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1018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摘 要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想要达到相对稳定的人口发展必然要经历人口老龄化这一阶段,这是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如何解决好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需要亟待探讨的重点问题,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吸取、借鉴其他国家在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的经验,找出适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解决之道。

本文主要分三部分,首先简要概括了人口老龄化界定的相关概念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其次,对通过相关数据阐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对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现状的政策及其具体措施和思路。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未富先老 一区两制

目 录

一、人口老龄化基本概念 .............................................................................................. 3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 .............................................................................................. 3

1.老年系数 .................................................................................................................... 3

2.人口年龄中位数 ........................................................................................................ 3

3.老龄化指数 ................................................................................................................ 4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特点 .............................................................................. 4

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 ................................................................ 4

2.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平衡 ............................................................................ 5

3.人口“未富先老” .................................................................................................... 6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 7

1.对家庭的影响 ............................................................................................................ 8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9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存在的问题 ........................................................................ 10

(一)老龄化速度过快、家庭及社会压力加大 ........................................................ 10

1.快于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 ......................................................................................... 10

2.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 ................................................................................................. 11

(二)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增长速度较快,老人服务和养老方式面临挑战 ........ 12

(三)城乡社会医疗、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 ............................................................ 12

三、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 13

(一)多措并举调整年龄结构,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稳

步前进 ............................................................................................................................ 13

1.延长高科技人才的退休年龄 .................................................................................. 13

2.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 14

(二)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缓解政府与

家庭的养老压力 ............................................................................................................ 15

(三)完善养老、医疗保障机制,建立“一区两制”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

和谐 ................................................................................................................................ 15

1.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15

2.改革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 16

参考文献: .................................................................................................................... 17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基本概念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

“人口老龄化”一词,来源于英语Ageing of Population,有人译为人口老化,大多数人认为用人口老龄化比用人口老化更能表达本意,老龄化包括人类个体老龄化也包括人口(或群体)老龄化。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反映人口老龄化的指标有:老年系数(60岁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人口年龄中位数、少儿人口比例、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例等。一是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包括老年系数(老年人口比例)、人口年龄中位数、老少比等。二是反映人口老龄化速度的指标,主要是指某一时期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或程度。三是扶养比指标,实际上就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从而反映社会负担的相对程度。从最严格的科学定义来说,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全部人口中比例增加的过程。

1.老年系数

老年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例,是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的一种表现,具体指60岁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按照美国人口普查局1971年出版的《人口学方法与资料》提出的划分标准,65岁为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当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5%以下的人口为年轻型人口,10%以上的人口是老年型人口,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成年型人口。在实际使用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指标是联合国的划分方法,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7%以上的为老年型人口,在发展中国家中,多采用60岁为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当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10%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这一比例的变动也常被用作衡量人口老龄化或者年轻化的重要指标,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就是以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动为基础的。

2.人口年龄中位数

人口年龄中位数,简称中位数,即将一个国家的人口总数按年龄排列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部分,一半人口在年龄中位数以上,一半人口在年龄中位数以下,年

龄中位数的上升或下降可以清楚地反映这个国家人口总数中年龄较长的人口所占比例的变动情况,它是度量人口年龄结构的常用指标,也是度量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指标之一。

人口年龄中位数升高,则一般为人口老龄化;反之,人口年龄中位数降低,则一般为人口年轻化。按照《人口学方法与资料》的划分方法,年龄中位数低于20岁为年轻型人口,在30岁以上是老年型人口,介于两者之间是成年型人口。

3.老龄化指数

老龄化指数,又称为老少比,是指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与0-14岁少儿人口数的比例,在以60岁为老年人口年龄起点的情况下,老少比等于60岁及以上人口数除以0-14岁少儿人口数的百分比,老少比低于15%的人口为年轻型人口,高于30%的人口为老年型人口,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成年型人口。

按以上标准我国早在2000就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此外,人口年龄中位数增加,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指数增长等都是表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特点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这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得出的沉重结论。其中报告指出,21世纪中国人口老化趋势分成三个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的第一阶段,是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阶段,期间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3.28%,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第二阶段(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增加620万老年人口,2050年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

第三阶段的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龄人口达到巅峰的4亿3700万,约为少儿人口的两倍,老龄人口将持续稳定在占总人口的31%左右。

根据我国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主要以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主及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进行比较,具体描述了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长数量、城乡构成等因素,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以下特点:

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

按照国际惯例,通常把老龄人口(65岁以上)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的国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规模巨大,到2000年已经超过8700万,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老年人口一直呈递增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3.3亿。

2.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平衡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比较显著,各区域人口老龄化发展程度不平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2000年我国各地区的老年系数如下图表:

就像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差别一样,老龄化差别也很大,基本上是由东向西区域梯次型的发展状况,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明显快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按照7%的标准,全国进入老龄化的地区共有12个,按老龄化程度的排列如下: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天津、山东、重庆、辽宁、安徽、四川、湖南、广西,另外由上表可见,河南、河北两省已经到7%的临界值,也即将进入老龄化地区的行列。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已有半数进入老龄化地区行列,上海是1979年进入到老龄化社会的,是我国最早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比全国老龄化提前了20年。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的地区除了我国的四个直辖市外,

其他都是浙江、江苏、山东等一些中东部的发达地区(四川除外);而我国西部的多数省份,如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等,人口结构仍处在较为年轻的状态。根据人口学专家预测,最晚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该城市到2012年才能进入老龄化社会。上海与宁夏两个地区是我国最早和最晚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其跨度长达33年,充分显示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

