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鉴别诊断文档 (3)

发热的鉴别诊断

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反应

• 是儿童临床最常见的症状

• 是最常见的急诊与住院原因别诊断

• 早期有效判断发热儿童是否可能有潜在的、严重的

发热性疾病

• 有助于发热的病因诊断、检查选择和处理

• 对急性发热的病因判断与治疗

• 有利于降低儿童疾病的病死率

正常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有波动

• 不同年龄和不同测量方法(部位和工具) 的体温有不同

体温中枢位于下丘脑

• 具有调控植物神经使皮肤血管舒缩,调节出汗、呼

吸、心率、体液、新陈代谢的作用,以保持人体体

温在正常的体温调定点(Set-Point),超过正常则为

发热

造成人体发热的病因称为致热原

• 分为外源性致热源和内源性致热原

外源性致热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药

物、某些组织蛋白等

• 内源性致热原是人体对外源性致热原的免疫防御反

应,包括由巨噬细胞、T 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

• 其机制可能是其与下丘脑的血管内皮细胞受体结合

并促进内皮细胞产生前列腺素,前列腺素能提高体

温中枢的体温调定点而使体温升高

文献中有几种不同的发热定义

• 一般来说发热的标准为

腋下温度>37.4℃

直肠内温度>37.8℃

舌下温度>37.5℃

• 目前大多采用直肠温度≥38℃定义为发热

• 《指南》采用的发热定义是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

体温波动的上限

• 王艺, 万朝敏.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8,3:449-453

根据发热的高低可分为

低热(37.5~38℃)

中度发热(38.1~39℃)

高热(39.1~40.4℃)及超高热(>40.5℃)

• 根据热程可分为

急性发热(发热时间≤1周或不超过2周)

长期发热(发热时间2周以上)

发热的原因很多

• 几乎涉及全身每个系统

• 临床上往往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两方面寻找 发热的病因

感染性疾病

(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

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

螺旋体、寄生虫感染)

• 全身性感染

• 局灶性感染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运动系统

五官、淋巴结等

• 非感染性疾病

• 抗原-抗体反应

•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

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损害

内脏梗死或坏死

• 内分泌疾病

• 代谢性疾病

•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

• 其他

• 临床上大多数发热为急性发热

临床上大多数发热为急性发热

• 儿童急性发热的病因以感染性疾病最常见

• 引起急性感染性发热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详尽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合不同年龄段,分析发热出 现的季节、所在的地域和各系统的伴随表现,判断 疾病的类型

对急性发热的患者需注意有无伴随皮疹

出血性

充血性

• 不伴随皮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在儿科最常见 • 发生率最高的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感染

如有下列全部或部分临床表现,高度提示急性感染的存在 ①突然起病

②伴有或不伴有寒颤的高热

③呼吸道症状,如咽痛、流涕、咳嗽

④全身不适感,伴肌痛或关节痛、畏光、眼痛、头痛 ⑤恶心、呕吐及(或) 腹泻

⑥淋巴结和(或) 脾脏急性增大

⑦脑膜刺激征

⑧血白细胞计数大于12×10

9

/L或

9

/L

病例

有研究提示,细菌性感染时血白细胞计数的临界阈 值为

9

/L或>15~17.1×10

9

/L,其诊断的敏感

度为20~76%,特异度为58~100%

•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在甄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 诊断价值其临界阈值分别为9.6~10.6×10

9

/L,诊

断的敏感度为50~71%,特异度为76~83%

C 反应蛋白(CRP)检查提示严重细菌感染的概率 CRP

CRP>100mg/L时为86%

降钙素原(PCT)检查

• >3个月患儿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脑膜炎,PCT 优 于CRP 和血白细胞计数

• 在发热起病12h 内预测细菌感染PCT 优于CRP

• PCT 也是鉴别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较理想的指标,临 界值为2μg/L

• 儿童发热期间CRP 、PCT 重复检测时间认识不一致, 多数认为间隔3d

• 《指南》推荐意见

不能以发热程度预测发热病因及疾病严重程度

但当

• 发热持续时间不作为预示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 有研究提示: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判断 有无细菌感染的可能

• 生后

• 对于

文献报道发热儿童伴随下列症状或体征可提示严重疾病 •

嗜睡、活动减少、面色苍白、喂养困难、尿量减少、胆汁 样呕吐

• 严重细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

嗜睡、吸气性凹陷、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痰鸣音、 湿啰音、肿块>2cm、面色苍白、前囟饱满

