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盐和水泥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教学目标】

1. 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 科学知识: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教学准备】

食盐、速凝水泥、烧杯、易拉罐、药匙、玻璃棒、锤子、蒜臼、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火柴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相信一定会给你许多科学的启发。教师播放视频:物质的变化。

是呀,正是这些物质的不断变化才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世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带着科学的眼睛,研究物质的变化,感受生活的魅力!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水泥的初步变化

1. 老师出示水泥,让学生介绍对水泥的认识。教师课件补充水泥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水泥能有什么变化?

预设1: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想到水泥加水后能够变成硬块。

3. 教师找个同学来帮忙加水。师生共同和水泥,边做边提示加水要适量。然

后分发和好的水泥,让学生观察水泥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预设2:学生观察到,水泥加水后能够和成泥巴状,用手摸上去软软的。 板书:

水泥

1. 教师出示食盐,让学生说说它会发生什么变化?

2. 找两名学生在台前将食盐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使之完全溶解。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食盐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设3:学生已经在《水变咸了》一课中学习过此部分知识,教师要做好实验操作规范化提示,如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能碰触杯底、杯壁等。

板书:

食盐 盐水3.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利用老师给准备的实验材料,

在短时间里就能变出食盐来?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教师适时听取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合理设计方案。

着重提示加热时需要注意的安全等事项。

4. 教师分发做好的盐水,学生开始试验。 5. 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各个小组得到的实验现象,讨论在整个过程中食盐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食盐又回到原状。

预设4:学生能够发现食盐溶液加热后又能析出食盐。 板书:

食盐 盐水活动三:把水泥“变”回来

1. 让学生观察刚才加水后的水泥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能把水泥变回来?

预设5:学生会想到加热、加水、粉碎等多种方法,教师要应到学生讨论根据现有条件采用粉碎的方法。

2. 小组讨论汇报实验方案,教师强调要再加水验证变回来的还是不是水泥。 3. 小组实验。

4. 组织汇报。在整个过程中水泥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设6:学生发现水泥块粉碎后再加水也不能变成泥巴状了,也就是说水泥块粉碎后就不是水泥了。

教师小结并板书。

水泥

三、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 谈话:这节课同学们研究了食盐和水泥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食盐可以恢复原状,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2.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哪些变化和食盐一样可以恢复原状?教师课件补充“玻璃的变化”“水循环”。

预设7:学生会说到味精溶于水、白糖溶于水等。 3. 这些物质的变化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小结:科学家们把这种变化叫做可逆变化。(红笔板书)

4.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哪些变化和水泥浇水一样不可以恢复原状?教师课件补充“西瓜榨汁”“家具制作”„„

预设8:学生会说到切菜、木材燃烧等。 5. 这些物质的变化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小结:科学家们把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变化。(红笔板书)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通过食盐和水泥两种物质的变化(补充全课题,板书“6”“和”),认识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谁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物质的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2. 学生举例说明。

预设8: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想到楼房建筑、家具制作、食品加工等。 3. 教师补充资料,出示“水污染”、“森林大火”图,并引导学生说出是什么变化,强调环境保护。

4. 谈话:自然界中的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课下请继续用你科学的眼睛,观察物质的变化,研究他们和生活的关系,感受生活的无穷魅力!

【板书设计】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食盐与水泥》一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物质的变化单元里的第

可逆变化

不可逆变化

6

盐水

三课。让学生在体验食盐和水泥的不同变化的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两种不同形式——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一直以来,这节课是公认的“难上”的课之一。难就难在水泥的凝固变化,通常情况下需要十几个小时才有明显效果,这在一节科学课上是很展现的。所以,怎样合理的安排时间,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是这节课的关键。

围绕这一问题,这节课主要做了如下尝试:

(1)从学生熟悉的水的变化入手,用视频的形式再现给学生,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考虑到学生对水泥可能不太熟悉,先让学生谈谈对水泥的认识,教师又做了适当的补充,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水泥产生初步的认识,下一步探究起来就更有目的性。

(3)和水泥对用水量的要求较为严格,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这一环节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进行。这样做,既优化了时间,又能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卫生等诸多问题。

