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美国中小学美术教育面面观

转贴感言:

一直在网上寻找这样的资料,可惜图文并茂有说服力的凤毛麟角,多数都是比较笼统的分析。昨日交流群里刘杨老师发出此贴,感慨万分,也更坚信我做工作室的方向,在此拿来与大家分享。此篇文章不仅仅道出了中美艺术教育方面的差异,也形象的折射到学科教育的差异。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追求结果,一个更注重能力。

这样的帖子才真正值得大家互相传看,让人反思。

对于大家疯狂转起的“实用简笔画——留着教宝宝”,我实在觉得,为了孩子,大家还是收手吧,那就是如何剪掉孩子想象翅膀和绘画天分的必备教程,简笔画是成人画的儿童画,简单容易被孩子模仿学会, 但那会扼杀了孩子对实物本身的观察和表达,照着画个树,就形成了一种模式,以后的树就永远都是一个树干上面加个圆。更严重的是,他学到的方法就是抄一个现有的形状,然后记住,需要画这个东西的时候再重复。如果遇到新事物,就完全不知所措无法动笔。

美国一学者曾经做过这方面的试验很能说明问题,同样是对于小鸟的表现,学过简笔画后,孩子就只会用几个规范的几何图形“画”小鸟了,而以前,他们却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即便充满稚气,却体现了创造的活力。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手把手地教孩子简笔画了,小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就在绘画上很“成熟”了。

再看到转贴数字,让我更是惊心,数十万转贴,有些竟然还是学艺术的大学同学在转发,为了你的孩子,建议好好读下下面的文章,为什么很多父母争相把孩子送去国外受教育,搜搜什么是对孩子有益的美术教育方式。我们很多人没有机会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但至少要多了解教育知识,去努力呵护下那对小翅膀,更不要去做亲手割去孩子想象翅膀的那个人。

关于简笔画危害的文章:http://news.artxun.com/huihua-1324-6616717.shtml

我先从低到高每个年级选一张给大家看个总印象。 低年级的时候手工作业非常多, 从一开始每个学生都在搞“创作”。而在中国没进大学之前, 很少有老师鼓励学生搞创作的。

这是一年级的绘画专业, 可以看到老师要求的题材是一样的, 表现手法是由学生自己发挥的。

二年级的一个小朋友的画, 形式感非常强。

三年级的作品, 除了传统绘画, 也有电脑绘画, 材料合成。 其实这些东西完全是可以从小就开始教,学生兴趣也大。

四年级的作品, 炭条和水彩混合。

五年级的作品, 几何排列, 色彩构成。

6年级的作品用锡泊纸做 浮雕效果。

7年级开始学习透视概念, 同时开始学习正规素描。

8年级的字体设计, 每个人都有主题。

高中的好多作品已经很有想法, 形式也很多样,绘画材料的使用非常广泛

这张传统的油画对一个非专业的高中生来说也很不错了。

这张小画也很有意思

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学生表现出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主义。他们在基本功不那么扎实的阶段可以按自己的想法作画,真诚而热情。我觉得美国老师能把这点教给学生是很难得的。包括我自己在内,想等到基本功好的时候再搞创作时才发现脑子里的条条框框已经太多,很难打破一些固有的概念。所以我非常羡慕这些学生的随心所欲。

这些都是我们叫的“创作”, 也许不那么成熟, 但是你不可忽视它的真挚和自由。

在我的时代, 老师是绝对不喜欢中学生玩变型的, 可是美国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画。

你可以感到那种无所畏惧充满生命力的艺术思想扑面而来, 个性才是老师关注的事情。

这是2个一年级的小朋友的画, 你看这是多么鲜活的思想和色彩啊,这样的作品你为什么还要去“教”呢?

雕塑和绘画的混合(那只脚是3维的), 请不要嘲笑它的幼稚,鼓励学生的任何构思才是一个好老师的做法。

任何形式的绘画都可以被接受, 艺术本无高低之分。

那么美国老师是怎样最大程度保持每个学生的艺术个性呢?我也在尽量寻找答案。我这里选出了很多组作业,这样我们可以在具体的例子中看看美国老师在同一次作业中给了学生哪些发展空间。

