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优秀临床医学院校详细资料及河南分数线

重庆医科大学

类型:医药隶 属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国家重点学科:33个 博士点:28个 硕士点:59个

学校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已于2003年在重庆市大学园区新征土地2300亩,新校区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预计2005年可入住新生。教学、科研、医疗设备总值四亿一千万元,藏书66余万册。

下设基础医学院、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儿科学院、中医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人文社会学院等7个学院和14个系(部)。有附属综合医院2所,儿童医院1所,均为三级甲等医院;有附属口腔医院一所,是重庆市最好的口腔专科医院。非直管附属医院4所,教学及实习医院11所。

在职的4728名教职工中,有教授、主任医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29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44人;讲师、主治医师等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488余人。有100余名专家教授分别担任多种统编教材的主编以及国家、盛市各级学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有103名专家、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3位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即内科学传染并儿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学科2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10个研究所,20个研究室(中心)。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生导师137名;硕士学位授权点51个。

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六五”至“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863、873、97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新药基金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等高层次科技项目,同时还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2003年执行各级科研项目40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900余篇。学校公开出版有《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中华肝脏病杂志》、《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儿科药学杂志》和《医学教育探索》等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7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及部、委、省等各级科技成果奖4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等各类专利26项。我校研制的聚焦超声

肿瘤治疗系统(超声聚焦刀)属世界首创,2001年3月在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是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仪器,临床效果显著,已实施产业化,2002年成功出口欧洲,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重庆医科大学2010在河南各专业招生录取

分数线 理科

专业类型 基础医学

生物技术 法医学 药学

平均分 561

558 560 564 560 562 564

最高分 561 561 560 564 564 563 568

最低分 -- -- -- -- -- -- --

录取批次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医学影像学 麻醉学 临床医学

重庆医科大学2009在河南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理

专业类型 生物医学工程

中药学 医学影像学 临床医学

平均分 572

566 563 566

最高分 572 568 568 574

最低分 -- -- -- --

录取批次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辽宁医学院

类型:医药 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 国家重点学科:5个 博士点:5个 硕士点:32个

学院现占地面积99.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9万平方米。有普通高等教育、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留学生教育4种办学形式;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3个办学层次;有医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5个学科门类;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护理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4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省级重点学科4个(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骨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药理学);省级重点

实验室7个(医学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畜产品质量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脑与脊髓神经损伤重点实验室、国人体质特征研究重点实验室、外科学重点实验室、分子细胞生物学与新药开发重点实验室、心脑血管药物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肉类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机能实验中心、药学实验中心、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学院从1979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现有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32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个联合培养博士点;9个省级重点医疗专科项目,2个研究中心,10个研究所。

学院下设17个二级教学单位(基础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三临床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医疗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外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有116个教研室、18个教学实验中心;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附属第一医院拥有床位1800张,是省第三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附属第二医院是辽西地区口腔疾病诊治中心;附属第三医院正在建设省工伤医疗康复中心),非直属附属医院5所,各类实践教学基地122个。

学院立足辽宁,面向全国34个盛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987人,其中研究生1720人、本科生7260人,留学生263人,高职专科学生2744人。现有专任教师139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03人,硕士学位635人;具有高级职称210人,副高级职称40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拾百千万人才工程”28人,其中百人层次10人;留学归国人员67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优秀教师1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优秀专家4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6人。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拥有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基因测序仪、芯片扫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多种大型教学科研仪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9698万元。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改革”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科技产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新药研究所研发的两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生化新药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列入了“国家火炬计划”和“东北大振兴项目”。学院主办的《辽宁医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中国医师能力评价》三种刊物,面向国内外发行。

院现有省级精品课14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6个,省级示范性(特色/品牌)专业8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

沈阳医学院

类型:医药 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 院士:7人

沈阳医学院始建于1949年,其前身为沈阳市立高级护产学校,1958 年升格为沈阳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沈阳医学院。建校58年来,沈医人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优良传统,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先后培养了3万多名德才兼备 的合格医学人才,为辽沈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经市政府批准,学院通过资产置换方式建设了新校区,于2001年10月完成了整体搬迁。新校园占地面积4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8亿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总值5020.6万元;图书馆藏书59.6万余册外文期刊2100余种。 学校面向全国15个盛市、自治区招生。现有普通全 日制本科生3591人,高职专科生2340人,成人脱产生149人,留学生76人。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临床学院、信息技术中心、

