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鹏华[散步]课堂教学实录

贴:叶鹏华《散步》课堂教学实录

贴:叶鹏华《散步》课堂教学实录晋韵

[晋韵按]

叶鹏华老师的课是在山西省第八届“金钥匙奖”评选时的实录。课堂上,她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亲切自然的教学风格,立足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领悟情感,探究内涵的做法,获得了同学和老师的一致赞扬,最终获得初中组一等奖。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

叶鹏华/执教 任玉萍/整理

师:激情导入:母爱如雨,带走烦燥,留下轻凉;父爱如风,吹走忧愁,留下坚强。他们是最伟大的,不管你快乐、沮丧、痛苦、彷徨,他们永远轻轻地走在你前行的路上,悄悄地伴着你的一生。如今,他们老了,白发掺进了他们的黑发,皱纹爬上了他们的额头,孱弱的双肩再也担负不起任何重担。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与莫怀戚一起走进春日的原野,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点击课件画面一,出示配图课题,并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头资料,听老师朗读课文,注意在听读过程中,标注出生字词及自然段。

(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听完老师的朗读,相信你一定掌握了一些生字的正确读音,就让老师考查考查,请看大屏幕。

(点击课件画面二,出示生字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分歧 熬

水波粼粼 )

师:请这排同学从左往右依次回答

生1:嫩芽

nn y

生2:霎时

sh sh

生3:拆散

chi sn

生4:委屈

wi q

生5:分歧

fn q

生6:熬

o

生7:水波粼粼

shu b ln ln

师:回答完全正确,看来大家都是生活学习中的有心人。大家一起齐读两遍。 (点击课件画面三,出示生字读音)

(生齐读)

师:同学们,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

生:

8段。

师:这8段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用一个词概括。

生:散步。

师:噢!题目就是文章主要事件。

师:再具体一些,加上人物与地点。

生1:一家四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

生2:“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位学生用的是文章第一句话回答的,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

(师板书:我

妻子

母亲 儿子)

师:这个同学很聪明,我们可以看到文章第一段就开门见山,交代了人物、地点及事件。 师:散步对我们而言,是大事,还是小事?

生:当然是小事。

师:对,散步其实是件又平常又普通的小事,但文章表现出来的仅仅是散步这么简单吗? 生:不是。

师:是啊,从“散步”这件小事中还真散出些“大事”来呢!

师:下面有请男生齐读1—4段,大家边读边听边思考:“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点击课件画面四,出示问题)

(男生齐读课文1—4段)

师:男同学读得整齐又响亮,下面谁来说说“我”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生1:为了母亲。

师: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1:文章第2段“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师:他的回答非常棒,那么还有什么原因?

(生思考)

(师提示:为什么冬天不出来散步呢?)

生2:因为春天到了。文章第4段写道:“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师:的确,“新绿,嫩芽,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都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那么,文中的“我”最希望谁呼吸到这清新的空气,感受到这勃勃的生机呢?

生:母亲。

师:看来,“我”出来散步主要是为了母亲,可是母亲本不愿出来,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母亲呢?

(学生活动:同桌模仿母子二人,进行对话交流)

(现场气氛热烈,不时传来笑声)

师:假如我就是文章中的母亲,你就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我呢?哪位同学有兴趣和老师来合作一下?

(点击课件画面五,展示田野背景图片)

(教室里安静了一下,学生有些犹豫,但最终有一位学生鼓起了勇气,举手示意) 生1:妈,您看,今天天气这么好,空气如此清新,我们一家出去散步吧!

师:(学母亲的口吻)我的腿脚不好,不想出去,净给你们添麻烦,你们一家三口去吧。 生1:妈,正因为您身体不好,才要出去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对你身体有很大好处。

师:(学母亲的口吻)那好吧,我听你的,我去拿件衣服就跟你们出去。

(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

(学生们踊跃举手,非常积极)

生2:妈,你这一冬身体都不好,也没出去走走,你看,油菜花也开了,池塘里的水满满的,空气也很清新,趁今天天气好,我们出去散散步吧!