这是一组以埃及风格为主题的作业, 色彩风格不能变, 但是画什么是学生自己的选择。

下面2张是以线描为背景, 然后画几只写实的彩色铅笔在上面。也就是说老师给了具体的绘画语言, 但是内容由学生控制。

二年级的作品, 中间老师给了相同的鸟的摸板, 学生的自由在背景的构成上, 画面效果非常好。

这种叫scrach boad的纸是在银色的纸上涂了黑色材料,(有现成的卖), 然后用金属笔刮去一部分, 形成版画的效果。 可以看到学生黑白处理的能力已经很不错。

水彩风景作业, 老师只讲水彩风景的技法, 画什么自己选。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内容和形式之间老师总有一样让学生自由发挥。 如果内容和绘画语言都被同时老师控制的话,出来的效果必然是一堆雷同的作业。

想想现在中国美术课堂, 你都从学生的作业上看出是谁的作业吗? 似乎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这是基本功训练,因为我们的老师也是这样教我们的, 从来没有人去挑战置疑这样的方法。事实上中国美术学院的招考制度也让老师学生被迫朝同一个标准前进,这是现实所迫。结果是在进美院以前艺术被标准化,学生被迫放弃自己的个性,进学校以后则要花更长的时间来很痛苦地挣脱那些框框套套才能展示自己的个性。在此过程种,也许天才就已经被这样的制度淘汰了。

所以不能说中国人没有创造力,我们的孩子一样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力, 只是在我们这样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的创造力被慢慢扼杀掉了,只有少数幸运的人可以摆脱这样的束缚。而不知情的家长也扮演了帮凶的角色。我在美国教过中文学校的美术,很多家长自己不懂,就希望看到孩子能依样画葫芦,今天画个马,明天画棵树,家长就很开心。我叫小孩自由画,家长觉得我什么都没教,最后我觉得非常无趣就再也不想去教了。

从幼儿园起美国的孩子就开始接触手工了。我认为在早期的美术教育中,手工的作用比绘画本身更重要。很多最基本的概念比如形、色,二维,三维用手工来传达比绘画更有效。

比如陶艺就等于是做小雕塑, 对孩子的三维空间思维非常有效。 我到了大学才开始学到点雕塑 ,对以前画素描所不理解的问题才搞明白点了。如果我早点开始三维的学习, 对素描的帮助一定会很大。

真人大小的软雕塑也非常有意思 ,对训练学生的比例感很有用, 很直观。

用纺织品做成的材料构成, 学习一些简单的点线面的构图, 疏密关系的构成, 又生动又有趣

纸雕作品

8年级的作品, 都用棍子拼成, 想来人人都会感兴趣

我认为早期用彩纸做作品是个非常好的办法, 帮助孩子将型和色整体化, 儿童时期画画容易犯的问题就是太注意局部,这种彩纸作业可以把色彩归纳成大色块。 这个作业还有三维概念在里面,一举两得。

这也是彩纸作业, 不过用了锡泊纸, 有金属光泽, 效果更为华丽

关于美中教育差异的讨论,多数集中在此理论上:中国注重基础学科的训练,而美国注重的是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反映在美术教育上竟然也非常一致,中国美术教学在大学之前集中在基本功素描色彩的造型能力上,而美国鼓励的是艺术的创作能力。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时代广场周围画素描肖像的全是中国画家了。中国画家的写实功夫从整体上来说的确超过了美国画家,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这是值得骄傲的事。

这里我发表一组比较传统的基本功的作品,大家可以比较中美学生在写实功夫上的差别, 不过他们即使在基本功训练上也很具个性。作为普通高中生这样的水平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写实水平和中国一流备考班的学生相比差距是明显的。这样的水平肯定是上不了中国的一流美院的。我相信大多数美国普通学校艺术系一年级的绘画水平就不过如此。 他们是进了大学去学画画 ,不象中国是进学校之前就必须画得非常棒才有可能挤进美院。当然美国好的艺术院校竞争也非常激烈的。但总体来说只要你想上肯定有学校录取你 ,只是好点坏点。 美国设计专业的学生也普遍不会画画, 是比较奇怪的。

在早期阶段就这样大胆的画法值得赞叹, 象我就非常拘泥于“标准”的画法, 不敢越雷池一步。

我非常欣赏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自己的艺术风格的做法。

我想美术普及教育里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高普通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力, 感受视觉艺术的美感。 美国学生就算画不好,但到了美术博物馆往往也都能说出个头头是道, 至少她对艺术有兴趣, 有体会, 她眼里看见的世界将会不一样,她的生活无疑增加了很多色彩和内容。 为什么国内博物馆那么少?因为根本还是看的人太少, 为什么大家不喜欢看 ?因为完全看不懂 ,不了解 ,去博物馆当受罪。 大多数人把艺术当作和自己生活无关的, 可有可无的奢侈品, 好像只有少数艺术家可以享受。其实艺术不是神话, 它散落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每个人生来都有权利享受的东西, 只是我们需要给每个人争取这样的机会,教会他们怎样去欣赏。