地区老龄化程度的不平衡在不同程度上也预示着未来人口流动性将有所加剧。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这部分地区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会增大,仅靠本地区劳动力是供应不上的,需要通过劳动力跨地区的流动来减小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通过适度吸引西部地区年轻的劳动力来东部地区进行劳动力补充,严格监控西部地区的老龄化发展速度,以免出现劳动力从不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的速度很快,出现不发达地区老龄化问题比发达地区更严重的现象发生。

3.人口“未富先老”

所谓“未富先老”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且人均GNP、工业化、城市化、社会保障等相关指标低于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的状况。

一方面,按此指标我国在老年系数、人口年龄中位数和老龄化指数上述三个指标值均已达到“先老”的要求,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即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先老”;与世界平均经济水平比较:不论按人均GNP,还是按照PPP计算的人均GDP或人均GNI,我国“未富”的特点异常明显。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主要是出生率逐年下降的结果,这是由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因而形成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结果。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出生率下降三者基本上同步。

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经济承受力较强,能及时有效地建立养老保障制度,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能够从容应对;而世界银行数据公布的2009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我国排在第3位,但由于人口基数非常大,人均GDP、经济发展质量等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据有关专家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老龄化达

到峰值时,人均GDP也只能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10000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400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根据IMF2010年4月21日发布全球人均GDP数据,我国排第99位,人均3677.86美元,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卢森堡、挪威、卡塔尔、瑞士、爱尔兰、荷兰、阿联酋和美国、奥地利,人均GDP在104511.86—45989.22美元之间,高于我国人均GDP十几、二十倍;同期发展中国家中的阿根廷第63位,人均GDP为7725.66美元、巴西第61位,人均GDP为8220.36美元;印尼和印度分别排在第118位和第140位,人均GPD为2329.45美元和1030.79美元。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时,老龄化程度却己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呈现了“未富先老” 的特征。老龄化的加速对经济社会都将产生巨大的压力。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转变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虽然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向合理的人口结构发展的必然阶段,但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趋势,有可能超过我国现有的社会经济承载能力,对于目前经济尚不发达的我国来说无疑会带来一系列地影响。

人口老化给家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是消极的,从老龄化发展的趋势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会多于积极的影响,

如果从不同的阶段来看,在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之前,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给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这一阶段积极的影响是大于消极的影响;在此之后至今及至于以后,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而且发展程度的逐步加深,许多积极的也将逐渐转化为消极的,这就会消极的影响大于积极的影响,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的,关联的方式有多种,其中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需要我们利用好人口红利的有利时机,在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注意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走向,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及时调整人口年龄、社会经济等结构,将由此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1.对家庭的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从70年代初在我国开始大力推行以来,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及出生率,这一政策的执行使目前社会主要劳动力的80后独生子女家庭扶养系数有所上升,劳动成本加大许多。抚养系数又称人口扶养比,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老龄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被抚养的人口不断增多,将直接导致抚养系数提高、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加重。在我国,一般以15岁到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为被抚养人口。抚养比指标反映不同人口群体之间的抚养关系,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

我国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龄化后,抚养系数大幅提高,呈现出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由扶养子女为主变为扶养子女与赡养老人并重的现状,每个家庭都是“4-2-1”的模式,抚养一个子女及四个老人,虽然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可以缓解家庭中的一部分负担,但“4-2-1”抚养系数的上升仍很大程度上影响80后劳动力的收入支出。

目前,家庭养老尤其是农村家庭养老仍然是解决老有所养的主要模式。执行计划生育30年来,大部分独生子女已经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之一,未来20年间这一代人将成为家庭收入的主力,需要供给自己的子女及双方的老人,这就意味着家庭收入的减少,赡养老人的能力降低,传统的家庭养老将面临比较严峻的考验。加之,劳动年龄人口可能受到国家政策和企业的改制及产业重组等因

素影响,将下岗失业人数增加,造成部分劳动力对子女及老人的照顾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因儿童人口比重下降幅度大,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幅度小,甚至小于儿童人口比重的幅度,容易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的现象。当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幅度大于儿童人口比重下降幅度的时候,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就会立即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就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劳动力资源不足导致社会生产活动无法有序的正常运转,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固发展。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表现的较明显,劳动力短缺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由于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所造成的。对于我国目前来说,在现阶段劳动力资源还很丰富,在一定时间内我国劳动力资源仍处于过剩状态。但最晚从21世纪中叶开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劳动年龄人口会骤然下降,降至一定程度后会严重影响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2)老年人口增长,医疗保障问题突出

老年人进入65岁之后,由于人体机能老化,免疫功能不断下降,身体健康会不同程度下降,加之老年人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及需要的增加,患病是否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都会成为老年人乃至整体国家的普通关注,特别是城乡老年人,由于城乡老年人无固定经济来源,医疗条件相对落后,“老有所医”部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3)老年人口比重加大,社会保障供求的矛盾加剧

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将需要更多、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但也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的开支,增加了国民收入中消费基金的支出。家庭的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建设至关重要。由于出生率下降,青年劳动力减少,劳动人口年龄结构日趋老龄化,负担社会保障巨额费用的劳动力人口越来越少,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却越来越多,国家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社会保障统计,从1990年至2006年的17年间,我国用于社会保障

方面的支出从150.9亿元增加到6477.4亿元,增长近43倍,养老金、社会福利费用的迅速增长,加重了国家财政的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社会保障费用增长速度将大于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使我国政府感到担忧。

人口老龄化虽然对劳动力产生有长期不利的影响,但也带来了一些积极、有利的影响,广为人知的就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学说的核心思想认为,生育率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也使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中国目前处于“人口红利”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劳动力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投资的收益率较高,而劳动力年龄结构较小,劳动者为养老而进行储蓄又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压低了利息水平,这两者都有利于促进投资的增长。广大的劳动年龄段人口有大规模的市场,促进了进一步的分工细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因此,“人口红利”时期的经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呈现出投资活跃,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局面。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存在的问题

