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的廉价故事遮蔽了其思维的贫困

题记:林达以讲故事替代思辨与推理,以弥补其逻辑思维能力之不足。

针对美国奥兰多枪击案,凤凰网发表了知名作家林达撰写的一篇洋洋大观的“林达(丁林)式评论”,在中国社交网络上被广泛传播。

该文的标题为“廉价的政治正确会遮蔽暴恐真相”。

通读全文,发现其一如既往地以转述故事入手,带入自己的观点。这一风格颇合大多数喜欢偷懒的国人的口味,因此该文一如既往地受到无数中国读者的追捧。

但是讲故事毕竟不是讲道理。讲故事有赖于作者的叙述能力,而讲道理则要求作者拥有大量的材料准备、逻辑工具、思辨能力。

所谓材料,即相关的客观事实及用作推理的学理依据。某些故事或许也可视为事实,但它们最多只能算“辅助材料”。

所谓逻辑,是讲道理所必须之正确思维方式和足够自洽的论理工具。

所谓思辨能力,即足够的逻辑思维、演绎、推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或许存在天赋的因素。不是所有掌握了形式逻辑工具的人,都能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

林达的思辨能力,我认为是不够强的。或许正因为如此,林达才选择了其特有的行文风格——用故事弥补逻辑之不足,并且以讲故事替代思辨与推理。当然,所谓不够强,仅相对于其远扬声名及所获得的巨大传播效益而言。

林达该文最大的谬误,在于其对政治正确概念的误读,或者说没弄明白政治正确的本质与核心含义。

林达开篇即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大约是:巴基斯坦穆斯林枪手卡德里,五年前刺杀了旁遮普省的塔希尔省长,一个月前被处以绞刑。而“英雄卡德里”之所以枪杀塔希尔省长,是因为后者反对《巴基斯坦刑法》中的“渎神法”,在电视里公开为一个因“渎神罪”而被判绞刑的女基督徒辩护。塔利班和在首都抗议处死卡德里的数千民众,都一致认为:非穆斯林的基督徒是应该杀掉的。

作者用这个故事,以及随后转述的其他故事,试图说明,西方世界的政治正确理念,讲过头了。

但林达显然是狭隘地理解了政治正确这个概念。

坊间对政治正确的解释汗牛充栋,大多理解为不能歧视有色人种,不能称呼非洲裔人为黑人,对弱势人群和妇女儿童要给予特别保护等等。这当然没错。

但是别忘了,政治正确概念诞生于美国,而非裔、阿裔、亚裔等人种虽说在美国数量并不少,但毕竟属于少数族裔,给予他们平等的发展机会,甚至给予他们某些特殊关照,既是自由主义平等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必要举措。

但是在巴基斯坦这样一个伊斯兰国家(其全称为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基督徒极少,那么它的政治正确,就是保护和尊重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及信仰,给予他们平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但是,从林达讲述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巴基斯坦当局并没有很好地践行政治正确原则。

政治正确的本质,是国家对少数族裔人权的维护。一个伊斯兰国家的基督徒,只因一言不慎,就被该国的世俗法庭以“渎神”的罪名判处绞刑。这样的法律、这样的法庭、这样的判决,足以说明,该国的意识形态和国策中的某些核心价值,太不政治正确的。

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又何谈“政治正确讲过头”?

也许有人会说,伊斯兰国家不讲或少讲政治正确,但是西方国家对政治正确却太教条主义了,强调得太过分。

诚然,当前西方(无论北美还是欧洲等发达国家)对少数族裔的优待政策似乎已经够多,对他们的关照似乎已经过度。但是,只要少数族裔的政治经济地位和生活环境劣于所在国的主体人群,那么对政治正确的强调无论如何都不过分。

林达所谓“廉价的政治正确”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或许是想说“泛滥的政治正确”吧。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说,像巴基斯坦那样的国家,政治正确还相当稀缺,那么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政治正确或者还做得不够。

凤凰网在林达的文章前加了一段按语,其中道:“来自伊斯兰世界的恐怖袭击,使得穆斯林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再度以血腥撕裂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而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为何穆斯林热衷暴力圣战的入口。”应该说,这段话就是相当不正确的。

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不等于伊斯兰世界。17亿伊斯兰教民中的绝大多数,不是极端分子,他们爱好和平。怎么能说“来自伊斯兰世界的恐怖袭击”呢?又怎么能断言“穆斯林热衷暴力圣战”呢?

