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

主堡全型匡娅苤壹!Q!!生!旦笙!!鲞筮!塑垦!地』堡塑呈翌生垒四!!!!!:!!!:!!:塑!:堡

.指南.规范.建议.

编者按近年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及《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未来几年内“互联网+”的发展目标,提出通过“互联网+健康医疗”探索服务新模式。2016年召

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也强调应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

数据应用。“互联网+”与各领域公共服务的融合,已经成为公共服务发展创新中的重要手段,不断提升着产业效率。

“强基层”一直是我国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升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同时有利于提升全科医生在百姓中的信任度和百姓的获得感。“互联网+”是当前信息化发展

趋势,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互联网发展,政府要从立法、标准等角度对其安全性进

行规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要给予其发展的空间。互联网+基层健康管理服务在全国的发展尚未成熟稳定,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的时机尚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首都医

科大学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组织部分相关专家在实践经验基础上

制定了“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通过指南将本机构的体系

建设和运行规范化,同时对引导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如何建设一套既满足健康

管理业务工作需求,又能达到与国家信息化平台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具有重要借鉴意

义。另外,随着指南的推广,不断积累各方经验,不断完善,可为将来团体标准和政府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

近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_2025年)

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要“促进互联网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健康产业,探索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完善移动医疗、健康管理法规和标准规范,推动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健康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慢性病防

治手段和工作内容,推进预约诊疗、在线随访、疾病管理、健康管理等网络服务应用,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本指南的制定高度契合该文件精神,对于规范发展基

层“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制定组

通信作者:昊浩,Email:wushunzhe@sohu.com;刘新颖,Email:fzyylxy@126.com

DOI: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7.04.003

ConstructionServices”

of“Intemetpl瑚CommuIIityHealthManagement

脚e疗gro印旷co瑚frw洳儿GMi如fi,獬扣rS£。n如以如。砌凡o,“觑把m甜pzwcomm“n;f),胁nf琥

gllidelines

forstandardization

J]l妃nngeme小&阳把∞”

co删印on如曙oM琥or:贶讹o,此,够危un增commHn如凰口姚se聊池cen£er,C叩眈f讹以c口f洗劫e巧妙,

Be彬愕,DDD78,吼i凇Emo甜:叫琊^u砌e@so^M.com;丘M刚形ing,此,卿H。凡g

,26.com

com帆6n妙mn航&聊ice

&n地r,C印i£oZ讹dic02‰西e瑙蚵Sc^ooz旷c0凡砌Mi增EdMco£ion,曰e讲昭』DDD加,吼in。.Emn以:向们夥@

【关键词】指南;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互联网

基金项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法制司《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标准化试点研究》

史堡全型匿!匝盘盍垫!!至!爿筮!!鲞筮!塑堡!也』鱼塑墼墼!:垒P堕!!!!!:y!!:!!:№:堡

Fundprogram:

Pilot

Study

Standardization

of

Intemet

plus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on

supportedbyDepartmentofLaw,NationalHealthandFamilyPlanningCommission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移动“互联网+”与各领域公共服务的融合,已经成为公共服务发

展创新中的重要手段,提升着产业效率¨引。2015年

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o,指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诊疗报告查询、远程监测等服务。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HJ,提出通过“互联网+健康医疗”探索服务新模式。2016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要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互联网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医疗模式,全国各地也在不断探索利用互联网将传统医疗服务功能进一步延伸。5刁J。

国内外在健康信息医疗服务领域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实践和成果,互联网技术在基层社区健康管理服

务中的应用,可有效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效

率,完善连续性照顾的过程,促进建立协调性、联动式的医疗服务模式,对于提高慢性病管理的效率和科学

性,提升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获得感有重要的意义旧’13|。由于我国对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起步较晚,加之医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难以将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工作真正深入家庭,因此居民健康档案多数利用率不高,居民接受健康管理的获得感

较低㈣。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平台、物联技术、智

能化技术、大数据技术,把互联网和传统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增值业务。“健康管理”是指通过协调应用医疗卫生资源,

对居民实施的一种长期的防治结合的干预,强调运用循证医学和增强患者自我服务能力的策略防控疾病的发生、进展与恶化¨“。

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基

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所涉及的健康管理相

关工作,是以社区为范畴,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

的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1…。社区卫生健康

管理是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核心,以预防和控制

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水平,并对其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

素,通过健康信息采集、健康监测、健康评估、个性化

监看管理方案、健康干预等手段持续加以改善的过

程和方法。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中,使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体检、健康监测、随访评估、健康教育与干预等健康管理服务从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高效地延伸至家庭,建立“社区.家庭”双

向互动的基层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体系¨7‘18J。是将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社区医疗和健康管理领域

深度融合,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创新要素的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发展新形态。这种融合发展适应时

代潮流,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在提高社区卫生

服务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社区居民对健康管理的获得感。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更是实现信息资

源交换和共享的有效途径。《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在应用现行卫生和信息化标准的前提下,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健康

管理工作中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社区居民健康管理

移动终端、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站、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双向转诊四个应用开发和建设的总体业务框架,通过功能规范和技术规范的标准化建设指南为在其

他基层卫生机构应用提供参考或局部参考的依据。

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所涉及的健康管理相关工作,是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核心,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并对其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通过健康信息采集、健康监测、健康评估、个性化监看管理方案、健

康干预等手段持续加以改善的过程和方法。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使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体检、健康监测、随

访评估、健康教育与干预等健康管理服务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效地延伸至家庭,提升社区居民对社

区卫生健康管理的获得感。

本指南仅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用互联网

尘坐全整匡堕苤查!!卫生!旦笙!i鲞笙!翅g!也』堡塑坠!垡:垒P型!!!!:!!!:!!,№:.兰

台数据中心、平台数据交换层5个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应用总体架构

层次和数据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体系2个应用支撑体系。平台门户层直接面向平台的终端用户,

为终端用户提供交互界面,根据终

端形态可以分为社区居民健康移

平台应用层

动终端应用、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

站以及第三方门户应用集成,例如第三方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等。

1・:

平台应用层构建社区卫生健康管

理的具体应用,向社区居民、基层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及管理人员

提供服务。平台服务层为平台层

f{。

平台数据中心

[三][二][=][二][三][=][二][二]

平台数据交换层

;女

应用提供共性应用逻辑并构建公共支撑服务。平台数据中心存储

平台所有应用的数据并构建关系

和非关系数据库。平台数据交换

层构建对外统一的数据采集接口、数据交换接口和消息响应接口,完

成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

台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换。

司忑叵睦一

歪域卫g

图1

平台数据标准规范体系依据国家公共卫生及医药行业数据标准规范,定义平台各个应用应当遵循的元数据参考标准、基础数据结构规范及数据传输和交换基础规范,实现平台数据、数据库、数据字典的标准化。

平台信息安全体系依据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标准,统一定义平台各个应用应当遵循的

瓦联网+礼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框架设计建议J矧

信息系统安全规范,统一划分信息系统的安全区域并规定安全部署方

技术开展社区健康管理工作中涉及的移动终端APP、健康门户网站、双向转诊系统、智能化慢性病管理这4个应用开发和建设的总体业务框架,定义了实施过程中的功能规范和技术规范。适用于上述

案,规定各个安全区域的信息传输安全规范,从而构

建不低于网络安全保护等级2级的信息系统。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通过应用集成网关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层卫生机构内部信息系统以及其他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该指南建议该框架架构实施中,可根据应用的实

际网络拓扑场景,做集中部署或中心级部署实施,实现内外网数据在隐私保护规则下的定向传输。

二、业务构成部分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核心为社区卫

项目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和应用,社区卫生服务

机构可依据本指南对开发者提出建设建议。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框架设计建议

一、总体框架设计建议

如图1所示,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总体包括平台门户层、平台应用层、平台服务层、平

生服务信息系统中记录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和公共

虫垡全型匿堕苤查!!!!生垒旦箜!!鲞筮!塑£!i!』堡塑里翌虫△四!!!!!,y!!:!!:盟!:堡

卫生服务数据,通过数据接口联通社区居民健康移人工作台等功能,通过该功能完成快速签约、高效建档、医患互动、实时指导、个性化干预、团队服务、绩效考核、慢性病管理和移动看护等工作;对居民端的建设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服务、自助服务、医患互动服务和健康教育服务等方面展开,随着业务的不同组合形式可个性化制定服务内容;管理端可具备信

动终端应用、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应用、智能化慢

性病管理应用、双向转诊应用等,以移动终端应用、门户网站以及基于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应用集成的形式向社区居民、社区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开放使用,

使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管理数据得到更为有效

的利用。

社区居民移动终端应用和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应用处于院内院外服务协同的纽带地位,构建互

息维护与管理、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等功能。

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应用以院内医疗自助服务系统和健康自助服务网站为载体,面向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建议获得的功能包括系统门户资讯、自助服务、健康管理、医患互动四大部分。

智能化慢病管理应用和双向转诊应用,分别从

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的“入口”应用,将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的院内服务扩展到院外。

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应用服务社区的重点目标人

群——慢性病患者和潜在用户,通

过数据共享、服务协同和算法集成等方式构建慢性病患者、医生和管理机构的应用体系,以居民健康档案中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数据为核心,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中国慢性病管理相关指南为

—1露滴甬蘑丽豳两——一一……

詹昂■应用

医生曩应用■_

■旺幽

:】拽谜壤I、:li'健康档寨臂曩日跨自矗慢蔫白蠢霄鼍照访量曩健康太镰皇健崖臂毫中医曩务

依据,通过智能化分析、评估,使慢

性病管理数据连接与整合。

双向转诊应用可对转诊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联通上级医院(专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实现双向转诊业务的便捷操作。

三、功能结构

本指南从功能的纵向角度说

明了结构范围,整体功能以服务分层为基础,以社区居民健康移动终端应用、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应用、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应用、双向转诊应用为本期指南聚焦的4个

功能应用,其中社区居民健康移动

终端应用、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应用人口服务,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应用为社区重点目标人群提供专属服务,双向

霸l—I解

剖I些三兰竺型蚓㈦洲推’;葛耐l

晖患互动

焉孺|I露孺

事务管理

系托管瑾

救帆团拇队敦描据境境

数医一居生民囊描耀炖一缱

赢赢司I

l[至亘二[曼互]lI严咤去学

lI|嚣I;l;I三l嚣I曩I谒

转诊应用解决社区居民有序就医

的关键需求,代表了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的典型特征。

社区居民健康移动终端应用

分别从医生端、居民端、管理端划分功能,本指南建议具有以下功

能:医生端提供健康服务工具、个

图2

忆联嗍+礼K1i乍健埭管卵平行功能结构设汁建议同

生!坚全盟匿i堕苤.墨翌!!!L!!』盈!!鲞蓥!塑堡!也』壁塑£望!!:垒四!;Q!!:!!!:!!:盥!:堡

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平台数据中心

/——————————、

健康管理相关业务提供移动信息化系统支持,包括医生端、居民端和管理端。

(二)功能描述:医生移动终端

l!褫蝴}J镢口l一————————、一(一一)f一——~1~——一一一。\二二二二二二::/I禽氟]\一…一一二/

『一姬丽l藏。‘谚丽1

业务主题库f标准信息库

药晶百录l嫱辱誉厘1

应用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

统有效对接、优化,帮助医生对签约群体量化分级预警管理和随访,

核心业务库

—————、7—————、/7—————、7—————、

实时更新健康管理信息。社区居

民通过居民移动终端应用可以查看个人健康档案和随访规划,通过

居民

基本信息

罄Il震Il繁lI运誉数麟I2。一”】

数据库

卅卜。卅卜~—一1卜~—卅

l数据库

l数据库

系统健康数据分析、反馈,及时接

平台运行支撑库

收病情解读、重要的临床提示、预

警和家庭医生建议,同时实现与家庭医生的实时交流等功能。管理端可具备信息维护与管理、统计分

虱圄圄匡司圉

图3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系统数据模型构成

析、系统管理等功能。移动终端应

用主要功能涵盖家庭医生服务、双

向转诊、检验检查、远程会诊、预约

专业化角度和协同服务方面考虑了功能设计,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应用建议提供慢性病患者群的档案管理、监测服务、综合风险评估和精细化管理功能;双向转诊应用提供院外院内的业务协调服务功能,围

咨询等主要领域。

(三)业务功能模块:1.医生移动终端应用:

(1)签约管理:①签约申请处理:医生端可接收居民的签约申请,同意签约并提醒建档。在居民建

档完成后,经医生审核签约关系自动同步到院内平台中。②签约居民管理:医生端可以接收患者上传的健康档案,可进行审核与更新。医生可以根据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设置不同的标签,便于后续对签约居民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医生可实时查看签约居民健康状况,对签约居民所做的健康服务(随访、评估、体检、上门诊疗等)可同步到患者健康档案中,并同步到院内平台。

(2)慢性病管理:①慢性病患者查询录入:医生可实时查看患者病情资料、个性化病情分析等,可查

绕转诊服务进行功能设计。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功能结构设计建议如图2所示。

四、系统数据模型构成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系统数据模型构成见图3。

数据模型类型库描述:建议对平台数据中心进

行区分设计,将平台数据中心分为业务主题库、标准

信息库、核心业务库和平台运行支撑库,其数据的类型主要包括文档型数据、操作型数据、辅助决策型数据。

文档型数据:以文档形式存在于平台中的临床和预防保健业务数据,例如检验报告、处方、传染病报告卡等,这些数据是结果数据。

操作型数据:操作型数据是指平台从业务系统

看和录入慢性病随访、评估等信息。②居民健康管

理信息分析:可实时查询居民健康档案中智能化慢病管理应用提供的个体化病情分析,提示随访重点和方向。对社区居民自我测量的健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供治疗目标和随访规划建议,以供医生参

中采集、汇总、供实时业务查询和统计使用的数据。

辅助决策型数据:存储在数据仓库中,以主题方

式组织,是经过二次加工的历史数据。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应用功能规范建议

一、社区居民健康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建议(一)概述:社区居民健康移动终端应用为社区

