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路弘:[怎样说话才是对事不对人]视频全文整理

孙路弘视频讲座《怎样说话才是对事不对人》全文整理

前言:这篇整理是我一边看孙路弘的视频讲座一边整理的。前面部分是全文,以观众、网友、主持人的问题和孙路弘的回答为交替。

后部分是我自己归纳的要点。建议把全文看完,因为这样才能更加透彻的理解要点。

全文:

视频(上)

【网友提问1】:我觉得对事不对人根本不可能,对事就会对人,有时候对人还会多一点,对事要从哪些方面做起呢?是从心态上吗?

【孙路弘】:不是从心态上。对事不对人的含义是:咱俩要是说事就说事。具体你这个人对事有什么看法,和我对这事有什么看法,咱俩可以不一致。但是,我更多的是想了解你怎么形成这种看法的,你形成这种看法是因为什么样的事实,是针对什么事实导致你形成这个结论的。当我更关注事实的时候,其实你这个人我就不在意了,因为你反映的是事实,所以对事不对人是你思考在说话中的一种方式和方法。

每个人说话内容都有两种东西:事实和结论。结论也可以说是看法。“今天天很冷”是看法,“今天零下1度”是事实。

当两个人陷入争论结论,很快就会对人了。

两个人吵架一般都是想让对方接受自己的结论,人与人吵架一般都是结论之间吵架,如果我们提供依据的事实,很快就会对事而不对人了。

比如我说“咱们公司市场份额下降”,领导说“谁说公司市场份额下降了,咱们公司市场份额可好了,占领了这么多区域”,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双方就不开心了。如果撇开这个,说我们卖出了多少东西,竞争对手卖出了多少,这样就把关注点转移到事实了,这时候对人就淡化了,对事就成了两个人讨论的主题了,这样就叫对事不对人。

【网友提问2】:现在公司里很无奈,老大开会说:我们的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乍一听很有道理,可是细想呢,事是人干出来的,如果对事怎么也得对到人吧?所以如何才能把人和事分开处理呢?

【孙路弘】:人和事分开处理,只要你透彻的理解说话中的两个元素,都能够分开处理,老大开会说对事不对人,他更想表达的是,大家在提公司想法业绩的时候,能不能说事实,因为会议上多数的人会说结论。

事实是可被检验的。如果能够检验,那就是事实。美国有一个前国务卿,她是一个女士,叫做赖斯,那个时候美国讨论,说赖斯其实是男的,那是事实还是结论啊。其实是说她那种强硬的风格像男士。如果和赖斯说:你是男士。赖斯肯定不干了,谁说我是男士啊,如果解释一下,我是说您的风格强势,不给别人留余地,咄咄逼人,赖斯说这我承认。换句话说,对事不对人只要能区分平时说话的两个元素,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的东西,说话中有三个东西,事实,结论,逻辑,你的事实和结论之间符合不符合逻辑。比如你说:今天是零下1度,真够热的。零下1度是事实,真够热的是结论,我说我没太听懂,是没听懂这两件事之间的逻

辑关系是什么。

其实我们人与人之间说话,你要是让人理解让人懂,第一要提供事实,不能靠强权,再给结论,大众会评价这个符合不符合逻辑。

我们人与人之间让对方接受我的价值观,看法,我拍桌子没用,武力没用,给钱也没用,我们要以理服人。以理服人是提供事实,符合逻辑,得出一个事实,这样才能让人认同。这样我们才能摆脱对人不对事的苦难的状态。

如果真的能对事讨论,公司的好多会议会缩短时间。好多会议效率会提高。只要调整开会的内容,要求每个人发言的时候必须要先说事实,再说结论,那么我们之间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就较高。

【网友提问3】:我对一个人有不好的印象之后,就很难调整过来,即使他以后做了对的事情,我情绪上也不认可,态度上也不认同,平时言语上也会带一些情绪,请问这样的心态我该怎么来调整?

【孙路弘】:这种心态首先是正常的。我收集过各种各样的吵架对话,吵架的后半阶段都在讨论结论。“你不爱我,你从来就没爱过我”,“谁说我不爱你,我爱你你根本就不知道”,双方都在讨论结论。然后就伤害感情,因为是我不信任人了嘛,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信任,可是他们谁都没有列事实,这样就伤害感情,下次见了面,都被伤害过了肯定会记住,如果是家里人,每天要见,那没办法,如果是公司里的人呢,我可以躲着他。人都是这样,这是正常现象,这种正常现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惯性呢?趋利避害。

要想避免这一点,就要跳出来。自由的世界,我们允许不允许别人有和我们不一样的结论?当然允许。既然允许,那么就没有必要和他的结论较劲。

如果我们去一家餐馆吃饭,你觉得餐馆特别差,我吃的还很满意,我就会问,你看到什么地方觉得它差?这个问题是问事实,如果你举出事实,逻辑上也对,我都没觉到这一点,这是丰富了我,等于把别人的视角带给了我,如果你这么去看待问题,那就不会有和别人较劲的时候。

【主持人】: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我和您对于某一事实的看法不同,可能是同一事实,但是看的角度不一样,也会产生矛盾。

【孙路弘】:这是把问题引到更深的一个层次了,第一个,如果我们看到的事实不一样,得到的结论不一样,尊重理解。还有一个,说你的事实是编的,根本不存在,把你的事实都否定了,这时候你就要分析,这个人可能是由于立场,立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肯定要站在他的角度说话,比如说,我认为男生,你的妈妈和你的媳妇是天敌,天敌是什么意思呢,她们两个互相瞧不起,是天意,如果你想努力让天敌在一起和和气气,肯定会出事,也就是我媳妇和我在一起的时候说你妈这不好那不好,你知道我会说什么吗,我说,你给我点事实,她会给我事实,但是她会忽略事实,她会忽略我看到的其他事实,因为她的立场是站在她的角度。如果我单独和我妈在一起的时候我妈说我媳妇这不好那不好,我说你给我说个事实,她也能说事实,这是立场。

比如一块土地到底是归这个国家还是那个国家所有的时候,这两个人讨论,这个人一定会说这是我们国家的,那个人一定会说这是我们国家的。那么,立场就是那样,这个时候,说服对方是没意义的,这时候的工作重点是说服第三方,举各种事实例证说服第三方。让第三方

听明白。

还有一个层次的不同,这个层次不是立场而是信仰,当我信仰一个东西的时候,那是不讲道理的,这个东西就是好,不允许你说它的不好,哪怕你说它的不好是事实,对他不好的事实全部不能接受。

信仰可以根深蒂固的在一个人的脑海里,如果你在一个人12岁以前不断的灌输他一个东西,人就会生成一个信仰,如果你面对一个信仰和你不一致的人的时候,那是没必要争的。 所以说,人和人的见解不同有三个递进的层次:

1.对事物看法不一致,可能是双方看到事实不一样导致的。(找事实)

2.立场不一致,如国土之争。(说服第三方)

3.信仰不一致,如精神之争。(不讨论)

【观众问题1】:我有两个问题,对职场人士都很现实,第一个问题是职场人士为什么不敢讲真话,尤其是国企,我很多在国企的同事不敢把自己有效率的想法告诉领导,而按照领导不太有效率的想法去做,要是我我会告诉领导,不知道我这样想是否正确。第二个问题是前几天温家宝去我们那边说政府加大补贴力度对于农民购置农产品,我如何和政府人员关键人员处理好关系,以便于我的项目更好发展。

【孙路弘】:第一个问题,从道义上来说我支持你,因为我认为他不敢讲出来是受自己的限制,担心讲出来以后对自己不利,人们都是担心对自己不利才不做一件事情的,你并不知道说出来是有利还是不利的,因为你认为可能会不利,是你自己给自己一个门槛不敢走出去,所以我认为你不应该问我为什么不敢讲真话,你应该问你同事为什么不敢讲真话,他怕什么。然后你说如果是你你就会讲出来,我想追问的是你打算怎么讲?

【观众回答】:我是一个销售,我觉得作为一个销售一定要从客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孙路弘】:道理谁都知道,我们来演示一下,比如我是领导,我说“这沙发给我摆到那去”,你明明觉得沙发摆到那不合适,会挡到门,你会怎么说?

【观众回答】:孙老师,您看,沙发摆在门口会挡住观众进场,不方便。

【孙路弘】:谁说挡着进场了?他们爱进场不进场,我就想放那里,你给我放那里去吧!

【观众回答】:……(说不出来)

【孙路弘】:你刚才举这个例子道理上来说你说要先理解客户的需求,如果我是领导,你现在把我当客户,你真正该做的说法是什么?

员工:那领导我问一下,您想摆在那里,核心目的是什么?

领导:我的核心目的,那里缺个东西,沙发摆在那里就不会觉得很空。

员工:哦,缺个东西,那是绿颜色的,摆个植物怎么样。

领导:这小伙子不错,你弄个方案出来吧,给我看看。

【孙路弘】:我给你举这个例子什么意思呢,当别人和你想法不一致的时候,不要上来先说这样做这不好那不好,因为你怎么知道他这样做是这个目的?你应该先问,您说这样做是要达到什么目的?要是目的是效率提高,那如果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达到效率提高,您愿不愿意听听?换句话说,你是在问他的逻辑。当领导和你说一件事,你听到的是结论,明明你有另一个结论,你方法和他不一样,你认为你方法的结论会更好,不敢说的原因是,你怕。其实你说出来的和他说出来的不矛盾,只不过问你所依据的事实是什么,你这么做,你想达到什么事实,过程是怎么样的。达到这个我还有另一个方法,我的方法就出来了。你的方法出来

以后多数领导不会立刻承认,领导会留有余地,他会说,你挺有想法的,做个方案出来吧。其实等于他肯定你了。

【观众回答】:谢谢孙老师,第二个问题……

【孙路弘】:那你理解主管这件事的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是为什么而生存吗?

【观众回答】:为人民服务。

【孙路弘】:为人民服务没错,你和他说我是一个人民,所以这件事你得帮我办,你觉得这件事能办成吗?

你要是想说服一个政府的官员支持你的项目,你首先要知道他追求什么。前几年,他们追求的是GDP,你就可以和他说,其实办这件事能不能办成不重要,能够提高GDP。现在,他们听的是环保,办这件事可能会耗点钱,但是环境污染会下降。为人民服务都知道,但是这件事没法考核。比如说他追求物价别上涨,你可以说,办这个牧场肯定羊肉价格能控制住。你要真正了解他为什么而生存。

视频(中)

【观众问题2】:我和我一个年轻的同事关系很好,由于她是新进职场,做的一些事情我会觉得有一些不太周到的地方,我就会和她说出来,她觉得和我说话很有压力,以后我对这些事说还是不说呢,说的话怎么说合适呢?

【孙路弘】你不是曾经说过吗,说完了的效果不是不如你期待的吗,你自己应该有答案了?

【观众】:但是我感觉……我还是想说,不说我难受。

【孙路弘】:你难受还是她难受?

【观众】:我是想让她再下个地方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孙路弘】:你说她做的不对,是她认为的还是你认为的?

【观众】:我和她也确认了,她说当时要是按照我的标准去做的话会很累的。

【孙路弘】:她都已经告诉你她很累的,过去在你和她交往过程中,你告诉她那些事她避免了吗?

【观众】:反正没有很大的改变吧。

【孙路弘】:没有很大的改变,这我就告诉你,如果她在连续的同样的问题摔同样的跟头的话,我就不收这样的学生了。你其实是想扮演她的老师,告诉她职场是怎么过来的,如果她连续在同一个地方出错,你何必要教她呢?人的命运是不同的,如果你帮一个人,她确实改了,为此而感谢你,她的命好。她就是改变不了,她的命就没到,没有理由也没有福气享受你的指导,那你再指点,我就非得问你一个问题,你刚才回避了没答,到底是你痛快还是她痛快?