社会科学部、外语部、体育部、临床教学实验中心、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独立学院等教学单位。有7所附属医院,15个教学医院及16个教学实习基地,附属医院床位数4515张。

学校现有教职工3389人,其中校本部666人,专任教师356人,教授64人,副教授102人。硕士以上学位205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省教学名师1人,盛市优秀专家8人,入选盛市“百千万人才工程”30人。 现设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眼视光学、公共事业管理等9个本科专业。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心血管内(外)科学、呼吸内科及手外科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环境与人口健康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设有市政府特邀院士工作站,有7位院士进站工作并为学校名誉教授。学校与中国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现有29名硕士生导师。

近五年,学校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27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4项。科研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58项。在国际、国内公开发表论文234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1篇。承担省级以上教改课题44项,学校教改课题76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10项。有5门省级精品课程,20门校级精品课程,全校教师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29篇。学校主办的《沈阳医学院学报》为国家执行《CAZ-CD规范》优秀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2009

2008

沈阳医学院2008在河南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

福建医科大学

类型:医药隶属于:福建省 教育厅国家重点学科:35个 博士点:22个 硕士点:61个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5491人,其中校本部963人。在835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占61.32%,高级职称占58.56%。博士生导师65名,硕士生导师45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3人,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8人,福建省优秀专家17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4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8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8人,福建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

学校有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13所,其中: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协和医院、省立临床医学院(省立医院)、福总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等5所为临床医学院,1所附属口腔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附属第

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协和医院、附属口腔医院为直属附属医院);附属漳州市医院、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附属三明第一医院、附属龙岩第一医院、附属闽东医院、附属传染病院、附属南平第一医院等7所为非直属附属医院。此外,有教学医院28所,另有38个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临床教学与实践教学基地网络。

目前,学校现有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机构65个,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重点建设高校重点建设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首批建设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成果显著。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华高血压杂志》和《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等,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图书馆面积25600平方米,图书、资料164万册,是福建省医学图书中心馆。

2010

广东医学院

类型:医药隶 属于:广东省教育厅国家重点学科 18个 硕士点:13个 学校总面积为1404亩,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湛江校区占地227 亩,位于富有亚热带风情的沿海开放城市湛江市;东莞校区创建于2002年,占地1177亩,位于东莞市美丽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于2003 年开始招收首批新生。目前学校全日制学生18200人,其中本科生17550人,研究生650人。在校成人生16265人。

学校设有基础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检验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和社科部、体育部,拥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6所临床教学医院。

学校近年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得到较大提高。目前在编教 职员工 2940人(含直属附院),其中校部在编教师1107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645人。有硕士生导师323人,博士生导师14人,有88人次被列为广东拾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8人

其中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和护理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两个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

学校现有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医学特色专科2个,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16个,省厅级重点实验室5个, 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点1个。“九五”以来,学校获得各级科研课题 1500 多项,其中2006年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资助经费共 295 万元;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资助经费共159万元。 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资助经费共212万元。“九五”以来,获国家级、省级及厅局级科研成果奖156项次,获国家发明专利23项;发表论文6800多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100多篇,被《SCI》引用70多篇次。

2010

遵义医学院

类型:医药 隶属于:贵州省教育厅 国家重点学科:8个 硕士点:17个

共事业管理系、麻醉学系、药学系、护理学系、美容医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医学检验系 、法医学系、社会体育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生物工程系等16个二级办学单位,教研室116个,教学与科研实验室22个,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教学医院25所,非医学类实践教学基地25个,研究所4个。设有涵盖医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工学6个学科门类的13个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公共事业管理、药物制剂、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社会体育、生物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法医学,其中口腔医学、麻醉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药物制剂、护理学为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精品课程22门,校级优质课程10门。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口腔临床医学、麻醉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小儿外科、肿瘤科、麻醉科为省级重点医疗专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联合培养博士基地。

