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地方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1979年)

(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一九七九年七月四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令第一号公布 一九八0年一月一

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章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四章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人民公社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管理委员会。

第二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第二章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第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公社、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选举法规定。各行政区域内的少数民族应当有适当的代表名额。

第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人民公社、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两年。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和国家宪法、法律、政策、法令、政令不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订和颁布地方性法规,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第七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政策、法令、政令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保证国家计划和国家预算的执行;

(二)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决算;

(三)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民政、民族工作的重大事项;

(四)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五)决定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的人选;

(六)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本级人民法院院长;

(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

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选出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经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八)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九)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十)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十一)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议和命令;

(十二)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议和命令;

(十三)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十四)保障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应有的自主权;

(十五)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

(十六)保障妇女同男子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同工同酬和其他权利。

第八条

人民公社、镇的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政策、法令、政令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

(二)在职权范围内通过和发布决议;

(三)根据国家计划,决定本行政区域的经济、文化事业和公共事业的建设计划;

(四)决定本行政区域民政工作的实施计划;

(五)选举人民公社主任、副主任、管理委员会委员,决定镇长、副镇长的人选;

(六)听取和审查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镇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

(七)改变或者撤销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镇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议和命令;

(八)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九)保障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应有的自主权;

(十)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

(十一)保障妇女同男子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同工同酬和其他权利。

少数民族聚居的人民公社、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职权的时候,应当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

第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和由它选出的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罢免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经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十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 人民公社、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镇人民政府召集。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经过五分之一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秘书长的人选由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副秘书长的人选由主席团决定。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可以设立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议案审查委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委员会,在主席团领导下进行工作。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本级人民政府和代表(有三人以上附议),都可以提出议案。

向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提出的议案,由主席团提请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讨论,或者交付议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后提请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讨论。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通过决议,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第十六条

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镇长、副镇长,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和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人选,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代表联合提名。候选人名额一般应多于应选人名额。如果所提候选人名额过多,可以进行预选,根据较多数人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代表对于确定的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选民,也可以弃权。

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负责人员和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以列席。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代表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它所属各工作部门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的质询,经过主席团提交受质询的机关。受质询的机关必须在会议中负责答复。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同意,不受逮捕或者审判。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机关必须立即报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执行代表职务的时候,国家根据需要给以往返的旅费和必要的物质上的便利或者补贴。

第二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和原选举单位或者选民保持密切联系,宣传法律、法令和政策,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并且向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公社、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分工联系选民,有代表三人以上的居民地区或者生产单位可以组织代表小组,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

第二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公社、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选民的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单位和选民有权随时撤换自己选出的代表。代表的撤换必须由原选举单位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或者由原选区以选民的过半数通过。

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因故不能担任代表职务的时候,由原选举单位或者由原选区选民补选。

第二十四条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除行使本法规定的职权外,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第三章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代表中选举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

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兼任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组成人员。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名额。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三十五人至六十五人,人口特多的省不超过八十五人;

(二)自治州、市十三人至三十五人,人口特多的市不超过四十五人;

(三)县、自治县、市辖区十一人至十九人,人口特多的县、市辖区不超过二十九人。

第二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和国家宪法、法律、政策、法令、政令不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订和颁布地方性法规,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领导或者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二)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三)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民政、民族工作的重大事项;

(四)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建议,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的部分变更;

(五)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理人民群众对上述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

(六)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

(七)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的个别任免;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决定代理的人选;

(八)决定本级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局长、主任、科长的任免,报经国务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九)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任免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任免或者批准任免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

(十)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补选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出缺的代表和撤换个别代表;

(十一)决定授予地方的荣誉称号。

第二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

常务委员会的决议,由常务委员会以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三十条

常务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办事机构。

第四章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三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第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第三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分别由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和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等组成。

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分别由州长、副州长,县长、

副县长,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长和局长、科长组成。

镇人民政府设镇长、副镇长。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组成。

第三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每届任期五年。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每届任期三年。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镇人民政府每届任期两年。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使下列职权:

(一)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议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

(二)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三)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议、命令;

(四)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和奖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五)执行经济计划和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经济、文化建设和民政、公安等工作;

(六)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七)保障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应有的自主权;

(八)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省人民政府并且帮助本省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事业;

(九)保障妇女同男子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同工同酬和其他权利;

(十)办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六条

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镇人民政府行使下列职权:

(一)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议和命令,发布决议和命令;

(二)领导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三)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四)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经济、文化建设和民政、公安等工作;

(五)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六)保障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应有的自主权;

(七)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八)保障妇女同男子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同工同酬和其他权利;

(九)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七条

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镇长分别主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人民公社主任主持公社管理委员会的工作。

第三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工作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厅、局、委员会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

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局、科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九条

各厅、局、委员会、科分别设厅长、局长、主任、科长,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设副职。

办公厅、办公室设主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设副主任。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

第四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各工作部门受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并且受国务院主管部门的领导或者业务指导。

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各工作部门受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并且受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或者业务指导。

第四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应当协助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不属于自己管理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工作,并且监督它们遵守和执行法律、法令和政策。

第四十二条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行政公署,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1979年)

(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一九七九年七月四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令第一号公布 一九八0年一月一

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章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四章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人民公社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管理委员会。

第二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第二章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第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公社、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选举法规定。各行政区域内的少数民族应当有适当的代表名额。

第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人民公社、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两年。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和国家宪法、法律、政策、法令、政令不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订和颁布地方性法规,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第七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政策、法令、政令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保证国家计划和国家预算的执行;

(二)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决算;

(三)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民政、民族工作的重大事项;

(四)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五)决定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的人选;

(六)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本级人民法院院长;

(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

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选出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经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八)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九)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十)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十一)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议和命令;

(十二)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议和命令;

(十三)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十四)保障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应有的自主权;

(十五)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

(十六)保障妇女同男子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同工同酬和其他权利。

第八条

人民公社、镇的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政策、法令、政令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

(二)在职权范围内通过和发布决议;

(三)根据国家计划,决定本行政区域的经济、文化事业和公共事业的建设计划;

(四)决定本行政区域民政工作的实施计划;

(五)选举人民公社主任、副主任、管理委员会委员,决定镇长、副镇长的人选;

(六)听取和审查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镇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

(七)改变或者撤销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镇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议和命令;

(八)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九)保障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应有的自主权;

(十)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

(十一)保障妇女同男子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同工同酬和其他权利。

少数民族聚居的人民公社、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职权的时候,应当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

第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和由它选出的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罢免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经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十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 人民公社、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镇人民政府召集。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经过五分之一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秘书长的人选由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副秘书长的人选由主席团决定。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可以设立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议案审查委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委员会,在主席团领导下进行工作。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本级人民政府和代表(有三人以上附议),都可以提出议案。

向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提出的议案,由主席团提请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讨论,或者交付议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后提请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讨论。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通过决议,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第十六条

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镇长、副镇长,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和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人选,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代表联合提名。候选人名额一般应多于应选人名额。如果所提候选人名额过多,可以进行预选,根据较多数人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代表对于确定的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选民,也可以弃权。

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负责人员和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以列席。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代表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它所属各工作部门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的质询,经过主席团提交受质询的机关。受质询的机关必须在会议中负责答复。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同意,不受逮捕或者审判。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机关必须立即报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执行代表职务的时候,国家根据需要给以往返的旅费和必要的物质上的便利或者补贴。

第二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和原选举单位或者选民保持密切联系,宣传法律、法令和政策,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并且向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公社、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分工联系选民,有代表三人以上的居民地区或者生产单位可以组织代表小组,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

第二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公社、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选民的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单位和选民有权随时撤换自己选出的代表。代表的撤换必须由原选举单位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或者由原选区以选民的过半数通过。

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因故不能担任代表职务的时候,由原选举单位或者由原选区选民补选。

第二十四条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除行使本法规定的职权外,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第三章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代表中选举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

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兼任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组成人员。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名额。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三十五人至六十五人,人口特多的省不超过八十五人;

(二)自治州、市十三人至三十五人,人口特多的市不超过四十五人;

(三)县、自治县、市辖区十一人至十九人,人口特多的县、市辖区不超过二十九人。

第二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和国家宪法、法律、政策、法令、政令不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订和颁布地方性法规,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领导或者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二)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三)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民政、民族工作的重大事项;

(四)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建议,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的部分变更;

(五)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理人民群众对上述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

(六)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

(七)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的个别任免;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决定代理的人选;

(八)决定本级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局长、主任、科长的任免,报经国务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九)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任免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任免或者批准任免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

