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缺陷及建议

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缺陷及建议

[ 刘忠杰 ]——(2012-9-21) / 已阅260次

我国奉行“国家追诉主义”,长期以来,被害人的利益被附加在公共利益之上,在一个把被害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作为一体看待的国家中,前者的利益经常会被所谓的公共利益而忽视或吸收,从而导致在具体的案件中出现公共利益也许被实现,但被害人利益却未得到足够的保障甚至被侵害的情况发生,从而引发被害人对国家追诉犯罪活动的不满。而社会上的每个人又都是潜在的受害人,即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犯罪的被害人,如此将使公民对国家司法失去信任。许多研究表明,刑事被害人在遭受心理创伤后,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恢复,极易导致人格异化并造成刑事被害人适应社会生活的困难,这是诱使刑事被害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赋予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应有的法律地位,保障其有效行使诉讼权利,使被害人富有意义地加入到刑事诉讼当中,使其感受到判决是在其积极有效的参与下做出的,从内心愿意接受这一结果,也就会有利于平复其报复心理,避免私力报复的出现,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刑事被害人保护制度的缺陷。

《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当控告人不服“不予立案决定”时应当向哪些机关申请复议,以及适用什么样的复议程序及法律后果,而公安机关在接到检察院的立案通知后应当在多长时间内立案以及如果公安机关仍不立案会导致怎样的不利后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也处于空白。这些法律漏洞造成了无法保证被害人控告权、要求立案权以及人民检察院监督制约权的有效行使。一是在代理权和辩护权的行使上不对等,被害人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得不到真正落实和保障;二是《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即可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服务并明确列举了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范围,但对被害人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前能否聘请律师提供法律服务没有作出规定;三是被告人在法庭上享有最后陈述的权利,而被害人则没有此权利。

在侦查阶段,侦查机关很少向被害人说明案件侦查进展情况和处理结果。在审查起诉阶段,公诉机关也不会将已掌握的案件情况告知被害人。被害人对公诉案件如何处理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对于公诉案件控诉职能的实现,只起补充作用。在审判阶段,在没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情况下,法院并不通知被害人到庭参加诉讼,也不将起诉书送达被害人。被害人在法庭上基本仍然只处于控方证人地位,被害人的陈述权和发表意见权不能真正实现,被害人在刑事诉讼部分没有发言权。

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既不是起诉人,也没有极为重要的上诉权,构不成完整的诉讼权,被害人只有请求权,而非决定权,也就是说被害人没有直接启动二审的权利。据此表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还不属于独立完整的诉讼主体,而是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被害人在附带民事诉讼中请求赔偿的范围只限于物质损害赔偿,未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在民事领域,法律已认可精神损害赔偿的存在。既然附带民事诉讼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民事诉讼,将其排除在适用该条件之外,显然是不合理的。这种限制性忽略了民事上精神损害赔偿的发展,违反了法制统一的要求。

二、完善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的几点建议。

明确规定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同等诉讼地位和对等诉讼权利。在我国民事损害中的受害人可以要求并得到精神损害赔偿,刑事侵权损害的被害人却不能要求和获得精神损害赔偿,而实际上刑事案件被害人所遭受损失往往大于民事案件受害人。

因此应当统一刑法和民法的法律规定,将刑事损害赔偿范围扩展到对精神损害的赔偿,以便更好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在公诉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法律都赋予了刑事被害人上诉权,从而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我国应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科学之处,通过立法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我国应尽快制定《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办法》,以立法的方式,对补偿的资金来源、补偿的对象和范围、补偿的数额和原则、补偿的程序等进行明确规定,使犯罪被害人保护制度具有权威性、统一性和明确性。

北安市人民法院

刘忠杰 刘 亮

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缺陷及建议

[ 刘忠杰 ]——(2012-9-21) / 已阅260次

我国奉行“国家追诉主义”,长期以来,被害人的利益被附加在公共利益之上,在一个把被害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作为一体看待的国家中,前者的利益经常会被所谓的公共利益而忽视或吸收,从而导致在具体的案件中出现公共利益也许被实现,但被害人利益却未得到足够的保障甚至被侵害的情况发生,从而引发被害人对国家追诉犯罪活动的不满。而社会上的每个人又都是潜在的受害人,即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犯罪的被害人,如此将使公民对国家司法失去信任。许多研究表明,刑事被害人在遭受心理创伤后,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恢复,极易导致人格异化并造成刑事被害人适应社会生活的困难,这是诱使刑事被害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赋予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应有的法律地位,保障其有效行使诉讼权利,使被害人富有意义地加入到刑事诉讼当中,使其感受到判决是在其积极有效的参与下做出的,从内心愿意接受这一结果,也就会有利于平复其报复心理,避免私力报复的出现,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刑事被害人保护制度的缺陷。