这一组在小学和高中都反复出现的作业也让我觉得非常有趣。这就是让学生重新创作世界名画。 这比纯粹的临摹似乎更有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更深层次地了解大师的手法。

这组是初中的作业 ,用彩色和黑白来分别注解这些名画

对同一张画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再加上手法也不一样,画出来以后就是完全不同的效果了

这张应该是雷诺啊的那张小女孩吧, 完全变成色块了

高中的作品更加忠实于原作一些, 但都有自己的理解在里面。

我选择了用最年轻的艺术形式-新媒体或者叫电子美术来结束我这个连篇累续的系列报告。我在美国研究生读的是电子媒体设计,按理说我对电子美术应该是比较了解的。但是由于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太快,各种媒体之间的渗透互动很厉害,有的你简直不知道该叫它什么东西。我觉得要给新媒体定个意反而很难了。按我的理解就是传统的艺术形式不管怎样它是具有物理形态的,除了视觉上可以感受到,还可以触摸到。可是现在的电子美术在电脑和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它存在的形式已经完全是电子形态了,还结合了声、光、点、多媒体等综合形式,变成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多数人对电子艺术形式还不是很熟悉,(这有别于用电脑来搞平面设计等等, 电脑是被当成工具使用)。但是在美国的大多数现代美术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电子形式的艺术品。比如电脑绘画,多媒体电影,以及很多我根本无法归类的玩意儿。 比如我见过的一个作品是一大堆电视屏幕墙上,同时放映着不同的文字、声音和图象。你不能否定它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对观众一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一般美国人都把这类作品称为新媒体。

而电子媒体一般指网页、CD、数码电影、多媒体、游戏等形式,包括文字,图象,声音和动画等基本元素。和电子美术注重的是用电子载体来表现艺术感受不同,电子媒体的使用已经非常大众化和实用化。

在电脑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的时代,凭空出世的电子媒体设计也是市场前景最大的产业。所以毫无疑问会用更多的人关注这个新宠,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会选择电子的形式来进行创作。

美国的美术教育也包含得有不少新媒体的作品。一般小学三年级对电脑的掌握就很熟练,此时开始进行比较系统的电脑美术作业。

高中有老师专门教授数码摄影和PHOTOSHOP,学生的作品水平相当不错,让我看了不由感叹后生可畏。

完成了这个系列的文字,感到终于完成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我在国内的很多朋友同行也在看我的这组文章,都说很有意思,很有些启发。和数理化教学的各有优劣不同,中美艺术教育的差距的确是很大的,大家心里都知道中国的美术教育不尽人意,也都知道短时间内无法有质的变化。而且这也不是几个人可以努力去完成的事。

转贴感言:

一直在网上寻找这样的资料,可惜图文并茂有说服力的凤毛麟角,多数都是比较笼统的分析。昨日交流群里刘杨老师发出此贴,感慨万分,也更坚信我做工作室的方向,在此拿来与大家分享。此篇文章不仅仅道出了中美艺术教育方面的差异,也形象的折射到学科教育的差异。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追求结果,一个更注重能力。

这样的帖子才真正值得大家互相传看,让人反思。

对于大家疯狂转起的“实用简笔画——留着教宝宝”,我实在觉得,为了孩子,大家还是收手吧,那就是如何剪掉孩子想象翅膀和绘画天分的必备教程,简笔画是成人画的儿童画,简单容易被孩子模仿学会, 但那会扼杀了孩子对实物本身的观察和表达,照着画个树,就形成了一种模式,以后的树就永远都是一个树干上面加个圆。更严重的是,他学到的方法就是抄一个现有的形状,然后记住,需要画这个东西的时候再重复。如果遇到新事物,就完全不知所措无法动笔。

美国一学者曾经做过这方面的试验很能说明问题,同样是对于小鸟的表现,学过简笔画后,孩子就只会用几个规范的几何图形“画”小鸟了,而以前,他们却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即便充满稚气,却体现了创造的活力。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手把手地教孩子简笔画了,小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就在绘画上很“成熟”了。

