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歌的含义及历史源流

教学参考卫生职业教育Vol.252007No.22

咏史怀古诗歌的含义及历史源流

孔晓华

(甘肃省联合中专,甘肃兰州730000)

关键词:咏史诗;怀古诗;历史源流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07)22-0156-02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一类重要的题材,顾名思义,咏史诗指的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这里所说的历史题材某个事件,涵盖的内容十分宽泛,既可以指历史上的某个人物、

也可以指某个历史时间段。《文镜秘府论》中说:“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论文意》)但凡历史上所存在的人、物、事等进入了诗人的视野,并触发了他的感情,由此得来的诗,便可视为(之地)咏之”(《文镜秘府咏史诗。而怀古诗则指“经古人之成败论・论文意》),指作者登临古地、凭吊古迹时(或之后),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作的诗。从题材和内容上讲,咏史和怀古各有不同的侧重,咏史诗大多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的;而怀古诗则多为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但从大的范畴上讲,怀古诗也是以历史为题材的一类诗歌,应该属于广义的咏史诗。而且从两者的共同特征来看,它们都是以古代的人物、事物、地点等为描写对象,都可以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或者发表评论,或者抒发感慨,或怀古诗者借古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所以这里且将咏史诗、放在一起一并加以论述。

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堪称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诗经・大雅》的《诗经》与《离骚》中,均有咏史类型的作品存在。中的《生民》、《公刘》、《绵》、《大明》、《皇矣》等,以组诗的形式记录了周部族的起源和同部族祖先后稷、公刘、文王等的英雄事迹,从题材上说,应该属于最早的咏史之作。但是这些诗以记录周部族历史作为诗歌的主要内容,因而更像一组周部族的史《离诗,与后来所说的咏史诗尚有较大的区别。屈原的传世之作“昔三后之纯粹骚》中的一些部分涉及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如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等,诗歌追述历史上的贤君和暴君,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对楚国命运与前途的担忧。这种借古说今、古今结合的写作手法“咏史、和抒情方式更接近于后世咏史诗。因而朱自肖先生说:

(逸)注《楚辞》里。”游仙、艳情、咏物……这四体的源头都在王(《诗辨》)只是这样的部分在整首诗歌中并不是主要部分,因而也算不上是一首咏史诗。

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出现在东汉,是班固的《咏史》。诗曰: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书诣阙下,思古歌

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语言,同时教师也能从中掌握学生的习得状况,以及出现的问本文前面已提及语言文化差异造成题。第四,文化知识的融入。的障碍,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民考民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其对汉语文化的认识。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障碍和困难进行讲解,再通过练习把这些知识融入学生的口语技能中。

在拓展第二课堂活动方面,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课堂教学与课外习得之间的纽带,应该被进一步重视。目前我校已开展了一些第二课堂活动,比如“民汉一帮一”活动、讲故事比赛、演讲游戏、表演、讲座等比赛。笔者认为范围还可以扩展,比如参观、都有助于提供习得机会。

最后应当注意的是,虽然课堂教学应结合自然习得,但不能用自然语言代替调整语。调整语是由课堂教学的性质决定的,能使学生温故知新,达到短期促成的目标;而自然语言展现,合科学规律。比如教师授课时带着地方口音,易使学生产生错误印象,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影响交际,影响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2]陈章太.略论我国新时期的语言变异[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6:32~34.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疆民族语言分布状况与发展趋势[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4]依米提・赛买提.汉语对维吾尔语语音的影响[J].语言与翻译,1993,1:28~29.

[5]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6]高东玲.提高在各种环境下的听力适应性[J].语言与翻译,2003,3:66~67.!

-156-

说这首诗是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史诗,不仅是因为它以“咏史”二字为题,而且从诗的题材选取和结构来看,此诗都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展开的。《咏史》所咏赞的本事是历史上确有的缇萦舍身救父的事迹。《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文帝四(淳于)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年中,人上书言

“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而泣。意怒,骂曰: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育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中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太诗歌的前二句追溯历史,写肉刑产生的历史。紧接着从仓令有罪”开始,用了诗歌的绝大部分篇幅写缇萦救父这一历史事件的始末。从行文上看,“太仓令有罪”等十二句基本上是“死者不可生”一句,其实就是《史史传所载内容的翻版,尤其是

