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生平经历

老子生平经历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开创者。

道家学派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也是无处不在的规律;人只有顺应规律,方能掌握世界的本质。

道家重视人的生命,也喜欢探索养生之道。老子在道家的传说里就是个高寿的老头子,据说活了好几百岁。

甚至有故事说,他的妈妈怀孕72年才生下他,他一出生就已经满脸白胡子了。

另外也有人认为,“老”是老子的姓“李”的变音。《史记》说老子名叫李耳,字聃。聃就是下垂的大耳朵。因此老子又被称为老聃。也有传说老子字伯阳或号伯阳父。

《史记》还说,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当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史官。 老子曾经有位老师叫常枞。一次老师病了,老子去看望他。

常枞张口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在。”“我的牙还在吗?”“没了。”

常枞问老子:“你明白了吗?”

“啊,我明白了,舌头还在,不是因为它柔软吗?牙齿掉了,不是因为它刚硬吗?”

“啊,这就是了,天下事就都在这里面啦!”

老子明白了老师是在用牙齿和舌头的例子告诉自己柔软能胜过刚强的道理。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老子据此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这也是道家学派的思想基础和重要观点。

老子说,人活着时是柔软的,死了才会变得坚硬;草木活着的时候又软又脆,死了才会干枯变硬。天下最柔弱的莫过水,可水却能把最坚强的东西消磨掉。

与惯常的思维方式不同,老子的思想带有强烈的逆向思维的痕迹,他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意思是说万事万物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而柔弱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老子认为,对立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就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的声望传遍了四方。传说中孔子也从遥远的鲁国来向他求教“礼”的问题。

听说孔子前来讨教,年高德重的老子套上车,到郊外远迎。

老子告诫孔子:“制定礼的人,已经连骨头都朽了,只有他们的良言还流传在世上”。

老子孔子知道,“好的商人懂得深藏自己的财富,君子德行高尚而要外表看起来质朴若愚。不骄傲,不贪心,不摆架子,不妄想,做到这些,就足够了。”

孔子对老子的言谈非常钦偑。离开的时候,他对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飞的可以射下来,游的可以钓起来,跑的可以网住。”

“至于龙,我想象不到它乘着风云上天去的情形。现在我见到了老子,大概他就是龙吧。”

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作为万物的本源,一切都有从中化生。

“道”虚无而深厚,在万物之先,自古至今,缥缈而不可名状。万事万物只有符合道,才能够长久。

老子对战乱带来的生灵涂炭深恶痛绝,主张退回到上古时期“小国寡民”的状态,邻里间鸡犬之声相闻,但老死不相往来。

这种政治理想不符合社会实际,自然不可能实现。老子决心离开纷乱的人世,去遥远的地方隐居。他骑着青牛,孤身一人,向西漫游。

老子一路向西,来到函谷关。当时的函谷关是西去途中的重要关口。 但老子已经誉满天下。他到了函谷关时,关尹喜已经等候他多时了。 尹喜很仰慕老子的德行和学问,恭恭敬敬地款待老子,向他请教。

老子见尹喜十分诚恳,就像老朋友一样和他长谈。想不到老子玄奥的理论,尹喜不但听得认真,还有自己的理解。

尹喜知道老子从来没写过东西,现在又要归隐,就恳求他把自己的学说书写下来,留在人间。

老子听从了尹喜的建议,写下了五千余字,简练地讲了“道”与“德”的关系。

写完这些字,老子便放下笔离开了。

老子骑上了青牛,一路向西,从此不知所踪。

流传至后世的《老子》一书,主要就是老子写下的这些内容。因分为“道经”、“德经”两部分,故也称《道德经》,共八十一章。

老子不知所踪,但他的著作和学说却广泛流传开来,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

《老子》是一部简约而广博、深奥而晓畅的书。圣明君主从中看到了治国用兵之道,哲学家从中看到了天道规律,普通信众从中看到了生活的智慧。

老子的学说对其他学派也有重要影响,重权谋的黄老学派,主张实行严弄峻法的法家,放旷的庄子学说,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医学养生,都可以在老子这里找到根源。

