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业余体育训练现状及策略研究
襄樊九中 杨成杰
【摘要】: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竞技体育的基础。随着新课标和新标准的全面实施,各校对体育学科也越来越重视。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仍旧影响着各个学校,追求升学率仍是各校办学的中心工作。学生的业余体育训练,可以说是在夹缝中追求效率,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业余体育训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对自身在现实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从而希望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工作更加有效和谐发展。
【关键词】:业余体育训练 现状 策略
前言:业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推动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或途径。由于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战略和奥运争光战略协调发展的结合部,因而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意义不仅表现在为竞技体育提供后备人才,还通过培养大批体育骨干而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我校业余体育训练在不断总结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近几年的市属田径运动会,篮球、排球等球类项目上都取得了较好的运动成绩。然而, 在成绩面前,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困难和问题是十分严重的, 如不认真对待, 必将影响我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发展,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危及着我校体育运动成绩的优势。同时,通过调查了解,笔者发现我校所面临的这一现象并不是一个个例,而是现今许多学校所存在的普遍现象。
1. 当前中学业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1 文化学习与业余体育训练的矛盾
文化学习与业余体育训练的矛盾是当前阻碍业余体育训练的最大症结。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体育学科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重视,体育学科在中考中的分数比重也有所侧重。然而,正是因为体育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比重,许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也因此存在误区,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强健体魄而锻炼,而是为了在中考中拿到足够的分数或是尽量减少与身边同学在这方面的分数差距而勉强去锻炼。试想,正常的体育锻炼已经是勉强“上岗”,再让学生抽出自己其他的业余时间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体育训练是不是难上加难了呢?而且,应试教育现在还
仍旧是学校教育的主流,为了提高升学率,文化课大量占用了学生的业余时间。许多家长想法设法帮助学生挤出时间来参加各种补习培训,学生手上永远都有做不完的试卷和应接不暇的课外辅导。甚至在一些家长眼中,参加业余体育训练不仅让自己的孩子失去了很多本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而且认为那些所谓的体育“尖子生”都是一些不要读书的坏孩子,自己的孩子跟他们长期相处会带坏了他们的子女,养成不好的习惯和作风,最后走到物以类聚、玩物丧志的地步。造成的结果,往往就是学生自己很有兴趣,家长却极力反对,学生只是敢怒不敢言,或是偶尔参与一下锻炼,导致业余体育训练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更为尴尬的是,就算一些学生参加了业余体育训练,到了要去比赛的时候,家长却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千方百计阻止学生参与比赛,学校、老师无论做什么工作,到最后磨破嘴皮都无法撼动家长坚定的心。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学校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出现了。记得在去年的襄樊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我校的几名田径成绩好的成员,在比赛期间,家长极力反对自己的孩子去参赛,不是因为怕自己的孩子受伤,就是因为怕比赛耽误了孩子正常的学习时间。带队的老师反复做工作,学校领导、班主任一再做工作,可是家长就是不支持,到最后,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队员在比赛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成绩自然得不到保证,让训练的老师很是无奈。
1.2 业余体育训练缺乏足够的生源保障,经费支持及后勤服务有待加强
“选材是成功的一半”已经是所有教练员的共识了,只有手上有足够优秀的体育训练人才,教练员们才能有的放失、从容不迫地开展训练。如果这一点无法保证,其结果往往是全盘皆输。然而,由于一些家长受到旧的传统思想的束缚,认为孩子只要把书读好就可以了,忽视了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让孩子在体育竞技中感受快乐,培养优良品质的重要性。他们不愿意甚至重重阻碍学生参加学校的业余体育训练,导致了很多优秀的体育人才无法得到良好的训练。同时,受到中考加分制度改革的影响,对于体育加分的要求有所提高,因此学生对于是否能够在体育竞技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表示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一些学生也因此放弃了体育训练。
另一方面,在体育训练的场地设施、器材等经费的投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各个学校应该加强保障的力度。应该说,相比以前,现在各个学校训练的条件已经改善了很多,训练的场地、器材基本能够得到保证。但是,随着体育竞技运动科学化的发展模式,现在的业余体育训练越来越注重科技含量。专业的训练场馆,专业的训练器材,一流的训
练手段,这些都需要经费上的强有力保证。同时,针对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损伤及必要的能量补充,学校后勤组要有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例如在训练或比赛中,适当地给予学生饮料及食物的补充,更好地促进他们参加训练和比赛。
1.3 教练员水平有待提升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现在一批年轻的体育教师,其实都是半路出家,也就是所谓的“野驴子“。他们往往都是因为当初想要进入高一级的学校才选择了体育这个专业,应该说,他们对体育学科并不是十分了解,他们自身所掌握的体育技能,也是有限的。更何况现在的许多大学,体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学到的东西是极为有限的,不仅是因为学生自身年龄、素质的制约,也确实因为有些学校无法提供专业的体育训练场地设备,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方法。造成的结果就是,许多年轻的体育教师只会纸上谈兵,实际操作起来,就章法全无,无从着手。试想这样的老师训练出来的学生,体育竞技水平能高吗?