考。③健康状况监测预警: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实现

量化分级预警管理,按照病情轻重缓急,以量化分级

标识加以区分,便于医生分类、重点查看、管理。系统

通过自动数据分析可发现需要特别关注的患者,并将之即时反馈给签约医护人员,对影响病情进展的

主要指标进行持续跟踪管理。④移动看护:医生可

史堡全型匿盟盘查!!!!生!旦箜!!鲞箜!期堡!也』鱼塑堕!:垒B堕!!Q!!:y!!:!i:盟!:堡

实时查看签约居民的院外健康自测数据,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3)医患互动:医生可根据签约居民上传的外

院体检报告、检验检查单,给出管理建议。可与签约居民进行在线交流,可提供图文、视频语音、文字传

输等服务;咨询过程可以编写备忘录。医生可以定期给签约居民发送健康教育。

(4)健康教育:医生可维护健康教育科普信息,并通过居民标签定向推送。可为居民定向发送健康教育相关通知、提醒信息等。

(5)团队协同:系统可创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实现团队统一管理、团队工作任务分配。

(6)个人工作台:①我的工作列表:记录个人工作清单,定时进行提醒。②我的团队:显示个人所在

团队,并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可提供图文、视频语

音、文字传输。③我的绩效:显示工作绩效(积分)和详情。④我的个人信息:可设置个人头像、维护服

务时间、管理个人资料、管理医患交流和医医交流记录。

2.居民移动终端应用:

(1)自助服务:①签约服务:提供对医生的筛选、查找功能,居民可以查询每名医生的基本介绍、服务内容与出诊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家庭医生进

行关注或签约咨询。②家庭成员托管:一个用户可

以托管多个家庭成员,并且为家庭成员签约家庭医生,添加后可为家庭成员执行预约就诊、查询等操

作。③预约服务:用户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一键预约,可预约就诊、体检、随访、健康课堂等服务。⑨预约就诊:在线可查询医生出诊时间并预约就诊,预约日直接取号就医。⑥预约体检:在线预约体检时间,签约医生收到申请后可提前安排。@预约健康课堂:查询居民端健康教育课堂内容和时间信息,根据需要在线预约课程。

(2)自我健康管理:①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档案

查询:可查询健康档案中慢病管理情况、用药情况、

体格检查结果等信息。②健康档案维护:可自助填写或更新个人健康档案基本信息、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经签约医生审核后可实时更新至健康档案数

据库。③慢性病管理:查询慢性病随访、评估情况,获得医生指导和建议等信息。⑧查询个体化病情分

析,个性化治疗和健康管理方案分析。⑤查询自测数据分析,获得临床解读和综合治疗目标指导。@查询慢性病管理随访规划,获得随访周期、项目、注意事项等提醒。④随访管理:查询个人随访记录、随

访规划,连续追踪个人健康数据。可根据随访规划

内容预约随访时问。⑤查询检验检查报告:居民可

实时查询院内检验检查结果。⑥维护健康信息:④录人院外健康数据:患者可自行录入院外健康自测数据。⑥录入院外检验检查结果:患者可自行录入

院外的检验检查结果,支持图片和文字传输。

(3)中医服务:①中医服务信息查询:可查询机

构提供的中医药服务内容、特色项目、服务时间等信

息。②中医体质辨识:居民可在线上自助中医体质

辨识,录入相关信息,获得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分析和

医生指导建议。

(4)健康资讯:院内信息查询:可查询获得医疗

机构信息,包括机构及各科室概况介绍、特色科室、

专家简介、院内导航、联系方式等信息。①健康教育资讯:可查询和浏览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知识。可接收签约医生针对自身健康问题定向推送的健康教育信息、通知公告、提醒信息等。②健康教育活动:可查询院内健康教育活动安排,获得活动相关宣传资料。可根据需要在线预约健康教育活动,选择相应

的日期和课程,预约成功后收到系统提示信息,线下

参与健康教育活动。可查询已经参加过的健康教育

活动和已预约的健康教育活动日程。

(5)药事服务:①用药提醒:用户可根据服用药物用法用量设置用药提醒,在设置时间接收系统发

送的提示消息,根据提示消息按时服药。用药提醒

数量不设限制,用户可以根据服药情况设置多个提醒。②药品配送:用户在院内就诊后可选择药品配

送服务,根据用户需求,药品在指定时间配送到家,居民端应用可呈现药品流动配送进度,可提供药品

溯源查询。③合理用药知识推送:根据用户用药情

况推送相关合理用药知识,提高用户药品使用安全性。

(6)医患互动:居民与签约医生实时咨询互动,

通过图片、语音、文字、视频输入和上传等多种方式

进行健康咨询。

(7)个人中心:①个人信息:⑨用户可自行设置头像、个性问候语、管理个人资料和医患交流记录。⑥可查询订单信息和个人积分信息,查询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说明。⑥登录密码的修改和重置。②

消息推送:实现公共消息、群体消息和个性化消息的

统一推送,提供消息模板的定制服务。③家庭成员

管理:用户可以增加、修改和删除家庭成员,并托管

和查看家庭成员的基本健康档案信息。④满意度调

查:系统实时或定期发布对签约医生或医疗机构的

主堡垒型医匝苤查!!!!至!旦筮!!鲞筮兰塑堡!垫』生塑旦塑!:垒P巫!!!!!:!!!:!!:盟!:兰

满意度调查问卷,用户参与调查并反馈意见和建议,社区居民提供基于PC电脑的互联网健康服务,与社区居民健康移动终端应用构成了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服务的主要应用人口。

(三)业务功能模块:健康门户业务功能主要包

帮助医疗机构和签约医生改进服务。

(8)机构微站:居民可通过机构微站获得机构

服务介绍、服务流程、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包括中心动态、学科概况、特色服务、特色科室、专家介绍、

院内导航等信息。

3.管理端应用:

括获得系统门户资讯、自助服务、健康管理、医患互

动四大部分。其功能结构如图4所示。

1.系统门户资讯:

(1)事务管理:①机构管理:管理和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室、服务项目等信息。②医生管理:管理和维护医生资料和执业资质等信息、监管医生服务情况。③团队管理:创建和维护家庭医生团队,查询统计各团队服务数量和质量。④服务管理:管

理和维护在线服务项目,包括在线咨询、预约就诊、

(1)门户:①用户管理:实现对门户网站应用用

户账号的管理、用户登录及密码管理。为保证社区

居民个人信息安全,用户登录时需进行身份验证,可通过健康档案号加个人设置密码或身份证号码加手机号码获得验证码,录入验证码的形式于每次登录时完成身份认证,验证码设置失效时间。②信息发

布:实现门户网站信息的动态发布。

健康教育活动预约等。

(2)系统管理:①会员管理:查询和管理签约用户信息、服务时限、服务项目等。②账号管理:管理各个终端应用账号,分配相应权限。③版本管理:管理各个移动终端应用的版本,定时发布版本更新消息,启动版本更新机制。④数据管理:设置平台数据

的归档和备份策略。

(2)资讯:①机构信息查询:查询机构概况、科室设置、信息公告、特色科室、特色服务、医生介绍、医疗设备、电子地图、联系方式等信息。②导医信

息:查询服务时间、楼层指引、就医流程、便民服务等

信息。③健康教育信息:获得健康教育相关知识。④健康促进活动查询:查询机构健康促进相关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主讲人等信息。⑤物价查询:可

查询机构药品、耗材、检验检查项目价格信息。

(3)统计分析:①机构数据统计:以机构为单

位,汇总平台运营数据,包括签约居民数、建档率、慢

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等。②医生数据统计:统计医生的绩效数据,可以按时间周期查询统计。③团队数据统计:统计家庭医生团队的绩效数据,可按时间周期查询统计。④居民数据统计:统计社区居民签

约、档案更新、慢病管理、医患互动等服务数据。

二、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应用设计建议

(3)消息:①公共消息推送:推送针对门户网站应用所有用户群的消息。②个性化消息推送:推送

针对特定用户群或特定用户的消息。

(4)统计分析:①社区居民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统计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数量/建档率;健康档案更

新数量/档案更新率;签约家庭医生数量/家庭医生

(一)概述: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应用是指面向社区居民提供的、通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将便民服务融人信息化建设中,以院内医疗自助服务系统和健康自助服务网站为载体,获得健康资讯

及医患互动等服务,提升居民就医的便捷程度。

(二)功能描述: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应用向

签约率;管理率/规范管理率;特定疾病筛查数据;医患互动活跃度等。②医生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管理

签约居民数量;管理签约居民疾病类型数据;管理签

约居民健康状况数据;在线工作绩效数据等。(5)系统权限管理:①系统权限设置:根据系统功能模块、流程逻辑设置访问权限,包括创建、更新、删除、查询等权限。②系统权限分配:为各个用户账

号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

2.自助服务:

(1)签约服务:社区居民可以查询签约医生的基本介绍、服务内容与出诊时间,在线进行签约咨

——霉_

1‘‘‘1‘

询,选定医生后可以在线提交签约

申请。

(2)预约就诊服务:社区居民

图4社区居民健康门户功能结构『斟

可查询医生出诊时间,在此基础上

生堡全型医|师苤查!Q!!生垒旦筮!!鲞筮!翅£!i!』堡塑旦型:垒P生!!!!!:!!!:!!:盟!:兰

预约就诊时问。在预约时段就诊时可通过中心自助服务终端取预约号。

(3)预约体检服务:社区居民可以在线预约体

4.医患互动:

(1)健康咨询:对于健康管理相关问题可通过

门户向医务人员提问,医务人员可以针对问题进行专业的解答。

(2)服务反馈:社区居民可对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和外部接受各项服务的情况进行反馈,可

检时间,线下按照预约时间由签约医生安排体检。

(4)预约健康课堂服务:社区居民可查询机构

健康课堂的内容、时间、地点、主讲人等信息,并可自助预约健康课堂相关场次。

3.健康管理:已建立完整健康档案的居民,可实

实时上传表扬、投诉、意见建议等。反馈信息由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管理部门进行回复。

三、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应用设计建议

现自助式的健康管理,自助查询健康档案,历次的诊疗和用药信息、检验检查信息、重点指标监测趋势、健康评估、慢病随访、医生建议、体检信息。

(1)健康档案查询:居民认证后可查询电子档

(一)概述:社区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应用

(guideline_based

decison

support,GDS)是以满足社

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以基层卫生机构业

案中的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健康情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当前主要健康指标、疾病史、个人主要健康问题等,还可查询历次的随访服务信息,包括随访症

状、体征、生活指导情况、辅助检查结果、用药情况、

务为主线,以居民健康档案中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数据为核心,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中

国慢性病管理相关指南为依据,通过智能化分析、评估,使慢性病管理数据连接与整合,提高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慢性病管理的规范性和管理效率。

(二)功能描述: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应用功能见图5。

通过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应用,向医务人员、患者、管理者三类角色提供:慢性病数据加载、群体患者管理、个体患者慢性病分析解读及临床指导、统计分析四类基本辅助功能。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即医务人员):协助家庭医

转诊信息、随访评估结果与医生建议等信息。

(2)诊疗信息查询:可查询历次的门诊SOAP病历、处方记录等信息。

(3)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可查询历次的化验检

查结果、影像检查结果等信息。

(4)指标趋势查询:可查询个人血压、血糖值、

血脂、BMI等指标变化的趋势图等信息。包含居民

历次服务的相关指标趋势图及数据列表并提供时间段筛选。

(5)健康评估查询:可查询历次的评估服务信

生服务团队高效、规范管理慢性病,提供规范的决策

和临床实践参考。

息,包括本年度管理情况、依从性信息、主要健康指

标、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现存主要

患者: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慢性病诊、治、防的解

健康问题等信息。

(6)随访管理:可查询近期的慢病随访计划信息,包括随访时间、随访内容和重点关注指标,获

得医生个体化的指导和建议。

(7)体检查询:可查询体检检查结果和指导建议。

(8)健康档案调阅管理:首先对居民健康档案的调阅建立严格

的授权体系,健康档案的不同字段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以确保居民

个人隐私不被泄露。其次,不同保密级别的信息在输出方式上做相

应的保护处理;再次,根据终端形态自动调整显示方式,提高可

读性。

图5智能化慢病管理应用功能汇总示意图

虫坐全型医盟苤查!Q!!生!旦箜!!鲞箜!塑垡坐!』鱼塑呈望生垒P堕!!!!!:∑!!:!!:盟!:兰

读、指导,基于指南、智能化地以临床思维方式为患(3)健康评估:可即时导出健康评估报告,评估

健康风险。

者提供动态监测指标分析、教育和指导,引导参与自

我健康管理。

管理者:提供慢性病规范管理的统计指标,使慢性病管理精细化、规范化。

(三)业务功能模块:1.慢病数据加载:

(4)干预计划:制定健康干预计划,从药物治疗

和非药物治疗等方面指导患者。

(5)监测指导:连续采集健康指标数据,根据慢

性病指南自动分析和指导,建立预警机制,全面监测

患者健康状态。

(1)引导采集关键慢性病资料。智能提示采集关键慢性病资料,患者院外检查数据录入后可被提

取用于慢性病评估。

4.统计分析:

(1)辖区慢性病特征统计:各类慢性病的患病

分布、年龄分布、IcVD风险分布等。

(2)诊治决策规范性统计:主要包括治疗率.规范治疗率;随访率.规范随访率;控制率一达标率。

(3)工作回顾:可根据管理需求提供医护人员工作历史数据查询,方便日常工作和绩效管理。

四、双向转诊应用设计建议

(一)概述:双向转诊应用可对双向转诊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专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转

(2)靶器官损害评估采集。依据指南相关要

求,全面定性定量评估慢性病患者,特别是合并多种

慢性病患者的靶器官状态,为l艋床决策提供参考。

2.群体患者管理:

(1)数字查房:为了方便大人群患者的重点管理,系统应能主动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梳理,挖掘、评估重点问题和重点患者,并标记以不同颜色(例

如,红黄蓝灰)。

红色预警:以指南的危险度分层高危,随时可能发生严重临床后果的问题,需要严重关注。

诊连通,以实现双向转诊业务的便捷操作。

(二)功能描述:通过双向转诊应用基层医生可以为患者选择转诊科室进行上转,上级医院医务人

黄色预警:以指南的危险度分层中危,综合,需

高度关注。

蓝色预警:以指南的危险度分层低危,很重要,

员在接诊患者时可同步查看其在社区的健康管理情

况。患者从上级医院出院后需要转人社区者,可通

过该系统将住院期间相关病史资料及康复指导建议

等下转到基层卫生机构,基层医生随时可看到或调

但没有发生严重临床后果的担忧,需定期关注。

灰色预警:尚未达到指南建议

指标,需提醒关注。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星曼

(2)随访任务管理:依据病情I分析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I范要求自动规划患者群体的随访I

.._、。二…一………~一I

皇彳

!I蔫耋盍凳嚣}蓑釜曩矗!I嚣鸯靛害譬羹罗告萎知瞿

I复指导等

!!

