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张爱玲

滢   谩

阅读张爱玲 

●杨 泽 文 

在 中国 现代 作 家中 ,张 爱 玲 

无疑 是~ 个令 人 瞩 目和颇 受 争议 

的 人 物 。 她 虽 然 用 自 己 的 作 品 征 

恋” 。然 而我 怎能 想到 ,正 当 自   己为 “ 能将 生 之 悲哀 与 生之喜 悦  结 合 为一 者 , 中国作 家 除 了张爱 

服 了无 数读 者 ,证 明 了 自己存 在  的价 值 ,然 而作 为 一个 所谓 “ 非  进步 文 学 ”的作 家 ,她 在 中国 现  代 文学 史 中 曾经~ 度被 忽 略。 但 

玲 还 能有 几 个 ”而独 自追 问时 ,  

远 在 大洋 彼岸 的美 国洛 杉矶 ,一 

个 来 自中国 大 陆并且 习惯 了多年 

隐居 生 活 的老 妇人 ,正 在艰 难地  过着 十分简朴 的生活。   从 上 世 纪 九 十 年 代 初 期 开  始 ,有 一个 不争 的 事实 是 ,越 来 

现 实是 人们 对张 爱 玲作 品 的阅读 

从 未停 止过 ,即便 在 当代 文学 空  前 繁荣 的今 天 ,张 爱玲 也是 中国  现 当代 作 家 中作 品被重 印得最 多   的作 家之 一。 而 阅读张 爱 玲 的作 

越 多的 中 国读 者 被张 爱 玲 的作 品 

所 吸 引 ,这似 乎 预 示着 ~ 个被 冷 

品 ,尤其 是 阅读她 的散 文 随笔 作 

品 ,无疑 有助 于我 们对 一 个 “ 异 

落 了三 十 多年 的现 代作 家 ,将 会 

重新 获 得应 有 的光 照与 温度 。然 

类”作 家的理性认识。   我 最 早 阅读张 爱玲 的作 品 是  从 上 世纪 八十 年代 中期开 始 的 ,   可所 能阅读 到 的也 几 乎是 她 写于  三 四十年 代 的文 字。 因此 从 感觉  上 来 讲 ,张 爱 玲 似 乎 永 远 属 于  三 四十年 代 的大 上海 。她 在十 里 

而 ,寂 寞 困苦 的张 爱玲 却在 异 国 

他 乡 的一个 普通 公 寓里 ,独 自度  过 了生 命 的最 后 时 光。 1 9 年9   5   9

月8 曰,时逢 中国的 团圆节 日中秋  节 ,一 个 “ 笔清 秀 ,创 一代 优  文 美 文风 ” 的著 名作 家悄 然 离世 ,   享年 7 岁 。记得 从报 上看 到 这~  5 消 息 之后 ,我 曾面 对 书架 上 刚读  完 不 久 的四卷 本 《 爱玲 文 集 》 张   长 久沉 默 。一 个 阅读者 的直 觉告 

诉 我 :张爱 玲 虽然 走 了,但她 留  下 的 灵动 的文 字 ,因为 “ 自己  对 身 处 的人世 ,有着 不 同于 别 人 的  发 现 ”而 永远 成 为 中国文 学 的一 

洋 场 的滚 滚红 尘 中 , 以一 种独 有 

的表 达 方式和 写作 姿 态 ,向读 者 

倾 情讲 述 着 《 倾城 之恋 》 《 金锁 

记 》 《 环 套 》 《 世纪 》 《 连 创 华 

丽缘 》和 《 多少恨 》的 同时 ,还 

与 风 流 才 子 胡 兰 成 轰 轰 烈 烈 地  演

绎 了 一 个 现 实 版 的 “ 城 之  倾

6  6a豳豳  

道 独特 风景线。   张 爱玲 的凄 然离 世 ,在 刺痛 

广 大读 者 的 同时 ,也 引 发 了有 关  张 爱玲 写作 生 活 的诸 多 疑 问。而 

其 中人 们最 想 知道 的是 : “   从上  世 纪五 十年 代 初张 爱 玲悄 然 出走 

其 实聚 集 了太多 的 矛盾 与纠 结 。   她 是一 个 享 乐主 义者 ,善 于将 艺 

术 生活 化和 生 活 艺术 化 ,同 时又 

对 生活 充 满 了悲剧 情 结 与幻 灭意  识 :她 似 乎通 达人 情 世故 ,但待  人 穿衣 却均 是 我行 我 素和 孤傲 自   许 ;她 在 四十 年代 的上海 名 噪一  时 ,然 而 几十 年后 ,她在 美 国又 