2.解决中学业余体育训练存在问题的策略
2.1 切实处理好业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今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学生家长。很多家长心理上的抵触以及行动上的不支持直接导致了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困难重重。首先在选才上存在了很大的局限性,往往是老师看中的苗子家长极力反对,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训练。或者是家长勉强答应却教唆孩子不认真对待,不能保证训练的有序开展,训练时间、训练效果无法保证。家长最大的顾虑就在于担心体育训练会影响孩子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其实这样的观念是十分不正确的。一些具有多年体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常常有这样的感触,凡是体育训练成绩出色的学生,他们的文化课成绩一定也不会差。在他们看来,甚至有些学生要比一般的学生更加会动脑,思维更加灵活,业余的体育训练只会帮助他们促进文化课学习成绩的提高。事实的确也是这样的。体育项目的训练对于人身体的协调性要求很高,一个动作的完成,要求身体各个部位协调用力才能很好的完成。光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没有所谓的“运动神经”,那是不够的。因此,那些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大脑灵活性肯定要比一般的学生高。同时,我们换个角度分析,学生在经历了一天紧张的学习之后,合理地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是不是更加能够促进其学习呢?我们要正确的对待文化课与业余体育训练之间的关系。一些参加体育训练的学生成绩落后并不是因为他们参加训练之后学习时间少了而耽误了他们的学习,而是他们自身
约束力不够。为什么他们中的一些人跟他们一起训练,成绩没有退步反而越来越好了呢?因为他们懂得合理地去支配时间,他们懂得处理训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他们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同时科学用脑促进了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广大的学生家长们,请你们试着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要一味地把问题归结在体育训练上,转变观念,伸出你们支持的臂膀!
2.2保障生源,加强经费投入,逐步健全后勤服务制度
生源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方面,要加强中小学体育训练人才的有效衔接。教练员们要加强体育优秀人才的关注力度,有针对性地去各个中学里对一些优秀的体育苗子进行考察,与相关教师家长进行沟通,以便日后开展训练工作。另一反面,可以从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知道,一些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学习的问题,所以才阻碍他们参加体育训练。我们可以通过与各任课教师的沟通,在关注学生平时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课余时间的额外辅导,同时督促训练的学生加强时间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通过这些切实的行动,让学生家长放心,从而放手让自己孩子来参加训练。这样一来,教练员们选材的面就扩大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与此同时,学校要保障必要的体育训练经费,每年对训练的场地设施进行维护,进行器材的更新,添置一些新的训练硬件设施。在运动员的饮食及意外伤害保障上,也应落实一些有效的政策,如提供饮水、食物,必要的训练补助,运动伤害保险等等。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广大体育教师应该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努力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可以通过参加省、市一级的的业余体育训练的专题报告会,增加学习交流机会。组织安排运动训练专家学者到各地区、学校讲学,以便传递信息,将先进的科学训练理论、方法、手段传到各级各类学校中,使业余体育训练更加科学化。同时,注重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经常鼓励教师具有奉献精神,提高广大教师的敬业思想水平。采用竞争上岗的原则,促进训练教师主动探索,积极提高,保证训练的有效。
【建议】
1.学校要进一步摆正业余体育训练工作的位置,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更加和谐发展;
2.教练员要与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协调配合,互相沟通,加强对体育训练学生的
关注,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
认真开展业余体育训练;
3.部分家长、学生要转变观念,本着强健体魄,为校、为国争光的崇高思想,积
极参加训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适当提高教练员的训练补助和比赛奖励,进一步完善体育中考加分制度; 总之,当前学校的业余体育训练要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克服业余体育训练的误区,完善业余体育训练制度,才能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从而实现新课标五大领域的维度目标。
【参考文献】
[1]傅金亮.少儿课余训练应注意的问题[J].田径,2002/6
[2] 王健. 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制度改革[J]. 上海体育学报,1999 ,(5)
[3] 孙庆鹏.“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J]. 少年体育训练,1997 ,
(2) .
[4] 郑 伟.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业余训练体制改革[J] . 沈阳体育学
术,1997 , (1) :37 - 41
[5] 国家教委.关于中学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及公布第一批试点中学名单的通知( 1988 年7 月) [C].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文件汇编[C].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18.
