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是新时期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创新性举措,通过各种努力,把“中华诵”系列活动打造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现如今在教育领域的一大工作重点。近几年来,我们在常校长的带领下认认真真的完成着这项工作,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让广大学生从小接受中华经典美文熏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遴选中华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所积淀下来的经、史、子、集中的精美华章,这里既有最美的古典诗词以及《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笠翁对韵》《幼学琼林》《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蒙学经典,又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韩非子》《孙子兵法》《孝经》等诸子典籍。 我们低段教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侧重于五言绝句和《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是学生最先接触道的,所以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的比较多的也是《弟子规》。《弟子规》是专门给孩子讲解怎样做人、怎样处世的启蒙读物,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讲究养正防邪和培养忠厚家风。涉及在家、外出、求学、交友等所有日常生活场合,每一条、每一项都是中国传统处世哲学和道德观念的生动体现。应该说,它们是人类应该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放之四海而皆准。它们所包含的深刻理念如“孝”“悌”“谨”“信”“仁”等,更是现代中国人所日渐缺失的东西。 我们又如何将《弟子规》古典文化的运用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呢?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弟子规》中的内涵和自己的教学方法

我在过去的教学中对《弟子规》古训知之甚少,后来我有幸在前两年接触到《弟子规》古典文化,才认识到了《弟子规》是古代圣贤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礼仪方面智慧的结晶,它的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礼、义、忠、信,是一本集《论语》、《孟子》、《礼记》、《孝经》等儒家典籍编辑而成;是一本宣传开展道德教育、规范言行、防邪存诚的德育读物。通过学习,我对《弟子规》的成功教学经验才有所感悟,我们要用自己的仁爱之心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心灵的疗养师。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当今的许多教师,大都只做到授业,而忽视了传道的重要性,我们只看重学生成绩的好坏,而忽视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教育。虽然我们在各科教学时都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这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从培养学生爱国、爱大自然等大的方面去教育,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唤起学生的仁爱之心,用爱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带着

一颗感恩的心,自发的去学习,我们应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应时时处处去关心每一个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班级里的一些顽皮、厌学的学生,对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往往没有认真去分析过结果产生的原因,而对于这些老师眼中的差生,甚至还采取了置之而不顾,最后的结果是这些缺乏关爱的学生在学习上破罐子破摔,我们的这种做法难道不是淘汰人吗?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端正我们的教学态度。我们要将《弟子规》中的精神内涵贯穿于教育教学中,通过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仁爱之心去感染学生。

二、正确认识《弟子规》与日常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弟子规》是一本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圣经,它对养正人格品行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我们应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毕竟孔夫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言传身教,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用这本儒家道德经典来约束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学生学习的《弟子规》古典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在推行《弟子规》古典文化,并不是只是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古训熟记则可,而是让学生领悟《弟子规》古典文化中圣人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道理。例如:当我讲到如何看待别人的优缺点时,圣人就告诉我们要做到:“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别人对待自己的优缺点时应注意:“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教育学生在互相交往中要做到:“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在与他人交谈时要做到:“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在家庭中或与别人和睦相处时应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在交友中要做到:“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为了了解学生学习后的情况,在教学完这一单元后,我让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后的成长故事。通过写作的方式反馈给我,其中有一位同学在自己的成长事例中介绍到:自己和同桌矛盾的原因是她给同桌取了一个不好的“绰号”,通过学习《弟子规》中的古训:“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以后。她知道了自己的不对,并且主动向对方道歉和好的故事。我在认真阅读学生的成长故事中看到,当他们在犯错的时候学会运用古训中的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来告诫自己。

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将《弟子规》当做我们的生活的一面镜子,将《弟子规》有机地渗透到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这样我们不但既能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古典文化,而且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威信很重要。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呢?《弟子规》告诉我们:“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以德服人。

首先,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用榜样去规范学生。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人先正身。教育区别于其它劳动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示范性。学生“听其言,观其行”,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言行,做到以身立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给学生讲《弟子规》故事和生活中的故事,学生就会效法好人,做出好事。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没有教师给学生的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性格中的真正教育是不可能有的。因此,对教师品德言行的示范作用必须高度重视,每个教师都应当加强自身的修养,以一个相对完整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出于教育的需要,教师应当既重言传又重身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磊落,坦白无私。教师对自己要有严格的要求,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能够正视自己的弱点,不隐瞒自己的失误,接受学生监督;能够运用正确的教育对策,有效地处理班级的各种问题,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对学生能产生最直观、最直接的影响。

