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和希特勒战争失败的共因探析_程广中

军事历史 1996年第3期

拿破仑和希特勒

战争失败的共因探析

程广中

  拿破仑是法国革命的代表, 希特勒是德国法西斯魔王, 两人所发动的战争相隔近一个半世纪, 但这两场战争失败的轨迹十分相似:曾一度横扫欧洲大部, 建立了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因海军力量不足而无力入侵英国, 后调头东向侵略俄国、苏联惨败, 最终分别在英俄等国、苏英等国组成的联盟的联合打击下一败涂地。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种惊人的历史相似性?

拿破仑和希特勒失败的相似性的表象背后掩盖着相似性的因素。当然, 即使极其相似的事物仍然各具特点、各有其不同的因素。笔者旨在从比较史学的角度探讨相似的历史事件的相似性因素, 试图得出有益的历史结论。笔者以为, 拿破仑和希特勒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错误判断形势、军队建设上的结构性失衡和战略指导上的两线作战。

一、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

法国和德国均是濒海大国, 这种双重自然地理环境使其有可能面临陆上和海上强国的联合对抗。拿破仑和希特勒均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 而对国际体制的特点、特别是对英国和俄国(其后苏联) 的作用估计不足, 因此错误地判断了国际形势。

拿破仑是在法国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军事统帅。他的优势是法国革命所唤发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军事上的创新, 但革命后法国连年征战, 国力并不雄厚。拿破仑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在17世纪时, 法国曾积

极与英国争夺过海上霸权, 结果是一败涂地, 从此难以再与英国争雄海上。英国联合欧洲封建

王国积极干涉法国革命, 拿破仑被迫与英国作战, 但没有估计到英国是那么顽强。英国组织了七次反法联盟, 即使在欧洲大陆国家几乎全部屈服于拿破仑的霸权时, 英国也没有放弃打败拿破仑的努力。希特勒同样错估了形势。他利用德国民众的复仇情绪和德军在进行机械化战争方面的优势, 也利用了英、法和苏联因意识形态分歧而产生的对立, 企图通过战争建立德国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霸权。希特勒在战前曾极力想使英国保持中立, 通过签订1935年的《英德海军协定》, 德国实际上承认了英国的海上霸权地位。然而, 希特勒未能使英国保持中立,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 英国便向德国宣战。1940年6月希特勒席卷了大半个欧洲, 但英国仍在苦苦坚持, 这就为以后开辟对希特勒的第二战场保留了一个基地。英国为什么这么顽强地抵抗拿破仑和希特勒呢? 英国是欧洲的岛国, 英吉利海峡为其提供了与欧洲之间的保护屏障。另一方面, 海峡十分狭窄, 与欧洲大陆相距甚近, 英国有理由认为大陆发生的事情与自身的安全息息相关。地缘和经济的双重因素使英国对安全的看法有两个主要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保持海上霸权。这是保障英国本岛及其海外市场的先决条件。第二个特征是谋求欧洲均势, 即避免某一个大国的势力支配大陆。因为欧洲的霸权国家可以切断大陆与英国的贸易往来, 其海军可以把欧洲作为基地干扰大英帝国的交通, 还可以封锁、骚扰甚至入侵英伦诸岛。从拿破仑战争

军事历史 1996年第3期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国的这一传统国策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拿破仑和希特勒要建立在欧洲大陆的霸权不仅是向英国的霸主地位挑战, 而且直接威胁着英国本土的安全, 这当然会遇到英国的坚决反对。拿破仑和希特勒对这一点认识并不清楚。

