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前身造船系1959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华中工学院朱九思院长受海军委托而创建。学科点分别于1981年、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第一批有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1995年建立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5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本学科面向国防及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学科建设、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众多突出的科研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海洋资源开发的长远需求,本世纪将成为海洋的世纪,大力发展船舶海洋学科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优化学科建设,落实“创新、服务、责任”办学思路,华中科技大学于2008年4月新成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积极适应船舶与海洋工程高速发展挑战,在更高起点上谋划船舶的研发、海洋的开发。

本学科点目前已形成以下有特色的、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方向:

1、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水动力与流噪声性能分析、控制和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流体力学、船舶阻力、推进、耐波性、操纵性、流噪声和舰船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与方法等。主要特色是将计算流体力学研究与船型设计相结合,改进与开发新船型;将船舶运动响应与控制相结合,提高船舶的操纵和耐波性能。建设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完成大量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船型优化研究,有力地支持了新船型的工程应用;开发了舰船运动物理仿真系统,解决了舰船操纵系统的陆上联调试验的关键技术,为舰船操纵系统的开发提供了逼真的物理环境;开发了舰船多学科设计优化程序系统,为舰船多特性平衡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本方向研究工作已获得国防预研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得了部级一、二等奖。

2、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力学性能与声性能分析、控制与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流固耦合分析,水下爆炸,导弹发射等动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结构振动的主动、半主动控制,声辐射预测和控制,焊接变形分析与控制以及智能型优化设计方法,新型船用复合夹层结构等。该研究方向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新型抗冲击结构,为新一代舰船的发展构造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新型结构形式;深入开展舰船各种特殊部位的结构振动和声辐射机理和工程应用研

究,为总体设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进行大型舰船总纵极限承载能力和损伤条件下的结构特性研究,为现代舰船设计奠定理论基础;提出高精度船舶焊接变形预测方法,为优化建造工艺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开发能普遍应用的智能型优化设计方法,开发了基于计算机复杂三维曲面上消声瓦模拟敷设设计软件;将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理论应用于大型船舶下水安全性分析,成功解决了大型汽车运输船在中型船台上下水的技术难题。完成的“7103深潜救生艇”等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及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3、水下作业综合技术与舰船机电控制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水下运载器及水下作业工具技术;水下智能作业控制技术;舰船机电装备的自动监测、控制与安全保障技术;舰船核心机电装备的半实物仿真技术;舰船用新型液压、气压驱动元件开发与控制技术。该研究方向获得了多项863、973子题及重点攻关计划和型号资助。主要特色是面向海洋开发和舰船机电装备,研究水下运载器及水下作业工具水动力学建模及伺服控制技术;将信息融合与综合理解技术、规划技术与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水下智能作业;将气动技术、液压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相结合,开发新型气动及液压伺服系统,实现舰船机电设备控制。完成的“××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及二等奖,获专利十余项。

近几年,本学科硕士研究生一次就业率达100%,主要到科研院所、中外船级社、大型国有企业等单位从事科研、设计、检验及管理工作。

科学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在拟录取的科学型硕士研究生中,推荐免试研究生比例≤60%,其中本校本科生约为35人,外校推免生约为8人。

欢迎具备船舶与海洋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等专业背景的本科生报考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硕士研究生。

欢迎具备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专业、光电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背景的本科生报考轮机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轮机工程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学术学位招生目录

专业学位招生目录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前身造船系1959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华中工学院朱九思院长受海军委托而创建。学科点分别于1981年、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第一批有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1995年建立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5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本学科面向国防及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学科建设、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众多突出的科研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海洋资源开发的长远需求,本世纪将成为海洋的世纪,大力发展船舶海洋学科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优化学科建设,落实“创新、服务、责任”办学思路,华中科技大学于2008年4月新成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积极适应船舶与海洋工程高速发展挑战,在更高起点上谋划船舶的研发、海洋的开发。

本学科点目前已形成以下有特色的、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方向:

1、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水动力与流噪声性能分析、控制和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流体力学、船舶阻力、推进、耐波性、操纵性、流噪声和舰船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与方法等。主要特色是将计算流体力学研究与船型设计相结合,改进与开发新船型;将船舶运动响应与控制相结合,提高船舶的操纵和耐波性能。建设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完成大量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船型优化研究,有力地支持了新船型的工程应用;开发了舰船运动物理仿真系统,解决了舰船操纵系统的陆上联调试验的关键技术,为舰船操纵系统的开发提供了逼真的物理环境;开发了舰船多学科设计优化程序系统,为舰船多特性平衡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本方向研究工作已获得国防预研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得了部级一、二等奖。