(师笑了,对这个学生说:你说的真好,都让我无法拒绝了)

师:(学母亲的口吻)你这孩子,好吧,我听你的,咱们走吧!

师:看来同学们还挺会劝说人的。我们可以感受到文中的景物描写,并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景中寓情,包含了我希望母亲如春日一般充满活力、健康长寿的一份爱心。现在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欣赏这美丽的初春田野风光,感受的浓浓孝心。(师板书:寓情于景)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4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轻声朗读文章5—7段,思考三个问题:

1.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2.“我”是怎样解决的?

3.结果又是如何?

(点击课件画面六,出示问题)

师:读完了吗?相信聪明的你一定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了。哪位同学来回答第1个问题:散步过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生1: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师:为什么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呢?

生1:大路平顺,所以母亲要走大路;小路有意思,所以儿子要走小路。

师:小路真的这么有意思吗?

生2: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师:既然这么有意思,那么“我”是否就选择了走小路呢?

生3:没有。“我”选择走了大路,因为“我”担心母亲走小路摔倒。

师:我做这个决定为难吗?

生4:为难。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生4:因为一切取决于我。文章第6段写道“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的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师:那么“我”是怎样解决的呢?

生5: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

师:你们能理解“我”最后的决定吗?

生6:我能理解。正像文中所说我伴同儿子的岁月还长,与母亲一起的日子已短,所以先要考虑母亲。

师:你们觉得文中的“我”是个合格的父亲吗?

生7:我觉得文中的“我”是个合格的父亲。他也考虑了儿子,并且思考了半天,最终才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

师:是啊,一个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担子很重。当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先顾老人这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试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会怎么办?

生:(拉长声音,齐声回答)看戏曲频道。

师:看来大家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师:好,回到课文内,我们再一起来看,矛盾是否因我的拍板决定解决了呢?我们一家是否一起走了大路呢?

生:(七嘴八舌回答)没有,奶奶为了孙子,走了小路。

师:看看这一家人,又尊老又爱幼,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师板书:尊老爱幼)

师:下面请女生们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8段。

(女生齐声朗读)

师:在听读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两句话似乎有点矛盾。“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一个不重,一个也轻,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点击课件画面七,出示问题)

(学生思考,然后各个小组进行交流)

师:请各小组派1名代表发表一下你们的见解。

生1:不矛盾。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腿脚不灵便,不能太快了,怕有闪失;儿子还小,如果太快了,怕有意外,所以要慢慢地,稳稳地。

生2:不矛盾。因为他们走的是小路,小路路窄,不免有些坑坑洼洼地,走太快了容易摔倒,所以走得很仔细。

(学生们都笑了起来)

生3:不矛盾。因为母亲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现在家里又都只有一个孩子,儿子就是“妻子”的心肝宝贝,所以他们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生4:不矛盾。母亲老了,当然要慢慢背。刚才委屈了儿子,所以现在要慢慢地,稳稳地,怕再伤了儿子的心。

生5:不矛盾。因为文中的“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既怕伤害了母亲,又怕伤害了儿子,这个“慢慢地”动作其实是我内心愧疚的一种表现。

生6:不矛盾。“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责任太重大了,所以要慢慢地,稳稳地。

生7:不矛盾。因为这是人生之路,一个背上是尊老,一个背上是爱幼,背起的是中华民族厚重的传统美德。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

如果说“我”和“妻子”代表的是“现在”,那么“母亲”就是“过去”,“儿子”就是“未来”。“我”和“妻子”起着承上启下的传承纽带作用,这其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然要使他们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地走。的确,我们要立足现在,对过去要珍惜,对未来要珍爱,用爱来撑起整个世界。

一个普通平常的散步竟散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传统美德和对生活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小见大。

(师板书:以小见大)

师:幸福的家庭总是充满了温馨,洋溢着关爱。这种爱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平平淡淡,

像一杯茶,像一盅酒。这种真切感人的关怀表现在家庭成员的点点关心,更表现在家庭生活的件件小事。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下面请同学们说说发生在自己家中的亲情故事。

(点击课件画面八,出示问题)

师:哪位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你的亲情故事?

