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情况及把握的学情,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积累文中优美词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毁灭的经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展示、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关键词句,读悟结合,深刻感悟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及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痛恨侵略者的情感,强化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毁灭的经过。

教学难点:圆明三园与其它小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以及英法侵略军对圆明园犯下的滔天大罪。

【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

1.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毁灭”,你脑海中浮现了什么画面?不仅读懂了什么?还能读懂什么?(伤心,难过),一个词语你读出了这么多,你们真会感悟,真会学习。谁毁灭了?一起写“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两个字概括。(影响,布局,建筑,文物,毁灭) 看这几个词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为课后第三题做引导)

三.提挈课文头尾,激发情感:

(一)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回答预设) 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

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3人—齐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

(二)针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

(2)什么化为灰烬了?(预设: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板书;化为灰烬)

(3)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

(4)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指导读两遍

(三)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

针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除了这些,你从书上还知道些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还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的?

(板书:举世闻名)追问:“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哪个字解释“全”?

(2)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宏伟建筑”)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珍贵文物”)

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1)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找到写建筑的自然段自己读。(自由读——指读第三自然段)

(2)仔细数一数,这段话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

(3)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抽生读。从这这些“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的依据在哪里?(学生畅所欲言,从词语、标点„„) 从大家的感受中,这一段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

尽、道不完的。学生自由再读——抽生读重点句:

(5)感悟重点句: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播放课件,师配乐诵读)漫步园内,你还想出来吗?(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四.拓展背景,加深理解

1、师:圆明园中的美景是写不尽的,道不完的。单是园内的美景就让你流连忘返,让你陶醉,相信你读了手中的那份材料后你对圆明园会有更深的了解。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了解了什么,你对圆明园的什么产生了深深的震撼?

(生看材料)

2、师:看了材料,圆明园的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交流:读完这篇短文,你的心震撼吗?被圆明园的什么深深地震撼了。我被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规模宏大震撼。(640个足球场,十分宏伟)。 (预设)我被圆明园的建造时间震撼了。(为什么?)

我被圆明园的珍奇异宝震撼了。

五.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课件呈现: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熊熊大火的画面)

1、圆明园中没有了什么?引读: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2、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这火,把耻辱烙字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这一片片废墟,一根根残垣断壁,你想对这两个强盗说什么?面对自己又该说什么?

回扣理解第一自然段

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学生联系板书说。)

①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

②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在347公顷的圆明园内,大火同时燃烧259200秒会烧掉些什么?

③259200秒啊!347公顷的圆明园同时燃烧,该会烧掉了多少奇珍异宝,宏伟建筑啊!你能估计一下圆明园的损失吗?

④所以课文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指名读第1段。

3、面对这把罪恶之火,面对烧剩的几个柱子,毁灭的是什么?毁灭不了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

4.教师总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六. 组织讨论,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圆明论坛,现在,对圆明园是否重建,国内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人建议要重修,有人则反对。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说出理由。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设计意图:建还是不建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拓宽学生思维,在讨论交流中升华对圆明园的情感。)

七. 自选练习,拓展提高

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学生联系板书说) 设计几种不同类型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主设计作业)

1、思考: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的辉煌?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

3、继续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祖国日渐强大的资料。

2011年11月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多文中心学校 符丽芳

一. 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说课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

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出重点字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学会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5.背诵课文3-4段

三. 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3.讲授法

我将指领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将进行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彻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获得知识。

四. 教学过程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正是为了以后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根据教材运用读、思、划、议、提的方法教学。

(一)复习导入课文

1.指领学生写“圆明园”

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让学生连续读,在此时写板书“圆明园。”

2.写板书“的毁灭”

提问学生在写“圆明园”和写“的毁灭”的时候表情有巨大的变化原因是不是因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和第五段,作者运用了一美一凄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圆明园毁灭之前和之后的巨变。同学们是不是想详细的了解圆明园是怎么样的一个园林?是如何辉煌的呢?从而引出今日的新课。

