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学做人:历史学家钱穆的16本书

按:钱穆(1895—1990)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江苏无锡人,汉族,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刘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钱穆居北平八年,授课于燕京大学、北大等名校,并在清华、北师大兼课,与学术界友人时相切磋。抗战军兴,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武汉、华西、齐鲁、四川各大学。撰写《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以激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挚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1949年秋,出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使流亡学生得以弦歌不辍,因办学有成,获香港政府尊崇,于1955年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60年应邀讲学于美国耶鲁大学,获赠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1965年正式卸任新亚书院校长,应聘马来亚大学任教。

1967年10月,钱穆应蒋介石之邀,以归国学人的身份自港返台,筑素书楼于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1968年膺选“中研院”院士。晚年专致于讲学与著述,虽目力日弱仍随时提出新观点,赖夫人诵读整理出版,谦称为《晚学盲言》。

谢世后,家人将其骨灰散入茫茫太湖,以示归家。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读钱穆,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一开始在书店见到先生的《国史大纲》,仅仅是匆匆掠过一眼而已。这几年陆续接触了一些大师的作品,始知何为天高地厚。人生就是做学问,做学问也是在做人生。兜的圈子越大,越会发现自己的狭隘与无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亲近大师就是在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人生。我已经人近中年,越来越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家庭,甚或一个社会,读书与做人其实是一回事。喜欢摆花架子,弄虚作假是不会有出息的。这里,推荐钱穆先生的几本书,与大家分享。

1、《国史大纲》:本书纵论中华传统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之演变发展,兼及中外形势,以求我国家历史之通贯一体,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阐其一脉相承之统系,指陈吾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钱穆先生著述本书于抗战期间,在国家危亡中,读书人以笔为戎,以“历史最完备之国家”为著述之深厚根基,洋洋洒洒近80万言,荡气回肠,以激扬国人之民族精神。

2、《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本书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3、《中国史学名著》:本书为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一作者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照中见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思想和学术的精神与大义。

4、《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1956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开设“中国社会经济史”课程,扼要地讲述了自上古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与财政政策,并涉及农业生产状况、土地赋税制度、工商业与城市发展、货币制度及社会阶级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分析论证了历代财政经济状况与政治、制度、社会、军事、文化乃至法律、宗教等方面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在长时段的视野下描绘出历史演进的宏观趋势。钱穆先生是一代史学大家,造诣精深,涉猎广博,其中经济史是钱穆先生相对涉及较少的领域,本书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遗憾。叶龙先生毕业于新亚书院,曾师从钱穆先生多年,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尽的笔录,并加以整理与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讲稿。全书语言生动可读,讲解深入浅出,使读者得以更加切近地领会钱穆先生对于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

5、《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钱氏以自学成名家,一生为学,兼涉四部,著作等身。《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为其80高龄后对双亲及师友等的回忆文字,情致款款,令人慨叹。与钱氏同事的胡适、汤用彤、孟森、顾颉刚、陈寅恪等现代著名学人,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趣闻,此书亦多有展现。

6、《阳明学述要》:本书原名《王守仁》,初版于1930年。宋明六百年理学,宋代是创始,明代是结束。而王阳明之学尤为明代理学的重镇,理学在他手里达到了顶峰。钱穆先生把王阳明置于理学发展史中加以考察,以精炼的笔法,勾勒王学之大纲与流变,指出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的问题,贡献了独特的“良知”理论。

7、《人生十论》:本书汇集了作者讨论人生问题的三次讲演,一为“人生十论”,一为“人生三步骤”,一为“中国人生哲学”。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征诸当今潮流风气,探论“心”、“我”、“自由”、“命”、“道”等终极问题,而不离人生日常态度,启发读者追溯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源,思考中国人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

8、《中国思想通俗讲话》:这本书意在指出目前中国社会人人习用普遍流行的几许观念与名词——如道理、性命、德行、气运,由此上溯全部中国思想史,由浅入深,即凭众所共知共喻,阐述此诸观念诸名词之内在涵义,并及其流变沿革,并及其相互会通之点,而藉以描述出中国传统思想一大轮廓。