当前中学业余体育训练现状及策略研究
襄樊九中 杨成杰
【摘要】: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竞技体育的基础。随着新课标和新标准的全面实施,各校对体育学科也越来越重视。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仍旧影响着各个学校,追求升学率仍是各校办学的中心工作。学生的业余体育训练,可以说是在夹缝中追求效率,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业余体育训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对自身在现实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从而希望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工作更加有效和谐发展。
【关键词】:业余体育训练 现状 策略
前言:业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推动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或途径。由于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战略和奥运争光战略协调发展的结合部,因而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意义不仅表现在为竞技体育提供后备人才,还通过培养大批体育骨干而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我校业余体育训练在不断总结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近几年的市属田径运动会,篮球、排球等球类项目上都取得了较好的运动成绩。然而, 在成绩面前,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困难和问题是十分严重的, 如不认真对待, 必将影响我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发展,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危及着我校体育运动成绩的优势。同时,通过调查了解,笔者发现我校所面临的这一现象并不是一个个例,而是现今许多学校所存在的普遍现象。
1. 当前中学业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1 文化学习与业余体育训练的矛盾
文化学习与业余体育训练的矛盾是当前阻碍业余体育训练的最大症结。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体育学科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重视,体育学科在中考中的分数比重也有所侧重。然而,正是因为体育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比重,许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也因此存在误区,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强健体魄而锻炼,而是为了在中考中拿到足够的分数或是尽量减少与身边同学在这方面的分数差距而勉强去锻炼。试想,正常的体育锻炼已经是勉强“上岗”,再让学生抽出自己其他的业余时间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体育训练是不是难上加难了呢?而且,应试教育现在还
仍旧是学校教育的主流,为了提高升学率,文化课大量占用了学生的业余时间。许多家长想法设法帮助学生挤出时间来参加各种补习培训,学生手上永远都有做不完的试卷和应接不暇的课外辅导。甚至在一些家长眼中,参加业余体育训练不仅让自己的孩子失去了很多本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而且认为那些所谓的体育“尖子生”都是一些不要读书的坏孩子,自己的孩子跟他们长期相处会带坏了他们的子女,养成不好的习惯和作风,最后走到物以类聚、玩物丧志的地步。造成的结果,往往就是学生自己很有兴趣,家长却极力反对,学生只是敢怒不敢言,或是偶尔参与一下锻炼,导致业余体育训练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更为尴尬的是,就算一些学生参加了业余体育训练,到了要去比赛的时候,家长却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千方百计阻止学生参与比赛,学校、老师无论做什么工作,到最后磨破嘴皮都无法撼动家长坚定的心。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学校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出现了。记得在去年的襄樊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我校的几名田径成绩好的成员,在比赛期间,家长极力反对自己的孩子去参赛,不是因为怕自己的孩子受伤,就是因为怕比赛耽误了孩子正常的学习时间。带队的老师反复做工作,学校领导、班主任一再做工作,可是家长就是不支持,到最后,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队员在比赛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成绩自然得不到保证,让训练的老师很是无奈。
1.2 业余体育训练缺乏足够的生源保障,经费支持及后勤服务有待加强
“选材是成功的一半”已经是所有教练员的共识了,只有手上有足够优秀的体育训练人才,教练员们才能有的放失、从容不迫地开展训练。如果这一点无法保证,其结果往往是全盘皆输。然而,由于一些家长受到旧的传统思想的束缚,认为孩子只要把书读好就可以了,忽视了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让孩子在体育竞技中感受快乐,培养优良品质的重要性。他们不愿意甚至重重阻碍学生参加学校的业余体育训练,导致了很多优秀的体育人才无法得到良好的训练。同时,受到中考加分制度改革的影响,对于体育加分的要求有所提高,因此学生对于是否能够在体育竞技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表示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一些学生也因此放弃了体育训练。
另一方面,在体育训练的场地设施、器材等经费的投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各个学校应该加强保障的力度。应该说,相比以前,现在各个学校训练的条件已经改善了很多,训练的场地、器材基本能够得到保证。但是,随着体育竞技运动科学化的发展模式,现在的业余体育训练越来越注重科技含量。专业的训练场馆,专业的训练器材,一流的训
练手段,这些都需要经费上的强有力保证。同时,针对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损伤及必要的能量补充,学校后勤组要有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例如在训练或比赛中,适当地给予学生饮料及食物的补充,更好地促进他们参加训练和比赛。
1.3 教练员水平有待提升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现在一批年轻的体育教师,其实都是半路出家,也就是所谓的“野驴子“。他们往往都是因为当初想要进入高一级的学校才选择了体育这个专业,应该说,他们对体育学科并不是十分了解,他们自身所掌握的体育技能,也是有限的。更何况现在的许多大学,体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学到的东西是极为有限的,不仅是因为学生自身年龄、素质的制约,也确实因为有些学校无法提供专业的体育训练场地设备,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方法。造成的结果就是,许多年轻的体育教师只会纸上谈兵,实际操作起来,就章法全无,无从着手。试想这样的老师训练出来的学生,体育竞技水平能高吗?