记》本传中原文的照搬。最后两句是作者针对缇萦救父一事抒“陷括本传,不加藻饰。”发的感叹。总体而言,这首诗的特点是:(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整首诗是围绕着缇萦救父一事发生的先后顺序展开的,没有丝毫脱离本事,而且从文采上说也确实朴实无华。但是班固的这首《咏史》诗在诗歌上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开启了中国诗歌史上咏史一体的先河,是后世咏史之作的滥觞;而且是现存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自王、扬、枚、马,一人而已。诗人之诗。钟嵘在《诗品序》中说: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唯有班固《咏史》的‘质木无文’。”,其许多人认为钟嵘的这段话是批评班固《咏史》的“质木无文”实钟嵘的这个评论是针对汉代文学的发展状况而发的。汉代是一个以赋名世的时代,赋是汉代文学的标志性文学体式。而汉赋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铺彩摛文,铺张扬厉,讲究夸饰和辞藻的铺排。相对而言,这时的文人诗创作还很不发达,东汉二百年间,流传下来的文人诗寥寥可数。其中班固的这首《咏史》诗是现存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这是弥足珍贵的。这里钟嵘所给“质木无予的评价,主要从诗歌发展史上认识到其重要的地位;

文”也只是相对于汉赋的彩丽竞繁的又一种文风的评价,意谓质朴无华,其实并不含有否定的意味。

班固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咏史类题材的诗歌作品随着五言诗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连绵的战乱带给人们的是战乱频繁的时期,频繁的朝代更迭、

难以言传的生命无常的感受。于是乱离的社会、多舛的命运使得许多文人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历史,借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吟咏以古喻今、抒发感慨、抒写心志。这一时期的许多文人,如王粲、曹植、阮籍、陆机、左思、陶渊明、颜延之、谢灵运、鲍照、庾信等,都有过咏史诗的创作。较为著名的如王粲的《咏史诗》、左思的《咏史八首》、陶渊明的《咏荆轲》、颜延之的《五君咏》等。不同于班固《咏史》的是,这一时期咏史诗的抒情意味大为增强,诗歌不再局限于对历史本事的书写,而是增加了更多的咏怀成分。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为左思的组诗《咏史八首》。

左思是西晋时期最为著名的诗人,他的赋也写得很好。他的名篇《三都赋》写成之后,“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晋书・文苑传》)。而奠定左思在文学史上不朽地位的还是贵”

寒门,下品无世族”(《晋书・刘毅传》)的社会,门阀势力把持着政权,出身低微的人很少有机会受到重用。左思出身寒门,《晋“齐国临淄人也。其先齐之公族有书・文苑传・左思传》说,左思左右公子,因为氏焉。家世儒家。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低微的出身使得左思很难跻身权贵之列,因此他叙写自己在门阀世族社会里才能得不到施展,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愤懑,便成了左思的八首诗歌并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书写,沈“太冲《咏史》不必专咏一人,专咏一事,咏古人而己之德潜说:

(《古诗源》卷七)而且《咏史八首》也性情俱见。此千秋绝唱也。”不再以咏写历史本事为主,更多的情况下,诗人只是以古证今,借史言志,书写情志却是诗歌的重心之所在。试看组诗的其二曰: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诗歌分3个层次,每4句为一个部分,是一个对比。第一部分前4句借物起兴,先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写起:山涧里的百尺长松郁郁葱葱,却被山上仅有寸长的小苗遮蔽着;这是一个对比。中间4句自然转入对人、事的叙述:世族子弟占据着高官要职,而俊杰之士只能屈居下等小官,这又是一个对比;世道是如此不公平,为什么呢?是因为各自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的缘故,而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存在已非一日,是一个积习极深“咏史”上来。诗人把金的老问题。最后4句以史实证之,归结到张世家和冯唐对照起来写,这第三个对比格外鲜明、强烈。金日

石单和张汤两家从汉武帝时候开始就是朝廷的宠臣;而冯唐虽然

才华出众,文帝时年届七十仍是一个中郎署长的小官。张玉谷“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说,《咏史八首》