【观众】:我感觉我希望她能好,应该是我吧。

【孙路弘】:那是你希望她痛快,那不是你痛快吗?也就是说你和她的每次的交往都是以你痛快为核心,那你关注她了吗?那就是改变不了,而且她说按照你的要求生活更有压力,我确实也改变不了,那是她的命,尊重别人的命,不要用我认为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哪怕我认为的东西是好的,我认为吃龙虾好,你每天都要吃龙虾,吃龙虾吃死了呢。有人喝绿豆汤确实身体健康,全国人民都喝不就有问题了嘛。生吃茄子在某种情况下确实会好,全国人民都吃呢?某一个人救命的法宝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

【主持人】:我可不可以这么理解,我跟你说话的时候要先搞懂你的需求和需要,然后我再开口说话才能符合这个事实而不是一种结论?

【孙路弘】:理论上来说从逻辑上来说你已经跟的很密切了,就是这个逻辑,但是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我们新认识一个人,刚接触一个人,是不太可能事先知道他到底怎么想的,这时候需要你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就是平时多去看人,你第一次判断失误你不能老等着啊,第一次是尝试,尝试回来要做笔记做记录,今天说的这话他挺高兴,这话他不高兴,这不符合他的需求,等你记上10几个20几个上百个,你再见到一个人只不过是上百个人里的一个,你就越来越熟练了。

【网友提问4】:有这样一句话叫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请问鬼是什么样的鬼,人是什么样的人,那么怎么样认人才能看出这个人是好是坏,怎么样与人相处?

【孙路弘】:中国有很多传下来的一些格言警句,比如“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些警句,古人传过来的时候是古人的一种总结,但是总结之后只把结论给你了,他没提供之前这个结论依据的前提条件,场景环境。如果这些东西都没给你,你生搬硬套这些话不一定满足你的情况,如果你情景和古人的碰巧一致,用这个管用,如果下一次不一致了呢,那就不能成功了。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古语都值得推敲,我们来推敲一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我先问,你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现场观众】:我觉得这句话是对不同的人分不同的种类,就像对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朋友,对自己的朋友也要分远近,应该是针对不同类型的人……

【孙路弘】:它的原理是针对不同类型的人说不同的话,那你的目的是什么?

【观众】:目的就是说同事之间的关系能够达到一种……

【孙路弘】:也就是说,我希望的是,如果是人我跟人搞好关系,如果是鬼我跟鬼搞好关系,对吗?

【观众】:对。

【孙路弘】:如果是这个目的的话,答案正确,就是应该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你不想和人搞好关系吗?但是人与人之间说话有没有不同的目的?比如说,我不是为了和别人搞好关系,我是为了把事做好,如果这样,是人是鬼无关,我只关系这件事你明白了吗?也就是说无论是人是鬼,如果我的目的是把事办成,一律说人话。人和鬼是比喻,我们说见人,人是正向的积极的褒义的,见鬼,我们人不愿意见鬼,所以鬼是贬义词,也就是我们见到好人说好话,见到坏人说坏话。如果我为了完成目的,我不用管你好人坏人,也不用说好话坏话,我说的是事实,这事你会做吗?好你做出来,是人是鬼和我没关系。所以这句话要看什么条件,达到什么目的。达到讨好人的目的,那这句话就对了。我达到完成事情效率的目的,那就不是这个。凡是这种环境多的企业,效率都很差,都一团和气啊,谁还追效益,到时间到地点完成一个指标啊?

【观众问题3】:我帮我一个朋友问的,女孩子,她非常苦恼,就是女同事和男上司之间关系一直很困扰,她已经离职两次了为这个事,想请教一下孙老师。

【孙路弘】:你提供的信息信息量是有限的,但是有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已经两次了,两次离职是不是不同的男上司?

【观众】:是。

【孙路弘】:我想说,事不过三,不能责任都在另一方,她可能也有责任。

【观众】:对,这个问题我和她说过,她属于不是那种特别强势的女孩子,跟她性格有关系。

【孙路弘】:她承认她有责任吗?

【观众】:也承认一点,但是她本身长得也挺漂亮的,她不会说“不”,等于说她用离职这种方式处理的话是下策。

【孙路弘】:离职是最大的“不”。不愿意说小“不”,一次不说小“不”,两次不说小“不”,一说是一个大“不”。我还差不多可以推断她成长的家庭环境。她的家庭环境应该是比较优越,她的父母应该比较宠她。她在12岁以前她要的东西,尤其是她爸爸,应该都会满足。而且是无条件满足。

【观众】:差不多对吧,而且她有一个她的竞争对手。

【孙路弘】:什么叫竞争对手?

【观众】:这个是题外话吧,就是她有一个好姐妹吧,也一直在攀比着。

【孙路弘】:如果是这样一种情况吧,她有一个男上司,她和这个男上司相处了3个月以后感觉不好而离职,而这样一了解,离开这个男上司的有6个女孩了,那这个责任在男上司。那两个男上司以前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没有,那可能更多的责任是在这个女孩本身。这女孩子的性格,容貌,或者她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给别人创造的感觉。因为创造的感觉有可能在创造一种诱惑。我只是客观的和你说这件事,我没有带任何的情感意义,我只是用社会科学的观点来看。北京人有一句话说:见到怂人压不住火。就是这人这么可恨,一看就是找打的样子,就是这人长得就这样,让人一见就想打这个人。还有人长得一见就想让人疼爱。这是一样的。那会有麻烦的,一个人疼爱是好,10个人那就是战争。

【主持人】:他刚才说这个问题,就是有些人不会说“不”,也要学习说“不”,这个有没有什么技巧?比如性格特别内向而且特别懦弱的一种人。

【孙路弘】:这个我诚恳的说,过了6岁以后就很难了,这是属于家庭教育问题。就是中国的父母们都不知道怎么带孩子,刚有小孩的时候,无论是计划还是偶然的,他并不知道6岁前可以形成什么。6岁前会形成一种情绪。6岁-12岁会形成一个习惯,支撑一生的习惯。12岁-18岁会形成支撑一生的兴趣。这个小孩能不能说不,取决于,父母提没提过要求,父母提的要求有没有超越过他能满足的范围。假如我提个要求是你做不到的,你是努力去做还是说,爸爸我真的办不成。这样你就说第一次不了。就是说我一定得迫使你办不成一件事,你得一开始就跟我说。我说那你为什么拖延到最后,一开始就应该跟我说爸爸这事我办不成我做不到。6岁以前父母们就应该让你孩子对你说过不,第一次对你说不第二次对你说不的时候你能不能给予正确对待。什么叫正确对待?比如说孩子第一次说不,父母说谁说你不行你试过吗你就说不行,是不是你第一次说不就被打回来了,说三次不被打回来了,以后你还敢说不吗?心理学上叫做——习得性无助。

6岁前是情绪形成的阶段,这些情绪是包括和大人相处,和陌生人相处,和不同类型不同长相的人相处,而中国的大人更多把6岁前用于知识的开发,注意,还不是智力教育,是灌输知识,现在流行的是,大学的搬到高中,高中的搬到初中,初中的搬到小学,小学的搬到幼儿园,幼儿园搬到0-3岁,0-3岁搬到一怀孕就有,还起了个名字叫胎教。这些都是灌输过时的知识,既不是智力教育,也不是心理教育。那是摧残,也忽略了心理教育情绪的培养,

所以中国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问题。

【观众问题4】:我的工作中面临一个很困扰的问题,就是我和我同事在工作的时候,一件事应该商量着来做的时候,就变成了我一个人的演讲或者他命令一样,最后一直达不到沟通的效果。而且我感觉我身边的同事性格都是特别内向,我都没法和他们沟通。

【孙路弘】:你和他们是平级吗?

【观众】:稍微高一点吧。

【孙路弘】:那些人是你招的吗?

【观众】:不是我招的。是这样的,我们是同期进的公司,我是一个小组的小组长,每次开会的时候,面临很多问题我总是想大家一起沟通一下,可以一起商量着来解决,而且我这个人性格是,能干就干,不能干大家就自谋生路。我的上司也跟我讲我个人魅力不够,一直很影响我。刚开始有那么多人,被我带着带着剩下3,4个人的时候我就特别郁闷。

【孙路弘】:明确一件事,你说的这些人和你是同一时期进公司,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你却比他们职位高了一点点,你高了一点点的时候,你内心倾向又希望做一件事的时候跟他们协商,让他们表现像你的表现一样?

【观众】:因为我们是做销售的嘛,希望能让自己每个月有好一点的收入,我就希望争取我们业绩做到最好的那一个就可以了。

【孙路弘】:这是你的希望?这也是你对自己要求?所以你也希望他们这样要求自己?

【观众】:可以这样说吧。

【孙路弘】:也就是说你是希望他们像你一样?

【观众】:有时候会是这样的。但是我觉得,每个人性格不一样,我们也不可能改变或者阻碍另外一个人,因为每个人总会有自己一个好的状态嘛。

【孙路弘】:从道理上来说,你承认不可能改变另一个人,但是从做事来说,你又有一个明确的倾向,希望他们像你一样,有一个明确的积极的态度,有一个向上的热情,有一个积极的表达,你又希望他们像你这样。

【观众】:对。

【孙路弘】:如果他们真像你这样的话,你觉得今天比他们高一点的是你还是他们?

【观众】:不太明白。

【孙路弘】:我和5个人一起进公司,过了3个月我成为了他们的领导,我比他们高了一级,你觉得如果这时候我带领他们5个人的时候有一个人让我特欣赏,那你不觉得我比他们高一级是一个很偶然的事情吗?就是他也可能成为比我高一级的人啊。你后面还特希望他们得跟你一样,他们得有你当年的那个表现,于是无形中他们的感受是什么你知道吗?压力!你希望的事情是我做不到的,因为我要是做到我早就是你那个位置了,那个位置是我不是你了。我不可能是那个样子,但是你又持续执着不断的每次都希望我们是那样,压力时间长了,你又不提供改变的方法。你道理上说,我尊重你不同的性格,但是你还得给我积极。什么样的人才能笼络别人?发自内心的去想通一件事,人各有自己的命。 无论是领导还是老师,在看待别人的时候,只能说,你是什么命,你遇到了我,我做一点事让你在你的基础上提高一部分,不是我希望的那块,而是我认为跟我交往中只要提高一点就行了,因为人们只要是提高一点,就能知道我有进步,我有能力进步,他才能会高兴一点。否则的话,我也不愿意和一个领导相处,我永远也完不成他的指标,实际上每个人在工作中

都希望完成指标,我认为多数人是这样的。但是连续完不成的时候,第一个受伤害的是员工本人,他不愿意完不成,那么这个时候你还对他有期望,你说你能完成你怎么能完不成呢,那他就毁灭了,他觉得那我干脆走得了,我不愿意在你这里待着了。

【观众提问5】:孙老师我在想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我对面有这样一个交流者,有足够强的换位思考能力,但是我们如果涉及到信仰问题的时候,前提是对方有足够强的理解力,涉及到信仰问题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可能达成共识?

【孙路弘】:有可能啊。只要你不强迫我改变信仰,我也不强迫你改变信仰,我们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

【观众】:沟通。就是能够交心的好朋友。

【孙路弘】:那我请问一个前提,你是不是试图拉我入教,我是不是试图拉你和我一样的想法信仰共产主义?如果这两者没有,没事。看球是看球,喝酒是喝酒。但是我每次看球都和你说,你得信仰共产主义啊,每次看球我都跟你说,你看,别人打球,这里面有共产主义的深刻思想,你烦不烦啊?意思是说,我们两个可以信仰不一致,你尊不尊重他有信仰的自由。

【观众】:是不是我要有跟您一样强的换位思考能力?

