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葡萄沟教学反思

10 《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是一篇介绍我们祖国一个美丽地方的文章,此篇文字优美,图文并茂。文中先整体介绍了葡萄沟的特点,然后从葡萄的枝叶、葡萄、老乡、阴房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读过之后,令人陶醉,令人向往,是一篇符合儿童心理的游记式的文章。为此,在教学此篇文章时,我采用了 “导——游——读——说”式的情境教学,通过牵引、点拨,让学生带着向往祖国秀丽山河的激情进入情境,自由游历文中,积极主动学习课文。

一、猜谜导入,激趣揭题

上课伊始,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谜语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节目之一,以谜语开场引入“葡萄沟”,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趣味识字。

识字教学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而识字教学又是相对比较枯燥的。为了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本节课,我采用了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方式,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接着采用“表演动作识字、编字谜猜字谜识字、摘葡萄识字”等多种识字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最后,我还设计了“小小书法家”这一具有挑战性的环节,指导学生写字,在优美的古筝曲伴奏下,学生享受着写字的乐趣,尽情展示着自己的书写才能。

三、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1、创设旅游的情境。伴随着一曲具有新疆风情的音乐,我利用动画课件,为学生“请”来了一位美丽的新疆姑娘作导游,让学生一边欣赏课件展示的与课文革内容相关的美丽图片,一边听导游深情的讲述,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同学们仿佛真的来到美丽、神奇的葡萄沟,见到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触摸到那一串串沉甸甸的“五光十色”的葡萄,吃够了热情的维吾尔老乡摘下的最甜的葡萄,还走进山坡上的阴房,随意地品尝那些已经变成和正在变成的葡萄干„„当学生完全被陶醉时,我不失时机地与学生交谈: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学生脱口而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体会一下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有的学生用自豪的语气读,有的学生读出了赞美的语气,还有的读出了兴奋的语气。学生有了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并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2、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葡萄沟好的句子,通过读来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表达喜爱、赞美之情。并通过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当小导游,把自己体会到的说给小伙伴听,也可以把相关的句子美美的读给小伙伴听。学生能能自己选择旅游地点,把体会复述出

来,还能得到小伙伴的掌声,老师的鼓励,学生的表达热情增加。这也是自我尝试、自我感悟的过程。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在探究的乐趣中又持续不断地激发学习动机。实际上,这是一个自由朗读的过程,学生游历于文中自读、自悟。

三、重视文本,开发课程资源。课文有两幅插图。在教学中,我能重视对文章插图的充分利用,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或是理解关键词。如第一幅插图画的是新疆姑娘、小伙子摘完葡萄,满载而归的画面。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观察框里的葡萄和人们的表情,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从而体会葡萄沟的葡萄大丰收,人们喜悦的心情;又如第二幅插图则是老乡招待客人的画面,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热情的老乡对客人说的话和客人品尝过葡萄后发自内心的赞叹。虽是模拟情境,同学们却十分投入、认真,合作得非常默契,仿佛身临其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角色”,此时,他们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了,因为他们已经“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自己与角色同一”了。其中还穿插朗读训练和德育的渗透,浑然一体。

四、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能过比较、指导朗读、背诵等方式,鼓励学生积累运用。如给“五光十色”换一个词、用“热情好客”来夸夸老乡、照样子说出类似“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这样的词等,这些环节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挖掘文本资源,拓宽写话训练。新疆的葡萄又多又美,收下的葡萄除了吃,制作葡萄干,还有一大部分要运到城市去卖。教学中我抓住这一内容,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美羊羊邀请咱们班的小朋友一起为热情好客的老乡设计一则广告,帮助他们宣传五光十色的葡萄,希望能在城市里买个好价钱。由于之前刚学过《卡罗尔和他的小猫》,孩子们对写广告有兴趣,因此能比较有创意地为老乡设计有关葡萄的广告。孩子们在评选“最佳广告设计师”的活动中用心地写下自己设计的广告。“巧用文本,有效练笔”这一课题的教学模式得到充分体现。

不过,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教学密度太大,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最后的两个教学环节,如写字指导不够细,拓展练习“为老乡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本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由于时间不够,学生写好的广告没有更多的时间展示。

总之,每个孩子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充满着想象和童趣。在语文课堂上,需要老师用她丰富无比的情趣、点到即来的才识、娓娓动听的语言去点燃他们内心世界情感的火苗;她能为学生精心设置情境,在窄小的教室里构筑一个个想象的王国,带领学生插上翅膀,飞出课堂,“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语)而语文老师就是他们探索路上的导航者,在语文的世界里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

10 《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是一篇介绍我们祖国一个美丽地方的文章,此篇文字优美,图文并茂。文中先整体介绍了葡萄沟的特点,然后从葡萄的枝叶、葡萄、老乡、阴房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读过之后,令人陶醉,令人向往,是一篇符合儿童心理的游记式的文章。为此,在教学此篇文章时,我采用了 “导——游——读——说”式的情境教学,通过牵引、点拨,让学生带着向往祖国秀丽山河的激情进入情境,自由游历文中,积极主动学习课文。

一、猜谜导入,激趣揭题

上课伊始,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谜语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节目之一,以谜语开场引入“葡萄沟”,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趣味识字。

识字教学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而识字教学又是相对比较枯燥的。为了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本节课,我采用了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方式,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接着采用“表演动作识字、编字谜猜字谜识字、摘葡萄识字”等多种识字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最后,我还设计了“小小书法家”这一具有挑战性的环节,指导学生写字,在优美的古筝曲伴奏下,学生享受着写字的乐趣,尽情展示着自己的书写才能。