(教室内一片寂静,学生们都陷入深深的回忆中)

(缓缓地,一名学生举起了手,这是一位外表文静的小女生)

生:我的妈妈是一名机关白领,有一次放假,正好妈妈加班,我就和妈妈一起来到她的工作单位。从下午两点到五点半,妈妈一直忙忙碌碌,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看着在桌上赶写文章的母亲,看着不到四十岁却已有很多白发的母亲,我的眼角湿润了。妈妈平时从不在我的面前表现出一丝辛苦,对我的照顾总是无微不至,让我以为那些照顾就是理所当然。看到她今天工作的场面,我真为我平时的想法惭愧。我悄悄擦去眼角的泪水,端上一杯水, 对妈妈说:“妈妈,先喝口水再忙,别累坏了身体!”我多想快快长大,变成妈妈,像妈妈照顾我一样照顾我的妈妈。

(教室内一片寂静,许多学生的眼圈都红了)

师:听了这个故事,老师也深受感动,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也是一位体贴的女儿。相信你的母亲一定是一位幸福的妈妈。

还有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你的亲情故事?

(教室内鸦雀无声,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举手发言)

师:老师知道,在你们的回忆中一定有很多温馨的画面,只是不知从何说起,感觉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咱们杏岭实验中学是一所封闭式学校,在我到来的这两天,我发现咱们学校中午十二点最忙的地方就是接待室,家长们带着你们的衣服,带着你们喜爱吃的食品,什么香飘飘奶茶、娃哈哈营养快线,应有尽有,学校的接待员老师忙了东家忙西家,那是什么?那是父母们对你们无尽的关怀。

师:长辈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作为年幼的一代,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1:快快长大,赚很多很多的钱,让爸爸妈妈享清福。

生2: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妈妈减轻负担。

生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学生们笑了起来,老师也笑了)

师: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是至理名言。

(点击课件画面九,出示一幅亲情画面)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冬日的一个早晨,天空飘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一位老爷爷怀抱着一个小男孩,孩子用给菜保温的被子围着,爷爷不时用手给孩子掖掖被子。小男孩手举着一片小饼干,用稚气的声音说道:“爷爷,您吃!”。

师:看到这幅画面,相信你也感慨万千。

(点击课件画面十,出示文字)

亲情不分贫富贵贱,在毕淑敏《孝心无价》中这样写道“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枚田野里的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感恩不需要豪言壮语,它更需要我们付出实际的努力,老师布置两项特殊作业。

(点击课件画面十一,出示作业)

1.本周不放假,课余别忘了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送声祝福,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意。

2.放假回家别忘了为亲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散散步,做做家务。 师:同学们,亲情是深沉的,更是浓重的。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老人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亲情不应该只是父母无条件的关爱和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的感激和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让爱住我家。

师:最后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让爱住我家》。

(点击课件画面十二,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附:板书设计:

以关注“人”为核心

——散文《散步》执教感言

叶鹏华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应试教育的曾经盛行,使我们教师早就练就了一身应试策略,这个宝典、那个法宝,在课堂上“纵横捭阖”,将语文的工具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抛至九霄云外。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却成了我们的致命伤。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圄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我们的教学在强化和突出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极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散步》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是当代作家莫怀戚先生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记叙了祖孙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那其乐融融、温馨和谐的画面深深地镌刻在读者的心中,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精神,表现出中年一代对生活的使命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是一篇秀美隽永、蕴涵丰富的精美散文。那么如何执教莫怀戚先生这篇厚重的《散步》,才能走出误区,将它最大程度地送给学生呢?在深思熟虑之后,我大胆的进行了设计。在设计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发展的、有尊严的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对象。所以在《散步》这节课的问题设计上,我设计了不同梯度的问题,如“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将它分化成“用一个词语概括”、“再加上具体的人物地点”两个小问题,尽量做到难易结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能找到自己的拿手好戏。“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一个不重,一个也轻,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个问题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遇到这类难点,我就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及时疏导。最终在这节课上,班上三十余名学生几乎做到人人发言。而这只是因为我将爱的目光洒向全体学生。我想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课堂上对每个学生深切的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所关注。这种关注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用“心”施教。在《散步》这堂课上,我设计了“现场模拟母子对话”、 “说说你的亲情故事”等环节,至今仍记得“现场模拟母子对话”时学生们会心的微笑,至今仍记得“说说你的亲情故事”环节中那位腼腆的小女生感人肺腑的发言——“我多想快

快长大,变成妈妈,像妈妈照顾我一样照顾我的妈妈”。这节课让学生从学习文本到进入生活,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使这节课上既有学生积极的回答、欢乐的笑声、开心的笑容,又有学生冷静的思考、感动的润湿、温馨的共鸣。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育者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在《散步》这堂课上,“说说你的亲情故事”、“欣赏一些亲情图片”、“布置温馨亲情作业”、“播放亲情歌曲”等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徜徉于亲情的海洋里,在那里或抒发、或回忆、或感慨,触动他们心灵深处那温柔的一隅,从而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学会珍爱。我相信,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一节好的语文课堂,只有成功的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通过学习《散步》一课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摆正心态读书,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受到熏陶,这是教学本文的立足点,也是本节课的成功所在。

“教然后知不足”,经过这节课的执教,发现自己平时阅读较少,总觉得上课有看瓜卖瓜的嫌疑,大多都是参照专家的一些研究成果,没有自己太多的研究心得,缺少自身生成性的东西,因此课堂显得不是很灵动,很多地点拨没有即兴地画龙点睛。所以今后应该继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才可能让自己的教学之路走得更宽广。

总之,只有关注学生“人”的发展,就教师而言才能不只是经师,而且是人师,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学生而言才能充分感受尊严,主动挖掘潜能,树立坚定信心,体验被肯定的满足;就我们的社会而言才能极大限度、极高成效地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只有关注学生“人”的发展,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才能实现。

贴:叶鹏华《散步》课堂教学实录

贴:叶鹏华《散步》课堂教学实录晋韵

[晋韵按]

叶鹏华老师的课是在山西省第八届“金钥匙奖”评选时的实录。课堂上,她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亲切自然的教学风格,立足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领悟情感,探究内涵的做法,获得了同学和老师的一致赞扬,最终获得初中组一等奖。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

叶鹏华/执教 任玉萍/整理

师:激情导入:母爱如雨,带走烦燥,留下轻凉;父爱如风,吹走忧愁,留下坚强。他们是最伟大的,不管你快乐、沮丧、痛苦、彷徨,他们永远轻轻地走在你前行的路上,悄悄地伴着你的一生。如今,他们老了,白发掺进了他们的黑发,皱纹爬上了他们的额头,孱弱的双肩再也担负不起任何重担。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与莫怀戚一起走进春日的原野,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点击课件画面一,出示配图课题,并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头资料,听老师朗读课文,注意在听读过程中,标注出生字词及自然段。

(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听完老师的朗读,相信你一定掌握了一些生字的正确读音,就让老师考查考查,请看大屏幕。

(点击课件画面二,出示生字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分歧 熬

水波粼粼 )

师:请这排同学从左往右依次回答

生1:嫩芽

nn y

生2:霎时

sh sh

生3:拆散

chi sn

生4:委屈

wi q

生5:分歧

fn q

生6:熬

o

生7:水波粼粼

shu b ln ln

师:回答完全正确,看来大家都是生活学习中的有心人。大家一起齐读两遍。 (点击课件画面三,出示生字读音)

(生齐读)

师:同学们,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

生:

8段。

师:这8段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用一个词概括。

生:散步。

师:噢!题目就是文章主要事件。

师:再具体一些,加上人物与地点。

生1:一家四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

生2:“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位学生用的是文章第一句话回答的,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

(师板书:我

妻子

母亲 儿子)

师:这个同学很聪明,我们可以看到文章第一段就开门见山,交代了人物、地点及事件。 师:散步对我们而言,是大事,还是小事?

