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汽车兵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像张全林那样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描写环境、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高原汽车兵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汽车兵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高原汽车兵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文稿。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哈尔威船长吗?为什么记得他?是呀,我们都被船长的精神震撼了,所以记忆深刻。今天我们来学习选读四,这些高原汽车兵们又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呢?大家先自己读一读。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感受,学习方法。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坐以待毙:坐着等死或等待失败。

不期而至: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魔域”:本指魔鬼出没的地方,这里指环境异常恶劣的地方。

2、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找出哪些地方能看出这是“魔域”。先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再举手发言。

3、文章的重点是赞美汽车兵,特别是张全林,可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恶劣的环境呢?(让学生悟到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四、走近人物,展开想象。

1、面对这样一个可怕的“魔域”,面对这样恶劣的气候,张全林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从课文里找到答案,举手发言。

2、他又是怎样说的呢?(课件显示张全林说的话,同学们一齐来读。)从他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四个小时后,车队终于翻越了雪山,可同学们想一想,这四个小时他们是怎么过来的?这四个小时里又发生了什么险情呢?

五、总结全文。

张全林不愧为共产党员,他确实是一座生命的路标。我们为有这样的军人而骄傲、自豪。张全林从担任汽车团团长到兵站部部长的14年间,指挥部队沿着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川藏公路为西藏运去了30多吨的物质,先后历险上百次,他与广大官兵一起创造了“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的“三不倒精神”。2003年4月3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为兵站部记三等功。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词语。

3、做课课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像张全林那样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描写环境、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高原汽车兵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汽车兵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高原汽车兵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文稿。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哈尔威船长吗?为什么记得他?是呀,我们都被船长的精神震撼了,所以记忆深刻。今天我们来学习选读四,这些高原汽车兵们又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呢?大家先自己读一读。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感受,学习方法。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坐以待毙:坐着等死或等待失败。

不期而至: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魔域”:本指魔鬼出没的地方,这里指环境异常恶劣的地方。

2、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找出哪些地方能看出这是“魔域”。先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再举手发言。

3、文章的重点是赞美汽车兵,特别是张全林,可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恶劣的环境呢?(让学生悟到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四、走近人物,展开想象。

1、面对这样一个可怕的“魔域”,面对这样恶劣的气候,张全林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从课文里找到答案,举手发言。

2、他又是怎样说的呢?(课件显示张全林说的话,同学们一齐来读。)从他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四个小时后,车队终于翻越了雪山,可同学们想一想,这四个小时他们是怎么过来的?这四个小时里又发生了什么险情呢?

五、总结全文。

张全林不愧为共产党员,他确实是一座生命的路标。我们为有这样的军人而骄傲、自豪。张全林从担任汽车团团长到兵站部部长的14年间,指挥部队沿着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川藏公路为西藏运去了30多吨的物质,先后历险上百次,他与广大官兵一起创造了“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的“三不倒精神”。2003年4月3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为兵站部记三等功。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词语。

3、做课课练。


相关内容

  • 海陆变迁教案
  • 2009年东莞市初中结业考试 地 理 注意事项: 1.本卷共50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栏填写本科目试室号,在&quo ...

  • 初一地理:巴西地理环境教案
  • 初一地理:巴西教案 课题 第10课 巴西教案 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1.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热带雨林的危机 3.巴西主要的热点经济作物 4.巴西的工业布局及城市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1.运用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分布图,掌握巴西主要的热带经济作 ...

  • 2015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 目 录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1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4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5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 6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11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13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 ...

  •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
  • 一.教学目标 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为捍卫党.捍卫社会主义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同时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 ...

  •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
  • 第四课 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四.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理解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2)懂得服务和奉献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 利用案例和情景,使学生认同"服务不低贱,奉献不吃亏"的观念,增强学生热情服务.无私奉 ...

  • 交通运输教案
  • [复习] 1.什么是水资源?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来自于哪里? 2.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南丰北缺,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3.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是什么?(西北: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华北地:工农业集中.城市人口多,需水量大.) 4.我国水资源的时间 ...

  •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 1. 能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 2. 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举例说明"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 关系. 3. 认识塬.梁.岇.川等黄土地貌,了解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知道黄土 ...

  • 青藏高原音乐教案
  •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青臧高原> --青藏之旅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藏高原地貌,风景,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 2.学生能够理解<青藏高原>的歌词内容,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歌 的音乐风格. 3.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 4.通过对青藏高原的游 ...

  • 山东人民出版社五年级下册黄土高坡教案
  • 山东人民出版社五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环境. 2.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探究这样的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 3.了解黄土高原上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文化. 情感目标: 4.知道黄土高原地区对我国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引发学生热爱黄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