主堡全型医垣盘查!Q!!生兰旦筮!!鲞筮兰翅£地!』鱼!堕!堕:垒四!!!!!:y!!:!!:盟!:堡

阅有关信息并实施社区健康管理。

(三)业务功能模块:双向转诊业务及数据流程见图6。

1.转诊定点机构管理:对各类疾病的转诊医疗机构进行管理登记、建立转诊协议。

2.转诊申请管理:响应全科诊疗、其他服务组件或系统模块的转诊请求,向定点转诊机构提出转诊申请。具备转诊申请单填写、转诊申请的提交与修改、接诊机构查询、转诊申请的查询等功能;支持

选择转诊时问,转诊科室、专业组、医生(专家)等。

3.转诊管理:分为送转管理和接诊管理,支持送转方进行取消送转、打印转诊单、重新转出操作;

支持接诊方进行接诊或拒绝接诊操作。具备转诊过程管理、病例资料管理、转诊过程提醒、转诊记录查询等功能;支持向接诊医院发送就诊信息、历史处方信息、检查检验结果、慢性病管理信息等,并可以在

接诊医院调阅。

4.自动回转管理:出院患者信息都可从医院的信息系统中自动获取;根据转诊记录信息自动转回原送转机构,或根据患者地址信息转回该患者被管

辖的社区医疗机构;支持向原送转机构发送就诊信

息、历史处方信息,检查检验结果、出院病历小结等,并可以在原送转机构调阅。

5.随访管理:包括随访记录和随访计划、随访记录查询和随访提醒等。通过双向转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实时知晓所辖地区内的所有出院患者信

息,并进行主动随访与院后管理,指导患者用药和康复,引导患者复查复诊,控制病情复发。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建设技术规范建议

一、应用建设原则

(一)标准规范性:采用国内外通用信息技术标

准,实现数据相互协调、互联互通为基础的一体化管理。

(二)可靠性:应用系统应该可实现连续7天

24

h不问断安全运行,性能可靠,易于维护。有严

密的用户权限的管理和控制。(三)开放性和兼容性:应用系统的设计符合标

准的应用层接口和系统级数据接口,支持与其他系统的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兼容以往和未来应用系

统,各相关数据源相互衔接和融合,兼容各业务系统

的管理模式。

(四)安全性:采用系统安全的软件开发技术,

同时对资源进行权限管理,采用分级管理,统一授

权,进行全面的安全追踪。

(五)易用性: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体现出易于理解掌握、操作简单、提示清晰、逻辑性强,直观简洁、帮助信息丰富。

(六)可扩展性:系统采用模块式结构,整体构架与现有系统进行无缝连接,为今后系统扩展留有公共接口。

二、应用建设管理规范

(一)项目管理规范:制定项目计划、项目的实施和对项目进行监控、项目的评审和评价、项目完成及验收。

(二)项目研发规范:按照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测试、软件上线和验收等规程设计。

(三)系统支持、维护规范:包括文档管理、配置

管理、培训支持、问题/修改的分析、修改的实施、对

维护的评价、系统移植、系统退役。

三、应用建设技术规范

(一)应用建议支持xML、JSON等可扩展标记

语言或其他通用的互联网基本数据格式。

(二)移动终端应用应当自动兼容主流操作系统(包括Android、iOS等)、自动适配终端设备屏幕。

(三)B/S应用应当自动兼容主流浏览器(包括IE、Firefox、chrome等)。

(四)服务端采用云计算架构,支持分布式部署

和动态扩展。

(五)数据交换接口应当采用统一的接口模型、统一的数据结构和消息模板,实现数据交换的标准化。

(六)制定统一的数据安全保护规范和权限管理规范。

四、应用建设数据规范

(一)数据、数据库、数据字典编码标准化

1.数据的管理是系统成功的关键,数据必须准

确、可信、可用、完整、规范、安全、可靠。为确保数据

规范,数据库的设计使用和数据的传递/信息分类编

码应符合国家下列有关法律和规定,对已有的国家、

行业及部门标准的数据字典,应采用相应的有关标

准,不得自定义。

2.数据总体规范应按照WS/T303-2009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化规则、ws/T304-2009卫生信息

数据模式描述指南、ws/T305—2009卫生信息数据

集元数据规则、WS/T306.2009卫生信息数据集分

类与编码规则等标准规定执行。

3.数据元、分类代码、术语等应按照WS

363—

史堡全型医盟盘查!!!!生兰旦筮!!鲞筮垒翅堡!也』壁塑里堕盟:垒P蔓!!!!!:y!!.!!:型!:兰

2011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wS364—2011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ws446-2014居民健康档案医学检验项目常用代码、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北京临

床版)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4.数据集标准应按照WS365—201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wS372—2012疾病管理基本数据集、ws376.2013儿童保健基本数据集、ws377_2013妇女保健基本数据集、WS445-2014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5.数据共享文档规范应按照WS/T

482-2016

卫生信息共享文档编制规范、wS/T483-2016健康档案共享文档规范、WS/T500—2016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医疗卫生领域信息交换标准HL7V3等

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二)系统数据规范:数据库建议选择支持主流

标准化数据库,如sQL、0RAcLE、MYsQL等。应用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要符合本规范中有关基本数据集的规定以及统计报表对采集的信息所提出的要求。

1.数据输入:提供准确、快速、完整的数据输入操作手段,支持电子文档、电子卡等其他输入形式,尽可能实现在数据源发生地一次性输人数据。

2.数据输出:提供各种输出方式,包括打印、导出成通用格式文件等。

3.数据共享:必须按规定格式提供数据共享功能。所有输入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都必须能转换为

通用的电子文档。系统必须具备通过存储介质交换

数据或通过网络交换数据的功能。

4.数据存储:系统支持多种数据存储管理方式,包括数据集中管理、本地机存储管理和电子卡存储管理等。重要数据必须进行加密处理后再存人机内,系统只能提供有痕迹的更正功能。对存储在其

他介质的文件和数据,系统必须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

5.数据备份:系统必须具备数据备份功能,包括异地备份、自动定时备份、程序操作备份和手工操作备份等。

6.数据恢复:系统必须有应急响应方案、具备数据恢复功能,包括程序操作数据恢复和手工操作数据恢复。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规范的设定建议本指南涉及的应用系统应遵循国家信息安全等

级保护二级及以上的相关要求。

一、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

(一)实体认证:

1.应确保访问平台应用的所有实体(用户和系统)采用唯一身份标识,并对实体身份进行统一管

理:对平台各类实体信息进行数字身份的定义和标

识;实现数字身份流程化管理,控制数字身份的整个

生命周期,支持身份信息申请、审批、变更及撤销等管理操作;确保每个用户必须具有唯一的身份标识和唯一的身份鉴别信息;如果进行用户和系统之间

的相互身份鉴别,则系统也必须具有唯一的身份鉴别信息;确保用户和系统的身份鉴别信息必须是不可伪造;提供用户自助服务功能(例如身份注册申

请、修改、密码重置等)。

2.应提供专用的认证模块对访问平台应用的用

户和系统进行身份鉴别,并对鉴别数据进行保密性

和完整陲保护,应选择以下身份认证机制中的2种

或2种以上组合进行身份认证。

(1)基于PKI体系的数字证书认证方式:数字

证书需存储于硬件证书载体usBKey并进行PIN

口令保护、私钥和PIN码应在uSBKey内生成。

(2)用户名/口令认证方式:口令设置必须具备

一定的复杂度、口令设置定期更换要求、口令字符输入时应不显示原始字符、口令信息在传输及存储过程中需采用密码技术加密保护、管理员有权限重置密码。

(3)基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的认证方式。

(4)其他具有相应安全强度的认证方式。

3.应支持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设置账户锁定阈值时问,当失败的用户身份鉴别尝试次数达到规定的数值时,必须能够终止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会话;用户多次登录错误时,自动锁定该账户,管理员有权限解除账户锁定;必须对身份鉴别失败事件进行审计跟踪。

4.应支持单点登录系统功能,用户只经过一次身份认证即可访问不同的业务系统。

(二)实体授权:

1.应根据用户对平台应用使用性质的不同进行用户分类管理:将用户分为业务用户和管理用户两大类,根据用户职责对用户分类进行细化;创建用户角色和工作组,按照一定规则将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用户划分为一组,进行用户组管理。

2.系统支持对用户、角色、资源和权限的标准化

管理,实施权限管理和权限的分配:应支持基于“用户一角色/用户组一应用资源”的授权模型,制定授

空堡全赴医垣盘查垫!!生!县笠!!鲞箜!塑g堕!』壁塑里翌堕:垒P巫!垫!!:∑尘:!!:堕!:!

权策略;提供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用户权限的功能;能够创建、修改数据访问规则,根据业务规则对用户自动临时授权的功能(如限定访问时间或访问

资料范围等);应支持分层次授权,避免集中授权复

杂性,提高授权的准确性;业务权限和管理权限严格分开,业务用户不应具备管理权限;必须对所有的授

权行为进行审计跟踪。

(三)实体访问控制: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

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平台应用的访问,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1.标识和鉴别系统用户的过程:应符合功能

(实体认证)。

2.角色的职能分割:应符合功能(实体授权)。

3.应在安全策略控制范围内,依据安全策略控

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问的操作。访问控制主体的粒度为用户级,客体的粒度为文件或数据库表级。访问操作包括对客

体的创建、读、写、修改和删除等;基于授权策略建立

自主访问控制列表;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问的允许访

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

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

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应能根

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服务级;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

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连接;应能够对应用系

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应能够对单个账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应能够对一个时问

段内可能的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应能够对

一个访问账户或一个请求进程占用的资源分配最大限额和最小限额;应能够对系统服务水平降低到

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应提供服务优

先级设定功能,并在安装后根据安全策略设定访问

账户或请求进程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分配系统资源。

二、信息安全

(一)患者访问管理:

1.允许并管理患者通过平台访问个人的健康信

息,患者在进行系统访问时进行有效的身份认证:应符合功能(实体认证)。

2.为一个医疗服务机构来管理患者对医疗信息的访问:应符合功能(实体授权);应符合功能(实体

访问控制)。

(二)不可抵赖:

1.系统执行关键业务操作时,对参与者/操作者

发生动作时(如:初始录入、修改或数据传递)应加人数字签名功能:宜采用电子签章技术与数字签名

技术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对关键信息或操作的数字

签名以及可视化展现。

2.系统在敏感信息的传送时,对传送数据进行数字签名,确保消息的发送者或接收者以后不能否

认已发送或接收的消息: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

供数据原发证据的功能;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数据接收证据的功能。

3.应支持对数字签名信息加盖时间戳,时间戳

必须由国家法定时间源来负责保障时间的授时和守

时监测。

(三)数据安全传递:

1.应对数据交换的参与者双方进行有效的身份

认证:应符合功能(实体认证)。

2.应对交换数据进行数据完整性保护:宜采用数字摘要、数字签名技术保障数据的完整性。

3.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整个报文或会话过程敏感

信息字段进行加密,系统应支持基于标准的加密机制:宜采用PKI密码技术或采用具有相当安全性的其他安全机制实现。

4.应保障交换数据的真实性及不可抵赖性:应符合功能(不可抵赖)。

(四)数据安全路由:

1.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进行

会话初始化验证:宜采用PKI密码技术或采用具有

相当安全性的其他安全机制实现。

2.应确保只和认证及授权过的来源和目的地进

行患者临床资料数据传递:应符合功能(实体认证);应符合功能(实体授权);应符合功能(实体访问控制);

3.应保障传递数据的安全性:应符合功能(数据安全传递)。

(五)信息验证:

1.应确保健康档案中的每个条目必须是编写者签署,不应出现由其他人签署:宜采用数字签名/验签技术实现。

2.应提供患者临床资料的编写者进行增加和修改患者临床资料的内容。

3.应提供患者临床资料的编写者进行患者临床资料的验证功能:宜采用数字签名/验签技术实现;应标明患者临床资料是否被验证;验证过程记录的

文件要有保留。

生堡全型医盟鍪盍!!!!生!旦箜!!鲞筮!塑g!也』鱼塑里!!堕:垒四!!!!!:!!!:!!:塑!:堡

4.能够为通过认证和授权的用户J隋况提供患者临床信息的验证:应符合功能(实体认证);应符合

功能(实体授权);应符合功能(实体访问控制)。

三、隐私保护

(一)应按照用户的实践范围提供完全符合患者的隐私和保密的要求:应符合功能(实体认证);应符合功能(实体授权);应符合功能(实体访问控制);应符合功能(不可抵赖性);应符合功能(数据安全传递);应按照用户的实践的范围,提供不同的保密级别;应按照用户的实践的范围进行部分或全部电子健康档案(如药物,条件,敏感的文件)的隐

藏功能。

(二)应提供匿名化服务: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安全,确保在信息平台中以及提供正常医疗服务以外的(例如医疗保险、管理以及某种形式的研究)传递

中使用的患者资料不向非授权用户透露患者的

身份。

(三)应提供许可指令管理服务:转换由立法、政策和个人特定许可指令带来的隐私要求。允许信息平台用户管理患者/居民的特定许可指示,例如根据法律法规的需要和允许,阻止和屏蔽某一医疗服

务提供者访问患者临床资料或者在紧急治疗情况下

不经许可直接开放患者临床资料。

四、审计追踪

(一)应支持基本的行为审计记录功能:应能够

记录每个业务用户的关键操作;审计记录的内容应至少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

识和结果等;支持授权用户通过审计查阅工具进行审计数据的查询,审计数据应易于理解;具备审计日

志数据的完整性保护,应保证审计日志无法删除、修

改或覆盖,审计记录应至少保存6个月。

(二)应支持对安全信息的统计分析:能够对业务系统的访问内容、访问行为和访问结果,发现和捕获各种用户访问应用操作行为、违规行为,全面记录业务系统中的各种用户访问会话和事件,实现对业务系统访问信息进行关联分析;系统应支持种类齐