生:当然是小事。

师:对,散步其实是件又平常又普通的小事,但文章表现出来的仅仅是散步这么简单吗? 生:不是。

师:是啊,从“散步”这件小事中还真散出些“大事”来呢!

师:下面有请男生齐读1—4段,大家边读边听边思考:“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点击课件画面四,出示问题)

(男生齐读课文1—4段)

师:男同学读得整齐又响亮,下面谁来说说“我”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生1:为了母亲。

师: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1:文章第2段“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师:他的回答非常棒,那么还有什么原因?

(生思考)

(师提示:为什么冬天不出来散步呢?)

生2:因为春天到了。文章第4段写道:“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师:的确,“新绿,嫩芽,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都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那么,文中的“我”最希望谁呼吸到这清新的空气,感受到这勃勃的生机呢?

生:母亲。

师:看来,“我”出来散步主要是为了母亲,可是母亲本不愿出来,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母亲呢?

(学生活动:同桌模仿母子二人,进行对话交流)

(现场气氛热烈,不时传来笑声)

师:假如我就是文章中的母亲,你就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我呢?哪位同学有兴趣和老师来合作一下?

(点击课件画面五,展示田野背景图片)

(教室里安静了一下,学生有些犹豫,但最终有一位学生鼓起了勇气,举手示意) 生1:妈,您看,今天天气这么好,空气如此清新,我们一家出去散步吧!

师:(学母亲的口吻)我的腿脚不好,不想出去,净给你们添麻烦,你们一家三口去吧。 生1:妈,正因为您身体不好,才要出去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对你身体有很大好处。

师:(学母亲的口吻)那好吧,我听你的,我去拿件衣服就跟你们出去。

(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

(学生们踊跃举手,非常积极)

生2:妈,你这一冬身体都不好,也没出去走走,你看,油菜花也开了,池塘里的水满满的,空气也很清新,趁今天天气好,我们出去散散步吧!

(师笑了,对这个学生说:你说的真好,都让我无法拒绝了)

师:(学母亲的口吻)你这孩子,好吧,我听你的,咱们走吧!

师:看来同学们还挺会劝说人的。我们可以感受到文中的景物描写,并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景中寓情,包含了我希望母亲如春日一般充满活力、健康长寿的一份爱心。现在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欣赏这美丽的初春田野风光,感受的浓浓孝心。(师板书:寓情于景)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4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轻声朗读文章5—7段,思考三个问题:

1.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2.“我”是怎样解决的?

3.结果又是如何?

(点击课件画面六,出示问题)

师:读完了吗?相信聪明的你一定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了。哪位同学来回答第1个问题:散步过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生1: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师:为什么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呢?

生1:大路平顺,所以母亲要走大路;小路有意思,所以儿子要走小路。

师:小路真的这么有意思吗?

生2: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师:既然这么有意思,那么“我”是否就选择了走小路呢?

生3:没有。“我”选择走了大路,因为“我”担心母亲走小路摔倒。

师:我做这个决定为难吗?

生4:为难。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生4:因为一切取决于我。文章第6段写道“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的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师:那么“我”是怎样解决的呢?

生5: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

师:你们能理解“我”最后的决定吗?

生6:我能理解。正像文中所说我伴同儿子的岁月还长,与母亲一起的日子已短,所以先要考虑母亲。

师:你们觉得文中的“我”是个合格的父亲吗?

