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对于我们这些经常上班或上学的人来说,天气几乎成了我们每天都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我来问一下大家,平时你都是根据哪些方法来预知天气情况的?

生:我都是每天看天气预报。

师:好。

生:我可以通过报纸来得知天气情况。

师:再来。

生:我有时候看天上的星星,有星星说明第二天是晴天,没星星说明第二天是阴天。

师:你很注意观察。

生:我可以看我爸的手机短信。

师:同学们的方法很多,今天呢,老师就教给大家一种非常直观的方法,看云识天气。首先,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天上的云吧。

(屏幕展示图片,图片自动切换)

师:那么天上究竟都有哪几种云和云的光彩现象呢?它们叫什么名字,又各自预示着怎样的天气呢?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及时的圈点出这些要点。

(学生默读提炼信息 )

师:好,谁来谈谈自己所圈点的结果。

生:我找到的云有卷云、卷积云和积云,卷云和卷积云一般不会带来雨雪,积云,积云对应的天气没有找到。

师:呃,没有找到,我们看“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 ,这说明积云对应着什么天气?

生:晴天。

师:好。再来。

生:我找到的是第四段的卷层云和高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

师:很准确,并且提示了大家段落,很好,继续。

生:我找到的有第四段的雨层云和第五段的积雨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出现积雨云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师:好,还有一种云我们没有提到,你来。

生:还有一种云在第三段的结尾,叫高积云,是晴天。

师:你很细心。那么我们刚才所找的都是天上的云,谁能告诉大家天上有哪些云的光彩现象呢? 生:有一种云的光彩现象叫做晕,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 ,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师:说得很详细,关于晕和华的区别你谈到了一点,华比晕小,然而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区别,谁看到了?

生:晕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师:通过两者的比较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二者的区别。云的光彩现象不仅仅是这两种呀,还有。

生:还有“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师:好,请坐。(展示表格)这就是刚才大家所找的八种云和四种光彩现象以及它们对应的天气情况,通过这些我们懂得了很多相关的知识,这就是这篇说明文所体现的丰富的知识性。(板书:丰富的知识)

好了,那么大家现在分一分这八种云中哪几种是晴天的象征?哪几种云是坏天气的象征? (学生思考片刻)

生: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是晴天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和积雨云是坏天气的象征。

(教师随手点击遥控,出现大括号进行分类)

师:我们再看看晴天的四种云有什么共同点?坏天气的四种云有什么共同点?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中介绍八种云的段落,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它们的共同点。

(学生阅读课文,筛选信息)

生:晴天的四种云都属于薄云,坏天气的四种云都是低而厚密的云层。

师:好,很准确,告诉大家在第几段?

生:在第二段。

师:好,一类是薄云,一类是低而厚密的云层(点击遥控,屏幕上出现“薄云”“低而厚密的云层”),很显然这是根据云的形态来分的。(点击遥控,屏幕上出现“根据云的形态”)。在这里第二段的“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一句话就概括了第三段的内容,“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一句话就概括了四五两段的内容。那我们就把这样能够概括一段或几段内容的句子叫做总领句。比如第六段第一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这一句话便是整个第六段的总领句。我们看文章的二至六段为我们介绍了如此多的看云识天气的知识,现在我们能不能找出全文的总领句。来,这位同学你来朗读一下第一段。

生:(朗读第一段,略)

师:请问全文的总领句是哪一句?

生:我认为是: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师:全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你说的这一句话只有云而没有提到天气呀,看来,不行,再来。 生:我认为是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师:好(点击遥控,屏幕上出现“云(天气的‘招牌’)”),全文都是围绕着这一句话来写的。文章先总说一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然后对这一句话分开进行具体的介绍,最后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我们看全文是一种什么结构?