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目前,共有师资665人,其中教授117人,副教授197人,讲师268人;获硕士、博士学位师资379人;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20人;省教学名师4人。 办学条件学校本部和珠海校区共占土地面积827077.65m2(1240.61亩),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37820m2,学生宿舍总面积57424m2,运动场地总面积58186.57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565万元,有多媒体教室67间,语音室9间,教学用计算机1312台。图书馆建筑总面积19110m2,馆藏图书128.72万册(含电子图书59.38万册),全馆微机管理,检索方便,与全国近400所兄弟院

校和医疗科研机构有资料交流,为贵州省授权科研课题查新检索单位。学校已于2001年建成计算机校园网。

2010

2009

河北医科大学

类型:医药隶 属于:河北省教育厅国家重点学科:10个 院士:3人 博士点:16个 硕士点:40个

学校建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68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医学教育体系。

全校共有教职工8000余人,正高职专业技术人员991人,副高职专业技术人员1564人;博士生导师92人,硕士生导师千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675人。在这支队伍中有一批学识渊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教授,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燕赵学者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25名,省管优秀专家18名,有突出贡献的省级中青年专家94名,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29名,并有20余人担任国家级专业学会的常务理事和理事。

河北医科大学具有完善的办学条件。全校占地面积8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5981万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28.6万册,电子图书94.5万册;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第四医院、中医院、口腔医院等6所省级医院均为直属附属医院,共开设病床6176张。河北

省人民医院、唐山工人医院等20所医院为河北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此外,学校另有60余所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

河北医科大学不仅是河北省的医学教育、医疗救治中心,也是河北省的医学研究中心。学校设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8个省级研究所,年承担科研课题300余项,上级年均资助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此外,学校还承办编辑出版了国家级及省级学术刊物共计9种。

2010

2009

2008

山西医科大学

类型:医药 隶属于:山西省教育厅 国家重点学科:1个 博士点:37个 硕士点:53个

学校校本部占地面积

1864亩(含新校区),建筑面积41.59万平方米;固定资

产总值41000余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000余万元;图书、资料150余万册。

学校校本部教职工1547人,其中,专任教师851人。学校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6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04人(含博士研究生导师6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1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新

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37名,山西省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3名,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3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5名,省级教学名师24名;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重点培育对象1个;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5名,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47名。

学校生源来自全国28个盛市、自治区。校本部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2142人,其中,博士生162人,硕士生3095人,本科生8885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6649人。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以全国首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人民的好医生”赵雪芳为代表的医药卫生专业人才6万余名。近年来,学校积极调整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本科生考研率保持在30%左右,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0%左右。

学校现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汾阳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法医学院、护理学院、研究生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晋祠学院1所独立学院,口腔医学系、儿科医学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外语系、信息管理系、体育教学部、计算机教学部8个直属系部,16所附属医院,100多个其他教学基地。 学校设有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预防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医学检验、生物制药、社会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英语(医学方向)16个本科专业。其中,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是山西省唯一的长学制专业。

学校生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3个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细胞生理学实验室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药学、护理学5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技能实训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骨科学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另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品牌专业、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山西省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公共

卫生专业硕士学位试点单位,现有3个一级学科、37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个一级学科、53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1050项,学科建设与科研总经费1.5亿元;在国际性和国家级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7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47篇;出版教材著作648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42项,获专利授权62项。

直属附属医院中,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共开放床位2473张,技术力量雄厚,医疗水平领先;口腔医院是省内唯一一所三级乙等口腔专科医院,拥有日本森田3D牙科CT机、德国西门子数字化全景机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开放牙科综合治疗椅76台。 2010

2009

2008

新乡医学院

类型:医药 隶属于:河南省教育厅国家 重点学科:17个

硕士点:20个

学校是目前河南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西医本科院校,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校现有教职工3991人(含附院),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34人(正高级人员211人、副高级人员54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模范教师1人、师德先进个人1人,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9人,省创新人才1人,省管优秀专家8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拥有省特聘教授岗3个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270.53万元。现建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6个河南省医学临床特色专科、11门省级精品课程;拥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设有10个研究所(中心)、6个研究室。学校占地面积1737亩,建筑面积73.07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馆藏图书97.27万册,与国内外110多个学术机构建立图书文献资料业务交流关系;设有网络信息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提供支持。创办有《新乡医学院学报》、《眼科新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等4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