或许缘于某种现实政治需要,中国人(无论朝野)对来自伊斯兰世界的威胁渲染得太过了。刚刚从欧洲旅行归来,我发现,连多次饱受恐怖袭击的巴黎,至今也没有给市内地铁、郊外轻轨和通往外省的铁路增加任何安检设施。我曾在所谓“阿人区”“非裔人区”住过几天,并未曾嗅到传说中的恐怖气息。地铁里、大街上、大学中,不同肤色的人们相互拥吻、热情寒暄的情形也是时常可见。巴黎圣母院门口的保安也是非裔人……

林达文章还引用了一些数据,譬如有多少多少穆斯林青年认同极端主义价值观等等。那些数字都很惊人。我不知道它们是怎么得来的。然而,数字本身并不等于事实。如果我们在中国青年中搞个调查,让他们选择“打菲律宾捐多少月工资”“打日本捐多少年工资”,恐怕大多数青年都会在口头上慷慨解囊的(虽然他们中不乏失业者,压根就无工资来源)。

但是,假如战争真打起来呢?

题记:林达以讲故事替代思辨与推理,以弥补其逻辑思维能力之不足。

针对美国奥兰多枪击案,凤凰网发表了知名作家林达撰写的一篇洋洋大观的“林达(丁林)式评论”,在中国社交网络上被广泛传播。

该文的标题为“廉价的政治正确会遮蔽暴恐真相”。

通读全文,发现其一如既往地以转述故事入手,带入自己的观点。这一风格颇合大多数喜欢偷懒的国人的口味,因此该文一如既往地受到无数中国读者的追捧。

但是讲故事毕竟不是讲道理。讲故事有赖于作者的叙述能力,而讲道理则要求作者拥有大量的材料准备、逻辑工具、思辨能力。

所谓材料,即相关的客观事实及用作推理的学理依据。某些故事或许也可视为事实,但它们最多只能算“辅助材料”。

所谓逻辑,是讲道理所必须之正确思维方式和足够自洽的论理工具。

所谓思辨能力,即足够的逻辑思维、演绎、推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或许存在天赋的因素。不是所有掌握了形式逻辑工具的人,都能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

林达的思辨能力,我认为是不够强的。或许正因为如此,林达才选择了其特有的行文风格——用故事弥补逻辑之不足,并且以讲故事替代思辨与推理。当然,所谓不够强,仅相对于其远扬声名及所获得的巨大传播效益而言。

林达该文最大的谬误,在于其对政治正确概念的误读,或者说没弄明白政治正确的本质与核心含义。

林达开篇即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大约是:巴基斯坦穆斯林枪手卡德里,五年前刺杀了旁遮普省的塔希尔省长,一个月前被处以绞刑。而“英雄卡德里”之所以枪杀塔希尔省长,是因为后者反对《巴基斯坦刑法》中的“渎神法”,在电视里公开为一个因“渎神罪”而被判绞刑的女基督徒辩护。塔利班和在首都抗议处死卡德里的数千民众,都一致认为:非穆斯林的基督徒是应该杀掉的。

作者用这个故事,以及随后转述的其他故事,试图说明,西方世界的政治正确理念,讲过头了。

但林达显然是狭隘地理解了政治正确这个概念。

坊间对政治正确的解释汗牛充栋,大多理解为不能歧视有色人种,不能称呼非洲裔人为黑人,对弱势人群和妇女儿童要给予特别保护等等。这当然没错。

但是别忘了,政治正确概念诞生于美国,而非裔、阿裔、亚裔等人种虽说在美国数量并不少,但毕竟属于少数族裔,给予他们平等的发展机会,甚至给予他们某些特殊关照,既是自由主义平等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必要举措。

但是在巴基斯坦这样一个伊斯兰国家(其全称为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基督徒极少,那么它的政治正确,就是保护和尊重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及信仰,给予他们平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但是,从林达讲述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巴基斯坦当局并没有很好地践行政治正确原则。

政治正确的本质,是国家对少数族裔人权的维护。一个伊斯兰国家的基督徒,只因一言不慎,就被该国的世俗法庭以“渎神”的罪名判处绞刑。这样的法律、这样的法庭、这样的判决,足以说明,该国的意识形态和国策中的某些核心价值,太不政治正确的。

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又何谈“政治正确讲过头”?

也许有人会说,伊斯兰国家不讲或少讲政治正确,但是西方国家对政治正确却太教条主义了,强调得太过分。

诚然,当前西方(无论北美还是欧洲等发达国家)对少数族裔的优待政策似乎已经够多,对他们的关照似乎已经过度。但是,只要少数族裔的政治经济地位和生活环境劣于所在国的主体人群,那么对政治正确的强调无论如何都不过分。

林达所谓“廉价的政治正确”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或许是想说“泛滥的政治正确”吧。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说,像巴基斯坦那样的国家,政治正确还相当稀缺,那么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政治正确或者还做得不够。

凤凰网在林达的文章前加了一段按语,其中道:“来自伊斯兰世界的恐怖袭击,使得穆斯林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再度以血腥撕裂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而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为何穆斯林热衷暴力圣战的入口。”应该说,这段话就是相当不正确的。

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不等于伊斯兰世界。17亿伊斯兰教民中的绝大多数,不是极端分子,他们爱好和平。怎么能说“来自伊斯兰世界的恐怖袭击”呢?又怎么能断言“穆斯林热衷暴力圣战”呢?