生:(齐答)总分总。

师:好,在对内容进行具体介绍时,作者进行了分类说明,一类是根据云的形态,把云分为薄云和低而厚密的云层,然后又把他们各自分成了四种云;另一类是根据云的光彩现象,把这些现象分成了晕、华、虹、霞。

作者正是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和分类说明的方法使文章呈现出清晰的条理性。(板书:清晰的条理)

清晰的条理让丰富的知识显得层次分明,内容清楚,那我们再来看看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生:感觉文章写的比较生动。

师:对,英雄所见略同,老师也有同感。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文章中语言生动的句子去读,比如你读一读拟人句,读一读比喻句,读一读用词生动的句子,在朗读中品味这样写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征。 你比如用词生动的句子,像第五段结尾: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这几句话就很生动,比如“崩塌” ,它在生动的同时,准确地反映了高大的积雨云云山迅速的崩裂倒塌的情景。

再比如“弥漫”,它的妙处在于不仅用词文雅,而且准确地写出了崩塌后的积雨云云很多,布满了整个天空的特征。

现在大家就像老师一样,选择生动的语言去朗读,在朗读中去品味它写出的什么特征。好,开始。 (学生选读,品析。)

师:通过朗读与品味,相信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收获,现在把你的收获告诉你的同桌,两个人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师:好,谁来谈谈自己的品析的结果。

生:我找的是第一段: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这几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得很生动,能够写出天上的云很多,并且姿态都不一样。 师:找的句子很生动,它写出了云的什么特点,用原文说。

生:呃,姿态万千。

师:很聪明。您能不能具体分析其中的一个比喻句,比如“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一句写出了云的什么特点?

生:这种云很整齐。

师:好,请坐。谁再来?

生:我找的是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在这里用了比喻,雪白的羊群,就说明了高积云是雪白的颜色,然后高积云是成群的,所以比喻成羊群,羊也是成群的。

师:很好,比喻成羊群还因为高积云是扁球状的,比较贴切。再来。

生:我找的是雨层云,“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这儿说“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用的是拟人,说明当时的云很厚,把太阳和月亮都遮盖起来了。

师:好,再来。

生:我找的是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这里运用了比喻,能够写出卷云很白,很轻。

师:像羽毛、像绫纱,就只是很轻吗?还能反映卷云的什么特点?

生:还很薄。

师:对。通过几位同学的品析我们发现:说明文对生动的语言有着特殊的要求,那就是在生动的同时更要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特点。(板书:生动准确的语言)

好了,《看云识天气》的学习就要告一段落了,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学生思考片刻)

生:我学到了一些云和天气的知识,学会了怎样看云识天气。

生:我知道了天上的云可以分成八种,比如卷云什么的。

师:好,这都是内容上的收获,除了内容上的,你还有哪些收获?

生:我学到了写这类的文章,生动的语言也要能准确的写出事物的特征。

师:对,这是在语言上的收获。

生:我懂得了写文章要注意文章的条理,条理要清楚,比如可以运用总分总的结构。

师:好,这是结构上的收获。那么,怎样较快地概括内容,理清条理呢?我们教了一种方法?想一想。

生:可以看看段落有没有总领句。

师:(屏幕展示:纵谈收获:内容上: 懂得了怎样看云识天气。结构上:学会了用提炼总领句的方法来理清文章的结构、条理。语言上:学会用生动的语言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特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收获,看到同学们学有所获我很高兴,但是,学,以致用,下面我们就来阅读一篇短小的说明文:《晋祠》节选,对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进行一下能力的拓展。

首先请同学们速读短文,感受经典片段。

(学生速读《晋祠》节选)

师:短文读完了,谁能迅速的画出全文的总领句和每一段的总领句?好,你来。

生:全文的总领句是: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第一段的总领句是:这里的山,巍巍的;

第二段的总领句是: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第三段的总领句是:这里的水,多、清、静、柔。

师:反应很快,也比较准确。纠正一个读音: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cháng,不是见长(zhǎng)。另外,第二段的总领句应该是:这里的山,巍巍的;然后再加上“长长的”就完整了。那我们来看,这个短文是一种什么结构?

生:总分总。

师:正确。了解了整体内容,我们再来看具体的内容介绍,哪位同学读一下第二段?你来。 生: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师:写的多美呀,但美中不足的是,第二段少了一句话,我们看哪位同学能够迅速的把它补充完整?

(学生练笔,补充一句话)

师:谁来读一读自己的佳作?

生: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广阔的大海。

师:把山比成大海,好不好?谁来点评一下?