2、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力学性能与声性能分析、控制与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流固耦合分析,水下爆炸,导弹发射等动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结构振动的主动、半主动控制,声辐射预测和控制,焊接变形分析与控制以及智能型优化设计方法,新型船用复合夹层结构等。该研究方向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新型抗冲击结构,为新一代舰船的发展构造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新型结构形式;深入开展舰船各种特殊部位的结构振动和声辐射机理和工程应用研

究,为总体设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进行大型舰船总纵极限承载能力和损伤条件下的结构特性研究,为现代舰船设计奠定理论基础;提出高精度船舶焊接变形预测方法,为优化建造工艺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开发能普遍应用的智能型优化设计方法,开发了基于计算机复杂三维曲面上消声瓦模拟敷设设计软件;将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理论应用于大型船舶下水安全性分析,成功解决了大型汽车运输船在中型船台上下水的技术难题。完成的“7103深潜救生艇”等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及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3、水下作业综合技术与舰船机电控制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水下运载器及水下作业工具技术;水下智能作业控制技术;舰船机电装备的自动监测、控制与安全保障技术;舰船核心机电装备的半实物仿真技术;舰船用新型液压、气压驱动元件开发与控制技术。该研究方向获得了多项863、973子题及重点攻关计划和型号资助。主要特色是面向海洋开发和舰船机电装备,研究水下运载器及水下作业工具水动力学建模及伺服控制技术;将信息融合与综合理解技术、规划技术与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水下智能作业;将气动技术、液压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相结合,开发新型气动及液压伺服系统,实现舰船机电设备控制。完成的“××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及二等奖,获专利十余项。

近几年,本学科硕士研究生一次就业率达100%,主要到科研院所、中外船级社、大型国有企业等单位从事科研、设计、检验及管理工作。

科学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在拟录取的科学型硕士研究生中,推荐免试研究生比例≤60%,其中本校本科生约为35人,外校推免生约为8人。

欢迎具备船舶与海洋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等专业背景的本科生报考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硕士研究生。

欢迎具备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专业、光电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背景的本科生报考轮机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轮机工程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学术学位招生目录

专业学位招生目录


相关内容

  • 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重要性
  •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论文 学院: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 姓名:谭阳轩 学号:[1**********]0 指导老师:雷林 袁培银 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重要性 谭阳轩 重庆交通大学 400074 摘要:随国际形式的复杂化.国际交往与运输的频繁以及国内陆路交通的形势严峻,船舶与海洋工程成为捍卫疆域完整以及 ...

  • 我国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大专院校排名
  • 中国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排名    时间:2011-4-12 来源:中国船舶英才网  编辑:乐秋 船舶与海洋工程,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原理.专业实验:船模阻力实验.螺旋桨试验.船模自航试验及结构实验应力分析等.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相近专业:轮 ...

  • 船舶与海洋工程资料
  • 船舶与海洋工程现状及趋势 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由于我们生活的陆地的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所以现在海洋就是人类,理想的资源地.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财富,是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已是推动经济的重要因素.所以海洋科技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 ...

  • 2013年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 2013年,是中国船舶工业继续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困难考验.应对国际船舶新规挑战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施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启动之年.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船舶行业直面危机.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法规文件,努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困难,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新接船舶海工订单. ...

  • 浅析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及防治
  • 2010年1月 第33卷/第1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BE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Jan.2010Vol.33No.1 浅析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及防治 兰红燕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

  • 舟山市修船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 第12卷 第1期 中 国 水 运 Vol.12 No.1 2012年 1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Janury 2012 舟山市修船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涂晓飞,姜华帅,王 贺,李道富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加深 ...

  • 2011年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 2011年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2011年,中国船舶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但受世界经济复苏疲软,船舶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新船成交大幅 ...

  • 船舶贸易商情No.27
  • 传递天下船舶市场资讯 架设全球船舶贸易桥梁 (半月刊) 船舶贸易商情 Ship Market Trend 主办:中国国际船舶交易网 特别支持:上海久和船舶进出口有限公司 z 2011年9月30日 [前沿资讯] 船舶行业生存压力大增 LNG 船新造市场或许继续增大 9月上旬船舶交易市场综述 [市场分析 ...

  • 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 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2004年1月16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 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海洋资源,改善海洋环境,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海洋环境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