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传统

作者:  老小 - x4891386 2002年高考之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特地邀请了包括作家、学者、名人,还有普通中学生在内的十多位“考生”进行了一次特殊的高考作文应试。他们中间有考号为001的“巴蜀鬼才”魏明伦,有考号为002的围棋大师聂卫平,另外还有著名学者何作庥,但何先生的考号则不得而知。 大约崔永元选定这些人,其意图在于代表社会的各个层面。 据说,在这次非正式的考试中,虽没有严格的监考,但进行了正规的阅卷。至于各位“考生”的分数,在下并未见到有关报道,倒是考号为003的“考生”王佩的活报剧《浮士德后传》与004的“考生”蒋昕捷的《妈妈,我的好妈妈》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活报剧《浮士德后传》,无论从体裁到内容,还是主题都可谓新颖独到,归于创新一路,相信人们没有太大的异议。而《妈妈,我的好妈妈》则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是走的极为传统的路子,一样极为感人,将其作为传统的优秀典型,我想,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点头认可。 王佩,杭州日报记者,笔名“红心杀手”,网上写作异常活跃。使用网上搜索引擎搜索的结果,有关“红心杀手”的记录多达1800条。为文诙谐幽默,不拘一格。他的应试作文《浮士德后传》成功地欺骗了阅卷老师的眼睛,被两位老师猜测为“考生”魏明伦的手笔。 王佩的“应试作文”之所以能骗过阅卷老师的眼睛,可能在于他的作文为“活报剧”,而且套用了《沙家浜》中阿庆嫂与胡传魁、刁德一《智斗》一场的对白、唱词。由于活用了《智斗》的对白、唱词,整个剧情就显得幽默诙谐。阅卷老师在惯性思维的作用下,就误以为是剧作家出身、语言幽默的“巴蜀鬼才”魏明伦的手笔。 《浮士德后传》,将剧情发生时间定为当代,发生地点定为德国小镇;人物由浮士德及沉溺于网吧18岁的青年学生甘泪卿和以炒卖名人隐私为生的文化经纪人梅菲斯特组成。活报剧反映了当前青年学生沉溺于网吧及小报记者、无聊文人炒卖名人隐私的社会问题。剧情生动、幽默,趣味盎然,又发人深醒,引人深思,读来让人拍案叫绝。 文章体裁新、立意新,反映的问题深刻。无论从体裁,到文笔、到立意,都有创新独到之处。可以说活报剧《浮士德后传》为我们创新提供了典范,也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向。 但以《赤兔之死》赢得2001年高考作文满分的蒋昕捷急就的《妈妈,我的好妈妈》,正应了他自己讲的“长于讲故事,拙于发议论”,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讲述了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的一个小故事,通过巧妙的文章结构,以感人的故事,“摧泪”的战术,打动了阅卷老师,也打动了包括我在内的读者。 《妈妈,我的好妈妈》讲述的是同埋在断垣残壁下的“我”与母亲和妹妹的故事。为了使“我”能够生还,妈妈忍痛拒绝给受伤处在昏迷中的女儿“水、水 ……”的喝水请求,克制着自己的干渴,将仅有的一点水喂给了“我”。 “我”生还了,母亲与妹妹去因长时间脱水,无法挽救,撒手去了。当“我”苏醒过来,医生给了“我”母亲留下的字条:“孩子,我恐怕撑不下去了。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我不是你的亲生(应为“生身”)母亲,你的亲生(应为“生身”)父母在生下你不久就与我丈夫一块参加了志愿军,抗美援朝去了。临走时,将你托付给我。后来都牺牲了。孩子,二十年前,你的父母在祖国与你之间,选择了祖国;今天,我在你和我女儿之间,选择了你,也算是对你的补偿吧。”文章展开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又处处埋下伏笔,结尾突然抖开“包袱”,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两对父母的形象一下子突出出来,选择的主题一下子清晰起来,让人禁不住热泪盈眶。 读罢《妈妈,我的好妈妈》,感觉它是绝对的好作文,优秀作文,大约读过的人也没有异议。 从《妈妈,我的好妈妈》,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作文方式一样可以成功,一样可出彩。 对照《浮士德后传》、《妈妈,我的好妈妈》两文,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浮士德后传》在体裁上做了大胆的尝试、创新,王佩成功了;而《妈妈,我的好妈妈》无论从叙述方式到文章立意,可以说传统得不能再传统了,而蒋昕捷也又一次成功了。 这一切,对于我们,对于广大考生应该有些什么启发呢? 高考作文,鼓励创新,但创新要贴近现实,贴近社会,新得合情,新得合理。 高考作文,不拒绝传统,只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赢,将传统注入新意,一定会得到认可,也一定可以成功。 和平年代,竞技场上,无论你使双枪,还是舞单刀,只要用的得心应手,如行云流水,都一样可以引来众人喝彩。 不拘一格,是上策。