生:我感觉不合适。大海是广阔的,而这里的山是长长的,所以不合适。

师:好,没有抓住山“长长的”特点。并且比喻应该是不同的事物才能可以,山水属于同一类的东西,不能比喻。再来。

生: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一条蜿蜒的巨龙。

师:你自评一下吧。

生:我感觉写的还可以。首先“蜿蜒”这个词比较生动,并且巨龙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长的,所以比喻山还是比较恰当的。

师:很好,写得好,分析的也到位。看来同学们确实是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生活中、自然中处处都蕴含着知识,那就让我们带着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探索这无尽的知识吧。

师:同学们,对于我们这些经常上班或上学的人来说,天气几乎成了我们每天都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我来问一下大家,平时你都是根据哪些方法来预知天气情况的?

生:我都是每天看天气预报。

师:好。

生:我可以通过报纸来得知天气情况。

师:再来。

生:我有时候看天上的星星,有星星说明第二天是晴天,没星星说明第二天是阴天。

师:你很注意观察。

生:我可以看我爸的手机短信。

师:同学们的方法很多,今天呢,老师就教给大家一种非常直观的方法,看云识天气。首先,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天上的云吧。

(屏幕展示图片,图片自动切换)

师:那么天上究竟都有哪几种云和云的光彩现象呢?它们叫什么名字,又各自预示着怎样的天气呢?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及时的圈点出这些要点。

(学生默读提炼信息 )

师:好,谁来谈谈自己所圈点的结果。

生:我找到的云有卷云、卷积云和积云,卷云和卷积云一般不会带来雨雪,积云,积云对应的天气没有找到。

师:呃,没有找到,我们看“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 ,这说明积云对应着什么天气?

生:晴天。

师:好。再来。

生:我找到的是第四段的卷层云和高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

师:很准确,并且提示了大家段落,很好,继续。

生:我找到的有第四段的雨层云和第五段的积雨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出现积雨云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师:好,还有一种云我们没有提到,你来。

生:还有一种云在第三段的结尾,叫高积云,是晴天。

师:你很细心。那么我们刚才所找的都是天上的云,谁能告诉大家天上有哪些云的光彩现象呢? 生:有一种云的光彩现象叫做晕,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 ,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师:说得很详细,关于晕和华的区别你谈到了一点,华比晕小,然而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区别,谁看到了?

生:晕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师:通过两者的比较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二者的区别。云的光彩现象不仅仅是这两种呀,还有。

生:还有“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师:好,请坐。(展示表格)这就是刚才大家所找的八种云和四种光彩现象以及它们对应的天气情况,通过这些我们懂得了很多相关的知识,这就是这篇说明文所体现的丰富的知识性。(板书:丰富的知识)

好了,那么大家现在分一分这八种云中哪几种是晴天的象征?哪几种云是坏天气的象征? (学生思考片刻)

生: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是晴天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和积雨云是坏天气的象征。

(教师随手点击遥控,出现大括号进行分类)

师:我们再看看晴天的四种云有什么共同点?坏天气的四种云有什么共同点?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中介绍八种云的段落,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它们的共同点。

(学生阅读课文,筛选信息)

生:晴天的四种云都属于薄云,坏天气的四种云都是低而厚密的云层。

师:好,很准确,告诉大家在第几段?

生:在第二段。

师:好,一类是薄云,一类是低而厚密的云层(点击遥控,屏幕上出现“薄云”“低而厚密的云层”),很显然这是根据云的形态来分的。(点击遥控,屏幕上出现“根据云的形态”)。在这里第二段的“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一句话就概括了第三段的内容,“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一句话就概括了四五两段的内容。那我们就把这样能够概括一段或几段内容的句子叫做总领句。比如第六段第一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这一句话便是整个第六段的总领句。我们看文章的二至六段为我们介绍了如此多的看云识天气的知识,现在我们能不能找出全文的总领句。来,这位同学你来朗读一下第一段。

生:(朗读第一段,略)

师:请问全文的总领句是哪一句?

生:我认为是: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师:全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你说的这一句话只有云而没有提到天气呀,看来,不行,再来。 生:我认为是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师:好(点击遥控,屏幕上出现“云(天气的‘招牌’)”),全文都是围绕着这一句话来写的。文章先总说一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然后对这一句话分开进行具体的介绍,最后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我们看全文是一种什么结构?