三、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1、创设旅游的情境。伴随着一曲具有新疆风情的音乐,我利用动画课件,为学生“请”来了一位美丽的新疆姑娘作导游,让学生一边欣赏课件展示的与课文革内容相关的美丽图片,一边听导游深情的讲述,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同学们仿佛真的来到美丽、神奇的葡萄沟,见到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触摸到那一串串沉甸甸的“五光十色”的葡萄,吃够了热情的维吾尔老乡摘下的最甜的葡萄,还走进山坡上的阴房,随意地品尝那些已经变成和正在变成的葡萄干„„当学生完全被陶醉时,我不失时机地与学生交谈: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学生脱口而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体会一下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有的学生用自豪的语气读,有的学生读出了赞美的语气,还有的读出了兴奋的语气。学生有了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并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2、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葡萄沟好的句子,通过读来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表达喜爱、赞美之情。并通过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当小导游,把自己体会到的说给小伙伴听,也可以把相关的句子美美的读给小伙伴听。学生能能自己选择旅游地点,把体会复述出

来,还能得到小伙伴的掌声,老师的鼓励,学生的表达热情增加。这也是自我尝试、自我感悟的过程。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在探究的乐趣中又持续不断地激发学习动机。实际上,这是一个自由朗读的过程,学生游历于文中自读、自悟。

三、重视文本,开发课程资源。课文有两幅插图。在教学中,我能重视对文章插图的充分利用,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或是理解关键词。如第一幅插图画的是新疆姑娘、小伙子摘完葡萄,满载而归的画面。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观察框里的葡萄和人们的表情,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从而体会葡萄沟的葡萄大丰收,人们喜悦的心情;又如第二幅插图则是老乡招待客人的画面,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热情的老乡对客人说的话和客人品尝过葡萄后发自内心的赞叹。虽是模拟情境,同学们却十分投入、认真,合作得非常默契,仿佛身临其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角色”,此时,他们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了,因为他们已经“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自己与角色同一”了。其中还穿插朗读训练和德育的渗透,浑然一体。

四、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能过比较、指导朗读、背诵等方式,鼓励学生积累运用。如给“五光十色”换一个词、用“热情好客”来夸夸老乡、照样子说出类似“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这样的词等,这些环节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挖掘文本资源,拓宽写话训练。新疆的葡萄又多又美,收下的葡萄除了吃,制作葡萄干,还有一大部分要运到城市去卖。教学中我抓住这一内容,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美羊羊邀请咱们班的小朋友一起为热情好客的老乡设计一则广告,帮助他们宣传五光十色的葡萄,希望能在城市里买个好价钱。由于之前刚学过《卡罗尔和他的小猫》,孩子们对写广告有兴趣,因此能比较有创意地为老乡设计有关葡萄的广告。孩子们在评选“最佳广告设计师”的活动中用心地写下自己设计的广告。“巧用文本,有效练笔”这一课题的教学模式得到充分体现。

不过,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教学密度太大,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最后的两个教学环节,如写字指导不够细,拓展练习“为老乡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本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由于时间不够,学生写好的广告没有更多的时间展示。

总之,每个孩子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充满着想象和童趣。在语文课堂上,需要老师用她丰富无比的情趣、点到即来的才识、娓娓动听的语言去点燃他们内心世界情感的火苗;她能为学生精心设置情境,在窄小的教室里构筑一个个想象的王国,带领学生插上翅膀,飞出课堂,“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语)而语文老师就是他们探索路上的导航者,在语文的世界里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


相关内容

  •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葡萄沟>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组中的一篇文章,这一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点教授: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 ...

  • [最佳路径]教学反思
  • 篇一: <最佳路径>教学反思 <最佳路径>是一篇内容生动,意蕴深远的课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的故事,着重记叙了他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原主"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

  • 葡萄沟教学反思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葡萄沟 作者:权宽浮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 ...

  • 葡萄沟教学反思(第一课时)
  •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教师:蔡永蓉 <葡萄沟>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尤其是葡萄最受人们的喜爱,那里的葡萄干也很有名. 新疆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充满着好奇和向往.对于诸如"葡萄沟在哪里?"," ...

  • 酸的和甜的反思
  •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并积极投入其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葡萄及小动物头饰等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童话世界.使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课前交流时,我们玩"你演我们猜"的游戏.接着又根据几幅图片认识了"猴子""狐狸 ...

  • 最佳路径教学反思
  • <最佳路径>教学反思 城阳中心小学 缪惠珍 <最佳路径>是一篇内容生动.意蕴深远的课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的故事."迪斯尼乐园"对于孩子们的诱惑力是非常大的,因此那些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和漂亮的建筑一定会提高他们的阅 ...

  • 五年级反思
  • <故乡的水墨画>教学反思 <故乡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让我们领略到江南水乡的恬静.自然而不乏快乐的美景.在教授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A .本篇文章语句优美,在教授时,注重了让学生在阅读时,把文章所描写的画面再现在脑海里,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提高 ...

  • "黑面包"实验的教学反思与探究
  • "黑面包"实验的教学反思与探究 陕西省 ( 725800) 摘要 :用实验验证了影响浓硫酸脱水性实验成败的主要因素.笔者发现浓硫酸与所加水的比例,即反应初始放热的多少,黑面包中心温度能否达到140℃左右是实验成败的主因.通过该实验探究与反思,懂得了定性实验中定量同样重要. 关键词 ...

  • 花城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第一课 童谣新唱 教学内容: 1.学唱与欣赏歌曲<落雨大> 2.学唱<海娃变油娃> 3.观看<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落雨天><海娃变油娃>,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并了解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