其他急性发热的原因可见于

变态反应性与过敏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

组织坏死与血液吸收

血液病

恶性肿瘤

代谢紊乱等

病例

全面了解病史

• 尤其是可能为发热原因提供线索的相关病史

• 发热史、发热规律、疾病史、特殊地区定居或旅游 史、其他病史

• 对确诊有一定帮助

伴随表现

• 感染性疾病除了表现为发热,往往伴有其他临床表 现

• 把握常见病的特征性表现,注意各种伴随表现,可 以发现“定位”线索,帮助鉴别诊断

• 比较重要的伴随表现如:皮疹、出血、黄疸、某些 特殊体征、各系统的伴随表现

长期发热的病因

• 以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常见

• 儿童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长期发热相对较少见

• 主要见于一些特殊的病原体感染(如结核、伤寒或副 伤寒、EB 病毒感染等)

• 也可见于一些特殊部位感染(如鼻窦炎、胆囊炎等) 非感染性发热主要由免疫性疾病、恶性病及其他疾 病引起

• 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多持续时间较长,尤其是 结缔组织疾病导致的发热

免疫性疾病包括结缔组织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 此类疾病发病机制多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 • 临床表现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长期发热而感染中毒症状不突出

多伴有多系统多脏器受累

多有皮疹和关节疼痛等

常有免疫指标的异常

有下列表现可考虑风湿免疫性疾病

(1)长期发热,尤其是高热

(2)发热之前无畏寒、寒战

(3)伴有关节、肌肉酸痛、皮疹

(4)发热伴皮肤潮湿

(5)抗菌治疗无效

(6)白细胞正常或增高或降低,血、尿、便细菌培养阴性

(7)皮质激素降温疗效持续24以上

(8)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者

恶性肿瘤病人的发热见于两种情况

• 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

• 伴发感染所引起的发热

• 通常恶性肿瘤的发热幅度、热型、持续时限均无临 床特征

临床上大多数恶性肿瘤引起的发热一般不超过 38.9℃,原因尚不明了,如果超过此水平,一般提 示感染性因素所致

• 感染是恶性肿瘤不明原因发热的首要病因

恶性疾病出现发热外

多同时有贫血、出血和组织浸润症状(皮肤、骨骼、 肝脏、脾脏等)

血象白细胞计数可有改变

B 超、X 线等检查有助于发现各部位和各脏器的浸润 活检或皮损印片,骨髓穿刺涂片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定义较多

• 较统一的意见是应符合以下3条

①发热时间持续≥3周

②体温数次≥38.3℃

③经过至少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 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

• 不明原因发热与“发热原因待查”有区别

病例

一些因素使发热病因难以明确

• 临床表现不典型或病情呈不典型临床经过

• 对某些少见病认识不足

• 病灶隐蔽、不易被常规检查手段所发现

• 某些治疗干扰了疾病的表现规律

仔细追溯病史是进行正确诊断的重要环节,尤其对 缺乏客观体征的长期发热患者更为重要

• 认真、细致、全面、反复的体格检查很可能为不明 原因发热的诊断提供线索

• 实验室检查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应根据具体 病例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时应反复送检, 以提高阳性率,同时应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判断

发热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发热的鉴别诊断

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反应

• 是儿童临床最常见的症状

• 是最常见的急诊与住院原因别诊断

• 早期有效判断发热儿童是否可能有潜在的、严重的

发热性疾病

• 有助于发热的病因诊断、检查选择和处理

• 对急性发热的病因判断与治疗

• 有利于降低儿童疾病的病死率

正常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有波动

• 不同年龄和不同测量方法(部位和工具) 的体温有不同

体温中枢位于下丘脑

• 具有调控植物神经使皮肤血管舒缩,调节出汗、呼

吸、心率、体液、新陈代谢的作用,以保持人体体

温在正常的体温调定点(Set-Point),超过正常则为

发热

造成人体发热的病因称为致热原

• 分为外源性致热源和内源性致热原

外源性致热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药

物、某些组织蛋白等

• 内源性致热原是人体对外源性致热原的免疫防御反

应,包括由巨噬细胞、T 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

• 其机制可能是其与下丘脑的血管内皮细胞受体结合

并促进内皮细胞产生前列腺素,前列腺素能提高体

温中枢的体温调定点而使体温升高

文献中有几种不同的发热定义

• 一般来说发热的标准为

腋下温度>37.4℃

直肠内温度>37.8℃

舌下温度>37.5℃

• 目前大多采用直肠温度≥38℃定义为发热

• 《指南》采用的发热定义是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

体温波动的上限

• 王艺, 万朝敏.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8,3:449-453

根据发热的高低可分为

低热(37.5~38℃)