(一)老龄化速度过快、家庭及社会压力加大

1.快于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

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620万人相比较,47年中增长了2.36倍,年均递增2.6%,快于全国人口递增1.6%的一个百分点,占总人口的比重由4.4%提高到7.0%,提高了2.6个百分点,近十年老龄化速度加快,每年递增3.4%,快于全国人口递增1.1%的2倍多,2003中国统计年鉴中的2002年1%人口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调查人口总数的

8.16%,按此比例推算,全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0482万人,比人口普查数增加1671万人,年均递增9个百分点。

从上表可见,65岁以上人口数和人口增长速度都呈现上升趋势,60岁以上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以每年0.3和0.2个百分点的速度进行增长,《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称,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老龄人口的增长量和增长速度均十分惊人。

2.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

据联合国对于人口老龄化的相关预测数据显示,1990年-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时间比较长,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9年(1981年-2000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在2000年已跨入老年型,而世界人口年龄结构跨入老年型要在2010年,我国比世界总体人口年龄结构提前10年进入老年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之快将达到世界之最。

现在我国是9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40年后劳动年龄人口与65岁以上老人比例为2:1。现在只有城市的4000万老人可以享受到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障金,全国13亿人口通过多途径贡献的,其中农民工贡献份额较大,现在城市老年人的养老待遇相对安逸,20多岁工作至50多岁就退休,可以靠社会和子女养,即便如此,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金缺口仍然十分庞大,相当于一年的国民经济总收入。按此预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会给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增长速度较快,老人服务和养老方式面临挑战

空巢家庭是指达到退休年龄身边又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空巢家庭的含义就是老年人身边缺少监护人,而空巢老人则是生活在空巢家庭当中的老人。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199万人,《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714亿,8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899万。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集只提供了65岁的家庭户资料)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20.09%。全国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中,空巢家庭占22.83%,其中,单身老人占11.46%,只有一对老夫妇占11.38%。地区之间的差异悬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空巢家庭户的比例,山东省最高36.05%,其次是浙江省35.12%,均超过1/3,上海29.37%,天津28.20%,江苏27.48%,黑龙江27.21%,辽宁27.08%,山西27.00%,河北25.39%及北京25.00%的比例也超过或达到1/4。因此,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空巢老人的实质问题其实就是老年人的安全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会逐渐衰退,免疫功能也会逐渐下降,行动越发迟缓,依赖性越发提高且心智较脆弱。古话有老小孩儿,小小孩儿的说法,这部分高龄老年人越来越像儿童,不仅需要社会养老,也需要家人的关心和帮助和心理上的慰藉,更需要有子女或亲人在身边。在有社会养老的经济保障前提下,渴望拥有四世同堂、子女在身边的家庭式养老,追求丰富的社区服务。

(三)城乡社会医疗、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

老年人是疾病高发人群,据卫生部调查,老年人发病率比青年人要高出3至4倍,住院率高达2倍,我国老年人因病和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就有几千多万人。2002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参加医疗保险的离退休人员为2474万人,占全部离退休人员的61%,还有39%未参保。我国用于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总额从2000年的347亿元降至2002年的266亿元,人均医疗费从913元降至645元,下降了29.4%,医疗费用在离退休社会保险福利费中所占比重从1995年的15.5%降为2002年的6.9%。农村老年人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医疗条件差、缺医少药、看不起病的现象更为普遍。据卫生部调查,在贫困地区患病未就诊的达72%,应住

院而未住院的高达89%,因病致贫和返贫的达50%。城乡老年人不能得到完全的医疗保障。

农民养老金制度受农民收入增长慢的制约,年青壮丁外出打工,家中缺少劳动力,老年人主要靠传统的家庭式养老,加大了老年人的劳动负担,高龄老人还要谋生。截至2006年底,全国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905个县(市、区、旗)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积累保险基金354亿元,5374万农民参保。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只有3%,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比例为22:1,城乡人均社会保障费的比例为24:1。目前为止,我国农村依然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广大农村缺乏基本的养老和医疗保障,相关制度不完善,全社会的养老和医疗保障覆盖面较低,不能最大限度为老龄化人口提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有力保障。

三、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我国同世界任何国家都一样,想达到相对稳定的人口发展阶段必然需要经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这是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是世界性问题,此问题再给我国带来诸多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机遇和挑战。如何解决好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问题的重点,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老龄化的宝贵经验,找出适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解决之道。

(一)多措并举调整年龄结构,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稳步前进

1.延长高科技人才的退休年龄

为了减轻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对老年人抚养比的上升和在21世纪20年代可能出现的劳动力资源的不足,以及退休金大幅度上升的压力,在维持计划生育预定人口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可通过提高部分科技人才劳动年龄上限来调整年龄结构,使劳动年龄人口比与老年抚养比达到一个理想平衡,缓解“4-2-1”家庭模式带来的扶养、赡养双重负担的压力,使劳动年龄人口的子女及父母可以在经济条件较好的环境下受教育,享晚年。

我国20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生产力水平和人口预期寿命确定的以59岁为劳

动上限,我国人口平均寿命1950年还不到40岁,到2000年达到70岁,2009年已经达到73岁,这个标准对现在人口预期寿命73岁来讲显然有些偏低。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使老年人口的年龄跨度加大,根据人口生理年龄和实际工作年龄的延长,老年人口的实际劳动能力也可以有所延长。