9、《湖上闲思录》:本书为作者1948年徜佯于湖光胜景中闲思遐想的结晶,分别就人类精神和文化领域诸多或具体或抽象的相对命题。如情与欲、理与气、善与恶等作了灵动,细腻而深刻的分析与阐发,从二元对立的视角思索了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全书言浅意深,语重心长,既见出史家的沈潜与细密,又见出哲人的深邃和文学家的灵透与光彩、显示了作者多样的才华。

10、《中国思想史》:本书所述,起自春秋中晚期,下迄现代,共分四十四章,涵括了中国历代主要的思想家及其思想的要点,纲宗粗立,全部中国思想史的主要节目,已在其内。

11、《中国历史研究法》:本书由钱穆先生1961年在香港的8次演讲汇集而成,从通史和文化史的总题及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6个分题言简意赅地论述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大意与方法。实为作者此后30年史学见解之本源所在,变可视为钱穆先生对中国史学大纲要义的简要叙述。

12、《晚学盲言》:本书是作者在86岁时患眼疾以致目盲不能视人、罔论读写的情况下,自己口述,夫人笔记,然后口诵耳听一字一句修改订定。终迄时已92岁高龄,爰题曰《晚学盲言》。全书共90篇,分上、中、下三部,一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次为政治社会人文之部,三为德性行为修养之部。虽篇各一义,而相贯相承,主旨为讨论中西方文化传统之异同。钱先生每一题皆久存于心,博而返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学问至晚年臻于化境。欲了解钱先生学问之最后进境,《晚学盲言》实为入径;欲把握国学之精要,本书也是最好的。

13、《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本书是钱穆先生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力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书中共叙五十一个学术人物的思想,指出汉学家对不天下治乱之用心所在。该书引证广博,考证精深,与梁启超的同名著作各领风骚,并行于世,奠定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基本格局。

14、《中国历史精神》:本书以东大修订奉为底本,改正若干误植文字,版式与分段并另作调整。标点符号之整理,主要在加入私名号、书名号及重点引号,以便利读者阅读。整理排校工作,虽力求慎重,然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希读者不吝指正。《钱穆先生全集:中国历史精神(新校本)(繁体竖排版)》之整理,由胡美琦女士负责。

15、《人生十论》:系钱穆先生所撰人生问题文稿之结集。其论人生,大旨皆从中国旧传统、旧观念阐发,但亦不违背新潮流、新趋势。虽据于史,目的却不在称述古人,而在求古今之会同和合。读者浅求之,可得当前个人立身处世之要;深求之,则可由此进窥古籍,获知中国人所讲一套道理。

16、《孔子传》:本书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所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最大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所谓“学不厌、教不倦”者,而以寻求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无疆、与其教育事业之博大深微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业次之。故本书所采材料亦以《论语》为主。

按:钱穆(1895—1990)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江苏无锡人,汉族,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刘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钱穆居北平八年,授课于燕京大学、北大等名校,并在清华、北师大兼课,与学术界友人时相切磋。抗战军兴,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武汉、华西、齐鲁、四川各大学。撰写《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以激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挚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1949年秋,出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使流亡学生得以弦歌不辍,因办学有成,获香港政府尊崇,于1955年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60年应邀讲学于美国耶鲁大学,获赠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1965年正式卸任新亚书院校长,应聘马来亚大学任教。

1967年10月,钱穆应蒋介石之邀,以归国学人的身份自港返台,筑素书楼于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1968年膺选“中研院”院士。晚年专致于讲学与著述,虽目力日弱仍随时提出新观点,赖夫人诵读整理出版,谦称为《晚学盲言》。

谢世后,家人将其骨灰散入茫茫太湖,以示归家。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读钱穆,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一开始在书店见到先生的《国史大纲》,仅仅是匆匆掠过一眼而已。这几年陆续接触了一些大师的作品,始知何为天高地厚。人生就是做学问,做学问也是在做人生。兜的圈子越大,越会发现自己的狭隘与无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亲近大师就是在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人生。我已经人近中年,越来越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家庭,甚或一个社会,读书与做人其实是一回事。喜欢摆花架子,弄虚作假是不会有出息的。这里,推荐钱穆先生的几本书,与大家分享。