2.解决中学业余体育训练存在问题的策略
2.1 切实处理好业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今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学生家长。很多家长心理上的抵触以及行动上的不支持直接导致了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困难重重。首先在选才上存在了很大的局限性,往往是老师看中的苗子家长极力反对,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训练。或者是家长勉强答应却教唆孩子不认真对待,不能保证训练的有序开展,训练时间、训练效果无法保证。家长最大的顾虑就在于担心体育训练会影响孩子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其实这样的观念是十分不正确的。一些具有多年体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常常有这样的感触,凡是体育训练成绩出色的学生,他们的文化课成绩一定也不会差。在他们看来,甚至有些学生要比一般的学生更加会动脑,思维更加灵活,业余的体育训练只会帮助他们促进文化课学习成绩的提高。事实的确也是这样的。体育项目的训练对于人身体的协调性要求很高,一个动作的完成,要求身体各个部位协调用力才能很好的完成。光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没有所谓的“运动神经”,那是不够的。因此,那些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大脑灵活性肯定要比一般的学生高。同时,我们换个角度分析,学生在经历了一天紧张的学习之后,合理地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是不是更加能够促进其学习呢?我们要正确的对待文化课与业余体育训练之间的关系。一些参加体育训练的学生成绩落后并不是因为他们参加训练之后学习时间少了而耽误了他们的学习,而是他们自身
约束力不够。为什么他们中的一些人跟他们一起训练,成绩没有退步反而越来越好了呢?因为他们懂得合理地去支配时间,他们懂得处理训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他们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同时科学用脑促进了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广大的学生家长们,请你们试着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要一味地把问题归结在体育训练上,转变观念,伸出你们支持的臂膀!
2.2保障生源,加强经费投入,逐步健全后勤服务制度
生源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方面,要加强中小学体育训练人才的有效衔接。教练员们要加强体育优秀人才的关注力度,有针对性地去各个中学里对一些优秀的体育苗子进行考察,与相关教师家长进行沟通,以便日后开展训练工作。另一反面,可以从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知道,一些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学习的问题,所以才阻碍他们参加体育训练。我们可以通过与各任课教师的沟通,在关注学生平时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课余时间的额外辅导,同时督促训练的学生加强时间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通过这些切实的行动,让学生家长放心,从而放手让自己孩子来参加训练。这样一来,教练员们选材的面就扩大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与此同时,学校要保障必要的体育训练经费,每年对训练的场地设施进行维护,进行器材的更新,添置一些新的训练硬件设施。在运动员的饮食及意外伤害保障上,也应落实一些有效的政策,如提供饮水、食物,必要的训练补助,运动伤害保险等等。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广大体育教师应该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努力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可以通过参加省、市一级的的业余体育训练的专题报告会,增加学习交流机会。组织安排运动训练专家学者到各地区、学校讲学,以便传递信息,将先进的科学训练理论、方法、手段传到各级各类学校中,使业余体育训练更加科学化。同时,注重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经常鼓励教师具有奉献精神,提高广大教师的敬业思想水平。采用竞争上岗的原则,促进训练教师主动探索,积极提高,保证训练的有效。
【建议】
1.学校要进一步摆正业余体育训练工作的位置,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更加和谐发展;
2.教练员要与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协调配合,互相沟通,加强对体育训练学生的
关注,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
认真开展业余体育训练;
3.部分家长、学生要转变观念,本着强健体魄,为校、为国争光的崇高思想,积
极参加训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适当提高教练员的训练补助和比赛奖励,进一步完善体育中考加分制度; 总之,当前学校的业余体育训练要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克服业余体育训练的误区,完善业余体育训练制度,才能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从而实现新课标五大领域的维度目标。
【参考文献】
[1]傅金亮.少儿课余训练应注意的问题[J].田径,2002/6
[2] 王健. 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制度改革[J]. 上海体育学报,1999 ,(5)
[3] 孙庆鹏.“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J]. 少年体育训练,1997 ,
(2) .
[4] 郑 伟.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业余训练体制改革[J] . 沈阳体育学
术,1997 , (1) :37 - 41
[5] 国家教委.关于中学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及公布第一批试点中学名单的通知( 1988 年7 月) [C].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文件汇编[C].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