水泥的这种变化大部分学生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加水的过程,但通过观察,加之,对加完水的水泥学生又通过手、眼等多种感官进行了体验,这种变化还是显而易见的。

(4)采用凝结时间只有十几分钟的速效水泥,把对水泥变化的探究分成两部分进行,在等待水泥凝结的时间里探究食盐的变化。这就能很好的解决时间的问题。

(5)食盐可以在水中溶解这是以前学习过的内容,这部分就完全放给了学生。

2. 使用建议:在实验器材的准备上做一些尝试,用易拉罐底代替坩埚和石棉网。这样食盐析出所需要的加热时间也能由原来的五分钟缩短到一分钟左右。

3. 需破解的问题:本课粉碎水泥块比较费时,有条件的学校是不是可以采用小型粉碎机。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教学目标】

1. 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 科学知识: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教学准备】

食盐、速凝水泥、烧杯、易拉罐、药匙、玻璃棒、锤子、蒜臼、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火柴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相信一定会给你许多科学的启发。教师播放视频:物质的变化。

是呀,正是这些物质的不断变化才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世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带着科学的眼睛,研究物质的变化,感受生活的魅力!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水泥的初步变化

1. 老师出示水泥,让学生介绍对水泥的认识。教师课件补充水泥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水泥能有什么变化?

预设1: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想到水泥加水后能够变成硬块。

3. 教师找个同学来帮忙加水。师生共同和水泥,边做边提示加水要适量。然

后分发和好的水泥,让学生观察水泥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预设2:学生观察到,水泥加水后能够和成泥巴状,用手摸上去软软的。 板书:

水泥

1. 教师出示食盐,让学生说说它会发生什么变化?

2. 找两名学生在台前将食盐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使之完全溶解。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食盐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设3:学生已经在《水变咸了》一课中学习过此部分知识,教师要做好实验操作规范化提示,如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能碰触杯底、杯壁等。

板书:

食盐 盐水3.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利用老师给准备的实验材料,

在短时间里就能变出食盐来?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教师适时听取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合理设计方案。

着重提示加热时需要注意的安全等事项。

4. 教师分发做好的盐水,学生开始试验。 5. 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各个小组得到的实验现象,讨论在整个过程中食盐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食盐又回到原状。

预设4:学生能够发现食盐溶液加热后又能析出食盐。 板书:

食盐 盐水活动三:把水泥“变”回来

1. 让学生观察刚才加水后的水泥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能把水泥变回来?

预设5:学生会想到加热、加水、粉碎等多种方法,教师要应到学生讨论根据现有条件采用粉碎的方法。

2. 小组讨论汇报实验方案,教师强调要再加水验证变回来的还是不是水泥。 3. 小组实验。

4. 组织汇报。在整个过程中水泥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设6:学生发现水泥块粉碎后再加水也不能变成泥巴状了,也就是说水泥块粉碎后就不是水泥了。

教师小结并板书。

水泥

三、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 谈话:这节课同学们研究了食盐和水泥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食盐可以恢复原状,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2.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哪些变化和食盐一样可以恢复原状?教师课件补充“玻璃的变化”“水循环”。

预设7:学生会说到味精溶于水、白糖溶于水等。 3. 这些物质的变化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小结:科学家们把这种变化叫做可逆变化。(红笔板书)

4.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哪些变化和水泥浇水一样不可以恢复原状?教师课件补充“西瓜榨汁”“家具制作”„„

预设8:学生会说到切菜、木材燃烧等。 5. 这些物质的变化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小结:科学家们把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变化。(红笔板书)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通过食盐和水泥两种物质的变化(补充全课题,板书“6”“和”),认识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谁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物质的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2. 学生举例说明。

预设8: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想到楼房建筑、家具制作、食品加工等。 3. 教师补充资料,出示“水污染”、“森林大火”图,并引导学生说出是什么变化,强调环境保护。

4. 谈话:自然界中的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课下请继续用你科学的眼睛,观察物质的变化,研究他们和生活的关系,感受生活的无穷魅力!