老子对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政治、宗教的影响都十分巨大。西汉初期统治者奉行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减轻人民负担,使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而东汉末年,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尊老子为教主,读《道德经》,老子的形象从而也影响了中国道教的发展。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信众广泛,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老子也被尊奉为道教的始祖,中国神话中的“太上老君”,就是以老子为原型的。

老子生平经历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开创者。

道家学派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也是无处不在的规律;人只有顺应规律,方能掌握世界的本质。

道家重视人的生命,也喜欢探索养生之道。老子在道家的传说里就是个高寿的老头子,据说活了好几百岁。

甚至有故事说,他的妈妈怀孕72年才生下他,他一出生就已经满脸白胡子了。

另外也有人认为,“老”是老子的姓“李”的变音。《史记》说老子名叫李耳,字聃。聃就是下垂的大耳朵。因此老子又被称为老聃。也有传说老子字伯阳或号伯阳父。

《史记》还说,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当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史官。 老子曾经有位老师叫常枞。一次老师病了,老子去看望他。

常枞张口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在。”“我的牙还在吗?”“没了。”

常枞问老子:“你明白了吗?”

“啊,我明白了,舌头还在,不是因为它柔软吗?牙齿掉了,不是因为它刚硬吗?”

“啊,这就是了,天下事就都在这里面啦!”

老子明白了老师是在用牙齿和舌头的例子告诉自己柔软能胜过刚强的道理。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老子据此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这也是道家学派的思想基础和重要观点。

老子说,人活着时是柔软的,死了才会变得坚硬;草木活着的时候又软又脆,死了才会干枯变硬。天下最柔弱的莫过水,可水却能把最坚强的东西消磨掉。

与惯常的思维方式不同,老子的思想带有强烈的逆向思维的痕迹,他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意思是说万事万物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而柔弱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老子认为,对立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就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的声望传遍了四方。传说中孔子也从遥远的鲁国来向他求教“礼”的问题。

听说孔子前来讨教,年高德重的老子套上车,到郊外远迎。

老子告诫孔子:“制定礼的人,已经连骨头都朽了,只有他们的良言还流传在世上”。

老子孔子知道,“好的商人懂得深藏自己的财富,君子德行高尚而要外表看起来质朴若愚。不骄傲,不贪心,不摆架子,不妄想,做到这些,就足够了。”

孔子对老子的言谈非常钦偑。离开的时候,他对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飞的可以射下来,游的可以钓起来,跑的可以网住。”

“至于龙,我想象不到它乘着风云上天去的情形。现在我见到了老子,大概他就是龙吧。”

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作为万物的本源,一切都有从中化生。

“道”虚无而深厚,在万物之先,自古至今,缥缈而不可名状。万事万物只有符合道,才能够长久。

老子对战乱带来的生灵涂炭深恶痛绝,主张退回到上古时期“小国寡民”的状态,邻里间鸡犬之声相闻,但老死不相往来。

这种政治理想不符合社会实际,自然不可能实现。老子决心离开纷乱的人世,去遥远的地方隐居。他骑着青牛,孤身一人,向西漫游。

老子一路向西,来到函谷关。当时的函谷关是西去途中的重要关口。 但老子已经誉满天下。他到了函谷关时,关尹喜已经等候他多时了。 尹喜很仰慕老子的德行和学问,恭恭敬敬地款待老子,向他请教。