【孙路弘】:换位。我不是换位。我就没有本位。什么情况下才要强调换位?如果你有本位,你想理解别人,你才要去换位。对我来说我连本位都没有。也就是说我认为我的生存,跟我自己没关系,跟别人对我的需要有关系,跟别人的立场别人的能力别人的想法有关系,所以本来我就没有我自己,也就是说,我遇见谁,跟我相处的人,跟我聊上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开心,无论什么水平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我没有本我。我是根据他们而变的,用一句广告术语是什么呢?——是因您而变。

【观众提问6】:您是营销专家,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怎么样把自己认同的一个平台通过互联网这个形式传达给更多有这种需求的人。

【孙路弘】:网络营销,这个话题太大。我只能埋怨我自己,我没有能力用很简单的话把它讲明白,我真能讲明白的话,第一个我需要较长的时间,第二个我需要一点道具,需要白板需要给你画我才能彻底讲明白。所以我没办法用一个生动的举例给你讲明白。

【主持人】:或者把您的具体稍微具象一些。

【观众】:我要通过我自己的微博博客,怎么样更够更好的把平台推给别人,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我每天要发多少个博客,多少个微博,能够让别人关注。

【孙路弘】:你提到的仅仅是在网络营销的第一个阶段的一部分做法,而且关注点仅仅是很具体的一个做法,说发的数量。我可以给你从两个方面展开你可以做的。在网络营销阶段,我们说你的一个新产品出来,有一个第一阶段过程,第一阶段过程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是影响力,运用的方法是什么,简称叫3B。第一个B是BBS,第二个B是Blog,是博客。第三个B是Broadcast,是传播和广播。Broadcast具体指的是终端载体,比如手机,比如短信。这3B的做法不仅要求你的数量,还要求做的是你的层级,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影响力是由四个内容构成的,就是你在网络上的影响力有四个影响指标,四个影响指标就是你努力的方向,这每个指标你都达到了,你一定能够成功。四个指标是:1,知道的人多,知道的人多就取决于你的数量多,如果你的3B做得多可能知道的人就多。2,知道的内容多,也就是说,假如我做的是独唱团,在座的30个人有12个人知道,我追求18个人知道,这是追

求人多。但是我还追求这12个人能不能每个人知道独唱团的4个事实,这叫知道的内容多。3,期待,就是说知道这个是好东西,下一期什么时候出。这叫期待,如果你有了期待,影响力就会更高。4,传播,我见到别人会说你知道那个东西吗,那东西好在哪哪哪,而且传播的速度快,我上午看完下午就跟别人说。所以网络营销有4个指标:1:广度——知道的人多。2:深度——知道的内容多。3:高度——人们才会有期待。4:速度:传播的才会快。所以简称四个字叫:广深高速。

视频(下)

【网友问题5】:我觉得很多时候,我是冲动型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个时候是不是要冷静下,因为经常有说话不过脑子,说错话的现象。比如说有一个冷静3秒钟的作答方法,就是当情绪冲动的时候,或者想表达意见的时候,先冷静3秒再做出判断的回答,会不会把这种冲动表达的结果降低一些,那么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是不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后再发表见解?

【孙路弘】:问问题的这个人其实对这件事已经想的挺明白的了,他来问我只不过是要得到我的肯定和核实,其实没必要。其实他的问题不是这个,他的问题是,他做不到。第一他知道道理,他知道该冷静3秒,但是他做不到。他知道这个问题会出现,得到我的肯定他还是做不到啊。所以我通过他问的问题我能知道他的处境,因为他问这个问题他知道应该等3秒,但是他问这个问题一定是他知道了,但是对他没帮助。那么问我他应该问:还有别的办法吗?我就是提供不常见的方法的人。

别的办法是,您不是反应快吗?在你遇到冲动的时候,你的反应快,你的反应快调一个方向,让你冷静做不到,但是你的反应快要用上,就是说,当别人说你的时候,你激动的时候,你想说的时候,确保自己真正听明白了他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才会错,你反应快,你都说完了对方说其实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要求是,您不用静3秒,您只需要想一件事:其实我听见这句话挺激动的,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理解了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不是„„当你重复他的话的时候,你是不是获得了冷静的时间,你是不是让自己对他那个话题的反馈滞后了。因为别人说完了话,你正想激动呢,你非要压着自己,现在我要求你不要压抑自己,你这么看,我想问一下,您真的是瞧不起我的意思吗?你让他说一遍然后你再去想,事实是什么,我不要受他的结论影响,你的理性的东西就出来了。

【主持人】:如果对方也特冲动,说我就是瞧不起你。

【孙路弘】:那行,你要是就是瞧不起我,你要是没有事实依据,那我就不在乎了。但是你要是有事实依据,我就还能改。你要是没事实依据,你说这个没用,你要是这么说解气,那你就放心说,我要是当你解气用,我也有价值,要是你骂我你能开心,我也有价值。

【主持人】:您说的没有本我,没有本位,怎么样才能做到,您怎么样才能做到这样一个程度上呢?

【孙路弘】: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被多次磨难,被多次折磨,被多次要求写检查,被多次要求承认错误,那你说你还能把我怎么样,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的意思是说,其实人生受挫折是好事,把自己放低一点,人都是人,每个人都是正常的平等的,如果你活着能让别人有点收获,能让别人开心,就有价值了。中国有句古语:无欲则刚。刚强是没欲望,不要钱,不

要吃的,不要美女,那你想要什么,没想要的。那你就是百毒不侵。换句话说也是成立的:钱,要。吃的,要。美女,要。都要。都要什么都得不到。就跟什么都不要是一样的。但是人最怕的就是,我非要这个东西不可。你要是非要一样东西不可,也能让你成功,就是怎么折磨你你都非想要那个东西,那你就会很长时间执着追求那个东西,那也能成功。最怕的就是,这种我要,没要到,又要那种。就是老是换,老是被诱惑,而把握不住机会。

【网友提问6】:我和老婆总是因为生活的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争执,每次争执我特别想让她明白我是想让她注意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她却说我故意针对她,因为看不惯她所以看她做什么都不顺眼,我特别迷茫怎么能让老婆接受我的批评。

【孙路弘】:我的感受是,两个人相处时间长了以后其实双方都认为我已经非常了解你了,一方认为,我已经非常了解你,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就指出。其实女方认为我也非常了解你,那么你这么说我也就是故意针对我。也就是说双方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谈感情了,而是各自在纠缠要改变对方。

我说说我对婚姻的理解,我认为婚姻的要点就是:门当户对。门当户对有什么好处呢?双方没有看不惯的,你这么做我也想这么做,多数情况下,都是一致的。双方所在的两个家庭的价值观都类似。比如说,他不喜欢叠被子,她也不喜欢叠被子,两个人很开心。就怕一家从小就要求叠被子,一家从小没要求。请问,叠不叠被子是原则问题吗,是人生的死难问题吗?不是吧,但是有人为这事争。那这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争个什么劲呢?就是因为你不尊重对方的习惯。 一旦没门当户对,怎么办。那你就要学会我刚才教你的,他就是那样,就是那命,你就任他说呗。他说你就不用回应,他说你就当听见了,我去努力。想一个道理,人生到18岁以后,基本上来说,就改不了了。你平时的生活习惯,你的思想意识,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太会有大的改变。

但是什么会改呢?你今天听了我的一番课,你可能会有短暂的改变,在脑海里产生一点点波澜。但是这个改变是有限的。 如果你不门当户对,能不能生活幸福?能!而且也有例子。像钱钟书,就夫妻俩都很幸福。这是为什么呢?也就是两个人必须要不断的学习。双方都在学习过程中,还有东西进来。18岁以前的习性出不来。

人们在上大学期间,在学新东西认识新朋友的过程中,你是能接受他的。因为你在学新东西,18岁以前家庭给你的东西你是翻不出来的,也表现不出来。什么时候你会看不惯他?是你不再学习的时候。你的兴趣已经没有新东西进来了。这时候18年前的东西就翻回来影响你。那个东西影响你也影响他。你们两个影响的东西不一样,根本不是两个人在战斗,是两个家庭在战斗。是两个父母的家庭的价值观在冲突。你就扮演了两个价值观打架的牺牲品。要不就容忍,要不就学习。要不就找个门当户对的。这是我的看法。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以往的宣传是有道理的,让女同志接受嫁什么人就认什么人,他是什么样就什么样吧。但是,这话是对女生说的。我觉得不好。男女平等,跟男的也应该说,娶鸡随鸡,娶鸭随鸭,就是你娶什么就随什么,是双向的。男女平等不是让一方放弃,对女同志这么要求,同时男生也应该有能力做到。

总之一个家庭最好有一个主心骨,就会太平很多。乔布斯说过一句话。乔布斯在30岁的时候,1985年,对记者说,我现在发现,人生的头30年是形成习惯,中间30年是调整习惯,

适应习惯,后30年是被习惯所控制,被习惯所左右。

他用的是30,30,30,我说他有点夸张,其实习惯18岁以前就形成了。

【网友提问7】:我听过这样一句话,沟通是对事不对人,做事是对人不对事,这样的说法您怎么看。

【孙路弘】:我不太理解“做事是对人不对事”是什么意思。

【主持人】:可能是一件事,不管是一个生意还是一个关系,我跟您就是特别容易把这件事达成了,但是如果换别人就很难。

【孙路弘】:这也不对,如果是这么解释的话我不认同。我认为做事就是做事,什么人都可以做事,只要你界定的清楚,任何人都有做一件事情的权利,都有做一件事情的能力,也都有做一件事情的学习过程。如果你这么看待的话才是客观的。我觉得永远没有对人的时候。因为任何人都是值得尊重的,任何人都有他今天能站在这里的道理,都有他所存在的道理。

【网友提问8】:在我批评或对事情发表评论的时候,是否应该先告诉对方我发表的见解不是针对他的,而是针对这件事的。但是讨论过程中往往就受到情绪的牵引容易产生矛盾,那么有什么好的表达方式吗?

【孙路弘】:追求事实,就是说你在表达的时候不要指出对方的结论不对,结论是跟人有密切相关的,因为结论是人做出来的。我只要跟你讨论结论就必定要涉及到你。只要讨论到“谁说今天不冷啊”,必定涉及到你的感受。所以我不讨论今天冷不冷,你说今天挺冷的,我说今天多少度啊,我就讨论事实。所以你没有必要去声张什么,它的核心道理就是要,如果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你不要在乎,因为没用,我们讨论一个事实。所以我觉得方法特别简单。就是追求说话中的事实。

【网友提问9】:我觉得无论是对谁而言,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最终结果都是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所以在提出批评的时候也要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客观公平的把问题解决了,从而也能使对方的情绪带来安抚和理解,不知道您认同我的说法吗。有没有好的一些方法。

【孙路弘】:我首先是认同他的说法在逻辑上是正确的。其次我想进一步引申的去说,什么是情绪。其实情绪是什么,人们的情绪是一旦我恐惧,恐惧是情绪中的一种,焦急是一种,焦虑是一种,担心是一种,发愁是一种,喜悦是一种,高兴这都是情绪的一种,我们尽量跟别人在工作环境中,去避免情绪,怎么能避免情绪呢?就是跟情绪没有关系。就是只跟这件事有关系。

这事我想问你一下,比如假设什么时候会影响你情绪,你做那件事结果不好,其实你也认可结论不好,结果不好,这个时候你担心的是什么,担心领导批评你,其实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做这件事也失败了,所以呢跟失败没关系。只跟什么有关系?咱们两个能不能讨论一下你第一步是怎么接触它的,第二步是怎么做的,第三步是怎么做的,我又把焦点聚集在事实的环节上去了。 如果你聚集到这里的时候,人们就会接受,不太会有情绪的抵抗。如果你先调动他的情绪,我说的话你可别急啊,他首先预备就要急了,你这话肯定会让我急。我说第一步第二步是怎么做的,讲究方法,更深一步的不要去碰情绪,就是依据事实。

【网友提问10】:如果这个人本身说话就不着调,而且经常骗人,我对他本身的品质就质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样的人我也要和他接触,那我要跳出来看他吗,对他也要客观的评价吗?