拿破仑和希特勒同样低估了俄国、苏联。拿破仑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后, 于1806年颁布“大陆封锁令”, 想从政治上孤立和从经济上打击英国, 切断英国人同大陆进行来往和贸易的一切渠道。然而, 不仅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不执行拿破仑的禁令, 俄国也因深受“大陆封锁令”之苦而与英国暗中做交易。拿破仑说:“俄国是英国的最后法宝, 世界的和平就寄托在俄罗斯的身上。但是不幸之极! 英国人的黄金却要比我的计划更有力量。”他为制服英国而进攻俄国, 本以为胜券在握, 却惨败而归。希特勒犯了同样错误。他在其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失败后, 认为英国所以不肯屈服, 关键是还有强大的苏联, 只有打败苏联, 才能使英国最后屈服。希特勒认为苏联不堪一击, 结果却陷入苏德战场而不能自拔。希特勒低估了苏联的战争实力和潜力, 也没有估计到苏联广阔的空间会使其战争力量成倍增长。在苏联军民的坚决抵抗下, 德军的闪击战失去了昔日威风。据美国军事史学家迪普伊对19世纪和20世纪33个战役所做的计算, 1812年拿破仑进攻俄国的推进速度平均每天为14公里, 而在同一路线上, 1914年希特勒的装甲部队对苏联的闪击战中, 其推进速度平均每天却只有10公里。这是因为苏德双方的武器装备水平相差不多。二、军队建设结构失衡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对海权的重要性缺少足够的认识, 拿破仑和希

特勒在军队建设上也发生了严重失误, 即军队结构的失衡。法国在七年战争(1756_1763年) 中失败后, 海军力量一蹶不振。拿破仑执政后虽大力扩充陆军, 使之成为欧洲最令人畏惧的力量, 但并没有下大力进行海军建设。他虽经吞并了荷兰、葡萄牙等欧洲小国的海军舰队, 但这不足以与英国的海军相抗衡。为入侵英国, 拿破仑下令扩建海军, 其中主要是建造大量的平底船。不久, 他就明白只靠平底船是无法横渡英吉利海峡的。1803年, 法国共拥有大型舰只70余艘, 英国却有近250艘。法国海军被封锁在港口里, 特别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 其舰队一败涂地, 从此拿破仑被迫完全放弃了入侵英国的计划。希特勒在进行扩军备战时, 始终以陆空军为重点, 海军排在三军之末。1933_1939年德国先后制定了五个造舰计划, 但没有一个完成。1939年1月希特勒批准的“计划, 准备建造z ”10艘大型战列舰、15艘装甲舰、4艘航空母舰、44艘巡洋舰、158艘驱逐舰、300艘小型舰只、249艘潜艇。这个计划刚刚实施, 战争爆发了, 根本就无法完成。1939年9月战争开始时, 德国仅有战列舰2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37艘和潜艇57艘。德国海军学术思想也大大落后于时代。此时, 英国拥有战列舰15艘、航空母舰7

希特勒为挽救失败命运, 把孩子们也推上战场

军事历史 1996年第3期

艘、巡洋舰64艘、驱逐舰184艘和潜艇58艘。德国国防军的力量结构是严重失衡的, 其海军难以与强大的英国海军一决高低。

三、两线作战

一个交战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战略方向或战场上进行两线作战历来被视为兵家大忌。而

拿破仑和希特勒所进行的战争不是一般的两线作战, 而是在陆海两个战场同时进行。由英国为代表的海上力量在打败拿破仑和希特勒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一是英国海军的海上作战行动使法德两国丧失了制海权, 经济和海外贸易也受到严重损害。二是迫使法德两国不断扩大战争。拿破仑为制服英国, 曾远征过埃及, 却以失败告终。1806年拿破仑企图以“大陆封锁”制服英国, 但漫长的欧洲海岸线, 是不可能用一纸命令锁住的。紧邻英国的葡萄牙和西班牙, 尽管当时迫于无奈加入了“大陆封锁”, 但基本上没有认真执行, 政府默许与英国贸易的走私活动。为保障大陆封锁的有效实行, 拿破仑悍然发动对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武装侵略, 遭到西班牙人民坚决而又长期的抵抗。法军在西班牙的不断损失成了拿破仑帝国身上的一块难以治愈的“溃疡”。希特勒为制服英国, 抢在英国前头占领挪威, 后又出兵北非和入侵东南欧。三是英国的坚持成为拿破仑或希特勒入侵俄国、苏联的诱因, 又为最终战胜他们保留了一个基地。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认为, “海上实力在战胜拿破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英国一位史学家说:全部历史充满这样的情况, 即“一个大陆强国在陆上取得一系列巨大胜利后, 突然会发现自己面临的是战争的领导者还不能掌握和不清楚理解的一种进行战争的方法。海上战略是以海上数百年作战经验为依据的, 它可以使我们的敌人彻底失败。”([英]杰弗里・蒂尔:《海上力量与核时代》第3页) 这样的结论虽然过分夸大了海上力量的作用, 但至少说明了濒海强国