理由:把本文情感蕴含在板书之内,确立学生提笔练字的好习惯,也从而引出本节新课。

(二)学生通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利用各种方式读的过程中得出经验和悟出道理。 布置的要求如下:

1.让学生把自身认为重点的字词句画出来

2.对重点字词句进行反复揣度,从中无处情感。

理由:使学生养成做记号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抓到重点,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运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精讲课文2、3、4自然段

第二段:

指名读,读后让同学们围绕“众星拱月”这个词开动思维,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形象的比喻出圆明园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第三段:

学生读,齐读。提问学生此段共有几句话,再分别找人来读。

问此段都写了什么?同学们将按课文内容回答。继续提问此段一共有几个“有”字?如果这8个“有”所包含的东西全部存在,那么你应该如何读?让学生通 过理解自己读。读后引导学生说出应当读出自豪和骄傲的口气,然后教师范读。之后学习此段运用排比和关联词的重要性和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品味语言。

第四段:

教师略讲,学生自学

让学生读后,回答此段主要讲的是圆明园之中都有什么?

提问:那么古人的智慧有多少呢?让学生了解,我国自古就是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举世闻名。园内奇珍异宝无数。

五. 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1、 提问学生这把火烧掉的是什么?

指导学生开动思维从最表层的文物、园林上升到烧掉的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国人的尊严,让学生产生激愤的心情。

2、在奠定情感基调的同时让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圆明园的重大损失,使其刻骨铭心。

六. 激发爱国情感,产生振兴祖国愿望并布置作业

提问学生圆明园真正被毁的原因是什么?

为何英法联军从大洋彼岸千里迢迢跑来中国抢夺践踏?

为何中国当时不反抗呢?我们的军队哪里去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对侵略者践踏圆明园的憎恨,激发对振兴祖国的决心。

2011年11月

教师个人学习总结

多文中心学校 符丽芳

一、教育理论方面

新课程的理念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学生动手能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更多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的人才。要做到这些方面,必须要我们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和本学科的知识,从而将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本学科中来。所以自己经常阅读相关的报刊杂志、通过上网浏览最新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来使自己始终能够拥有新鲜的血液。努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得,真正成为了学生心目中学习的引导者。

二、道德修养方面

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更是学生人品学习的楷模。做到尊重学生,不对学生偏见,重视他们提出的意见,而不是高高在上,课堂上是师生,生活中是朋友,对学生的信任,从而也使他们信任自己,这样就能有助于教学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所以,我自己先学会怎样快乐的学习、生活,从我做起,而不是说一套做另一套,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这样,学生才会从我这学到一些他们所需要的;同时,自己也时时刻刻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教学能力方面

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从学生出发,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推动者、引导者,努力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和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2、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教材,积极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总结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3、在教学方式中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教学风格。从而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

5、多听教师公开课,通过对比,发现其他教师中的优点,加以吸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也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6 继续学习新课程理论,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培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每节课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努力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定期总结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做到有所改进,有所沉淀,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积累经验。

一个学年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以适应现在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学到更全面的知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咬定学习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2011年12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情况及把握的学情,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积累文中优美词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毁灭的经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展示、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关键词句,读悟结合,深刻感悟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及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痛恨侵略者的情感,强化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毁灭的经过。

教学难点:圆明三园与其它小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以及英法侵略军对圆明园犯下的滔天大罪。

【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

1.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毁灭”,你脑海中浮现了什么画面?不仅读懂了什么?还能读懂什么?(伤心,难过),一个词语你读出了这么多,你们真会感悟,真会学习。谁毁灭了?一起写“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两个字概括。(影响,布局,建筑,文物,毁灭) 看这几个词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为课后第三题做引导)

三.提挈课文头尾,激发情感:

(一)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回答预设) 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

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3人—齐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

(二)针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

(2)什么化为灰烬了?(预设: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板书;化为灰烬)

(3)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

(4)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指导读两遍

(三)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

针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除了这些,你从书上还知道些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还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的?

(板书:举世闻名)追问:“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哪个字解释“全”?