另外,按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来看,一个高科技人才以全部一次通过为例,8岁上学,本科毕业24岁,硕士毕业27岁,博士毕业最小也要29岁,如果为男性,则该人才为社会服务的时间为31年,如果为女性,则该人才为社会服务的时间仅为26年,国家培养时间就为21年,而该人才为社会服务的时间相对国家培养时间较短,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可以适当按阶段性人口年龄结构调整劳动上限年龄,试想如果从2030年起用10年时间逐步把劳动年龄上限提高到64岁,与目前发达国家水平持平,到2040年左右,能够大大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仅可以降低老年抚养系数,而且还可以做到科技人才服务效能最大化,以达到现在发达国家的水平。

另外,提高劳动年龄上限能够控制劳动力减少,降低因劳动力资源不足而影响社会生产力发生的频次,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政府用于老年人社会养老金和福利的支出,降低抚养系数相关老龄化指标。

因此,延长退休年龄对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均十分有利,在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过快的阶段也完全可行。

2.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辩证地说,任何国家、任何一项政策和标准也不应该一成不变,政策或标准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客观的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快速老龄化的催长剂。生育率不是越低越好,如果生育率达到负增长,人均GDP可能会有所增长,但劳动力人口会大幅减少,扶养系数也会大幅度增加,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没有促进作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现行条例可以增加劳动力人口所占比重,提高生产率,加快经济发展,更能够达到缓解人口老龄化速度的目的。

完善计划生育政策会使出生率有所提高,可为小部分初入老龄化门槛的老年

人提供家庭就业机会,负担起照顾子孙的责任。一方面,可以解决因小孩子无人照顾而聘请劳动力年龄人口,而增加抚养系数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老龄化人口中的低龄老年人口发挥其人力资源,充分体现余热价值。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力度越大,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就越快,所以,在老龄化速度过快的中国,应该多途径、多举措的调整年龄结构,以改善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

(二)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缓解政府与家庭的养老压力

建立社会老年服务平台,社区养老既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补充了家庭结构变化后单纯由家庭养老的不足。政府在给予提供场所、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优惠政策的同时应该鼓励社会个体的参与,创办多一些适合城市、农村乡情的非营利性的养老院、托老院、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医疗保健中心等服务机构,推动政府“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学乐、老有所学”的方针政策,使大多数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养、医、乐、学”,动员初入老龄化群体的低龄老人参加到社区助老活动中,为群体中的高龄老人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帮助,发挥老有所为的作用。

(三)完善养老、医疗保障机制,建立“一区两制”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

1.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大力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生老病死任何人都无法回避。要根据农村养老的现状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养老模式要在以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前提下,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为目的,分区、分项、分重点地实行,最终达到100%覆盖。在资金筹措方面,要本着“三点”的原则,即“财政补点、集体出点、个人交点”去筹集保险基金。同时针对不同的人群,要制定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险交费方法和支付方法,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将单一、传统的家庭养老赡养方式向多元的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并举的共同赡养方式转变,最终达到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社会养老保险服务最大化的价值。

(2)扩大城乡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是老年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城市中无固定经济来源、无居所等困难户,要采取灵活多样的保险形式,吸纳特殊群体到养老保障队伍中来,提倡个人帐户企业化的缴费方式,以提高社会养老的社会化程度,让其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另外,应该建立城乡“一区两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在省份地区中,区分城镇养老和乡镇养老,针对小城镇职工有居住场所、工资收入、具有缴纳保险金的能力等个性特点及小城镇企业发展的不稳定性,实行低缴费率、低待遇水平、工龄可以累计计算等机动性调控的小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制定统一性规范化政策,逐步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特别是要适应“一区两制”新形势的要求,对薄弱环节要加以推进,积极推进乡镇个体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最大限度地确保65岁以上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为老年人口的生活保障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撑。

2.改革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国人口的3.2倍,伤残率是全国人口的3.6倍,且60岁以上老人余寿中平均有67%左右的老年人是处在带病生存的状态。这种现状要求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应该尽快将老年护理服务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障中。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主要属性决定其医疗保障制度的公益性和福利性,对于空巢家庭中的特殊群体应在医疗政策方面给予相应优待,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加强政府在其完善中的重大作用,加大医疗保险方面的财政投入,加快医疗体制的创新,加强医疗保障制度的管理,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增加针对空巢老人特殊群体的补充条款,不断改革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构建适合和谐社会要求的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

参 考 文 献

[1]、 雷云鹏.2009.我国人口现状及老龄化问题的影响.当代学术论坛.(11)

[2]、 杜鹏,杨慧.2006.“未富先老”是现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人口研究

[3] 、2010.《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4] 、杨艳,杨文选.2007.从人口老龄化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的生育政策[A].经济研究导刊. (10)

[5]、于学军.1995.中国人口老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J].人口研究.(7)

[6]、项曼君,孟琛,汤哲.1998.从我国老年人医疗保健现状谈老有所医.人口研究.8(5)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摘 要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想要达到相对稳定的人口发展必然要经历人口老龄化这一阶段,这是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如何解决好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需要亟待探讨的重点问题,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吸取、借鉴其他国家在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的经验,找出适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解决之道。

本文主要分三部分,首先简要概括了人口老龄化界定的相关概念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其次,对通过相关数据阐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对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现状的政策及其具体措施和思路。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未富先老 一区两制

目 录

一、人口老龄化基本概念 .............................................................................................. 3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 .............................................................................................. 3

1.老年系数 .................................................................................................................... 3

2.人口年龄中位数 ........................................................................................................ 3

3.老龄化指数 ................................................................................................................ 4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特点 .............................................................................. 4

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 ................................................................ 4

2.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平衡 ............................................................................ 5

3.人口“未富先老” .................................................................................................... 6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 7

1.对家庭的影响 ............................................................................................................ 8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9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存在的问题 ........................................................................ 10

(一)老龄化速度过快、家庭及社会压力加大 ........................................................ 10

1.快于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 ......................................................................................... 10

2.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 ................................................................................................. 11