中度发热(38.1~39℃)

高热(39.1~40.4℃)及超高热(>40.5℃)

• 根据热程可分为

急性发热(发热时间≤1周或不超过2周)

长期发热(发热时间2周以上)

发热的原因很多

• 几乎涉及全身每个系统

• 临床上往往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两方面寻找 发热的病因

感染性疾病

(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

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

螺旋体、寄生虫感染)

• 全身性感染

• 局灶性感染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运动系统

五官、淋巴结等

• 非感染性疾病

• 抗原-抗体反应

•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

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损害

内脏梗死或坏死

• 内分泌疾病

• 代谢性疾病

•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

• 其他

• 临床上大多数发热为急性发热

临床上大多数发热为急性发热

• 儿童急性发热的病因以感染性疾病最常见

• 引起急性感染性发热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详尽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合不同年龄段,分析发热出 现的季节、所在的地域和各系统的伴随表现,判断 疾病的类型

对急性发热的患者需注意有无伴随皮疹

出血性

充血性

• 不伴随皮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在儿科最常见 • 发生率最高的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感染

如有下列全部或部分临床表现,高度提示急性感染的存在 ①突然起病

②伴有或不伴有寒颤的高热

③呼吸道症状,如咽痛、流涕、咳嗽

④全身不适感,伴肌痛或关节痛、畏光、眼痛、头痛 ⑤恶心、呕吐及(或) 腹泻

⑥淋巴结和(或) 脾脏急性增大

⑦脑膜刺激征

⑧血白细胞计数大于12×10

9

/L或

9

/L

病例

有研究提示,细菌性感染时血白细胞计数的临界阈 值为

9

/L或>15~17.1×10

9

/L,其诊断的敏感

度为20~76%,特异度为58~100%

•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在甄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 诊断价值其临界阈值分别为9.6~10.6×10

9

/L,诊

断的敏感度为50~71%,特异度为76~83%

C 反应蛋白(CRP)检查提示严重细菌感染的概率 CRP

CRP>100mg/L时为86%

降钙素原(PCT)检查

• >3个月患儿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脑膜炎,PCT 优 于CRP 和血白细胞计数

• 在发热起病12h 内预测细菌感染PCT 优于CRP

• PCT 也是鉴别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较理想的指标,临 界值为2μg/L

• 儿童发热期间CRP 、PCT 重复检测时间认识不一致, 多数认为间隔3d

• 《指南》推荐意见

不能以发热程度预测发热病因及疾病严重程度

但当

• 发热持续时间不作为预示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 有研究提示: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判断 有无细菌感染的可能

• 生后

• 对于

文献报道发热儿童伴随下列症状或体征可提示严重疾病 •

嗜睡、活动减少、面色苍白、喂养困难、尿量减少、胆汁 样呕吐

• 严重细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

嗜睡、吸气性凹陷、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痰鸣音、 湿啰音、肿块>2cm、面色苍白、前囟饱满

其他急性发热的原因可见于

变态反应性与过敏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

组织坏死与血液吸收

血液病

恶性肿瘤

代谢紊乱等

病例

全面了解病史

• 尤其是可能为发热原因提供线索的相关病史

• 发热史、发热规律、疾病史、特殊地区定居或旅游 史、其他病史

• 对确诊有一定帮助

伴随表现

• 感染性疾病除了表现为发热,往往伴有其他临床表 现

• 把握常见病的特征性表现,注意各种伴随表现,可 以发现“定位”线索,帮助鉴别诊断

• 比较重要的伴随表现如:皮疹、出血、黄疸、某些 特殊体征、各系统的伴随表现

长期发热的病因

• 以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常见

• 儿童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长期发热相对较少见

• 主要见于一些特殊的病原体感染(如结核、伤寒或副 伤寒、EB 病毒感染等)

• 也可见于一些特殊部位感染(如鼻窦炎、胆囊炎等) 非感染性发热主要由免疫性疾病、恶性病及其他疾 病引起

• 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多持续时间较长,尤其是 结缔组织疾病导致的发热

免疫性疾病包括结缔组织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 此类疾病发病机制多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 • 临床表现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长期发热而感染中毒症状不突出

