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与家乡

  我20岁便离开小镇出去当兵,可章炳和却在这里坚守了21年——我的故乡成了他的家乡。  几回回梦里回故乡,梦见故乡鹤顶山上的杜鹃花开了,一簇簇,一片片,像烈火在燃烧,似战旗在飘扬!  我的故乡是浙南一个远近闻名的小镇,小镇盛产明矾,被誉称为“世界矾都”。小镇出名,还因为它的东方矗立着一座名山——鹤顶山。  小时候,就听说了鹤顶山的传说故事:远古时代,一位仙人准备在鹤顶山顶修造一座通往天宫的天梯。天路迢迢,修造天梯得要多少石头?为了不劳苦众生,仙人将山脚的石头点化成一只只“猪仔”,朝山顶赶去。日复一日,鹤峰在慢慢增高。有一天,仙人在半山腰坎门岭遇见一位樵夫,便问他:“老人家,您打山上下来,看见许多‘猪仔’了吗?”樵夫疑惑地说:“哪有什么‘猪仔’?满山都是石头!”“仙机”被樵夫一语道破,顿时,漫山遍野的“猪仔”变成了一块块石头,不断增高的鹤峰,顷刻间凝固住了……  也是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鹤顶山上驻守着一支番号叫“308”的海军部队。每次看见从山上到小镇办事的军人,一种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上初中时,学校的文艺宣传队上山慰问部队,我得以第一次走进军营。新鲜且神秘,印象最深的是部队的饭菜很好吃,宿舍里被子叠得有棱角。自此,我萌生了当兵的念头,而且一门心思想当海军。巧了!1969年冬,海军东海舰队来镇上招兵,我顺利入伍,成了海军某部岸炮营一名炮兵。  一次,回故乡探亲,那时我已经是名中校了,顺便去县城看望在县劳动局当局长的老同学。正在交谈间,来了两位军人,自报家门是鹤顶山部队的。他们来局里反映随军家属的安置问题。有几位家属随军五六年了,工作却一直没有着落。军人走了以后,我对老同学说:“我们海军有许多部队驻守在高山海岛,条件非常艰苦,干部随军家属的安置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这个问题同样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今天让我遇上了,也算是开个‘后门’吧,请局里尽快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不久,县里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县”活动,山上随军家属的工作问题随即解决了。我与鹤顶山部队也建立了联系,此后,只要回故乡探亲,我便要上山去看看部队。  这是我们海军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曾因战功卓著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表扬。50年前,第一代官兵长途跋涉来到鹤顶山上,迎接他们的是满眼的乱石和呼呼作响的山风。这里一年中有八九个月被雨雾笼罩,潮湿阴冷。冬季,大雪封山;夏季,台风袭击。鹤顶山成了艰难困苦的代名词。然而,鹤顶山官兵肩负使命,以苦为荣,团结拼搏,用赫赫战绩写下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  那几年,我接触比较多的是部队长章炳和。