其次,用真诚和爱心去打动学生。《弟子规》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让我们明白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爱学生,应具备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要把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什么家庭,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让老师的行为使《弟子规》经典变成学生自己的血肉灵动。“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注意增进师生之间的如下方面的感情: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依恋性情感叫亲近感。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才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教师也才能了解学生,了解班集体;教师和同学生之间的一种互相体谅,互相支持,互相领会的情感叫理解感。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见,与人为善,不能用成人的思想感情去理解学生,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不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力求恰如其分,富有教育力量。对学生寄予希望,从而使学生激发出前进的力量的情感叫期待感。学生的任何进步,都与自己的期望值有关。 教育若缺乏情感就会成为无水之池,情感应成为教育和受教育之间的纽带和催化剂。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教师的一种教育能力。尊重信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一视同仁,爱中有严,正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爱的情感的信念。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将《弟子规》当我们的生活的一面镜子,将《弟子规》有机地运用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这样我们不但既能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古典文化,而且我们学校的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推进将会取得事办功倍的效果。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温少华 2015年4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是新时期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创新性举措,通过各种努力,把“中华诵”系列活动打造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现如今在教育领域的一大工作重点。近几年来,我们在常校长的带领下认认真真的完成着这项工作,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让广大学生从小接受中华经典美文熏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遴选中华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所积淀下来的经、史、子、集中的精美华章,这里既有最美的古典诗词以及《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笠翁对韵》《幼学琼林》《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蒙学经典,又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韩非子》《孙子兵法》《孝经》等诸子典籍。 我们低段教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侧重于五言绝句和《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是学生最先接触道的,所以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的比较多的也是《弟子规》。《弟子规》是专门给孩子讲解怎样做人、怎样处世的启蒙读物,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讲究养正防邪和培养忠厚家风。涉及在家、外出、求学、交友等所有日常生活场合,每一条、每一项都是中国传统处世哲学和道德观念的生动体现。应该说,它们是人类应该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放之四海而皆准。它们所包含的深刻理念如“孝”“悌”“谨”“信”“仁”等,更是现代中国人所日渐缺失的东西。 我们又如何将《弟子规》古典文化的运用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呢?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弟子规》中的内涵和自己的教学方法

我在过去的教学中对《弟子规》古训知之甚少,后来我有幸在前两年接触到《弟子规》古典文化,才认识到了《弟子规》是古代圣贤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礼仪方面智慧的结晶,它的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礼、义、忠、信,是一本集《论语》、《孟子》、《礼记》、《孝经》等儒家典籍编辑而成;是一本宣传开展道德教育、规范言行、防邪存诚的德育读物。通过学习,我对《弟子规》的成功教学经验才有所感悟,我们要用自己的仁爱之心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心灵的疗养师。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当今的许多教师,大都只做到授业,而忽视了传道的重要性,我们只看重学生成绩的好坏,而忽视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教育。虽然我们在各科教学时都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这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从培养学生爱国、爱大自然等大的方面去教育,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唤起学生的仁爱之心,用爱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带着

一颗感恩的心,自发的去学习,我们应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应时时处处去关心每一个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班级里的一些顽皮、厌学的学生,对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往往没有认真去分析过结果产生的原因,而对于这些老师眼中的差生,甚至还采取了置之而不顾,最后的结果是这些缺乏关爱的学生在学习上破罐子破摔,我们的这种做法难道不是淘汰人吗?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端正我们的教学态度。我们要将《弟子规》中的精神内涵贯穿于教育教学中,通过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仁爱之心去感染学生。

二、正确认识《弟子规》与日常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弟子规》是一本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圣经,它对养正人格品行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我们应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毕竟孔夫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言传身教,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用这本儒家道德经典来约束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学生学习的《弟子规》古典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在推行《弟子规》古典文化,并不是只是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古训熟记则可,而是让学生领悟《弟子规》古典文化中圣人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道理。例如:当我讲到如何看待别人的优缺点时,圣人就告诉我们要做到:“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别人对待自己的优缺点时应注意:“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教育学生在互相交往中要做到:“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在与他人交谈时要做到:“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在家庭中或与别人和睦相处时应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在交友中要做到:“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为了了解学生学习后的情况,在教学完这一单元后,我让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后的成长故事。通过写作的方式反馈给我,其中有一位同学在自己的成长事例中介绍到:自己和同桌矛盾的原因是她给同桌取了一个不好的“绰号”,通过学习《弟子规》中的古训:“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以后。她知道了自己的不对,并且主动向对方道歉和好的故事。我在认真阅读学生的成长故事中看到,当他们在犯错的时候学会运用古训中的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来告诫自己。