再看到转贴数字,让我更是惊心,数十万转贴,有些竟然还是学艺术的大学同学在转发,为了你的孩子,建议好好读下下面的文章,为什么很多父母争相把孩子送去国外受教育,搜搜什么是对孩子有益的美术教育方式。我们很多人没有机会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但至少要多了解教育知识,去努力呵护下那对小翅膀,更不要去做亲手割去孩子想象翅膀的那个人。

关于简笔画危害的文章:http://news.artxun.com/huihua-1324-6616717.shtml

我先从低到高每个年级选一张给大家看个总印象。 低年级的时候手工作业非常多, 从一开始每个学生都在搞“创作”。而在中国没进大学之前, 很少有老师鼓励学生搞创作的。

这是一年级的绘画专业, 可以看到老师要求的题材是一样的, 表现手法是由学生自己发挥的。

二年级的一个小朋友的画, 形式感非常强。

三年级的作品, 除了传统绘画, 也有电脑绘画, 材料合成。 其实这些东西完全是可以从小就开始教,学生兴趣也大。

四年级的作品, 炭条和水彩混合。

五年级的作品, 几何排列, 色彩构成。

6年级的作品用锡泊纸做 浮雕效果。

7年级开始学习透视概念, 同时开始学习正规素描。

8年级的字体设计, 每个人都有主题。

高中的好多作品已经很有想法, 形式也很多样,绘画材料的使用非常广泛

这张传统的油画对一个非专业的高中生来说也很不错了。

这张小画也很有意思

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学生表现出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主义。他们在基本功不那么扎实的阶段可以按自己的想法作画,真诚而热情。我觉得美国老师能把这点教给学生是很难得的。包括我自己在内,想等到基本功好的时候再搞创作时才发现脑子里的条条框框已经太多,很难打破一些固有的概念。所以我非常羡慕这些学生的随心所欲。

这些都是我们叫的“创作”, 也许不那么成熟, 但是你不可忽视它的真挚和自由。

在我的时代, 老师是绝对不喜欢中学生玩变型的, 可是美国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画。

你可以感到那种无所畏惧充满生命力的艺术思想扑面而来, 个性才是老师关注的事情。

这是2个一年级的小朋友的画, 你看这是多么鲜活的思想和色彩啊,这样的作品你为什么还要去“教”呢?

雕塑和绘画的混合(那只脚是3维的), 请不要嘲笑它的幼稚,鼓励学生的任何构思才是一个好老师的做法。

任何形式的绘画都可以被接受, 艺术本无高低之分。

那么美国老师是怎样最大程度保持每个学生的艺术个性呢?我也在尽量寻找答案。我这里选出了很多组作业,这样我们可以在具体的例子中看看美国老师在同一次作业中给了学生哪些发展空间。

这是一组以埃及风格为主题的作业, 色彩风格不能变, 但是画什么是学生自己的选择。

下面2张是以线描为背景, 然后画几只写实的彩色铅笔在上面。也就是说老师给了具体的绘画语言, 但是内容由学生控制。

二年级的作品, 中间老师给了相同的鸟的摸板, 学生的自由在背景的构成上, 画面效果非常好。

这种叫scrach boad的纸是在银色的纸上涂了黑色材料,(有现成的卖), 然后用金属笔刮去一部分, 形成版画的效果。 可以看到学生黑白处理的能力已经很不错。

水彩风景作业, 老师只讲水彩风景的技法, 画什么自己选。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内容和形式之间老师总有一样让学生自由发挥。 如果内容和绘画语言都被同时老师控制的话,出来的效果必然是一堆雷同的作业。

想想现在中国美术课堂, 你都从学生的作业上看出是谁的作业吗? 似乎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这是基本功训练,因为我们的老师也是这样教我们的, 从来没有人去挑战置疑这样的方法。事实上中国美术学院的招考制度也让老师学生被迫朝同一个标准前进,这是现实所迫。结果是在进美院以前艺术被标准化,学生被迫放弃自己的个性,进学校以后则要花更长的时间来很痛苦地挣脱那些框框套套才能展示自己的个性。在此过程种,也许天才就已经被这样的制度淘汰了。

所以不能说中国人没有创造力,我们的孩子一样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力, 只是在我们这样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的创造力被慢慢扼杀掉了,只有少数幸运的人可以摆脱这样的束缚。而不知情的家长也扮演了帮凶的角色。我在美国教过中文学校的美术,很多家长自己不懂,就希望看到孩子能依样画葫芦,今天画个马,明天画棵树,家长就很开心。我叫小孩自由画,家长觉得我什么都没教,最后我觉得非常无趣就再也不想去教了。

