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双宾语结构的认知研究

  摘要:近年中外语言学家对双宾语句有不少讨论和争议。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依据,对英语里广泛应用的双宾语进行了含义及结构的研究,分析了其基本语义特征及隐喻的使用。   关键词:双宾语结构;认知语言学;语义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4-0106-02      一、英语双宾语结构的含义      双宾语指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在SVoO中分别是o,O。Quirk等在《英语语法大全》一书中,对双宾语及物补足关系(ditransitive complementation)进行了分类,划分出了直接宾语与间接宾语。间宾通常为有生物(animate)名词,是动词所描述的过程的接受者(recipient)。直宾通常为具体名词,Quirk所提供的例子中的直宾均为非生物的,其最典型的作用是受事(affected)。      二、英语双宾语结构句的结构阐释      任何句子结构的解释,离不开人类认知的一般原则,离不开句子的形式所产生的语言功能。认知语言学中的句式义这一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这一概念为双宾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构式语法认为,任何一个语法构块都是一个具有自身整体构块意义的表达形式。SVoO不是其各组成部分的简单之和。它的构块意义不是能由各组成部分的意义直接相加后推导出来。   SVoO句,在自然语言里,其基本结构意义是:把事物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传递的发起者和接受者都是人。马庆株 (1992)提出“给予”类双宾语构造“含有‘把NP2给NP1’的意思”“一般表示客体宾语NP2所指事物的转移过程”“NP1是NP2”转移的终点。张伯江(1998)也认为双宾语的认知基础表示一种“给予”行为,主语和间接宾语分别代表给者和受者,“给予”物是这种结构的语义焦点。这种结构形式所表示的语义结构,是因果关系,即“传递”某事物和“接受”某事物成为因果关系。如果只有“传递”没有“接受”就失去了这个结构的意义。在自然语言使用的初期,这个句型的最基本句子是: Peter gave him a book.   SVoO句的“传递”意义是由该结构本身产生的(Tomasello,1998)。因为形式总是某种内容的形式,完全普遍化的事物是没有的。作为这一结构形式的动词,在自然语言的初期,是具有“传递”意义的动词,如上句中的“give”。由于人类交际的需要,像“give”这样具有“传递”意义的动词是不多的,必须借用这一结构,扩大动词使用范围,使之能表达各种各样的传递意义。张伯江也提出:“动词可以不借助‘给’字表达一个完整的‘给予’过程”,他把双及物的句式义定义为“施事者有意地把受事转移给接受者,这个过程是在发生的现场成功地完成的”,因此,可以说其核心语义是“有意的”、“给予”性转移。这就是说,凡是具有“方向运动”意义的动词,都可以用于此结构,表达“传递”和“接受”的意义。   为了交际的需要,必须在语言上发挥创造性。即运用自然语言里的基本句型,在词汇的运用上作选择,即把某个词用于并不典型的结构里。但基本句型结构不能改变。SVoO结构,通过隐喻手段和其他方法,扩大了其用途。   表达“传递”和“接收”的意义,谓语动词有着具体的或抽象的“传递”的意义,结构本身又是表达“传递”意义的,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传递”或“双传递”意义的句子。例如:   ① I paid him three dollars.   ② Can you hand me the book, please?   ③ Jane told her friends a very interesting story.   弱传递意义是指SVoO句的传递意义只来自该结构的本身, 不来自句中的动词。根据认知的一般原则,完全普遍的形式或结构是不存在的,双宾语结构也是如此。虽然它本身具有传递意义,但并不是任何及物动词用到此结构都可以表达传递意义。换言之, 除了本身具有传递意义的动词之外,本身具有运动(motion)意义的动词用于此结构才具有传递意义。该句子当中表示施事最终转向第一宾语,因而也是双宾语结构句。例如:   (1) The lovely child sang us a song.   (2)I can quote you a price lower than anyone else.      三、英语双宾语结构的语义特征      根据Goldberg的描述,英语双宾语句表示下述这一事件;主语/施事以让间接宾语/涉事接受直接宾语/受事而使间接宾语/涉事受到某种影响。在这一事件中,施事有意识地动作,动作是一种传递行为或称致使移动行为,涉事是乐意的接受者。   (1)施事者的自愿性:自愿性指动作是由施事自愿,有目的的发出的。例如:Joe painted Sara a picture.是Joe为Sara画了一幅画。 Bob told Joe a story.指的是Bob给Joe讲了一个故事,而不是Bob讲了一个故事,被Joe无意听到了。   在有些例子中,如:The medicine brought him relief.施事并不具有“自愿性”,即使有的主语是有自愿倾向的人。但它们仍是可以被理解的。因为它们通过“隐喻”手段,把原因当主语,把结果当宾语,这些表达是可以的,因为它符合双宾语构块的基本意义“传递”。   (2)受事者的语义限制:O即必须是有生命的(animate)   例如:I sent him a book.   但是有生命性的说法也是不太确切的。例如:I gave the desk a new coat of paint.也是讲得通的。所以许多研究者指出O必须理解为直接宾语所指客体的拥有者。所以上面一句可以说成:The desk has a new coat of paint.   (3)语言有创造性,可以通过隐喻手段将本来不应用于双宾语结构的词,根据认知-功能的规律和概念表达的需要用于该结构。例如: Jim sneezed John the football. “sneeze”在词典上是不及物动词,具有方向性,有“传递”意义,它的含义引申为“迅速传递”。这个句型的基本功能是用来表达更具体事物的“传递”和“接受”的,且“传递”和“接受”须同时存在。因此,SVoO通常可以用隐喻手段来描述一种因果关系,即因果事件。例如:   That delayed me 3 hours.   A bad influenza cold has lost me some time.   用隐喻的手段使SVoO结构的交际功能扩大,表意能力加强,既可以对句子结构进行隐喻,也可以对动词进行隐喻。      参考文献:   [1]耿智. 从认知-功能视角看英语双宾语结构及其翻译[J]外语教学, 2002, (5).   [2]马庆株. 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3]张伯江.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中国语文, 1999, (3).   责任编辑:刘雨凡