生:(齐答)总分总。

师:好,在对内容进行具体介绍时,作者进行了分类说明,一类是根据云的形态,把云分为薄云和低而厚密的云层,然后又把他们各自分成了四种云;另一类是根据云的光彩现象,把这些现象分成了晕、华、虹、霞。

作者正是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和分类说明的方法使文章呈现出清晰的条理性。(板书:清晰的条理)

清晰的条理让丰富的知识显得层次分明,内容清楚,那我们再来看看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生:感觉文章写的比较生动。

师:对,英雄所见略同,老师也有同感。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文章中语言生动的句子去读,比如你读一读拟人句,读一读比喻句,读一读用词生动的句子,在朗读中品味这样写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征。 你比如用词生动的句子,像第五段结尾: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这几句话就很生动,比如“崩塌” ,它在生动的同时,准确地反映了高大的积雨云云山迅速的崩裂倒塌的情景。

再比如“弥漫”,它的妙处在于不仅用词文雅,而且准确地写出了崩塌后的积雨云云很多,布满了整个天空的特征。

现在大家就像老师一样,选择生动的语言去朗读,在朗读中去品味它写出的什么特征。好,开始。 (学生选读,品析。)

师:通过朗读与品味,相信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收获,现在把你的收获告诉你的同桌,两个人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师:好,谁来谈谈自己的品析的结果。

生:我找的是第一段: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这几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得很生动,能够写出天上的云很多,并且姿态都不一样。 师:找的句子很生动,它写出了云的什么特点,用原文说。

生:呃,姿态万千。

师:很聪明。您能不能具体分析其中的一个比喻句,比如“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一句写出了云的什么特点?

生:这种云很整齐。

师:好,请坐。谁再来?

生:我找的是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在这里用了比喻,雪白的羊群,就说明了高积云是雪白的颜色,然后高积云是成群的,所以比喻成羊群,羊也是成群的。

师:很好,比喻成羊群还因为高积云是扁球状的,比较贴切。再来。

生:我找的是雨层云,“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这儿说“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用的是拟人,说明当时的云很厚,把太阳和月亮都遮盖起来了。

师:好,再来。

生:我找的是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这里运用了比喻,能够写出卷云很白,很轻。

师:像羽毛、像绫纱,就只是很轻吗?还能反映卷云的什么特点?

生:还很薄。

师:对。通过几位同学的品析我们发现:说明文对生动的语言有着特殊的要求,那就是在生动的同时更要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特点。(板书:生动准确的语言)

好了,《看云识天气》的学习就要告一段落了,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学生思考片刻)

生:我学到了一些云和天气的知识,学会了怎样看云识天气。

生:我知道了天上的云可以分成八种,比如卷云什么的。

师:好,这都是内容上的收获,除了内容上的,你还有哪些收获?

生:我学到了写这类的文章,生动的语言也要能准确的写出事物的特征。

师:对,这是在语言上的收获。

生:我懂得了写文章要注意文章的条理,条理要清楚,比如可以运用总分总的结构。

师:好,这是结构上的收获。那么,怎样较快地概括内容,理清条理呢?我们教了一种方法?想一想。

生:可以看看段落有没有总领句。

师:(屏幕展示:纵谈收获:内容上: 懂得了怎样看云识天气。结构上:学会了用提炼总领句的方法来理清文章的结构、条理。语言上:学会用生动的语言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特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收获,看到同学们学有所获我很高兴,但是,学,以致用,下面我们就来阅读一篇短小的说明文:《晋祠》节选,对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进行一下能力的拓展。

首先请同学们速读短文,感受经典片段。

(学生速读《晋祠》节选)

师:短文读完了,谁能迅速的画出全文的总领句和每一段的总领句?好,你来。

生:全文的总领句是: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第一段的总领句是:这里的山,巍巍的;

第二段的总领句是: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第三段的总领句是:这里的水,多、清、静、柔。

师:反应很快,也比较准确。纠正一个读音: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cháng,不是见长(zhǎng)。另外,第二段的总领句应该是:这里的山,巍巍的;然后再加上“长长的”就完整了。那我们来看,这个短文是一种什么结构?