深 居简 出 ,因此有 人 说 : “   只有  张 爱玲 才 可 以同时 承 受灿 烂夺 目  

之 后 ,她还 写过 哪些作 品? ”让  人 遗憾 的是 ,直 到十余 年 之 后 ,   我 们 才得 以有 幸 阅读 到张 爱玲 书 

写 于 异域他 乡的绝 大部 分作 品。  

比如北 京 十月 出版 社 出版 的 《 张  爱 玲 全集 》中的散 文 随笔 集 《 重  访 边城 》 ,就 集 中收 录 了张爱 玲 

后 期散 佚 的散 文随 笔 ,其 中最 重 

的喧 闹与极 度 的孤 寂 。 ”而作 为   张 爱玲 作 品 的忠 实阅读 者 ,我反  倒 觉得 这 才是 一个 真 实而 又 自在  自为 的张爱 玲 。毕 竟 一个 习惯 于 

喧嚣 与 繁 华 ,但也 适应 于 静谧 和  无 声 的写作 者 ,才不 至于 让 人怀 

要 的 文章是 《 重访 边城 》 ,文 中  

记 录 了 1 6 年 夏 天作 者 应 邀 赴    1 9 香 港 写作剧 本 ,从 美 国 飞往 台湾  再 转抵吞 港 的 游历 过程 。 文 中有 

对 台北 、香 港 两地 城市 格 局 、风 

疑 这样 一种 可 能 的生 活 方式 :以  写作 为 生 ,以思想 为 荣 ,以 阅读 

为 乐。  

土 民情 、 方言 以及 地域 文化 的真 

实感 受和 记 录 ,对 于 不 能亲 近故  土 的残 酷现 实 则表 示 了遗憾 和 无  奈 ,而 更 多的 则是 流露 出 了 自己  内心 的沉重 乡愁 。这是 张 爱玲 出  

张 爱玲 的性格 决 定 了她 只 能 

是 一个 与 众不 同 的人 ,一 个 不愿  向社 会 妥协 的 自由写作 者 ,一 个 

特 立独 行 的奇 女子 。对 她 来讲 ,   即使 命 运 曲折 ,也 改 变不 了她 独  特 的性 格 。从 某种 意 义上 说 ,也 

正是 这 种 “ 不合 时 宜 ” ,才使 她 

走 而定居 美 国 之后 回来 最 近距 离 

地 感 受河 山 故 土 , 也 是 她 最 后 的 

倾 情望 乡。在 我看 来 ,正 是有 了  

在后 半 生 的漂泊 生 活 中 ,始 终 保  持着 生 命 的尊严 ,坚守 着精 神 的 

高地。  

《 重访 边城 》这样 眷 恋故 土和 澄  明 乡愁 的文 本 ,张 爱玲 的作 品才 

显得愈有份量 和至善至 美。   只要 审 视 一下 张 爱 玲 的人 生  轨 迹 ,就 不 难 看 出 她 的 性 格 中  

滢   谩

阅读张爱玲 

●杨 泽 文 

在 中国 现代 作 家中 ,张 爱 玲 

无疑 是~ 个令 人 瞩 目和颇 受 争议 

的 人 物 。 她 虽 然 用 自 己 的 作 品 征 

恋” 。然 而我 怎能 想到 ,正 当 自   己为 “ 能将 生 之 悲哀 与 生之喜 悦  结 合 为一 者 , 中国作 家 除 了张爱 

服 了无 数读 者 ,证 明 了 自己存 在  的价 值 ,然 而作 为 一个 所谓 “ 非  进步 文 学 ”的作 家 ,她 在 中国 现  代 文学 史 中 曾经~ 度被 忽 略。 但 

玲 还 能有 几 个 ”而独 自追 问时 ,  

远 在 大洋 彼岸 的美 国洛 杉矶 ,一 

个 来 自中国 大 陆并且 习惯 了多年 

隐居 生 活 的老 妇人 ,正 在艰 难地  过着 十分简朴 的生活。   从 上 世 纪 九 十 年 代 初 期 开  始 ,有 一个 不争 的 事实 是 ,越 来 

现 实是 人们 对张 爱 玲作 品 的阅读 

从 未停 止过 ,即便 在 当代 文学 空  前 繁荣 的今 天 ,张 爱玲 也是 中国  现 当代 作 家 中作 品被重 印得最 多   的作 家之 一。 而 阅读张 爱 玲 的作 