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将《弟子规》当做我们的生活的一面镜子,将《弟子规》有机地渗透到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这样我们不但既能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古典文化,而且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威信很重要。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呢?《弟子规》告诉我们:“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以德服人。

首先,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用榜样去规范学生。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人先正身。教育区别于其它劳动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示范性。学生“听其言,观其行”,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言行,做到以身立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给学生讲《弟子规》故事和生活中的故事,学生就会效法好人,做出好事。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没有教师给学生的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性格中的真正教育是不可能有的。因此,对教师品德言行的示范作用必须高度重视,每个教师都应当加强自身的修养,以一个相对完整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出于教育的需要,教师应当既重言传又重身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磊落,坦白无私。教师对自己要有严格的要求,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能够正视自己的弱点,不隐瞒自己的失误,接受学生监督;能够运用正确的教育对策,有效地处理班级的各种问题,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对学生能产生最直观、最直接的影响。

其次,用真诚和爱心去打动学生。《弟子规》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让我们明白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爱学生,应具备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要把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什么家庭,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让老师的行为使《弟子规》经典变成学生自己的血肉灵动。“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注意增进师生之间的如下方面的感情: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依恋性情感叫亲近感。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才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教师也才能了解学生,了解班集体;教师和同学生之间的一种互相体谅,互相支持,互相领会的情感叫理解感。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见,与人为善,不能用成人的思想感情去理解学生,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不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力求恰如其分,富有教育力量。对学生寄予希望,从而使学生激发出前进的力量的情感叫期待感。学生的任何进步,都与自己的期望值有关。 教育若缺乏情感就会成为无水之池,情感应成为教育和受教育之间的纽带和催化剂。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教师的一种教育能力。尊重信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一视同仁,爱中有严,正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爱的情感的信念。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将《弟子规》当我们的生活的一面镜子,将《弟子规》有机地运用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这样我们不但既能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古典文化,而且我们学校的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推进将会取得事办功倍的效果。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温少华 2015年4月


相关内容

  • 2011-2014国学兴趣班总结计划
  • 深圳市坪山新区东门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国学兴趣班教学计划 一.总体目标 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发展.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树立学生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责 ...

  • 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 成都市星月幼儿园 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21世纪的今天,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高度繁荣,而竞争空前激烈,家长在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我们的孩子也在经受着智能时代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诱惑,且程度不同地表现出物欲化.粗俗化.冷漠化.浮躁化.无责任化.虚假化,幼年时养成的习惯.品德.性情,将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 ...

  • 国学经典朗诵稿
  • 国学经典朗诵稿(一)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诵读国学经典致辞.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琴棋书画到礼乐射御,从孝悌忠信到精忠报国,我们无不感受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在我们的血液里 ...

  • 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
  • 编号项目类别短期课题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 申报.评审书课题名称: 黑林小学二年级学生诵读<三字经>方法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 卢燕 所在单位: 申报日期: 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2012 年 4 月 18 日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二一二年制填 写 说 明1.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 ...

  • 国学教育工作汇报总结
  • 塔桥镇德美学校 国学经典教学工作汇报总结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中华古诗文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教学影响深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

  • 初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初探
  • [摘要]本论文从品味经典作品的语言美.领悟经典作品的形象美.感受经典作品的情感美.体验经典阅读的个性美几个方面探讨了诵读国学经典的基本方法,进而探讨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作用和影响,试图构建初中学生经典诵读的基本策略,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塑造高尚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学生:国学经典:基本方法 ...

  • 三字经吟诵我最棒
  • "三字经吟诵我最棒"活动 一年级(2)班 郭甜 一. 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 ...

  •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
  • 东兴市实验学校2014年春季学期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国学不仅是我们建构和谐社会赖以取资的文化资源,而且是思想理念资源,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很多时候都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q ...

  • 诵读三字经活动方案
  • "三字经吟诵我最棒"诵读活动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较代表性的一种.它流传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三字经>被誉为"千古一奇书",其一奇,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结构紧凑,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