1、《国史大纲》:本书纵论中华传统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之演变发展,兼及中外形势,以求我国家历史之通贯一体,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阐其一脉相承之统系,指陈吾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钱穆先生著述本书于抗战期间,在国家危亡中,读书人以笔为戎,以“历史最完备之国家”为著述之深厚根基,洋洋洒洒近80万言,荡气回肠,以激扬国人之民族精神。

2、《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本书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3、《中国史学名著》:本书为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一作者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照中见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思想和学术的精神与大义。

4、《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1956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开设“中国社会经济史”课程,扼要地讲述了自上古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与财政政策,并涉及农业生产状况、土地赋税制度、工商业与城市发展、货币制度及社会阶级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分析论证了历代财政经济状况与政治、制度、社会、军事、文化乃至法律、宗教等方面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在长时段的视野下描绘出历史演进的宏观趋势。钱穆先生是一代史学大家,造诣精深,涉猎广博,其中经济史是钱穆先生相对涉及较少的领域,本书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遗憾。叶龙先生毕业于新亚书院,曾师从钱穆先生多年,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尽的笔录,并加以整理与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讲稿。全书语言生动可读,讲解深入浅出,使读者得以更加切近地领会钱穆先生对于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

5、《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钱氏以自学成名家,一生为学,兼涉四部,著作等身。《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为其80高龄后对双亲及师友等的回忆文字,情致款款,令人慨叹。与钱氏同事的胡适、汤用彤、孟森、顾颉刚、陈寅恪等现代著名学人,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趣闻,此书亦多有展现。

6、《阳明学述要》:本书原名《王守仁》,初版于1930年。宋明六百年理学,宋代是创始,明代是结束。而王阳明之学尤为明代理学的重镇,理学在他手里达到了顶峰。钱穆先生把王阳明置于理学发展史中加以考察,以精炼的笔法,勾勒王学之大纲与流变,指出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的问题,贡献了独特的“良知”理论。

7、《人生十论》:本书汇集了作者讨论人生问题的三次讲演,一为“人生十论”,一为“人生三步骤”,一为“中国人生哲学”。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征诸当今潮流风气,探论“心”、“我”、“自由”、“命”、“道”等终极问题,而不离人生日常态度,启发读者追溯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源,思考中国人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

8、《中国思想通俗讲话》:这本书意在指出目前中国社会人人习用普遍流行的几许观念与名词——如道理、性命、德行、气运,由此上溯全部中国思想史,由浅入深,即凭众所共知共喻,阐述此诸观念诸名词之内在涵义,并及其流变沿革,并及其相互会通之点,而藉以描述出中国传统思想一大轮廓。

9、《湖上闲思录》:本书为作者1948年徜佯于湖光胜景中闲思遐想的结晶,分别就人类精神和文化领域诸多或具体或抽象的相对命题。如情与欲、理与气、善与恶等作了灵动,细腻而深刻的分析与阐发,从二元对立的视角思索了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全书言浅意深,语重心长,既见出史家的沈潜与细密,又见出哲人的深邃和文学家的灵透与光彩、显示了作者多样的才华。

10、《中国思想史》:本书所述,起自春秋中晚期,下迄现代,共分四十四章,涵括了中国历代主要的思想家及其思想的要点,纲宗粗立,全部中国思想史的主要节目,已在其内。

11、《中国历史研究法》:本书由钱穆先生1961年在香港的8次演讲汇集而成,从通史和文化史的总题及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6个分题言简意赅地论述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大意与方法。实为作者此后30年史学见解之本源所在,变可视为钱穆先生对中国史学大纲要义的简要叙述。

12、《晚学盲言》:本书是作者在86岁时患眼疾以致目盲不能视人、罔论读写的情况下,自己口述,夫人笔记,然后口诵耳听一字一句修改订定。终迄时已92岁高龄,爰题曰《晚学盲言》。全书共90篇,分上、中、下三部,一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次为政治社会人文之部,三为德性行为修养之部。虽篇各一义,而相贯相承,主旨为讨论中西方文化传统之异同。钱先生每一题皆久存于心,博而返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学问至晚年臻于化境。欲了解钱先生学问之最后进境,《晚学盲言》实为入径;欲把握国学之精要,本书也是最好的。