生:总分总。

师:正确。了解了整体内容,我们再来看具体的内容介绍,哪位同学读一下第二段?你来。 生: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师:写的多美呀,但美中不足的是,第二段少了一句话,我们看哪位同学能够迅速的把它补充完整?

(学生练笔,补充一句话)

师:谁来读一读自己的佳作?

生: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广阔的大海。

师:把山比成大海,好不好?谁来点评一下?

生:我感觉不合适。大海是广阔的,而这里的山是长长的,所以不合适。

师:好,没有抓住山“长长的”特点。并且比喻应该是不同的事物才能可以,山水属于同一类的东西,不能比喻。再来。

生: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一条蜿蜒的巨龙。

师:你自评一下吧。

生:我感觉写的还可以。首先“蜿蜒”这个词比较生动,并且巨龙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长的,所以比喻山还是比较恰当的。

师:很好,写得好,分析的也到位。看来同学们确实是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生活中、自然中处处都蕴含着知识,那就让我们带着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探索这无尽的知识吧。


相关内容

  • weather 课堂实录 新起点
  • 小学新起点英语 Weather 案例分析 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 魏靖 教学内容: <小学新起点英语>第四册第十单元<weather >的起始课. 上课班级: 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二年级一班 上课教师: 魏靖 教学模式: 宽基教育三标互助指导模式 设计理念: 本单元涉及到生活中每天 ...

  • [小动物过冬]课堂实录
  • 导入.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动物过冬>这篇文章.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三只非常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呢? 生:小燕子,小蜜蜂和小青蛙. 师:今天,老师把它们三个也请到了教室里,(边说边贴图片)有:专吃害虫的小燕子,保护庄稼的青蛙,还有勤劳的小蜜蜂.让我们用掌声对它们表示 ...

  • 海燕课堂实录
  • <海燕>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何宗敏 上课班级: 福州树德学校初二(12)班 教学设想: <海燕>的写作背景很重要,但这个背景离我们太遥远了,目前学生对课文中许多文章阅读的兴趣不浓,特别是对没有故事情节的文章经常不感兴趣.而<海燕>是一篇经典篇目,在教材中的存在可 ...

  • 1鸟岛课堂实录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鸟岛>课堂实录 执教:海署区教研员 张敏华 整理:横溪镇中心小学杨美玲 一. 由题目入手,产生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师板书"岛",生齐读后组词:海岛.鸟岛.蛇岛„„ 师板书"鸟",生齐读课题.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看到这 ...

  • 课堂实录[乌鸦喝水]
  • <乌鸦喝水>课堂实录: 刘雯雯 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 (播放<小乌鸦爱妈妈>) 师:你喜欢儿歌里的小乌鸦吗?为什么? 生:喜欢. 生:小乌鸦的妈妈老了,它就捉虫子喂妈妈. 生:小乌鸦很爱它的妈妈. 师:是啊,这是一只多懂 ...

  •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 作者:张老师 师:这节课我们要看图读文,看图说话,还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写话练习.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进行了朗读和讲解,并做了两个造句练习,现在,我们打开书,先分别把课文读一遍. (本课一共五段,请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我们练习看图说话,要求是:仔细观察,动脑思考,说话吐字清楚,声音宏亮, ...

  • 燕子专列课堂实录
  • <燕子专列>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会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探究,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会想象,在朗读感悟中学会表达.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爱鸟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 ...

  • [夏天也是好天气]教学实录
  • <夏天也是好天气>教学实录 郑健 师:请同学们一起说,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     (生大声齐说课题:<夏天也是好天气.>)     师:如果有人说夏天不好,那么你读这个标题时,哪个字要读重一点?     生:(齐说)"好"字.     师:一起试一遍 ...

  • 2017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春天春风春雨]课堂实录
  • 2017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春天 春风 春雨>课堂实录 背景1: 课文原文: 春天 春风 春雨 柳树 小草 嫩芽 布谷 燕子 蜜蜂 梨花 杏花 桃花 背景2: 安定小学是一所花园式小学,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环境氛围恰到好处,给柴老师上好这一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