(2)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宏伟建筑”)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珍贵文物”)

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1)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找到写建筑的自然段自己读。(自由读——指读第三自然段)

(2)仔细数一数,这段话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

(3)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抽生读。从这这些“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的依据在哪里?(学生畅所欲言,从词语、标点„„) 从大家的感受中,这一段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

尽、道不完的。学生自由再读——抽生读重点句:

(5)感悟重点句: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播放课件,师配乐诵读)漫步园内,你还想出来吗?(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四.拓展背景,加深理解

1、师:圆明园中的美景是写不尽的,道不完的。单是园内的美景就让你流连忘返,让你陶醉,相信你读了手中的那份材料后你对圆明园会有更深的了解。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了解了什么,你对圆明园的什么产生了深深的震撼?

(生看材料)

2、师:看了材料,圆明园的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交流:读完这篇短文,你的心震撼吗?被圆明园的什么深深地震撼了。我被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规模宏大震撼。(640个足球场,十分宏伟)。 (预设)我被圆明园的建造时间震撼了。(为什么?)

我被圆明园的珍奇异宝震撼了。

五.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课件呈现: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熊熊大火的画面)

1、圆明园中没有了什么?引读: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2、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这火,把耻辱烙字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这一片片废墟,一根根残垣断壁,你想对这两个强盗说什么?面对自己又该说什么?

回扣理解第一自然段

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学生联系板书说。)

①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

②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在347公顷的圆明园内,大火同时燃烧259200秒会烧掉些什么?

③259200秒啊!347公顷的圆明园同时燃烧,该会烧掉了多少奇珍异宝,宏伟建筑啊!你能估计一下圆明园的损失吗?

④所以课文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指名读第1段。

3、面对这把罪恶之火,面对烧剩的几个柱子,毁灭的是什么?毁灭不了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

4.教师总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六. 组织讨论,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圆明论坛,现在,对圆明园是否重建,国内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人建议要重修,有人则反对。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说出理由。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设计意图:建还是不建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拓宽学生思维,在讨论交流中升华对圆明园的情感。)

七. 自选练习,拓展提高

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学生联系板书说) 设计几种不同类型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主设计作业)

1、思考: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的辉煌?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

3、继续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祖国日渐强大的资料。

2011年11月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多文中心学校 符丽芳

一. 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说课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

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出重点字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学会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5.背诵课文3-4段

三. 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3.讲授法

我将指领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将进行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彻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获得知识。

四. 教学过程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正是为了以后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根据教材运用读、思、划、议、提的方法教学。

(一)复习导入课文

1.指领学生写“圆明园”

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让学生连续读,在此时写板书“圆明园。”

2.写板书“的毁灭”

提问学生在写“圆明园”和写“的毁灭”的时候表情有巨大的变化原因是不是因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和第五段,作者运用了一美一凄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圆明园毁灭之前和之后的巨变。同学们是不是想详细的了解圆明园是怎么样的一个园林?是如何辉煌的呢?从而引出今日的新课。

理由:把本文情感蕴含在板书之内,确立学生提笔练字的好习惯,也从而引出本节新课。

(二)学生通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利用各种方式读的过程中得出经验和悟出道理。 布置的要求如下:

1.让学生把自身认为重点的字词句画出来

2.对重点字词句进行反复揣度,从中无处情感。

理由:使学生养成做记号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抓到重点,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运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精讲课文2、3、4自然段

第二段:

指名读,读后让同学们围绕“众星拱月”这个词开动思维,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形象的比喻出圆明园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第三段:

学生读,齐读。提问学生此段共有几句话,再分别找人来读。

问此段都写了什么?同学们将按课文内容回答。继续提问此段一共有几个“有”字?如果这8个“有”所包含的东西全部存在,那么你应该如何读?让学生通 过理解自己读。读后引导学生说出应当读出自豪和骄傲的口气,然后教师范读。之后学习此段运用排比和关联词的重要性和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品味语言。

第四段:

教师略讲,学生自学

让学生读后,回答此段主要讲的是圆明园之中都有什么?