【孙路弘】:我先假设网友说的是对的,确实那个人欺骗,也找到过证据,可是你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不得不面对他,假设这些前提都是对的。那我的观点是什么呢?如果他的欺骗他的不诚实不牵扯到你的利益,那随他去。你又不是他父母,也不是他老师,不是他经理,也不是政府,你管不着人家的道德。

但是什么情况下该管,他的欺骗会影响到你,影响到你的某件事,这事要指出,指出一次他不改,指出两次他不改,以后你做这件事就不要寄希望于他了。就是他说的所有话你不要信了,你不要当回事了。你要寻找其他的解决方法。

我的原则比较简单,第一,他不牵扯到你,你不需要管别人的道德,别人的道德不归你管。第二,如果他牵扯到你,你也只能警告,警告完了你防范而已。他改变不了,你不是去改变他,只是去改变他对你的影响。

比如我举个例子你就理解了,马上到春运了,春运大家排队买火车票,前面如果有人插队你会怎么办?

【观众】:吼一嗓子。

【孙路弘】吼一嗓子吼什么内容?你说“尊重公共秩序”,这叫道德高度,也就是你这时候的表现是捍卫公共道德。要是我我就不这么做。我会怎么说?“哎,加塞也行,加我后面。” 我给他传递的是,你直接损害了我的利益,公共的利益我不管,公共的利益不归我管。具体我后面的人管不管,那是他的事,不是我的事。公共没赋予我从事维护公共道德的权利和义务,也没赋予我权威,也没赋予我工具。我该不该维护我的利益?当然该维护了,你要加塞,别加我前面。换句话说,我不改变你的道德,但是当你的道德冲击我的利益的时候,我得挺身而出,但是我只能说是维护我的利益,我不是维护公共的利益。这个时候多数情况下那个人的做法是什么?加后面,后面再有人说只能加最后面。这个时候你和他说公共道德,他会跟你急,他会认为你羞辱他了。如果你说,你要加加我后面,他会认为,你跟他是平等的。

【网友提问11】:孙老师,我有时候说话不过脑子,说出去之后才知道不合适或者说错话了,而且这样容易让人产生误会,让人家以为是对某个人有情绪,当时的感觉非常尴尬,怎么做补救的工作?怎么来解释。

【孙路弘】:这个需要克服一些心态。如果你能跳出来说,我并不是一个完人,我其实也在成长,我上次说错话了,但是我也不知道以后怎么说。第一,我想请求你能原谅我吗?第二,我想请求你能指点指点我吗?其实就是你说不出口而已。如果你真的找到那个人对他说,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反而他会尊重你,会容许你的错误。

如果牵扯到职场,我给进职场第一年的建议是,第一年,公司的领导或者老同事都是允许你犯错误的,你可以永远说“我进来还不到一年,但是我愿意学习,我愿意改变。”这是你永远第一年的法宝,第二年以后就没有了。就怕第一年你心里不是这种位置,你觉得好不容易进来了,怎么也要像回事,有错误你也要掩盖,有错误也不承认,第二年没有这个的时候就该开除你了。第一年最重要的是给所有人的姿态是:我刚进来连一年都不到,我还是个新人,我说错拜托各位指出我错在哪,如果我能改进,我到了一年以后真正成为了正式员工,我也会教别人。如果你给自己是这个定位,你会到处遇到绿灯。你的姿态如果对了,到处会遇到

帮你的人。

【观众提问7】: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大四以后会遇到职场上的一些面试,有没有什么面试技巧给我们介绍一下。还有就是,听您说话,理论储备非常丰富,说话风格也是有理有力,我们怎么能学到您的说话风格?

【孙路弘】: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对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特别明确:没有技巧。任何技巧都是花拳绣腿,你练的一招一式都有可能在某种情况下你用上了反而败了,没有技巧,只有本质。就是说你这个人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叫本质?第一个你是不是把一件事想透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你面试我你有没有想过面试人的压力是什么,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面试官是要为他的企业找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个假定是错的。面试官在面试的时候,在想的是,今天面试了十几个人怎么他们都一样啊?谁能给我点不一样的?还有多少个才能面试完啊。面试官是当任务来完成的。如果你想他为自己企业找一个有才能的人,你得先展示自己的才能,你以为就能赢吗?不是。面试官是要找一个和前面那些人不一样的。换句话说,你能不能想通他的动机,他的动机是什么,他的原理是什么,他作为面试官遇到了什么困难。今天面试了十几个,他能记住你的名字吗?如果他记不住你的名字,你本来就已经出局了。也就是说,记名字这一招就有有可能有效。这是一种基础的训练,还有想通。想通是要多看书的。 具体的沟通的风格,那是方法论,比如重组对方的问题,甚至于在沟通中我会不断的去判断,这是一个方法论,以前我在优米网讲过一个《说话就是生产力》。我建议你可以看看那个光盘或者那本书。那个不是花拳绣腿。

【观众提问8】:我在最近一年当中经常对问题的抉择摇摆不定,并不是说没有主心骨或者优柔寡断,我想问,你做决定的时候以什么方法为依据去选择?

【孙路弘】:这个不是沟通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先把他归结于决策。用两种方法回答你。第一种,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建议你看一部电影,这个电影建议你看两遍或者三遍,很有可能你已经看过了,电影是《唐山大地震》。但是看两遍看三遍,看的时候要对几个段的情节反复去思考,第一段是“一颗石板左边压的是儿子,右边压的是女儿,我救儿子还是救女儿”,换个场景,两边都是儿子呢?一边是儿子一边是狗呢?一边是自己的儿子一边是邻居家的儿子呢?一边是儿子一边是爷爷呢?做抉择困难的不是好坏抉择,困难的是坏坏抉择。就是A和B选择明显A好B不好,选A啊。A和B都是好,也好选。最难选的是A和B都是坏,你不清楚哪个更坏,其实人是不想选的,他以为不选就不会发生。看懂这个情节,再看懂“这个女孩长大了,跑到汶川的时候,她要救那个小孩的时候,那个妈妈跟解放军说,锯腿吧”也做了个抉择,为什么做这个抉择,这个抉择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如果你的抉择跟别人的命运有关,应该征求别人的意见。还有三个小抉择,有一个小抉择是考不考大学,还有一个小抉择是上什么学校,女孩上什么学校。还有一个小抉择是怀孕了要不要,三个小抉择。 所以这部电影别当感情片看,当学习决策看。看两遍看三遍重新去看,你写出来他为什么做这个决策,他当时说不上大学他的决策依据是什么,事后这个决策是对还是错,我回答不了你,你去看电影,看完电影你可能能理解一点决策是什么。

那么我第二个回答方法,第二个回答方法是扔硬币。

【观众】:我还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关于原则问题,平时遇到很多事,别人说要有点原则,但是我一直这样认为,原则都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一个政府官员他说不收黑钱,别人通

过特别的手段,他就收了还形成习惯。我的意思是:孙老师您对人的原则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您认为人的原则可不可以改变?

【孙路弘】:我认为人的原则可以改变。但是我认为真正的本质原则,但是有些做人的原则,比如说不能说谎话,这是不能变的。

【观众】:善意的谎言。

【孙路弘】: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善意的谎言不能因为加上一个善意就不是谎言。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亲人得了绝症。你只能跟他说,你要是问到了我得告诉你,因为我知道你有能力克服它。换句话说,谎言就是谎言,没有什么原则问题。

要点归纳:

1. 说话有三个要素:事实、结论、逻辑。对事不对人的意思是:把主要的关注点体现在事

实上。如果结论不同,要从对方的事实入手,而不是在结论上相争。当事实相同,结论不同的时候,再考虑对方的逻辑是什么。

2. 自由的世界,允许别人和自己有不一样的结论。

3. 人和人的见解不同有三个递进的层次:

(1)对事物看法不一致,可能是双方看到事实不一样导致的。(找事实)

(2)立场不一致,如国土之争。(说服第三方)

(3)信仰不一致,如精神之争。(不与对方讨论)

4. 给领导提意见的时候,要先问:“您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然后说“达到这个目的

我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这时候领导才有可能让你拿出方案。

5. 要是想说服一个政府的官员支持你的项目,你首先要知道他追求什么。

6. 每个人有自己的命,尊重别人的命,不要用自己认为的东西强加给别人。某一个人救命

的法宝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

7. 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就是平时多去看人,你第一次判断失误你不能老等着啊,第一次是尝试,尝试回来要做笔记做记录,今天说的这话他挺高兴,这话他不高兴,这不符合他的需求,等你记上10几个20几个上百个,你再见到一个人只不过是上百个人里的一个,你就越来越熟练了。

8. 中国古代的格言警句有其依据的前提条件、场景环境,不能生搬硬套。

9. 孩子6岁前形成情绪,6—12岁形成习惯,12—18岁形成兴趣。如果6岁前没有教育

孩子学会说“不”,那么他这一生将很难再学会说“不”。

10. 如果两个信仰不同的人在一起,只要双方不强迫对方改变信仰,还是可以很好的沟通。

11. 网络营销:一个新产品出来,有一个第一阶段过程,第一阶段过程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是影响力,运用的方法是什么,简称叫3B。第一个B是BBS,第二个B是Blog,是博客。第三个B是Broadcast,是传播和广播。影响力有4个指标:(1)广度——知道的人多。(2)深度——知道的内容多。(3)高度——人们才会有期待。(4)速度:传播的才会快。所以简称四个字叫:广深高速。

12. 说话冲动的人的方法:当别人说一段话,说:“其实我听见这句话挺激动的,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理解了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不是„„”当你重复他的话的时候,你获得了冷静的时间,让自己对他那个话题的反馈滞后。

13. 男女结婚最好门当户对,这样双方的生活习惯才差不多。当然不门当户对也可以,就是

双方都处在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状态。重要的是双方不是单方。

14. 犯了错误怎么办:和对方说:我并不是一个完人,我其实也在成长,我上次说错话了,

但是我也不知道以后怎么说。第一,我想请求你能原谅我吗?第二,我想请求你能指点指点我吗?如果你真的找到那个人对他说,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反而他会尊重你,会容许你的错误。

15. 职场新人的态度:第一年最重要的是给所有人的姿态是:我刚进来连一年都不到,我还

是个新人,我说错拜托各位指出我错在哪,如果我能改进,我到了一年以后真正成为了正式员工,我也会教别人。如果你给自己是这个定位,你会到处遇到绿灯。你的姿态如果对了,到处会遇到帮你的人。

16. 面试没有技巧,只有本质。

17. 看电影《唐山大地震》学习决策。

孙路弘视频讲座《怎样说话才是对事不对人》全文整理

前言:这篇整理是我一边看孙路弘的视频讲座一边整理的。前面部分是全文,以观众、网友、主持人的问题和孙路弘的回答为交替。

后部分是我自己归纳的要点。建议把全文看完,因为这样才能更加透彻的理解要点。

全文:

视频(上)

【网友提问1】:我觉得对事不对人根本不可能,对事就会对人,有时候对人还会多一点,对事要从哪些方面做起呢?是从心态上吗?

【孙路弘】:不是从心态上。对事不对人的含义是:咱俩要是说事就说事。具体你这个人对事有什么看法,和我对这事有什么看法,咱俩可以不一致。但是,我更多的是想了解你怎么形成这种看法的,你形成这种看法是因为什么样的事实,是针对什么事实导致你形成这个结论的。当我更关注事实的时候,其实你这个人我就不在意了,因为你反映的是事实,所以对事不对人是你思考在说话中的一种方式和方法。

每个人说话内容都有两种东西:事实和结论。结论也可以说是看法。“今天天很冷”是看法,“今天零下1度”是事实。

当两个人陷入争论结论,很快就会对人了。

两个人吵架一般都是想让对方接受自己的结论,人与人吵架一般都是结论之间吵架,如果我们提供依据的事实,很快就会对事而不对人了。

比如我说“咱们公司市场份额下降”,领导说“谁说公司市场份额下降了,咱们公司市场份额可好了,占领了这么多区域”,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双方就不开心了。如果撇开这个,说我们卖出了多少东西,竞争对手卖出了多少,这样就把关注点转移到事实了,这时候对人就淡化了,对事就成了两个人讨论的主题了,这样就叫对事不对人。

【网友提问2】:现在公司里很无奈,老大开会说:我们的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乍一听很有道理,可是细想呢,事是人干出来的,如果对事怎么也得对到人吧?所以如何才能把人和事分开处理呢?

