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彰显个性

创新作文,彰显个性

【摘要】内容雷同、人云亦云的文章越来越多,作文的个性化逐渐缺失,我们必须在作文教学中去找原因并对症下药。一、关注生活,撷取题材。二、关注自我,抒发情感。三、注重积累,厚积薄发。四、品味经典,回归文本。

【关键词】 个性化;作文教学;生活;积累;真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才,作文教学一样责无旁贷。作文应该是一种有个性的,自由真实地表达精神的创造性活动。然而,目前中学生作文中个性化缺失的问题很突出。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学生远离了生活,没有了生活的丰富积累,文章失去了源头活水,内容大多千篇一律。其次是缺乏真切感受,喊口号,发感慨,人云亦云。再次,我们语文课也有责任,总是把学课文和学写作分开来,把阅读和写作分开来,以致学生作文时照样愁眉苦脸,生编硬套。 学生作文个性化缺失,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没有教育的个性化,就无法培养创新型人才。古人云:“言为心声”,那么我们怎样能让学生写出唯我独有,浸染着自己灵动情愫的个性化作文呢?

一、关注生活,撷取题材

让自己的笔触紧贴生活的脉搏是一条必经的作文之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我们提倡学生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更要心入生活,即善于在生活中挖掘自己的独特感悟,并把这种感悟记录下来。内容上,燕赵的慷慨悲歌是生活,

西柏坡的胜利号角是生活,衡水湖的万顷碧波是生活,我们身边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更是生活。我们要学会观察,学会积累,让笔下的文字蕴涵浓郁的生活气息。无论是撷取家庭生活的浪花,记录学校生活的点滴,还是关注社会的热点,只有这些文字是我们自己的真领悟,真表达,它才是个性化的。如最近一则报道:江苏扬州一名中学生在撞坏私家车后,为车主留下了一张字条致歉:“我是扬大附中一名学生,在今天中午的放学途中不小心弄坏了您的车。主要是一划痕及左后视镜。我无法及时赔偿,对不起。”并在字条上留下了联系方式。车主看后很感动,没有要求赔偿。材料中这位中学生可以涉及到中学生、诚信、责任、最美、榜样等话题的写作。生活是文学的富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要学会用心关注生活,提取我们需要的真实而新颖的素材。

二、关注自我,抒发情感

写作不仅要从生活中取材,更要有真情实感。一篇文章,可以没有华丽的词藻,可以没有刻意的煽情,但一定要述说自己独特而真切的感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人、真事、真情,自然天成,无需雕饰。为情造文,感人至深。让学生关注自我一些独特的内在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我的烦恼、自我的快乐、自我的特长等,进而在自己的作文中把自己独特的感受抒写出来。如一位同学在作文《我还记得》里这样写道: “我还记得爸爸临别时的叮咛:在校好好吃饭,你胃不好多喝小米粥,暖胃。现在想起,比起小米粥,还是爸爸的话语更暖心。”这个语段的语言非常质朴,这样的

文章才是清新的,这样的语言才是自然的,有个性的。

三、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唐代白居易为了写诗,做了一个多层架子,上面放满陶罐,平时细心留意生活,随时把灵感记录下来,放进陶罐,有了厚重的积累,才“下笔如有神”。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厚重而璀璨的中华文明,可谓卷帙浩繁。若要在文明长河中采撷最美丽的花朵,为我所用,我们就要善于积累。徜徉在文学长河中,唐诗是甘甜的泉水,宋词是飘落的花瓣,元曲是萧索的秋风,各有绝色的美。我们可以积累唐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可以积累宋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也可以搜集“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的故事,积累过程中,我们既掌握了诸多的典故,又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上古到当代,从黄帝到感动中国的模范人物,民族精英用山一样的脊梁撑起了中华数千年的文明。我们走近历史人物,了解历史真相,读出历史的源远流长和深刻厚重,更积累了许多话题材料。比如阅读屈原在其“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却“忠而被谤”时,仍能“哀怨托离骚,孤忠报楚国”,我们就积累了“忠诚”“坚强”“执著”等话题材料。栖身古文学的美丽殿堂,让自己博闻强识,积淀就是写作基础,需要课内课外在老师指导下费一番功夫,才能功到自然成。