适应办学需要,建有3所附属医院,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拥有80余所教学实习基地,并且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济南等地的多家大型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2010

2009

2008

成都医学院

类型:医药 隶属于:四川省教育厅

成都医学院前身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建校于1947年。2004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学校整体移交四川省管理,更名为成都医学院,是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医学本科院校,编制在校生10000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00余名,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的130余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224名,占专任教师的71%;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等专家20余名;被四川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聘为博士生、硕士生指导教师39名,中国工程院王正国院士为学校名誉校长。学校经四川省人事厅批准率先建立“四川省专家服务基地”,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十十一五‟教师队伍建设先进集体”。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人文信息管理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检验医学院、护理学院、医学影像系、生物医学系、公共卫生系、心理学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11个二级院(系)。现有国家中医药二级实验室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4个。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12门,药学和护理学专业为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先后投资4500多万元建成国内一流水准的人体解剖学互动教学系统,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应用心理学、机能学、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临床技能和护理技术操作等多个教学平台。有45个配套设施完备的多媒体教室,配置500多台电脑的网络教室,以及语音教学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学校图书馆藏书39.8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8万册,现代化的电子图书阅览室供学生探求广博的知识海洋。

近几年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35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

社会科学基金、“973”子项目、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国家项目15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近50项。申请专利12项。出版学术研究著作近20部。发表科技学术论文2000多篇。发育与再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体温调节、微生物与免疫、中药药剂等省级和厅局级重点实验室,以及科研实验中心、SPF级实验动物中心等科研平台,为科学研究提供保障。学校与美国哈佛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长期教学和科研协作关系。英国、美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外籍专家、教师先后来学校讲学和任教。

学校有1所直管附属医院,7所非直管附属医院,医疗、科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内涵建设持续加强。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编制床位800张,开展床位960张。拥有核磁共振、全身螺旋CT、γ刀等现代化先进医疗仪器设备,设有心胸外科、心脏起搏、创伤外科等9个特色专科医疗中心,与第四军医大学合作建立了心脏外科协作中心。成功开展了肝(肾)器官移植、心胸外科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替换、异体异种皮移植术等大型手术,多种复杂先心病的矫治和大面积烧伤的诊治进入省内先进行列。建立了6个四川省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学校现有60余个军队和地方学生实习教学基地,其中省级医院9所,市级医院30所,县级医院20余所;三级医院30余所,二级甲等医院20余所,为学生教学和实习提供了优良资源和有力保障。 2010

2009

2008

重庆医科大学

类型:医药隶 属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国家重点学科:33个 博士点:28个 硕士点:59个

学校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已于2003年在重庆市大学园区新征土地2300亩,新校区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预计2005年可入住新生。教学、科研、医疗设备总值四亿一千万元,藏书66余万册。

下设基础医学院、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儿科学院、中医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人文社会学院等7个学院和14个系(部)。有附属综合医院2所,儿童医院1所,均为三级甲等医院;有附属口腔医院一所,是重庆市最好的口腔专科医院。非直管附属医院4所,教学及实习医院11所。

在职的4728名教职工中,有教授、主任医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29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44人;讲师、主治医师等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488余人。有100余名专家教授分别担任多种统编教材的主编以及国家、盛市各级学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有103名专家、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3位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即内科学传染并儿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学科2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10个研究所,20个研究室(中心)。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生导师137名;硕士学位授权点51个。

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六五”至“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863、873、97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新药基金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等高层次科技项目,同时还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2003年执行各级科研项目40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900余篇。学校公开出版有《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中华肝脏病杂志》、《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儿科药学杂志》和《医学教育探索》等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7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及部、委、省等各级科技成果奖4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等各类专利26项。我校研制的聚焦超声

肿瘤治疗系统(超声聚焦刀)属世界首创,2001年3月在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是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仪器,临床效果显著,已实施产业化,2002年成功出口欧洲,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重庆医科大学2010在河南各专业招生录取

