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失重和力的平衡

重量、失重和力的平衡

同学们都知道重量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但必须指出,因为地球自转的缘故,严格来说,物体所受的地球的引力并不完全等于物体的重量。

如图一所示,m 代表地球表面上任一物体的质量,这个

物体所受的地球引力为F 引,方向是指向进取心的;这

个F 是引可在子午面内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分力是F 向

垂直于转动轴XY ,另一个分力P 指向地面(因地球是

一个椭球体,P 的方向是垂直于地面,除了两极和赤道

外,P 都不指向地心)。分力F 引就是因地球自转维持物

体m 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而分力P 就是我们所

感觉到的物体的重量。如果没有地面的支托,物体在分力P 的作用下,就会以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 下降,自由落体加速度就是这个分力产生的。有了地面和其他支承物的支托,物体的重量P 跟地面或其他支承物的支承力平衡。地面或支承物对物体有支承力作用,那末物体对地面或支承物必有反作用—压力,这个压力在数值上也等于P 。

由于向心力F 跟重量P 比较起来非常地小,所以通常我们都把重量P 近似地认为就是向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F 引。在两极处,向心力F =0,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F 引就等于物体的向

重量P 。在赤道上,P 和F 的方向都指向地心,在这一情况下,因F 和P 就是F 引的两个向向

同方向的分力,即F 。 =F +P ,所以物体的重量在数值上是:P =F -F 引引向向

设物体的质量为1kg ;它在赤道上因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2π⎫⎛2π⎫6a=ωR 地= R =⨯6.37⨯10⎪地 ⎪⎝T ⎭⎝24⨯3600⎭2223.4⨯10-2m /s 2;所以向心力:

2-2-2F =m ωR =1⨯3.4⨯10=3.4⨯10N ,这就是说:处在赤道上的质量为1kg 的物体,向地

因地球自转的缘故,它的重量P 比它受以到地球的引力要小3.4⨯10

-2N 。

设想增加物体沿地球表面的运动的速度,那末物体所需的向心力也将跟着增加起来。假设物体所需的向心力F 刚好等于地球的吸引力F 引,那么,地球的引力全部作为向心力,而向

物体的重量变为零了。在这种情况下,物体不再有重力加速度,放在支承物上时,物体也不再对支承物有压力。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完全失重状态。

处在失重状态的物体,譬如水,在它的内部不再有静压强;这时假如把物体浸没在水中,由于水不再物体施加静压强,所以也就没有浮力;显然,对于失重状态的液体来说,阿基米德定律已经失去意义了。

应该注意,不要把失重状态跟力的平衡状态混为一谈;要知道失重状态和力的平衡状态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假使一物体处在液体的内部,液体的密度等于这个物体的密度,则重力和浮力平衡,物体可以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何地方。但我们决不能认为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因为在这种情形下,液体就是这种物体的支承物,浮力就是支承力,物体对液体的压力就是支承力—浮力的反作用力。既然它能对支承物—液体施加压力,这个压力就是因物体本身还具有重量而引起的,重量根本还未失去,那么怎么能认为这物体是处在于失重状态呢!

失重状态的的特征是物体里面不再存在有重力而引起的内部应力(例如因液体本身的重量而引起的静压强就是一种应力,液体失重时也会失去这种应力)。失重现象的表现在物体对支持物不施加压力,没有支承物支托,物体也不会掉下去,因为重力加速度也变为零了。一句话:重力本来所具有静力效应(对支承物施加压力,使支承物产生形变)和动力效应(产生重力加速度)都失掉了的一种情况叫做失重状态。

但是,力的平衡状态就不是这样,它只是指物体的重量跟其他什么力平衡的一种情况。虽然跟浮力平衡的物体在液体内部任何地方都可保持静止,而不能向下作加速运动,但物体对支承物(液体),仍旧有压力作用着;如果去掉支承物(液体),物体马上以重力加速度下