提问:那么古人的智慧有多少呢?让学生了解,我国自古就是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举世闻名。园内奇珍异宝无数。

五. 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1、 提问学生这把火烧掉的是什么?

指导学生开动思维从最表层的文物、园林上升到烧掉的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国人的尊严,让学生产生激愤的心情。

2、在奠定情感基调的同时让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圆明园的重大损失,使其刻骨铭心。

六. 激发爱国情感,产生振兴祖国愿望并布置作业

提问学生圆明园真正被毁的原因是什么?

为何英法联军从大洋彼岸千里迢迢跑来中国抢夺践踏?

为何中国当时不反抗呢?我们的军队哪里去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对侵略者践踏圆明园的憎恨,激发对振兴祖国的决心。

2011年11月

教师个人学习总结

多文中心学校 符丽芳

一、教育理论方面

新课程的理念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学生动手能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更多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的人才。要做到这些方面,必须要我们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和本学科的知识,从而将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本学科中来。所以自己经常阅读相关的报刊杂志、通过上网浏览最新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来使自己始终能够拥有新鲜的血液。努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得,真正成为了学生心目中学习的引导者。

二、道德修养方面

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更是学生人品学习的楷模。做到尊重学生,不对学生偏见,重视他们提出的意见,而不是高高在上,课堂上是师生,生活中是朋友,对学生的信任,从而也使他们信任自己,这样就能有助于教学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所以,我自己先学会怎样快乐的学习、生活,从我做起,而不是说一套做另一套,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这样,学生才会从我这学到一些他们所需要的;同时,自己也时时刻刻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教学能力方面

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从学生出发,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推动者、引导者,努力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和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2、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教材,积极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总结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3、在教学方式中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教学风格。从而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

5、多听教师公开课,通过对比,发现其他教师中的优点,加以吸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也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6 继续学习新课程理论,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培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每节课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努力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定期总结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做到有所改进,有所沉淀,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积累经验。

一个学年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以适应现在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学到更全面的知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咬定学习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2011年12月


相关内容

  •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500字400字300字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我如怒火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圆明园有着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建筑宏伟,闻名于世,与其它园林相比,别具一格.里面有蓬莱仙境,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身临其境,犹如到了仙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应该背诵的课文
  • 一.<走遍天下书为侣>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 ...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50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3人.班级学生两极分化明显,优秀的学生语文能力强:习作能力强,热爱阅读,书写也美观,如陈冶可.黄钿钿.吴若琪--但是学困生阵容不容忽视,一类是屡考屡不及格的,如金日成.黄苏淇.刘启静(刘启静与金日成 ...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重点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重点(转自人教网)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重点课文内容: 1.<窃读记>,作者林海音,主要描写了作者放学后急匆匆赶往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窃读,到晚上才依依不舍离开的读书过程.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 ...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06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精品 一. 看拼音,写词语.(7分) fēn fù jǐn shèn línɡ lónɡ tī tòu qí qū chóu hèn ɡào jiè ( ) ( ) ( ) ( ) ( )( ) 二.辨字组词.(7分) 泽( )抉( )销( )折( )板( )誊( ) ...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_(1)
  •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字词,并背诵要求背的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去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窃读记> ① ...

  • 应用教学策略
  • 应用教学策略.搞好小学阅读教学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性质是这样描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 ...

  •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一年级上下册课文目录 一年级上册 入学教育 汉语拼音(a o e) 汉语拼音(i u ü) 汉语拼音(b p m f) 汉语拼音(d t n l) 复习一 汉语拼音(g k h) 汉语拼音(j q x) 汉语拼音(z c s) 汉语拼音(zh ...

  •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小练笔设计
  •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小练笔设计 泸州市江阳区方山学校五年级语文教研组 课次 1 3 课题 窃读记 走遍天下 书为侣 古诗词三 首 切 入 点 我跨进了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突然,我的脑 袋撞上一个人了!发挥你的想象,续写<窃读露馅后>. 如果你独自周游地球,你会带什么东西?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