【孙路弘】:人和事分开处理,只要你透彻的理解说话中的两个元素,都能够分开处理,老大开会说对事不对人,他更想表达的是,大家在提公司想法业绩的时候,能不能说事实,因为会议上多数的人会说结论。

事实是可被检验的。如果能够检验,那就是事实。美国有一个前国务卿,她是一个女士,叫做赖斯,那个时候美国讨论,说赖斯其实是男的,那是事实还是结论啊。其实是说她那种强硬的风格像男士。如果和赖斯说:你是男士。赖斯肯定不干了,谁说我是男士啊,如果解释一下,我是说您的风格强势,不给别人留余地,咄咄逼人,赖斯说这我承认。换句话说,对事不对人只要能区分平时说话的两个元素,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的东西,说话中有三个东西,事实,结论,逻辑,你的事实和结论之间符合不符合逻辑。比如你说:今天是零下1度,真够热的。零下1度是事实,真够热的是结论,我说我没太听懂,是没听懂这两件事之间的逻

辑关系是什么。

其实我们人与人之间说话,你要是让人理解让人懂,第一要提供事实,不能靠强权,再给结论,大众会评价这个符合不符合逻辑。

我们人与人之间让对方接受我的价值观,看法,我拍桌子没用,武力没用,给钱也没用,我们要以理服人。以理服人是提供事实,符合逻辑,得出一个事实,这样才能让人认同。这样我们才能摆脱对人不对事的苦难的状态。

如果真的能对事讨论,公司的好多会议会缩短时间。好多会议效率会提高。只要调整开会的内容,要求每个人发言的时候必须要先说事实,再说结论,那么我们之间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就较高。

【网友提问3】:我对一个人有不好的印象之后,就很难调整过来,即使他以后做了对的事情,我情绪上也不认可,态度上也不认同,平时言语上也会带一些情绪,请问这样的心态我该怎么来调整?

【孙路弘】:这种心态首先是正常的。我收集过各种各样的吵架对话,吵架的后半阶段都在讨论结论。“你不爱我,你从来就没爱过我”,“谁说我不爱你,我爱你你根本就不知道”,双方都在讨论结论。然后就伤害感情,因为是我不信任人了嘛,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信任,可是他们谁都没有列事实,这样就伤害感情,下次见了面,都被伤害过了肯定会记住,如果是家里人,每天要见,那没办法,如果是公司里的人呢,我可以躲着他。人都是这样,这是正常现象,这种正常现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惯性呢?趋利避害。

要想避免这一点,就要跳出来。自由的世界,我们允许不允许别人有和我们不一样的结论?当然允许。既然允许,那么就没有必要和他的结论较劲。

如果我们去一家餐馆吃饭,你觉得餐馆特别差,我吃的还很满意,我就会问,你看到什么地方觉得它差?这个问题是问事实,如果你举出事实,逻辑上也对,我都没觉到这一点,这是丰富了我,等于把别人的视角带给了我,如果你这么去看待问题,那就不会有和别人较劲的时候。

【主持人】: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我和您对于某一事实的看法不同,可能是同一事实,但是看的角度不一样,也会产生矛盾。

【孙路弘】:这是把问题引到更深的一个层次了,第一个,如果我们看到的事实不一样,得到的结论不一样,尊重理解。还有一个,说你的事实是编的,根本不存在,把你的事实都否定了,这时候你就要分析,这个人可能是由于立场,立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肯定要站在他的角度说话,比如说,我认为男生,你的妈妈和你的媳妇是天敌,天敌是什么意思呢,她们两个互相瞧不起,是天意,如果你想努力让天敌在一起和和气气,肯定会出事,也就是我媳妇和我在一起的时候说你妈这不好那不好,你知道我会说什么吗,我说,你给我点事实,她会给我事实,但是她会忽略事实,她会忽略我看到的其他事实,因为她的立场是站在她的角度。如果我单独和我妈在一起的时候我妈说我媳妇这不好那不好,我说你给我说个事实,她也能说事实,这是立场。

比如一块土地到底是归这个国家还是那个国家所有的时候,这两个人讨论,这个人一定会说这是我们国家的,那个人一定会说这是我们国家的。那么,立场就是那样,这个时候,说服对方是没意义的,这时候的工作重点是说服第三方,举各种事实例证说服第三方。让第三方

听明白。

还有一个层次的不同,这个层次不是立场而是信仰,当我信仰一个东西的时候,那是不讲道理的,这个东西就是好,不允许你说它的不好,哪怕你说它的不好是事实,对他不好的事实全部不能接受。

信仰可以根深蒂固的在一个人的脑海里,如果你在一个人12岁以前不断的灌输他一个东西,人就会生成一个信仰,如果你面对一个信仰和你不一致的人的时候,那是没必要争的。 所以说,人和人的见解不同有三个递进的层次:

1.对事物看法不一致,可能是双方看到事实不一样导致的。(找事实)

2.立场不一致,如国土之争。(说服第三方)

3.信仰不一致,如精神之争。(不讨论)

【观众问题1】:我有两个问题,对职场人士都很现实,第一个问题是职场人士为什么不敢讲真话,尤其是国企,我很多在国企的同事不敢把自己有效率的想法告诉领导,而按照领导不太有效率的想法去做,要是我我会告诉领导,不知道我这样想是否正确。第二个问题是前几天温家宝去我们那边说政府加大补贴力度对于农民购置农产品,我如何和政府人员关键人员处理好关系,以便于我的项目更好发展。

【孙路弘】:第一个问题,从道义上来说我支持你,因为我认为他不敢讲出来是受自己的限制,担心讲出来以后对自己不利,人们都是担心对自己不利才不做一件事情的,你并不知道说出来是有利还是不利的,因为你认为可能会不利,是你自己给自己一个门槛不敢走出去,所以我认为你不应该问我为什么不敢讲真话,你应该问你同事为什么不敢讲真话,他怕什么。然后你说如果是你你就会讲出来,我想追问的是你打算怎么讲?

【观众回答】:我是一个销售,我觉得作为一个销售一定要从客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孙路弘】:道理谁都知道,我们来演示一下,比如我是领导,我说“这沙发给我摆到那去”,你明明觉得沙发摆到那不合适,会挡到门,你会怎么说?

【观众回答】:孙老师,您看,沙发摆在门口会挡住观众进场,不方便。

【孙路弘】:谁说挡着进场了?他们爱进场不进场,我就想放那里,你给我放那里去吧!

【观众回答】:……(说不出来)

【孙路弘】:你刚才举这个例子道理上来说你说要先理解客户的需求,如果我是领导,你现在把我当客户,你真正该做的说法是什么?

员工:那领导我问一下,您想摆在那里,核心目的是什么?

领导:我的核心目的,那里缺个东西,沙发摆在那里就不会觉得很空。

员工:哦,缺个东西,那是绿颜色的,摆个植物怎么样。

领导:这小伙子不错,你弄个方案出来吧,给我看看。

【孙路弘】:我给你举这个例子什么意思呢,当别人和你想法不一致的时候,不要上来先说这样做这不好那不好,因为你怎么知道他这样做是这个目的?你应该先问,您说这样做是要达到什么目的?要是目的是效率提高,那如果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达到效率提高,您愿不愿意听听?换句话说,你是在问他的逻辑。当领导和你说一件事,你听到的是结论,明明你有另一个结论,你方法和他不一样,你认为你方法的结论会更好,不敢说的原因是,你怕。其实你说出来的和他说出来的不矛盾,只不过问你所依据的事实是什么,你这么做,你想达到什么事实,过程是怎么样的。达到这个我还有另一个方法,我的方法就出来了。你的方法出来

以后多数领导不会立刻承认,领导会留有余地,他会说,你挺有想法的,做个方案出来吧。其实等于他肯定你了。

【观众回答】:谢谢孙老师,第二个问题……

【孙路弘】:那你理解主管这件事的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是为什么而生存吗?

【观众回答】:为人民服务。

【孙路弘】:为人民服务没错,你和他说我是一个人民,所以这件事你得帮我办,你觉得这件事能办成吗?

你要是想说服一个政府的官员支持你的项目,你首先要知道他追求什么。前几年,他们追求的是GDP,你就可以和他说,其实办这件事能不能办成不重要,能够提高GDP。现在,他们听的是环保,办这件事可能会耗点钱,但是环境污染会下降。为人民服务都知道,但是这件事没法考核。比如说他追求物价别上涨,你可以说,办这个牧场肯定羊肉价格能控制住。你要真正了解他为什么而生存。

视频(中)

【观众问题2】:我和我一个年轻的同事关系很好,由于她是新进职场,做的一些事情我会觉得有一些不太周到的地方,我就会和她说出来,她觉得和我说话很有压力,以后我对这些事说还是不说呢,说的话怎么说合适呢?

【孙路弘】你不是曾经说过吗,说完了的效果不是不如你期待的吗,你自己应该有答案了?

【观众】:但是我感觉……我还是想说,不说我难受。

【孙路弘】:你难受还是她难受?

【观众】:我是想让她再下个地方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孙路弘】:你说她做的不对,是她认为的还是你认为的?

【观众】:我和她也确认了,她说当时要是按照我的标准去做的话会很累的。

【孙路弘】:她都已经告诉你她很累的,过去在你和她交往过程中,你告诉她那些事她避免了吗?

【观众】:反正没有很大的改变吧。

【孙路弘】:没有很大的改变,这我就告诉你,如果她在连续的同样的问题摔同样的跟头的话,我就不收这样的学生了。你其实是想扮演她的老师,告诉她职场是怎么过来的,如果她连续在同一个地方出错,你何必要教她呢?人的命运是不同的,如果你帮一个人,她确实改了,为此而感谢你,她的命好。她就是改变不了,她的命就没到,没有理由也没有福气享受你的指导,那你再指点,我就非得问你一个问题,你刚才回避了没答,到底是你痛快还是她痛快?

【观众】:我感觉我希望她能好,应该是我吧。

【孙路弘】:那是你希望她痛快,那不是你痛快吗?也就是说你和她的每次的交往都是以你痛快为核心,那你关注她了吗?那就是改变不了,而且她说按照你的要求生活更有压力,我确实也改变不了,那是她的命,尊重别人的命,不要用我认为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哪怕我认为的东西是好的,我认为吃龙虾好,你每天都要吃龙虾,吃龙虾吃死了呢。有人喝绿豆汤确实身体健康,全国人民都喝不就有问题了嘛。生吃茄子在某种情况下确实会好,全国人民都吃呢?某一个人救命的法宝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

【主持人】:我可不可以这么理解,我跟你说话的时候要先搞懂你的需求和需要,然后我再开口说话才能符合这个事实而不是一种结论?

【孙路弘】:理论上来说从逻辑上来说你已经跟的很密切了,就是这个逻辑,但是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我们新认识一个人,刚接触一个人,是不太可能事先知道他到底怎么想的,这时候需要你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就是平时多去看人,你第一次判断失误你不能老等着啊,第一次是尝试,尝试回来要做笔记做记录,今天说的这话他挺高兴,这话他不高兴,这不符合他的需求,等你记上10几个20几个上百个,你再见到一个人只不过是上百个人里的一个,你就越来越熟练了。

【网友提问4】:有这样一句话叫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请问鬼是什么样的鬼,人是什么样的人,那么怎么样认人才能看出这个人是好是坏,怎么样与人相处?