降;所以在力的平衡状态里,重力的静力学效应和动力学效应都还没有失去。也许有的同学会这样想:物体被液体支托着而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不是说明这时已失去动力效应—不产生加速度了吗?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要知道力的平衡并不意味着力的消失。几个力保持互相平衡的时候,每个力仍能各自独立地产生各自的加速度,不过它们的合加速度为零,所以物体不作加速运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们的重量跟浮力平衡的时候,决不意味着物体失重量,也决不意味着这时的重力已失去动力学效应,或者说它不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了。必须明确:物体在液体中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重力和浮力是互相平衡的力,只有当这两个力同时存在着的时候,物体才能保持平衡;失去一方,物体就不能平衡,就会做加速运动。物体没有失去重量,那么物体里面因重量而引起的内部效应当然也不会失去。因此,我们说失重状态和力的平衡状态在物理意义上是有本质的不同的。

前面提到的人造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时(人造卫星的轨道并不是正圆,为了把问题简化,我们把它当作正圆来看待),人造卫星所受的地球引力就是向心力,所以地球引力不会把人造卫星接到地球上来。应该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处在人造卫星的任何物体都不产生压力;没有支承物的支托,物体也不会掉下来。这就是说,在人造卫星上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又如,设想升降机以重力加速度g 自由下落时,处在升降机中的任何物体,对升降机而言,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因为从站在升降机中的观察者看来(他把升降机作为参照物)升降机中任何物体对升降机的地板或其他支承物都不施加压力;没有支承物的支托,他们不会向下作加速运动(注意:这里指的是相对于升降机系统)。设想在这个自由降落的升降机地板上放一桶水,那么水对桶底或桶壁都不会产生静压强,即使你在桶底或桶壁穿鞋几个洞,水也不会从洞中流出来。显然,在这个自由下落的升降机中,阿基米德定律是不适用了。如果在这个自由落下的升降机的天花板上吊一个单摆,把摆锤拉离平衡位置,可以看到,摆锤

静止在任一位置上,不象地面上那样单摆会产生振动。不过,必须知道,这只有当你处在升降机中,把这个自由下落的升降机作为参照物时,才会意识到和感受到升降机内一切物体的失重现象。如果你是站在地面上,把地球作为参照物,那你看到的升降机和处在它里面的物体不过是以同一加速度g 身患 下作自由落体运动罢了。这样,也就感觉不到什么失重现象。由此可见,讨论失重现象,必须首先明确你是以什么东西为参照物,所选参照物不同,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也完全不同。处在自由降落的升降机中的物体,对升降机而言,出现了失重现象,但对地球而言,就不是失重了。

重量、失重和力的平衡

同学们都知道重量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但必须指出,因为地球自转的缘故,严格来说,物体所受的地球的引力并不完全等于物体的重量。

如图一所示,m 代表地球表面上任一物体的质量,这个

物体所受的地球引力为F 引,方向是指向进取心的;这

个F 是引可在子午面内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分力是F 向

垂直于转动轴XY ,另一个分力P 指向地面(因地球是

一个椭球体,P 的方向是垂直于地面,除了两极和赤道

外,P 都不指向地心)。分力F 引就是因地球自转维持物

体m 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而分力P 就是我们所

感觉到的物体的重量。如果没有地面的支托,物体在分力P 的作用下,就会以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 下降,自由落体加速度就是这个分力产生的。有了地面和其他支承物的支托,物体的重量P 跟地面或其他支承物的支承力平衡。地面或支承物对物体有支承力作用,那末物体对地面或支承物必有反作用—压力,这个压力在数值上也等于P 。

由于向心力F 跟重量P 比较起来非常地小,所以通常我们都把重量P 近似地认为就是向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F 引。在两极处,向心力F =0,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F 引就等于物体的向

重量P 。在赤道上,P 和F 的方向都指向地心,在这一情况下,因F 和P 就是F 引的两个向向

同方向的分力,即F 。 =F +P ,所以物体的重量在数值上是:P =F -F 引引向向

设物体的质量为1kg ;它在赤道上因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2π⎫⎛2π⎫6a=ωR 地= R =⨯6.37⨯10⎪地 ⎪⎝T ⎭⎝24⨯3600⎭2223.4⨯10-2m /s 2;所以向心力:

2-2-2F =m ωR =1⨯3.4⨯10=3.4⨯10N ,这就是说:处在赤道上的质量为1kg 的物体,向地

因地球自转的缘故,它的重量P 比它受以到地球的引力要小3.4⨯10

-2N 。

设想增加物体沿地球表面的运动的速度,那末物体所需的向心力也将跟着增加起来。假设物体所需的向心力F 刚好等于地球的吸引力F 引,那么,地球的引力全部作为向心力,而向

物体的重量变为零了。在这种情况下,物体不再有重力加速度,放在支承物上时,物体也不再对支承物有压力。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完全失重状态。

处在失重状态的物体,譬如水,在它的内部不再有静压强;这时假如把物体浸没在水中,由于水不再物体施加静压强,所以也就没有浮力;显然,对于失重状态的液体来说,阿基米德定律已经失去意义了。

应该注意,不要把失重状态跟力的平衡状态混为一谈;要知道失重状态和力的平衡状态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假使一物体处在液体的内部,液体的密度等于这个物体的密度,则重力和浮力平衡,物体可以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何地方。但我们决不能认为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因为在这种情形下,液体就是这种物体的支承物,浮力就是支承力,物体对液体的压力就是支承力—浮力的反作用力。既然它能对支承物—液体施加压力,这个压力就是因物体本身还具有重量而引起的,重量根本还未失去,那么怎么能认为这物体是处在于失重状态呢!

失重状态的的特征是物体里面不再存在有重力而引起的内部应力(例如因液体本身的重量而引起的静压强就是一种应力,液体失重时也会失去这种应力)。失重现象的表现在物体对支持物不施加压力,没有支承物支托,物体也不会掉下去,因为重力加速度也变为零了。一句话:重力本来所具有静力效应(对支承物施加压力,使支承物产生形变)和动力效应(产生重力加速度)都失掉了的一种情况叫做失重状态。

但是,力的平衡状态就不是这样,它只是指物体的重量跟其他什么力平衡的一种情况。虽然跟浮力平衡的物体在液体内部任何地方都可保持静止,而不能向下作加速运动,但物体对支承物(液体),仍旧有压力作用着;如果去掉支承物(液体),物体马上以重力加速度下

降;所以在力的平衡状态里,重力的静力学效应和动力学效应都还没有失去。也许有的同学会这样想:物体被液体支托着而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不是说明这时已失去动力效应—不产生加速度了吗?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要知道力的平衡并不意味着力的消失。几个力保持互相平衡的时候,每个力仍能各自独立地产生各自的加速度,不过它们的合加速度为零,所以物体不作加速运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们的重量跟浮力平衡的时候,决不意味着物体失重量,也决不意味着这时的重力已失去动力学效应,或者说它不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了。必须明确:物体在液体中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重力和浮力是互相平衡的力,只有当这两个力同时存在着的时候,物体才能保持平衡;失去一方,物体就不能平衡,就会做加速运动。物体没有失去重量,那么物体里面因重量而引起的内部效应当然也不会失去。因此,我们说失重状态和力的平衡状态在物理意义上是有本质的不同的。

前面提到的人造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时(人造卫星的轨道并不是正圆,为了把问题简化,我们把它当作正圆来看待),人造卫星所受的地球引力就是向心力,所以地球引力不会把人造卫星接到地球上来。应该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处在人造卫星的任何物体都不产生压力;没有支承物的支托,物体也不会掉下来。这就是说,在人造卫星上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又如,设想升降机以重力加速度g 自由下落时,处在升降机中的任何物体,对升降机而言,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因为从站在升降机中的观察者看来(他把升降机作为参照物)升降机中任何物体对升降机的地板或其他支承物都不施加压力;没有支承物的支托,他们不会向下作加速运动(注意:这里指的是相对于升降机系统)。设想在这个自由降落的升降机地板上放一桶水,那么水对桶底或桶壁都不会产生静压强,即使你在桶底或桶壁穿鞋几个洞,水也不会从洞中流出来。显然,在这个自由下落的升降机中,阿基米德定律是不适用了。如果在这个自由落下的升降机的天花板上吊一个单摆,把摆锤拉离平衡位置,可以看到,摆锤