《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当控告人不服“不予立案决定”时应当向哪些机关申请复议,以及适用什么样的复议程序及法律后果,而公安机关在接到检察院的立案通知后应当在多长时间内立案以及如果公安机关仍不立案会导致怎样的不利后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也处于空白。这些法律漏洞造成了无法保证被害人控告权、要求立案权以及人民检察院监督制约权的有效行使。一是在代理权和辩护权的行使上不对等,被害人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得不到真正落实和保障;二是《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即可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服务并明确列举了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范围,但对被害人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前能否聘请律师提供法律服务没有作出规定;三是被告人在法庭上享有最后陈述的权利,而被害人则没有此权利。

在侦查阶段,侦查机关很少向被害人说明案件侦查进展情况和处理结果。在审查起诉阶段,公诉机关也不会将已掌握的案件情况告知被害人。被害人对公诉案件如何处理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对于公诉案件控诉职能的实现,只起补充作用。在审判阶段,在没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情况下,法院并不通知被害人到庭参加诉讼,也不将起诉书送达被害人。被害人在法庭上基本仍然只处于控方证人地位,被害人的陈述权和发表意见权不能真正实现,被害人在刑事诉讼部分没有发言权。

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既不是起诉人,也没有极为重要的上诉权,构不成完整的诉讼权,被害人只有请求权,而非决定权,也就是说被害人没有直接启动二审的权利。据此表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还不属于独立完整的诉讼主体,而是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被害人在附带民事诉讼中请求赔偿的范围只限于物质损害赔偿,未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在民事领域,法律已认可精神损害赔偿的存在。既然附带民事诉讼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民事诉讼,将其排除在适用该条件之外,显然是不合理的。这种限制性忽略了民事上精神损害赔偿的发展,违反了法制统一的要求。

二、完善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的几点建议。

明确规定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同等诉讼地位和对等诉讼权利。在我国民事损害中的受害人可以要求并得到精神损害赔偿,刑事侵权损害的被害人却不能要求和获得精神损害赔偿,而实际上刑事案件被害人所遭受损失往往大于民事案件受害人。

因此应当统一刑法和民法的法律规定,将刑事损害赔偿范围扩展到对精神损害的赔偿,以便更好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在公诉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法律都赋予了刑事被害人上诉权,从而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我国应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科学之处,通过立法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我国应尽快制定《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办法》,以立法的方式,对补偿的资金来源、补偿的对象和范围、补偿的数额和原则、补偿的程序等进行明确规定,使犯罪被害人保护制度具有权威性、统一性和明确性。

北安市人民法院

刘忠杰 刘 亮


相关内容

  • 胎儿利益的民法保护
  • 胎儿利益的民法保护 [摘 要]"胎儿"一词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界定,但随着胎儿侵权事件增多,我国现有法律对胎儿利益的保护仅限制在继承法"保留份额"这一范围,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本文参照各国对胎儿利益保护方面的四种立法模式,即总概括保护主义.绝对主义.附条件保 ...

  • 自考法律专业论文(论正当防卫制度)
  • 论正当防卫制度 摘 要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我国刑法也将之明文规定为合法行为,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但是,我国正当防卫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刑法 ...

  • 论我国侦查活动监督的缺陷和完善
  • 兰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侦查活动监督的缺陷和完善 姓名:朱智晖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法律·刑事诉讼法 指导教师:吴双全 20091101 兰州大学硕七学位论文论我国侦查活动监督的缺陷和完善 摘要 刑事侦查活动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侦查活动监督权是人民检察院依法享有的,对侦查活动 ...

  • 我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之严格责任
  • 浅论我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之严格责任 [摘 要]我国当前的产品责任原则是由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以及担保责任原则共同组成的"综合责任"原则.其中,严格责任原则是居于主要地位的责任原则.本文从严格责任原则在我国的立法现状之分析,系统阐述我国产品责任中适用严格责任之合理性以及完善严 ...

  • 论产品责任
  •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法律类毕业设计(专科)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分校名称 年级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0年月日 目 录 前言............................................................... ...

  • 论正当防卫的立法完善
  • [摘要]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性描述,跟其他国家的对比分析,然后总结出法律中关于正当防卫规定的存在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正当防卫:刑法:问题:改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09-026-02 为了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让公民在受到不法 ...

  • 消费者保护法纲要
  • 消费者保护法纲要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导言 第一章 消费者问题与消费者运动 第一节 消费者与消费者问题 一.消费者的概念 *争论1:消费者是否限于个体社会成员 *争论2:王海现象问题 *争论3:医患关系能否适用消费者保护法 二.消费者问题 (一)消费者问题的概念及其历史发 ...

  • 论侵权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 [全文] 侵权行为的发生,依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必然在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产生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如果受害人(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所形成的无权利外观,持续达一定期间时,社会就信其为正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许多新的法律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秩序,与此同时,因举证困难.权利者睡眠以及时间的经过使受害人的情绪 ...

  • 论民事恶意诉讼
  •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 由于人的趋利性,民事恶意诉讼行为在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中常有发生,使本 应是权利救济途径的诉讼成为一些人谋利的工具,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对民事恶 意诉讼进行法律规制,对于树立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节约诉讼资源,维护 社会稳定,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