(十)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补选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出缺的代表和撤换个别代表;

(十一)决定授予地方的荣誉称号。

第二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

常务委员会的决议,由常务委员会以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三十条

常务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办事机构。

第四章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三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第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第三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分别由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和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等组成。

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分别由州长、副州长,县长、

副县长,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长和局长、科长组成。

镇人民政府设镇长、副镇长。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组成。

第三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每届任期五年。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每届任期三年。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镇人民政府每届任期两年。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使下列职权:

(一)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议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

(二)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三)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议、命令;

(四)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和奖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五)执行经济计划和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经济、文化建设和民政、公安等工作;

(六)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七)保障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应有的自主权;

(八)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省人民政府并且帮助本省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事业;

(九)保障妇女同男子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同工同酬和其他权利;

(十)办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六条

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镇人民政府行使下列职权:

(一)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议和命令,发布决议和命令;

(二)领导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三)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四)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经济、文化建设和民政、公安等工作;

(五)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六)保障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应有的自主权;

(七)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八)保障妇女同男子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同工同酬和其他权利;

(九)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七条

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镇长分别主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人民公社主任主持公社管理委员会的工作。

第三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工作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厅、局、委员会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

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局、科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九条

各厅、局、委员会、科分别设厅长、局长、主任、科长,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设副职。

办公厅、办公室设主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设副主任。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

第四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各工作部门受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并且受国务院主管部门的领导或者业务指导。

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各工作部门受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并且受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或者业务指导。

第四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应当协助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不属于自己管理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工作,并且监督它们遵守和执行法律、法令和政策。

第四十二条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行政公署,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相关内容

  • 广东省地方志目录
  • <广东省志> 总述 大事记 地理志 档案志 海洋与海岛志 国土志 测绘志 地名志 气象志 地震志 自然灾害志 生物志 地质矿产志 环境保护志 人口志 人口志 华侨志 少数民族志 方言志 风俗志 风俗志 宗教志 政治纪要 中共组织志 民主党派志 工会志 青年工作志 妇女工作志 粤港澳关系志 ...

  • 我国选举法的建构路径分析_邱家军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FUDANJOURNAL(SocialSciences)2010年第3期No.3 2010 ·政治学研究· 我国选举法的建构路径分析 邱家军 (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433) [摘 要] 选举法是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在既定的政治框架下"互相塑造 ...

  • 八大党章对党的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发展
  • 八大党章对党的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发展 魏聚刚 (洛阳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中文摘要:在中共党章中,民主集中制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十分复杂而又漫长的曲折的历史过程.中共八大党章,为适应党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在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条件和内容要求上又有新的发展. 关键词: ...

  • 历史的忠告-不只是800亿美元没有了[兴华论坛]
  •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对宏观调控的正确理解始于 1985 年的"巴山轮会议".实际上,中国的宏观调控萌芽于 1970 年代末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轨的大争论之中.特别是华国锋时代以大规模引进 800 亿美元为标志的"洋跃进"计划在几个月之内旋风般地被否定进而搁浅, ...

  • 2016年现行有效法律清单
  • 现行有效法律清单(按通过年份排序) 2016-05-31马永飞 来源: 审判研究(spyjweixin) 根据新华网报道,中国法学会于2015年7月15日发布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除现行宪法外,现行有效的法律共242件. 但新华网并未公布 ...

  • 中国法制史论文
  • .旧中国选举制度的实质---- 戴修瓒等<新华月报>1953年第7期 2.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民主选举---- 魏宏运 <历史教学>1953年第9期 3.战国时代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形成---- 杨宽 <历史教学>1953年第10期 4.太平天国的乡官---- ...

  • 对中国死刑制度的思考
  • 内容摘要:中国的死刑问题,历来就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死刑的多寡与存废.野蛮与文明.残酷与人道,所涉及的远不只是个法律问题,更不单纯是个刑法问题.死刑政策.死刑制度.死刑观念.死刑的理论与实践,蕴含着一个国家深刻的文化背景,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生命价值的认知态度.本文试图对我国的死刑问题作一 ...

  •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人大制度的发展
  • 作者:王维国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07期 [中图分类号]D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917(2009)01-0027-04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工作向前迈进,迎来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

  • 浅谈中国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浅谈中国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确立走向市场经济的康庄大道,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我国选举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的经济.政治根基和前提,并且决定了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是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