从幼儿园起美国的孩子就开始接触手工了。我认为在早期的美术教育中,手工的作用比绘画本身更重要。很多最基本的概念比如形、色,二维,三维用手工来传达比绘画更有效。

比如陶艺就等于是做小雕塑, 对孩子的三维空间思维非常有效。 我到了大学才开始学到点雕塑 ,对以前画素描所不理解的问题才搞明白点了。如果我早点开始三维的学习, 对素描的帮助一定会很大。

真人大小的软雕塑也非常有意思 ,对训练学生的比例感很有用, 很直观。

用纺织品做成的材料构成, 学习一些简单的点线面的构图, 疏密关系的构成, 又生动又有趣

纸雕作品

8年级的作品, 都用棍子拼成, 想来人人都会感兴趣

我认为早期用彩纸做作品是个非常好的办法, 帮助孩子将型和色整体化, 儿童时期画画容易犯的问题就是太注意局部,这种彩纸作业可以把色彩归纳成大色块。 这个作业还有三维概念在里面,一举两得。

这也是彩纸作业, 不过用了锡泊纸, 有金属光泽, 效果更为华丽

关于美中教育差异的讨论,多数集中在此理论上:中国注重基础学科的训练,而美国注重的是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反映在美术教育上竟然也非常一致,中国美术教学在大学之前集中在基本功素描色彩的造型能力上,而美国鼓励的是艺术的创作能力。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时代广场周围画素描肖像的全是中国画家了。中国画家的写实功夫从整体上来说的确超过了美国画家,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这是值得骄傲的事。

这里我发表一组比较传统的基本功的作品,大家可以比较中美学生在写实功夫上的差别, 不过他们即使在基本功训练上也很具个性。作为普通高中生这样的水平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写实水平和中国一流备考班的学生相比差距是明显的。这样的水平肯定是上不了中国的一流美院的。我相信大多数美国普通学校艺术系一年级的绘画水平就不过如此。 他们是进了大学去学画画 ,不象中国是进学校之前就必须画得非常棒才有可能挤进美院。当然美国好的艺术院校竞争也非常激烈的。但总体来说只要你想上肯定有学校录取你 ,只是好点坏点。 美国设计专业的学生也普遍不会画画, 是比较奇怪的。

在早期阶段就这样大胆的画法值得赞叹, 象我就非常拘泥于“标准”的画法, 不敢越雷池一步。

我非常欣赏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自己的艺术风格的做法。

我想美术普及教育里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高普通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力, 感受视觉艺术的美感。 美国学生就算画不好,但到了美术博物馆往往也都能说出个头头是道, 至少她对艺术有兴趣, 有体会, 她眼里看见的世界将会不一样,她的生活无疑增加了很多色彩和内容。 为什么国内博物馆那么少?因为根本还是看的人太少, 为什么大家不喜欢看 ?因为完全看不懂 ,不了解 ,去博物馆当受罪。 大多数人把艺术当作和自己生活无关的, 可有可无的奢侈品, 好像只有少数艺术家可以享受。其实艺术不是神话, 它散落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每个人生来都有权利享受的东西, 只是我们需要给每个人争取这样的机会,教会他们怎样去欣赏。

这一组在小学和高中都反复出现的作业也让我觉得非常有趣。这就是让学生重新创作世界名画。 这比纯粹的临摹似乎更有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更深层次地了解大师的手法。

这组是初中的作业 ,用彩色和黑白来分别注解这些名画

对同一张画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再加上手法也不一样,画出来以后就是完全不同的效果了

这张应该是雷诺啊的那张小女孩吧, 完全变成色块了

高中的作品更加忠实于原作一些, 但都有自己的理解在里面。

我选择了用最年轻的艺术形式-新媒体或者叫电子美术来结束我这个连篇累续的系列报告。我在美国研究生读的是电子媒体设计,按理说我对电子美术应该是比较了解的。但是由于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太快,各种媒体之间的渗透互动很厉害,有的你简直不知道该叫它什么东西。我觉得要给新媒体定个意反而很难了。按我的理解就是传统的艺术形式不管怎样它是具有物理形态的,除了视觉上可以感受到,还可以触摸到。可是现在的电子美术在电脑和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它存在的形式已经完全是电子形态了,还结合了声、光、点、多媒体等综合形式,变成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多数人对电子艺术形式还不是很熟悉,(这有别于用电脑来搞平面设计等等, 电脑是被当成工具使用)。但是在美国的大多数现代美术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电子形式的艺术品。比如电脑绘画,多媒体电影,以及很多我根本无法归类的玩意儿。 比如我见过的一个作品是一大堆电视屏幕墙上,同时放映着不同的文字、声音和图象。你不能否定它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对观众一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一般美国人都把这类作品称为新媒体。