13、《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本书是钱穆先生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力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书中共叙五十一个学术人物的思想,指出汉学家对不天下治乱之用心所在。该书引证广博,考证精深,与梁启超的同名著作各领风骚,并行于世,奠定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基本格局。

14、《中国历史精神》:本书以东大修订奉为底本,改正若干误植文字,版式与分段并另作调整。标点符号之整理,主要在加入私名号、书名号及重点引号,以便利读者阅读。整理排校工作,虽力求慎重,然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希读者不吝指正。《钱穆先生全集:中国历史精神(新校本)(繁体竖排版)》之整理,由胡美琦女士负责。

15、《人生十论》:系钱穆先生所撰人生问题文稿之结集。其论人生,大旨皆从中国旧传统、旧观念阐发,但亦不违背新潮流、新趋势。虽据于史,目的却不在称述古人,而在求古今之会同和合。读者浅求之,可得当前个人立身处世之要;深求之,则可由此进窥古籍,获知中国人所讲一套道理。

16、《孔子传》:本书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所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最大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所谓“学不厌、教不倦”者,而以寻求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无疆、与其教育事业之博大深微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业次之。故本书所采材料亦以《论语》为主。


相关内容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文学 一.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 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 自传和他传(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 表达出对传主 ...

  • 近二十年孟子研究资料综述
  • 近二十年孟子研究资料综述自从<孟子>一书问世以来,经历了各代知识分子推崇,其影响也一天天广 泛和深刻.关于孟子学的研究论著,如夏日繁星,指不胜屈.而焦循<孟子正义> 三十卷. 是古代孟子研究与注疏中集大成的著作. 近代人解孟著作最著名的有康 有为<孟子微>和钱穆& ...

  • 我在台湾寻访国学大师钱穆
  • 曾被贴上"反动文人"标签 我在北京大学读了六年书,天天生活在未名湖畔,竟然不知未名湖这一名字是谁取的.直至这次在台北参观了国学大师钱穆的故居"素书楼",方知未名湖这一名字是钱穆先生取的,对自己的无知感到汗颜――不过,这也难怪,在那个年代,钱穆的名字在大陆是禁忌 ...

  • 国学入门不迷茫:六大名家推荐经典必读书单
  • 梁启超<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士,清光绪举人.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以下为梁先生所列的国学 ...

  • 中国近代三大史学家
  • 一.陈寅恪 一)生平 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学者,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 ...

  • 有关"长远与目前"的写作示例
  • 有关"长远与目前"的写作示例 有关"长远与目前"的写作示例太子头上的 有关"长远与目前"的写作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历史学家钱穆在一道观中看到一位老道士正在清除庭院中一棵枯死的古 ...

  • 中国历史涉猎之部分参考书 (1)
  • 中国历史涉猎的一点参考书: 说明: 中国历史是中国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经典大部分源于历史材料,如<尚书>.<春秋>.<周礼>,<诗经>中也有许多史诗.初唐修撰的<五代史志·经籍志>(即<隋书·经籍志>)已经确立& ...

  • 如何学好历史
  • 如何学好历史? 学历史不只是死记硬背,除了对各种历史大事.人物烂熟于心外,最重要的是要勤于思考.多思考,深入思考,拨开层层迷雾,还原真相,这是其一,也是历史人的本分:其二,关联种种现象,启发新知,发前人所未发,提出自己的见解,接着就是求是,探求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历史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先弄清是怎么一 ...

  • 读书与做人--2014时评(美文)专题阅读(2)
  • 读书与做人--2014时评(美文)专题阅读(2) 读书与做人--2014时评(美文)专题阅读(2)马恩来特色语文工作室 读书与做人 --2014时评(美文)专题阅读(2) 目录 书卷气是最好的气质 (付长芳) 论读书之读好书(周国平) 读书好与把书读好( 曹文轩 ) 读书与做人(钱穆) 不读书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