(二)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增长速度较快,老人服务和养老方式面临挑战 ........ 12

(三)城乡社会医疗、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 ............................................................ 12

三、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 13

(一)多措并举调整年龄结构,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稳

步前进 ............................................................................................................................ 13

1.延长高科技人才的退休年龄 .................................................................................. 13

2.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 14

(二)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缓解政府与

家庭的养老压力 ............................................................................................................ 15

(三)完善养老、医疗保障机制,建立“一区两制”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

和谐 ................................................................................................................................ 15

1.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15

2.改革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 16

参考文献: .................................................................................................................... 17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基本概念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

“人口老龄化”一词,来源于英语Ageing of Population,有人译为人口老化,大多数人认为用人口老龄化比用人口老化更能表达本意,老龄化包括人类个体老龄化也包括人口(或群体)老龄化。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反映人口老龄化的指标有:老年系数(60岁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人口年龄中位数、少儿人口比例、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例等。一是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包括老年系数(老年人口比例)、人口年龄中位数、老少比等。二是反映人口老龄化速度的指标,主要是指某一时期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或程度。三是扶养比指标,实际上就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从而反映社会负担的相对程度。从最严格的科学定义来说,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全部人口中比例增加的过程。

1.老年系数

老年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例,是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的一种表现,具体指60岁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按照美国人口普查局1971年出版的《人口学方法与资料》提出的划分标准,65岁为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当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5%以下的人口为年轻型人口,10%以上的人口是老年型人口,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成年型人口。在实际使用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指标是联合国的划分方法,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7%以上的为老年型人口,在发展中国家中,多采用60岁为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当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10%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这一比例的变动也常被用作衡量人口老龄化或者年轻化的重要指标,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就是以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动为基础的。

2.人口年龄中位数

人口年龄中位数,简称中位数,即将一个国家的人口总数按年龄排列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部分,一半人口在年龄中位数以上,一半人口在年龄中位数以下,年

龄中位数的上升或下降可以清楚地反映这个国家人口总数中年龄较长的人口所占比例的变动情况,它是度量人口年龄结构的常用指标,也是度量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指标之一。

人口年龄中位数升高,则一般为人口老龄化;反之,人口年龄中位数降低,则一般为人口年轻化。按照《人口学方法与资料》的划分方法,年龄中位数低于20岁为年轻型人口,在30岁以上是老年型人口,介于两者之间是成年型人口。

3.老龄化指数

老龄化指数,又称为老少比,是指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与0-14岁少儿人口数的比例,在以60岁为老年人口年龄起点的情况下,老少比等于60岁及以上人口数除以0-14岁少儿人口数的百分比,老少比低于15%的人口为年轻型人口,高于30%的人口为老年型人口,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成年型人口。

按以上标准我国早在2000就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此外,人口年龄中位数增加,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指数增长等都是表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特点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这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得出的沉重结论。其中报告指出,21世纪中国人口老化趋势分成三个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的第一阶段,是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阶段,期间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3.28%,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第二阶段(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增加620万老年人口,2050年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

第三阶段的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龄人口达到巅峰的4亿3700万,约为少儿人口的两倍,老龄人口将持续稳定在占总人口的31%左右。

根据我国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主要以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主及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进行比较,具体描述了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长数量、城乡构成等因素,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以下特点:

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

按照国际惯例,通常把老龄人口(65岁以上)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的国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规模巨大,到2000年已经超过8700万,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老年人口一直呈递增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3.3亿。

2.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平衡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比较显著,各区域人口老龄化发展程度不平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2000年我国各地区的老年系数如下图表:

就像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差别一样,老龄化差别也很大,基本上是由东向西区域梯次型的发展状况,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明显快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按照7%的标准,全国进入老龄化的地区共有12个,按老龄化程度的排列如下: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天津、山东、重庆、辽宁、安徽、四川、湖南、广西,另外由上表可见,河南、河北两省已经到7%的临界值,也即将进入老龄化地区的行列。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已有半数进入老龄化地区行列,上海是1979年进入到老龄化社会的,是我国最早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比全国老龄化提前了20年。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的地区除了我国的四个直辖市外,

其他都是浙江、江苏、山东等一些中东部的发达地区(四川除外);而我国西部的多数省份,如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等,人口结构仍处在较为年轻的状态。根据人口学专家预测,最晚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该城市到2012年才能进入老龄化社会。上海与宁夏两个地区是我国最早和最晚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其跨度长达33年,充分显示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

地区老龄化程度的不平衡在不同程度上也预示着未来人口流动性将有所加剧。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这部分地区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会增大,仅靠本地区劳动力是供应不上的,需要通过劳动力跨地区的流动来减小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通过适度吸引西部地区年轻的劳动力来东部地区进行劳动力补充,严格监控西部地区的老龄化发展速度,以免出现劳动力从不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的速度很快,出现不发达地区老龄化问题比发达地区更严重的现象发生。

3.人口“未富先老”

所谓“未富先老”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且人均GNP、工业化、城市化、社会保障等相关指标低于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的状况。

一方面,按此指标我国在老年系数、人口年龄中位数和老龄化指数上述三个指标值均已达到“先老”的要求,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即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先老”;与世界平均经济水平比较:不论按人均GNP,还是按照PPP计算的人均GDP或人均GNI,我国“未富”的特点异常明显。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主要是出生率逐年下降的结果,这是由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因而形成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结果。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出生率下降三者基本上同步。

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经济承受力较强,能及时有效地建立养老保障制度,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能够从容应对;而世界银行数据公布的2009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我国排在第3位,但由于人口基数非常大,人均GDP、经济发展质量等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据有关专家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老龄化达