  摘要:近年中外语言学家对双宾语句有不少讨论和争议。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依据,对英语里广泛应用的双宾语进行了含义及结构的研究,分析了其基本语义特征及隐喻的使用。   关键词:双宾语结构;认知语言学;语义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4-0106-02      一、英语双宾语结构的含义      双宾语指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在SVoO中分别是o,O。Quirk等在《英语语法大全》一书中,对双宾语及物补足关系(ditransitive complementation)进行了分类,划分出了直接宾语与间接宾语。间宾通常为有生物(animate)名词,是动词所描述的过程的接受者(recipient)。直宾通常为具体名词,Quirk所提供的例子中的直宾均为非生物的,其最典型的作用是受事(affected)。      二、英语双宾语结构句的结构阐释      任何句子结构的解释,离不开人类认知的一般原则,离不开句子的形式所产生的语言功能。认知语言学中的句式义这一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这一概念为双宾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构式语法认为,任何一个语法构块都是一个具有自身整体构块意义的表达形式。SVoO不是其各组成部分的简单之和。它的构块意义不是能由各组成部分的意义直接相加后推导出来。   SVoO句,在自然语言里,其基本结构意义是:把事物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传递的发起者和接受者都是人。马庆株 (1992)提出“给予”类双宾语构造“含有‘把NP2给NP1’的意思”“一般表示客体宾语NP2所指事物的转移过程”“NP1是NP2”转移的终点。张伯江(1998)也认为双宾语的认知基础表示一种“给予”行为,主语和间接宾语分别代表给者和受者,“给予”物是这种结构的语义焦点。这种结构形式所表示的语义结构,是因果关系,即“传递”某事物和“接受”某事物成为因果关系。如果只有“传递”没有“接受”就失去了这个结构的意义。在自然语言使用的初期,这个句型的最基本句子是: Peter gave him a book.   SVoO句的“传递”意义是由该结构本身产生的(Tomasello,1998)。因为形式总是某种内容的形式,完全普遍化的事物是没有的。作为这一结构形式的动词,在自然语言的初期,是具有“传递”意义的动词,如上句中的“give”。由于人类交际的需要,像“give”这样具有“传递”意义的动词是不多的,必须借用这一结构,扩大动词使用范围,使之能表达各种各样的传递意义。张伯江也提出:“动词可以不借助‘给’字表达一个完整的‘给予’过程”,他把双及物的句式义定义为“施事者有意地把受事转移给接受者,这个过程是在发生的现场成功地完成的”,因此,可以说其核心语义是“有意的”、“给予”性转移。这就是说,凡是具有“方向运动”意义的动词,都可以用于此结构,表达“传递”和“接受”的意义。   为了交际的需要,必须在语言上发挥创造性。即运用自然语言里的基本句型,在词汇的运用上作选择,即把某个词用于并不典型的结构里。但基本句型结构不能改变。SVoO结构,通过隐喻手段和其他方法,扩大了其用途。   表达“传递”和“接收”的意义,谓语动词有着具体的或抽象的“传递”的意义,结构本身又是表达“传递”意义的,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传递”或“双传递”意义的句子。例如:   ① I paid him three dollars.   ② Can you hand me the book, please?   ③ Jane told her friends a very interesting story.   弱传递意义是指SVoO句的传递意义只来自该结构的本身, 不来自句中的动词。根据认知的一般原则,完全普遍的形式或结构是不存在的,双宾语结构也是如此。虽然它本身具有传递意义,但并不是任何及物动词用到此结构都可以表达传递意义。换言之, 除了本身具有传递意义的动词之外,本身具有运动(motion)意义的动词用于此结构才具有传递意义。该句子当中表示施事最终转向第一宾语,因而也是双宾语结构句。例如:   (1) The lovely child sang us a song.   (2)I can quote you a price lower than anyone else.      三、英语双宾语结构的语义特征      根据Goldberg的描述,英语双宾语句表示下述这一事件;主语/施事以让间接宾语/涉事接受直接宾语/受事而使间接宾语/涉事受到某种影响。在这一事件中,施事有意识地动作,动作是一种传递行为或称致使移动行为,涉事是乐意的接受者。   (1)施事者的自愿性:自愿性指动作是由施事自愿,有目的的发出的。例如:Joe painted Sara a picture.是Joe为Sara画了一幅画。 Bob told Joe a story.指的是Bob给Joe讲了一个故事,而不是Bob讲了一个故事,被Joe无意听到了。   在有些例子中,如:The medicine brought him relief.施事并不具有“自愿性”,即使有的主语是有自愿倾向的人。但它们仍是可以被理解的。因为它们通过“隐喻”手段,把原因当主语,把结果当宾语,这些表达是可以的,因为它符合双宾语构块的基本意义“传递”。   (2)受事者的语义限制:O即必须是有生命的(animate)   例如:I sent him a book.   但是有生命性的说法也是不太确切的。例如:I gave the desk a new coat of paint.也是讲得通的。所以许多研究者指出O必须理解为直接宾语所指客体的拥有者。所以上面一句可以说成:The desk has a new coat of paint.   (3)语言有创造性,可以通过隐喻手段将本来不应用于双宾语结构的词,根据认知-功能的规律和概念表达的需要用于该结构。例如: Jim sneezed John the football. “sneeze”在词典上是不及物动词,具有方向性,有“传递”意义,它的含义引申为“迅速传递”。这个句型的基本功能是用来表达更具体事物的“传递”和“接受”的,且“传递”和“接受”须同时存在。因此,SVoO通常可以用隐喻手段来描述一种因果关系,即因果事件。例如:   That delayed me 3 hours.   A bad influenza cold has lost me some time.   用隐喻的手段使SVoO结构的交际功能扩大,表意能力加强,既可以对句子结构进行隐喻,也可以对动词进行隐喻。      参考文献:   [1]耿智. 从认知-功能视角看英语双宾语结构及其翻译[J]外语教学, 2002, (5).   [2]马庆株. 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3]张伯江.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中国语文, 1999, (3).   责任编辑:刘雨凡


