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思维方式"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倪志安教授的新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疑难问题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是一部匠心独具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鼎力之作。该书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以“实践思维方式”较系统地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说,我认为其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都十分重大,值得向理论界和广大读者推介。

  一、提出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较为流行的是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一种“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倪教授认为,把“唯物辩证的”理解方式当成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有两个根本缺陷:第一,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误解为旧唯物论的物本主义的唯物,而不是新唯物论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唯物。因为,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在怎样地唯物的问题上,是一种既否定自然(物本)主义(朴素唯物论、机械唯物论)的、又否定人本主义(费尔巴哈的唯物论)的新唯物论,即“新的”、“现代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唯物。第二,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误解为旧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辩证,而不是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辩证。因为,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在怎样地辩证的问题上,是一种既否定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又否定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辩证法,即从实践理解世界发展、特别是人类世界发展问题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按照倪志安教授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理解问题”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第一,以主体的实践为思维的切入点。第二,以主体的实践为思维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第三,以主体实践的内在本性、规律作为理解相关哲学问题的规则、途径和方法。人的实践具有十分丰富、复杂的矛盾本性和规律。它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本然和应然的统一,理想和现实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等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自觉地从实践去思考、把握、理解、评价和解决这些所有的“实践的对立面的统一问题”。

  按照倪志安教授的理解,如果说实践思维方式规定着马克思主义怎样思考相关问题,实践逻辑则规定着马克思主义怎样地思考相关问题。他认为,以往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思维逻辑认为是“辩证逻辑”,实际上是对恩格斯有关辩证法的本体论思想的误解。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哲学思维把握属人世界的思维逻辑,应是合于它的实践存在那样的存在的逻辑(即实践的逻辑),而不是像形式逻辑、思辨逻辑那样,用思想(概念)来限制、规定和推论存在。由于属人世界中一切存在均是属人存在,对属人存在的思考,由于“实践”这个规定项、基础项和中介项,即属人存在的生成、发展项的注入,属人存在已贯注了实践的烙印,创生出自然存在所不曾具有的新的生成、发展方式,亦即规定它自身超自然存在的属人存在的逻辑——实践存在的逻辑(规律logos)。由之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维逻辑,应是以实践为基点,以实践为视角、切入点、立足点(包括出发点和归宿点),按实践的内在本性和规律进行思维的实践逻辑。倪教授在著作中,进一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理解问题”的思维逻辑的五大基本规律:即实践的思维和存在同一律、实践的对立统一律、实践的质量互变律、实践的否定之否定律、实践的历史和逻辑统一律。

  应看到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第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问题,我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忽略了的一个问题,这就为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第二,有关思维方式问题的研究,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才逐渐开展起来,而实践逻辑则是刚提出一个新课题,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又势必涉及到诸如“实践思维”的逻辑结构与“唯物辩证思维”的逻辑结构在本质上的有何区别、在致思趋向上有何不同、在运思途径上分歧何在等。

  二、提出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一系列新的观点、原理、方法和规律

  遵循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理解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倪志安教授提出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一系列新的观点、原理、方法和规律:诸如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理解”人类世界的统一性、真理的本质和属性、社会历史时空、劳动价值论、生产力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等观点和原理;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理解”实事求是、矛盾分析、历史主义、群众路线、统筹兼顾等一系列的方法;科学发展视阈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与辩证法、科学发展观与实践历史观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念要实现的“三大转变”等应用性原理;以及作为历史唯物论的“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律。

  这里仅以他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和“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律为例,说明他的良苦用心和理论创新所在:

  倪教授认为,传统教科书一般都把“生产力”界定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这样理解、阐释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缺陷是:第一,对“生产力”的界定,未能准确概括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丰富内涵;第二,从“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等构成要素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是附加在马克思名义下的斯大林的观点;第三,从“构成要素”理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范畴,遵循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而是旧哲学的思维方式。那么,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会得出什么样的不同结论呢?第一,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范畴界定为人们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矛盾的实践能力。第二,对其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人类进行社会生产的生产力”和“组织社会生产的生产力”两大构成部分。倪教授在著作中并进一步对人类生产力这两大构成部分,分别给予了合于马克思主义思考的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从而既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又拓展出一种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当代解读。

  倪教授认为,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新认识。科学发展观中所蕴含的“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实际上是一条被传统教科书遮蔽了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律,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因为:(1)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早已具有这方面深刻思想的;(2)科学发展观根据现当代人类的实践经验,已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相关思想提升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3)“人-自然-社会”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矛盾。

  倪志安教授的大作涉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疑难问题”很多,内容广泛而蕴含深邃,值得人们去细读品味,这里主要就我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提了一些看法,祈请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陈剑

  倪志安教授的新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疑难问题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是一部匠心独具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鼎力之作。该书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以“实践思维方式”较系统地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说,我认为其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都十分重大,值得向理论界和广大读者推介。