【孙路弘】:中国有很多传下来的一些格言警句,比如“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些警句,古人传过来的时候是古人的一种总结,但是总结之后只把结论给你了,他没提供之前这个结论依据的前提条件,场景环境。如果这些东西都没给你,你生搬硬套这些话不一定满足你的情况,如果你情景和古人的碰巧一致,用这个管用,如果下一次不一致了呢,那就不能成功了。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古语都值得推敲,我们来推敲一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我先问,你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现场观众】:我觉得这句话是对不同的人分不同的种类,就像对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朋友,对自己的朋友也要分远近,应该是针对不同类型的人……

【孙路弘】:它的原理是针对不同类型的人说不同的话,那你的目的是什么?

【观众】:目的就是说同事之间的关系能够达到一种……

【孙路弘】:也就是说,我希望的是,如果是人我跟人搞好关系,如果是鬼我跟鬼搞好关系,对吗?

【观众】:对。

【孙路弘】:如果是这个目的的话,答案正确,就是应该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你不想和人搞好关系吗?但是人与人之间说话有没有不同的目的?比如说,我不是为了和别人搞好关系,我是为了把事做好,如果这样,是人是鬼无关,我只关系这件事你明白了吗?也就是说无论是人是鬼,如果我的目的是把事办成,一律说人话。人和鬼是比喻,我们说见人,人是正向的积极的褒义的,见鬼,我们人不愿意见鬼,所以鬼是贬义词,也就是我们见到好人说好话,见到坏人说坏话。如果我为了完成目的,我不用管你好人坏人,也不用说好话坏话,我说的是事实,这事你会做吗?好你做出来,是人是鬼和我没关系。所以这句话要看什么条件,达到什么目的。达到讨好人的目的,那这句话就对了。我达到完成事情效率的目的,那就不是这个。凡是这种环境多的企业,效率都很差,都一团和气啊,谁还追效益,到时间到地点完成一个指标啊?

【观众问题3】:我帮我一个朋友问的,女孩子,她非常苦恼,就是女同事和男上司之间关系一直很困扰,她已经离职两次了为这个事,想请教一下孙老师。

【孙路弘】:你提供的信息信息量是有限的,但是有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已经两次了,两次离职是不是不同的男上司?

【观众】:是。

【孙路弘】:我想说,事不过三,不能责任都在另一方,她可能也有责任。

【观众】:对,这个问题我和她说过,她属于不是那种特别强势的女孩子,跟她性格有关系。

【孙路弘】:她承认她有责任吗?

【观众】:也承认一点,但是她本身长得也挺漂亮的,她不会说“不”,等于说她用离职这种方式处理的话是下策。

【孙路弘】:离职是最大的“不”。不愿意说小“不”,一次不说小“不”,两次不说小“不”,一说是一个大“不”。我还差不多可以推断她成长的家庭环境。她的家庭环境应该是比较优越,她的父母应该比较宠她。她在12岁以前她要的东西,尤其是她爸爸,应该都会满足。而且是无条件满足。

【观众】:差不多对吧,而且她有一个她的竞争对手。

【孙路弘】:什么叫竞争对手?

【观众】:这个是题外话吧,就是她有一个好姐妹吧,也一直在攀比着。

【孙路弘】:如果是这样一种情况吧,她有一个男上司,她和这个男上司相处了3个月以后感觉不好而离职,而这样一了解,离开这个男上司的有6个女孩了,那这个责任在男上司。那两个男上司以前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没有,那可能更多的责任是在这个女孩本身。这女孩子的性格,容貌,或者她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给别人创造的感觉。因为创造的感觉有可能在创造一种诱惑。我只是客观的和你说这件事,我没有带任何的情感意义,我只是用社会科学的观点来看。北京人有一句话说:见到怂人压不住火。就是这人这么可恨,一看就是找打的样子,就是这人长得就这样,让人一见就想打这个人。还有人长得一见就想让人疼爱。这是一样的。那会有麻烦的,一个人疼爱是好,10个人那就是战争。

【主持人】:他刚才说这个问题,就是有些人不会说“不”,也要学习说“不”,这个有没有什么技巧?比如性格特别内向而且特别懦弱的一种人。

【孙路弘】:这个我诚恳的说,过了6岁以后就很难了,这是属于家庭教育问题。就是中国的父母们都不知道怎么带孩子,刚有小孩的时候,无论是计划还是偶然的,他并不知道6岁前可以形成什么。6岁前会形成一种情绪。6岁-12岁会形成一个习惯,支撑一生的习惯。12岁-18岁会形成支撑一生的兴趣。这个小孩能不能说不,取决于,父母提没提过要求,父母提的要求有没有超越过他能满足的范围。假如我提个要求是你做不到的,你是努力去做还是说,爸爸我真的办不成。这样你就说第一次不了。就是说我一定得迫使你办不成一件事,你得一开始就跟我说。我说那你为什么拖延到最后,一开始就应该跟我说爸爸这事我办不成我做不到。6岁以前父母们就应该让你孩子对你说过不,第一次对你说不第二次对你说不的时候你能不能给予正确对待。什么叫正确对待?比如说孩子第一次说不,父母说谁说你不行你试过吗你就说不行,是不是你第一次说不就被打回来了,说三次不被打回来了,以后你还敢说不吗?心理学上叫做——习得性无助。

6岁前是情绪形成的阶段,这些情绪是包括和大人相处,和陌生人相处,和不同类型不同长相的人相处,而中国的大人更多把6岁前用于知识的开发,注意,还不是智力教育,是灌输知识,现在流行的是,大学的搬到高中,高中的搬到初中,初中的搬到小学,小学的搬到幼儿园,幼儿园搬到0-3岁,0-3岁搬到一怀孕就有,还起了个名字叫胎教。这些都是灌输过时的知识,既不是智力教育,也不是心理教育。那是摧残,也忽略了心理教育情绪的培养,

所以中国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问题。

【观众问题4】:我的工作中面临一个很困扰的问题,就是我和我同事在工作的时候,一件事应该商量着来做的时候,就变成了我一个人的演讲或者他命令一样,最后一直达不到沟通的效果。而且我感觉我身边的同事性格都是特别内向,我都没法和他们沟通。

【孙路弘】:你和他们是平级吗?

【观众】:稍微高一点吧。

【孙路弘】:那些人是你招的吗?

【观众】:不是我招的。是这样的,我们是同期进的公司,我是一个小组的小组长,每次开会的时候,面临很多问题我总是想大家一起沟通一下,可以一起商量着来解决,而且我这个人性格是,能干就干,不能干大家就自谋生路。我的上司也跟我讲我个人魅力不够,一直很影响我。刚开始有那么多人,被我带着带着剩下3,4个人的时候我就特别郁闷。

【孙路弘】:明确一件事,你说的这些人和你是同一时期进公司,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你却比他们职位高了一点点,你高了一点点的时候,你内心倾向又希望做一件事的时候跟他们协商,让他们表现像你的表现一样?

【观众】:因为我们是做销售的嘛,希望能让自己每个月有好一点的收入,我就希望争取我们业绩做到最好的那一个就可以了。

【孙路弘】:这是你的希望?这也是你对自己要求?所以你也希望他们这样要求自己?

【观众】:可以这样说吧。

【孙路弘】:也就是说你是希望他们像你一样?

【观众】:有时候会是这样的。但是我觉得,每个人性格不一样,我们也不可能改变或者阻碍另外一个人,因为每个人总会有自己一个好的状态嘛。

【孙路弘】:从道理上来说,你承认不可能改变另一个人,但是从做事来说,你又有一个明确的倾向,希望他们像你一样,有一个明确的积极的态度,有一个向上的热情,有一个积极的表达,你又希望他们像你这样。

【观众】:对。

【孙路弘】:如果他们真像你这样的话,你觉得今天比他们高一点的是你还是他们?

【观众】:不太明白。

【孙路弘】:我和5个人一起进公司,过了3个月我成为了他们的领导,我比他们高了一级,你觉得如果这时候我带领他们5个人的时候有一个人让我特欣赏,那你不觉得我比他们高一级是一个很偶然的事情吗?就是他也可能成为比我高一级的人啊。你后面还特希望他们得跟你一样,他们得有你当年的那个表现,于是无形中他们的感受是什么你知道吗?压力!你希望的事情是我做不到的,因为我要是做到我早就是你那个位置了,那个位置是我不是你了。我不可能是那个样子,但是你又持续执着不断的每次都希望我们是那样,压力时间长了,你又不提供改变的方法。你道理上说,我尊重你不同的性格,但是你还得给我积极。什么样的人才能笼络别人?发自内心的去想通一件事,人各有自己的命。 无论是领导还是老师,在看待别人的时候,只能说,你是什么命,你遇到了我,我做一点事让你在你的基础上提高一部分,不是我希望的那块,而是我认为跟我交往中只要提高一点就行了,因为人们只要是提高一点,就能知道我有进步,我有能力进步,他才能会高兴一点。否则的话,我也不愿意和一个领导相处,我永远也完不成他的指标,实际上每个人在工作中

都希望完成指标,我认为多数人是这样的。但是连续完不成的时候,第一个受伤害的是员工本人,他不愿意完不成,那么这个时候你还对他有期望,你说你能完成你怎么能完不成呢,那他就毁灭了,他觉得那我干脆走得了,我不愿意在你这里待着了。

【观众提问5】:孙老师我在想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我对面有这样一个交流者,有足够强的换位思考能力,但是我们如果涉及到信仰问题的时候,前提是对方有足够强的理解力,涉及到信仰问题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可能达成共识?

【孙路弘】:有可能啊。只要你不强迫我改变信仰,我也不强迫你改变信仰,我们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

【观众】:沟通。就是能够交心的好朋友。

【孙路弘】:那我请问一个前提,你是不是试图拉我入教,我是不是试图拉你和我一样的想法信仰共产主义?如果这两者没有,没事。看球是看球,喝酒是喝酒。但是我每次看球都和你说,你得信仰共产主义啊,每次看球我都跟你说,你看,别人打球,这里面有共产主义的深刻思想,你烦不烦啊?意思是说,我们两个可以信仰不一致,你尊不尊重他有信仰的自由。

【观众】:是不是我要有跟您一样强的换位思考能力?

【孙路弘】:换位。我不是换位。我就没有本位。什么情况下才要强调换位?如果你有本位,你想理解别人,你才要去换位。对我来说我连本位都没有。也就是说我认为我的生存,跟我自己没关系,跟别人对我的需要有关系,跟别人的立场别人的能力别人的想法有关系,所以本来我就没有我自己,也就是说,我遇见谁,跟我相处的人,跟我聊上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开心,无论什么水平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我没有本我。我是根据他们而变的,用一句广告术语是什么呢?——是因您而变。

【观众提问6】:您是营销专家,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怎么样把自己认同的一个平台通过互联网这个形式传达给更多有这种需求的人。

【孙路弘】:网络营销,这个话题太大。我只能埋怨我自己,我没有能力用很简单的话把它讲明白,我真能讲明白的话,第一个我需要较长的时间,第二个我需要一点道具,需要白板需要给你画我才能彻底讲明白。所以我没办法用一个生动的举例给你讲明白。

【主持人】:或者把您的具体稍微具象一些。

【观众】:我要通过我自己的微博博客,怎么样更够更好的把平台推给别人,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我每天要发多少个博客,多少个微博,能够让别人关注。

【孙路弘】:你提到的仅仅是在网络营销的第一个阶段的一部分做法,而且关注点仅仅是很具体的一个做法,说发的数量。我可以给你从两个方面展开你可以做的。在网络营销阶段,我们说你的一个新产品出来,有一个第一阶段过程,第一阶段过程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是影响力,运用的方法是什么,简称叫3B。第一个B是BBS,第二个B是Blog,是博客。第三个B是Broadcast,是传播和广播。Broadcast具体指的是终端载体,比如手机,比如短信。这3B的做法不仅要求你的数量,还要求做的是你的层级,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影响力是由四个内容构成的,就是你在网络上的影响力有四个影响指标,四个影响指标就是你努力的方向,这每个指标你都达到了,你一定能够成功。四个指标是:1,知道的人多,知道的人多就取决于你的数量多,如果你的3B做得多可能知道的人就多。2,知道的内容多,也就是说,假如我做的是独唱团,在座的30个人有12个人知道,我追求18个人知道,这是追

求人多。但是我还追求这12个人能不能每个人知道独唱团的4个事实,这叫知道的内容多。3,期待,就是说知道这个是好东西,下一期什么时候出。这叫期待,如果你有了期待,影响力就会更高。4,传播,我见到别人会说你知道那个东西吗,那东西好在哪哪哪,而且传播的速度快,我上午看完下午就跟别人说。所以网络营销有4个指标:1:广度——知道的人多。2:深度——知道的内容多。3:高度——人们才会有期待。4:速度:传播的才会快。所以简称四个字叫:广深高速。

视频(下)

【网友问题5】:我觉得很多时候,我是冲动型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个时候是不是要冷静下,因为经常有说话不过脑子,说错话的现象。比如说有一个冷静3秒钟的作答方法,就是当情绪冲动的时候,或者想表达意见的时候,先冷静3秒再做出判断的回答,会不会把这种冲动表达的结果降低一些,那么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是不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后再发表见解?