在面临海上强国时遇到的难题。同样可以认为

海上力量在打败拿破仑希特勒的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俄国、其后苏联的陆战场对打败拿破仑和希特勒发挥了更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俄罗斯、苏联的存在是拿破仑和希特勒建立霸权企图的一种致命的威胁。同样拿破仑和希特勒的侵略扩张也是对俄罗斯、苏联利益的致命威胁。相互利益的冲突使两者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同盟。拿破仑在横扫欧洲大陆后, 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虽然达成了妥协, 但这种妥协只能是暂时的, 双方不过是利用短暂的和平积蓄力量而已。尽管是俄国沙皇在一连串失败之后被迫加入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 但始终没有也不可能放弃反拿破仑的努力。希特勒和斯大林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协定》也是一种暂时的妥协。希特勒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 集中兵力进攻法国, 而斯大林是为了粉碎西方“祸水东引”的阴谋和使苏联避免过早地卷入战争。二是对俄罗斯、苏联的入侵消耗了拿破仑和希特勒军队的精华。拿破仑的60万大军只有数万返回法国, 希特勒的陆空军的精锐也大部被牵制和消耗在苏德战场上。拿破仑和希特勒军队的主力是陆军或陆空军, 这部分力量被消耗掉了, 离其彻底失败也就不远了。三是拿破仑和希特勒对俄罗斯、苏联的侵略促成了反对他们的海陆两大战场的形成, 使他们自己陷入真正两线作战的困境, 从此疲于奔命。四是俄罗斯、苏联的坚决抵抗和不断胜利唤起欧洲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反抗意志, 各地广泛展开的抵抗运动大量牵制了拿破仑和希特勒的侵略大军。

综上所述, 拿破仑和希特勒失败于两线作战, 而导致两线作战的原因是其判断失误及随之而来的军队建设结构性失衡。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失败至少表明, 具有双重自然地理条件的国家应强调陆海权并重、注重保持武装力量的结构平衡和避免海陆强国结成反对自己的同盟。   (编辑:赵一平)

军事历史 1996年第3期

拿破仑和希特勒

战争失败的共因探析

程广中

  拿破仑是法国革命的代表, 希特勒是德国法西斯魔王, 两人所发动的战争相隔近一个半世纪, 但这两场战争失败的轨迹十分相似:曾一度横扫欧洲大部, 建立了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因海军力量不足而无力入侵英国, 后调头东向侵略俄国、苏联惨败, 最终分别在英俄等国、苏英等国组成的联盟的联合打击下一败涂地。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种惊人的历史相似性?

拿破仑和希特勒失败的相似性的表象背后掩盖着相似性的因素。当然, 即使极其相似的事物仍然各具特点、各有其不同的因素。笔者旨在从比较史学的角度探讨相似的历史事件的相似性因素, 试图得出有益的历史结论。笔者以为, 拿破仑和希特勒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错误判断形势、军队建设上的结构性失衡和战略指导上的两线作战。

一、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

法国和德国均是濒海大国, 这种双重自然地理环境使其有可能面临陆上和海上强国的联合对抗。拿破仑和希特勒均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 而对国际体制的特点、特别是对英国和俄国(其后苏联) 的作用估计不足, 因此错误地判断了国际形势。

拿破仑是在法国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军事统帅。他的优势是法国革命所唤发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军事上的创新, 但革命后法国连年征战, 国力并不雄厚。拿破仑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在17世纪时, 法国曾积