作者:  老小 - x4891386 2002年高考之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特地邀请了包括作家、学者、名人,还有普通中学生在内的十多位“考生”进行了一次特殊的高考作文应试。他们中间有考号为001的“巴蜀鬼才”魏明伦,有考号为002的围棋大师聂卫平,另外还有著名学者何作庥,但何先生的考号则不得而知。 大约崔永元选定这些人,其意图在于代表社会的各个层面。 据说,在这次非正式的考试中,虽没有严格的监考,但进行了正规的阅卷。至于各位“考生”的分数,在下并未见到有关报道,倒是考号为003的“考生”王佩的活报剧《浮士德后传》与004的“考生”蒋昕捷的《妈妈,我的好妈妈》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活报剧《浮士德后传》,无论从体裁到内容,还是主题都可谓新颖独到,归于创新一路,相信人们没有太大的异议。而《妈妈,我的好妈妈》则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是走的极为传统的路子,一样极为感人,将其作为传统的优秀典型,我想,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点头认可。 王佩,杭州日报记者,笔名“红心杀手”,网上写作异常活跃。使用网上搜索引擎搜索的结果,有关“红心杀手”的记录多达1800条。为文诙谐幽默,不拘一格。他的应试作文《浮士德后传》成功地欺骗了阅卷老师的眼睛,被两位老师猜测为“考生”魏明伦的手笔。 王佩的“应试作文”之所以能骗过阅卷老师的眼睛,可能在于他的作文为“活报剧”,而且套用了《沙家浜》中阿庆嫂与胡传魁、刁德一《智斗》一场的对白、唱词。由于活用了《智斗》的对白、唱词,整个剧情就显得幽默诙谐。阅卷老师在惯性思维的作用下,就误以为是剧作家出身、语言幽默的“巴蜀鬼才”魏明伦的手笔。 《浮士德后传》,将剧情发生时间定为当代,发生地点定为德国小镇;人物由浮士德及沉溺于网吧18岁的青年学生甘泪卿和以炒卖名人隐私为生的文化经纪人梅菲斯特组成。活报剧反映了当前青年学生沉溺于网吧及小报记者、无聊文人炒卖名人隐私的社会问题。剧情生动、幽默,趣味盎然,又发人深醒,引人深思,读来让人拍案叫绝。 文章体裁新、立意新,反映的问题深刻。无论从体裁,到文笔、到立意,都有创新独到之处。可以说活报剧《浮士德后传》为我们创新提供了典范,也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向。 但以《赤兔之死》赢得2001年高考作文满分的蒋昕捷急就的《妈妈,我的好妈妈》,正应了他自己讲的“长于讲故事,拙于发议论”,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讲述了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的一个小故事,通过巧妙的文章结构,以感人的故事,“摧泪”的战术,打动了阅卷老师,也打动了包括我在内的读者。 《妈妈,我的好妈妈》讲述的是同埋在断垣残壁下的“我”与母亲和妹妹的故事。为了使“我”能够生还,妈妈忍痛拒绝给受伤处在昏迷中的女儿“水、水 ……”的喝水请求,克制着自己的干渴,将仅有的一点水喂给了“我”。 “我”生还了,母亲与妹妹去因长时间脱水,无法挽救,撒手去了。当“我”苏醒过来,医生给了“我”母亲留下的字条:“孩子,我恐怕撑不下去了。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我不是你的亲生(应为“生身”)母亲,你的亲生(应为“生身”)父母在生下你不久就与我丈夫一块参加了志愿军,抗美援朝去了。临走时,将你托付给我。后来都牺牲了。孩子,二十年前,你的父母在祖国与你之间,选择了祖国;今天,我在你和我女儿之间,选择了你,也算是对你的补偿吧。”文章展开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又处处埋下伏笔,结尾突然抖开“包袱”,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两对父母的形象一下子突出出来,选择的主题一下子清晰起来,让人禁不住热泪盈眶。 读罢《妈妈,我的好妈妈》,感觉它是绝对的好作文,优秀作文,大约读过的人也没有异议。 从《妈妈,我的好妈妈》,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作文方式一样可以成功,一样可出彩。 对照《浮士德后传》、《妈妈,我的好妈妈》两文,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浮士德后传》在体裁上做了大胆的尝试、创新,王佩成功了;而《妈妈,我的好妈妈》无论从叙述方式到文章立意,可以说传统得不能再传统了,而蒋昕捷也又一次成功了。 这一切,对于我们,对于广大考生应该有些什么启发呢? 高考作文,鼓励创新,但创新要贴近现实,贴近社会,新得合情,新得合理。 高考作文,不拒绝传统,只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赢,将传统注入新意,一定会得到认可,也一定可以成功。 和平年代,竞技场上,无论你使双枪,还是舞单刀,只要用的得心应手,如行云流水,都一样可以引来众人喝彩。 不拘一格,是上策。