越 多的 中 国读 者 被张 爱 玲 的作 品 

所 吸 引 ,这似 乎 预 示着 ~ 个被 冷 

品 ,尤其 是 阅读她 的散 文 随笔 作 

品 ,无疑 有助 于我 们对 一 个 “ 异 

落 了三 十 多年 的现 代作 家 ,将 会 

重新 获 得应 有 的光 照与 温度 。然 

类”作 家的理性认识。   我 最 早 阅读张 爱玲 的作 品 是  从 上 世纪 八十 年代 中期开 始 的 ,   可所 能阅读 到 的也 几 乎是 她 写于  三 四十年 代 的文 字。 因此 从 感觉  上 来 讲 ,张 爱 玲 似 乎 永 远 属 于  三 四十年 代 的大 上海 。她 在十 里 

而 ,寂 寞 困苦 的张 爱玲 却在 异 国 

他 乡 的一个 普通 公 寓里 ,独 自度  过 了生 命 的最 后 时 光。 1 9 年9   5   9

月8 曰,时逢 中国的 团圆节 日中秋  节 ,一 个 “ 笔清 秀 ,创 一代 优  文 美 文风 ” 的著 名作 家悄 然 离世 ,   享年 7 岁 。记得 从报 上看 到 这~  5 消 息 之后 ,我 曾面 对 书架 上 刚读  完 不 久 的四卷 本 《 爱玲 文 集 》 张   长 久沉 默 。一 个 阅读者 的直 觉告 

诉 我 :张爱 玲 虽然 走 了,但她 留  下 的 灵动 的文 字 ,因为 “ 自己  对 身 处 的人世 ,有着 不 同于 别 人 的  发 现 ”而 永远 成 为 中国文 学 的一 

洋 场 的滚 滚红 尘 中 , 以一 种独 有 

的表 达 方式和 写作 姿 态 ,向读 者 

倾 情讲 述 着 《 倾城 之恋 》 《 金锁 

记 》 《 环 套 》 《 世纪 》 《 连 创 华 

丽缘 》和 《 多少恨 》的 同时 ,还 

与 风 流 才 子 胡 兰 成 轰 轰 烈 烈 地  演

绎 了 一 个 现 实 版 的 “ 城 之  倾

6  6a豳豳  

道 独特 风景线。   张 爱玲 的凄 然离 世 ,在 刺痛 

广 大读 者 的 同时 ,也 引 发 了有 关  张 爱玲 写作 生 活 的诸 多 疑 问。而 

其 中人 们最 想 知道 的是 : “   从上  世 纪五 十年 代 初张 爱 玲悄 然 出走 

其 实聚 集 了太多 的 矛盾 与纠 结 。   她 是一 个 享 乐主 义者 ,善 于将 艺 

术 生活 化和 生 活 艺术 化 ,同 时又 

对 生活 充 满 了悲剧 情 结 与幻 灭意  识 :她 似 乎通 达人 情 世故 ,但待  人 穿衣 却均 是 我行 我 素和 孤傲 自   许 ;她 在 四十 年代 的上海 名 噪一  时 ,然 而 几十 年后 ,她在 美 国又 

深 居简 出 ,因此有 人 说 : “   只有  张 爱玲 才 可 以同时 承 受灿 烂夺 目  

之 后 ,她还 写过 哪些作 品? ”让  人 遗憾 的是 ,直 到十余 年 之 后 ,   我 们 才得 以有 幸 阅读 到张 爱玲 书 

写 于 异域他 乡的绝 大部 分作 品。  

比如北 京 十月 出版 社 出版 的 《 张  爱 玲 全集 》中的散 文 随笔 集 《 重  访 边城 》 ,就 集 中收 录 了张爱 玲 

后 期散 佚 的散 文随 笔 ,其 中最 重 

的喧 闹与极 度 的孤 寂 。 ”而作 为   张 爱玲 作 品 的忠 实阅读 者 ,我反  倒 觉得 这 才是 一个 真 实而 又 自在  自为 的张爱 玲 。毕 竟 一个 习惯 于 

喧嚣 与 繁 华 ,但也 适应 于 静谧 和  无 声 的写作 者 ,才不 至于 让 人怀 

要 的 文章是 《 重访 边城 》 ,文 中  

记 录 了 1 6 年 夏 天作 者 应 邀 赴    1 9 香 港 写作剧 本 ,从 美 国 飞往 台湾  再 转抵吞 港 的 游历 过程 。 文 中有 

对 台北 、香 港 两地 城市 格 局 、风 

疑 这样 一种 可 能 的生 活 方式 :以  写作 为 生 ,以思想 为 荣 ,以 阅读 

为 乐。  

土 民情 、 方言 以及 地域 文化 的真 

实感 受和 记 录 ,对 于 不 能亲 近故  土 的残 酷现 实 则表 示 了遗憾 和 无  奈 ,而 更 多的 则是 流露 出 了 自己  内心 的沉重 乡愁 。这是 张 爱玲 出  