静止在任一位置上,不象地面上那样单摆会产生振动。不过,必须知道,这只有当你处在升降机中,把这个自由下落的升降机作为参照物时,才会意识到和感受到升降机内一切物体的失重现象。如果你是站在地面上,把地球作为参照物,那你看到的升降机和处在它里面的物体不过是以同一加速度g 身患 下作自由落体运动罢了。这样,也就感觉不到什么失重现象。由此可见,讨论失重现象,必须首先明确你是以什么东西为参照物,所选参照物不同,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也完全不同。处在自由降落的升降机中的物体,对升降机而言,出现了失重现象,但对地球而言,就不是失重了。


相关内容

  • 失重秤在锌冶炼净化工艺控制中的应用
  • 失重秤在锌冶炼净化工艺控制中的应用 饶向明 徐天辉 肖良珍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曲靖655011) 摘 要 叙述了锌冶炼净化工艺使用的DEL型定量给料机的系统构成.称重原理及存在的问题,其计量误差对生产工艺控制造成的不利影响及对生产成本和生产环境的影响.叙述了改用失重秤后的系统构成.称重原理 ...

  • 干燥失重测定法
  • 干燥失重测定法 1 简述 1.1 药品的干燥失重系指药品在规定条件下干燥后所减失重量的百分率.减失 的重量主要是水分.结晶水及其他挥发性物质,如乙醇等.由减失的重量和取样 量计算供试品的干燥失重. 1.2 干燥失重测定法常采用烘箱干燥法.恒温减压干燥法及干燥器干燥法,后 者又分常压.减压两种. 1. ...

  • 失重的生活现象
  • 失重的生活现象 经常有人们认为自由下落过程中的物体被称作失重状态,但这种解释只是表象,感官上认为这是失重,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失重,失重是指物体不被任何重力场影响. 但是航空器在轨道上的失重不是重力消失或大幅度减小的结果(事实上,在100KM高度上,地球重力仅仅比地球表面减少大约3%).失重现象主要发生 ...

  • 混合液悬浮固体123
  • 混合液悬浮固体 混合液悬浮固体 (MLSS, 英文全称: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混合液悬浮固体是指曝气池中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体的悬浮固体浓度.以MLSS (mg/l)表示. 混合液悬浮固体中的有机物量称为混合液体挥发性悬浮固体以MLVSS (mg/l)表示, ...

  •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复习
  •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宇宙中一切物体(或物质)的存在形式,即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处于静止状态, ...

  • 太空中的"失重"和"超重"
  • 1969年7月21日,月球上第一次出现了人类的脚印.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身穿着十分臃肿的宇航服,跳跃式前进,进行一番月宫探险.你知道这件宇航服重量是多少吗?在地球上连氧气背包一共有100多千克重.要是在地球上面,穿上它真是举步艰难.可是在月球上宇航员却很轻松,原来,这件沉重的宇航服在月球上面, ...

  • 瞬时加速度与超失重(004)
  • 天一中学201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004) 课题:瞬时加速度与超失重 [例题讲解] 一.瞬时加速度问题 例1. 一条轻弹簧和一根细线共同拉住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平衡时细线是水 平的,弹簧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 (1)如图所示若突然剪断细线,则在剪断的瞬时,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各如何? (2) ...

  • 钻井与完井考试必备
  • 井身结构定义:套管层次.套管下入深度以及井眼尺寸(钻头尺寸)与套管尺寸的配合 井身结构设计基本内容:确定下入套管的层次数.确定各层套管的下入深度.确定选择合适的套管尺寸与井眼尺寸的配合. 静液压力是由液柱重力引起的压力. 井内有效液柱压力PmE:钻井液在流动过程或被激励中有效地作用在井内的总压力 地 ...

  • 现代仪器分析Homework
  • 现代仪器分析Homework 1关于气象色谱: 1)气相色谱法是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由于样品在气相中传递速度快,因此样品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可以瞬间地达到平衡.另外加上可选作固定相的物质很多,因此气相色谱法是一个分析速度快和分离效率高的分离分析方法.近年来采用高灵敏选择性检测器,使得它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