生7:我觉得文中的“我”是个合格的父亲。他也考虑了儿子,并且思考了半天,最终才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

师:是啊,一个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担子很重。当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先顾老人这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试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会怎么办?

生:(拉长声音,齐声回答)看戏曲频道。

师:看来大家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师:好,回到课文内,我们再一起来看,矛盾是否因我的拍板决定解决了呢?我们一家是否一起走了大路呢?

生:(七嘴八舌回答)没有,奶奶为了孙子,走了小路。

师:看看这一家人,又尊老又爱幼,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师板书:尊老爱幼)

师:下面请女生们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8段。

(女生齐声朗读)

师:在听读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两句话似乎有点矛盾。“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一个不重,一个也轻,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点击课件画面七,出示问题)

(学生思考,然后各个小组进行交流)

师:请各小组派1名代表发表一下你们的见解。

生1:不矛盾。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腿脚不灵便,不能太快了,怕有闪失;儿子还小,如果太快了,怕有意外,所以要慢慢地,稳稳地。

生2:不矛盾。因为他们走的是小路,小路路窄,不免有些坑坑洼洼地,走太快了容易摔倒,所以走得很仔细。

(学生们都笑了起来)

生3:不矛盾。因为母亲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现在家里又都只有一个孩子,儿子就是“妻子”的心肝宝贝,所以他们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生4:不矛盾。母亲老了,当然要慢慢背。刚才委屈了儿子,所以现在要慢慢地,稳稳地,怕再伤了儿子的心。

生5:不矛盾。因为文中的“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既怕伤害了母亲,又怕伤害了儿子,这个“慢慢地”动作其实是我内心愧疚的一种表现。

生6:不矛盾。“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责任太重大了,所以要慢慢地,稳稳地。

生7:不矛盾。因为这是人生之路,一个背上是尊老,一个背上是爱幼,背起的是中华民族厚重的传统美德。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

如果说“我”和“妻子”代表的是“现在”,那么“母亲”就是“过去”,“儿子”就是“未来”。“我”和“妻子”起着承上启下的传承纽带作用,这其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然要使他们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地走。的确,我们要立足现在,对过去要珍惜,对未来要珍爱,用爱来撑起整个世界。

一个普通平常的散步竟散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传统美德和对生活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小见大。

(师板书:以小见大)

师:幸福的家庭总是充满了温馨,洋溢着关爱。这种爱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平平淡淡,

像一杯茶,像一盅酒。这种真切感人的关怀表现在家庭成员的点点关心,更表现在家庭生活的件件小事。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下面请同学们说说发生在自己家中的亲情故事。

(点击课件画面八,出示问题)

师:哪位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你的亲情故事?

(教室内一片寂静,学生们都陷入深深的回忆中)

(缓缓地,一名学生举起了手,这是一位外表文静的小女生)

生:我的妈妈是一名机关白领,有一次放假,正好妈妈加班,我就和妈妈一起来到她的工作单位。从下午两点到五点半,妈妈一直忙忙碌碌,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看着在桌上赶写文章的母亲,看着不到四十岁却已有很多白发的母亲,我的眼角湿润了。妈妈平时从不在我的面前表现出一丝辛苦,对我的照顾总是无微不至,让我以为那些照顾就是理所当然。看到她今天工作的场面,我真为我平时的想法惭愧。我悄悄擦去眼角的泪水,端上一杯水, 对妈妈说:“妈妈,先喝口水再忙,别累坏了身体!”我多想快快长大,变成妈妈,像妈妈照顾我一样照顾我的妈妈。

(教室内一片寂静,许多学生的眼圈都红了)

师:听了这个故事,老师也深受感动,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也是一位体贴的女儿。相信你的母亲一定是一位幸福的妈妈。

还有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你的亲情故事?