老子见尹喜十分诚恳,就像老朋友一样和他长谈。想不到老子玄奥的理论,尹喜不但听得认真,还有自己的理解。

尹喜知道老子从来没写过东西,现在又要归隐,就恳求他把自己的学说书写下来,留在人间。

老子听从了尹喜的建议,写下了五千余字,简练地讲了“道”与“德”的关系。

写完这些字,老子便放下笔离开了。

老子骑上了青牛,一路向西,从此不知所踪。

流传至后世的《老子》一书,主要就是老子写下的这些内容。因分为“道经”、“德经”两部分,故也称《道德经》,共八十一章。

老子不知所踪,但他的著作和学说却广泛流传开来,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

《老子》是一部简约而广博、深奥而晓畅的书。圣明君主从中看到了治国用兵之道,哲学家从中看到了天道规律,普通信众从中看到了生活的智慧。

老子的学说对其他学派也有重要影响,重权谋的黄老学派,主张实行严弄峻法的法家,放旷的庄子学说,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医学养生,都可以在老子这里找到根源。

老子对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政治、宗教的影响都十分巨大。西汉初期统治者奉行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减轻人民负担,使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而东汉末年,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尊老子为教主,读《道德经》,老子的形象从而也影响了中国道教的发展。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信众广泛,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老子也被尊奉为道教的始祖,中国神话中的“太上老君”,就是以老子为原型的。


相关内容

  • 浙江省2015年高考传统文化经典复习(二)学生稿
  • 浙江 2015年高考 传统文化经典 复习(二) 三.老子及<道德经> 老子生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 ...

  • 一起来看看小学阶段[古代文学]包含哪些内容?
  •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底蕴,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如何了解并学习好这些古代文学知识呢? 首先读一读下方朝代歌,了解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 <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其次 ...

  • 孔子生平简介
  • 生平 1.孔子(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后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孔丘,字仲尼.鲁国人. 生平 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父叔梁纥,母颜氏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 551)生于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 ).鲁国是周公儿子伯禽的封地,素有礼乐之邦之称 .至春秋末,礼乐仍保持完好.鲁 ...

  • 历史上老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子图片形象分析
  • 历史上老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子图片形象分析 老子是什么样的人 老子生于公元前571,卒于公元前471年,本名李耳,字伯阳,也有人称他老聃,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县人.相传,老子一生下来的时候他的眉毛和胡须就是白的,所以被称作老子.他一生功绩无数,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老子铜像 从他的生平来看,老子 ...

  • 美国教科书这样介绍中国名人
  • 不同的眼睛里自然有不同的天空,但历史,毕竟是无法改变的. 在美国人眼中,中国是什么样子的?中国的古人又是何种面目?从美国的教科书入手,我们或许可以有较为直观的了解. 老子曾和佛祖辩论? 在美国教科书作者秋花・罗・巫婆雪尔的<世界历史>中,讲到孔子时,巫婆雪尔强调孔子出身没落贵族家庭,自幼 ...

  • 老子的养生观点 心静而长生
  • 养生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古人老子就提出养生应从无欲和知足开始,老子讲究心静而得长生,人没有欲望,心就会平静,情绪自然乐观随和.同时<黄帝内经>里也有提出养生要做到起居有常,于是养生学家制定了十二时辰养生法. 老子的养生观点 心静而长生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 ...

  • [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任继愈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
  • 教材名稱:<韓非子> ---韓非子解老喻老兩篇對老學的援引與錯解--- 學習目標: 1"認識韓非子的生平 2"認識法家學說的基本要義 3"認識韓非子對老子的繼承與思想的差異 4"比較<淮南子道應篇>對老子哲學的詮釋與韓非子之不同處. 參 ...

  • 孔门记事:[孔子圣迹图]版本考略
  • 愚雅轩祝您全家幸福.安康 :/ 孔门记事 <孔子圣迹图>版本考略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圣迹图>是一部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也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最早一部连环画. 一.塑造孔子形 ...

  • 原创故事剧本梗概
  • 故事梗概: 大学报志愿的时候,老爸让我去学政治,在很多次的争吵之后,我假装妥协,顺从老爸的意愿报了政治学院,半学期之后我没有跟老爸商量,转到了经济学院,因为我一直渴望在商场上发挥我的才能.后来,因为一份成绩单,老爸知道了我偷偷的转了学院,在争吵时,一气之下打了我一巴掌,这是我长这么大,他第一次打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