四、品味经典,回归文本

新课程理念指出,要“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我

们要积极挖掘初中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启迪、文化的陶冶,从而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学生写好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欣赏老舍《济南的冬天》写景段落,分析内在的描摹顺序,朗读清新自然的语言;欣赏朱自清的《背影》,揣摩人物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感悟间接抒情;欣赏鲁迅的《故乡》,体会作者对新生活的憧憬;欣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激扬内心的爱国之情„„语文教材篇目,多是经典。让作文扎根于课文名篇的土壤,是智慧而效果显著的。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精彩的个性化语言才能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更有效的表达思想内容。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需要师生合力,一起坚守,共同追求。要让学生的作文不落窠臼,源于生活,抒发真情,彰显个性化的语言魅力。

(责任编辑:郭颖)

创新作文,彰显个性

【摘要】内容雷同、人云亦云的文章越来越多,作文的个性化逐渐缺失,我们必须在作文教学中去找原因并对症下药。一、关注生活,撷取题材。二、关注自我,抒发情感。三、注重积累,厚积薄发。四、品味经典,回归文本。

【关键词】 个性化;作文教学;生活;积累;真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才,作文教学一样责无旁贷。作文应该是一种有个性的,自由真实地表达精神的创造性活动。然而,目前中学生作文中个性化缺失的问题很突出。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学生远离了生活,没有了生活的丰富积累,文章失去了源头活水,内容大多千篇一律。其次是缺乏真切感受,喊口号,发感慨,人云亦云。再次,我们语文课也有责任,总是把学课文和学写作分开来,把阅读和写作分开来,以致学生作文时照样愁眉苦脸,生编硬套。 学生作文个性化缺失,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没有教育的个性化,就无法培养创新型人才。古人云:“言为心声”,那么我们怎样能让学生写出唯我独有,浸染着自己灵动情愫的个性化作文呢?

一、关注生活,撷取题材

让自己的笔触紧贴生活的脉搏是一条必经的作文之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我们提倡学生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更要心入生活,即善于在生活中挖掘自己的独特感悟,并把这种感悟记录下来。内容上,燕赵的慷慨悲歌是生活,

西柏坡的胜利号角是生活,衡水湖的万顷碧波是生活,我们身边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更是生活。我们要学会观察,学会积累,让笔下的文字蕴涵浓郁的生活气息。无论是撷取家庭生活的浪花,记录学校生活的点滴,还是关注社会的热点,只有这些文字是我们自己的真领悟,真表达,它才是个性化的。如最近一则报道:江苏扬州一名中学生在撞坏私家车后,为车主留下了一张字条致歉:“我是扬大附中一名学生,在今天中午的放学途中不小心弄坏了您的车。主要是一划痕及左后视镜。我无法及时赔偿,对不起。”并在字条上留下了联系方式。车主看后很感动,没有要求赔偿。材料中这位中学生可以涉及到中学生、诚信、责任、最美、榜样等话题的写作。生活是文学的富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要学会用心关注生活,提取我们需要的真实而新颖的素材。

二、关注自我,抒发情感

写作不仅要从生活中取材,更要有真情实感。一篇文章,可以没有华丽的词藻,可以没有刻意的煽情,但一定要述说自己独特而真切的感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人、真事、真情,自然天成,无需雕饰。为情造文,感人至深。让学生关注自我一些独特的内在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我的烦恼、自我的快乐、自我的特长等,进而在自己的作文中把自己独特的感受抒写出来。如一位同学在作文《我还记得》里这样写道: “我还记得爸爸临别时的叮咛:在校好好吃饭,你胃不好多喝小米粥,暖胃。现在想起,比起小米粥,还是爸爸的话语更暖心。”这个语段的语言非常质朴,这样的

文章才是清新的,这样的语言才是自然的,有个性的。

三、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唐代白居易为了写诗,做了一个多层架子,上面放满陶罐,平时细心留意生活,随时把灵感记录下来,放进陶罐,有了厚重的积累,才“下笔如有神”。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厚重而璀璨的中华文明,可谓卷帙浩繁。若要在文明长河中采撷最美丽的花朵,为我所用,我们就要善于积累。徜徉在文学长河中,唐诗是甘甜的泉水,宋词是飘落的花瓣,元曲是萧索的秋风,各有绝色的美。我们可以积累唐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可以积累宋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也可以搜集“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的故事,积累过程中,我们既掌握了诸多的典故,又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上古到当代,从黄帝到感动中国的模范人物,民族精英用山一样的脊梁撑起了中华数千年的文明。我们走近历史人物,了解历史真相,读出历史的源远流长和深刻厚重,更积累了许多话题材料。比如阅读屈原在其“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却“忠而被谤”时,仍能“哀怨托离骚,孤忠报楚国”,我们就积累了“忠诚”“坚强”“执著”等话题材料。栖身古文学的美丽殿堂,让自己博闻强识,积淀就是写作基础,需要课内课外在老师指导下费一番功夫,才能功到自然成。