或许缘于某种现实政治需要,中国人(无论朝野)对来自伊斯兰世界的威胁渲染得太过了。刚刚从欧洲旅行归来,我发现,连多次饱受恐怖袭击的巴黎,至今也没有给市内地铁、郊外轻轨和通往外省的铁路增加任何安检设施。我曾在所谓“阿人区”“非裔人区”住过几天,并未曾嗅到传说中的恐怖气息。地铁里、大街上、大学中,不同肤色的人们相互拥吻、热情寒暄的情形也是时常可见。巴黎圣母院门口的保安也是非裔人……

林达文章还引用了一些数据,譬如有多少多少穆斯林青年认同极端主义价值观等等。那些数字都很惊人。我不知道它们是怎么得来的。然而,数字本身并不等于事实。如果我们在中国青年中搞个调查,让他们选择“打菲律宾捐多少月工资”“打日本捐多少年工资”,恐怕大多数青年都会在口头上慷慨解囊的(虽然他们中不乏失业者,压根就无工资来源)。

但是,假如战争真打起来呢?


相关内容

  • [罗辑思维]罗胖推荐书目1-58
  • <罗辑思维> 第一季 罗胖全部推荐书目1-58 1 末日启示: 向死而生 处女秀有点羞羞,没有荐书撒~ 2 拒绝逃离北上广 见识决定命运 <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美)凯文・凯利 <闲看水浒>十年砍柴 <城市文化>(美)刘易斯•芒福德 3 中日贸易 如何 ...

  • ?罗辑思维书单:已更新171,172期
  • 温馨提示?罗辑思维官微.天猫.京东.有售! 我这里还有电子版,约吗? 第172期 (魔鬼经济学·上) ▼ 基本信息书名知识大融通 作者[美]爱德华·威尔逊 豆瓣评分无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基本信息书名魔鬼经济学 作者[美] 史蒂芬·都伯纳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豆瓣评分7.6 第171期 (汪精卫的命 ...

  • 罗辑思维第二季推荐书单
  • 第二季节目推荐书单 第51期:中国从哪里来 <春秋大义>熊逸 第50期:总统是怎么被扒光的 <光荣与梦想>[美] 威廉·曼彻斯特 <总统是靠不住的>林达 第49期:数字的坏话 <统计数字会撒谎> [美] 达莱尔·哈夫 <数字是靠不住的> [ ...

  • 林达的美国书写_评_如彗星划过夜空_
  • %&'('%)书与思 林达的美国书写---评<如彗星划过夜空> " 羽戈 第#$世纪%$年代.而中国人最初书写与例.&%!%年,在福建做官的山西人徐继三代人的美国书写之起始时限,大致在后不准再留),否则推其副者为正:副或不协人望,则别行推择.乡邑之长,各以所推, ...

  • 读书的欲望与向度
  • 一 欲望就是需求的愿望,它首先与人的生理需求相关,是人的本能.人有些欲望与动物的欲望相通,如吃喝拉睡.性欲等生存欲望,以及亲情爱情,它随着某种境况的递进(比如由小到大的年龄.睡眠不足.饥饿等)状态而强烈或衰退(如老年,吃饱.睡足.满足等).附着于生理欲望的某种精神性,或叫做对这种欲望的感知状态,我把 ...

  • 历史编纂元小说
  • 作者:杨春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2007年02期 中图分类号:1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57(2006)03-0055-06 一 在对后现代主义理论及文学创作的讨论中,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林达·哈琴提出了"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概念.在哈琴的定义中,&q ...

  • 路遥的爱情故事
  • 路遥的爱情故事 初情绵绵,忍痛割爱,路遥放飞了初恋 缘是天意,也关人情,因而先有情而后有缘.路遥与北京姑娘的初恋也是一种缘分.其时初中毕业返乡知青路遥非常风光,曾是延川县城最有权力的人物,他领着8000多名风雨同舟的红四野造反战士所向披靡,此时又作为群众代表,被推选当了县革委会副主任.延川县城好几个 ...

  • 论异化劳动学说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意义
  • 作者:王德峰 复旦学报:社科版 1999年11期 对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的异化劳动学说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问题,学界向有争论.争论集中于此学说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上.追问这一问题发生的缘由,可以看到,它来自另一更重要的原则问题: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的哲学变 ...

  • 温晓莉教授推荐法学阅读书目
  • 温晓莉教授推荐法学院学生阅读书目 .从最容易启发法律思维的文学作品读起, 1) <九三年>--雨果 2) <双城记>--狄更斯 3) <古拉格群岛>--索尔红尼琴 4)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 5) <日瓦戈医生>--帕斯捷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