全的统计分析策略,并生成多类详尽的安全报告,便于安全管理员从多个角度进行有效的关联分析。

(三)应支持用户访问行为监测:能够对用户访

问平台系统的认证、访问控制、数据签名、数据加密

等业务操作进行综合监控。

接口功能规范设计建议

一、基本接口功能

在业务服务建设的同时,建议考虑本业务平台与外界系统的跨平台协同服务技术实现形式,以便满足日益发展的业务协同需要。根据本指南涉及的功能建设服务项,提出以下方面的接口规范设计:建

立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解决基础健康

档案的索引关联和多方位医疗服务的主索引问题等;建立与HIs、LIs、PACS系统的数据接口,解决跨平台医疗数据的规范性、唯一性和合规性问题等;建

立与新农合、医疗保险系统的数据接口,解决与多业务平台的高效协同问题等;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的数据接口,解决与药品服务体系内规范化平台之间的协同通讯等;与医疗、妇幼保健院(所)、结核病

防治院(所)、医改部门的管理系统接口。

二、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

通过基层卫生机构的应用集成网关,根据患者

主索引,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调阅患者健康档案、体

检报告数据、签约数据等,实现院内、院外数据同步。

确保居民健康档案数据、诊前服务数据、诊疗数据、检验检查数据和诊后健康指导数据的关联性,满足在未来实现跨平台协同服务的唯一关联要求。

三、与HIS的数据接口

通过基层卫生机构的应用集成网关,根据患者主索引,从HIs调阅处方、药品等数据,实现院外药事一体化服务和慢病管理服务。

在主索引建立的基础上,让各协同系统之间通过底层原始数据交互,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服务的时效性,解决重点数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问题。

四、与LIS的数据接口

通过基层卫生机构的应用集成网关,根据患者主索引,从LIs调阅检验检查结果等数据,实现院外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和解读服务。

通过门诊诊疗系统的人口切人,在患者主索引

的基础上,建立多项检验检测数据组的存储序列、关

联序列和分组序列,有利于满足协同服务时其他系统平台对LIS数据的不同层次的应用需求。

五、与PACS的数据接口

通过基层卫生机构的应用集成网关,根据患者

主索引,从PACS调阅数字影像数据,实现院外数字

影像查询和解析服务。

根据受众平台的类型如网页协同形式、移动协同形式、多屏协同形式等,提供不同类型的PACS数据支持如图片形式、诊断文字形式或源码解析形式等,满足不同健康管理过程中,对PAcS影像检查的参考需求。

生堡全銎匡垣盘查垫!!生兰旦箜!!鲞箜兰塑鱼!垫』鱼!!里!堂!:垒迎!垫!!:!塑:!!:塑!.兰

六、其他系统接口(医院、妇幼保健院)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应用集成网关进行对接,实现

信息共享。通过与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进行接口,整合目前分散的公共卫生服务信息。

在跨系统、跨区域系统平台对接过程中,在满足主索引唯一且可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多网关之间的数据协同、事件请求和资源分发性能问题也较为重要,以便确保系统的应用流畅度和实用性。

七、接口运行要求

接口服务设计包括建立接口功能说明、接口约

定、数据特性、数据处理方法、接口程序运行控制、接

口时间特性、存储资源分配和程序编制要求等。具体到业务层面,应保证上传数据与基层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中保留数据的一致性、关联性和唯一性问题,

按各接口系统的要求及时协同更新数据。

接口设计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需充分考虑

接口的易于维护和可扩展特点;通过控制应用松耦

度,使系统环境中的接口更容易维护。同时通过数

据交换平台对外提供统一接口,屏蔽了单个系统内部的改变,可以很容易替换过时的应用。

各接口系统之间数据通信介质,可考虑使用系统能公认的解析和封装方式,如采用xML、JSON等标准化数据数据交换方式,从而提高协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时效性。

撰写专家组(按贡献排序):吴浩(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新颖(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盂群(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统计信息中心);陈博文(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琚文胜(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张世红(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王韬(首都医学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钱新贤(北京身边医生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金欣

(北京爱亿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汤学军(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于克军(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波(首都医

学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贾鸿雁(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郭晓玲(首

都医科大学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按姓氏笔画排序)王文(中国医学

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家骥(广州医科大学);邓小红(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卢祖

洵(华中科技大学);刘钢(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刘晓楠(东软集团);刘婉莹(北京市丰台

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许速(上海市卫生和计

划生育委员会);杜兆辉(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李宁燕(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李岳峰(中国卫生信息学会);李洁

(北京市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滔(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肖立新(北京市丰台区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吴永浩(北京市医师协会全科

分会);沈剑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迟春

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向东(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张铁山(中日友好医院);陈育德

(北京大学医学部);周德标(IBM全球资讯服务部);赵翼洪(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金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胡建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卫生统计信息中心);顾纪君(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顾渡(首都医科大学);唐以俊(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崔树起

(首都医科大学);扈俊峰(浙江省杭州市凯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玲(四川省成都市玉林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路孝琴(首都医科大学);窦双祥(天津市社区卫生协会);臧罗茜(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

委员会)

主要执笔人:吴浩(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新颖(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世红(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王韬(首都医学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志谢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法制司,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层司,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划信息司,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层处、信息处,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北京市丰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等在本指南制定过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参与项目的社区医务人员和居民,他们的使用体验为我们指南的制定提供了实证研究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EB/oL].(2015-07-04)[2016-12旬1].http://www.gov.cr∥

zhe“gce/conten∥2015-07/04/contem—10002.htm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有关工作的通知[EB/OL].(2015_03一16)[2016—12_01].[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办公室关于做好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

[EB/OL].(2009旬7—17)[2016-12_01].http://www.nhfpc.

90v.cn/xcs/s7846/200907/57de4e06ac0445fc8f胡7a17eobdd2ab.

shtml.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

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EB/0L].(2016_06-24)『2016—12.

叭].http://www.90v.cn/zhengce/conten∥2016_06/24/contem—

272・

生堡全型匡监盘查!!!!生!旦箜!!鲞筮兰塑垦!垫』鱼塑里翌堕:垒P互!!!!!:!!!:!!:塑!:1

5085091.htm.

『5]王兆进,王凯,冯东雷.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及案例[J].软件产

业与工程,2012,2:18-24.『6]胡新丽.物联网框架下的智慧医疗体系架构模型构建:以武汉

智慧医疗为例[J].电子政务,2叭3,12:24-31.『7]魏铭言,刘虹麟.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借“互联网+”拓展健康服

务网[EB/0L].(2016_01-21)[2016—12-01].http://news.

xjnhuanet.coⅡ∥health/2016.0l/21/c一128650692.htm.

『8]沈丽宁.国外健康信息服务现状扫描及启示[J].医学信息学

杂志,2010,3l(6):3840,51.[9]Elkin

PL,“ebowM,BauerBA,et

a1.Theintmductionof

diagnosticdecisionsupport

system(Dxplainm)intotheworknow

of

teachinghospitalseⅣice

can

decreasethecostofservicefor

diagnostically

challenging

Di89n08tic

Related(知ups(DRGs)

『J].IntJMedIr曲rm,2010,79(11):772_777.

[10]MaI】gal舢palliA,R踟a

C,MuthiyalianR,el

a1.High.endclinicaldomaininfonnationsvstemsforefkctive

healthcaredelivery『J].

IntJElectmn

Healthc,2007,3(2):208之19.

『11]冷锴.电子健康档案现状分析与前景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359-363.

[12]stoneMA,BurdenAc,BurdenM,eta1.Nearpatienttestingfor

glycatedhaemo甜obininpe叩le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managedinprimarycare:acceptabilityandsatisfac廿on[J].Diabet

med,2007,24(7):792-795.

[13]HobbsR.Nea。p砒ienttestinginprimarycare[J].BMJ,1996,

312(7026):263-264.

『14]刘小平,刘钢,赵京,等.北京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情况调

查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126-129.[15]Nikitovic

M,Breners.Healthtechnologiesfortheimprovementof

chmnicdiseasemanagement:

Areviewof

theMedicalAdvisory

Secretariatevidence_basedanalysesbetween2006and2011[J].

0ntHealthTechnolAssess

Ser,2013,13(12):1—87.

[16]郑成学.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的必要性[J].中国医学创

新,2叭l,8(10):180-181.『17]孙琳,魏勤,潘登,等.家庭医疗漫步于物联网医学[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ll,(11):56-57.

『18]罗小蓉.构建慢性病远程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索[J].现代医院

管理,2014,12(4):44_46.

附件1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制定本指南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GB

17895一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

2.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

保护基本要求

3.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

4.GB/T

20269—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5.GB/T

2027l一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通用

技术要求

6.GB/T

20273—2006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7.GB/T

20282—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

管理要求

8.GB/T

21052—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物理安全

技术要求

9.GB/T

25058—2010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10.GB/T

25070一2010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

要求

11.GB/T

28448_201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12.wS/T303.2009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化规则13.wS/T304—2009卫生信息数据模式描述指南

14.wS/T305—2009卫生信息数据集元数据规则15.wS/T306—2009卫生信息数据集分类与编码规则16.ws363-2011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17.ws364—2011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18.ws365—201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19.ws372—2012疾病管理基本数据集20.ws376—2013儿童保健基本数据集21.wS377-2013妇女保健基本数据集22.WS445—2014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

23.ws446—2014居民健康档案医学检验项目常用代码

24.wS/T447-2叭4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

规范

25.wS/T448—2014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

平台技术规范

26.wS/T449—2014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27.wS/T482—2016卫生信息共享文档编制规范28.WS/T483.2016健康档案共享文档规范29.Ws/T500—2016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

30.wS/T501—2叭6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平台标准符合

性测试规范

31.wS/T502—2016电子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

32.ws/T517—2016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基本功能

规范

附件2术语和定义/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在本指南中这些术语可互换使用

1.健康档案:健康档案是对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文件记录)。

2.电子健康档案:是关于医疗保健对象健康状况的信

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安全地存储和传输,各级授权用户均可访问。

3.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4.电子病历:又称电子医疗记录(electmnic

medical

record,EMR),指医疗机构(如医院)以电子化方式创建、保

生堡全型匡堕苤查!!!!生兰爿箜!!鲞箜!塑坚!i!』堡塑堕型:垒趔!!!!!:!!!:!!:№:堡・273・

存的个人健康资料和临床诊疗信息记录。可在医疗服务中作为主要临床信息资源,取代纸质病历,并提供超越纸质病历的服务,满足所有的医疗、管理和司法的需求。

5.智能化慢性病管理: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将国家慢性病管理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中,实现智能引导病情采集、自动病情评估分析、患者白测数据分析、绩效考核与统计等,从而提高慢性病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

6.门户网站: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7.移动终端:即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其移动性主要体现在移动通信能力和便携化体积。广义上讲包括手机、笔记本、P0s机甚至车载电脑,大部分情况下是指手机或者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

8.第三方公众服务平台:是开发者或商家在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商家可在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9.双向转诊: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治疗的需要,在上级和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实现转院的过程。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患者病情治疗所需的技术和设备时,可以通过双向转诊系统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转院申请;上级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病情的治疗进展,认为无需在上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时,可以将患者转到其所在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10.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11.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平台、物联技术、智能化技术、大数据技术,把互联网和传统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增值业务。

12.云服务: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可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

1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借鉴先进的家庭医生服务理念,开展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核心,在充分告知、自愿签约、自由选择、规范服务的原则下与服务家庭签订协议,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服务模式。

14.基本业务信息系统:在集成一体化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之前,医疗卫生机构已经有大量正在运行和使用的与健康档案信息相关的卫生业务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称为基本业务信息系统或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典型的基本业务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1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集成信息平台:是连接医疗卫生

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从业务角度看,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

16.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区域内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能够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区域内各类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支撑的卫生信息平台。

17.应用集成网关:应用集成网关是为了解决机构应用系统中的业务信息、数据结构、传输格式、技术平台不统一而形成的信息孤岛问题,采用遵循通用国际标准的中间件建立的数据交换和服务共享信息系统,实现机构内部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整合、信息集成和数据交换,并实现机构内部各业务系统以统一的访问界面与机构外部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18.互联互通性:指一个系统或应用软件能够正确使用其他系统或应用软件产生的数据的能力,即系统之间能够传输数据,并且这些数据能够被准确地理解。在本指南中,互联互通性包括数据和业务逻辑两个方面。

19.患者、居民和个人:本指南中患者、居民和个人具有相同的意义,指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获取和接受服务的个体。

附件3英文名称缩略语

SOAP:结构化社区医疗病历(subjective

objective

assessment

plan)

BMI: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ICVD: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xML:可扩展标识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B/s结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nrer)SQL:结构化查询语言(stmctured

query

langIlage)

MYsQL: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使用最常用的数据库管理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进行数据库管理

0RAcLE: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的一组软件产品,对大型应用集群数据库部署有规范的管理策略

HIs: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nlationsystem)

LIs:检验信息系统(1abinfo瑚ationsystem)PAcs:图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vstem)

(收稿日期:2017_02-27)

(本文编辑:刘岚)

主堡全型匡娅苤壹!Q!!生!旦笙!!鲞筮!塑垦!地』堡塑呈翌生垒四!!!!!:!!!:!!:塑!:堡

.指南.规范.建议.