四、品味经典,回归文本

新课程理念指出,要“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我

们要积极挖掘初中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启迪、文化的陶冶,从而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学生写好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欣赏老舍《济南的冬天》写景段落,分析内在的描摹顺序,朗读清新自然的语言;欣赏朱自清的《背影》,揣摩人物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感悟间接抒情;欣赏鲁迅的《故乡》,体会作者对新生活的憧憬;欣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激扬内心的爱国之情„„语文教材篇目,多是经典。让作文扎根于课文名篇的土壤,是智慧而效果显著的。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精彩的个性化语言才能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更有效的表达思想内容。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需要师生合力,一起坚守,共同追求。要让学生的作文不落窠臼,源于生活,抒发真情,彰显个性化的语言魅力。

(责任编辑:郭颖)


相关内容

  • 彰显个性魅力,点燃创新火花
  •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总是"抄.编.凑",作文语言充斥着"假话.大话.空话"."模式化.成人化.公式化",作文语言缺乏创新.表达缺少个性,这里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者的原因.要改变以上现状,就必须张扬个性, 放飞想象,培育创新思维. 笔者在教学实 ...

  • 鼓励个性张扬 彰显作文特色
  • 摘要:在自主写作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和足够的空间,缓解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富有新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在身心全然释放的状态下习作,自然.恬静和谐.学生的习作热情高涨,学生各种创意的表达自然流淌.激发并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其把习作当作表达真性情.真情感的舞台, ...

  • 彰显个性的话题作文教学
  • 彰显个性的话题作文教学近几年来随着"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出现了不少立意新颖.文采斐然.题目鲜亮的优秀作文,为中学作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新风,也成为考查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形式.这种作文形式新.约束少,有利于学生发挥才能,展现个性,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时下,小学也在初步的尝试,作文训练 ...

  • 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透析及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 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透析及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2016年全国高考共有9套语文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三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自主命制6套.9套语文试卷中共有作文试题10道.其中北京卷采用二选一模式(议论文与记叙文二选一).10道作文试题中有8道采用材料作文题 ...

  • 例说议论文中的记叙
  • 例说议论文中的记叙 议论文是已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但不排除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文要"摆事实讲道理",在议论文写作中,援引事例进行论证时,叙事事例必不可少.但议论文中的记叙又不同于记叙文中的记叙,摆事实是为了讲道理,它要为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服务.因此,议论文中的记叙必须围绕论 ...

  • 如何培养小学生真情书写人生.信笔彰显个性
  • 摘 要:现在在教学中,一谈到作文教学,大多数老师都说"难",而在农村小学中更是"难上加难".针对作文教学,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作文这一大难题也会"由难变易",会让学生"真情书写人生,信笔彰显个性&q ...

  • 2016高考作文题目最新出炉, 你觉得哪个最难写?|最全
  • ........................................ 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于今日拉开序幕.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共940万人.目前第一场语文考试已经结束,我们先看看各地的作文题目,这些题目你都会吗? 今年,全国采用统一命题试卷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由2015年的1 ...

  • 高考满分作文十大技巧
  • 高考满分作文十大技巧:彰显个性魅力 考生在作文时应该凸现自己的个性而不是泯灭自己的个性特征,只有讲究个性化,你的作文才是生动的,亲切的,引人入胜的.避免空洞的口号术语,尽情展露自己的才华 高考满分作文十大技巧:材料意象丰富 丰富即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材料丰富,是指内容丰富,这应当包括阅读积 ...

  • 作文,原来也可爱
  • 作文,原来也可爱 作者:张晓萍 来源:<教师·下>2013年第04期 摘 要:写作,是高度个性化的行为.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病之一,便是对儿童语言个性化的消解.创设宽松和谐的写作环境,使作文教学趣味化.真实化.个性化,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实际.作文要写得具体,观察必须细致:作文要写得真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