【孙路弘】:问问题的这个人其实对这件事已经想的挺明白的了,他来问我只不过是要得到我的肯定和核实,其实没必要。其实他的问题不是这个,他的问题是,他做不到。第一他知道道理,他知道该冷静3秒,但是他做不到。他知道这个问题会出现,得到我的肯定他还是做不到啊。所以我通过他问的问题我能知道他的处境,因为他问这个问题他知道应该等3秒,但是他问这个问题一定是他知道了,但是对他没帮助。那么问我他应该问:还有别的办法吗?我就是提供不常见的方法的人。

别的办法是,您不是反应快吗?在你遇到冲动的时候,你的反应快,你的反应快调一个方向,让你冷静做不到,但是你的反应快要用上,就是说,当别人说你的时候,你激动的时候,你想说的时候,确保自己真正听明白了他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才会错,你反应快,你都说完了对方说其实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要求是,您不用静3秒,您只需要想一件事:其实我听见这句话挺激动的,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理解了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不是„„当你重复他的话的时候,你是不是获得了冷静的时间,你是不是让自己对他那个话题的反馈滞后了。因为别人说完了话,你正想激动呢,你非要压着自己,现在我要求你不要压抑自己,你这么看,我想问一下,您真的是瞧不起我的意思吗?你让他说一遍然后你再去想,事实是什么,我不要受他的结论影响,你的理性的东西就出来了。

【主持人】:如果对方也特冲动,说我就是瞧不起你。

【孙路弘】:那行,你要是就是瞧不起我,你要是没有事实依据,那我就不在乎了。但是你要是有事实依据,我就还能改。你要是没事实依据,你说这个没用,你要是这么说解气,那你就放心说,我要是当你解气用,我也有价值,要是你骂我你能开心,我也有价值。

【主持人】:您说的没有本我,没有本位,怎么样才能做到,您怎么样才能做到这样一个程度上呢?

【孙路弘】: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被多次磨难,被多次折磨,被多次要求写检查,被多次要求承认错误,那你说你还能把我怎么样,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的意思是说,其实人生受挫折是好事,把自己放低一点,人都是人,每个人都是正常的平等的,如果你活着能让别人有点收获,能让别人开心,就有价值了。中国有句古语:无欲则刚。刚强是没欲望,不要钱,不

要吃的,不要美女,那你想要什么,没想要的。那你就是百毒不侵。换句话说也是成立的:钱,要。吃的,要。美女,要。都要。都要什么都得不到。就跟什么都不要是一样的。但是人最怕的就是,我非要这个东西不可。你要是非要一样东西不可,也能让你成功,就是怎么折磨你你都非想要那个东西,那你就会很长时间执着追求那个东西,那也能成功。最怕的就是,这种我要,没要到,又要那种。就是老是换,老是被诱惑,而把握不住机会。

【网友提问6】:我和老婆总是因为生活的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争执,每次争执我特别想让她明白我是想让她注意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她却说我故意针对她,因为看不惯她所以看她做什么都不顺眼,我特别迷茫怎么能让老婆接受我的批评。

【孙路弘】:我的感受是,两个人相处时间长了以后其实双方都认为我已经非常了解你了,一方认为,我已经非常了解你,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就指出。其实女方认为我也非常了解你,那么你这么说我也就是故意针对我。也就是说双方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谈感情了,而是各自在纠缠要改变对方。

我说说我对婚姻的理解,我认为婚姻的要点就是:门当户对。门当户对有什么好处呢?双方没有看不惯的,你这么做我也想这么做,多数情况下,都是一致的。双方所在的两个家庭的价值观都类似。比如说,他不喜欢叠被子,她也不喜欢叠被子,两个人很开心。就怕一家从小就要求叠被子,一家从小没要求。请问,叠不叠被子是原则问题吗,是人生的死难问题吗?不是吧,但是有人为这事争。那这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争个什么劲呢?就是因为你不尊重对方的习惯。 一旦没门当户对,怎么办。那你就要学会我刚才教你的,他就是那样,就是那命,你就任他说呗。他说你就不用回应,他说你就当听见了,我去努力。想一个道理,人生到18岁以后,基本上来说,就改不了了。你平时的生活习惯,你的思想意识,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太会有大的改变。

但是什么会改呢?你今天听了我的一番课,你可能会有短暂的改变,在脑海里产生一点点波澜。但是这个改变是有限的。 如果你不门当户对,能不能生活幸福?能!而且也有例子。像钱钟书,就夫妻俩都很幸福。这是为什么呢?也就是两个人必须要不断的学习。双方都在学习过程中,还有东西进来。18岁以前的习性出不来。

人们在上大学期间,在学新东西认识新朋友的过程中,你是能接受他的。因为你在学新东西,18岁以前家庭给你的东西你是翻不出来的,也表现不出来。什么时候你会看不惯他?是你不再学习的时候。你的兴趣已经没有新东西进来了。这时候18年前的东西就翻回来影响你。那个东西影响你也影响他。你们两个影响的东西不一样,根本不是两个人在战斗,是两个家庭在战斗。是两个父母的家庭的价值观在冲突。你就扮演了两个价值观打架的牺牲品。要不就容忍,要不就学习。要不就找个门当户对的。这是我的看法。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以往的宣传是有道理的,让女同志接受嫁什么人就认什么人,他是什么样就什么样吧。但是,这话是对女生说的。我觉得不好。男女平等,跟男的也应该说,娶鸡随鸡,娶鸭随鸭,就是你娶什么就随什么,是双向的。男女平等不是让一方放弃,对女同志这么要求,同时男生也应该有能力做到。

总之一个家庭最好有一个主心骨,就会太平很多。乔布斯说过一句话。乔布斯在30岁的时候,1985年,对记者说,我现在发现,人生的头30年是形成习惯,中间30年是调整习惯,

适应习惯,后30年是被习惯所控制,被习惯所左右。

他用的是30,30,30,我说他有点夸张,其实习惯18岁以前就形成了。

【网友提问7】:我听过这样一句话,沟通是对事不对人,做事是对人不对事,这样的说法您怎么看。

【孙路弘】:我不太理解“做事是对人不对事”是什么意思。

【主持人】:可能是一件事,不管是一个生意还是一个关系,我跟您就是特别容易把这件事达成了,但是如果换别人就很难。

【孙路弘】:这也不对,如果是这么解释的话我不认同。我认为做事就是做事,什么人都可以做事,只要你界定的清楚,任何人都有做一件事情的权利,都有做一件事情的能力,也都有做一件事情的学习过程。如果你这么看待的话才是客观的。我觉得永远没有对人的时候。因为任何人都是值得尊重的,任何人都有他今天能站在这里的道理,都有他所存在的道理。

【网友提问8】:在我批评或对事情发表评论的时候,是否应该先告诉对方我发表的见解不是针对他的,而是针对这件事的。但是讨论过程中往往就受到情绪的牵引容易产生矛盾,那么有什么好的表达方式吗?

【孙路弘】:追求事实,就是说你在表达的时候不要指出对方的结论不对,结论是跟人有密切相关的,因为结论是人做出来的。我只要跟你讨论结论就必定要涉及到你。只要讨论到“谁说今天不冷啊”,必定涉及到你的感受。所以我不讨论今天冷不冷,你说今天挺冷的,我说今天多少度啊,我就讨论事实。所以你没有必要去声张什么,它的核心道理就是要,如果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你不要在乎,因为没用,我们讨论一个事实。所以我觉得方法特别简单。就是追求说话中的事实。

【网友提问9】:我觉得无论是对谁而言,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最终结果都是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所以在提出批评的时候也要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客观公平的把问题解决了,从而也能使对方的情绪带来安抚和理解,不知道您认同我的说法吗。有没有好的一些方法。

【孙路弘】:我首先是认同他的说法在逻辑上是正确的。其次我想进一步引申的去说,什么是情绪。其实情绪是什么,人们的情绪是一旦我恐惧,恐惧是情绪中的一种,焦急是一种,焦虑是一种,担心是一种,发愁是一种,喜悦是一种,高兴这都是情绪的一种,我们尽量跟别人在工作环境中,去避免情绪,怎么能避免情绪呢?就是跟情绪没有关系。就是只跟这件事有关系。

这事我想问你一下,比如假设什么时候会影响你情绪,你做那件事结果不好,其实你也认可结论不好,结果不好,这个时候你担心的是什么,担心领导批评你,其实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做这件事也失败了,所以呢跟失败没关系。只跟什么有关系?咱们两个能不能讨论一下你第一步是怎么接触它的,第二步是怎么做的,第三步是怎么做的,我又把焦点聚集在事实的环节上去了。 如果你聚集到这里的时候,人们就会接受,不太会有情绪的抵抗。如果你先调动他的情绪,我说的话你可别急啊,他首先预备就要急了,你这话肯定会让我急。我说第一步第二步是怎么做的,讲究方法,更深一步的不要去碰情绪,就是依据事实。

【网友提问10】:如果这个人本身说话就不着调,而且经常骗人,我对他本身的品质就质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样的人我也要和他接触,那我要跳出来看他吗,对他也要客观的评价吗?

【孙路弘】:我先假设网友说的是对的,确实那个人欺骗,也找到过证据,可是你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不得不面对他,假设这些前提都是对的。那我的观点是什么呢?如果他的欺骗他的不诚实不牵扯到你的利益,那随他去。你又不是他父母,也不是他老师,不是他经理,也不是政府,你管不着人家的道德。

但是什么情况下该管,他的欺骗会影响到你,影响到你的某件事,这事要指出,指出一次他不改,指出两次他不改,以后你做这件事就不要寄希望于他了。就是他说的所有话你不要信了,你不要当回事了。你要寻找其他的解决方法。

我的原则比较简单,第一,他不牵扯到你,你不需要管别人的道德,别人的道德不归你管。第二,如果他牵扯到你,你也只能警告,警告完了你防范而已。他改变不了,你不是去改变他,只是去改变他对你的影响。

比如我举个例子你就理解了,马上到春运了,春运大家排队买火车票,前面如果有人插队你会怎么办?