编者按近年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及《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未来几年内“互联网+”的发展目标,提出通过“互联网+健康医疗”探索服务新模式。2016年召

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也强调应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

数据应用。“互联网+”与各领域公共服务的融合,已经成为公共服务发展创新中的重要手段,不断提升着产业效率。

“强基层”一直是我国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升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同时有利于提升全科医生在百姓中的信任度和百姓的获得感。“互联网+”是当前信息化发展

趋势,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互联网发展,政府要从立法、标准等角度对其安全性进

行规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要给予其发展的空间。互联网+基层健康管理服务在全国的发展尚未成熟稳定,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的时机尚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首都医

科大学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组织部分相关专家在实践经验基础上

制定了“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通过指南将本机构的体系

建设和运行规范化,同时对引导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如何建设一套既满足健康

管理业务工作需求,又能达到与国家信息化平台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具有重要借鉴意

义。另外,随着指南的推广,不断积累各方经验,不断完善,可为将来团体标准和政府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

近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_2025年)

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要“促进互联网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健康产业,探索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完善移动医疗、健康管理法规和标准规范,推动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健康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慢性病防

治手段和工作内容,推进预约诊疗、在线随访、疾病管理、健康管理等网络服务应用,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本指南的制定高度契合该文件精神,对于规范发展基

层“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制定组

通信作者:昊浩,Email:wushunzhe@sohu.com;刘新颖,Email:fzyylxy@126.com

DOI: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7.04.003

ConstructionServices”

of“Intemetpl瑚CommuIIityHealthManagement

脚e疗gro印旷co瑚frw洳儿GMi如fi,獬扣rS£。n如以如。砌凡o,“觑把m甜pzwcomm“n;f),胁nf琥

gllidelines

forstandardization

J]l妃nngeme小&阳把∞”

co删印on如曙oM琥or:贶讹o,此,够危un增commHn如凰口姚se聊池cen£er,C叩眈f讹以c口f洗劫e巧妙,

Be彬愕,DDD78,吼i凇Emo甜:叫琊^u砌e@so^M.com;丘M刚形ing,此,卿H。凡g

,26.com

com帆6n妙mn航&聊ice

&n地r,C印i£oZ讹dic02‰西e瑙蚵Sc^ooz旷c0凡砌Mi增EdMco£ion,曰e讲昭』DDD加,吼in。.Emn以:向们夥@

【关键词】指南;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互联网

基金项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法制司《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标准化试点研究》

史堡全型匿!匝盘盍垫!!至!爿筮!!鲞筮!塑堡!也』鱼塑墼墼!:垒P堕!!!!!:y!!:!!:№:堡

Fundprogram:

Pilot

Study

Standardization

of

Intemet

plus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on

supportedbyDepartmentofLaw,NationalHealthandFamilyPlanningCommission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移动“互联网+”与各领域公共服务的融合,已经成为公共服务发

展创新中的重要手段,提升着产业效率¨引。2015年

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o,指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诊疗报告查询、远程监测等服务。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HJ,提出通过“互联网+健康医疗”探索服务新模式。2016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要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互联网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医疗模式,全国各地也在不断探索利用互联网将传统医疗服务功能进一步延伸。5刁J。

国内外在健康信息医疗服务领域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实践和成果,互联网技术在基层社区健康管理服

务中的应用,可有效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效

率,完善连续性照顾的过程,促进建立协调性、联动式的医疗服务模式,对于提高慢性病管理的效率和科学

性,提升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获得感有重要的意义旧’13|。由于我国对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起步较晚,加之医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难以将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工作真正深入家庭,因此居民健康档案多数利用率不高,居民接受健康管理的获得感

较低㈣。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平台、物联技术、智

能化技术、大数据技术,把互联网和传统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增值业务。“健康管理”是指通过协调应用医疗卫生资源,

对居民实施的一种长期的防治结合的干预,强调运用循证医学和增强患者自我服务能力的策略防控疾病的发生、进展与恶化¨“。

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基

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所涉及的健康管理相

关工作,是以社区为范畴,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

的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1…。社区卫生健康

管理是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核心,以预防和控制

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水平,并对其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

素,通过健康信息采集、健康监测、健康评估、个性化

监看管理方案、健康干预等手段持续加以改善的过

程和方法。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中,使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体检、健康监测、随访评估、健康教育与干预等健康管理服务从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高效地延伸至家庭,建立“社区.家庭”双

向互动的基层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体系¨7‘18J。是将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社区医疗和健康管理领域

深度融合,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创新要素的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发展新形态。这种融合发展适应时

代潮流,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在提高社区卫生

服务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社区居民对健康管理的获得感。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更是实现信息资

源交换和共享的有效途径。《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在应用现行卫生和信息化标准的前提下,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健康

管理工作中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社区居民健康管理

移动终端、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站、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双向转诊四个应用开发和建设的总体业务框架,通过功能规范和技术规范的标准化建设指南为在其

他基层卫生机构应用提供参考或局部参考的依据。

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所涉及的健康管理相关工作,是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核心,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并对其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通过健康信息采集、健康监测、健康评估、个性化监看管理方案、健

康干预等手段持续加以改善的过程和方法。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使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体检、健康监测、随

访评估、健康教育与干预等健康管理服务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效地延伸至家庭,提升社区居民对社

区卫生健康管理的获得感。

本指南仅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用互联网

尘坐全整匡堕苤查!!卫生!旦笙!i鲞笙!翅g!也』堡塑坠!垡:垒P型!!!!:!!!:!!,№:.兰

台数据中心、平台数据交换层5个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应用总体架构

层次和数据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体系2个应用支撑体系。平台门户层直接面向平台的终端用户,

为终端用户提供交互界面,根据终

端形态可以分为社区居民健康移

平台应用层

动终端应用、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

站以及第三方门户应用集成,例如第三方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等。

1・:

平台应用层构建社区卫生健康管

理的具体应用,向社区居民、基层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及管理人员

提供服务。平台服务层为平台层

f{。

平台数据中心

[三][二][=][二][三][=][二][二]

平台数据交换层

;女

应用提供共性应用逻辑并构建公共支撑服务。平台数据中心存储

平台所有应用的数据并构建关系

和非关系数据库。平台数据交换

层构建对外统一的数据采集接口、数据交换接口和消息响应接口,完

成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

台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换。

司忑叵睦一

歪域卫g

图1

平台数据标准规范体系依据国家公共卫生及医药行业数据标准规范,定义平台各个应用应当遵循的元数据参考标准、基础数据结构规范及数据传输和交换基础规范,实现平台数据、数据库、数据字典的标准化。

平台信息安全体系依据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标准,统一定义平台各个应用应当遵循的

瓦联网+礼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框架设计建议J矧

信息系统安全规范,统一划分信息系统的安全区域并规定安全部署方

技术开展社区健康管理工作中涉及的移动终端APP、健康门户网站、双向转诊系统、智能化慢性病管理这4个应用开发和建设的总体业务框架,定义了实施过程中的功能规范和技术规范。适用于上述

案,规定各个安全区域的信息传输安全规范,从而构

建不低于网络安全保护等级2级的信息系统。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通过应用集成网关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层卫生机构内部信息系统以及其他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该指南建议该框架架构实施中,可根据应用的实

际网络拓扑场景,做集中部署或中心级部署实施,实现内外网数据在隐私保护规则下的定向传输。

二、业务构成部分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核心为社区卫

项目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和应用,社区卫生服务

机构可依据本指南对开发者提出建设建议。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框架设计建议

一、总体框架设计建议

如图1所示,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总体包括平台门户层、平台应用层、平台服务层、平

生服务信息系统中记录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和公共

虫垡全型匿堕苤查!!!!生垒旦箜!!鲞筮!塑£!i!』堡塑里翌虫△四!!!!!,y!!:!!:盟!:堡

卫生服务数据,通过数据接口联通社区居民健康移人工作台等功能,通过该功能完成快速签约、高效建档、医患互动、实时指导、个性化干预、团队服务、绩效考核、慢性病管理和移动看护等工作;对居民端的建设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服务、自助服务、医患互动服务和健康教育服务等方面展开,随着业务的不同组合形式可个性化制定服务内容;管理端可具备信

动终端应用、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应用、智能化慢

性病管理应用、双向转诊应用等,以移动终端应用、门户网站以及基于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应用集成的形式向社区居民、社区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开放使用,

使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管理数据得到更为有效

的利用。

社区居民移动终端应用和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应用处于院内院外服务协同的纽带地位,构建互

息维护与管理、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等功能。

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应用以院内医疗自助服务系统和健康自助服务网站为载体,面向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建议获得的功能包括系统门户资讯、自助服务、健康管理、医患互动四大部分。

智能化慢病管理应用和双向转诊应用,分别从

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的“入口”应用,将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的院内服务扩展到院外。

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应用服务社区的重点目标人

群——慢性病患者和潜在用户,通

过数据共享、服务协同和算法集成等方式构建慢性病患者、医生和管理机构的应用体系,以居民健康档案中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数据为核心,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中国慢性病管理相关指南为

—1露滴甬蘑丽豳两——一一……

詹昂■应用

医生曩应用■_

■旺幽

:】拽谜壤I、:li'健康档寨臂曩日跨自矗慢蔫白蠢霄鼍照访量曩健康太镰皇健崖臂毫中医曩务

依据,通过智能化分析、评估,使慢

性病管理数据连接与整合。

双向转诊应用可对转诊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联通上级医院(专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实现双向转诊业务的便捷操作。

三、功能结构

本指南从功能的纵向角度说

明了结构范围,整体功能以服务分层为基础,以社区居民健康移动终端应用、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应用、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应用、双向转诊应用为本期指南聚焦的4个

功能应用,其中社区居民健康移动

终端应用、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应用人口服务,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应用为社区重点目标人群提供专属服务,双向

霸l—I解

剖I些三兰竺型蚓㈦洲推’;葛耐l

晖患互动

焉孺|I露孺

事务管理

系托管瑾

救帆团拇队敦描据境境

数医一居生民囊描耀炖一缱

赢赢司I

l[至亘二[曼互]lI严咤去学

lI|嚣I;l;I三l嚣I曩I谒

转诊应用解决社区居民有序就医

的关键需求,代表了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的典型特征。

社区居民健康移动终端应用

分别从医生端、居民端、管理端划分功能,本指南建议具有以下功

能:医生端提供健康服务工具、个

图2

忆联嗍+礼K1i乍健埭管卵平行功能结构设汁建议同

生!坚全盟匿i堕苤.墨翌!!!L!!』盈!!鲞蓥!塑堡!也』壁塑£望!!:垒四!;Q!!:!!!:!!:盥!:堡

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平台数据中心

/——————————、

健康管理相关业务提供移动信息化系统支持,包括医生端、居民端和管理端。

(二)功能描述:医生移动终端

l!褫蝴}J镢口l一————————、一(一一)f一——~1~——一一一。\二二二二二二::/I禽氟]\一…一一二/

『一姬丽l藏。‘谚丽1

业务主题库f标准信息库

药晶百录l嫱辱誉厘1

应用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

统有效对接、优化,帮助医生对签约群体量化分级预警管理和随访,

核心业务库

—————、7—————、/7—————、7—————、

实时更新健康管理信息。社区居

民通过居民移动终端应用可以查看个人健康档案和随访规划,通过

居民

基本信息

罄Il震Il繁lI运誉数麟I2。一”】

数据库

卅卜。卅卜~—一1卜~—卅

l数据库

l数据库

系统健康数据分析、反馈,及时接

平台运行支撑库

收病情解读、重要的临床提示、预

警和家庭医生建议,同时实现与家庭医生的实时交流等功能。管理端可具备信息维护与管理、统计分

虱圄圄匡司圉

图3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系统数据模型构成

析、系统管理等功能。移动终端应

用主要功能涵盖家庭医生服务、双

向转诊、检验检查、远程会诊、预约

专业化角度和协同服务方面考虑了功能设计,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应用建议提供慢性病患者群的档案管理、监测服务、综合风险评估和精细化管理功能;双向转诊应用提供院外院内的业务协调服务功能,围

咨询等主要领域。

(三)业务功能模块:1.医生移动终端应用:

(1)签约管理:①签约申请处理:医生端可接收居民的签约申请,同意签约并提醒建档。在居民建

档完成后,经医生审核签约关系自动同步到院内平台中。②签约居民管理:医生端可以接收患者上传的健康档案,可进行审核与更新。医生可以根据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设置不同的标签,便于后续对签约居民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医生可实时查看签约居民健康状况,对签约居民所做的健康服务(随访、评估、体检、上门诊疗等)可同步到患者健康档案中,并同步到院内平台。

(2)慢性病管理:①慢性病患者查询录入:医生可实时查看患者病情资料、个性化病情分析等,可查

绕转诊服务进行功能设计。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功能结构设计建议如图2所示。

四、系统数据模型构成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系统数据模型构成见图3。

数据模型类型库描述:建议对平台数据中心进

行区分设计,将平台数据中心分为业务主题库、标准

信息库、核心业务库和平台运行支撑库,其数据的类型主要包括文档型数据、操作型数据、辅助决策型数据。

文档型数据:以文档形式存在于平台中的临床和预防保健业务数据,例如检验报告、处方、传染病报告卡等,这些数据是结果数据。

操作型数据:操作型数据是指平台从业务系统

看和录入慢性病随访、评估等信息。②居民健康管

理信息分析:可实时查询居民健康档案中智能化慢病管理应用提供的个体化病情分析,提示随访重点和方向。对社区居民自我测量的健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供治疗目标和随访规划建议,以供医生参

中采集、汇总、供实时业务查询和统计使用的数据。

辅助决策型数据:存储在数据仓库中,以主题方

式组织,是经过二次加工的历史数据。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应用功能规范建议

一、社区居民健康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建议(一)概述:社区居民健康移动终端应用为社区

考。③健康状况监测预警: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实现

量化分级预警管理,按照病情轻重缓急,以量化分级

标识加以区分,便于医生分类、重点查看、管理。系统

通过自动数据分析可发现需要特别关注的患者,并将之即时反馈给签约医护人员,对影响病情进展的

主要指标进行持续跟踪管理。④移动看护:医生可

史堡全型匿盟盘查!!!!生!旦箜!!鲞箜!期堡!也』鱼塑堕!:垒B堕!!Q!!:y!!:!i:盟!:堡

实时查看签约居民的院外健康自测数据,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3)医患互动:医生可根据签约居民上传的外

院体检报告、检验检查单,给出管理建议。可与签约居民进行在线交流,可提供图文、视频语音、文字传

输等服务;咨询过程可以编写备忘录。医生可以定期给签约居民发送健康教育。

(4)健康教育:医生可维护健康教育科普信息,并通过居民标签定向推送。可为居民定向发送健康教育相关通知、提醒信息等。

(5)团队协同:系统可创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实现团队统一管理、团队工作任务分配。

(6)个人工作台:①我的工作列表:记录个人工作清单,定时进行提醒。②我的团队:显示个人所在

团队,并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可提供图文、视频语

音、文字传输。③我的绩效:显示工作绩效(积分)和详情。④我的个人信息:可设置个人头像、维护服

务时间、管理个人资料、管理医患交流和医医交流记录。

2.居民移动终端应用:

(1)自助服务:①签约服务:提供对医生的筛选、查找功能,居民可以查询每名医生的基本介绍、服务内容与出诊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家庭医生进

行关注或签约咨询。②家庭成员托管:一个用户可

以托管多个家庭成员,并且为家庭成员签约家庭医生,添加后可为家庭成员执行预约就诊、查询等操

作。③预约服务:用户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一键预约,可预约就诊、体检、随访、健康课堂等服务。⑨预约就诊:在线可查询医生出诊时间并预约就诊,预约日直接取号就医。⑥预约体检:在线预约体检时间,签约医生收到申请后可提前安排。@预约健康课堂:查询居民端健康教育课堂内容和时间信息,根据需要在线预约课程。

(2)自我健康管理:①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档案

查询:可查询健康档案中慢病管理情况、用药情况、

体格检查结果等信息。②健康档案维护:可自助填写或更新个人健康档案基本信息、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经签约医生审核后可实时更新至健康档案数

据库。③慢性病管理:查询慢性病随访、评估情况,获得医生指导和建议等信息。⑧查询个体化病情分

析,个性化治疗和健康管理方案分析。⑤查询自测数据分析,获得临床解读和综合治疗目标指导。@查询慢性病管理随访规划,获得随访周期、项目、注意事项等提醒。④随访管理:查询个人随访记录、随

访规划,连续追踪个人健康数据。可根据随访规划

内容预约随访时问。⑤查询检验检查报告:居民可

实时查询院内检验检查结果。⑥维护健康信息:④录人院外健康数据:患者可自行录入院外健康自测数据。⑥录入院外检验检查结果:患者可自行录入

院外的检验检查结果,支持图片和文字传输。

(3)中医服务:①中医服务信息查询:可查询机

构提供的中医药服务内容、特色项目、服务时间等信

息。②中医体质辨识:居民可在线上自助中医体质

辨识,录入相关信息,获得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分析和

医生指导建议。

(4)健康资讯:院内信息查询:可查询获得医疗

机构信息,包括机构及各科室概况介绍、特色科室、

专家简介、院内导航、联系方式等信息。①健康教育资讯:可查询和浏览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知识。可接收签约医生针对自身健康问题定向推送的健康教育信息、通知公告、提醒信息等。②健康教育活动:可查询院内健康教育活动安排,获得活动相关宣传资料。可根据需要在线预约健康教育活动,选择相应

的日期和课程,预约成功后收到系统提示信息,线下

参与健康教育活动。可查询已经参加过的健康教育

活动和已预约的健康教育活动日程。

(5)药事服务:①用药提醒:用户可根据服用药物用法用量设置用药提醒,在设置时间接收系统发

送的提示消息,根据提示消息按时服药。用药提醒

数量不设限制,用户可以根据服药情况设置多个提醒。②药品配送:用户在院内就诊后可选择药品配

送服务,根据用户需求,药品在指定时间配送到家,居民端应用可呈现药品流动配送进度,可提供药品

溯源查询。③合理用药知识推送:根据用户用药情

况推送相关合理用药知识,提高用户药品使用安全性。

(6)医患互动:居民与签约医生实时咨询互动,

通过图片、语音、文字、视频输入和上传等多种方式

进行健康咨询。

(7)个人中心:①个人信息:⑨用户可自行设置头像、个性问候语、管理个人资料和医患交流记录。⑥可查询订单信息和个人积分信息,查询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说明。⑥登录密码的修改和重置。②

消息推送:实现公共消息、群体消息和个性化消息的

统一推送,提供消息模板的定制服务。③家庭成员

管理:用户可以增加、修改和删除家庭成员,并托管

和查看家庭成员的基本健康档案信息。④满意度调

查:系统实时或定期发布对签约医生或医疗机构的

主堡垒型医匝苤查!!!!至!旦筮!!鲞筮兰塑堡!垫』生塑旦塑!:垒P巫!!!!!:!!!:!!:盟!:兰

满意度调查问卷,用户参与调查并反馈意见和建议,社区居民提供基于PC电脑的互联网健康服务,与社区居民健康移动终端应用构成了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服务的主要应用人口。

(三)业务功能模块:健康门户业务功能主要包

帮助医疗机构和签约医生改进服务。

(8)机构微站:居民可通过机构微站获得机构

服务介绍、服务流程、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包括中心动态、学科概况、特色服务、特色科室、专家介绍、

院内导航等信息。

3.管理端应用:

括获得系统门户资讯、自助服务、健康管理、医患互

动四大部分。其功能结构如图4所示。

1.系统门户资讯:

(1)事务管理:①机构管理:管理和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室、服务项目等信息。②医生管理:管理和维护医生资料和执业资质等信息、监管医生服务情况。③团队管理:创建和维护家庭医生团队,查询统计各团队服务数量和质量。④服务管理:管

理和维护在线服务项目,包括在线咨询、预约就诊、

(1)门户:①用户管理:实现对门户网站应用用

户账号的管理、用户登录及密码管理。为保证社区

居民个人信息安全,用户登录时需进行身份验证,可通过健康档案号加个人设置密码或身份证号码加手机号码获得验证码,录入验证码的形式于每次登录时完成身份认证,验证码设置失效时间。②信息发

布:实现门户网站信息的动态发布。

健康教育活动预约等。

(2)系统管理:①会员管理:查询和管理签约用户信息、服务时限、服务项目等。②账号管理:管理各个终端应用账号,分配相应权限。③版本管理:管理各个移动终端应用的版本,定时发布版本更新消息,启动版本更新机制。④数据管理:设置平台数据

的归档和备份策略。

(2)资讯:①机构信息查询:查询机构概况、科室设置、信息公告、特色科室、特色服务、医生介绍、医疗设备、电子地图、联系方式等信息。②导医信

息:查询服务时间、楼层指引、就医流程、便民服务等

信息。③健康教育信息:获得健康教育相关知识。④健康促进活动查询:查询机构健康促进相关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主讲人等信息。⑤物价查询:可

查询机构药品、耗材、检验检查项目价格信息。

(3)统计分析:①机构数据统计:以机构为单

位,汇总平台运营数据,包括签约居民数、建档率、慢

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等。②医生数据统计:统计医生的绩效数据,可以按时间周期查询统计。③团队数据统计:统计家庭医生团队的绩效数据,可按时间周期查询统计。④居民数据统计:统计社区居民签

约、档案更新、慢病管理、医患互动等服务数据。

二、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应用设计建议

(3)消息:①公共消息推送:推送针对门户网站应用所有用户群的消息。②个性化消息推送:推送

针对特定用户群或特定用户的消息。

(4)统计分析:①社区居民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统计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数量/建档率;健康档案更

新数量/档案更新率;签约家庭医生数量/家庭医生

(一)概述: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应用是指面向社区居民提供的、通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将便民服务融人信息化建设中,以院内医疗自助服务系统和健康自助服务网站为载体,获得健康资讯

及医患互动等服务,提升居民就医的便捷程度。

(二)功能描述:社区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应用向

签约率;管理率/规范管理率;特定疾病筛查数据;医患互动活跃度等。②医生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管理

签约居民数量;管理签约居民疾病类型数据;管理签

约居民健康状况数据;在线工作绩效数据等。(5)系统权限管理:①系统权限设置:根据系统功能模块、流程逻辑设置访问权限,包括创建、更新、删除、查询等权限。②系统权限分配:为各个用户账

号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

2.自助服务:

(1)签约服务:社区居民可以查询签约医生的基本介绍、服务内容与出诊时间,在线进行签约咨

——霉_

1‘‘‘1‘

询,选定医生后可以在线提交签约

申请。

(2)预约就诊服务:社区居民

图4社区居民健康门户功能结构『斟

可查询医生出诊时间,在此基础上

生堡全型医|师苤查!Q!!生垒旦筮!!鲞筮!翅£!i!』堡塑旦型:垒P生!!!!!:!!!:!!:盟!:兰

预约就诊时问。在预约时段就诊时可通过中心自助服务终端取预约号。

(3)预约体检服务:社区居民可以在线预约体

4.医患互动:

(1)健康咨询:对于健康管理相关问题可通过

门户向医务人员提问,医务人员可以针对问题进行专业的解答。

(2)服务反馈:社区居民可对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和外部接受各项服务的情况进行反馈,可

检时间,线下按照预约时间由签约医生安排体检。

(4)预约健康课堂服务:社区居民可查询机构

健康课堂的内容、时间、地点、主讲人等信息,并可自助预约健康课堂相关场次。

3.健康管理:已建立完整健康档案的居民,可实

实时上传表扬、投诉、意见建议等。反馈信息由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管理部门进行回复。

三、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应用设计建议

现自助式的健康管理,自助查询健康档案,历次的诊疗和用药信息、检验检查信息、重点指标监测趋势、健康评估、慢病随访、医生建议、体检信息。

(1)健康档案查询:居民认证后可查询电子档

(一)概述:社区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应用

(guideline_based

decison

support,GDS)是以满足社

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以基层卫生机构业

案中的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健康情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当前主要健康指标、疾病史、个人主要健康问题等,还可查询历次的随访服务信息,包括随访症

状、体征、生活指导情况、辅助检查结果、用药情况、

务为主线,以居民健康档案中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数据为核心,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中

国慢性病管理相关指南为依据,通过智能化分析、评估,使慢性病管理数据连接与整合,提高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慢性病管理的规范性和管理效率。

(二)功能描述: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应用功能见图5。

通过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应用,向医务人员、患者、管理者三类角色提供:慢性病数据加载、群体患者管理、个体患者慢性病分析解读及临床指导、统计分析四类基本辅助功能。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即医务人员):协助家庭医

转诊信息、随访评估结果与医生建议等信息。

(2)诊疗信息查询:可查询历次的门诊SOAP病历、处方记录等信息。

(3)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可查询历次的化验检

查结果、影像检查结果等信息。

(4)指标趋势查询:可查询个人血压、血糖值、

血脂、BMI等指标变化的趋势图等信息。包含居民

历次服务的相关指标趋势图及数据列表并提供时间段筛选。

(5)健康评估查询:可查询历次的评估服务信

生服务团队高效、规范管理慢性病,提供规范的决策

和临床实践参考。

息,包括本年度管理情况、依从性信息、主要健康指

标、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现存主要

患者: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慢性病诊、治、防的解

健康问题等信息。

(6)随访管理:可查询近期的慢病随访计划信息,包括随访时间、随访内容和重点关注指标,获

得医生个体化的指导和建议。

(7)体检查询:可查询体检检查结果和指导建议。

(8)健康档案调阅管理:首先对居民健康档案的调阅建立严格

的授权体系,健康档案的不同字段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以确保居民

个人隐私不被泄露。其次,不同保密级别的信息在输出方式上做相

应的保护处理;再次,根据终端形态自动调整显示方式,提高可

读性。

图5智能化慢病管理应用功能汇总示意图

虫坐全型医盟苤查!Q!!生!旦箜!!鲞箜!塑垡坐!』鱼塑呈望生垒P堕!!!!!:∑!!:!!:盟!:兰

读、指导,基于指南、智能化地以临床思维方式为患(3)健康评估:可即时导出健康评估报告,评估

健康风险。

者提供动态监测指标分析、教育和指导,引导参与自

我健康管理。

管理者:提供慢性病规范管理的统计指标,使慢性病管理精细化、规范化。

(三)业务功能模块:1.慢病数据加载:

(4)干预计划:制定健康干预计划,从药物治疗

和非药物治疗等方面指导患者。

(5)监测指导:连续采集健康指标数据,根据慢

性病指南自动分析和指导,建立预警机制,全面监测

患者健康状态。

(1)引导采集关键慢性病资料。智能提示采集关键慢性病资料,患者院外检查数据录入后可被提

取用于慢性病评估。

4.统计分析:

(1)辖区慢性病特征统计:各类慢性病的患病

分布、年龄分布、IcVD风险分布等。

(2)诊治决策规范性统计:主要包括治疗率.规范治疗率;随访率.规范随访率;控制率一达标率。

(3)工作回顾:可根据管理需求提供医护人员工作历史数据查询,方便日常工作和绩效管理。

四、双向转诊应用设计建议

(一)概述:双向转诊应用可对双向转诊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专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转

(2)靶器官损害评估采集。依据指南相关要

求,全面定性定量评估慢性病患者,特别是合并多种

慢性病患者的靶器官状态,为l艋床决策提供参考。

2.群体患者管理:

(1)数字查房:为了方便大人群患者的重点管理,系统应能主动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梳理,挖掘、评估重点问题和重点患者,并标记以不同颜色(例

如,红黄蓝灰)。

红色预警:以指南的危险度分层高危,随时可能发生严重临床后果的问题,需要严重关注。

诊连通,以实现双向转诊业务的便捷操作。

(二)功能描述:通过双向转诊应用基层医生可以为患者选择转诊科室进行上转,上级医院医务人

黄色预警:以指南的危险度分层中危,综合,需

高度关注。

蓝色预警:以指南的危险度分层低危,很重要,

员在接诊患者时可同步查看其在社区的健康管理情

况。患者从上级医院出院后需要转人社区者,可通

过该系统将住院期间相关病史资料及康复指导建议

等下转到基层卫生机构,基层医生随时可看到或调

但没有发生严重临床后果的担忧,需定期关注。

灰色预警:尚未达到指南建议

指标,需提醒关注。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星曼

(2)随访任务管理:依据病情I分析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I范要求自动规划患者群体的随访I

.._、。二…一………~一I

皇彳

!I蔫耋盍凳嚣}蓑釜曩矗!I嚣鸯靛害譬羹罗告萎知瞿

I复指导等

!!