(教室内鸦雀无声,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举手发言)

师:老师知道,在你们的回忆中一定有很多温馨的画面,只是不知从何说起,感觉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咱们杏岭实验中学是一所封闭式学校,在我到来的这两天,我发现咱们学校中午十二点最忙的地方就是接待室,家长们带着你们的衣服,带着你们喜爱吃的食品,什么香飘飘奶茶、娃哈哈营养快线,应有尽有,学校的接待员老师忙了东家忙西家,那是什么?那是父母们对你们无尽的关怀。

师:长辈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作为年幼的一代,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1:快快长大,赚很多很多的钱,让爸爸妈妈享清福。

生2: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妈妈减轻负担。

生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学生们笑了起来,老师也笑了)

师: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是至理名言。

(点击课件画面九,出示一幅亲情画面)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冬日的一个早晨,天空飘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一位老爷爷怀抱着一个小男孩,孩子用给菜保温的被子围着,爷爷不时用手给孩子掖掖被子。小男孩手举着一片小饼干,用稚气的声音说道:“爷爷,您吃!”。

师:看到这幅画面,相信你也感慨万千。

(点击课件画面十,出示文字)

亲情不分贫富贵贱,在毕淑敏《孝心无价》中这样写道“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枚田野里的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感恩不需要豪言壮语,它更需要我们付出实际的努力,老师布置两项特殊作业。

(点击课件画面十一,出示作业)

1.本周不放假,课余别忘了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送声祝福,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意。

2.放假回家别忘了为亲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散散步,做做家务。 师:同学们,亲情是深沉的,更是浓重的。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老人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亲情不应该只是父母无条件的关爱和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的感激和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让爱住我家。

师:最后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让爱住我家》。

(点击课件画面十二,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附:板书设计:

以关注“人”为核心

——散文《散步》执教感言

叶鹏华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应试教育的曾经盛行,使我们教师早就练就了一身应试策略,这个宝典、那个法宝,在课堂上“纵横捭阖”,将语文的工具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抛至九霄云外。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却成了我们的致命伤。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圄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我们的教学在强化和突出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极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散步》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是当代作家莫怀戚先生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记叙了祖孙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那其乐融融、温馨和谐的画面深深地镌刻在读者的心中,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精神,表现出中年一代对生活的使命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是一篇秀美隽永、蕴涵丰富的精美散文。那么如何执教莫怀戚先生这篇厚重的《散步》,才能走出误区,将它最大程度地送给学生呢?在深思熟虑之后,我大胆的进行了设计。在设计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发展的、有尊严的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对象。所以在《散步》这节课的问题设计上,我设计了不同梯度的问题,如“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将它分化成“用一个词语概括”、“再加上具体的人物地点”两个小问题,尽量做到难易结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能找到自己的拿手好戏。“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一个不重,一个也轻,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个问题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遇到这类难点,我就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及时疏导。最终在这节课上,班上三十余名学生几乎做到人人发言。而这只是因为我将爱的目光洒向全体学生。我想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课堂上对每个学生深切的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所关注。这种关注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用“心”施教。在《散步》这堂课上,我设计了“现场模拟母子对话”、 “说说你的亲情故事”等环节,至今仍记得“现场模拟母子对话”时学生们会心的微笑,至今仍记得“说说你的亲情故事”环节中那位腼腆的小女生感人肺腑的发言——“我多想快

快长大,变成妈妈,像妈妈照顾我一样照顾我的妈妈”。这节课让学生从学习文本到进入生活,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使这节课上既有学生积极的回答、欢乐的笑声、开心的笑容,又有学生冷静的思考、感动的润湿、温馨的共鸣。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育者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在《散步》这堂课上,“说说你的亲情故事”、“欣赏一些亲情图片”、“布置温馨亲情作业”、“播放亲情歌曲”等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徜徉于亲情的海洋里,在那里或抒发、或回忆、或感慨,触动他们心灵深处那温柔的一隅,从而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学会珍爱。我相信,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一节好的语文课堂,只有成功的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通过学习《散步》一课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摆正心态读书,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受到熏陶,这是教学本文的立足点,也是本节课的成功所在。