意断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古其二应该属于“或先诗赏析》卷十一)。从写法上看,《咏史八首》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这一类。再来看《咏史八首》其六:荆轲饮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燕市,酒酣气益震。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历史上对荆轲的称咏不计其数,左思的这首却别出心裁,选取了一个新的角度,即以荆轲的出身为着眼点,并借着对荆轲这一人物的追怀,表达了作者对世族豪门的鄙弃和对自身价前4句值的肯定。从层次上划分,这首诗也可以作3个层次解。直写本事,写荆轲饮酒燕市,高渐离击筑和之。中间4句是对荆轲饮酒燕市行为的评价:那气势虽然不可以与壮士之节相比,却也与一般人迥然有别;那高视四海之志更不是豪门权贵可以相提并论的。最后4句,诗人归之于对现实的感喟,直写自己对权贵的蔑视。豪门大户虽自视高贵,但在诗人眼里却微若尘埃;相反,那些出身低贱的寒门庶族,在他看来却重若千钧,身价高贵无比。

班固开创了“咏史”一体,左思对这一题材进行了极有建树的发展,使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到了一起,从而使咏史诗自此以后体格一新。其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许多文人沿着他所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亦有许多咏史之作问世,但规模和水平几乎无出其右者。只有到了唐代,随着一代诗歌高潮的出现,咏-157-

教学参考卫生职业教育Vol.252007No.22

咏史怀古诗歌的含义及历史源流

孔晓华

(甘肃省联合中专,甘肃兰州730000)

关键词:咏史诗;怀古诗;历史源流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07)22-0156-02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一类重要的题材,顾名思义,咏史诗指的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这里所说的历史题材某个事件,涵盖的内容十分宽泛,既可以指历史上的某个人物、

也可以指某个历史时间段。《文镜秘府论》中说:“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论文意》)但凡历史上所存在的人、物、事等进入了诗人的视野,并触发了他的感情,由此得来的诗,便可视为(之地)咏之”(《文镜秘府咏史诗。而怀古诗则指“经古人之成败论・论文意》),指作者登临古地、凭吊古迹时(或之后),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作的诗。从题材和内容上讲,咏史和怀古各有不同的侧重,咏史诗大多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的;而怀古诗则多为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但从大的范畴上讲,怀古诗也是以历史为题材的一类诗歌,应该属于广义的咏史诗。而且从两者的共同特征来看,它们都是以古代的人物、事物、地点等为描写对象,都可以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或者发表评论,或者抒发感慨,或怀古诗者借古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所以这里且将咏史诗、放在一起一并加以论述。

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堪称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诗经・大雅》的《诗经》与《离骚》中,均有咏史类型的作品存在。中的《生民》、《公刘》、《绵》、《大明》、《皇矣》等,以组诗的形式记录了周部族的起源和同部族祖先后稷、公刘、文王等的英雄事迹,从题材上说,应该属于最早的咏史之作。但是这些诗以记录周部族历史作为诗歌的主要内容,因而更像一组周部族的史《离诗,与后来所说的咏史诗尚有较大的区别。屈原的传世之作“昔三后之纯粹骚》中的一些部分涉及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如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等,诗歌追述历史上的贤君和暴君,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对楚国命运与前途的担忧。这种借古说今、古今结合的写作手法“咏史、和抒情方式更接近于后世咏史诗。因而朱自肖先生说:

(逸)注《楚辞》里。”游仙、艳情、咏物……这四体的源头都在王(《诗辨》)只是这样的部分在整首诗歌中并不是主要部分,因而也算不上是一首咏史诗。

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出现在东汉,是班固的《咏史》。诗曰: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书诣阙下,思古歌

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语言,同时教师也能从中掌握学生的习得状况,以及出现的问本文前面已提及语言文化差异造成题。第四,文化知识的融入。的障碍,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民考民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其对汉语文化的认识。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障碍和困难进行讲解,再通过练习把这些知识融入学生的口语技能中。

在拓展第二课堂活动方面,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课堂教学与课外习得之间的纽带,应该被进一步重视。目前我校已开展了一些第二课堂活动,比如“民汉一帮一”活动、讲故事比赛、演讲游戏、表演、讲座等比赛。笔者认为范围还可以扩展,比如参观、都有助于提供习得机会。

最后应当注意的是,虽然课堂教学应结合自然习得,但不能用自然语言代替调整语。调整语是由课堂教学的性质决定的,能使学生温故知新,达到短期促成的目标;而自然语言展现,合科学规律。比如教师授课时带着地方口音,易使学生产生错误印象,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影响交际,影响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2]陈章太.略论我国新时期的语言变异[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6:32~34.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疆民族语言分布状况与发展趋势[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4]依米提・赛买提.汉语对维吾尔语语音的影响[J].语言与翻译,1993,1:28~29.