到峰值时,人均GDP也只能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10000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400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根据IMF2010年4月21日发布全球人均GDP数据,我国排第99位,人均3677.86美元,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卢森堡、挪威、卡塔尔、瑞士、爱尔兰、荷兰、阿联酋和美国、奥地利,人均GDP在104511.86—45989.22美元之间,高于我国人均GDP十几、二十倍;同期发展中国家中的阿根廷第63位,人均GDP为7725.66美元、巴西第61位,人均GDP为8220.36美元;印尼和印度分别排在第118位和第140位,人均GPD为2329.45美元和1030.79美元。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时,老龄化程度却己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呈现了“未富先老” 的特征。老龄化的加速对经济社会都将产生巨大的压力。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转变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虽然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向合理的人口结构发展的必然阶段,但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趋势,有可能超过我国现有的社会经济承载能力,对于目前经济尚不发达的我国来说无疑会带来一系列地影响。

人口老化给家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是消极的,从老龄化发展的趋势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会多于积极的影响,

如果从不同的阶段来看,在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之前,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给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这一阶段积极的影响是大于消极的影响;在此之后至今及至于以后,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而且发展程度的逐步加深,许多积极的也将逐渐转化为消极的,这就会消极的影响大于积极的影响,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的,关联的方式有多种,其中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需要我们利用好人口红利的有利时机,在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注意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走向,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及时调整人口年龄、社会经济等结构,将由此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1.对家庭的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从70年代初在我国开始大力推行以来,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及出生率,这一政策的执行使目前社会主要劳动力的80后独生子女家庭扶养系数有所上升,劳动成本加大许多。抚养系数又称人口扶养比,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老龄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被抚养的人口不断增多,将直接导致抚养系数提高、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加重。在我国,一般以15岁到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为被抚养人口。抚养比指标反映不同人口群体之间的抚养关系,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

我国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龄化后,抚养系数大幅提高,呈现出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由扶养子女为主变为扶养子女与赡养老人并重的现状,每个家庭都是“4-2-1”的模式,抚养一个子女及四个老人,虽然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可以缓解家庭中的一部分负担,但“4-2-1”抚养系数的上升仍很大程度上影响80后劳动力的收入支出。

目前,家庭养老尤其是农村家庭养老仍然是解决老有所养的主要模式。执行计划生育30年来,大部分独生子女已经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之一,未来20年间这一代人将成为家庭收入的主力,需要供给自己的子女及双方的老人,这就意味着家庭收入的减少,赡养老人的能力降低,传统的家庭养老将面临比较严峻的考验。加之,劳动年龄人口可能受到国家政策和企业的改制及产业重组等因

素影响,将下岗失业人数增加,造成部分劳动力对子女及老人的照顾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因儿童人口比重下降幅度大,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幅度小,甚至小于儿童人口比重的幅度,容易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的现象。当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幅度大于儿童人口比重下降幅度的时候,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就会立即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就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劳动力资源不足导致社会生产活动无法有序的正常运转,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固发展。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表现的较明显,劳动力短缺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由于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所造成的。对于我国目前来说,在现阶段劳动力资源还很丰富,在一定时间内我国劳动力资源仍处于过剩状态。但最晚从21世纪中叶开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劳动年龄人口会骤然下降,降至一定程度后会严重影响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2)老年人口增长,医疗保障问题突出

老年人进入65岁之后,由于人体机能老化,免疫功能不断下降,身体健康会不同程度下降,加之老年人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及需要的增加,患病是否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都会成为老年人乃至整体国家的普通关注,特别是城乡老年人,由于城乡老年人无固定经济来源,医疗条件相对落后,“老有所医”部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3)老年人口比重加大,社会保障供求的矛盾加剧

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将需要更多、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但也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的开支,增加了国民收入中消费基金的支出。家庭的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建设至关重要。由于出生率下降,青年劳动力减少,劳动人口年龄结构日趋老龄化,负担社会保障巨额费用的劳动力人口越来越少,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却越来越多,国家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社会保障统计,从1990年至2006年的17年间,我国用于社会保障

方面的支出从150.9亿元增加到6477.4亿元,增长近43倍,养老金、社会福利费用的迅速增长,加重了国家财政的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社会保障费用增长速度将大于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使我国政府感到担忧。

人口老龄化虽然对劳动力产生有长期不利的影响,但也带来了一些积极、有利的影响,广为人知的就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学说的核心思想认为,生育率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也使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中国目前处于“人口红利”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劳动力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投资的收益率较高,而劳动力年龄结构较小,劳动者为养老而进行储蓄又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压低了利息水平,这两者都有利于促进投资的增长。广大的劳动年龄段人口有大规模的市场,促进了进一步的分工细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因此,“人口红利”时期的经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呈现出投资活跃,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局面。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存在的问题

(一)老龄化速度过快、家庭及社会压力加大

1.快于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

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620万人相比较,47年中增长了2.36倍,年均递增2.6%,快于全国人口递增1.6%的一个百分点,占总人口的比重由4.4%提高到7.0%,提高了2.6个百分点,近十年老龄化速度加快,每年递增3.4%,快于全国人口递增1.1%的2倍多,2003中国统计年鉴中的2002年1%人口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调查人口总数的

8.16%,按此比例推算,全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0482万人,比人口普查数增加1671万人,年均递增9个百分点。

从上表可见,65岁以上人口数和人口增长速度都呈现上升趋势,60岁以上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以每年0.3和0.2个百分点的速度进行增长,《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称,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老龄人口的增长量和增长速度均十分惊人。

2.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

据联合国对于人口老龄化的相关预测数据显示,1990年-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时间比较长,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9年(1981年-2000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在2000年已跨入老年型,而世界人口年龄结构跨入老年型要在2010年,我国比世界总体人口年龄结构提前10年进入老年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之快将达到世界之最。