极与英国争夺过海上霸权, 结果是一败涂地, 从此难以再与英国争雄海上。英国联合欧洲封建

王国积极干涉法国革命, 拿破仑被迫与英国作战, 但没有估计到英国是那么顽强。英国组织了七次反法联盟, 即使在欧洲大陆国家几乎全部屈服于拿破仑的霸权时, 英国也没有放弃打败拿破仑的努力。希特勒同样错估了形势。他利用德国民众的复仇情绪和德军在进行机械化战争方面的优势, 也利用了英、法和苏联因意识形态分歧而产生的对立, 企图通过战争建立德国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霸权。希特勒在战前曾极力想使英国保持中立, 通过签订1935年的《英德海军协定》, 德国实际上承认了英国的海上霸权地位。然而, 希特勒未能使英国保持中立,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 英国便向德国宣战。1940年6月希特勒席卷了大半个欧洲, 但英国仍在苦苦坚持, 这就为以后开辟对希特勒的第二战场保留了一个基地。英国为什么这么顽强地抵抗拿破仑和希特勒呢? 英国是欧洲的岛国, 英吉利海峡为其提供了与欧洲之间的保护屏障。另一方面, 海峡十分狭窄, 与欧洲大陆相距甚近, 英国有理由认为大陆发生的事情与自身的安全息息相关。地缘和经济的双重因素使英国对安全的看法有两个主要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保持海上霸权。这是保障英国本岛及其海外市场的先决条件。第二个特征是谋求欧洲均势, 即避免某一个大国的势力支配大陆。因为欧洲的霸权国家可以切断大陆与英国的贸易往来, 其海军可以把欧洲作为基地干扰大英帝国的交通, 还可以封锁、骚扰甚至入侵英伦诸岛。从拿破仑战争

军事历史 1996年第3期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国的这一传统国策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拿破仑和希特勒要建立在欧洲大陆的霸权不仅是向英国的霸主地位挑战, 而且直接威胁着英国本土的安全, 这当然会遇到英国的坚决反对。拿破仑和希特勒对这一点认识并不清楚。

拿破仑和希特勒同样低估了俄国、苏联。拿破仑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后, 于1806年颁布“大陆封锁令”, 想从政治上孤立和从经济上打击英国, 切断英国人同大陆进行来往和贸易的一切渠道。然而, 不仅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不执行拿破仑的禁令, 俄国也因深受“大陆封锁令”之苦而与英国暗中做交易。拿破仑说:“俄国是英国的最后法宝, 世界的和平就寄托在俄罗斯的身上。但是不幸之极! 英国人的黄金却要比我的计划更有力量。”他为制服英国而进攻俄国, 本以为胜券在握, 却惨败而归。希特勒犯了同样错误。他在其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失败后, 认为英国所以不肯屈服, 关键是还有强大的苏联, 只有打败苏联, 才能使英国最后屈服。希特勒认为苏联不堪一击, 结果却陷入苏德战场而不能自拔。希特勒低估了苏联的战争实力和潜力, 也没有估计到苏联广阔的空间会使其战争力量成倍增长。在苏联军民的坚决抵抗下, 德军的闪击战失去了昔日威风。据美国军事史学家迪普伊对19世纪和20世纪33个战役所做的计算, 1812年拿破仑进攻俄国的推进速度平均每天为14公里, 而在同一路线上, 1914年希特勒的装甲部队对苏联的闪击战中, 其推进速度平均每天却只有10公里。这是因为苏德双方的武器装备水平相差不多。二、军队建设结构失衡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对海权的重要性缺少足够的认识, 拿破仑和希