[5]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6]高东玲.提高在各种环境下的听力适应性[J].语言与翻译,2003,3:66~67.!

-156-

说这首诗是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史诗,不仅是因为它以“咏史”二字为题,而且从诗的题材选取和结构来看,此诗都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展开的。《咏史》所咏赞的本事是历史上确有的缇萦舍身救父的事迹。《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文帝四(淳于)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年中,人上书言

“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而泣。意怒,骂曰: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育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中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太诗歌的前二句追溯历史,写肉刑产生的历史。紧接着从仓令有罪”开始,用了诗歌的绝大部分篇幅写缇萦救父这一历史事件的始末。从行文上看,“太仓令有罪”等十二句基本上是“死者不可生”一句,其实就是《史史传所载内容的翻版,尤其是

记》本传中原文的照搬。最后两句是作者针对缇萦救父一事抒“陷括本传,不加藻饰。”发的感叹。总体而言,这首诗的特点是:(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整首诗是围绕着缇萦救父一事发生的先后顺序展开的,没有丝毫脱离本事,而且从文采上说也确实朴实无华。但是班固的这首《咏史》诗在诗歌上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开启了中国诗歌史上咏史一体的先河,是后世咏史之作的滥觞;而且是现存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自王、扬、枚、马,一人而已。诗人之诗。钟嵘在《诗品序》中说: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唯有班固《咏史》的‘质木无文’。”,其许多人认为钟嵘的这段话是批评班固《咏史》的“质木无文”实钟嵘的这个评论是针对汉代文学的发展状况而发的。汉代是一个以赋名世的时代,赋是汉代文学的标志性文学体式。而汉赋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铺彩摛文,铺张扬厉,讲究夸饰和辞藻的铺排。相对而言,这时的文人诗创作还很不发达,东汉二百年间,流传下来的文人诗寥寥可数。其中班固的这首《咏史》诗是现存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这是弥足珍贵的。这里钟嵘所给“质木无予的评价,主要从诗歌发展史上认识到其重要的地位;

文”也只是相对于汉赋的彩丽竞繁的又一种文风的评价,意谓质朴无华,其实并不含有否定的意味。

班固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咏史类题材的诗歌作品随着五言诗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连绵的战乱带给人们的是战乱频繁的时期,频繁的朝代更迭、

难以言传的生命无常的感受。于是乱离的社会、多舛的命运使得许多文人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历史,借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吟咏以古喻今、抒发感慨、抒写心志。这一时期的许多文人,如王粲、曹植、阮籍、陆机、左思、陶渊明、颜延之、谢灵运、鲍照、庾信等,都有过咏史诗的创作。较为著名的如王粲的《咏史诗》、左思的《咏史八首》、陶渊明的《咏荆轲》、颜延之的《五君咏》等。不同于班固《咏史》的是,这一时期咏史诗的抒情意味大为增强,诗歌不再局限于对历史本事的书写,而是增加了更多的咏怀成分。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为左思的组诗《咏史八首》。

左思是西晋时期最为著名的诗人,他的赋也写得很好。他的名篇《三都赋》写成之后,“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晋书・文苑传》)。而奠定左思在文学史上不朽地位的还是贵”

寒门,下品无世族”(《晋书・刘毅传》)的社会,门阀势力把持着政权,出身低微的人很少有机会受到重用。左思出身寒门,《晋“齐国临淄人也。其先齐之公族有书・文苑传・左思传》说,左思左右公子,因为氏焉。家世儒家。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低微的出身使得左思很难跻身权贵之列,因此他叙写自己在门阀世族社会里才能得不到施展,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愤懑,便成了左思的八首诗歌并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书写,沈“太冲《咏史》不必专咏一人,专咏一事,咏古人而己之德潜说:

(《古诗源》卷七)而且《咏史八首》也性情俱见。此千秋绝唱也。”不再以咏写历史本事为主,更多的情况下,诗人只是以古证今,借史言志,书写情志却是诗歌的重心之所在。试看组诗的其二曰: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诗歌分3个层次,每4句为一个部分,是一个对比。第一部分前4句借物起兴,先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写起:山涧里的百尺长松郁郁葱葱,却被山上仅有寸长的小苗遮蔽着;这是一个对比。中间4句自然转入对人、事的叙述:世族子弟占据着高官要职,而俊杰之士只能屈居下等小官,这又是一个对比;世道是如此不公平,为什么呢?是因为各自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的缘故,而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存在已非一日,是一个积习极深“咏史”上来。诗人把金的老问题。最后4句以史实证之,归结到张世家和冯唐对照起来写,这第三个对比格外鲜明、强烈。金日