为了部队建设,章炳和两次推迟婚期,1988年4月,好不容易挤出时间回安徽老家结婚。婚礼前夜,突然接到电报,他领衔的某项研究项目出现突发情况,部队命令他火速归队。面对新娘的泪水,父母的劝阻,章炳和把愧疚深深地埋在心底,急忙赶回到鹤顶山。攻关胜利后,部队将新娘接上山,在巍峨鹤峰的见证下,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简朴而隆重的婚礼。  某年初夏,章炳和亲自带领机动小组在某高地实施野外作业,寻找新的阵地。8名小组成员顶着烈日,手提肩扛几十斤重的装备,在羊肠小道上,在蒿草乱石间,反复调试装备。饿了嚼包方便面,渴了喝点山泉水。十几天内,他们的足迹遍布十几个山头,终于找到了某通信手段的突破口。  这些年来,部队的电子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对于鹤顶山官兵来说,每一次手段更新都是一次挑战。从试验室到科研院校,从野外作战车组到作战室,到处都留下了他们攻坚克难的足迹,洒下了他们勇攀高峰的汗水。  “站在浙南的最高峰,站在祖国的海岸线上,山是我们的脊梁,海是我们的胸襟。面对神圣的使命,我们用坚强的脊背扛起!”鹤顶山官兵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他们的胸怀。  有一次,聊天时,我问章炳和:“你在鹤顶山呆了多少年了?”  “21年!”章炳和脱口而出,“这里都成了我的家乡了。”  我用惊诧的目光打量着章炳和,心头不由得一阵发热。我20岁便离开小镇出去当兵,可章炳和却在这里坚守了21年——我的故乡成了他的家乡。  章炳和也有些感慨,“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21年过去了。我们部队中,在山上工作了十几年、七八年的,有的是。好几位同志放弃了下山调到机关、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留下来。他们说割舍不掉与鹤顶山阵地上一草一木的情感!”  “视驻地为家乡,把人民当父母!”鹤顶山官兵一直在践行着这样一种信念。故乡的领导告诉我,多年来,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双拥共建,海军官兵扛着的那面军旗最鲜红。  像爱护自己的子弟一样,故乡人民对鹤顶山部队同样充满了深情厚意。大约是10年前,县妇联得悉鹤顶山部队一位军嫂患了尿毒症的消息,立即向全县妇女姐妹发出紧急倡议:“献爱心,救军嫂!”短短几天后,10万元善款交到了军嫂的手中。军嫂落泪了,官兵们感动了。一位老志愿兵至今还记得这件事,他说,那些日子官兵们都在想:怎样才能报答人民群众的关爱?  春天,故乡亲友来电话告诉我:鹤顶山上的杜鹃开了,漫山遍野红彤彤。  对于游子来说,有一个让你思念的故乡,那是何等的幸福与美妙。如今,我对故乡的思念,同样包含着对鹤顶山官兵的思念。他们在守护着我的故乡,守护着祖国的东南大门,传承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勇攀高峰”的鹤顶山精神。  鹤顶山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而变得格外的苍劲与巍峨!  (原载《人民日报》)  赵国庆荐