分数线 理科

专业类型 基础医学

生物技术 法医学 药学

平均分 561

558 560 564 560 562 564

最高分 561 561 560 564 564 563 568

最低分 -- -- -- -- -- -- --

录取批次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医学影像学 麻醉学 临床医学

重庆医科大学2009在河南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理

专业类型 生物医学工程

中药学 医学影像学 临床医学

平均分 572

566 563 566

最高分 572 568 568 574

最低分 -- -- -- --

录取批次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辽宁医学院

类型:医药 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 国家重点学科:5个 博士点:5个 硕士点:32个

学院现占地面积99.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9万平方米。有普通高等教育、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留学生教育4种办学形式;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3个办学层次;有医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5个学科门类;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护理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4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省级重点学科4个(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骨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药理学);省级重点

实验室7个(医学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畜产品质量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脑与脊髓神经损伤重点实验室、国人体质特征研究重点实验室、外科学重点实验室、分子细胞生物学与新药开发重点实验室、心脑血管药物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肉类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机能实验中心、药学实验中心、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学院从1979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现有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32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个联合培养博士点;9个省级重点医疗专科项目,2个研究中心,10个研究所。

学院下设17个二级教学单位(基础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三临床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医疗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外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有116个教研室、18个教学实验中心;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附属第一医院拥有床位1800张,是省第三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附属第二医院是辽西地区口腔疾病诊治中心;附属第三医院正在建设省工伤医疗康复中心),非直属附属医院5所,各类实践教学基地122个。

学院立足辽宁,面向全国34个盛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987人,其中研究生1720人、本科生7260人,留学生263人,高职专科学生2744人。现有专任教师139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03人,硕士学位635人;具有高级职称210人,副高级职称40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拾百千万人才工程”28人,其中百人层次10人;留学归国人员67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优秀教师1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优秀专家4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6人。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拥有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基因测序仪、芯片扫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多种大型教学科研仪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9698万元。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改革”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科技产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新药研究所研发的两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生化新药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列入了“国家火炬计划”和“东北大振兴项目”。学院主办的《辽宁医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中国医师能力评价》三种刊物,面向国内外发行。

院现有省级精品课14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6个,省级示范性(特色/品牌)专业8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

沈阳医学院

类型:医药 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 院士:7人

沈阳医学院始建于1949年,其前身为沈阳市立高级护产学校,1958 年升格为沈阳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沈阳医学院。建校58年来,沈医人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优良传统,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先后培养了3万多名德才兼备 的合格医学人才,为辽沈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经市政府批准,学院通过资产置换方式建设了新校区,于2001年10月完成了整体搬迁。新校园占地面积4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8亿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总值5020.6万元;图书馆藏书59.6万余册外文期刊2100余种。 学校面向全国15个盛市、自治区招生。现有普通全 日制本科生3591人,高职专科生2340人,成人脱产生149人,留学生76人。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临床学院、信息技术中心、

社会科学部、外语部、体育部、临床教学实验中心、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独立学院等教学单位。有7所附属医院,15个教学医院及16个教学实习基地,附属医院床位数4515张。

学校现有教职工3389人,其中校本部666人,专任教师356人,教授64人,副教授102人。硕士以上学位205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省教学名师1人,盛市优秀专家8人,入选盛市“百千万人才工程”30人。 现设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眼视光学、公共事业管理等9个本科专业。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心血管内(外)科学、呼吸内科及手外科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环境与人口健康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设有市政府特邀院士工作站,有7位院士进站工作并为学校名誉教授。学校与中国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现有29名硕士生导师。

近五年,学校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27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4项。科研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58项。在国际、国内公开发表论文234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1篇。承担省级以上教改课题44项,学校教改课题76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10项。有5门省级精品课程,20门校级精品课程,全校教师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29篇。学校主办的《沈阳医学院学报》为国家执行《CAZ-CD规范》优秀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2009

2008

沈阳医学院2008在河南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

福建医科大学

类型:医药隶属于:福建省 教育厅国家重点学科:35个 博士点:22个 硕士点:61个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5491人,其中校本部963人。在835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占61.32%,高级职称占58.56%。博士生导师65名,硕士生导师45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3人,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8人,福建省优秀专家17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4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8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8人,福建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

学校有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13所,其中: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协和医院、省立临床医学院(省立医院)、福总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等5所为临床医学院,1所附属口腔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附属第