石单和张汤两家从汉武帝时候开始就是朝廷的宠臣;而冯唐虽然

才华出众,文帝时年届七十仍是一个中郎署长的小官。张玉谷“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说,《咏史八首》

意断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古其二应该属于“或先诗赏析》卷十一)。从写法上看,《咏史八首》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这一类。再来看《咏史八首》其六:荆轲饮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燕市,酒酣气益震。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历史上对荆轲的称咏不计其数,左思的这首却别出心裁,选取了一个新的角度,即以荆轲的出身为着眼点,并借着对荆轲这一人物的追怀,表达了作者对世族豪门的鄙弃和对自身价前4句值的肯定。从层次上划分,这首诗也可以作3个层次解。直写本事,写荆轲饮酒燕市,高渐离击筑和之。中间4句是对荆轲饮酒燕市行为的评价:那气势虽然不可以与壮士之节相比,却也与一般人迥然有别;那高视四海之志更不是豪门权贵可以相提并论的。最后4句,诗人归之于对现实的感喟,直写自己对权贵的蔑视。豪门大户虽自视高贵,但在诗人眼里却微若尘埃;相反,那些出身低贱的寒门庶族,在他看来却重若千钧,身价高贵无比。

班固开创了“咏史”一体,左思对这一题材进行了极有建树的发展,使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到了一起,从而使咏史诗自此以后体格一新。其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许多文人沿着他所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亦有许多咏史之作问世,但规模和水平几乎无出其右者。只有到了唐代,随着一代诗歌高潮的出现,咏-157-


相关内容

  • 诗人的天空--星汉诗词管窥
  • 广西民族大学  冯仲平 星汉大名,早有耳闻:诗人大作,亦频拜读.今赏<游沙湖遇雨>等作,则别有一番感触涌上心头. 诗之为物,古训言志抒情:遍览世界民族之林,乃无如我中华民族之多情耳!诗骚而下,炳炳琅琅:唐诗宋词,五彩纷呈:当今虽物质充斥,精神沉沦,而仍有闪光之星辰辉耀太空,方使吾人不迷惘 ...

  • 高考怎样鉴赏古代诗歌得高分
  • 怎样鉴赏古代诗歌 1.熟悉诗歌的一般常识 ①诗歌的重要特点是具有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可以使诗人摆脱实际生活的拘囿,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境地透视过去和未来:也可以强化感情,增添作品的绚丽色彩.优秀的诗歌总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只有具有想象力的诗歌,才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 ②诗歌的另一特点是强烈 ...

  • 诗歌鉴赏咏史怀古
  • 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 ...

  • 北师大古代文学思考题
  • 先秦文学思考题 比较<诗经>中 " 国风 " 和 " 小雅 " 诗的风格特征. 试述风.雅.颂的文体特征. 试述赋.比.兴的文学意义. 试析<诗经>怨刺诗的思想和表达特点. 论述<诗经>的现实精神. 试论<诗经> ...

  • 怀古诗鉴赏的一点三线
  • 怀古诗鉴赏的一点三线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正如余秋雨先生在<兴亡象牙白>中指出那样,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 ...

  • 初中古诗词阅读资料
  • 古 诗 词 阅 读 常考考点及方法指导 考点一:品味语言(炼字.赏析诗句) 1.提问方式: a.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b.请对诗句作简要赏析. 2.方法指导: 解答"炼字"题,可以把该字放到原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手法,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 ...

  • 诗词五首教案
  •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 ...

  • 咏史怀古诗练习
  •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 ...

  • 高一诗歌鉴赏讲义(教师)
  • 高一诗歌鉴赏讲义 2013.12.28 诗歌鉴赏基本常识: 1.内容上分类:山水田园诗.怀古诗.羁旅诗.边塞诗.咏物诗.送别诗.闺怨诗.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白描).议论.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3.表现手法:①渲染 ②衬托 ③ 动静④用典 ⑤象征 ⑥ 白描工笔⑦虚实相生 ⑧抑扬 ⑨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