检测装置和仪器开发的高级 ...

  • 冀电大校字[2008]16号
  • 冀电大校字[2008]16号 关于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教育 期末考试安排的通知 各市电大.分校, 省校有关部门及有关办学单位: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含"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期末考试定于2 ...

  • 出租汽车驾驶员远程教育系统
  • 出租汽车驾驶员远程教育系统 一.驾驶员网络化职业教育的背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为网络化远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网络远程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有效补充,也将会被各类教学机构广泛采用.出租汽车驾驶员作为一种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社会服务群体,一方面要积极参与营运服务,为城市的方便出 ...

  • 2014年机械工程系(机械维修教研室)毕业论文指导实施意见
  • xx年机械工程系(机械维修教研室)毕业论文指导实施意见 第一部分 总体要求一、毕业实习要求毕业实习是学生写毕业论文之前使学生获得完整的企业生产过程组织管理知识和经验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参观有关对口的专业工厂或直接从事与专业相近的生产第一线工作,学习技术人员在从事技术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 交通运输专业的内涵建设与实践
  • 2011年第19期 DOI编码:10.3969/j. issn. 1007-0079.2011. 19. 025 交通运输专业的内涵建设与实践 张永辉 闵永军 摘要:梳理了我国交通运输专业的办学现状以及南京林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生存环境,通过近8年来该校毕业生的统计数据,分析了该校交通运输毕业生的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