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协和医院、附属口腔医院为直属附属医院);附属漳州市医院、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附属三明第一医院、附属龙岩第一医院、附属闽东医院、附属传染病院、附属南平第一医院等7所为非直属附属医院。此外,有教学医院28所,另有38个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临床教学与实践教学基地网络。

目前,学校现有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机构65个,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重点建设高校重点建设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首批建设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成果显著。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华高血压杂志》和《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等,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图书馆面积25600平方米,图书、资料164万册,是福建省医学图书中心馆。

2010

广东医学院

类型:医药隶 属于:广东省教育厅国家重点学科 18个 硕士点:13个 学校总面积为1404亩,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湛江校区占地227 亩,位于富有亚热带风情的沿海开放城市湛江市;东莞校区创建于2002年,占地1177亩,位于东莞市美丽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于2003 年开始招收首批新生。目前学校全日制学生18200人,其中本科生17550人,研究生650人。在校成人生16265人。

学校设有基础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检验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和社科部、体育部,拥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6所临床教学医院。

学校近年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得到较大提高。目前在编教 职员工 2940人(含直属附院),其中校部在编教师1107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645人。有硕士生导师323人,博士生导师14人,有88人次被列为广东拾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8人

其中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和护理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两个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

学校现有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医学特色专科2个,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16个,省厅级重点实验室5个, 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点1个。“九五”以来,学校获得各级科研课题 1500 多项,其中2006年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资助经费共 295 万元;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资助经费共159万元。 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资助经费共212万元。“九五”以来,获国家级、省级及厅局级科研成果奖156项次,获国家发明专利23项;发表论文6800多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100多篇,被《SCI》引用70多篇次。

2010

遵义医学院

类型:医药 隶属于:贵州省教育厅 国家重点学科:8个 硕士点:17个

共事业管理系、麻醉学系、药学系、护理学系、美容医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医学检验系 、法医学系、社会体育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生物工程系等16个二级办学单位,教研室116个,教学与科研实验室22个,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教学医院25所,非医学类实践教学基地25个,研究所4个。设有涵盖医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工学6个学科门类的13个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公共事业管理、药物制剂、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社会体育、生物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法医学,其中口腔医学、麻醉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药物制剂、护理学为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精品课程22门,校级优质课程10门。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口腔临床医学、麻醉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小儿外科、肿瘤科、麻醉科为省级重点医疗专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联合培养博士基地。

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目前,共有师资665人,其中教授117人,副教授197人,讲师268人;获硕士、博士学位师资379人;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20人;省教学名师4人。 办学条件学校本部和珠海校区共占土地面积827077.65m2(1240.61亩),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37820m2,学生宿舍总面积57424m2,运动场地总面积58186.57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565万元,有多媒体教室67间,语音室9间,教学用计算机1312台。图书馆建筑总面积19110m2,馆藏图书128.72万册(含电子图书59.38万册),全馆微机管理,检索方便,与全国近400所兄弟院

校和医疗科研机构有资料交流,为贵州省授权科研课题查新检索单位。学校已于2001年建成计算机校园网。

2010

2009

河北医科大学

类型:医药隶 属于:河北省教育厅国家重点学科:10个 院士:3人 博士点:16个 硕士点:40个

学校建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68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医学教育体系。

全校共有教职工8000余人,正高职专业技术人员991人,副高职专业技术人员1564人;博士生导师92人,硕士生导师千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675人。在这支队伍中有一批学识渊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教授,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燕赵学者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25名,省管优秀专家18名,有突出贡献的省级中青年专家94名,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29名,并有20余人担任国家级专业学会的常务理事和理事。

河北医科大学具有完善的办学条件。全校占地面积8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5981万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28.6万册,电子图书94.5万册;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第四医院、中医院、口腔医院等6所省级医院均为直属附属医院,共开设病床6176张。河北

省人民医院、唐山工人医院等20所医院为河北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此外,学校另有60余所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

河北医科大学不仅是河北省的医学教育、医疗救治中心,也是河北省的医学研究中心。学校设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8个省级研究所,年承担科研课题300余项,上级年均资助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此外,学校还承办编辑出版了国家级及省级学术刊物共计9种。