“教然后知不足”,经过这节课的执教,发现自己平时阅读较少,总觉得上课有看瓜卖瓜的嫌疑,大多都是参照专家的一些研究成果,没有自己太多的研究心得,缺少自身生成性的东西,因此课堂显得不是很灵动,很多地点拨没有即兴地画龙点睛。所以今后应该继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才可能让自己的教学之路走得更宽广。

总之,只有关注学生“人”的发展,就教师而言才能不只是经师,而且是人师,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学生而言才能充分感受尊严,主动挖掘潜能,树立坚定信心,体验被肯定的满足;就我们的社会而言才能极大限度、极高成效地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只有关注学生“人”的发展,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才能实现。


相关内容

  • [散步]课堂实录02
  • <散步>教学实录 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首感人肺腑的歌,更像一弘清泉净化着我们现代人浮躁的心灵.尽管是生活中平常的小事,却让许多人感动.浓浓的亲情:孝心.爱心.温馨.和谐.和美家庭的典范.(板书)真的让人有很多话要讲. 教学理念 本着"培养学 ...

  • [散步]教学实录
  • 莫怀戚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难点:理解文章内 ...

  • 余映潮散步教学实录
  • 余映潮<散步>教学实录 师:我们开始上课 生齐:起立,敬礼,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学习莫怀戚的美文<散步>.现在一起来进入课文.这节课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赏析,教你怎么分析课文.第二,在这里面进行我们阅读能力的训练.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 ...

  • [中国怎么样]
  • 作者:张志安 叶柳 出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这是海外视角中的中国现象访谈录.西方对中国的印象,从"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妖魔论"到"中国机遇论"."中国发展论",明显呈现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

  • 关于印发创建慢病示范区迎检工作方案通知
  • 成青卫急[2011]64号 成都市青羊区卫生局 关于印发<成都市青羊区卫生局创建全国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迎检工作方案>的通知 局机关各科室,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疾控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大队: 国家卫生部拟于6月下旬对我区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验收,为做好迎检工作,全面展示我区慢病 ...

  • 霍懋征:[月光曲]教学实录
  • 霍懋征:<月光曲>教学实录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霍懋征:<月光曲>教学实录 打印本文 霍懋征:<月光曲>教学实录 作者:霍懋征 转贴自:互联网 点击数:406 第一课时 [课前学生有预习] [上课铃响后,教师满面笑容地走到讲台中间.环视全班同学] 师:昨天让同学们预 ...

  • 纪晓岚吟诗教学实录及反思.doc518
  • <纪晓岚吟诗>教学实录及反思 黄陂盘龙一小 黄丹 教材分析: <纪晓岚吟诗>这篇课文是一篇可读性强的古代历史故事.它记叙了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在江边陪乾隆皇帝散步时,乾隆皇帝突然要他当场作一首七言绝句,且诗中必须用上十个"一"字为难他.纪晓岚就地取材,在很短时 ...

  • 我被误会了作文
  • 我被误会了作文(一) 人们都说:老师像春蚕,老师像园丁,老师像蜡烛.我也是这样认为.可经过那件事以后,我对老师的看法改变了--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三早上,我们如往常一样正在早读,突然一声尖叫打破了这份平静.同学们闻声赶来,原来小陈同学的桌面全都是白色的--粉笔灰.小陈正一脸怒色,用审问的眼光扫视 ...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实录
  • <雨点>课堂实录 (一) 创景导入 1.(课件演示下雨动画)配音:哈哈哈--我们下来了! 师:它们是谁呀? 生:雨点.(教师板书课题) 2.(课件演示屏幕上雨点消失)师:它们藏到哪去了?孩子们想找找吗? 生:想. (二) 创景复习 1.课件出示雨点从一堆生字中探出头来,并同时配音&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