相关内容

  •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的结合
  •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我国现代服装设计的创新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借鉴国外大师的设计理念,突出本土文化特色,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设计创意中去,是解决服装设计创新的关键.做到服装设计世界性和本土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的融合,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关键词]传统文化:服装设计:创新:整合 在现如今,服装产 ...

  • 创新学结课论文
  • 河南理工大学 <创新学> 姓 专业班 学 上课教 填报日课程结课论文 名: 凡飒 级: 测绘13-02 号: [1**********]1 师: 李玉东 2015年5月25日 期: 目录 一.内容摘要„„„„„„„„„„„„„„„„„„1 二.关键词„„„„„„„„„„„„„„„„„„„ ...

  •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整合
  •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整合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必不可少--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

  • 艺术设计创新与民族传统文化
  • 内容摘要:文章从传承和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设计创新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论述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设计创新的重要性和基石作用,以促进现代设计走上立足本土化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设计创新 传统文化 本土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艺术设计的灵魂.长期以来,中国设计受到国内大环境的影响,在设计创新方面存在诸 ...

  • 关于书法继承与创新的思考
  • 李学增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经历三千多年的继承.创新的发展,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永葆青春的强大生命力.而对浩如烟海的书法文化,群星璀璨的传统书法艺术宝库,怎样科学的继承与创新.创新与发展流行之间的关系.这是目前书法艺术界的突出矛盾.数千年的书法艺术的伟大生命力,其根植 ...

  • 浅析传统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的融合和创新
  • [摘要] 在动漫艺术设计中,其核心理念就是创意.针对我国动漫产业长期以来缺乏原创性的低迷状态,试图通过传统文化融入动漫艺术设计这一创新理念来焕发动漫艺术设计的活力.这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更好地表达动漫作品的主题,实现动漫作品的价值最大化,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与动漫艺术 ...

  • 从屠呦呦获诺奖看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 摘 要: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从中医古方中发掘出的青蒿素将人们的目光重新聚焦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研究认为,古代中国的千年经验积累对科技创新是财富而非束缚,关键在于对古人经验的发掘而非对经验主义的继承,在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分析精神和理性精神相结合. 关键词:经验:传统 ...

  • 文化创新的途径
  • 教学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 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文化发展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能力目标 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

  • 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精神与时代要求的契合
  • 文化建设 传统文与化时开代拓要创求新的精契神合 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明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开拓创新精神就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研究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开拓创新精神,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创造力,提高中华民族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传统文化是富有开 开拓 ...

  • 传统节日的创新性传播
  • [摘 要]七夕,又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七夕节"作为一个传播符号,不仅拥有诸多可以去挖掘的丰富意义与内涵,更可以形成一个传播的平台,采用群体传播的方式,进行社会互动与传播.在市场经济快速运转的大环境下,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