2010

2009

2008

山西医科大学

类型:医药 隶属于:山西省教育厅 国家重点学科:1个 博士点:37个 硕士点:53个

学校校本部占地面积

1864亩(含新校区),建筑面积41.59万平方米;固定资

产总值41000余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000余万元;图书、资料150余万册。

学校校本部教职工1547人,其中,专任教师851人。学校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6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04人(含博士研究生导师6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1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新

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37名,山西省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3名,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3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5名,省级教学名师24名;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重点培育对象1个;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5名,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47名。

学校生源来自全国28个盛市、自治区。校本部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2142人,其中,博士生162人,硕士生3095人,本科生8885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6649人。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以全国首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人民的好医生”赵雪芳为代表的医药卫生专业人才6万余名。近年来,学校积极调整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本科生考研率保持在30%左右,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0%左右。

学校现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汾阳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法医学院、护理学院、研究生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晋祠学院1所独立学院,口腔医学系、儿科医学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外语系、信息管理系、体育教学部、计算机教学部8个直属系部,16所附属医院,100多个其他教学基地。 学校设有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预防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医学检验、生物制药、社会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英语(医学方向)16个本科专业。其中,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是山西省唯一的长学制专业。

学校生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3个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细胞生理学实验室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药学、护理学5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技能实训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骨科学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另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品牌专业、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山西省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公共

卫生专业硕士学位试点单位,现有3个一级学科、37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个一级学科、53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1050项,学科建设与科研总经费1.5亿元;在国际性和国家级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7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47篇;出版教材著作648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42项,获专利授权62项。

直属附属医院中,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共开放床位2473张,技术力量雄厚,医疗水平领先;口腔医院是省内唯一一所三级乙等口腔专科医院,拥有日本森田3D牙科CT机、德国西门子数字化全景机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开放牙科综合治疗椅76台。 2010

2009

2008

新乡医学院

类型:医药 隶属于:河南省教育厅国家 重点学科:17个

硕士点:20个

学校是目前河南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西医本科院校,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校现有教职工3991人(含附院),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34人(正高级人员211人、副高级人员54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模范教师1人、师德先进个人1人,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9人,省创新人才1人,省管优秀专家8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拥有省特聘教授岗3个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270.53万元。现建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6个河南省医学临床特色专科、11门省级精品课程;拥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设有10个研究所(中心)、6个研究室。学校占地面积1737亩,建筑面积73.07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馆藏图书97.27万册,与国内外110多个学术机构建立图书文献资料业务交流关系;设有网络信息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提供支持。创办有《新乡医学院学报》、《眼科新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等4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

适应办学需要,建有3所附属医院,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拥有80余所教学实习基地,并且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济南等地的多家大型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2010

2009

2008

成都医学院

类型:医药 隶属于:四川省教育厅

成都医学院前身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建校于1947年。2004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学校整体移交四川省管理,更名为成都医学院,是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医学本科院校,编制在校生10000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00余名,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的130余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224名,占专任教师的71%;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等专家20余名;被四川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聘为博士生、硕士生指导教师39名,中国工程院王正国院士为学校名誉校长。学校经四川省人事厅批准率先建立“四川省专家服务基地”,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十十一五‟教师队伍建设先进集体”。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人文信息管理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检验医学院、护理学院、医学影像系、生物医学系、公共卫生系、心理学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11个二级院(系)。现有国家中医药二级实验室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4个。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12门,药学和护理学专业为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先后投资4500多万元建成国内一流水准的人体解剖学互动教学系统,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应用心理学、机能学、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临床技能和护理技术操作等多个教学平台。有45个配套设施完备的多媒体教室,配置500多台电脑的网络教室,以及语音教学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学校图书馆藏书39.8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8万册,现代化的电子图书阅览室供学生探求广博的知识海洋。

近几年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35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

社会科学基金、“973”子项目、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国家项目15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近50项。申请专利12项。出版学术研究著作近20部。发表科技学术论文2000多篇。发育与再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体温调节、微生物与免疫、中药药剂等省级和厅局级重点实验室,以及科研实验中心、SPF级实验动物中心等科研平台,为科学研究提供保障。学校与美国哈佛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长期教学和科研协作关系。英国、美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外籍专家、教师先后来学校讲学和任教。