特勒在军队建设上也发生了严重失误, 即军队结构的失衡。法国在七年战争(1756_1763年) 中失败后, 海军力量一蹶不振。拿破仑执政后虽大力扩充陆军, 使之成为欧洲最令人畏惧的力量, 但并没有下大力进行海军建设。他虽经吞并了荷兰、葡萄牙等欧洲小国的海军舰队, 但这不足以与英国的海军相抗衡。为入侵英国, 拿破仑下令扩建海军, 其中主要是建造大量的平底船。不久, 他就明白只靠平底船是无法横渡英吉利海峡的。1803年, 法国共拥有大型舰只70余艘, 英国却有近250艘。法国海军被封锁在港口里, 特别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 其舰队一败涂地, 从此拿破仑被迫完全放弃了入侵英国的计划。希特勒在进行扩军备战时, 始终以陆空军为重点, 海军排在三军之末。1933_1939年德国先后制定了五个造舰计划, 但没有一个完成。1939年1月希特勒批准的“计划, 准备建造z ”10艘大型战列舰、15艘装甲舰、4艘航空母舰、44艘巡洋舰、158艘驱逐舰、300艘小型舰只、249艘潜艇。这个计划刚刚实施, 战争爆发了, 根本就无法完成。1939年9月战争开始时, 德国仅有战列舰2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37艘和潜艇57艘。德国海军学术思想也大大落后于时代。此时, 英国拥有战列舰15艘、航空母舰7

希特勒为挽救失败命运, 把孩子们也推上战场

军事历史 1996年第3期

艘、巡洋舰64艘、驱逐舰184艘和潜艇58艘。德国国防军的力量结构是严重失衡的, 其海军难以与强大的英国海军一决高低。

三、两线作战

一个交战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战略方向或战场上进行两线作战历来被视为兵家大忌。而

拿破仑和希特勒所进行的战争不是一般的两线作战, 而是在陆海两个战场同时进行。由英国为代表的海上力量在打败拿破仑和希特勒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一是英国海军的海上作战行动使法德两国丧失了制海权, 经济和海外贸易也受到严重损害。二是迫使法德两国不断扩大战争。拿破仑为制服英国, 曾远征过埃及, 却以失败告终。1806年拿破仑企图以“大陆封锁”制服英国, 但漫长的欧洲海岸线, 是不可能用一纸命令锁住的。紧邻英国的葡萄牙和西班牙, 尽管当时迫于无奈加入了“大陆封锁”, 但基本上没有认真执行, 政府默许与英国贸易的走私活动。为保障大陆封锁的有效实行, 拿破仑悍然发动对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武装侵略, 遭到西班牙人民坚决而又长期的抵抗。法军在西班牙的不断损失成了拿破仑帝国身上的一块难以治愈的“溃疡”。希特勒为制服英国, 抢在英国前头占领挪威, 后又出兵北非和入侵东南欧。三是英国的坚持成为拿破仑或希特勒入侵俄国、苏联的诱因, 又为最终战胜他们保留了一个基地。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认为, “海上实力在战胜拿破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英国一位史学家说:全部历史充满这样的情况, 即“一个大陆强国在陆上取得一系列巨大胜利后, 突然会发现自己面临的是战争的领导者还不能掌握和不清楚理解的一种进行战争的方法。海上战略是以海上数百年作战经验为依据的, 它可以使我们的敌人彻底失败。”([英]杰弗里・蒂尔:《海上力量与核时代》第3页) 这样的结论虽然过分夸大了海上力量的作用, 但至少说明了濒海强国

在面临海上强国时遇到的难题。同样可以认为

海上力量在打败拿破仑希特勒的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俄国、其后苏联的陆战场对打败拿破仑和希特勒发挥了更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俄罗斯、苏联的存在是拿破仑和希特勒建立霸权企图的一种致命的威胁。同样拿破仑和希特勒的侵略扩张也是对俄罗斯、苏联利益的致命威胁。相互利益的冲突使两者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同盟。拿破仑在横扫欧洲大陆后, 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虽然达成了妥协, 但这种妥协只能是暂时的, 双方不过是利用短暂的和平积蓄力量而已。尽管是俄国沙皇在一连串失败之后被迫加入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 但始终没有也不可能放弃反拿破仑的努力。希特勒和斯大林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协定》也是一种暂时的妥协。希特勒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 集中兵力进攻法国, 而斯大林是为了粉碎西方“祸水东引”的阴谋和使苏联避免过早地卷入战争。二是对俄罗斯、苏联的入侵消耗了拿破仑和希特勒军队的精华。拿破仑的60万大军只有数万返回法国, 希特勒的陆空军的精锐也大部被牵制和消耗在苏德战场上。拿破仑和希特勒军队的主力是陆军或陆空军, 这部分力量被消耗掉了, 离其彻底失败也就不远了。三是拿破仑和希特勒对俄罗斯、苏联的侵略促成了反对他们的海陆两大战场的形成, 使他们自己陷入真正两线作战的困境, 从此疲于奔命。四是俄罗斯、苏联的坚决抵抗和不断胜利唤起欧洲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反抗意志, 各地广泛展开的抵抗运动大量牵制了拿破仑和希特勒的侵略大军。