相关内容

  •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 ...

  • 英语中的_花园小径句_探析_尤肖南 例句
  • 第18卷第1期2005年2月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 i gher Correspondence E ducation(Phi losophy and Social S ciences ) Vol. 18No. 1February 2005 英语学习 英语中的 花园小 ...

  • 举例认知Where在英语复合句中的运用
  • [摘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where的用法是一个很重要的语法点,也是初学者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where在引导复合句时,经常与which.that或in which等词的用法混淆在一起.对此,通过大量的例句对where的用法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及说明,以方便大家的日常英语学习及研究. [关键词]举 ...

  • 论如何写好毕业论文
  •   恰当的选题是保证毕业生撰写论文成功的第一步。一个好的选题不仅能使作者从中获益。而且还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恰当的选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直觉,较高的学术修养和丰富的经验。此外,了解论文写作的相关格式要求,组成部分,追求论文写作的原创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1、准备工作      首先,作者要广泛大 ...

  • 管中窥豹论隐喻
  • 摘 要: 文章首先提出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的例外情况,然后探讨虚拟语气的本质和实现形式,用逻辑时序原则分析这种例外情况为什么会发生,并得出该情况在语用认知描述研究中属于语法隐喻范畴的结论. 关键词: 动词不定式 宾语补足语 虚拟语气 逻辑时序原则 语法隐喻 动词不定式可以用作宾语补足语,一般情况下 ...

  • 基于宾语指称性强弱的及物动词分类
  • 2009年11月第32卷第6期 外国语 J ou rna l of F oreign L anguages Nove mber 2009 Vol . 32No . 6 文章编号:1004-5139(2009) 06-0018-09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基于宾语指称性强弱的及物动词分类 ...

  • 方位谓语的概念基础与汉语空间认知
  • 2015年3月第36卷第2期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ar.2015Vol.36No.2 方位谓语的概念基础与汉语空间认知 庞加光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摘 "NP 在LP ""LP "要:空间 ...

  • 语言中体现的人类知识
  • 浅析语言中体现的人类知识 什么是知识?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知识"一词有如下解释:1. 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2. 指有关学术文化的.这里,我们取第一种解释,即把知识作为人类的认识成果.经验的固化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来讨论语言中体现出来的人类的知识. 基于 ...

  • 胡尚峰省级科研成果申报主报告
  • 岑巩县第一中学 二0一五年十一月 课题组成员名单 组 长:胡尚峰(中学高级教师 贵州省青年科技奖候选人 县级骨干教师 黔东南州第三批州管专家候 选人) 顾 问:冒国安 (贵州师范大学大外部教授.贵州省中小学外 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贵州省大学外语教学 研究会名誉会长) 谭 军(岑巩中学现任校长 中学高 ...