现在我国是9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40年后劳动年龄人口与65岁以上老人比例为2:1。现在只有城市的4000万老人可以享受到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障金,全国13亿人口通过多途径贡献的,其中农民工贡献份额较大,现在城市老年人的养老待遇相对安逸,20多岁工作至50多岁就退休,可以靠社会和子女养,即便如此,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金缺口仍然十分庞大,相当于一年的国民经济总收入。按此预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会给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增长速度较快,老人服务和养老方式面临挑战

空巢家庭是指达到退休年龄身边又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空巢家庭的含义就是老年人身边缺少监护人,而空巢老人则是生活在空巢家庭当中的老人。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199万人,《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714亿,8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899万。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集只提供了65岁的家庭户资料)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20.09%。全国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中,空巢家庭占22.83%,其中,单身老人占11.46%,只有一对老夫妇占11.38%。地区之间的差异悬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空巢家庭户的比例,山东省最高36.05%,其次是浙江省35.12%,均超过1/3,上海29.37%,天津28.20%,江苏27.48%,黑龙江27.21%,辽宁27.08%,山西27.00%,河北25.39%及北京25.00%的比例也超过或达到1/4。因此,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空巢老人的实质问题其实就是老年人的安全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会逐渐衰退,免疫功能也会逐渐下降,行动越发迟缓,依赖性越发提高且心智较脆弱。古话有老小孩儿,小小孩儿的说法,这部分高龄老年人越来越像儿童,不仅需要社会养老,也需要家人的关心和帮助和心理上的慰藉,更需要有子女或亲人在身边。在有社会养老的经济保障前提下,渴望拥有四世同堂、子女在身边的家庭式养老,追求丰富的社区服务。

(三)城乡社会医疗、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

老年人是疾病高发人群,据卫生部调查,老年人发病率比青年人要高出3至4倍,住院率高达2倍,我国老年人因病和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就有几千多万人。2002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参加医疗保险的离退休人员为2474万人,占全部离退休人员的61%,还有39%未参保。我国用于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总额从2000年的347亿元降至2002年的266亿元,人均医疗费从913元降至645元,下降了29.4%,医疗费用在离退休社会保险福利费中所占比重从1995年的15.5%降为2002年的6.9%。农村老年人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医疗条件差、缺医少药、看不起病的现象更为普遍。据卫生部调查,在贫困地区患病未就诊的达72%,应住

院而未住院的高达89%,因病致贫和返贫的达50%。城乡老年人不能得到完全的医疗保障。

农民养老金制度受农民收入增长慢的制约,年青壮丁外出打工,家中缺少劳动力,老年人主要靠传统的家庭式养老,加大了老年人的劳动负担,高龄老人还要谋生。截至2006年底,全国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905个县(市、区、旗)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积累保险基金354亿元,5374万农民参保。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只有3%,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比例为22:1,城乡人均社会保障费的比例为24:1。目前为止,我国农村依然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广大农村缺乏基本的养老和医疗保障,相关制度不完善,全社会的养老和医疗保障覆盖面较低,不能最大限度为老龄化人口提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有力保障。

三、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我国同世界任何国家都一样,想达到相对稳定的人口发展阶段必然需要经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这是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是世界性问题,此问题再给我国带来诸多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机遇和挑战。如何解决好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问题的重点,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老龄化的宝贵经验,找出适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解决之道。

(一)多措并举调整年龄结构,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稳步前进

1.延长高科技人才的退休年龄

为了减轻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对老年人抚养比的上升和在21世纪20年代可能出现的劳动力资源的不足,以及退休金大幅度上升的压力,在维持计划生育预定人口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可通过提高部分科技人才劳动年龄上限来调整年龄结构,使劳动年龄人口比与老年抚养比达到一个理想平衡,缓解“4-2-1”家庭模式带来的扶养、赡养双重负担的压力,使劳动年龄人口的子女及父母可以在经济条件较好的环境下受教育,享晚年。

我国20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生产力水平和人口预期寿命确定的以59岁为劳

动上限,我国人口平均寿命1950年还不到40岁,到2000年达到70岁,2009年已经达到73岁,这个标准对现在人口预期寿命73岁来讲显然有些偏低。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使老年人口的年龄跨度加大,根据人口生理年龄和实际工作年龄的延长,老年人口的实际劳动能力也可以有所延长。

另外,按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来看,一个高科技人才以全部一次通过为例,8岁上学,本科毕业24岁,硕士毕业27岁,博士毕业最小也要29岁,如果为男性,则该人才为社会服务的时间为31年,如果为女性,则该人才为社会服务的时间仅为26年,国家培养时间就为21年,而该人才为社会服务的时间相对国家培养时间较短,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可以适当按阶段性人口年龄结构调整劳动上限年龄,试想如果从2030年起用10年时间逐步把劳动年龄上限提高到64岁,与目前发达国家水平持平,到2040年左右,能够大大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仅可以降低老年抚养系数,而且还可以做到科技人才服务效能最大化,以达到现在发达国家的水平。

另外,提高劳动年龄上限能够控制劳动力减少,降低因劳动力资源不足而影响社会生产力发生的频次,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政府用于老年人社会养老金和福利的支出,降低抚养系数相关老龄化指标。

因此,延长退休年龄对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均十分有利,在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过快的阶段也完全可行。

2.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辩证地说,任何国家、任何一项政策和标准也不应该一成不变,政策或标准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客观的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快速老龄化的催长剂。生育率不是越低越好,如果生育率达到负增长,人均GDP可能会有所增长,但劳动力人口会大幅减少,扶养系数也会大幅度增加,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没有促进作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现行条例可以增加劳动力人口所占比重,提高生产率,加快经济发展,更能够达到缓解人口老龄化速度的目的。