【观众】:吼一嗓子。

【孙路弘】吼一嗓子吼什么内容?你说“尊重公共秩序”,这叫道德高度,也就是你这时候的表现是捍卫公共道德。要是我我就不这么做。我会怎么说?“哎,加塞也行,加我后面。” 我给他传递的是,你直接损害了我的利益,公共的利益我不管,公共的利益不归我管。具体我后面的人管不管,那是他的事,不是我的事。公共没赋予我从事维护公共道德的权利和义务,也没赋予我权威,也没赋予我工具。我该不该维护我的利益?当然该维护了,你要加塞,别加我前面。换句话说,我不改变你的道德,但是当你的道德冲击我的利益的时候,我得挺身而出,但是我只能说是维护我的利益,我不是维护公共的利益。这个时候多数情况下那个人的做法是什么?加后面,后面再有人说只能加最后面。这个时候你和他说公共道德,他会跟你急,他会认为你羞辱他了。如果你说,你要加加我后面,他会认为,你跟他是平等的。

【网友提问11】:孙老师,我有时候说话不过脑子,说出去之后才知道不合适或者说错话了,而且这样容易让人产生误会,让人家以为是对某个人有情绪,当时的感觉非常尴尬,怎么做补救的工作?怎么来解释。

【孙路弘】:这个需要克服一些心态。如果你能跳出来说,我并不是一个完人,我其实也在成长,我上次说错话了,但是我也不知道以后怎么说。第一,我想请求你能原谅我吗?第二,我想请求你能指点指点我吗?其实就是你说不出口而已。如果你真的找到那个人对他说,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反而他会尊重你,会容许你的错误。

如果牵扯到职场,我给进职场第一年的建议是,第一年,公司的领导或者老同事都是允许你犯错误的,你可以永远说“我进来还不到一年,但是我愿意学习,我愿意改变。”这是你永远第一年的法宝,第二年以后就没有了。就怕第一年你心里不是这种位置,你觉得好不容易进来了,怎么也要像回事,有错误你也要掩盖,有错误也不承认,第二年没有这个的时候就该开除你了。第一年最重要的是给所有人的姿态是:我刚进来连一年都不到,我还是个新人,我说错拜托各位指出我错在哪,如果我能改进,我到了一年以后真正成为了正式员工,我也会教别人。如果你给自己是这个定位,你会到处遇到绿灯。你的姿态如果对了,到处会遇到

帮你的人。

【观众提问7】: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大四以后会遇到职场上的一些面试,有没有什么面试技巧给我们介绍一下。还有就是,听您说话,理论储备非常丰富,说话风格也是有理有力,我们怎么能学到您的说话风格?

【孙路弘】: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对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特别明确:没有技巧。任何技巧都是花拳绣腿,你练的一招一式都有可能在某种情况下你用上了反而败了,没有技巧,只有本质。就是说你这个人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叫本质?第一个你是不是把一件事想透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你面试我你有没有想过面试人的压力是什么,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面试官是要为他的企业找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个假定是错的。面试官在面试的时候,在想的是,今天面试了十几个人怎么他们都一样啊?谁能给我点不一样的?还有多少个才能面试完啊。面试官是当任务来完成的。如果你想他为自己企业找一个有才能的人,你得先展示自己的才能,你以为就能赢吗?不是。面试官是要找一个和前面那些人不一样的。换句话说,你能不能想通他的动机,他的动机是什么,他的原理是什么,他作为面试官遇到了什么困难。今天面试了十几个,他能记住你的名字吗?如果他记不住你的名字,你本来就已经出局了。也就是说,记名字这一招就有有可能有效。这是一种基础的训练,还有想通。想通是要多看书的。 具体的沟通的风格,那是方法论,比如重组对方的问题,甚至于在沟通中我会不断的去判断,这是一个方法论,以前我在优米网讲过一个《说话就是生产力》。我建议你可以看看那个光盘或者那本书。那个不是花拳绣腿。

【观众提问8】:我在最近一年当中经常对问题的抉择摇摆不定,并不是说没有主心骨或者优柔寡断,我想问,你做决定的时候以什么方法为依据去选择?

【孙路弘】:这个不是沟通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先把他归结于决策。用两种方法回答你。第一种,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建议你看一部电影,这个电影建议你看两遍或者三遍,很有可能你已经看过了,电影是《唐山大地震》。但是看两遍看三遍,看的时候要对几个段的情节反复去思考,第一段是“一颗石板左边压的是儿子,右边压的是女儿,我救儿子还是救女儿”,换个场景,两边都是儿子呢?一边是儿子一边是狗呢?一边是自己的儿子一边是邻居家的儿子呢?一边是儿子一边是爷爷呢?做抉择困难的不是好坏抉择,困难的是坏坏抉择。就是A和B选择明显A好B不好,选A啊。A和B都是好,也好选。最难选的是A和B都是坏,你不清楚哪个更坏,其实人是不想选的,他以为不选就不会发生。看懂这个情节,再看懂“这个女孩长大了,跑到汶川的时候,她要救那个小孩的时候,那个妈妈跟解放军说,锯腿吧”也做了个抉择,为什么做这个抉择,这个抉择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如果你的抉择跟别人的命运有关,应该征求别人的意见。还有三个小抉择,有一个小抉择是考不考大学,还有一个小抉择是上什么学校,女孩上什么学校。还有一个小抉择是怀孕了要不要,三个小抉择。 所以这部电影别当感情片看,当学习决策看。看两遍看三遍重新去看,你写出来他为什么做这个决策,他当时说不上大学他的决策依据是什么,事后这个决策是对还是错,我回答不了你,你去看电影,看完电影你可能能理解一点决策是什么。

那么我第二个回答方法,第二个回答方法是扔硬币。

【观众】:我还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关于原则问题,平时遇到很多事,别人说要有点原则,但是我一直这样认为,原则都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一个政府官员他说不收黑钱,别人通

过特别的手段,他就收了还形成习惯。我的意思是:孙老师您对人的原则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您认为人的原则可不可以改变?

【孙路弘】:我认为人的原则可以改变。但是我认为真正的本质原则,但是有些做人的原则,比如说不能说谎话,这是不能变的。

【观众】:善意的谎言。

【孙路弘】: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善意的谎言不能因为加上一个善意就不是谎言。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亲人得了绝症。你只能跟他说,你要是问到了我得告诉你,因为我知道你有能力克服它。换句话说,谎言就是谎言,没有什么原则问题。

要点归纳:

1. 说话有三个要素:事实、结论、逻辑。对事不对人的意思是:把主要的关注点体现在事

实上。如果结论不同,要从对方的事实入手,而不是在结论上相争。当事实相同,结论不同的时候,再考虑对方的逻辑是什么。

2. 自由的世界,允许别人和自己有不一样的结论。

3. 人和人的见解不同有三个递进的层次:

(1)对事物看法不一致,可能是双方看到事实不一样导致的。(找事实)

(2)立场不一致,如国土之争。(说服第三方)

(3)信仰不一致,如精神之争。(不与对方讨论)

4. 给领导提意见的时候,要先问:“您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然后说“达到这个目的

我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这时候领导才有可能让你拿出方案。

5. 要是想说服一个政府的官员支持你的项目,你首先要知道他追求什么。

6. 每个人有自己的命,尊重别人的命,不要用自己认为的东西强加给别人。某一个人救命

的法宝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

7. 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就是平时多去看人,你第一次判断失误你不能老等着啊,第一次是尝试,尝试回来要做笔记做记录,今天说的这话他挺高兴,这话他不高兴,这不符合他的需求,等你记上10几个20几个上百个,你再见到一个人只不过是上百个人里的一个,你就越来越熟练了。

8. 中国古代的格言警句有其依据的前提条件、场景环境,不能生搬硬套。

9. 孩子6岁前形成情绪,6—12岁形成习惯,12—18岁形成兴趣。如果6岁前没有教育

孩子学会说“不”,那么他这一生将很难再学会说“不”。

10. 如果两个信仰不同的人在一起,只要双方不强迫对方改变信仰,还是可以很好的沟通。

11. 网络营销:一个新产品出来,有一个第一阶段过程,第一阶段过程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是影响力,运用的方法是什么,简称叫3B。第一个B是BBS,第二个B是Blog,是博客。第三个B是Broadcast,是传播和广播。影响力有4个指标:(1)广度——知道的人多。(2)深度——知道的内容多。(3)高度——人们才会有期待。(4)速度:传播的才会快。所以简称四个字叫:广深高速。

12. 说话冲动的人的方法:当别人说一段话,说:“其实我听见这句话挺激动的,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理解了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不是„„”当你重复他的话的时候,你获得了冷静的时间,让自己对他那个话题的反馈滞后。

13. 男女结婚最好门当户对,这样双方的生活习惯才差不多。当然不门当户对也可以,就是

双方都处在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状态。重要的是双方不是单方。

14. 犯了错误怎么办:和对方说:我并不是一个完人,我其实也在成长,我上次说错话了,

但是我也不知道以后怎么说。第一,我想请求你能原谅我吗?第二,我想请求你能指点指点我吗?如果你真的找到那个人对他说,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反而他会尊重你,会容许你的错误。

15. 职场新人的态度:第一年最重要的是给所有人的姿态是:我刚进来连一年都不到,我还

是个新人,我说错拜托各位指出我错在哪,如果我能改进,我到了一年以后真正成为了正式员工,我也会教别人。如果你给自己是这个定位,你会到处遇到绿灯。你的姿态如果对了,到处会遇到帮你的人。

16. 面试没有技巧,只有本质。

17. 看电影《唐山大地震》学习决策。


相关内容

  •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 反思一: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孔明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 ...

  • 幼儿演讲与口才视频
  • 篇一:<演讲与口才>视频学习心得体会 <演 讲与口才>视频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我看了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姚小玲教授的视频公开课<演讲与口才>. <演讲与口才>这 门课已经更新了六讲,第一讲姚小玲教授主要介绍了口才的概述.对于口才的概念,以前并 没有一个理 ...

  • 怎样写结题报告
  • 一.结题是课题研究重要且必要的环节. 课题研究的主要环节包括:课题立项.开题.实施.结题.后续工作.后续工作包括:鉴定.表彰.宣传推广等. 二.结题要拿成果说话. 什么是成果呢? 1.研究报告是成果的主件.应体现我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2.工作报告(即:研究工作总结)是成果的附件.应体现我们 ...

  • 蝴蝶花阅读短文答案
  • 篇一:蝴蝶花阅读短文答案 篇二:蝴蝶花阅读短文答案 小蝴蝶花阅读课文及答案1.联系全文想一想,小蝴蝶花听了孩子们的话以后会想些什么?_百度作业帮 小蝴蝶花阅读课文及答案1.联系全文想一想,小蝴蝶花听了孩子们的话以后会想些什么? 语文我是微凉472014-10-12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选 ...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五六单元教学设计(含三维目标与课时目标)
  • 主备人 :王玉华 第五组单元概要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围绕"只要肯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主旨来编排.无论是识字5的猜谜语,还是<四个太阳><乌鸦喝水><称象>,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四个太阳>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四个 ...

  • 小学语文辅导小学三年级[惊弓之鸟]说课稿
  • <惊弓之鸟>说课稿 说课稿由京翰教育一对一家教辅导(http://www.zgjhjy.com)整理 一.说教材: <惊弓之鸟>是语文第五册的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

  • [第八次]第二课时教学及其反思
  • <第八次>第二课时教学及其反思 作者:王水丽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02期 ● 教材分析 <第八次>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文,是一篇含义深刻的外国历史故事:古代苏格兰王子英勇抗击侵略军却屡战屡败.在他几乎丧失信心时,偶然看到蜘蛛在风中结网 ...

  • 一年级语文下教案4
  • <识字4>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蜻.蜓"等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正确.规范书写"蚂.蚁"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 3.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学习重点:读准字音,识 ...

  • 说话是一门每个人都要修炼的艺术课
  • 说话是一门每个人都要修炼的艺术课 说话是一门每个人都要修炼的艺术课,学会好好说话不仅能锻炼你的思维逻辑能力,促进工作和生活中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让你的心情更顺畅,前路更平坦. 不会说话,所以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却被你越说越复杂 不会说话,所以明明是热心肠,却用刀子嘴伤害了他人,辜负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