主堡全型医垣盘查!Q!!生兰旦筮!!鲞筮兰翅£地!』鱼!堕!堕:垒四!!!!!:y!!:!!:盟!:堡

阅有关信息并实施社区健康管理。

(三)业务功能模块:双向转诊业务及数据流程见图6。

1.转诊定点机构管理:对各类疾病的转诊医疗机构进行管理登记、建立转诊协议。

2.转诊申请管理:响应全科诊疗、其他服务组件或系统模块的转诊请求,向定点转诊机构提出转诊申请。具备转诊申请单填写、转诊申请的提交与修改、接诊机构查询、转诊申请的查询等功能;支持

选择转诊时问,转诊科室、专业组、医生(专家)等。

3.转诊管理:分为送转管理和接诊管理,支持送转方进行取消送转、打印转诊单、重新转出操作;

支持接诊方进行接诊或拒绝接诊操作。具备转诊过程管理、病例资料管理、转诊过程提醒、转诊记录查询等功能;支持向接诊医院发送就诊信息、历史处方信息、检查检验结果、慢性病管理信息等,并可以在

接诊医院调阅。

4.自动回转管理:出院患者信息都可从医院的信息系统中自动获取;根据转诊记录信息自动转回原送转机构,或根据患者地址信息转回该患者被管

辖的社区医疗机构;支持向原送转机构发送就诊信

息、历史处方信息,检查检验结果、出院病历小结等,并可以在原送转机构调阅。

5.随访管理:包括随访记录和随访计划、随访记录查询和随访提醒等。通过双向转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实时知晓所辖地区内的所有出院患者信

息,并进行主动随访与院后管理,指导患者用药和康复,引导患者复查复诊,控制病情复发。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平台建设技术规范建议

一、应用建设原则

(一)标准规范性:采用国内外通用信息技术标

准,实现数据相互协调、互联互通为基础的一体化管理。

(二)可靠性:应用系统应该可实现连续7天

24

h不问断安全运行,性能可靠,易于维护。有严

密的用户权限的管理和控制。(三)开放性和兼容性:应用系统的设计符合标

准的应用层接口和系统级数据接口,支持与其他系统的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兼容以往和未来应用系

统,各相关数据源相互衔接和融合,兼容各业务系统

的管理模式。

(四)安全性:采用系统安全的软件开发技术,

同时对资源进行权限管理,采用分级管理,统一授

权,进行全面的安全追踪。

(五)易用性: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体现出易于理解掌握、操作简单、提示清晰、逻辑性强,直观简洁、帮助信息丰富。

(六)可扩展性:系统采用模块式结构,整体构架与现有系统进行无缝连接,为今后系统扩展留有公共接口。

二、应用建设管理规范

(一)项目管理规范:制定项目计划、项目的实施和对项目进行监控、项目的评审和评价、项目完成及验收。

(二)项目研发规范:按照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测试、软件上线和验收等规程设计。

(三)系统支持、维护规范:包括文档管理、配置

管理、培训支持、问题/修改的分析、修改的实施、对

维护的评价、系统移植、系统退役。

三、应用建设技术规范

(一)应用建议支持xML、JSON等可扩展标记

语言或其他通用的互联网基本数据格式。

(二)移动终端应用应当自动兼容主流操作系统(包括Android、iOS等)、自动适配终端设备屏幕。

(三)B/S应用应当自动兼容主流浏览器(包括IE、Firefox、chrome等)。

(四)服务端采用云计算架构,支持分布式部署

和动态扩展。

(五)数据交换接口应当采用统一的接口模型、统一的数据结构和消息模板,实现数据交换的标准化。

(六)制定统一的数据安全保护规范和权限管理规范。

四、应用建设数据规范

(一)数据、数据库、数据字典编码标准化

1.数据的管理是系统成功的关键,数据必须准

确、可信、可用、完整、规范、安全、可靠。为确保数据

规范,数据库的设计使用和数据的传递/信息分类编

码应符合国家下列有关法律和规定,对已有的国家、

行业及部门标准的数据字典,应采用相应的有关标

准,不得自定义。

2.数据总体规范应按照WS/T303-2009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化规则、ws/T304-2009卫生信息

数据模式描述指南、ws/T305—2009卫生信息数据

集元数据规则、WS/T306.2009卫生信息数据集分

类与编码规则等标准规定执行。

3.数据元、分类代码、术语等应按照WS

363—

史堡全型医盟盘查!!!!生兰旦筮!!鲞筮垒翅堡!也』壁塑里堕盟:垒P蔓!!!!!:y!!.!!:型!:兰

2011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wS364—2011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ws446-2014居民健康档案医学检验项目常用代码、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北京临

床版)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4.数据集标准应按照WS365—201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wS372—2012疾病管理基本数据集、ws376.2013儿童保健基本数据集、ws377_2013妇女保健基本数据集、WS445-2014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5.数据共享文档规范应按照WS/T

482-2016

卫生信息共享文档编制规范、wS/T483-2016健康档案共享文档规范、WS/T500—2016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医疗卫生领域信息交换标准HL7V3等

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二)系统数据规范:数据库建议选择支持主流

标准化数据库,如sQL、0RAcLE、MYsQL等。应用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要符合本规范中有关基本数据集的规定以及统计报表对采集的信息所提出的要求。

1.数据输入:提供准确、快速、完整的数据输入操作手段,支持电子文档、电子卡等其他输入形式,尽可能实现在数据源发生地一次性输人数据。

2.数据输出:提供各种输出方式,包括打印、导出成通用格式文件等。

3.数据共享:必须按规定格式提供数据共享功能。所有输入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都必须能转换为

通用的电子文档。系统必须具备通过存储介质交换

数据或通过网络交换数据的功能。

4.数据存储:系统支持多种数据存储管理方式,包括数据集中管理、本地机存储管理和电子卡存储管理等。重要数据必须进行加密处理后再存人机内,系统只能提供有痕迹的更正功能。对存储在其

他介质的文件和数据,系统必须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

5.数据备份:系统必须具备数据备份功能,包括异地备份、自动定时备份、程序操作备份和手工操作备份等。

6.数据恢复:系统必须有应急响应方案、具备数据恢复功能,包括程序操作数据恢复和手工操作数据恢复。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规范的设定建议本指南涉及的应用系统应遵循国家信息安全等

级保护二级及以上的相关要求。

一、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

(一)实体认证:

1.应确保访问平台应用的所有实体(用户和系统)采用唯一身份标识,并对实体身份进行统一管

理:对平台各类实体信息进行数字身份的定义和标

识;实现数字身份流程化管理,控制数字身份的整个

生命周期,支持身份信息申请、审批、变更及撤销等管理操作;确保每个用户必须具有唯一的身份标识和唯一的身份鉴别信息;如果进行用户和系统之间

的相互身份鉴别,则系统也必须具有唯一的身份鉴别信息;确保用户和系统的身份鉴别信息必须是不可伪造;提供用户自助服务功能(例如身份注册申

请、修改、密码重置等)。

2.应提供专用的认证模块对访问平台应用的用

户和系统进行身份鉴别,并对鉴别数据进行保密性

和完整陲保护,应选择以下身份认证机制中的2种

或2种以上组合进行身份认证。

(1)基于PKI体系的数字证书认证方式:数字

证书需存储于硬件证书载体usBKey并进行PIN

口令保护、私钥和PIN码应在uSBKey内生成。

(2)用户名/口令认证方式:口令设置必须具备

一定的复杂度、口令设置定期更换要求、口令字符输入时应不显示原始字符、口令信息在传输及存储过程中需采用密码技术加密保护、管理员有权限重置密码。

(3)基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的认证方式。

(4)其他具有相应安全强度的认证方式。

3.应支持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设置账户锁定阈值时问,当失败的用户身份鉴别尝试次数达到规定的数值时,必须能够终止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会话;用户多次登录错误时,自动锁定该账户,管理员有权限解除账户锁定;必须对身份鉴别失败事件进行审计跟踪。

4.应支持单点登录系统功能,用户只经过一次身份认证即可访问不同的业务系统。

(二)实体授权:

1.应根据用户对平台应用使用性质的不同进行用户分类管理:将用户分为业务用户和管理用户两大类,根据用户职责对用户分类进行细化;创建用户角色和工作组,按照一定规则将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用户划分为一组,进行用户组管理。

2.系统支持对用户、角色、资源和权限的标准化

管理,实施权限管理和权限的分配:应支持基于“用户一角色/用户组一应用资源”的授权模型,制定授

空堡全赴医垣盘查垫!!生!县笠!!鲞箜!塑g堕!』壁塑里翌堕:垒P巫!垫!!:∑尘:!!:堕!:!

权策略;提供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用户权限的功能;能够创建、修改数据访问规则,根据业务规则对用户自动临时授权的功能(如限定访问时间或访问

资料范围等);应支持分层次授权,避免集中授权复

杂性,提高授权的准确性;业务权限和管理权限严格分开,业务用户不应具备管理权限;必须对所有的授

权行为进行审计跟踪。

(三)实体访问控制: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

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平台应用的访问,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1.标识和鉴别系统用户的过程:应符合功能

(实体认证)。

2.角色的职能分割:应符合功能(实体授权)。

3.应在安全策略控制范围内,依据安全策略控

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问的操作。访问控制主体的粒度为用户级,客体的粒度为文件或数据库表级。访问操作包括对客

体的创建、读、写、修改和删除等;基于授权策略建立

自主访问控制列表;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问的允许访

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

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

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应能根

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服务级;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

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连接;应能够对应用系

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应能够对单个账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应能够对一个时问

段内可能的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应能够对

一个访问账户或一个请求进程占用的资源分配最大限额和最小限额;应能够对系统服务水平降低到

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应提供服务优

先级设定功能,并在安装后根据安全策略设定访问

账户或请求进程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分配系统资源。

二、信息安全

(一)患者访问管理:

1.允许并管理患者通过平台访问个人的健康信

息,患者在进行系统访问时进行有效的身份认证:应符合功能(实体认证)。

2.为一个医疗服务机构来管理患者对医疗信息的访问:应符合功能(实体授权);应符合功能(实体

访问控制)。

(二)不可抵赖:

1.系统执行关键业务操作时,对参与者/操作者

发生动作时(如:初始录入、修改或数据传递)应加人数字签名功能:宜采用电子签章技术与数字签名

技术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对关键信息或操作的数字

签名以及可视化展现。

2.系统在敏感信息的传送时,对传送数据进行数字签名,确保消息的发送者或接收者以后不能否

认已发送或接收的消息: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

供数据原发证据的功能;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数据接收证据的功能。

3.应支持对数字签名信息加盖时间戳,时间戳

必须由国家法定时间源来负责保障时间的授时和守

时监测。

(三)数据安全传递:

1.应对数据交换的参与者双方进行有效的身份

认证:应符合功能(实体认证)。

2.应对交换数据进行数据完整性保护:宜采用数字摘要、数字签名技术保障数据的完整性。

3.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整个报文或会话过程敏感

信息字段进行加密,系统应支持基于标准的加密机制:宜采用PKI密码技术或采用具有相当安全性的其他安全机制实现。

4.应保障交换数据的真实性及不可抵赖性:应符合功能(不可抵赖)。

(四)数据安全路由:

1.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进行

会话初始化验证:宜采用PKI密码技术或采用具有

相当安全性的其他安全机制实现。

2.应确保只和认证及授权过的来源和目的地进

行患者临床资料数据传递:应符合功能(实体认证);应符合功能(实体授权);应符合功能(实体访问控制);

3.应保障传递数据的安全性:应符合功能(数据安全传递)。

(五)信息验证:

1.应确保健康档案中的每个条目必须是编写者签署,不应出现由其他人签署:宜采用数字签名/验签技术实现。

2.应提供患者临床资料的编写者进行增加和修改患者临床资料的内容。

3.应提供患者临床资料的编写者进行患者临床资料的验证功能:宜采用数字签名/验签技术实现;应标明患者临床资料是否被验证;验证过程记录的

文件要有保留。

生堡全型医盟鍪盍!!!!生!旦箜!!鲞筮!塑g!也』鱼塑里!!堕:垒四!!!!!:!!!:!!:塑!:堡

4.能够为通过认证和授权的用户J隋况提供患者临床信息的验证:应符合功能(实体认证);应符合

功能(实体授权);应符合功能(实体访问控制)。

三、隐私保护

(一)应按照用户的实践范围提供完全符合患者的隐私和保密的要求:应符合功能(实体认证);应符合功能(实体授权);应符合功能(实体访问控制);应符合功能(不可抵赖性);应符合功能(数据安全传递);应按照用户的实践的范围,提供不同的保密级别;应按照用户的实践的范围进行部分或全部电子健康档案(如药物,条件,敏感的文件)的隐

藏功能。

(二)应提供匿名化服务: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安全,确保在信息平台中以及提供正常医疗服务以外的(例如医疗保险、管理以及某种形式的研究)传递

中使用的患者资料不向非授权用户透露患者的

身份。

(三)应提供许可指令管理服务:转换由立法、政策和个人特定许可指令带来的隐私要求。允许信息平台用户管理患者/居民的特定许可指示,例如根据法律法规的需要和允许,阻止和屏蔽某一医疗服

务提供者访问患者临床资料或者在紧急治疗情况下

不经许可直接开放患者临床资料。

四、审计追踪

(一)应支持基本的行为审计记录功能:应能够

记录每个业务用户的关键操作;审计记录的内容应至少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

识和结果等;支持授权用户通过审计查阅工具进行审计数据的查询,审计数据应易于理解;具备审计日

志数据的完整性保护,应保证审计日志无法删除、修

改或覆盖,审计记录应至少保存6个月。

(二)应支持对安全信息的统计分析:能够对业务系统的访问内容、访问行为和访问结果,发现和捕获各种用户访问应用操作行为、违规行为,全面记录业务系统中的各种用户访问会话和事件,实现对业务系统访问信息进行关联分析;系统应支持种类齐

全的统计分析策略,并生成多类详尽的安全报告,便于安全管理员从多个角度进行有效的关联分析。

(三)应支持用户访问行为监测:能够对用户访

问平台系统的认证、访问控制、数据签名、数据加密

等业务操作进行综合监控。

接口功能规范设计建议

一、基本接口功能

在业务服务建设的同时,建议考虑本业务平台与外界系统的跨平台协同服务技术实现形式,以便满足日益发展的业务协同需要。根据本指南涉及的功能建设服务项,提出以下方面的接口规范设计:建

立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解决基础健康

档案的索引关联和多方位医疗服务的主索引问题等;建立与HIs、LIs、PACS系统的数据接口,解决跨平台医疗数据的规范性、唯一性和合规性问题等;建

立与新农合、医疗保险系统的数据接口,解决与多业务平台的高效协同问题等;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的数据接口,解决与药品服务体系内规范化平台之间的协同通讯等;与医疗、妇幼保健院(所)、结核病