  一、提出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较为流行的是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一种“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倪教授认为,把“唯物辩证的”理解方式当成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有两个根本缺陷:第一,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误解为旧唯物论的物本主义的唯物,而不是新唯物论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唯物。因为,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在怎样地唯物的问题上,是一种既否定自然(物本)主义(朴素唯物论、机械唯物论)的、又否定人本主义(费尔巴哈的唯物论)的新唯物论,即“新的”、“现代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唯物。第二,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误解为旧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辩证,而不是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辩证。因为,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在怎样地辩证的问题上,是一种既否定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又否定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辩证法,即从实践理解世界发展、特别是人类世界发展问题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按照倪志安教授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理解问题”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第一,以主体的实践为思维的切入点。第二,以主体的实践为思维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第三,以主体实践的内在本性、规律作为理解相关哲学问题的规则、途径和方法。人的实践具有十分丰富、复杂的矛盾本性和规律。它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本然和应然的统一,理想和现实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等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自觉地从实践去思考、把握、理解、评价和解决这些所有的“实践的对立面的统一问题”。

  按照倪志安教授的理解,如果说实践思维方式规定着马克思主义怎样思考相关问题,实践逻辑则规定着马克思主义怎样地思考相关问题。他认为,以往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思维逻辑认为是“辩证逻辑”,实际上是对恩格斯有关辩证法的本体论思想的误解。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哲学思维把握属人世界的思维逻辑,应是合于它的实践存在那样的存在的逻辑(即实践的逻辑),而不是像形式逻辑、思辨逻辑那样,用思想(概念)来限制、规定和推论存在。由于属人世界中一切存在均是属人存在,对属人存在的思考,由于“实践”这个规定项、基础项和中介项,即属人存在的生成、发展项的注入,属人存在已贯注了实践的烙印,创生出自然存在所不曾具有的新的生成、发展方式,亦即规定它自身超自然存在的属人存在的逻辑——实践存在的逻辑(规律logos)。由之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维逻辑,应是以实践为基点,以实践为视角、切入点、立足点(包括出发点和归宿点),按实践的内在本性和规律进行思维的实践逻辑。倪教授在著作中,进一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理解问题”的思维逻辑的五大基本规律:即实践的思维和存在同一律、实践的对立统一律、实践的质量互变律、实践的否定之否定律、实践的历史和逻辑统一律。

  应看到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第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问题,我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忽略了的一个问题,这就为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第二,有关思维方式问题的研究,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才逐渐开展起来,而实践逻辑则是刚提出一个新课题,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又势必涉及到诸如“实践思维”的逻辑结构与“唯物辩证思维”的逻辑结构在本质上的有何区别、在致思趋向上有何不同、在运思途径上分歧何在等。

  二、提出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一系列新的观点、原理、方法和规律

  遵循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理解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倪志安教授提出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一系列新的观点、原理、方法和规律:诸如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理解”人类世界的统一性、真理的本质和属性、社会历史时空、劳动价值论、生产力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等观点和原理;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理解”实事求是、矛盾分析、历史主义、群众路线、统筹兼顾等一系列的方法;科学发展视阈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与辩证法、科学发展观与实践历史观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念要实现的“三大转变”等应用性原理;以及作为历史唯物论的“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律。

  这里仅以他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和“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律为例,说明他的良苦用心和理论创新所在:

  倪教授认为,传统教科书一般都把“生产力”界定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这样理解、阐释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缺陷是:第一,对“生产力”的界定,未能准确概括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丰富内涵;第二,从“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等构成要素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是附加在马克思名义下的斯大林的观点;第三,从“构成要素”理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范畴,遵循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而是旧哲学的思维方式。那么,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会得出什么样的不同结论呢?第一,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范畴界定为人们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矛盾的实践能力。第二,对其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人类进行社会生产的生产力”和“组织社会生产的生产力”两大构成部分。倪教授在著作中并进一步对人类生产力这两大构成部分,分别给予了合于马克思主义思考的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从而既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又拓展出一种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当代解读。

  倪教授认为,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新认识。科学发展观中所蕴含的“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实际上是一条被传统教科书遮蔽了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律,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因为:(1)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早已具有这方面深刻思想的;(2)科学发展观根据现当代人类的实践经验,已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相关思想提升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3)“人-自然-社会”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矛盾。

  倪志安教授的大作涉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疑难问题”很多,内容广泛而蕴含深邃,值得人们去细读品味,这里主要就我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提了一些看法,祈请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陈剑


相关内容

  •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的出场与逻辑
  • 作者:曹典顺 学习与探索 2014年07期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14)03-0009-0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起始于新文化运动,盛行于新中国建设时期,创新于改革开放时代.无论是新文化运动,还是新中国建设,抑或是改革开放,都必须有着与之相 ...

  • 哲学生活(概念.主要包括.关系)
  • 必修四 哲学生活 概念: 1.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心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 2.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④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 4.认为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现实生活世界联系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现实生活世界联系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成果,根源于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世界.同时又必须谨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绝对不是现实生活世界的简单概括,即庸俗唯物主义的反映,它是基于理论本身的诉求--对现实生活世界的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导读
  •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导读 幻灯展示:思维的力量最终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哲学的灵光让领导者视野更广阔,目光更深远. 中国共产党是靠马克思主义起家的,也要靠马克思主义看家. 选题原因: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2013年底,中宣部.中组部发出通知, ...

  • 2014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 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1)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

  • 刍议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现实意义
  • [摘 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之上的.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利于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只有真正走进马克思.列宁 ...

  •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 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

  • 自然辩证法学科性质与知识框架
  •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 1. 自然辩证法的体系框架与学科性质. 体系框架(基本内容): 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二 .辩证唯物主义 ...

  • 黄中平:辩证唯物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强大思想武器
  • 黄中平:辩证唯物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强大思想武器 黄中平 2015-04-08 09:26:09 来源:(2015年第07期) 发表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