完善计划生育政策会使出生率有所提高,可为小部分初入老龄化门槛的老年

人提供家庭就业机会,负担起照顾子孙的责任。一方面,可以解决因小孩子无人照顾而聘请劳动力年龄人口,而增加抚养系数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老龄化人口中的低龄老年人口发挥其人力资源,充分体现余热价值。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力度越大,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就越快,所以,在老龄化速度过快的中国,应该多途径、多举措的调整年龄结构,以改善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

(二)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缓解政府与家庭的养老压力

建立社会老年服务平台,社区养老既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补充了家庭结构变化后单纯由家庭养老的不足。政府在给予提供场所、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优惠政策的同时应该鼓励社会个体的参与,创办多一些适合城市、农村乡情的非营利性的养老院、托老院、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医疗保健中心等服务机构,推动政府“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学乐、老有所学”的方针政策,使大多数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养、医、乐、学”,动员初入老龄化群体的低龄老人参加到社区助老活动中,为群体中的高龄老人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帮助,发挥老有所为的作用。

(三)完善养老、医疗保障机制,建立“一区两制”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

1.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大力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生老病死任何人都无法回避。要根据农村养老的现状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养老模式要在以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前提下,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为目的,分区、分项、分重点地实行,最终达到100%覆盖。在资金筹措方面,要本着“三点”的原则,即“财政补点、集体出点、个人交点”去筹集保险基金。同时针对不同的人群,要制定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险交费方法和支付方法,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将单一、传统的家庭养老赡养方式向多元的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并举的共同赡养方式转变,最终达到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社会养老保险服务最大化的价值。

(2)扩大城乡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是老年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城市中无固定经济来源、无居所等困难户,要采取灵活多样的保险形式,吸纳特殊群体到养老保障队伍中来,提倡个人帐户企业化的缴费方式,以提高社会养老的社会化程度,让其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另外,应该建立城乡“一区两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在省份地区中,区分城镇养老和乡镇养老,针对小城镇职工有居住场所、工资收入、具有缴纳保险金的能力等个性特点及小城镇企业发展的不稳定性,实行低缴费率、低待遇水平、工龄可以累计计算等机动性调控的小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制定统一性规范化政策,逐步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特别是要适应“一区两制”新形势的要求,对薄弱环节要加以推进,积极推进乡镇个体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最大限度地确保65岁以上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为老年人口的生活保障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撑。

2.改革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国人口的3.2倍,伤残率是全国人口的3.6倍,且60岁以上老人余寿中平均有67%左右的老年人是处在带病生存的状态。这种现状要求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应该尽快将老年护理服务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障中。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主要属性决定其医疗保障制度的公益性和福利性,对于空巢家庭中的特殊群体应在医疗政策方面给予相应优待,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加强政府在其完善中的重大作用,加大医疗保险方面的财政投入,加快医疗体制的创新,加强医疗保障制度的管理,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增加针对空巢老人特殊群体的补充条款,不断改革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构建适合和谐社会要求的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

参 考 文 献

[1]、 雷云鹏.2009.我国人口现状及老龄化问题的影响.当代学术论坛.(11)

[2]、 杜鹏,杨慧.2006.“未富先老”是现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人口研究

[3] 、2010.《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4] 、杨艳,杨文选.2007.从人口老龄化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的生育政策[A].经济研究导刊. (10)

[5]、于学军.1995.中国人口老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J].人口研究.(7)

[6]、项曼君,孟琛,汤哲.1998.从我国老年人医疗保健现状谈老有所医.人口研究.8(5)


相关内容

  • 对当前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的思考
  • 经济金融观察 对当前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的思考 倪和琳 摘 要:我国贸易顺差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利有弊,必须合理解决贸易顺差问题,扬长避短,使我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健康. 稳定发展. 关键词:贸易顺差原因对策入世以来,我国外贸顺差持续增加,2005年达到了创记录的1018.8亿美元,2006年达1774 ...

  • 密立根油滴实验方法的比较
  • 第29卷第3期 V01.29 No.3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l JoumalofClmn舻hun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 20lO年6月 Jun.2010 密立根油滴实验方法的比较 曹丽萍,杜淅霞,郑 (喀什师范学院物理系,新疆喀什 菲 [摘要]密立根 ...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测试题
  • 第1章 有理数复习资料 一 一.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掌握数的分类,理解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五个重要概念. 2.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3. 养成"言必有据.做必有理.答必正确"的良 ...

  • 高星级酒店客房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 浅析酒店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对客服务专业程度不够 客房管理中对客服务专业程度的高低,是客人最敏锐.印象也最深刻的话题.客房对客服务专业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酒店的服务水平,是酒店服务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志.因此,客房部对客服务专业程度就要体现客房产品的价值,让客人入住酒店客房时感到&quo ...

  • 计生2011年年度工作总结
  • 计生2011年年度工作总结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我在镇计生办的正确指导下,在社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同事们的配合和帮助下紧紧围绕着镇计生班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任务,认真学习和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人为本抓重点,规范管理,以宣传教育为主 ...

  •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
  • 近年来,由于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占用了农民群众的大部分土地,农村涌现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合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非农劳动力的比重,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近日,笔者对xx特区xx乡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进 ...

  • 2016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
  • 2016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 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前景堪忧--关于对XX乡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近年来,由于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占用了农民群众的大部分土地,农村涌现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合理利用农村剩余 ...

  • 我国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研究综述
  • 我国城市用地扩展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扩展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城市用地扩展研究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城市用地扩展的动力机制.扩展模式.扩展特征,研究技术以及扩展影响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城市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区域性及等级性,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区 ...

  • 浅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 浅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摘要]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开始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世界性难题.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