多伴有多系统多脏器受累

多有皮疹和关节疼痛等

常有免疫指标的异常

有下列表现可考虑风湿免疫性疾病

(1)长期发热,尤其是高热

(2)发热之前无畏寒、寒战

(3)伴有关节、肌肉酸痛、皮疹

(4)发热伴皮肤潮湿

(5)抗菌治疗无效

(6)白细胞正常或增高或降低,血、尿、便细菌培养阴性

(7)皮质激素降温疗效持续24以上

(8)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者

恶性肿瘤病人的发热见于两种情况

• 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

• 伴发感染所引起的发热

• 通常恶性肿瘤的发热幅度、热型、持续时限均无临 床特征

临床上大多数恶性肿瘤引起的发热一般不超过 38.9℃,原因尚不明了,如果超过此水平,一般提 示感染性因素所致

• 感染是恶性肿瘤不明原因发热的首要病因

恶性疾病出现发热外

多同时有贫血、出血和组织浸润症状(皮肤、骨骼、 肝脏、脾脏等)

血象白细胞计数可有改变

B 超、X 线等检查有助于发现各部位和各脏器的浸润 活检或皮损印片,骨髓穿刺涂片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定义较多

• 较统一的意见是应符合以下3条

①发热时间持续≥3周

②体温数次≥38.3℃

③经过至少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 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

• 不明原因发热与“发热原因待查”有区别

病例

一些因素使发热病因难以明确

• 临床表现不典型或病情呈不典型临床经过

• 对某些少见病认识不足

• 病灶隐蔽、不易被常规检查手段所发现

• 某些治疗干扰了疾病的表现规律

仔细追溯病史是进行正确诊断的重要环节,尤其对 缺乏客观体征的长期发热患者更为重要

• 认真、细致、全面、反复的体格检查很可能为不明 原因发热的诊断提供线索

• 实验室检查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应根据具体 病例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时应反复送检, 以提高阳性率,同时应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判断

发热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相关内容

  • 食源性疾病文档
  • 食源性疾病监测 一.食源性疾病病例/食源性异常病例相关定义.目的 (一)食源性疾病病例/食源性异常病例定义 1.食源性疾病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2.食源性异常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 (二)食源性异常 ...

  • 风险管理报告
  • 风险管理报告 (医用物理降温仪) 文件编号: 批准人:凌松 批准日期:2009.8.25 目录 第一章 综述................................................................................................ ...

  • 食物中毒应急演练计划方案
  • 食物中毒应急演练计划方案 为不断提高我院卫生应急水平,检验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 提高应急队伍素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 ...

  • 芒硝 Word 文档
  • 芒硝,中药名.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之功效.常用于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肠痈肿痛等病症的治疗:外治乳痈,痔疮肿痛. 治胃肠实热.大便燥结:芒硝.大黄各9g,枳实4. ...

  • 异常心电图识别_
  • 来源于WPS文档转网页 请自觉遵守文明上网公约,共营健康网络环境. 如发现违法违规,谣言,色情,侵权等内容请及时举报. 异常心电图识别1.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 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故P波的异常常是代表心房的问题,PR间期:不等于PR段,而=P波 PR段.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开始除极,故其时间延 ...

  • 化验室计算机管理制度
  • 化验室计算机管理办法(试行) 一.化验室计算机硬件设备安全使用 1.化验室操作人员必须熟知化验室内设备的基本安全操作规程. 2.操作人员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查连接线路(例如电源线.数据线.网线),检查硬件运作状态(如设备指示灯.仪表),调阅检测报告,从而及时了解硬件运作状态. 3.严禁随意搬动设备,严禁 ...

  • 诊断学教学大纲
  • [供八.七年制.五年制医学专业用] 内科教研室 二00六年三月 前  言 一.诊断学是一门联系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但它的内容以及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位置都更偏向为一门临床课.重点内容包括:问诊.物理检查.实验诊断.心电图诊断.超声诊断.其它部分,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 二.诊 ...

  • 解析发热与不明原因发热
  • 飞问12巴堕鏖堡堡送逾!Q!!笙璺旦箜堑鲞箜垒塑业唑型塑型堕畦鱼丛堕生塑阻y!丝鱼!堕!:生垒四!!Q!!一 解析发热与不明原因发热 缪媛媛,孟庆义 [摘要] 解析发热(fever)'j/f:明原因发热(fever of .5. unk.ow.origin,FUO)的基本概念,介绍F'UO的经典型( ...

  • 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第139章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人和哺乳类动物都具有相对稳定的体温,以适应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而发热是人体在受到外源性致病因子(如病原微生物或某些非生命物质)侵入时所产生的防御反应的一部分,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神经.免疫以及内分泌等系统的参与.目前国内学者多认为,口温高于3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