【板书设计】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食盐与水泥》一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物质的变化单元里的第

可逆变化

不可逆变化

6

盐水

三课。让学生在体验食盐和水泥的不同变化的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两种不同形式——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一直以来,这节课是公认的“难上”的课之一。难就难在水泥的凝固变化,通常情况下需要十几个小时才有明显效果,这在一节科学课上是很展现的。所以,怎样合理的安排时间,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是这节课的关键。

围绕这一问题,这节课主要做了如下尝试:

(1)从学生熟悉的水的变化入手,用视频的形式再现给学生,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考虑到学生对水泥可能不太熟悉,先让学生谈谈对水泥的认识,教师又做了适当的补充,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水泥产生初步的认识,下一步探究起来就更有目的性。

(3)和水泥对用水量的要求较为严格,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这一环节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进行。这样做,既优化了时间,又能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卫生等诸多问题。

水泥的这种变化大部分学生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加水的过程,但通过观察,加之,对加完水的水泥学生又通过手、眼等多种感官进行了体验,这种变化还是显而易见的。

(4)采用凝结时间只有十几分钟的速效水泥,把对水泥变化的探究分成两部分进行,在等待水泥凝结的时间里探究食盐的变化。这就能很好的解决时间的问题。

(5)食盐可以在水中溶解这是以前学习过的内容,这部分就完全放给了学生。

2. 使用建议:在实验器材的准备上做一些尝试,用易拉罐底代替坩埚和石棉网。这样食盐析出所需要的加热时间也能由原来的五分钟缩短到一分钟左右。

3. 需破解的问题:本课粉碎水泥块比较费时,有条件的学校是不是可以采用小型粉碎机。


相关内容

  • 食盐和水泥
  • 食盐和水泥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了解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 ...

  •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通知单
  • 实 验 通 知 单 学科 六年级科学 实验课题 水滴里的生物:制作小水塘 演示或分组 演示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上 下)午第 节课 实验班学生 分组授课级 六(1) 数 20 数 5 教师 *** 仪器.材料或药品名称 规格 单位 领出 归还数量 数量塑料瓶 份 1 1 树叶 份 1 1 泥水 份 ...

  • 物质的变化五年级科学
  • 物质的变化 一.我们身边的物质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 ,有的物质变化比较(缓慢) , 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 3.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有些变 ...

  •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册
  • 1.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试验 实验器材:四片馒头片.塑料袋.放大镜.滴管.镊子 实验步骤:1.检验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3.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4.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5.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在冰箱里. 6.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 ...

  • 六年级实验室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 1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材料:放大镜 烧杯 吸管 小刀 水 塑料袋 馒头. 实验步骤:1.将密封好的两代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 ...

  •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总结
  •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 一. 探究馒头发霉的实验(发霉条件 温暖 潮湿 ) 限定条件法: 限定一个条件 看另一个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材料:新馒头.塑料袋. 实验过程:1.水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把一块馒头烤干(无水):在另一块馒头上滴上几滴水(有水),用塑料 ...

  •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与探究
  •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与探究 第一单元 1. 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和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同一个暖气片上(冬季),过一段时间观察到前者出现了一些霉点,后者没有变化.由此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在潮湿的环境下食物更容易发霉. 2. 把装有湿馒头的两个塑料袋分别放在冰箱的保温柜里和室内(夏季),过一段时 ...

  • 冬季建筑施工用盐拌制砌筑砂浆和混凝土的要求
  • 冬季建筑施工用盐拌制砌筑砂浆和混凝土的要求 砌筑工程施工时,当预计连续10天内的平均气温低于5℃时应按冬季施工规定进行,其方法有渗盐砂浆法.冻结法.暖棚法. 渗盐砂浆法就是在砌筑砂浆内掺入一定数量的作为抗冻剂的食盐或氯化钙,来降低水的冰点.当气温≥-10℃时,掺盐砂浆掺食盐量为砌砖3%.砌石4%:气 ...

  •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 实验题 一. 探究馒头发霉的实验 实验材料:新馒头.塑料袋. 实验过程:1.水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把一块馒头烤干:在另一块馒头上滴上几滴水,用塑料袋分别将两块馒头包好,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2.温度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分别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