防治院(所)、医改部门的管理系统接口。

二、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

通过基层卫生机构的应用集成网关,根据患者

主索引,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调阅患者健康档案、体

检报告数据、签约数据等,实现院内、院外数据同步。

确保居民健康档案数据、诊前服务数据、诊疗数据、检验检查数据和诊后健康指导数据的关联性,满足在未来实现跨平台协同服务的唯一关联要求。

三、与HIS的数据接口

通过基层卫生机构的应用集成网关,根据患者主索引,从HIs调阅处方、药品等数据,实现院外药事一体化服务和慢病管理服务。

在主索引建立的基础上,让各协同系统之间通过底层原始数据交互,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服务的时效性,解决重点数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问题。

四、与LIS的数据接口

通过基层卫生机构的应用集成网关,根据患者主索引,从LIs调阅检验检查结果等数据,实现院外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和解读服务。

通过门诊诊疗系统的人口切人,在患者主索引

的基础上,建立多项检验检测数据组的存储序列、关

联序列和分组序列,有利于满足协同服务时其他系统平台对LIS数据的不同层次的应用需求。

五、与PACS的数据接口

通过基层卫生机构的应用集成网关,根据患者

主索引,从PACS调阅数字影像数据,实现院外数字

影像查询和解析服务。

根据受众平台的类型如网页协同形式、移动协同形式、多屏协同形式等,提供不同类型的PACS数据支持如图片形式、诊断文字形式或源码解析形式等,满足不同健康管理过程中,对PAcS影像检查的参考需求。

生堡全銎匡垣盘查垫!!生兰旦箜!!鲞箜兰塑鱼!垫』鱼!!里!堂!:垒迎!垫!!:!塑:!!:塑!.兰

六、其他系统接口(医院、妇幼保健院)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应用集成网关进行对接,实现

信息共享。通过与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进行接口,整合目前分散的公共卫生服务信息。

在跨系统、跨区域系统平台对接过程中,在满足主索引唯一且可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多网关之间的数据协同、事件请求和资源分发性能问题也较为重要,以便确保系统的应用流畅度和实用性。

七、接口运行要求

接口服务设计包括建立接口功能说明、接口约

定、数据特性、数据处理方法、接口程序运行控制、接

口时间特性、存储资源分配和程序编制要求等。具体到业务层面,应保证上传数据与基层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中保留数据的一致性、关联性和唯一性问题,

按各接口系统的要求及时协同更新数据。

接口设计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需充分考虑

接口的易于维护和可扩展特点;通过控制应用松耦

度,使系统环境中的接口更容易维护。同时通过数

据交换平台对外提供统一接口,屏蔽了单个系统内部的改变,可以很容易替换过时的应用。

各接口系统之间数据通信介质,可考虑使用系统能公认的解析和封装方式,如采用xML、JSON等标准化数据数据交换方式,从而提高协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时效性。

撰写专家组(按贡献排序):吴浩(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新颖(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盂群(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统计信息中心);陈博文(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琚文胜(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张世红(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王韬(首都医学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钱新贤(北京身边医生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金欣

(北京爱亿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汤学军(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于克军(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波(首都医

学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贾鸿雁(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郭晓玲(首

都医科大学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按姓氏笔画排序)王文(中国医学

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家骥(广州医科大学);邓小红(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卢祖

洵(华中科技大学);刘钢(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刘晓楠(东软集团);刘婉莹(北京市丰台

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许速(上海市卫生和计

划生育委员会);杜兆辉(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李宁燕(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李岳峰(中国卫生信息学会);李洁

(北京市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滔(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肖立新(北京市丰台区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吴永浩(北京市医师协会全科

分会);沈剑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迟春

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向东(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张铁山(中日友好医院);陈育德

(北京大学医学部);周德标(IBM全球资讯服务部);赵翼洪(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金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胡建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卫生统计信息中心);顾纪君(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顾渡(首都医科大学);唐以俊(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崔树起

(首都医科大学);扈俊峰(浙江省杭州市凯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玲(四川省成都市玉林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路孝琴(首都医科大学);窦双祥(天津市社区卫生协会);臧罗茜(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

委员会)

主要执笔人:吴浩(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新颖(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世红(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王韬(首都医学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志谢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法制司,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层司,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划信息司,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层处、信息处,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北京市丰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等在本指南制定过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参与项目的社区医务人员和居民,他们的使用体验为我们指南的制定提供了实证研究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EB/oL].(2015-07-04)[2016-12旬1].http://www.gov.cr∥

zhe“gce/conten∥2015-07/04/contem—10002.htm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有关工作的通知[EB/OL].(2015_03一16)[2016—12_01].[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办公室关于做好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

[EB/OL].(2009旬7—17)[2016-12_01].http://www.nhfpc.

90v.cn/xcs/s7846/200907/57de4e06ac0445fc8f胡7a17eobdd2ab.

shtml.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

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EB/0L].(2016_06-24)『2016—12.

叭].http://www.90v.cn/zhengce/conten∥2016_06/24/contem—

272・

生堡全型匡监盘查!!!!生!旦箜!!鲞筮兰塑垦!垫』鱼塑里翌堕:垒P互!!!!!:!!!:!!:塑!:1

5085091.htm.

『5]王兆进,王凯,冯东雷.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及案例[J].软件产

业与工程,2012,2:18-24.『6]胡新丽.物联网框架下的智慧医疗体系架构模型构建:以武汉

智慧医疗为例[J].电子政务,2叭3,12:24-31.『7]魏铭言,刘虹麟.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借“互联网+”拓展健康服

务网[EB/0L].(2016_01-21)[2016—12-01].http://news.

xjnhuanet.coⅡ∥health/2016.0l/21/c一128650692.htm.

『8]沈丽宁.国外健康信息服务现状扫描及启示[J].医学信息学

杂志,2010,3l(6):3840,51.[9]Elkin

PL,“ebowM,BauerBA,et

a1.Theintmductionof

diagnosticdecisionsupport

system(Dxplainm)intotheworknow

of

teachinghospitalseⅣice

can

decreasethecostofservicefor

diagnostically

challenging

Di89n08tic

Related(知ups(DRGs)

『J].IntJMedIr曲rm,2010,79(11):772_777.

[10]MaI】gal舢palliA,R踟a

C,MuthiyalianR,el

a1.High.endclinicaldomaininfonnationsvstemsforefkctive

healthcaredelivery『J].

IntJElectmn

Healthc,2007,3(2):208之19.

『11]冷锴.电子健康档案现状分析与前景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359-363.

[12]stoneMA,BurdenAc,BurdenM,eta1.Nearpatienttestingfor

glycatedhaemo甜obininpe叩le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managedinprimarycare:acceptabilityandsatisfac廿on[J].Diabet

med,2007,24(7):792-795.

[13]HobbsR.Nea。p砒ienttestinginprimarycare[J].BMJ,1996,

312(7026):263-264.

『14]刘小平,刘钢,赵京,等.北京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情况调

查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126-129.[15]Nikitovic

M,Breners.Healthtechnologiesfortheimprovementof

chmnicdiseasemanagement:

Areviewof

theMedicalAdvisory

Secretariatevidence_basedanalysesbetween2006and2011[J].

0ntHealthTechnolAssess

Ser,2013,13(12):1—87.

[16]郑成学.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的必要性[J].中国医学创

新,2叭l,8(10):180-181.『17]孙琳,魏勤,潘登,等.家庭医疗漫步于物联网医学[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ll,(11):56-57.

『18]罗小蓉.构建慢性病远程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索[J].现代医院

管理,2014,12(4):44_46.

附件1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制定本指南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GB

17895一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

2.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

保护基本要求

3.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

4.GB/T

20269—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5.GB/T

2027l一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通用

技术要求

6.GB/T

20273—2006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7.GB/T

20282—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

管理要求

8.GB/T

21052—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物理安全

技术要求

9.GB/T

25058—2010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10.GB/T

25070一2010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

要求

11.GB/T

28448_201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12.wS/T303.2009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化规则13.wS/T304—2009卫生信息数据模式描述指南

14.wS/T305—2009卫生信息数据集元数据规则15.wS/T306—2009卫生信息数据集分类与编码规则16.ws363-2011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17.ws364—2011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18.ws365—201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19.ws372—2012疾病管理基本数据集20.ws376—2013儿童保健基本数据集21.wS377-2013妇女保健基本数据集22.WS445—2014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

23.ws446—2014居民健康档案医学检验项目常用代码

24.wS/T447-2叭4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

规范

25.wS/T448—2014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

平台技术规范

26.wS/T449—2014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27.wS/T482—2016卫生信息共享文档编制规范28.WS/T483.2016健康档案共享文档规范29.Ws/T500—2016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

30.wS/T501—2叭6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平台标准符合

性测试规范

31.wS/T502—2016电子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

32.ws/T517—2016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基本功能

规范

附件2术语和定义/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在本指南中这些术语可互换使用

1.健康档案:健康档案是对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文件记录)。

2.电子健康档案:是关于医疗保健对象健康状况的信

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安全地存储和传输,各级授权用户均可访问。

3.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4.电子病历:又称电子医疗记录(electmnic

medical

record,EMR),指医疗机构(如医院)以电子化方式创建、保

生堡全型匡堕苤查!!!!生兰爿箜!!鲞箜!塑坚!i!』堡塑堕型:垒趔!!!!!:!!!:!!:№:堡・273・

存的个人健康资料和临床诊疗信息记录。可在医疗服务中作为主要临床信息资源,取代纸质病历,并提供超越纸质病历的服务,满足所有的医疗、管理和司法的需求。

5.智能化慢性病管理: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将国家慢性病管理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中,实现智能引导病情采集、自动病情评估分析、患者白测数据分析、绩效考核与统计等,从而提高慢性病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

6.门户网站: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7.移动终端:即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其移动性主要体现在移动通信能力和便携化体积。广义上讲包括手机、笔记本、P0s机甚至车载电脑,大部分情况下是指手机或者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

8.第三方公众服务平台:是开发者或商家在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商家可在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9.双向转诊: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治疗的需要,在上级和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实现转院的过程。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患者病情治疗所需的技术和设备时,可以通过双向转诊系统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转院申请;上级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病情的治疗进展,认为无需在上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时,可以将患者转到其所在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10.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11.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平台、物联技术、智能化技术、大数据技术,把互联网和传统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增值业务。

12.云服务: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可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

1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借鉴先进的家庭医生服务理念,开展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核心,在充分告知、自愿签约、自由选择、规范服务的原则下与服务家庭签订协议,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服务模式。

14.基本业务信息系统:在集成一体化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之前,医疗卫生机构已经有大量正在运行和使用的与健康档案信息相关的卫生业务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称为基本业务信息系统或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典型的基本业务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1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集成信息平台:是连接医疗卫生

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从业务角度看,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

16.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区域内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能够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区域内各类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支撑的卫生信息平台。

17.应用集成网关:应用集成网关是为了解决机构应用系统中的业务信息、数据结构、传输格式、技术平台不统一而形成的信息孤岛问题,采用遵循通用国际标准的中间件建立的数据交换和服务共享信息系统,实现机构内部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整合、信息集成和数据交换,并实现机构内部各业务系统以统一的访问界面与机构外部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18.互联互通性:指一个系统或应用软件能够正确使用其他系统或应用软件产生的数据的能力,即系统之间能够传输数据,并且这些数据能够被准确地理解。在本指南中,互联互通性包括数据和业务逻辑两个方面。

19.患者、居民和个人:本指南中患者、居民和个人具有相同的意义,指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获取和接受服务的个体。

附件3英文名称缩略语

SOAP:结构化社区医疗病历(subjective

objective

assessment

plan)

BMI: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ICVD: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xML:可扩展标识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B/s结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nrer)SQL:结构化查询语言(stmctured

query

langIlage)

MYsQL: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使用最常用的数据库管理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进行数据库管理

0RAcLE: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的一组软件产品,对大型应用集群数据库部署有规范的管理策略

HIs: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nlationsystem)

LIs:检验信息系统(1abinfo瑚ationsystem)PAcs:图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vstem)

(收稿日期:2017_02-27)

(本文编辑:刘岚)


相关内容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 附件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15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内容一.能源 (一)电网侧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关键技术 1.消纳风电的热-电联合优化规划及运行控制技术 研究城市供热管网与储热式电采暖热力特征关键参数 模型,研究储热式电采暖.热负荷特性与风电消纳的关联关 系,实现城市供热系统.风电消纳与 ...

  • 环境监测市场规模高达万亿,关注智慧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建设!
  • 编者的话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规模的迅速扩张,生态环境的恶化也随之而来,环境问题日益突显,主要包括三大方面:(1)大气污染,如PM2.5和二氧化硫;(2)水环境污染,如有机物和重金属;(3)土壤污染,如酸碱盐和重金属.年初,国家制定了更加具有改革精神的环保"十三五" ...

  • 省级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南
  • 附件1: 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和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十三五"期间甘肃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任务,精准把握实践问题,有效满足决策需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提高科研 ...

  • 2016年度武汉市课题指南
  •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指南 一.重大课题(招标.委托) 1. 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标准及路径研究 2. 武汉市新建小区学生入学(园)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二.重点关注课题 1.推进武汉市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实践研究 2.武汉市民办教育管理及特色 ...

  • 智慧社区导则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 导 标 准 1.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入户率逐年提高,实现高清数字电视网络接入能力全覆盖,并积极探索在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终端开设智慧社区专区. 1.1 网络设施 2.接入社区和家庭的互联网宽带逐步提高,家庭用户宽带接入能力达到 100 兆,社区宽带接入能力达到 1000 兆,WIFI ...

  • 2015年度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 附件1: 2015年度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主动跟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年度支持重点和方向,制定本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本指南是组织编制与实施2015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的主要依据,也是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项目申报单位.项目申报者组织申报本年 ...

  • 中国足球该如何发展
  • 中国足球如何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群众对体育健身需求日益增长.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振兴和发展足球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关系到群众身心健康和优秀文化培育,对于建设体育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为贯 ...

  • 2013年区民政局工作计划
  • xx年,区民政局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具体指导下,继续围绕"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以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为抓手,以打造"诚信.贴心.高效"民政为工作目标,在深化完善工作亮点的基础上,加大理论调研力度.工作力度,推 ...

  • 社区服务管理建设方案
  • 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智慧社区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分公司 2015年2月 目 录 目 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