张 爱玲 的性格 决 定 了她 只 能 

是 一个 与 众不 同 的人 ,一 个 不愿  向社 会 妥协 的 自由写作 者 ,一 个 

特 立独 行 的奇 女子 。对 她 来讲 ,   即使 命 运 曲折 ,也 改 变不 了她 独  特 的性 格 。从 某种 意 义上 说 ,也 

正是 这 种 “ 不合 时 宜 ” ,才使 她 

走 而定居 美 国 之后 回来 最 近距 离 

地 感 受河 山 故 土 , 也 是 她 最 后 的 

倾 情望 乡。在 我看 来 ,正 是有 了  

在后 半 生 的漂泊 生 活 中 ,始 终 保  持着 生 命 的尊严 ,坚守 着精 神 的 

高地。  

《 重访 边城 》这样 眷 恋故 土和 澄  明 乡愁 的文 本 ,张 爱玲 的作 品才 

显得愈有份量 和至善至 美。   只要 审 视 一下 张 爱 玲 的人 生  轨 迹 ,就 不 难 看 出 她 的 性 格 中  


相关内容

  • 张爱玲20周年祭:读她的文字,反对阐释
  • 张爱玲20周年祭:读她的文字,反对阐释 网友评论(5)2015.9.8 第197期 作者:思郁 导语:1995年9月8日,中秋节,一代才女张爱玲被发现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内,终年75岁.在她去世后的20年里,"张爱玲"这个名字并没有随之冷淡,相反越来越热,生前 ...

  • 传奇女子――林徽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 ...

  • [在心尖上雕刻的张爱玲]阅读答案
  • 在心尖上雕刻的张爱玲 张爱玲作品里面有对女性命远的精妙体察,对世道人心的一语洞穿,加之与生俱采的骨子里的傲与冷,使读者仿佛五脏六腑变换了一个全新格式,如她的<倾城之恋><红致瑰与白玫瑰><金锁记><沉香屑>,但它们似乎有些过于华丽,带有她年轻时代的色彩 ...

  •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
  • 摘 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所创造出来的小说深受人们喜爱,其最常见的有<色・戒><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传奇>等.而我国著名的导演李安将张爱玲的<色・戒>进行拍摄,形成一个全新的形式作品,由此可见,人们 ...

  • "兀自燃烧的句子"--论张爱玲[传奇]中的"陌生化"效果
  • 现 当代文 学 ∥ 兀 自燃烧 的句子 - -论张爱玲 < 传 奇> 中的 " 陌生化"效果 傅洁云 天津师范大学 摘 要 : 张爱玲 小 说 的语 言别 具 一格 , 自成 一 家 ,有着 一 种诗 意的美 .通 过远 取 譬 和通 感 式取 譬 的方 法 ,张爱 ...

  • 六十年死生契阔的痴情绝恋
  • 2013年9月10日 zhy 发表评论 882人阅读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简简单单的十二个字,虽没有山崩地裂.海沽石烂.惊天动地的誓言,却更有力量地宣示着相守一生的爱情承诺.<1945年的恋人>,向世人深情地诉说着一段六十年死生契阔的痴情绝恋 ...

  • 多性化阅读:秀出作文的精彩
  •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话,读完后感慨颇多:古人通过九年的学习要能达到"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的大成境界,而当今的高中学生呢 ...

  • 2010年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 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文学的,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迷上了读小说,反正就是对文学,对作家情有独钟.现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我个人的读书经历. 三毛:原名陈平,一位台湾作家,父母是古典文学教师,受家庭影响,五岁时就开始阅读<红楼梦>.三毛的文字如其人,像一朵绚丽多姿却又平淡无奇的云,洁白无暇而又飘 ...

  • 2012年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 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文学的,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迷上了读小说,反正就是对文学,对作家情有独钟.现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我个人的读书经历. 三毛:原名陈平,一位台湾作家,父母是古典文学教师,受家庭影响,五岁时就开始阅读<红楼梦>.三毛的文字如其人,像一朵绚丽多姿却又平淡无奇的云,洁白无暇而又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