  我20岁便离开小镇出去当兵,可章炳和却在这里坚守了21年——我的故乡成了他的家乡。  几回回梦里回故乡,梦见故乡鹤顶山上的杜鹃花开了,一簇簇,一片片,像烈火在燃烧,似战旗在飘扬!  我的故乡是浙南一个远近闻名的小镇,小镇盛产明矾,被誉称为“世界矾都”。小镇出名,还因为它的东方矗立着一座名山——鹤顶山。  小时候,就听说了鹤顶山的传说故事:远古时代,一位仙人准备在鹤顶山顶修造一座通往天宫的天梯。天路迢迢,修造天梯得要多少石头?为了不劳苦众生,仙人将山脚的石头点化成一只只“猪仔”,朝山顶赶去。日复一日,鹤峰在慢慢增高。有一天,仙人在半山腰坎门岭遇见一位樵夫,便问他:“老人家,您打山上下来,看见许多‘猪仔’了吗?”樵夫疑惑地说:“哪有什么‘猪仔’?满山都是石头!”“仙机”被樵夫一语道破,顿时,漫山遍野的“猪仔”变成了一块块石头,不断增高的鹤峰,顷刻间凝固住了……  也是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鹤顶山上驻守着一支番号叫“308”的海军部队。每次看见从山上到小镇办事的军人,一种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上初中时,学校的文艺宣传队上山慰问部队,我得以第一次走进军营。新鲜且神秘,印象最深的是部队的饭菜很好吃,宿舍里被子叠得有棱角。自此,我萌生了当兵的念头,而且一门心思想当海军。巧了!1969年冬,海军东海舰队来镇上招兵,我顺利入伍,成了海军某部岸炮营一名炮兵。  一次,回故乡探亲,那时我已经是名中校了,顺便去县城看望在县劳动局当局长的老同学。正在交谈间,来了两位军人,自报家门是鹤顶山部队的。他们来局里反映随军家属的安置问题。有几位家属随军五六年了,工作却一直没有着落。军人走了以后,我对老同学说:“我们海军有许多部队驻守在高山海岛,条件非常艰苦,干部随军家属的安置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这个问题同样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今天让我遇上了,也算是开个‘后门’吧,请局里尽快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不久,县里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县”活动,山上随军家属的工作问题随即解决了。我与鹤顶山部队也建立了联系,此后,只要回故乡探亲,我便要上山去看看部队。  这是我们海军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曾因战功卓著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表扬。50年前,第一代官兵长途跋涉来到鹤顶山上,迎接他们的是满眼的乱石和呼呼作响的山风。这里一年中有八九个月被雨雾笼罩,潮湿阴冷。冬季,大雪封山;夏季,台风袭击。鹤顶山成了艰难困苦的代名词。然而,鹤顶山官兵肩负使命,以苦为荣,团结拼搏,用赫赫战绩写下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  那几年,我接触比较多的是部队长章炳和。为了部队建设,章炳和两次推迟婚期,1988年4月,好不容易挤出时间回安徽老家结婚。婚礼前夜,突然接到电报,他领衔的某项研究项目出现突发情况,部队命令他火速归队。面对新娘的泪水,父母的劝阻,章炳和把愧疚深深地埋在心底,急忙赶回到鹤顶山。攻关胜利后,部队将新娘接上山,在巍峨鹤峰的见证下,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简朴而隆重的婚礼。  某年初夏,章炳和亲自带领机动小组在某高地实施野外作业,寻找新的阵地。8名小组成员顶着烈日,手提肩扛几十斤重的装备,在羊肠小道上,在蒿草乱石间,反复调试装备。饿了嚼包方便面,渴了喝点山泉水。十几天内,他们的足迹遍布十几个山头,终于找到了某通信手段的突破口。  这些年来,部队的电子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对于鹤顶山官兵来说,每一次手段更新都是一次挑战。从试验室到科研院校,从野外作战车组到作战室,到处都留下了他们攻坚克难的足迹,洒下了他们勇攀高峰的汗水。  “站在浙南的最高峰,站在祖国的海岸线上,山是我们的脊梁,海是我们的胸襟。面对神圣的使命,我们用坚强的脊背扛起!”鹤顶山官兵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他们的胸怀。  有一次,聊天时,我问章炳和:“你在鹤顶山呆了多少年了?”  “21年!”章炳和脱口而出,“这里都成了我的家乡了。”  我用惊诧的目光打量着章炳和,心头不由得一阵发热。我20岁便离开小镇出去当兵,可章炳和却在这里坚守了21年——我的故乡成了他的家乡。  章炳和也有些感慨,“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21年过去了。我们部队中,在山上工作了十几年、七八年的,有的是。好几位同志放弃了下山调到机关、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留下来。他们说割舍不掉与鹤顶山阵地上一草一木的情感!”  “视驻地为家乡,把人民当父母!”鹤顶山官兵一直在践行着这样一种信念。故乡的领导告诉我,多年来,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双拥共建,海军官兵扛着的那面军旗最鲜红。  像爱护自己的子弟一样,故乡人民对鹤顶山部队同样充满了深情厚意。大约是10年前,县妇联得悉鹤顶山部队一位军嫂患了尿毒症的消息,立即向全县妇女姐妹发出紧急倡议:“献爱心,救军嫂!”短短几天后,10万元善款交到了军嫂的手中。军嫂落泪了,官兵们感动了。一位老志愿兵至今还记得这件事,他说,那些日子官兵们都在想:怎样才能报答人民群众的关爱?  春天,故乡亲友来电话告诉我:鹤顶山上的杜鹃开了,漫山遍野红彤彤。  对于游子来说,有一个让你思念的故乡,那是何等的幸福与美妙。如今,我对故乡的思念,同样包含着对鹤顶山官兵的思念。他们在守护着我的故乡,守护着祖国的东南大门,传承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勇攀高峰”的鹤顶山精神。  鹤顶山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而变得格外的苍劲与巍峨!  (原载《人民日报》)  赵国庆荐


