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

  体育锻炼是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的重要方面。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为了身体机能均衡、协调、全面地发展,就应当有计划地选择锻炼身体的内容和方法。

  一、既全面,又实效的方法

  内容安排为发展身体素质。即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等。例如:(1)耐力素质练习:中长跑,男1500米和女800米。中长跑的主要部位是下肢,其它部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上肢的有引体向上或双臂屈伸。(2)灵敏素质练习:双摇跳绳和协调拍击(在原地高抬腿跑中双手轮流拍击肩、膝、踝等部位)。(3)速度素质练习:如半分钟单摇跳绳及短跑50米、100米。(4)力量练习要与灵敏、速度等素质练习相配合。如:利用单双杠,做各种支撑、悬垂、移动练习。或徒手或用器械:身体俯卧或仰卧,各种方式的收腹、挺身、臂屈伸、举腿等练习。(5)柔韧素质练习: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说明柔韧的好坏,年龄小发展柔韧性很容易。初中新生应抓紧一般性柔韧练习。如:①臂绕环;②立位体前屈(直腿屈体向下,手掌触及地面或摸到足跟);③各个方向的压腿、踢腿、劈叉(纵叉、横叉)。

  二、坚持进行经常性锻炼的方法

  1.经常从事体育活动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说明经常运动的物体就不易变毁坏。人体的器官是用进废退的。经常锻炼的人就会体质强壮,精力充沛。体质的增强不是一朝一夕地参与,而是需要持之以恒。

  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人们常说:“一口不能吃个大胖子”。在从事各种体育锻炼中,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地提高。从易至难,从简至繁,由小到大,加大负荷。各种体育活动应逐步加大运动负荷。一般来说,在各种体育活动后只感到有轻度疲劳,但没有不良反应的,且很快得到恢复,这样的负荷才是合适的。例如立定跳远、跳绳等。

  3.准备和整理活动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出: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因此,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的锻炼活动。在锻炼前一般要根据运动的特点,活动身体各部位,做好运动前适应活动。从而提高运动前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兴奋点,以协调运动器官和其他器官的功能,消除懒惰衰败,激发运动状态。

  在体育活动结束前,要为身体恢复做好一些整理活动。例如:放松身体的各种缓慢性活动或深呼吸的动作。特别是缓冲性慢跑,随意性摆臂、摆腿、慢节奏的深呼吸,能够有效地补偿在剧烈运动过程中的氧损耗,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使氧和负离子得到补充。这样有利于消除疲劳,使人机体能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

  三、在体育锻炼时学会自我身体检查

  1.自我感觉:在正常情况下,每次锻炼前应是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对锻炼有兴趣,锻炼后能较快地消除疲劳。相反,如果在锻炼前感到体力不佳,精神不振,缺乏锻炼欲望;锻炼时容易疲劳和出汗,有头晕感觉或者锻炼后长时间不能恢复等,应及时查找原因。调整锻炼计划和运动负荷,必要时还可暂停锻炼进行体检。

  2.睡眠:经常运动的人,睡眠是良好的。如果出现失眠、屡醒、多梦等,若无其它病因,就应检查锻炼的方法和运动负荷是否合适。

  3.食欲:经常运动的人,食欲良好。但是有时由于运动负荷过大或出汗过多,大量失水和盐会使食欲减退。另外,锻炼后马上进食,也会影响食欲。运动后半小时左右进食较为适宜。

  4.体重:锻炼初期,由于新陈代谢加强,体内脂肪和水份消耗较多,体重可能减轻一些。过一段时间,由于肌肉质量和体积的变化,体重就会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对中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应逐渐增加。可以通过测定运动前后的体重并加以比较,以观察运动对自身体重乃至整个身体的影响。

  5.脉搏:经常锻炼的人,安静时脉搏频率较缓慢,有的每分钟脉搏为50~60次,甚至更少。大多数同学每分钟脉搏为70~80次,也是正常的。脉搏缓慢而有力的人,说明经过锻炼机能水平比一般人高。锻炼期间,如出现锻炼后安静时脉搏加快的趋势,说明疲劳逐渐积累,应注意减少运动负荷。

  此外,进行体育锻炼时还要注意安全,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加强自我保护,遵守运动卫生要求,这样才能避免运动损伤,获得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曾 卉)

  体育锻炼是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的重要方面。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为了身体机能均衡、协调、全面地发展,就应当有计划地选择锻炼身体的内容和方法。

  一、既全面,又实效的方法

  内容安排为发展身体素质。即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等。例如:(1)耐力素质练习:中长跑,男1500米和女800米。中长跑的主要部位是下肢,其它部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上肢的有引体向上或双臂屈伸。(2)灵敏素质练习:双摇跳绳和协调拍击(在原地高抬腿跑中双手轮流拍击肩、膝、踝等部位)。(3)速度素质练习:如半分钟单摇跳绳及短跑50米、100米。(4)力量练习要与灵敏、速度等素质练习相配合。如:利用单双杠,做各种支撑、悬垂、移动练习。或徒手或用器械:身体俯卧或仰卧,各种方式的收腹、挺身、臂屈伸、举腿等练习。(5)柔韧素质练习: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说明柔韧的好坏,年龄小发展柔韧性很容易。初中新生应抓紧一般性柔韧练习。如:①臂绕环;②立位体前屈(直腿屈体向下,手掌触及地面或摸到足跟);③各个方向的压腿、踢腿、劈叉(纵叉、横叉)。