综上所述, 拿破仑和希特勒失败于两线作战, 而导致两线作战的原因是其判断失误及随之而来的军队建设结构性失衡。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失败至少表明, 具有双重自然地理条件的国家应强调陆海权并重、注重保持武装力量的结构平衡和避免海陆强国结成反对自己的同盟。   (编辑:赵一平)


相关内容

  • 若中国不幸战败,作为战败国命运会是怎样?
  • 发布时间:2010-08-04 来源:军事论坛_新浪网 类型:军事动态 作者:烟涛居 发动战争之前,不仅要考虑到战胜时能够获得的一切,也要考虑到战败后可能损失的一切,如果没有考虑到战胜和战败两个方面问题,那么发动战争的理由就不够充分. 一.战败国的幸与不幸 一战后德国快速恢复国力,二战后战败国的迅速 ...

  •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
  •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1648) "三十年战争"是欧洲在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战争.起因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企图加强中央集权,联合天主教诸侯同新教诸侯进行的一场内战.欧洲主要国家借机干预德意志事务,以便扩疆拓 ...

  • 拿破仑小测
  • 一.客观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 导致拿破仑由一个民族主义者转变为法国大革命的坚定支持者的事件是 A.法国国民议会宣布科西嘉是法国一部分 B.法国大革命遭到了欧洲国家的联合干涉 C.拿破仑在法国军校接受了正统政治教育 D.法国人民取得了瓦尔密大捷 2. 一夜之间,拿破仑成为军界和政界 ...

  • 我心中的英雄--阿道夫.希特勒
  • 我心中的英雄--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虽在世人面前虽是个灾难煞星.战争杀人魔王!但他在我的心里却是个英雄!一个少有的人物!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一生,是为一个国家的强胜而奋斗,是为自己的民族坚强的意志信念而努力!几十年来他近似疯狂忘我的打拼.从一名士兵到国家元首,由基层到高端,他以自己的个人魅力 ...

  • 军事理论课程考试论文
  • 命运的赌博--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战略战术失误 在这场战役中德军犯下了三个错误导致了德军彻底失败. 第一个错误:发生在战役的前阶段.南方进攻的德军是徳军堡卢斯军团,徳军不但占领了克里木半岛还在南方歼灭了苏军的几个方面军.德军的胜利是因为这里没有高山.丘陵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堡卢斯的装甲部队打的很 ...

  • 拿破仑的大无畏精神
  • 拿破仑被称为欧洲之王,虽然名头没有世界之王成吉思汗响亮,没有那横扫一切旧世界牛鬼蛇神的威力和现今留下几百万后代无比的生殖能力.他的一生也是一样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对欧洲历史进程文明程度的发展促进也只有历史上伟大的亚历山大凯撒等大帝能比.丘吉尔更是说:"世界上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 ...

  • ?剖析希特勒兵败根源
  • 凤凰周刊  作者: <亚洲周刊> 2016-09-10 11:00:35 举报 阅读数:55231 希特勒上台前如何一步步排除异己,而他的夺权又是否得到德国军方内部支持?希特勒大胆激进的军事战略及残暴战术并非得到德军将领的信服,然而暗杀希特勒的行动为何失败?甚至德将领1940年试图发动兵 ...

  • 大国崛起观后感完整
  •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回顾过去5 个世纪大国 ...

  • 初中历史总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
  • 初中历史总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一) 侵略与反抗 一.鸦片战争(1840.6--1842.8)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鸦片摧残吸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