相关内容

  •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爱我故乡
  • 一、指导思想: 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从中感受到家乡的美好,以此来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产生好好学习,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愿望。“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本次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结合学习《吴文化》这本乡土教材,进行调查访问,查阅资料,让学生对家乡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喜爱。二、活动主题 ...

  • "故乡"与"家乡"
  • 查了很多词典,都说故乡即家乡,家乡即故乡.但是,什么场合宜用故乡,什么场合宜用家乡,还是有讲究的. 家乡多用于口语,故乡多用于书面语:古人用故乡多一些,如: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木兰诗>里的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与故乡家乡同义的词很多,如故里(荣归故里 ...

  • 家乡的泥土阅读答案
  • 篇一:家乡的泥土阅读答案 篇二:家乡的泥土阅读答案 高就: 令人羡慕的职位和出路莘莘学子: 刻苦用心求学的学生2.如何理解"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祖国的泥土更可贵."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月是故乡圆.落叶归根吧3.选择文中列举了那些事例来表明爱国的情怀?你能否再举一例呢? 我也 ...

  • [家乡的桥]教案
  • 26 家乡的桥 [教材分析] <家乡的桥>是一篇怀念家乡的散文,作者怀着真挚的情感,回忆了故乡江南小桥的特点,回忆小桥给自己童年的生活带来的无限情趣,表达了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第1.2写写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小河多.小桥多.第3-5节从造型奇.名称美和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几方面 ...

  • [二十年后回故乡]说课稿的评说课稿
  • <二十年后回故乡>说课稿的评说课稿 故城县徐庄小学 于怀青 在上周我做了<二十年后回故乡>的说课,在听课教师和学校校长的评议指导下,自己也作了深刻的反思.以下是自己针对那次说课的一些新的想法. 一.教师要始终要为学服务,精心设计教学细节 1. 结合题材想象特点,导入便进入想象 ...

  • 家乡的桥教案
  • 26.家乡的桥 教材分析: <家乡的桥>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描写家乡桥的形状多姿多彩,桥名的有趣和桥所带来的乐趣这三方面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课文第1自然段写江南水乡的特点:小河多.第2-5自然段从数量多.造型奇.名称美和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几方面具体介绍了家乡桥的特点.第5自然段点名中心,表达 ...

  • 第二单元回顾拓展
  • 第二单元回顾拓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顾本组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景物或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 2. 学习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表达和习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难点:能联系自己的习作或其他 ...

  • 描写家乡河流的小诗
  • 篇一:家乡的小河 作者:段宝林 家乡的小河 早已干涸 可它却真切的 储存在我的记忆里 蜿蜒盘旋 就像白玉 清澈见底 宛如琉璃 河底的石头 方 圆 尖 扁 形态各异 红 黄 蓝 绿 颜色艳丽 常有小孩 穿着开档裤 在河里拾捡 将捡来的石头 铺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在有落差的地点 河水常冲刷出 水塘儿一些 ...

  • 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3
  • <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故乡的小路>这是一首优美深情的歌,通过对故乡小路的描述回忆起童年的幸福时光,表达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歌曲采用大调式,与周期性的变化的节拍,单二部曲式.第一部分:曲调平稳,着重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合唱部分,情绪较为激动抒发了 ...

  • 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
  • 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1) 转眼间,二十年就过去了,我已是一位人人皆知的博士了.想想我也有十年没回故乡了,于是我决定回故乡去看看. 我坐上飞机,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其实我心里却是忐忑不安的.哇!现在飞机可真快,不一会儿就到了.我慢慢的挤出飞机,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一座座高楼大厦,为此我感到什么分吃惊.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