而电子媒体一般指网页、CD、数码电影、多媒体、游戏等形式,包括文字,图象,声音和动画等基本元素。和电子美术注重的是用电子载体来表现艺术感受不同,电子媒体的使用已经非常大众化和实用化。

在电脑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的时代,凭空出世的电子媒体设计也是市场前景最大的产业。所以毫无疑问会用更多的人关注这个新宠,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会选择电子的形式来进行创作。

美国的美术教育也包含得有不少新媒体的作品。一般小学三年级对电脑的掌握就很熟练,此时开始进行比较系统的电脑美术作业。

高中有老师专门教授数码摄影和PHOTOSHOP,学生的作品水平相当不错,让我看了不由感叹后生可畏。

完成了这个系列的文字,感到终于完成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我在国内的很多朋友同行也在看我的这组文章,都说很有意思,很有些启发。和数理化教学的各有优劣不同,中美艺术教育的差距的确是很大的,大家心里都知道中国的美术教育不尽人意,也都知道短时间内无法有质的变化。而且这也不是几个人可以努力去完成的事。


相关内容

  •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解读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基于关联理论的名动转换词语义认知研究 2 从<简爱>看知识改变女性命运 3 论<弗兰肯斯坦>的叙事技巧 4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 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 5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 ...

  • 美国小学英语教育的真相,应该听听她怎么说
  • 我们听过太多中美教育对比 也常在畅销书架上目睹各路专家剖析 但坦率讲: 对于美国教育的真相 我们基本上人云亦云 一次次送孩子 去"纯外教英语班" 恨不得从小就接触"美式教育" 但我们并不清楚: 美国小学生到底是怎么"放养"出来的? 什么才是 ...

  • 提高学习能力的相关书籍介绍
  • 一<超级学习法>: 这是一种优秀的学习法.美国纽约华尔街10号的"超级记忆法有限公司"和保加利亚的罗扎诺夫学院都在推广这一种学习方法.日本长野吉田高中应用该方法使学生平均成绩提高20分,日本东海大学的关英男教授用这种方法使180名短期大学的学生在二年内获得了与四年制长 ...

  • 从[喜福会]母女代沟看中西文化冲突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试论<永别了,武器>中的悲观宿命论(开题报告+论文 ) 2 <老人与海>中的孤独 3 <雾都孤儿>中的童话模式解读 4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 ...

  • 核心价值观
  • 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前 言 我们龙都人民,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城市说到底是人的文明,是人的文明在一座城市的全面展示.人们的文明观念.文明行为构成了文明的城市.文明城市的测评,实质上测评的是我们市民,测评的是我们公民的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考量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 ...

  • 为什么那么多高净值客户要选择移民美国呢?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教育全球化,身份全球化,企业全球化,资产全球化也日益深入人心.在此时代背景下,移民成为追求全球化发展的中国家庭的必然选择. 美国,因其发达的金融和投资机会,以及丰富的教育资源,最受青睐.那么,高净值人群移民美国,到底能带来哪些好处? 1. 享受12年免费公立教育 在18岁上 ...

  • 从中美[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看教育观念的差异
  • 作者:王晓慧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年04期 一.教育文件还是法律文件? 中美两国的<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统称<守则>)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中国的学生<守则>,是一个教育文件:而美国的学生<守则>,更明显地为一个法律文件. 在我国的学生<守则&g ...

  •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范例1
  • 论文参考题目(一) 1.<红字>中海丝特·白兰不理智的一面(TheIrrationalSideofHesterPrynneofTheScarletLetter) 2.<董贝父子>中的矛盾冲突(TheConflictinDonbeyandSon) 3.论文化不同对联想意义及翻译 ...

  • 网络团购面面观
  • 网络团购面面观 2010年春天,中国诞生了第一家专业团购网站.中国的团购网络行业从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保守估计较为稳定的团购消费者在500万以上,参与过团购的消费者则在千万人之上,每月登陆团购网站的用户也达5000万人左右的规模.而专业团购网站已经发展到了1700家左右,很多大型零售网站如京东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