  二、坚持进行经常性锻炼的方法

  1.经常从事体育活动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说明经常运动的物体就不易变毁坏。人体的器官是用进废退的。经常锻炼的人就会体质强壮,精力充沛。体质的增强不是一朝一夕地参与,而是需要持之以恒。

  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人们常说:“一口不能吃个大胖子”。在从事各种体育锻炼中,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地提高。从易至难,从简至繁,由小到大,加大负荷。各种体育活动应逐步加大运动负荷。一般来说,在各种体育活动后只感到有轻度疲劳,但没有不良反应的,且很快得到恢复,这样的负荷才是合适的。例如立定跳远、跳绳等。

  3.准备和整理活动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出: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因此,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的锻炼活动。在锻炼前一般要根据运动的特点,活动身体各部位,做好运动前适应活动。从而提高运动前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兴奋点,以协调运动器官和其他器官的功能,消除懒惰衰败,激发运动状态。

  在体育活动结束前,要为身体恢复做好一些整理活动。例如:放松身体的各种缓慢性活动或深呼吸的动作。特别是缓冲性慢跑,随意性摆臂、摆腿、慢节奏的深呼吸,能够有效地补偿在剧烈运动过程中的氧损耗,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使氧和负离子得到补充。这样有利于消除疲劳,使人机体能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

  三、在体育锻炼时学会自我身体检查

  1.自我感觉:在正常情况下,每次锻炼前应是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对锻炼有兴趣,锻炼后能较快地消除疲劳。相反,如果在锻炼前感到体力不佳,精神不振,缺乏锻炼欲望;锻炼时容易疲劳和出汗,有头晕感觉或者锻炼后长时间不能恢复等,应及时查找原因。调整锻炼计划和运动负荷,必要时还可暂停锻炼进行体检。

  2.睡眠:经常运动的人,睡眠是良好的。如果出现失眠、屡醒、多梦等,若无其它病因,就应检查锻炼的方法和运动负荷是否合适。

  3.食欲:经常运动的人,食欲良好。但是有时由于运动负荷过大或出汗过多,大量失水和盐会使食欲减退。另外,锻炼后马上进食,也会影响食欲。运动后半小时左右进食较为适宜。

  4.体重:锻炼初期,由于新陈代谢加强,体内脂肪和水份消耗较多,体重可能减轻一些。过一段时间,由于肌肉质量和体积的变化,体重就会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对中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应逐渐增加。可以通过测定运动前后的体重并加以比较,以观察运动对自身体重乃至整个身体的影响。

  5.脉搏:经常锻炼的人,安静时脉搏频率较缓慢,有的每分钟脉搏为50~60次,甚至更少。大多数同学每分钟脉搏为70~80次,也是正常的。脉搏缓慢而有力的人,说明经过锻炼机能水平比一般人高。锻炼期间,如出现锻炼后安静时脉搏加快的趋势,说明疲劳逐渐积累,应注意减少运动负荷。

  此外,进行体育锻炼时还要注意安全,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加强自我保护,遵守运动卫生要求,这样才能避免运动损伤,获得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曾 卉)


相关内容

  • 体育论文湖南科技大学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调查分析
  • 湖 南 科 技 大 学 毕 业 设 计(论 文) 题作学专学 湖南科技大学女大学生参目 与体育锻炼的调查分析 者 院 业 号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二〇一二 年 六 月 五 日 指导教师 湖 南 科 技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体育学 院 体育 系(教研室) 系(教研室)主任: (签名) 年 ...

  •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能力
  • 提要学校教育是影响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时期,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对加强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方面,谈对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终身体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 ...

  • 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组织方法
  • 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组织方法 更新时间:2005-6-3 17:29:05 一.早操.课间操的内容和组织方法 (一) 早操 早操(早晨锻炼或课前操) 是清晨或课前进行10-15分钟体育锻炼,应要求每个学生参加.坚持早操,能养成早起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可使整夜处在睡眠状态的神经细胞迅速动员起来,使学生 ...

  • 体育锻炼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 体育锻炼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最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够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能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效果. 一.体育锻炼可使人体健康发展 1.促使人体健康发展 骨骼的生长发育需要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加对骨骼的血液供应 ...

  • 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报告
  • 中 央 民 族 大 学 <关于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调 查 报 告 2013年4月30日 关于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调查报告目录 摘要: ........................................................................ ...

  • 福建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活动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 福建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活动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林琳, 邱冠寰 (厦门理工学院体育部,福建 厦门 361005)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作了发展对策研究,为福建 ...

  • 增强大学生体质的途径
  • 摘 要: 作者通过对大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探讨影响当前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提出解决的方法途径,从而为今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体质 影响因素 有效途径 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根据每年测试数据的整理 ...

  • 九年级体育工作计划(共9篇)
  • 篇一:九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九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朱继东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九年级我担任两个班的体育课教学工作,学生年龄在15-16岁之间,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男女差别较大,男生活泼好动,表现欲较强,女生倾于文静,不好活动.另处,加之学习任务较重,课程安排较紧,学生 ...

  • 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 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摘要: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健身意识形成.健身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学校体育教育应转变长期以来重技术轻理论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健身运动兴趣的培养,提高健身意识,以支配健身行为的产生,培养健身能力,带动全民健身.本文根据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分析 ...

  • 2011版初中体育课程标准
  •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第一部分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