学校有1所直管附属医院,7所非直管附属医院,医疗、科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内涵建设持续加强。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编制床位800张,开展床位960张。拥有核磁共振、全身螺旋CT、γ刀等现代化先进医疗仪器设备,设有心胸外科、心脏起搏、创伤外科等9个特色专科医疗中心,与第四军医大学合作建立了心脏外科协作中心。成功开展了肝(肾)器官移植、心胸外科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替换、异体异种皮移植术等大型手术,多种复杂先心病的矫治和大面积烧伤的诊治进入省内先进行列。建立了6个四川省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学校现有60余个军队和地方学生实习教学基地,其中省级医院9所,市级医院30所,县级医院20余所;三级医院30余所,二级甲等医院20余所,为学生教学和实习提供了优良资源和有力保障。 2010

2009

2008


相关内容

  • 全国二本院校排名
  • 全国二本院校排名 什么是二本大学? 二本大学只是个模糊的概念,指的是录取批次放在第二批的大学,每个省的情况都不大一样.比如山东师范大学,在外省是放在二本批次录取的,但是在山东本省就是一本录取.但是总体上来说,一本大学大都是部委直属大学或者"211工程"大学,而二本大学大多为省属大 ...

  • 二本专业的黄金院校及专业 (1)
  • 二本专业的黄金院校及专业 中国的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后,大学之路由独木桥变成了阳光道.如今,各种性质.各种层次的大学突破了2 000所,招生人数超过了600万.按理,现在上大学不再是让人担心的事,因为如今的小孩只要进了高中就能读上大学.可是家长们却说,现在考大学难,比以前更难!家长们说的"难 ...

  • 高考综合信息
  • 艺术类招生有哪些专业类型? 答:根据往年全国各类艺术院校在我省的招生情况,其专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音乐类:含音乐表演(如声乐.器乐等).作曲与作曲理论.音乐学.音乐教育.乐器修造(如提琴制作.钢琴调律)等. (2)美术类:含绘画(如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雕塑.美术学.美术教育.艺 ...

  • 河南前几名医科院校
  • 河南省理科近几年高招分数线 省内医学院前五名 1.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较好: 2.河南大学医学院(原开封医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及临床心理学较好: 3.河南中医学院:中医.中药.制药工程. ...

  • 专升本报志愿的几点提示
  • 2011年河南专升本考试志愿填报工作已经开始,在这里我就志愿填报要注意的几点事项向大家说一下,与大家共同分享.首先报志愿是整个专升本考试中最后的一项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大家一定要对填报志愿有足够重要的认识.一个不好的成绩也能通过填报正确的志愿,被好的学校录取,一个好成绩也许因为填报的错误的 ...

  • 中国好的二本大学的详细介绍
  • 中国好的二本大学的详细介绍 南京审计学院 该校的审计学专业,无论发展速度还是专业水平都是国内领先.据了解,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位居榜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属院校,在公布的财经类院校的排名中位列前10.目前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应用经济学博 ...

  • 2012高考全国各省二本院校排名及去年录取分数线
  • 导语:高考出了成绩很重要,还有就是填写志愿报考专业也是对将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的,那么下面来给大家介绍全国二 本大学排名?全国二本大学有哪些? 2012全国二本大学排名列表: 代号 院校名称 2010录取分数线 0060 解放军理工大学 555 2080 上海师范大学 541 2110 武汉科技大学 ...

  • 2012高考全国各省二本院校排名及录取分数线对比
  • 高考成绩是关键,报考成功的关键就是了解你心目中的大学. 2012年报告显示,北京大学问鼎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榜首,这是北大连续第5年蝉联中国大学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居第二:复旦大学升至第三:浙江大学列第四:上海交通大学居第五:中国科技大学进入前十强: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和海南 ...

  • 2017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踩线考生报志愿技巧
  • 每年高考公布分数后,都有很多分数刚好踩在本科线上的考生,称为踩线生:踩线生"上"与"下"忐忑不安,不甘愿降档,又担心在本批次中选不到好院校,读不到称心如意的专业而十分懊恼.平行志愿录取模式对于高分考生极其有利,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踩线生甚至低分考生的填报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